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光盤加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51339閱讀:1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盤加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盤播放裝置所用的盤加載裝置,既可用于車載光盤播放裝置,也可用于普通家用光盤播放裝置。
背景技術
有一種車載光盤播放裝置中的盤加載裝置采用吸入式的盤加載結構。該加載裝置主要由基座部件、導輥組件、傳動機構、控制組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防震連接組件和壓盤?;考哂谢⑸仙w板、轉動撥件和光電檢測元件;上蓋板固定在基座上,轉動撥件活動連接在上蓋板上,光電檢測元件固定在上蓋板上;導輥組件具有導輥架、2個導輥托輪、1根導輥軸和2根導輥;導輥架分左右各設有一個架臂,每個架臂上固定有一個控制桿,導輥架與基座的前部鉸接,各導輥托輪固定在導輥架相應的一個架臂上,兩個導輥套在同一根導輥軸上且與導輥軸過渡配合,導輥托輪套在導輥軸上且導輥軸可相對于導輥托輪轉動;傳動機構具有驅動電機、雙輸出傳動件、第一傳動鏈和第二傳動鏈,其中的第一傳動鏈為光盤進出盒傳動鏈;傳動機構的雙輸出傳動件為帶輪蝸桿,第一傳動鏈具有依次嚙合的帶輪齒輪、中間雙聯(lián)齒輪和第一傳動鏈動力輸出齒輪,第二傳動鏈具有依次嚙合的蝸輪齒輪、中間雙聯(lián)齒輪和第二傳動鏈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帶輪蝸桿固定在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帶輪蝸桿由其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一傳動鏈的帶輪齒輪相連,第一傳動鏈的動力輸出齒輪固定在導輥組件的導輥軸上;帶輪蝸桿由其蝸桿與第二傳動鏈的蝸輪齒輪的蝸輪相嚙合??刂平M件具有主控側滑板、從動側滑板、滑塊齒條、壓盤架頂塊和兩塊鎖定控制塊;主控側滑板設置在基座左右側的一側、且可相對于基座前后滑動,從動側滑板設置在基座左右側的另一側、亦可相對于基座前后滑動;導輥組件的各控制銷設置在相應側滑板的斜向導槽中,傳動機構第二傳動鏈的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處于與主控側滑板上的齒條相嚙合或脫離嚙合的位置;滑塊齒條處于基座和主控側滑板之間,可相對于兩者前后滑動,且滑塊齒條的齒條處于與主控側滑板的齒條上下基本疊合的位置,且位于與傳動機構第二傳動鏈的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相嚙合或脫離嚙合的位置;壓盤架頂塊固定在主控側滑板上,鎖定控制塊設置在基座和相應的側滑板之間,且與基座轉動連接,位于相應的側滑板的中部缺口附近,鎖定控制塊的轉動控制銷設置在相應側滑板的豎向導槽中;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具有底座、主軸電機、轉臺、滑行電機、滑行傳動機構、滑行導向部件和光拾取器;主軸電機和滑行電機固定在底座上,滑行導向機構設置在底座上,光拾取器通過其連接臂與滑行導向部件滑動連接,滑行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齒輪固定在滑行電機的電機軸上,滑行傳動機構的其余零件設置在固定于底座的安裝架上,滑行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出件與光拾取器的動力輸入件相連而控制光拾取器沿著滑行導向部件滑動;轉臺固定在主軸電機的電機軸上,而由主軸電機控制轉臺的轉動;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左右側分前后各設有一根鎖定銷,位于后面的兩根鎖定銷處于相應的側滑板的后缺口中,位于前面的兩根鎖定銷處于相應的側滑板的中部缺口中;防震連接組件設置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和基座部件的基座之間,使光拾取器在播放或待播放時處于懸浮狀態(tài);壓盤具有壓盤架、壓盤和拉簧,壓盤與底座轉動連接,壓盤活動連接在壓盤架的壓盤座上且與轉臺相對應,拉簧的一端設置在壓盤架的拉簧座上、另一端設置在底座的拉簧座上,將壓盤架拉向底座;壓盤架的抬起控制板與控制組件的壓盤架頂塊處于相互接觸或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當上述吸入式盤加載裝置處于等待插入光盤的鎖定狀態(tài)時,控制組件的主控側滑板和從動側滑板處于靠后的位置,導輥組件的導輥架上的控制銷位于相應的側滑板的斜向導槽的上端,導輥也處于抬起的位置,傳動機構第二傳動鏈的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處于與主控側滑板的齒條以及滑塊齒條的齒條脫離嚙合的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后面的兩根鎖定銷處于相應的側滑板的后缺口的前端,鎖定控制塊的轉動控制銷位于相應的側滑板的豎向導槽的上端,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前面的兩根鎖定銷處于鎖定控制塊的缺口中且被鎖定控制塊壓住而鎖定,壓盤架的抬起控制板與控制組件的壓盤架頂塊相互接觸而使壓盤架處于抬起狀態(tài)。此時,若插入光盤,則由光電檢測元件產生光盤插入的信號并傳送給控制電路,由控制電路控制驅動電機轉動,驅動電機通過傳動機構的第一傳動鏈使其動力輸出齒輪轉動,而帶動導輥軸連同導輥轉動,導輥轉動則使光盤向裝置內部運動,當光盤運動到位時,推動基座部件的轉動撥件轉動,轉動撥件的位于滑塊齒條的凹槽的另一端則使滑塊齒條向前向外運動,從而使滑塊齒條的位于下部的齒條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傳動鏈的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相嚙合,而使滑塊齒條的向前移動并帶動主控側滑板向前移動,進而使動力輸出雙聯(lián)齒輪與主控側滑板的齒條相嚙合而帶動主控側滑板向前移動;隨著主控側滑板的向前移動,位于主控側滑板斜向導槽中的導輥架控制銷向下運動,而使導輥架向下轉動,另一側的導輥架控制銷則在從動側滑板的斜向導槽中運動,而帶動從動側滑板向前移動,同時導輥脫離與光盤接觸;與此同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后面的兩根鎖定銷隨著相應的側滑板的前移而處于相應側滑板后缺口的后端,鎖定控制塊的轉動控制銷由位于相應的側滑板的豎向導槽的上端向下移動,從而帶動鎖定控制塊的轉動,而解脫了對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前面的兩根鎖定銷的鎖定,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懸浮狀態(tài);壓盤架的抬起控制板與控制組件的壓盤架頂塊也脫離接觸而使壓盤架上的壓盤從轉臺的上方壓住光盤。這種結構的吸入式盤加載裝置的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較好,但是厚度較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緊湊、工作可靠的薄型光盤加載裝置。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光盤加載裝置具有基座部件、導輥組件、控制組件、傳動機構、防震連接組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和壓盤;防震連接組件具有避震壓簧;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具有底座和轉臺;基座部件具有基座和上蓋板;上蓋板固定在基座上,且在上蓋板和基座之間形成基座部件的位于前側的光盤進出口;導輥組件、控制組件、傳動機構和防震連接組件設置在基座上,且導輥組件位于基座內的前部,傳動機構位于基座內的右側中前部;傳動機構具有第一動力輸出件和第二動力輸出件;導輥組件具有導輥架、導輥、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和轉動控制件,導輥組件通過其導輥架與基座轉動連接,且導輥組件可處于其導輥位于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處于其導輥位于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設置在基座上且被防震連接組件彈性支撐,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轉臺基本位于基座的中央部位,壓盤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轉臺的上方;其結構特點是控制組件具有動力輸入件、動力輸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控制件在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并在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基本沿基座內的左側和后側設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具有升降控制件;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件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被防震連接組件正常彈性支撐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處于將防震連接組件的避震壓簧增力壓縮的高度較低的落下位置;導輥組件是具有從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轉動的運動趨向的導輥組件;控制組件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的轉動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導輥組件處于抬起位置或處于落下位置;當導輥組件處于抬起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相配合,且控制組件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的轉動控制件脫離接觸;當導輥組件處于落下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且控制組件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的轉動控制件相接觸;本盤加載裝置還具有壓盤夾持機構;壓盤夾持機構設置在上蓋板上;壓盤夾持機構具有夾持控制件;控制組件的第三控制件與壓盤夾持機構具有夾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壓盤夾持機構處于夾持壓盤的夾持狀態(tài)或處于不對壓盤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當壓盤夾持機構處于夾持壓盤的夾持狀態(tài)時,壓盤與上蓋板相接觸,當壓盤夾持機構處于不對壓盤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時,壓盤脫離與上蓋板的接觸而與轉臺相接觸;在控制組件的控制下,當使其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處于抬起位置、壓盤夾持機構處于夾持狀態(tài);在控制組件的控制下,當使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相配合的狀態(tài)且使導輥組件處于落下位置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播放位置、壓盤夾持機構處于放開狀態(tài)。
上述基座具有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前側板和后側板;控制組件具有轉動撥件、主控滑板組件、傳動板、從動滑板組件和運動檢測開關;轉動撥件是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一個控制件;轉動撥件、主控滑板組件、傳動板和運動檢測開關設置在基座的底板上,從動滑板組件設置在基座的左側板上;主控滑板組件具有底滑板、復位拉簧和作為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的滑行齒條;復位拉簧是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另一個控制件;滑行齒條與底滑板前后滑動連接;復位拉簧的一端與底滑板的拉簧座相連,另一端與滑行齒條相連,復位拉簧對滑行齒條產生向后的復位拉力;主控滑板組件的底滑板與基座的底板前后滑動連接;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為齒輪,該第二動力輸出件與主控滑板組件的滑行齒條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從動滑板組件具有側滑板;從動滑板組件的側滑板與基座的左側板前后滑動連接;傳動板與基座的底板滑動連接,且傳動板的一端與主控滑板組件的底滑板活動連接,另一端與從動滑板組件的側滑板活動連接;基座的底板上固定有轉動撥件軸;轉動撥件轉動連接在轉動撥件軸上,轉動撥件的主動臂上的檢測桿的大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底座的上方,且檢測桿的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底座后部的檢測桿槽內;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從動滑板組件則處于前端位置,轉動撥件的從動臂的撥動銷與主控滑板組件的滑行齒條的后端相接觸;主控滑板組件的滑行齒條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脫離嚙合的位置;此時,轉動撥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而克服復位拉簧的拉力帶動滑行齒條相對于底滑板向前滑動至與第二動力輸出件相嚙合;而在第二動力輸出件的帶動下,主控滑板組件則由處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動至處于前端位置,并通過傳動板帶動從動滑板組件由前端位置移動至后端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前端位置時,主控滑板組件的滑行齒條仍與第二動力輸出件相嚙合,主控滑板組件的底滑板與運動檢測開關的按鈕相接觸。
上述控制組件還具有雙穩(wěn)態(tài)簧;雙穩(wěn)態(tài)簧是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動力輸入件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的控制件;雙穩(wěn)態(tài)簧的一端與主控滑板組件的底滑板的后端相連接,另一端與基座的底板的彈簧支架相連接;當主控滑板組件在第二動力輸出齒輪的帶動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運動至其滑行齒條剛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脫離嚙合時,在雙穩(wěn)態(tài)簧的彈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組件到達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組件的滑行齒條完全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脫離接觸。
上述主控滑板組件還具有固定在底滑板上的定位柱;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前端位置時,定位柱被轉動撥件的從動臂的臂板阻擋,且轉動撥件的主動臂與基座的后側板相接觸。
上述控制組件還具有第一復位扭簧;轉動撥件的與轉動撥件軸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第一復位扭簧套在該軸套上;第一復位扭簧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轉動撥件的鈕簧擋銷相接觸,另一個與設置在基座底板上的阻擋件相接觸,而使第一復位扭簧對轉動撥件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轉動撥件具有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若轉動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則既須克服復位拉簧的拉力,又須克服第一復位扭簧的扭力才能推動滑行齒條向前滑動而與第二動力輸出件相嚙合。
