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49812閱讀:14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詳細地講是涉及有關將從磁盤插入口插入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輸送至用于安裝到磁盤臺上的安裝位置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具備有這些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相對于光盤等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有可以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或者再生或者這雙方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關于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和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雙方,有可以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的裝置。
在這樣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作為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到磁盤臺上的方法,有手動進行的情況和使用磁盤載入機構(gòu)自動進行的情況。
作為基于手動的方法有,在磁盤臺上,在該放射方向設置可以彈性位移的結(jié)合鉤,將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或者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內(nèi)周緣推壓到結(jié)合鉤,使該結(jié)合鉤彈性位移,從而安裝于磁盤臺上。
作為基于自動的方法有,在具有可自由拉出地支撐在本體部的磁盤托架的托架式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呈同心圓狀的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用的載置凹部和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用的載置凹部形成于磁盤托架上,在將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或者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載置于任意一個載置凹部,磁盤托架容納于本體部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在磁盤臺上。
作為基于自動的其他方法有,在從形成于本體部的磁盤插入口插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開口內(nèi)置式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在從磁盤插入口被拉入所插入的本體部內(nèi)時,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在磁盤臺上。
但是,在上述原有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在通過手動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到磁盤臺的情況下,因為是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內(nèi)周緣推壓到結(jié)合鉤,所以有或是使該內(nèi)周緣損傷、或是使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變形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上述原有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在通過自動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到磁盤臺的情況下,在托架式以及開口內(nèi)置式的任一種情況下,因為要以機械或者電氣檢測是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還是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或者通過限制手段,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緣,進行位置限制后,才安裝到磁盤臺上,所以作為可以安裝到磁盤臺上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僅限于直徑8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或者直徑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
但是,今后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記錄密度的高度化以及記錄介質(zhì)的多樣化的進展之中,除直徑8cm或者12cm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外,具有各種直徑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被商品化的可能性很高,在上述原有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無法對應象這樣的具有各種直徑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