上述控制組件的主控滑板組件還具有升降導塊;升降導塊是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個控制件;升降導塊固定在主控滑板組件的底滑板上;從動滑板組件還具有前升降導板和后升降導板;前升降導板和后升降導板是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兩個控制件;前升降導板和后升降導板均固定在側滑板上;升降導塊具有第一導桿槽;升降導塊的第一導桿槽按從前向后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且具有朝下開口的第一較低平槽段、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高度較高的第一較高平槽段、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開口的第一播放槽段;底滑板從下方封住了升降導塊的導桿槽的第一較低平槽段和第一播放槽段;前升降導板具有第二導桿槽;前升降導板的第二導桿槽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二較低平槽段、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高度較高的第二較高平槽段、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后升降導板具有第三導桿槽;后升降導板的第三導桿槽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三較低平槽段、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高度較高的第三較高平槽段、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具有左側前導桿、左側后導桿和右側導桿;左側前導桿、左側后導桿和右側導桿同時作為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升降控制件;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右側導桿設置在主控滑板組件的升降導塊的第一導桿槽的第一較低平槽段中,底座的左側前導桿設置在從動滑板組件的前升降導板的第二導桿槽的第二較低平槽段中,底座的左側后導桿設置在后升降導板的第三導桿槽的第三較低平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落下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右側導桿處于第一導桿槽的第一較高平槽段中時,底座的左側前導桿則處于第二導桿槽的第二較高平槽段中,而底座的左側后導桿則處于第三導桿槽的第三較高平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高度較高的抬起位置,使壓盤與轉臺相接觸,使壓盤夾持機構由處于夾持狀態(tài)變化至處于放開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底座的右側導桿處于主控滑板組件升降導塊的第一導桿槽的第一播放槽段中,左側前導桿處于從動滑板組件前升降導板的第二播放槽段中,左側后導桿處于后升降導板的第三播放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播放位置。
上述控制組件還具有限位撥動塊和第二復位扭簧;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上設有定位桿;基座底板上設有限位撥動塊軸;限位撥動塊轉動連接在限位撥動塊軸上,限位撥動塊的與限位撥動塊軸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第二復位扭簧套在該軸套上;該軸套也是與第一復位扭簧的一個簧腳相接觸的阻擋件;第二復位扭簧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限位撥動塊的鈕簧擋銷相接觸,另一個與轉動撥件的軸套相接觸,而使第二復位彈簧對限位撥動塊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限位撥動塊具有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限位撥動塊的曲面凹坑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底座的定位桿相接觸或脫離接觸;限位撥動塊的撥塊與主控滑板組件的定位柱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的曲面凹坑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底座的定位桿相接觸,限位撥動塊的撥塊則與主控滑板組件的定位柱相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前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的曲面凹坑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底座的定位桿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限位撥動塊的撥塊也與主控滑板組件的定位柱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
上述控制組件還具有鎖定件和第三復位扭簧;基座的底板上設有鎖定件支座,鎖定件支座上固定有鎖定件軸;鎖定件轉動連接在鎖定件軸上,鎖定件的與鎖定件軸連接的部位的右部為軸套,第三復位扭簧套在該軸套上;第三復位扭簧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鎖定件支座相接觸,另一個與鎖定件的鈕簧擋銷相接觸,而使第三復位彈簧對鎖定件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鎖定件具備了從前向后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前端位置時,傳動板的傳動凸塊與鎖定件的撥動端相接觸并克服第三復位扭簧的扭力,使鎖定件的鎖扣處于立起的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由前端位置滑動至后端位置時,傳動板的傳動凸塊脫離與鎖定件的撥動端接觸,鎖定件在第三復位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從前向后轉動至其鎖扣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左側前導桿上。
上述上蓋具有第一拉簧座和銷套槽;壓盤夾持機構具有作為夾持控制件的推板、壓盤主夾板、第一拉簧、夾持傳動齒輪和壓盤副夾板;壓盤主夾板和壓盤副夾板均與上蓋滑動連接;第一拉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在上蓋的第一拉簧座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盤主夾板上;夾持傳動齒輪通過固定在上蓋上的齒輪軸與上蓋轉動連接;夾持傳動齒輪嚙合在壓盤主夾板的齒條和壓盤副夾板齒條之間;推板的主板體的上端面與上蓋的下端面相接觸,且與上蓋轉動連接,推板的一端可觸及壓盤主夾板;從動滑板組件還具有導銷和銷套;銷套作為控制組件的第三控制件;導銷固定在側滑板上;銷套套在導銷上且可相對于導銷轉動;銷套穿過上蓋的銷套槽,銷套與推板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銷套位于銷套槽的前端,銷套的左側與上蓋的銷套槽的槽邊相接觸,右側頂住推板,而使推板克服第一拉簧的拉力頂住壓盤主夾板,從而使壓盤主夾板和壓盤副夾板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夾持?。划斨骺鼗褰M件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右側導桿開始處于其升降導塊的第一導桿槽的第一較高平槽段中、左側前導桿開始處于前升降導板的第二導桿槽的第二較高的平槽段中,左側后導桿開始處于后升降導板的第三導桿槽的第三較高平槽段中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則處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轉臺與壓盤相接觸,銷套則位于銷套槽的中部偏前部分;隨著主控滑板組件的升降導塊以其第一導桿槽的第一較高平槽段由后向前相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右側導桿運動,銷套則從位于銷套槽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動至銷套槽的中間偏后部分,從而讓開了對推板的相頂,而使壓盤夾持機構處于放開狀態(tài),即壓盤主夾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向外滑動并通過夾持傳動齒輪帶動壓盤副夾板同時滑動至對壓盤放開夾持的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則處于播放位置,銷套則從位于銷套槽的中部移動至銷套槽的后部。
本裝置還具有設置在上蓋上的光盤限位組件;光盤限位組件具有光盤護板、光盤導向板、光盤第二阻擋件、第二拉簧、光盤第三阻擋件和第三拉簧;上蓋還設有第二拉簧座和第三拉簧座;光盤第二阻擋件和光盤第三阻擋件按限位轉動的方式絞接在上蓋上且位于右部;光盤第二阻擋件和光盤第三阻擋件均設有阻擋柱,推板上設有光盤阻擋塊,該阻擋塊用作光盤第一阻擋件;第二拉簧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二阻擋件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的第二拉簧座上;第三拉簧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三阻擋件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的第三拉簧座上;光盤護板固定在上蓋板的前側,光盤導向板固定在上蓋板的后側。
上述上蓋還具有4個滑板銷槽;本裝置還具有設置在上蓋上的光盤檢測部件;光盤檢測部件具有線路板、位置檢測開關、開關推板、檢測滑板和第四拉簧;位置檢測開關有三個,均固定在線路板上并與線路板上的有關線路電連接;線路板固定在上蓋上,且位于上蓋與光盤護板之間;開關推板也有三個,各個開關推板均轉動連接在上蓋上并與位置檢測開關的開關按鈕相接觸;檢測滑板有兩個,檢測滑板板體的前側內端設有拉簧座,在板體前側外端固定有檢測柱,兩檢測柱上均設有可相對各自檢測柱轉動的柱套,檢測滑板板體后側為推動板;各檢測滑板的板體的前側內部和后側設置在上蓋與光盤護板之間;檢測滑板的檢測柱及其柱套向下伸出光盤護板;各檢測滑板板體的前側中部和后側內端固定有一個定位銷;各定位銷設置在上蓋的相應一個滑板銷槽中,而使各檢測滑板與上蓋左右滑動連接;第四拉簧的一端連接在一個檢測滑板內端的拉簧座上,另一端連接在另一個檢測滑板內端的拉簧座上;在第四拉簧的作用下,兩個檢測滑板具有向中間收攏的趨勢且各自的檢測柱柱套可與光盤護板相接觸;在各檢測滑板相對于上蓋滑動時,其推動板可與相應的開關推板相接觸而帶動開關推板轉動,從而使與開關推板相接觸的位置檢測開關的開關按鈕處于使位置檢測開關導通的位置或斷開的位置。
上述導輥組件具有左托輪、右托輪、導輥軸、導輥、作為導輥組件的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的動力輸入齒輪、拉簧和作為導輥組件的轉動控制件的控制桿;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為齒輪,該第一動力輸出件與導輥組件的位于右側的動力輸入齒輪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導輥架設有左架臂和右架臂;左托輪設置在左架臂上,右托輪設置在右架臂上;導輥軸的左端穿過相應左托輪、右端穿過右托輪,并可相對于兩個托輪轉動;導輥套在導輥軸上;動力輸入齒輪固定在導輥軸的伸出右托輪的端頭上;拉簧有兩個,每個拉簧的一端與導輥架連接,另一端與基座相連,從而使拉簧對導輥架始終保持一個將導輥架向上拉起的轉動力矩;從動滑板組件還具有導輥架控制板;導輥架控制板是控制組件的第二控制件;導輥架控制板固定在側滑板上且位于側滑板的前端;導輥架控制板的下沿的基本形狀為前低后高的曲面;控制桿的端尾固定在導輥架的左架臂上,端頭與從動滑板組件的導輥架控制板的下沿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從動滑板組件處于后端位置時,控制桿的端頭與導輥架控制板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觸而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的動力輸入齒輪則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脫離嚙合的位置;當從動滑板組件處于前端位置時,控制桿的端頭脫離與導輥架控制板的接觸,而在拉簧的作用下帶動導輥架連同動力輸入齒輪向上抬起、而使動力輸入齒輪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相嚙合的位置。
上述傳動機構具有驅動電機、蝸桿、第一蝸輪齒輪、第二蝸輪齒輪、作為第一動力輸出件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作為第二動力輸出件的雙聯(lián)齒輪和安裝支架;安裝支架固定在基座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右中部;驅動電機固定在安裝支架上;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蝸桿固定連接;第一蝸輪齒輪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的右側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一蝸輪齒輪的蝸輪與蝸桿相嚙合;第一動力輸出齒輪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的右側板上的齒輪軸上,且第一動力輸出齒輪與第一蝸輪齒輪的齒輪相嚙合;第二蝸輪齒輪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的底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二蝸輪齒輪的蝸輪與蝸桿相嚙合;雙聯(lián)齒輪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的底板上的齒輪軸上,且雙聯(lián)齒輪位于上部的大齒輪與第二蝸輪齒輪的齒輪相嚙合,位于下部的小齒輪作為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的動力輸出部位。
上述防震連接組件有四組,每組防震連接組件除避震壓簧外,還具有避震座和避震墊;基座的底板上設有防震件安裝座;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上設有第一連接柱、第二連接柱、第三連接柱和第四連接柱;避震座固定在基座的防震件安裝座上,避震墊粘接套固在相應的避震座上,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則由其各個連接柱向下伸入相應的避震墊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壓簧套在相應的避震墊外且其下端與相應的避震座相接觸,上端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底座的下端面相接觸。
本發(fā)明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發(fā)明的結構緊湊,性能可靠。(2)本發(fā)明的厚度較薄,或者說高度較低,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其厚度可以只有21毫米,從而成為超薄型的光盤加載裝置。(3)因為采用本發(fā)明的結構的光盤加載裝置可以做成超薄型,若將本發(fā)明的裝置用于車載光盤音視頻播放設備,則為在駕駛臺中的較小的空間內設置液晶顯示器等部件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如可以在駕駛臺的通常設置收錄機或視盤機的部位的高度約為50毫米、寬度約為178毫米的所謂1DIN位置中,放置包括本裝置以及液晶顯示器在內的車載光盤音視頻播放設備;若用于普通視盤機,則不僅為向市場提供超薄型視盤機提供了條件,而且也為普通機便攜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立體示意圖。
圖2為從圖1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從圖3下方觀察時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基座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從圖5后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圖3中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從圖7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為表示其中滑行傳動機構的有關傳動關系,在圖中未畫出底蓋。在圖2、圖4中也未畫出底蓋。
圖9為圖8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1為圖9中底蓋的立體示意圖。
圖9-2為圖9中絲桿螺母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3中有關部件設置在基座上的立體示意圖。為表示其中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與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之間的嚙合關系,圖中未畫出傳動機構的第一蝸輪齒輪、第一動力輸出齒輪和第二蝸輪齒輪。
圖11為從圖10的后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從圖10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3為圖1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4為圖5所示的基座上設置防震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5為圖13中傳動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15-1為從圖15后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5-2為圖15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6為圖13中主控滑板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7為圖13中轉動撥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8為從圖17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為圖13中限位撥動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為從圖19左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1為從圖19右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2為圖13中從動滑板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3為圖13中傳動板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4為圖13中鎖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5為從圖24左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6為從圖24右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7為圖13中導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7-1為從圖27的下方觀察時的導輥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28為主控滑板組件的升降導塊所設置的導桿槽以及導桿在其中所處位置的示意圖。