因此,本發(fā)明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克服了上述的問題點,是以在防止安裝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臺時產(chǎn)生故障的同時,不局限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尺寸,可以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到磁盤臺上為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設置有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在該磁盤臺的放射方向,以在等距離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一對主齒輪、和在該一對主齒輪上,分別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于該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同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接觸,在該外周面上滾動,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裝位置輸送的一對輸送滾柱,在通過該一對輸送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裝位置輸送時,基于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使主齒輪以該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向與該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zhuǎn)的同時,輸送滾柱伴隨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以該主齒輪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
因此關于本發(fā)明磁盤載入機構(gòu)以及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是一對輸送滾柱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裝位置輸送。


圖1、圖2乃至圖33均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本圖是適用本發(fā)明的磁盤再生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磁盤再生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閘輪的擴大剖視圖。
圖4是在馬達以及檢測開關安裝狀態(tài)下所示的機械底板的立體圖。
圖5是在配置馬達、檢測開關、限制部件以及扭力螺旋彈簧狀態(tài)下所示的機械底板的仰視圖。
圖6是表示磁盤再生裝置的內(nèi)部機構(gòu)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表示磁盤再生裝置的內(nèi)部機構(gòu)的俯視圖。
圖8是分解一部分所示的重要部位的擴大立體圖。
圖9是分解一部分所示的其他重要部位的擴大立體圖。
圖10是分解一部分所示的另外的其他重要部位的擴大立體圖。
圖11是凸輪齒輪的擴大俯視圖。
圖12是表示凸輪齒輪的開關部和各檢測開關位置關系的概念圖。
圖13是副齒輪的擴大分解立體圖。
圖14是副齒輪的擴大俯視圖。
圖15是在拆下圓板部狀態(tài)下所示的副齒輪的擴大俯視圖。
圖16、圖17乃至圖30均表示磁盤再生裝置的動作,本圖是時間流程圖。
圖17是表示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磁盤插入口插入前的各部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18是將一部分切開,表示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磁盤插入口插入前的各部狀態(tài)的概略側(cè)視圖。
圖19是表示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磁盤插入口插入之后的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0是表示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裝位置輸送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1是表示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與限制滾柱接觸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2是表示操作第1檢測開關,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定心后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3是將一部分切開,表示基本單元動作途中的狀態(tài)的概略側(cè)視圖。
圖24是將一部分切開,表示基本單元移動到上方側(cè)的移動端的狀態(tài)的概略側(cè)視圖。
圖25是表示相對于第1檢測開關的操作被解除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6是表示輸送滾柱以及限制滾柱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上分離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7是表示輸送滾柱以及限制滾柱再次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接觸,保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8是表示通過限制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推壓向排出方向的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29是表示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安裝位置向排出方向輸送的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30是表示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排出方向的輸送動作完成后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