圖29為側滑板組件中的導輥架控制板與導輥組件的控制桿相互關系以及動滑板組件的前升降導板和后升降導板與相應的導桿的相互關系的示意圖。
圖30為圖3中的上蓋以及安裝在上蓋上的有關部件的立體示意31為從30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2為圖31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3為本發(fā)明使用時光盤位于進盒位置以及進盒后與轉動撥件相接近時的示意圖。
圖34為光盤進盒時與光盤檢測部件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35為圖3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6為光盤與轉動撥件、轉動撥件與主控滑板組件、主控滑板組件與驅動機構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37為主控滑板組件與運動檢測開關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38為控制組件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的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39為圖38中控制組件的轉動撥件、主控滑板組件、傳動板組件、從動滑板組件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40為控制組件中的限位撥動塊與主控滑板組件中的定位柱的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41為控制組件中的鎖定件與傳動板的傳動凸塊的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42為控制組件的從動滑板組件中的銷套與壓盤夾持機構相互作用關系的示意圖。
圖43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結構中的有關部件設置在基座上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見圖1至圖4,本實施例的光盤加載裝置具有基座部件1、導輥組件2、控制組件3、傳動機構4、防震連接組件5、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壓盤夾持機構7和壓盤8?;考?具有基座11和上蓋板12;上蓋板12固定在基座11上,且在上蓋板12和基座11之間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側的光盤進出口200。導輥組件2、控制組件3、傳動機構4和防震連接組件5設置在基座11上,且導輥組件2位于基座11內的前部,傳動機構4位于基座11內的右側中前部。傳動機構4具有第一動力輸出件43和第二動力輸出件45。防震連接組件5具有避震壓簧53。導輥組件2具有導輥架21、導輥25、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和轉動控制件28;導輥組件2通過其導輥架21與基座11轉動連接,導輥組件2可處于其導輥25位于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處于其導輥25位于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且導輥組件2是具有從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轉動的運動趨向的導輥組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具有底座61、轉臺63(也可稱旋轉托盤)和升降控制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設置在基座11上且被防震連接組件5彈性支撐,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基本沿基座11內的左側和后側設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基本位于基座11的中央部位,壓盤8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的上方??刂平M件3具有動力輸入件323、動力輸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刂平M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在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并在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刂平M件3的第一控制件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被防震連接組件5正常彈性支撐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處于將防震連接組件5的避震壓簧53增力壓縮的高度較低的落下位置??刂平M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相配合,且可控制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或處于落下位置;當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相配合,且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脫離接觸;當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脫離接觸,且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相接觸。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夾持控制件;壓盤夾持機構7設置在上蓋板12上。控制組件3的第三控制件與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夾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壓盤8的夾持狀態(tài)或處于不對壓盤8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壓盤8的夾持狀態(tài)時,壓盤8與上蓋板12相接觸;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不對壓盤8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時,壓盤8脫離與上蓋板12的接觸而與轉臺63相接觸。在控制組件3的控制下,當使其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狀態(tài);當使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配合的狀態(tài)且使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播放位置、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放開狀態(tài)。
見圖5及圖6,上述基座11為鋼制件?;?1具有底板11-1和與底板11-1相連的左側板11-2、右側板11-3、前側板11-4、后側板11-5、彈簧支架11-6、鎖定件支座11-7和防震件安裝座11-8。防震件安裝座11-8有4個。底板11-1上還固定有轉動撥件軸11-9和限位撥動塊軸11-10;底板11-1上設有底滑板第一滑行銷槽11-12、底滑板簧腳槽11-13、底滑板第二滑行銷槽11-14、底滑板第三滑行銷槽11-15、傳動板左槽11-16和傳動板右槽11-17和用于對限位撥動塊35進行阻擋的阻擋板11-24。底板11-1上還固定有傳動板第一定位銷11-18、傳動板第二定位銷11-19和傳動板第三定位銷11-20。左側板11-2上固定有側滑板第一定位銷11-21、側滑板第二定位銷11-22和側滑板第三定位銷11-23。鎖定件支座11-7上固定有鎖定件軸11-11。
見圖7至圖9、圖9-1及圖9-2,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還具有旋轉運動部件62、行程開關(圖中未畫出)、連接件65、滑行傳動機構66、滑桿部件67、光拾取器68、絲桿螺母69和行程開關頂塊(圖中未畫出)。底座61具有第一連接柱61-1、第二連接柱61-2、第三連接柱61-3,第四連接柱61-4、定位桿61-5、護板61-9、檢測桿槽61-10、鋼制基板61-11以及同時作為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升降控制件的左側前導桿61-6、左側后導桿61-7和右側導桿61-8。第一連接柱61-1、第二連接柱61-2、第三連接柱61-3,第四連接柱61-4、定位桿61-5、左側前導桿61-6、左側后導桿61-7和右側導桿61-8鉚接固定在基板61-11上;護板61-9通過螺釘固定在基板61-11上;檢測桿槽61-10設置在基板61-11的后部。旋轉運動部件62具有電機安裝板620、電樞定子621、電機轉子622、電機軸套、環(huán)形橡膠墊624和磁環(huán)627。主軸電機主要由電機安裝板620、電樞定子621、電機轉子622和電機軸套組成,主軸電機是無刷直流電機;其中,電樞定子621具有電樞和電樞安裝柱621-1;電樞安裝柱621-1具有開口向上的腔體;電樞固定在電樞安裝柱621-1上,電樞安裝柱621-1固定在電機安裝板620上而使電樞定子621固定在電機安裝板620上;電機轉子622具有環(huán)形磁鐵、電機殼623、定心錐625和電機軸626;環(huán)形磁鐵固定在電機殼623的內壁上;定心錐625固定在電機殼623的中央孔的孔壁上;電機軸626與定心錐625緊配合,其上端向上伸出定心錐625,從而構成電機轉子622;電機軸套固定在電樞定子621的電樞安裝柱621-1的腔體中,電機軸626的下部位于電機軸套中,且可相對于電機軸套轉動,從而使電機轉子622與電樞定子621轉動連接;電機殼623罩住電樞,電機殼623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環(huán)形橡膠墊624;磁環(huán)627固定在定心錐625上部的中心槽中;定心錐625、磁環(huán)627、環(huán)形橡膠墊624和電機殼623則組成轉臺63,而由上述描述可知,其中的定心錐625和電機殼623也作為組成主軸電機的零件;環(huán)形橡膠墊624的上端面即作為轉臺63的可放置光盤并可與壓盤8相配合而對光盤進行夾持的臺面。電機安裝板620通過三組連接件65連接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連接件65有三組,每一組連接件65均由壓縮彈簧651、連接柱652和螺釘653組成;連接柱652由位子上端的鉚接端頭和鉚接端頭以下的柱主體組成,柱主體的下端設有螺孔;壓縮彈簧651的高度大于連接柱652柱主體的高度,壓縮彈簧651套在連接柱652上且設置在底座61的基板61-11和電機安裝板620之間,連接柱652的上端穿過底座61的基板61-11并鉚接在基板61-11上,螺釘653的上端穿過電機安裝板620而旋合在連接柱652的螺孔中;三組連接件65中的離底座61的第二連接柱61-2最近的一組連接件65中的螺釘653旋緊在相應的連接柱652上,用于使電機安裝板620在此連接部位通過該組連接件65與底座61的基板61-11固定連接,而三組連接件65中的另外兩組連接件65則用于對電機安裝板620相對于底座61的基板61-11的位置進行調整,從而實現(xiàn)對轉臺63的臺面的調整。行程開關固定在電機安裝板620上;絲桿螺母69和行程開關頂塊固定在光拾取器68上,行程開關頂塊朝向電機安裝板620上的行程開關的按鈕;滑行傳動機構66和滑桿部件67設置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袀鲃訖C構66具有電機支架660、滑行電機661、電機齒輪662、前座663、底蓋664,雙聯(lián)齒輪665、絲桿齒輪666、絲桿667、安裝后座668和齒輪軸669;電機支架660、前座663和安裝后座668固定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滑行電機661固定在基板61-11上;電機齒輪662固定在滑行電機661的電機軸上;底蓋664固定在前座663上而構成安裝前座;雙聯(lián)齒輪665與其齒輪軸669樞接,雙聯(lián)齒輪665和齒輪軸669設置安裝前座的內腔中,雙聯(lián)齒輪665通過其齒輪軸與齒輪座轉動連接,且雙聯(lián)齒輪665的大齒輪與電機齒輪662相嚙合;絲桿667的前端設置在安裝前座中,后端設置在安裝后座668中,且絲桿667可以相對于安裝前座和安裝后座668轉動,絲桿齒輪666固定在絲桿667上、位于絲桿667的前部,且與雙聯(lián)齒輪665的小齒輪相嚙合?;瑮U部件67具有滑桿671、滑桿前座672、滑桿后座673和偏心套674;滑桿前座672和滑桿后座673固定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偏心套674轉動連接在滑桿后座673上,滑桿671的前端與滑桿前座672轉動連接,后端與偏心套674轉動連接;光拾取器68的一側通過其槽座686與滑桿部件67的滑桿671滑動連接,另一側由其連接臂681套在滑行傳動機構66的絲桿667上而與絲桿667滑動連接;絲桿螺母69是只有一個螺牙69-1的螺母;作為滑行傳動機構66的動力輸出件的絲桿667與絲桿螺母69相嚙合;行程開關頂塊與行程開關的按鈕相接觸或脫離接觸。對光拾取器68的運動軌跡進行調整可通過對滑桿部件67的調整來實現(xiàn);因滑桿671的后端設置在偏心套674中,偏心套674又設置在滑桿后座673中,轉動偏心套674則可使滑桿671的后端繞偏心套674后端的軸線作圓周運動,從而可對滑桿671的位置進行調整,進而可對光拾取器68的運動平面進行調整。再結合上述調整用的二組連接件65對轉臺63的臺面的調整,則可實現(xiàn)對絲桿667的軸線與滑桿671的軸線均與轉臺63的臺面相平行的技術要求,進而在使用本裝置播放光盤時,可使光拾取器68發(fā)出的激光光束始終與光盤相垂直。
見圖10至圖14,上述防震連接組件5有四組,每組防震連接組件5除避震壓簧53外,還具有避震座51和避震墊52。各避震座51固定在基座11的相應的一個防震件安裝座11-8上,各避震墊52粘接套固在相應的避震座51上。避震墊52是內部設有空腔、中間設有安裝孔的橡膠墊。各避震墊52的內腔中設有阻尼油。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第一連接柱61-1、第二連接柱61-2、第三連接柱61-3和第四連接柱61-4向下伸入相應的避震墊52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壓簧53套在相應的避震墊52外且其下端與相應的避震座51相接觸,上端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下端面相接觸。
見圖10至圖15及圖15-1和圖15-2,傳動機構4具有驅動電機40、蝸桿41、第一蝸輪齒輪42、第二蝸輪齒輪44、作為第一動力輸出件43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作為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雙聯(lián)齒輪和安裝支架46。安裝支架46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且位于底板11-1的右中部。驅動電機40固定在安裝支架46上。驅動電機40的電機軸與蝸桿41固定連接。第一蝸輪齒輪42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右側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一蝸輪齒輪42的蝸輪與蝸桿41相嚙合。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右側板上的齒輪軸上,且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與第一蝸輪齒輪42的齒輪相嚙合。第二蝸輪齒輪44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底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二蝸輪齒輪44的蝸輪與蝸桿41相嚙合。雙聯(lián)齒輪45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底板上的齒輪軸上,且雙聯(lián)齒輪45位于上部的大齒輪45-1與第二蝸輪齒輪42的齒輪相嚙合,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作為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動力輸出部位。
見圖10至圖13,控制組件3具有轉動撥件31、主控滑板組件32、傳動板組件33、雙穩(wěn)態(tài)簧34、限位撥動塊35、從動滑板組件36、鎖定件37、運動檢測開關38、第一復位扭簧31-9、第二復位扭簧35-9和第三復位扭簧37-9。其中,轉動撥件31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一個控制件;雙穩(wěn)態(tài)簧34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的控制件。
見圖10至圖13及圖16,控制組件3的主控滑板組件32具有底滑板321、復位拉簧322、作為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的滑行齒條323、升降導塊324、定位柱325、定位銷326、第一滑行銷39-1、第二滑行銷39-2和第三滑行銷39-3。其中,復位拉簧322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另一個控制件;升降導塊324是控制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個控制件。底滑板321固定有拉簧座321-1和連接銷321-2,并在后端設有雙穩(wěn)態(tài)簧連接槽321-3。升降導塊324和定位柱325固定在底滑板321上。滑行齒條323通過自身的滑行槽323-1和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銷326與底滑板321前后滑動連接,且滑行齒條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復位拉簧322的一端與底滑板321的拉簧座321-1相連,另一端與滑行齒條323相連,而使復位拉簧322對滑行齒條323產生向后的復位拉力。第一滑行銷39-1、第二滑行銷39-2和第三滑行銷39-3分別固定在主控滑板組件32底滑板321上,且第一滑行銷39-1位于基座11的底板11-1的底滑板第一滑行銷槽11-12中、第二滑行銷39-2位于第二滑行銷槽11-14中、第三滑行銷39-3位于第三滑行銷槽11-15中,而使底滑板321與基座11的底板11-1前后滑動連接。
見圖10至圖13、圖17及圖18,控制組件3的轉動撥件31具有主動臂31-1、檢測桿31-2、從動臂31-3、撥動銷31-4、軸套31-6和鈕簧擋銷31-7。轉動撥件31通過基座11的底板11-1上的轉動撥件軸11-9與基座11轉動連接;轉動撥件31的主動臂31-1上的檢測桿31-2的大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的上方,且檢測桿的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后部的檢測桿槽61-10內;轉動撥件31的與轉動撥件軸11-9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31-6,第一復位扭簧31-9套在該軸套31-6上;第一復位扭簧31-9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轉動撥件31的鈕簧擋銷31-7相接觸,另一個與設置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限位撥動塊35的阻擋件35-1相接觸,而使第一復位扭簧31-9對轉動撥件31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轉動撥件31具有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撥動銷31-4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的后端相接觸;若轉動撥件31在外力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則既須克服復位拉簧322的拉力,又須克服第一復位扭簧31-9的扭力才能推動滑行齒條323向前滑動而使滑行齒條323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相嚙合。
見圖10至圖13及圖16至圖18,當控制組件3的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被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臂板阻擋,且轉動撥件31的主動臂31-1與基座11的后側板11-5相接觸。
仍見圖10至圖13,控制組件3的雙穩(wěn)態(tài)簧34的一端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的雙穩(wěn)態(tài)簧連接槽321-3的槽座相連接,另一端與基座11的底板11-1的彈簧支架11-6相連接;底滑板321的與雙穩(wěn)態(tài)簧34相連接的部分對準基座11底板11-1的底滑板簧腳槽11-13。當主控滑板組件32在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的帶動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運動至其滑行齒條323剛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脫離嚙合時,在雙穩(wěn)態(tài)簧34的彈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組件32到達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完全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脫離接觸。
見圖8、圖10至圖13、圖19至圖21及圖40,控制組件3的限位撥動塊35轉動連接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限位撥動塊軸11-10上,限位撥動塊35的與限位撥動塊軸11-10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35-1,第二復位扭簧35-9套在該軸套35-1上;該軸套35-1也是與第一復位扭簧31-9的一個簧腳相接觸的阻擋件;第二復位扭簧35-9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限位撥動塊35的鈕簧擋銷35-2相接觸,另一個與轉動撥件31的軸套31-6相接觸,而使第二復位彈簧35-9對限位撥動塊35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限位撥動塊35具有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底座61的定位桿61-5相接觸或脫離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定位桿61-5相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則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底座61的定位桿61-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也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限位撥動塊35則在第二復位彈簧35-9的作用下由其阻擋銷35-5與基座11底板11-1的阻擋板11-24彈性接觸而被轉動限位。
見圖10至圖13及圖22,控制組件3的從動滑板組件36具有側滑板361、導輥架控制板362、前升降導板364、后升降導板365、導銷366和銷套367。其中,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是控制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兩個控制件;導輥架控制板362是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銷套367作為控制組件3的第三控制件。側滑板361上設有前后向的滑行槽三條,并固定有向下的連接銷361-1;基座11的左側板11-2上固定有相應的三個導向定位銷,它們是側滑板第一導向定位銷11-21、側滑板第二導向定位銷11-22和側滑板第三導向定位銷11-23;側滑板361由其滑行槽通過三個導向定位銷與基座11的左側板11-2前后滑動連接。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按前后次序固定在側滑板361上,導輥架控制板362位于側滑板361的前端;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基本形狀為前低后高的曲面,且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前高后低但傾斜角——下沿與基座底板所夾銳角——很小(可取15度)的前部斜面362-1,第二段是前低后高的但傾斜角較大(可取30度且后端較平緩)的中部斜面362-2,第三段是前低后高的但傾斜角更大(可取45度)的后部斜面362-3;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均設有導桿槽。
見圖10至圖13及圖23,控制組件3的傳動板組件33具有傳動板331、定位銷332和定位套333。傳動板331設有左端扣接槽331-1、右端扣接槽331-2、傳動凸塊331-3和三條曲線形的滑行槽331-4。定位銷332固定在傳動板331上,定位套333轉動連接在定位銷332上;傳動板331由其滑行槽331-4并通過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的傳動板第一導向定位銷11-18、傳動板第二導向定位銷11-19和傳動板第三導向定位銷11-20與基座11的底板11-1基本呈左右向滑動連接。
見圖3、圖8、圖10至圖13、圖16、圖22及圖23,從動滑板組件36的側滑板361的連接銷361-1穿過傳動板331的左端扣接槽331-1而使側滑板361與傳動板331活動連接,連接銷361-1及傳動板331的左端扣接槽331-1位于底板11-1的傳動板左槽11-16的上方;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的連接銷321-2穿過傳動板331的右端扣接槽331-2而使底滑板321與傳動板331活動連接,連接銷321-2及傳動板331的右端扣接槽331-2位于底板11-1的傳動板右槽11-17的上方。若底滑板321相對于基座11的底板11-1作由前至后的相對滑動時,則可通過傳動板331而帶動側滑板361相對于基座11的左側板11-2作由后至前的相對滑動,反之亦然。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從動滑板組件36則處于前端位置,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撥動銷31-4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相接觸;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嚙合的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落下位置;此時,若用由前向后的外力作用于轉動撥件31,則可使轉動撥件31順時針轉動而克服復位拉簧322的拉力帶動滑行齒條323相對于底滑板321向前滑動至滑行齒條323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相嚙合;而在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帶動下,主控滑板組件32則由處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動至處于前端位置,并通過傳動板331帶動從動滑板組件36由前端位置移動至后端位置;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仍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相嚙合,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播放位置。
見圖10、圖13、圖24至圖26及圖41,控制組件3的鎖定件37轉動連接在底板11-1的鎖定件支座11-7的鎖定件軸11-11上,鎖定件37的與鎖定件軸11-11連接的部位的右部為軸套37-1,第三復位扭簧37-9套在該軸套37-1上;第三復位扭簧37-1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鎖定件支座11-7相接觸,另一個與鎖定件37的鈕簧擋銷37-2相接觸,而使第三復位彈簧37-9對鎖定件37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鎖定件37具備了從前向后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相接觸并克服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鎖定件37的鎖扣37-3處于立起的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32由前端位置滑動至后端位置時,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脫離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接觸,鎖定件37在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從前向后轉動至其鎖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
見圖3、圖10至圖13、圖27、圖27-1,導輥組件2除導輥架21外,還具有左托輪22、右托輪23、導輥軸24、導輥25、作為導輥組件2的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的動力輸入齒輪26、拉簧27和控制桿28;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與導輥組件2的位于右側的動力輸入齒輪26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導輥架21設有左架臂21-1、右架臂21-2和限位板21-3;左托輪22設置在左架臂21-1上,右托輪23設置在右架臂21-2上;導輥25套在導輥軸24上;導輥軸24的左端穿過相應左托輪22、右端穿過右托輪23,并可相對于兩個托輪轉動;動力輸入齒輪26固定在導輥軸24的伸出右托輪23的端頭上;拉簧27有兩個,每個拉簧27的一端與導輥架21連接,另一端與基座11相連,從而使拉簧27對導輥架21始終保持一個將導輥架21向上拉起的轉動力矩。控制桿28的端尾固定在導輥架21的左架臂21-1上,端頭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從動滑板組件36處于后端位置時,控制桿28的端頭與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觸而使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則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脫離嚙合的位置;并且此時傳動板組件33的定位套333與導輥架21的限位板21-3相接觸,而由傳動板組件33承擔了拉簧27對導輥架21的一部分拉力,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的穩(wěn)定性。當從動滑板組件36處于前端位置時,控制桿28的端頭脫離與導輥架控制板362的接觸,而在拉簧27的作用下帶動導輥架21轉動至導輥組件2位于抬起位置,而使動力輸入齒輪26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相嚙合。
見圖28及圖29,控制組件3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設有第一導桿槽324-10,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設有第二導桿槽364-10、后升降導板365設有第三導桿槽365-10;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按從前向后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且具有朝下開口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324-2、高度較高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324-4、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開口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滑板321從下方封住了升降導塊324的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和第一播放槽段324-5。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364-2、高度較高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364-4、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365-2、高度較高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365-4、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設置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設置在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設置在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處于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中時,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處于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中,而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處于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高度較高的抬起位置,使壓盤8與轉臺63相接觸,使壓盤夾持機構7由處于夾持狀態(tài)變化至處于放開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左側前導桿61-6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側后導桿61-7處于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播放位置。