圖31、圖32以及圖33均表示從偏移位置插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時的輸送動作,本圖是表示輸送動作開始前的狀態(tài)的概念圖。
圖32是表示在進行輸送動作途中的狀態(tài)的概念圖。
圖33是表示完成輸送動作后,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安裝到磁盤臺上的狀態(tài)的概念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隨附圖面,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另外,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是將本發(fā)明適用于進行在光盤等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上所記錄的信息信號的再生的磁盤再生裝置以及設置有這些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
磁盤再生裝置1是將所需的各部件以及各機構(gòu)配置在框體2內(nèi)而構(gòu)成,框體2具有前面板3和頂面板4及機械底板5(參照圖1以及圖2)。
橫向長的磁盤插入口3a形成在前面板3上。
頂面板4形成為平板狀,在其大致中央部的下面,安裝有閘輪6。
閘輪6是將滑輪8支撐在滑輪支撐部件7上而構(gòu)成(參照圖3)。
支撐孔7a形成于滑輪支撐部件7的中央部,在內(nèi)周側(cè)的一部分的上面安裝有圓環(huán)狀的磁體9。
滑輪8是由保持部件10和穩(wěn)定器11上下結(jié)合而成。保持部件10為略圓板狀,在中央部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嵌合突部10a。在保持部件10的外周側(cè)的一部分的下面,安裝有呈圓環(huán)狀的磁體12。
穩(wěn)定器11是由軸部13和從該軸部13的下緣向外方伸出的呈圓環(huán)狀的夾持部14一體形成而成,在軸部13上,形成有在上方開口的安裝凹部13a和在下方開口的插入凹部13b。在安裝凹部13a上,安裝有呈圓環(huán)狀的金屬板15。
滑輪8是通過將穩(wěn)定器11的軸部13安裝到保持部件10上而構(gòu)成的。在構(gòu)成滑輪8的狀態(tài)中,保持部件10的嵌合突部10a嵌合于金屬板15的中心孔。
滑輪8其軸部13插入滑輪支撐部件7的支撐孔7a,在軸方向自由移動,且在軸滾動方向旋轉(zhuǎn)自由地被支撐。在滑輪8被支撐于滑輪支撐部件7的狀態(tài)下,安裝于保持部件10上的磁體12和安裝于滑輪支撐部件7上的磁體9在上下對向的位置。磁體9和磁體12,相互對向側(cè)的面被同極賦磁,滑輪支撐部件7和滑輪8向相互排斥的方向賦予磁力。因此,在金屬板15沒有被后述的磁盤臺的磁體拉近的狀態(tài)下,滑輪8相對于滑輪支撐部件7,位于上方側(cè)的移動端,穩(wěn)定器11從下方與滑輪支撐部件7連接。
機械底板5為平板狀,在右方形成開口較大的配置用切口5a(參照圖4以及圖5)。在機械底板5的上面5b上,在該前端部的左右兩側(cè)緣上設置有立壁16、16,在該立壁16、16上,分別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儀表板安裝用凸起部17、17。在機械底板5的上面5b的4角,分別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平板安裝用凸起部18、18、…。
在機械底板5的前端部,在靠近該右端的位置,設置有向后方突出的配置用突部19,在該配置用突部19的左緣,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擋壁20。
在機械底板5的上面5b的左右方向中的中央部的前端部,安裝有磁盤檢測傳感器21。在機械底板5的上面5b上,在規(guī)定的位置,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多個齒輪支撐軸22、22、…。
在機械底板5的靠近左端的位置,前后隔開,形成軸插通孔23、23。在機械底板5上,在軸插通孔23、23之間,形成第1支撐凹部24,在機械底板5上,與第1支撐凹部24連通的開關配置孔24a、24b,在周方向隔開而形成(參照圖5)。在機械底板5的第1支撐凹部24的后側(cè)位置上,形成第2支撐凹部25。在第2支撐凹部25的中央部,設置有齒輪支撐軸22,在該齒輪支撐軸22的附近,設置有彈簧鎖片26。
在機械底板5的上面5b的后端部,左右隔開,設置有支撐突部27、27。
在機械底板5的下面5c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左右隔開,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彈簧支撐軸28、28,在該彈簧支撐軸28、28的附近,分別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彈簧鎖片銷29、29(參照圖5)。彈簧支撐軸28、28,與分別在上面5b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左右隔開最大間隔,設置在與位于齒輪支撐軸22、22的同軸上。
在機械底板5上,各種馬達及各種齒輪配置在各位置上(參照圖6以及圖7)。
在機械底板5下面5c的左端部,在該前后方向中的略中央部,安裝有輸送馬達30,該輸送馬達30的馬達軸30a從前側(cè)的軸插通孔23向上方突出(參照圖6至圖8)。在輸送馬達30的馬達軸30a上固定有滑輪31。
在位于滑輪31的右側(cè)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滑輪齒輪32(參照圖6至圖8)?;嘄X輪32是由位于上側(cè)的滑輪部32a和位于該下側(cè)的齒輪部32b一體形成而成的,在滑輪部32a和滑輪31之間,卷繞有皮帶33。
在位于滑輪齒輪32的前側(cè)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中間齒輪34(參照圖6至圖8)。中間齒輪34是由位于上側(cè)的小徑的太陽齒輪部34a,和位于該下側(cè)的大徑的大齒輪部34b,及位于該下側(cè)的小齒輪部34c一體形成而成,大齒輪部34b與滑輪齒輪32的齒輪部32b嚙合。