見圖30至圖32、圖42,上蓋12具有第一拉簧座12-1、第二拉簧座12-2、第三拉簧座12-3、銷套槽12-4和4個滑板銷槽12-5;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作為夾持控制件的推板71、壓盤主夾板72、第一拉簧73、夾持傳動齒輪74和壓盤副夾板75;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均與上蓋12滑動連接;第一拉簧73的一端固定連接在上蓋12的第一拉簧座12-1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盤主夾板72上;夾持傳動齒輪74通過固定在上蓋12上的齒輪軸74-1與上蓋12轉動連接;夾持傳動齒輪74嚙合在壓盤主夾板72的齒條和壓盤副夾板75齒條之間;推板71的主板體71-1的上端面與上蓋12的下端面相接觸,且與上蓋12轉動連接,推板71推動端71-3可觸及壓盤主夾板72(為表明兩者接觸部位的情況,圖32中將推板71相對于壓盤主夾板72拉開一段距離繪制,推板71的實際位置應該是位于按圖42所表示的其推動端71-3與壓盤主夾板72相接觸的位置);從動滑板組件36還具有導銷366和銷套367;導銷366固定在側滑板361上;銷套367套在導銷366上且可相對于導銷366轉動;銷套367穿過上蓋12的銷套槽12-4,銷套367與推板71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銷套367位于銷套槽12-4的前端,銷套367的左側與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槽邊相接觸,右側頂住推板71,而使推板71克服第一拉簧73的拉力頂住壓盤主夾板72,從而使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8夾持?。划斨骺鼗褰M件32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開始處于其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中、左側前導桿61-6開始處于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中,左側后導桿61-7開始處于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中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轉臺63與壓盤8相接觸,銷套367則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隨著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以其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的平槽段324-3由后向前相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運動,銷套367則從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動至銷套槽12-4的中間偏后部分,從而讓開了對推板71的相頂,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放開狀態(tài),即壓盤主夾板72在第一拉簧73的作用下向外滑動并通過夾持傳動齒輪74帶動壓盤副夾板75同時滑動至對壓盤8放開夾持的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播放位置,銷套367則從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移動至銷套槽12-4的后部。
仍見圖30至圖32,本裝置還具有設置在上蓋12上的光盤限位組件和光盤檢測部件。光盤限位組件具有光盤護板91、光盤導向板92、光盤第二阻擋件93-1、第二拉簧93-2、光盤第三阻擋件93-3和第三拉簧93-4;光盤第二阻擋件93-1和光盤第三阻擋件93-3按限位轉動的方式絞接在上蓋12上且位于右部;光盤第二阻擋件93-1和光盤第三阻擋件93-3均設有阻擋柱,推板71上設有光盤阻擋塊71-2,該阻擋塊71-2用作光盤第一阻擋件;第二拉簧93-2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二阻擋件93-1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12的第二拉簧座12-2上;第三拉簧93-4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三阻擋件93-3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12的第三拉簧座12-3上;光盤護板91固定在上蓋板12的前側,光盤導向板92固定在上蓋板12的后側。
見圖32,光盤檢測部件具有線路板94、位置檢測開關95、開關推板96、檢測滑板97和第四拉簧98;位置檢測開關95有三個,均固定在線路板94上并與線路板94上的有關線路電連接;線路板94固定在上蓋12上,且位于上蓋12與光盤護板91之間;開關推板96也有三個,各個開關推板96均轉動連接在上蓋12上并與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相接觸;檢測滑板97有兩個,檢測滑板97板體的前側內端設有拉簧座97-1,在板體前側外端固定有檢測柱97-2,兩檢測柱97-2上均設有可相對各自檢測柱轉動的柱套97-3,檢測滑板97板體后側為推動板97-4;各檢測滑板97的板體的前側內部和后側設置在上蓋12與光盤護板91之間;檢測滑板97的檢測柱97-2及其柱套97-3向下伸出光盤護板91;各檢測滑板97板體的前側中部和后側內端固定有一個定位銷97-5;各定位銷97-5設置在上蓋12的相應一個滑板銷槽12-5中,而使各檢測滑板97與上蓋12左右滑動連接;第四拉簧98的一端連接在一個檢測滑板97內端的拉簧座97-1上,另一端連接在另一個檢測滑板97內端的拉簧座97-1上;在第四拉簧98的作用下,兩個檢測滑板97具有向中間收攏的趨勢且各自的檢測柱柱套97-3可與光盤護板91相接觸;在各檢測滑板97相對于上蓋12滑動時,其推動板97-4可與相應的開關推板96相接觸而帶動開關推板96轉動,從而使與開關推板96相接觸的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處于使位置檢測開關導通的位置或斷開的位置。
本實施例的光盤加載裝置既可作為車載光盤播放設備的光盤加載裝置使用,也可作為普通視盤機的光盤加載裝置使用。因該裝置具有較好的抗震性,故即使處于震動的場合,也可正常使用。若將視盤機做成高度不超過30毫米、長度在250至300毫米左右、寬度在180至230毫米左右的機器時,則可作為便攜式視盤機使用。
本實施例的光盤加載裝置在使用時,應與相應的電路控制裝置以及顯示裝置正常連接才能工作。
見圖33,設備上電后,本裝置的正常待機狀態(tài)是控制組件3的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而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處于與驅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的位置,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狀態(tài),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則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相嚙合,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處于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脫離接觸的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設置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位于前部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設置在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位于后部的第二較低的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設置在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位于后部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與壓盤8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從動滑板組件36的銷套367與推板71相接觸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8夾持住。同時,鎖定件37在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其鎖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而鎖定底座61,主控滑板組件32的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底座61的定位桿61-5相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則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觸。
見圖34及圖35,此時,若將光盤100由基座部件1的光盤入口200處插入本裝置中時,光盤100被夾持在導輥組件2的導輥25與光盤限位組件的光盤護板91之間,同時外力插入光盤100時,克服光盤檢測部件的第四拉簧98的拉力,而推動兩個檢測柱97-2的柱套97-3、并通過檢測柱97-2帶動兩個檢測滑板97向旁邊滑動,檢測板97在向旁邊滑動時,則由其推動板97-4撥動相應的開關推板96向后轉動,而觸動與其相接觸的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在位于左部內側的位置檢測開關95和位于右部的位置檢測開關95中的任一個位置檢測開關95被接通時,則控制電路收到該位置檢測開關95被接通的信號,判斷有光盤要進盒,而向對驅動電機40提供電源的電路發(fā)出控制信號,由相應的電源電路向控制傳動機構4的驅動電機40提供可進行順時針轉動的直流電源,從而開始了光盤從進盒位置至播放位置的進盒運動。
見圖33及圖36,驅動電機40輸出的動力有兩條輸送鏈,通過第二條輸送鏈輸出的動力依次經過蝸桿41和第二蝸輪齒輪44而傳遞給第二動力輸出件45;通過第一條輸出鏈輸出的動力依次通過蝸桿41和第一蝸輪齒輪42而傳遞給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帶動與其嚙合的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而使與動力輸入齒輪26固定連接的導輥軸24同時轉動,導輥軸24的轉動則帶動緊配合套在其外周的導輥25隨同導輥軸24轉動,導輥25的轉動則帶動被光盤護板91壓緊在其上方的光盤100由本裝置外的前部向本裝置內的后部運動。因光盤限位組件的存在,使光盤在向裝置后部的運動較為順利,一是因光盤護板91由塑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防止了光盤在進盒過程中與其它零件產生磨擦;二是導輥25有兩根,均設計成外端粗、內端細的結構,且在光盤的行進路程上設置塑料制成的光盤導向板92,還在光盤的行進路程的兩側設置光盤第二阻擋件93-1、光盤第三阻擋件93-3和位于推板71上的阻擋塊71-2,從而可使光盤在導輥25的推動下、能基本沿直線從前向后到達裝置的后部而與控制組件3的轉動撥件31相接觸(見圖36中的用實線表示的光盤100及轉動撥件31),光盤100進而對轉動撥件31的檢測桿31-2施加一個推動力,而使轉動撥件31按其具有檢測桿31-2的主動臂31-1向后、具有撥動銷31-4的從動臂31-3向前的方向順時針轉動(見圖36中的用虛線表示的光盤及轉動撥件),撥動銷31-4向前運動則推動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向前相對于底滑板321滑動;所以,在光盤推動轉動撥件31轉動的過程中既需克服第一復位扭簧31-9的扭力,又需克服復位拉簧322對滑行齒條323的拉力。
見圖37,隨著滑行齒條323的向前運動,滑行齒條323由與驅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脫離接觸而變成與其相嚙合;此時滑行齒條323在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作用下再相對底滑板321由后向前滑動一段距離,當滑行齒條323向前滑動至其滑行槽323-1的后槽壁與定位銷326相接觸時,則隨著滑行齒條323的繼續(xù)向前運動而通過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銷326帶動底滑板321由后向前相對于基座11的底板11-1滑動;隨著底滑板321的不斷滑動,主控滑板組件32也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運動。
見圖28、圖29及圖37至圖42,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運動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運動過程也是光盤從進盒位置運動至播放位置的運動過程。
在第一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運動至中間偏后的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前端位置向后運動至中間偏前位置;在此階段中,鎖定件37的鎖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經第一前斜槽段324-2變化至處于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經第二后斜槽段364-2變化至處于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經第三后斜槽段365-2變化至處于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高度較高的抬起位置,并由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將光盤100抬起。光盤100以及轉臺63同時與壓盤8相接觸,因為壓盤8中設有作為嵌件的鐵制圓盤,故轉臺63中的磁環(huán)627對其具有較強的磁吸引力,從而使壓盤8和轉臺63共同將光盤100夾持在轉臺63上。在此階段中,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前端移動至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而仍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8夾持住,壓盤8則保持與上蓋12的接觸。因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則處于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的后部斜面362-3相接觸的位置,但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繼續(xù)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相嚙合;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前移的同時,限位撥動塊35在第二復位扭簧35-9的扭力作用下跟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的前移而轉動、并保持其撥塊35-4與定位柱325的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則脫離與底座61的定位桿61-5的接觸。
在第二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由中間偏后的位置向前運動至中間偏前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中間偏前位置向后運動至中間偏后位置;在此階段中,鎖定件37的鎖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變化至處于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變化至處于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變化至處于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此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仍處于抬起的限位和鎖定狀態(tài),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仍處于與壓盤8共同夾持光盤100的狀態(tài),壓盤8則仍保持與上蓋12的接觸;但在此階段中,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動至中部偏后部分,從而讓開了對推板71的相頂,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由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變化為放開狀態(tài)而脫離與壓盤8的接觸。因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由后部斜面362-3與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相接觸變化為由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中部斜面362-2與控制桿28相接觸,而使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脫離嚙合;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前移的同時,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脫離與定位柱325的接觸。
在第三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在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帶動下由中間偏前位置向前運動至前端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中間偏后位置向后運動至后端位置;在此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運動至被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臂板阻擋的位置,且使轉動撥件31的主動臂31-1與基座11的后側板11-5相接觸;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相接觸并克服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鎖定件37的鎖扣37-3由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轉動至處于立起的脫離扣合的狀態(tài);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經第一后斜槽段324-4變化至處于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經第二前斜槽段364-4變化至處于第二播放槽段364-5,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經第三前斜槽段365-4變化至處于第三播放槽段365-5,從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高度正常的由防震連接組件5對其進行彈性支撐的播放位置,也就是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以自身的重量彈性設置在防震連接組件5上,而與其它體統(tǒng)相隔離。其中,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雖設置在升降導塊324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但因其上端不與第一播放槽段324-5的上槽板相接觸,而與下方的底滑板321的距離又較遠,所以可以在防震連接組件5的存在下在一個較大的高度范圍內進行上下自由阻尼減震;另外,雖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處于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側后導桿61-7處于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但第二播放槽段364-5和第三播放槽段365-5的槽高均大于相應的導桿的直徑,因此,在遇到振動的場合,也可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自由阻尼減震;又因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重量較重的部件如旋轉運動部件62、滑行傳動機構66等基本位于靠近右側導桿61-8的部位,因而在受到外力震動時,右側導桿61-8的避震振幅較大,從而可使本裝置的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可以承受較大的震動。此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仍處于與壓盤8共同夾持光盤100的狀態(tài),壓盤8則脫離與上蓋12的接觸;在此階段中,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向后移動至銷套槽12-4的后端,繼續(xù)讓開對推板71的相頂,仍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放開狀態(tài)。因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移,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由其下沿的前低后高的中部斜面362-2與控制桿28相接觸變化為由其下沿的前高后低的前部斜面362-1與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相接觸,而使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傳動板331上的定位套333則與導輥組件2的導輥架21的限位板21-3相接觸、而可與導輥架控制板362相配合而在另一個位置對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施加作用力;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則繼續(xù)保持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脫離嚙合。此時,因運動檢測開關38的按鈕被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按動,而由運動檢測開關38向控制電路發(fā)出主控滑板組件32運動到位的信號,控制電路收到該信號后,控制驅動電機41停止轉動。這時,即可播放光盤100。
當播放光盤100完畢后,要取出光盤100,則按下相應的出盒按鈕,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向驅動電機41提供直流電源的電路向驅動電機41提供與光盤進盒時的電源反相的電源,從而控制驅動電機41按照與光盤進盒程序中的相反的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使光盤100由盒內播放位置運動至出盒位置。仍見圖28、圖29及圖37至圖42,這個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控滑板組件32在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帶動下由前端位置向后運動至中間偏前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將運動傳遞給從動滑板組件36,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后端位置向后運動至中間偏后位置;在此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向后運動,轉動撥件31在第一復位扭簧31-9的扭力作用下逆時針轉動、且其從動臂31-3的臂板仍與定位柱325保持接觸;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脫離接觸而使得鎖定件37在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其鎖扣37-3由處于立起的脫離扣合的狀態(tài)轉動至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經第一后斜槽段324-4變化至處于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經第二前斜槽段364-4變化至處于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經第三前斜槽段365-4變化至處于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從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由處于播放位置變化至處于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仍處于與壓盤8共同夾持住光盤的狀態(tài),但壓盤8由脫離與上蓋12的接觸變化為與上蓋12相接觸;在此階段中,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后端向前移動至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開始與推板71的外沿相接觸,但仍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放開狀態(tài)。因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移,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由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部斜面362-1與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相接觸變化為由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中部斜面362-2與控制桿28相接觸,而使導輥組件2由落下位置變化至抬起少許的位置,傳動板331上的定位套333則脫離與導輥組件2的導輥架21的限位板21-3的接觸,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則繼續(xù)保持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脫離嚙合。
第二階段,主控滑板組件32由中間偏前位置向后運動至中間偏后的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將運動傳遞給從動滑板組件36,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中間偏后位置向前運動至中間偏前位置;在此階段中,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向后運動,轉動撥件31在第一復位扭簧31-9的扭力作用下逆時針轉動至其檢測桿31-2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檢測桿槽61-10的槽壁相接觸,定位柱325隨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后移而脫離與轉動撥件31從動臂31-3的臂板的接觸;鎖定件37的鎖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變化至處于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前端,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變化至處于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變化至處于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仍處于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仍處于與壓盤8共同夾持住光盤的狀態(tài),壓盤8則仍保持與上蓋12的接觸;但在此階段中,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向前移動至中部偏前部分,從而沿著推板71的傾斜外沿頂住推板71并逐步使推板71轉動向右,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由放開狀態(tài)變化為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而夾持住壓盤8。因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移,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由其下沿的中部斜面362-2與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相接觸變化為導輥架控制板362的后部斜面362-3與控制桿28相接觸,而使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相嚙合;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后移的同時,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由與定位柱325的脫離接觸而變化為相接觸。
第三階段,主控滑板組件32由中間偏后的位置向后運動至后端位置,其中的前半個階段是主控滑板組件32的向后運動主要由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提供動力,雙穩(wěn)態(tài)簧34則對主控滑板組件32的向后運動提供小部分的動力;當?shù)诙恿敵黾?5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脫離嚙合時、則不能再對主控滑板組件32提供動力,此時則由雙穩(wěn)態(tài)簧34帶動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向后運動至后端位置。與此同時,主控滑板組件32通過傳動板331使從動滑板組件36由中間偏前位置向后運動至前端位置;在此階段中,鎖定件37的鎖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在后移中與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相接觸、并克服第二復位扭簧35-9的扭力使限位撥動塊35隨著定位柱325在后移而逆時針轉動,轉動至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底座61的定位桿61-5的相接觸。而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則由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經第一前斜槽段324-2變化至處于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后端經第二后斜槽段364-2變化至處于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由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的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后端經第三后斜槽段365-2變化至處于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此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隨底座61同時落下而與壓盤8脫離接觸并放開對光盤100的夾持。在此階段中,因隨著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移,其銷套367由位于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動至位于銷套槽12-4的前端,而仍頂住推板71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的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8夾持?。灰驈膭踊褰M件36的前移,導輥組件2的控制桿28則由處于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后部斜面362-3相接觸的位置變化為與導輥架控制板362脫離接觸,從而使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而使導輥25與光盤100的下端面相接觸,因為此時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繼續(xù)與驅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相嚙合,因而導輥保持轉動的狀態(tài),從而可以對光盤提供一個由盒內向盒外運動的動力而將光盤送出盒外。當光盤100由后向前運動至其邊緣與光盤檢測部件的兩塊檢測滑板97上的相應的柱套97-3相接觸,并通過兩個柱套97-3將各自的檢測滑板97向外推,使兩塊檢測滑板97由其推動板97-4帶動相應的開關推板96向外運動,開關推板96先與位于左部內側和位于右部的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相接觸,此時不影響傳動機構4的驅動電機40的繼續(xù)轉動;當光盤向外運動至使位于左部的開關推板96與位于左部外側的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相接觸而使位置檢測開關95接通時,則控制電路根據所收到的該位置檢測開關95接通的信號,判斷光盤已到達出盒位置,而向對驅動電機40提供電源的電路發(fā)出控制信號,使相應的電源電路停止向控制傳動機構4的驅動電機40提供直流電源,而使驅動電機40停止轉動,光盤的出盒過程結束。此時,可用手取出光盤,隨著光盤的取出,首先是位于左部外側的位置檢測開關95恢復斷開的狀態(tài),然后是另外兩個位置檢測開關95恢復斷開的狀態(tài),設備又處于待機狀態(tài),等待下一次的光盤播放。
見圖43,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控制組件3中可以不設置限限位撥動塊35、第二復位扭簧35-9、鎖定件37以及第三復位扭簧37-9。此時的結構從功能上說,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播放位置時,其包括抗震性在內的各種性能與實施例1的性能相同;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時,則實施例1比該結構增加了兩處對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進一步限位和鎖定的措施,可使相應的光盤播放設備在非播放狀態(tài)下有更好的防震性。這種結構的裝置在缺少實施例1的限位撥動塊35以及鎖定件37的情況下,在非播放狀態(tài)時,仍有較好的防震性。其原因一是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上的3根導桿分別設置在控制組件3的升降導塊或升降導板的相應的導桿槽的高度較低的槽段中,在防震連接組件5的避震壓簧53的作用,使各導桿與相應導桿槽的槽壁上端面相接觸,因導桿的直徑略小于導桿槽的高度較低的槽段的高度,故各導桿與相應的導桿槽的槽壁下端面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即便外界震動影響到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也只有一個很小的上下震動幅度,從而在上下方向上限制了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震動;其二因控制組件3的升降導塊在前方和右方對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右側導桿有阻擋作用,控制組件3的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對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左側的相應的導桿在后方和左方有阻擋作用,再加上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各個連接柱的下端處于防震連接組件5的避震墊52的中心孔中,從而在前后左右限制了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震動。由此可見,本實施例的光盤加載裝置的防震性在非播放狀態(tài)時也較好。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1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盤加載裝置,具有基座部件(1)、導輥組件(2)、控制組件(3)、傳動機構(4)、防震連接組件(5)、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和壓盤(8);防震連接組件(5)具有避震壓簧(53);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具有底座(61)和轉臺(63);基座部件(1)具有基座(11)和上蓋板(12);上蓋板(12)固定在基座(11)上,且在上蓋板(12)和基座(11)之間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側的光盤進出口(200);導輥組件(2)、控制組件(3)、傳動機構(4)和防震連接組件(5)設置在基座(11)上,且導輥組件(2)位于基座(11)內的前部,傳動機構(4)位于基座(11)內的右側中前部;傳動機構(4)具有第一動力輸出件(43)和第二動力輸出件(45);導輥組件(2)具有導輥架(21)、導輥(25)、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和轉動控制件(28),導輥組件(2)通過其導輥架(21)與基座(11)轉動連接,且導輥組件(2)可處于其導輥(25)位于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處于其導輥(25)位于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設置在基座(11)上且被防震連接組件(5)彈性支撐,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基本位于基座(11)的中央部位,壓盤(8)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轉臺(6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具有動力輸入件(323)、動力輸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在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并在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基本沿基座(11)內的左側和后側設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具有升降控制件;控制組件(3)的第一控制件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被防震連接組件(5)正常彈性支撐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處于將防震連接組件(5)的避震壓簧(53)增力壓縮的高度較低的落下位置;導輥組件(2)是具有從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轉動的運動趨向的導輥組件;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相配合,且可控制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或處于落下位置;當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相配合,且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脫離接觸;當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時,其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脫離接觸,且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與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相接觸;本盤加載裝置還具有壓盤夾持機構(7);壓盤夾持機構(7)設置在上蓋板(12)上;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夾持控制件;控制組件(3)的第三控制件與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夾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壓盤(8)的夾持狀態(tài)或處于不對壓盤(8)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壓盤(8)的夾持狀態(tài)時,壓盤(8)與上蓋板(12)相接觸,當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不對壓盤(8)夾持的放開狀態(tài)時,壓盤(8)脫離與上蓋板(12)的接觸而與轉臺(63)相接觸;在控制組件(3)的控制下,當使其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2)處于抬起位置、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夾持狀態(tài);在控制組件(3)的控制下,當使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配合的狀態(tài)且使導輥組件(2)處于落下位置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播放位置、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放開狀態(tà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1)具有底板(11-1)、左側板(11-2)、右側板(11-3)、前側板(11-4)和后側板(11-5);控制組件(3)具有轉動撥件(31)、主控滑板組件(32)、傳動板(331)、從動滑板組件(36)和運動檢測開關(38);轉動撥件(31)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一個控制件;轉動撥件(31)、主控滑板組件(32)、傳動板(331)和運動檢測開關(38)設置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從動滑板組件(36)設置在基座(11)的左側板(11-2)上;主控滑板組件(32)具有底滑板(321)、復位拉簧(322)和作為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件(323)的滑行齒條;復位拉簧(322)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接觸時可使兩者處于開始相配合的狀態(tài)的另一個控制件;滑行齒條(323)與底滑板(321)前后滑動連接;復位拉簧(322)的一端與底滑板(321)的拉簧座相連,另一端與滑行齒條(323)相連,復位拉簧(322)對滑行齒條(323)產生向后的復位拉力;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與基座(11)的底板(11-1)前后滑動連接;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為齒輪,該第二動力輸出件(45)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從動滑板組件(36)具有側滑板(361);從動滑板組件(36)的側滑板(361)與基座(11)的左側板(11-2)前后滑動連接;傳動板(331)與基座(11)的底板(11-1)滑動連接,且傳動板(331)的一端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活動連接,另一端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側滑板(361)活動連接;基座(11)的底板(11-1)上固定有轉動撥件軸(11-9);轉動撥件(31)轉動連接在轉動撥件軸(11-9)上,轉動撥件(31)的主動臂(31-1)上的檢測桿(31-2)的大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的上方,且檢測桿的部分桿段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后部的檢測桿槽(61-10)內;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從動滑板組件(36)則處于前端位置,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撥動銷(31-4)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的后端相接觸;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脫離嚙合的位置;此時,轉動撥件(3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而克服復位拉簧(322)的拉力帶動滑行齒條(323)相對于底滑板(321)向前滑動至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嚙合;而在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帶動下,主控滑板組件(32)則由處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動至處于前端位置,并通過傳動板(331)帶動從動滑板組件(36)由前端位置移動至后端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仍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嚙合,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與運動檢測開關(38)的按鈕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還具有雙穩(wěn)態(tài)簧(34);雙穩(wěn)態(tài)簧(34)是控制組件(3)的動力輸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組件(3)動力輸入件(323)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互配合的邊緣位置時可使兩者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的控制件;雙穩(wěn)態(tài)簧(34)的一端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的后端相連接,另一端與基座(11)的底板(11-1)的彈簧支架(11-6)相連接;當主控滑板組件(32)在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的帶動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運動至其滑行齒條(323)剛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脫離嚙合時,在雙穩(wěn)態(tài)簧(34)的彈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組件(32)到達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組件(32)的滑行齒條(323)完全與第二動力輸出齒輪(45)脫離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主控滑板組件(32)還具有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柱(325);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定位柱(325)被轉動撥件(31)的從動臂(31-3)的臂板阻擋,且轉動撥件(31)的主動臂(31-1)與基座(11)的后側板(11-5)相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還具有第一復位扭簧(31-9);轉動撥件(31)的與轉動撥件軸(11-9)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31-6),第一復位扭簧(31-9)套在該軸套(31-6)上;第一復位扭簧(31-9)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轉動撥件(31)的鈕簧擋銷(31-7)相接觸,另一個與設置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阻擋件相接觸,而使第一復位扭簧(31-9)對轉動撥件(31)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轉動撥件(31)具有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若轉動撥件(31)在外力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則既須克服復位拉簧(322)的拉力,又須克服第一復位扭簧(31-9)的扭力才能推動滑行齒條(323)向前滑動而與第二動力輸出件(45)相嚙合。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的主控滑板組件(32)還具有升降導塊(324);升降導塊(324)是控制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個控制件;升降導塊(324)固定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底滑板(321)上;從動滑板組件(36)還具有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是控制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兩個控制件;前升降導板(364)和后升降導板(365)均固定在側滑板(361)上;升降導塊(324)具有第一導桿槽(324-10);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按從前向后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且具有朝下開口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324-2)、高度較高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324-4)、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開口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滑板(321)從下方封住了升降導塊(324)的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和第一播放槽段(324-5);前升降導板(364)具有第二導桿槽(364-10);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364-2)、高度較高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364-4)、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后升降導板(365)具有第三導桿槽(365-10);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按從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為高度較低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365-2)、高度較高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365-4)、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具有左側前導桿(61-6)、左側后導桿(61-7)和右側導桿(61-8);左側前導桿(61-6)、左側后導桿(61-7)和右側導桿(61-8)同時作為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升降控制件;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設置在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設置在從動滑板組件(36)的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設置在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落下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處于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中時,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則處于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平槽段(364-3)中,而底座(61)的左側后導桿(61-7)則處于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高度較高的抬起位置,使壓盤(8)與轉臺(63)相接觸,使壓盤夾持機構(7)由處于夾持狀態(tài)變化至處于放開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處于主控滑板組件(32)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左側前導桿(61-6)處于從動滑板組件(36)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側后導桿(61-7)處于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而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處于播放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還具有限位撥動塊(35)和第二復位扭簧(35-9);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上設有定位桿(61-5);基座(11)底板(11-1)上設有限位撥動塊軸(11-10);限位撥動塊(35)轉動連接在限位撥動塊軸(11-10)上,限位撥動塊(35)的與限位撥動塊軸(11-10)連接的部位的下部為軸套(35-1),第二復位扭簧(35-9)套在該軸套(35-1)上;該軸套(35-1)也是與第一復位扭簧(31-9)的一個簧腳相接觸的阻擋件;第二復位扭簧(35-9)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限位撥動塊(35)的鈕簧擋銷(35-2)相接觸,另一個與轉動撥件(31)的軸套(31-6)相接觸,而使第二復位彈簧(35-9)對限位撥動塊(35)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限位撥動塊(35)具有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趨向;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桿(61-5)相接觸或脫離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桿(61-5)相接觸,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則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限位撥動塊(35)的曲面凹坑(35-3)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桿(61-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限位撥動塊(35)的撥塊(35-4)也與主控滑板組件(32)的定位柱(325)處于脫離接觸的狀態(tài)。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組件(3)還具有鎖定件(37)和第三復位扭簧(37-9);基座(11)的底板(11-1)上設有鎖定件支座(11-7),鎖定件支座(11-7)上固定有鎖定件軸(11-11);鎖定件(37)轉動連接在鎖定件軸(11-11)上,鎖定件(37)的與鎖定件軸(11-11)連接的部位的右部為軸套(37-1),第三復位扭簧(37-9)套在該軸套(37-1)上;第三復位扭簧(37-1)的兩個簧腳中的一個與鎖定件支座(11-7)相接觸,另一個與鎖定件(37)的鈕簧擋銷(37-2)相接觸,而使第三復位彈簧(37-9)對鎖定件(37)施加一個復位力矩,該復位力矩使鎖定件(37)具備了從前向后轉動的趨向;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前端位置時,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相接觸并克服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鎖定件(37)的鎖扣(37-3)處于立起的狀態(tài);當主控滑板組件(32)由前端位置滑動至后端位置時,傳動板(331)的傳動凸塊(331-3)脫離與鎖定件(37)的撥動端(37-4)接觸,鎖定件(37)在第三復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從前向后轉動至其鎖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左側前導桿(61-6)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蓋(12)具有第一拉簧座(12-1)和銷套槽(12-4);壓盤夾持機構(7)具有作為夾持控制件的推板(71)、壓盤主夾板(72)、第一拉簧(73)、夾持傳動齒輪(74)和壓盤副夾板(75);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均與上蓋(12)滑動連接;第一拉簧(73)的一端固定連接在上蓋(12)的第一拉簧座(12-1)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盤主夾板(72)上;夾持傳動齒輪(74)通過固定在上蓋(12)上的齒輪軸(74-1)與上蓋(12)轉動連接;夾持傳動齒輪(74)嚙合在壓盤主夾板(72)的齒條和壓盤副夾板(75)齒條之間;推板(71)的主板體(71-1)的上端面與上蓋(12)的下端面相接觸,且與上蓋(12)轉動連接,推板(71)的一端可觸及壓盤主夾板(72);從動滑板組件(36)還具有導銷(366)和銷套(367);銷套(367)作為控制組件(3)的第三控制件;導銷(366)固定在側滑板(361)上;銷套(367)套在導銷(366)上且可相對于導銷(366)轉動;銷套(367)穿過上蓋(12)的銷套槽(12-4),銷套(367)與推板(71)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主控滑板組件(32)處于后端位置時,銷套(367)位于銷套槽(12-4)的前端,銷套(367)的左側與上蓋(12)的銷套槽(12-4)的槽邊相接觸,右側頂住推板(71),而使推板(71)克服第一拉簧(73)的拉力頂住壓盤主夾板(72),從而使壓盤主夾板(72)和壓盤副夾板(75)處于收攏的夾持狀態(tài)并將壓盤(8)夾持??;當主控滑板組件(32)由后向前運動至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開始處于其升降導塊(324)的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中、左側前導桿(61-6)開始處于前升降導板(364)的第二導桿槽(364-10)的第二較高的平槽段(364-3)中,左側后導桿(61-7)開始處于后升降導板(365)的第三導桿槽(365-10)的第三較高平槽段(365-3)中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轉臺(63)與壓盤(8)相接觸,銷套(367)則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隨著主控滑板組件(32)的升降導塊(324)以其第一導桿槽(324-10)的第一較高平槽段(324-3)由后向前相對于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右側導桿(61-8)運動,銷套(367)則從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動至銷套槽(12-4)的中間偏后部分,從而讓開了對推板(71)的相頂,而使壓盤夾持機構(7)處于放開狀態(tài),即壓盤主夾板(72)在第一拉簧(73)的作用下向外滑動并通過夾持傳動齒輪(74)帶動壓盤副夾板(75)同時滑動至對壓盤(8)放開夾持的位置;當主控滑板組件(32)繼續(xù)向前滑動至前端位置時,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則處于播放位置,銷套(367)則從位于銷套槽(12-4)的中部移動至銷套槽(12-4)的后部。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本裝置還具有設置在上蓋(12)上的光盤限位組件;光盤限位組件具有光盤護板(91)、光盤導向板(92)、光盤第二阻擋件(93-1)、第二拉簧(93-2)、光盤第三阻擋件(93-3)和第三拉簧(93-4);上蓋(12)還設有第二拉簧座(12-2)和第三拉簧座(12-3);光盤第二阻擋件(93-1)和光盤第三阻擋件(93-3)按限位轉動的方式絞接在上蓋(12)上且位于右部;光盤第二阻擋件(93-1)和光盤第三阻擋件(93-3)均設有阻擋柱,推板(71)上設有光盤阻擋塊,該阻擋塊用作光盤第一阻擋件;第二拉簧(93-2)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二阻擋件(93-1)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12)的第二拉簧座(12-2)上;第三拉簧(93-4)的一端連接在光盤第三阻擋件(93-3)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蓋(12)的第三拉簧座(12-3)上;光盤護板(91)固定在上蓋板(12)的前側,光盤導向板(92)固定在上蓋板(12)的后側。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蓋(12)還具有4個滑板銷槽(12-5);本裝置還具有設置在上蓋(12)上的光盤檢測部件;光盤檢測部件具有線路板(94)、位置檢測開關(95)、開關推板(96)、檢測滑板(97)和第四拉簧(98);位置檢測開關(95)有三個,均固定在線路板(94)上并與線路板(94)上的有關線路電連接;線路板(94)固定在上蓋(12)上,且位于上蓋(12)與光盤護板(91)之間;開關推板(96)也有三個,各個開關推板(96)均轉動連接在上蓋(12)上并與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相接觸;檢測滑板(97)有兩個,檢測滑板(97)板體的前側內端設有拉簧座(97-1),在板體前側外端固定有檢測柱(97-2),兩檢測柱(97-2)上均設有可相對各自檢測柱轉動的柱套(97-3),檢測滑板(97)板體后側為推動板(97-4);各檢測滑板(97)的板體的前側內部和后側設置在上蓋(12)與光盤護板(91)之間;檢測滑板(97)的檢測柱(97-2)及其柱套(97-3)向下伸出光盤護板(91);各檢測滑板(97)板體的前側中部和后側內端固定有一個定位銷(97-5);各定位銷(97-5)設置在上蓋(12)的相應一個滑板銷槽(12-5)中,而使各檢測滑板(97)與上蓋(12)左右滑動連接;第四拉簧(98)的一端連接在一個檢測滑板(97)內端的拉簧座(97-1)上,另一端連接在另一個檢測滑板(97)內端的拉簧座(97-1)上;在第四拉簧(98)的作用下,兩個檢測滑板(97)具有向中間收攏的趨勢且各自的檢測柱柱套(97-3)可與光盤護板(91)相接觸;在各檢測滑板(97)相對于上蓋(12)滑動時,其推動板(97-4)可與相應的開關推板(96)相接觸而帶動開關推板(96)轉動,從而使與開關推板(96)相接觸的位置檢測開關(95)的開關按鈕處于使位置檢測開關導通的位置或斷開的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導輥組件(2)具有左托輪(22)、右托輪(23)、導輥軸(24)、導輥(25)、作為導輥組件(2)的導輥轉動動力輸入件(26)的動力輸入齒輪、拉簧(27)和作為導輥組件(2)的轉動控制件(28)的控制桿;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為齒輪,該第一動力輸出件(43)與導輥組件(2)的位于右側的動力輸入齒輪(26)相嚙合或脫離嚙合;導輥架(21)設有左架臂(21-1)和右架臂(21-2);左托輪(22)設置在左架臂(21-1)上,右托輪(23)設置在右架臂(21-2)上;導輥軸(24)的左端穿過相應左托輪(22)、右端穿過右托輪(23),并可相對于兩個托輪轉動;導輥(25)套在導輥軸(24)上;動力輸入齒輪(26)固定在導輥軸(24)的伸出右托輪(23)的端頭上;拉簧(27)有兩個,每個拉簧(27)的一端與導輥架(21)連接,另一端與基座(11)相連,從而使拉簧(27)對導輥架(21)始終保持一個將導輥架(21)向上拉起的轉動力矩;從動滑板組件(36)還具有導輥架控制板(362);導輥架控制板(362)是控制組件(3)的第二控制件;導輥架控制板(362)固定在側滑板(361)上且位于側滑板(361)的前端;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基本形狀為前低后高的曲面;控制桿(28)的端尾固定在導輥架(21)的左架臂(21-1)上,端頭與從動滑板組件(36)的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相接觸或脫離接觸;當從動滑板組件(36)處于后端位置時,控制桿(28)的端頭與導輥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觸而處于落下位置,導輥組件(2)的動力輸入齒輪(26)則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脫離嚙合的位置;當從動滑板組件(36)處于前端位置時,控制桿(28)的端頭脫離與導輥架控制板(362)的接觸,而在拉簧(27)的作用下帶動導輥架(21)連同動力輸入齒輪(26)向上抬起、而使動力輸入齒輪(26)處于與傳動機構(4)的第一動力輸出件(43)相嚙合的位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動機構(4)具有驅動電機(40)、蝸桿(41)、第一蝸輪齒輪(42)、第二蝸輪齒輪(44)、作為第一動力輸出件(43)的第一動力輸出齒輪、作為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雙聯(lián)齒輪和安裝支架(46);安裝支架(46)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且位于底板(11-1)的右中部;驅動電機(40)固定在安裝支架(46)上;驅動電機(40)的電機軸與蝸桿(41)固定連接;第一蝸輪齒輪(42)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右側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一蝸輪齒輪(42)的蝸輪與蝸桿(41)相嚙合;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右側板上的齒輪軸上,且第一動力輸出齒輪(43)與第一蝸輪齒輪(42)的齒輪相嚙合;第二蝸輪齒輪(44)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底板上的蝸輪軸上,且第二蝸輪齒輪(44)的蝸輪與蝸桿(41)相嚙合;雙聯(lián)齒輪(45)轉動連接在固定于安裝支架(46)的底板上的齒輪軸上,且雙聯(lián)齒輪(45)位于上部的大齒輪(45-1)與第二蝸輪齒輪(42)的齒輪相嚙合,位于下部的小齒輪(45-2)作為傳動機構(4)的第二動力輸出件(45)的動力輸出部位。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光盤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防震連接組件(5)有四組,每組防震連接組件(5)除避震壓簧(53)外,還具有避震座(51)和避震墊(52);基座(11)的底板(11-1)上設有防震件安裝座(11-8);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上設有第一連接柱(61-1)、第二連接柱(61-2)、第三連接柱(61-3)和第四連接柱(61-4);避震座(51)固定在基座(11)的防震件安裝座(11-8)上,避震墊(52)粘接套固在相應的避震座(51)上,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則由其各個連接柱向下伸入相應的避震墊(52)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壓簧(53)套在相應的避震墊(52)外且其下端與相應的避震座(51)相接觸,上端與光拾取器驅動部件(6)的底座(61)的下端面相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光盤加載裝置。本裝置的上蓋板、導輥組件、控制組件、傳動機構和防震連接組件設置在基座上;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被防震連接組件彈性支撐在基座上;壓盤夾持機構設置在上蓋板上。在控制組件的控制下,當使其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時,則使導輥組件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相接觸的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落下位置、壓盤夾持機構處于夾持壓盤的狀態(tài);當使控制組件的動力輸入件與傳動機構的第二動力輸出件相接觸且使導輥組件處于與傳動機構的第一動力輸出件脫離接觸的落下位置時,則使光拾取器驅動部件處于播放位置、壓盤夾持機構處于不夾持壓盤的狀態(tài)。本裝置結構緊湊、工作可靠、厚度較薄。
文檔編號G11B17/04GK1494075SQ0313235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徐星, 沈軍建, 徐 星 申請人:常州市新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