在支撐中間齒輪34的齒輪支撐軸22上,主齒輪35支撐在中間齒輪34的上側(cè)(參照圖6至圖8)。在主齒輪35的中心部,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支軸部35a,該支軸部35a插通于形成在齒輪支撐軸22上的中心孔。支軸部35a該下端部從與該齒輪支撐軸22同軸設置的彈簧支撐軸28向下方突出,在下面,通過擰緊螺釘,安裝有限制部件36(參照圖5以及圖8)。
限制部件36呈圓環(huán)狀,是由安裝在支軸部35a上的被安裝部36a和從該被安裝部36a的外周緣突出的彈簧鎖片部36一體形成而成。
扭力螺旋彈簧37的螺旋部37a支撐在彈簧支撐軸28上,扭力螺旋彈簧37的一端部37b與限制部件36的彈簧鎖片部36b彈性接觸,扭力螺旋彈簧37的另一端部37c與設置在機械底板5的下面5c上的彈簧鎖片銷29彈性接觸。因此,主齒輪35通過扭力螺旋彈簧37,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圖7所示的S方向)被賦予彈力。
在主齒輪35的上面的外周緣上,輸送滾柱38旋轉(zhuǎn)自由地被支撐(參照圖6至圖8)。輸送滾柱38是由例如橡膠材料而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中的中間部,作為束縛的束縛部38a而形成。在主齒輪35的下面,在與輸送滾柱38的同軸上支撐有輸送齒輪39,伴隨該輸送齒輪39的旋轉(zhuǎn),輸送滾柱38也成為一體旋轉(zhuǎn)。
行星齒輪40支撐在主齒輪35的下面,該行星齒輪40與中間齒輪34的太陽齒輪部34a和輸送齒輪39嚙合(參照圖7以及圖8)。因此,若中間齒輪34旋轉(zhuǎn),則行星齒輪40旋轉(zhuǎn),通過該行星齒輪40的旋轉(zhuǎn),輸送齒輪39與輸送滾柱38一體旋轉(zhuǎn)。
在機械底板5的前端部,左右隔開設置的4個齒輪支撐軸22、22、…上,分別支撐有連結(jié)齒輪41、41、…,該連結(jié)齒輪41、41依次嚙合(參照圖6以及圖7)。位于最左側(cè)的連結(jié)齒輪41與中間齒輪34的小齒輪部34c嚙合。
在機械底板5的前端部中的右端部上設置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中間齒輪42(參照圖6、圖7以及圖9)。中間齒輪42是由位于上側(cè)的小徑的太陽齒輪部42a,和位于該下側(cè)的大徑的大齒輪部42b,及位于該下側(cè)的小齒輪部42c一體形成而成。
在中間齒輪42的小齒輪部42c上,嚙合有位于最右側(cè)的連結(jié)齒輪41(參照圖7)。
在支撐中間齒輪42的齒輪支撐軸22上,主齒輪43支撐在中間齒輪42的上側(cè)(參照圖6、圖7以及圖9)。在主齒輪43的中心部,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支軸部43a,該支軸部43a插通于形成在齒輪支撐軸22上的中心孔。支軸部43a該下端部從與該齒輪支撐軸22同軸設置的彈簧支撐軸28向下方突出,在下面,通過擰緊螺釘,安裝有限制部件44(參照圖5以及圖9)。
限制部件44呈圓環(huán)狀,是由安裝在支軸部43a上的被安裝部44a,和從該被安裝部44a的外周緣突出的彈簧鎖片部44b一體形成而成。
扭力螺旋彈簧45的螺旋部45a支撐在彈簧支撐軸28上,扭力螺旋彈簧45,一端部45b與限制部件44的彈簧鎖片部44b彈性接觸,扭力螺旋彈簧45的另一端部45c與設置在機械底板5的下面5c上的彈簧鎖片銷29彈性接觸。因此,主齒輪43通過扭力螺旋彈簧45,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圖7所示的T方向)被賦予彈力。
在主齒輪43的上面的外周緣上,輸送滾柱46旋轉(zhuǎn)自由地被支撐(參照圖6、圖7以及圖9)。輸送滾柱46是由例如橡膠材料而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中的中間部作為束縛的束縛部46a而形成。在主齒輪43的下面,在與輸送滾柱46的同軸上支撐有輸送齒輪47,伴隨該輸送齒輪47的旋轉(zhuǎn),輸送滾柱46也成為一體旋轉(zhuǎn)。
在主齒輪43的下面,支撐有行星齒輪48,該行星齒輪48與中間齒輪42的太陽齒輪部42a和輸送齒輪47嚙合(參照圖7以及圖9)。因此,若中間齒輪42旋轉(zhuǎn),則行星齒輪48旋轉(zhuǎn),通過該行星齒輪48的旋轉(zhuǎn),輸送齒輪47與輸送滾柱46一體旋轉(zhuǎn)。
在主齒輪43的下面,安裝有向下方突出的操作突部49(參照圖9)。
在支撐有連結(jié)齒輪41、41、…的齒輪支撐軸22、22、…中的中央側(cè)的2個齒輪支撐軸22、22上,在連結(jié)齒輪41、41的上側(cè),作為同步手段功能的同步齒輪50、50以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支撐(參照圖6以及圖7)。左側(cè)的同步齒輪50與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嚙合,右側(cè)的同步齒輪50與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嚙合。
若輸送馬達30旋轉(zhuǎn),則該輸送馬達30的驅(qū)動力依次傳遞到滑輪31、皮帶33、滑輪齒輪32、中間齒輪34、行星齒輪40以及輸送齒輪39,支撐在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上的輸送滾柱38旋轉(zhuǎn)。同時,輸送馬達30的驅(qū)動力依次傳遞到滑輪31、皮帶33、滑輪齒輪32、中間齒輪34、連結(jié)齒輪41、41、…、中間齒輪42、行星齒輪48以及輸送齒輪47,使支撐在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上的輸送滾柱46與輸送滾柱38同步旋轉(zhuǎn)。
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 00從前面儀表板3的磁盤插入口3a插入時,使輸送滾柱38以及輸送滾柱46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逐漸將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輸送到后方,因為與輸送滾柱38及輸送滾柱46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的位置時時刻刻在變化,所以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距離也根據(jù)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位置移動而變化。此時,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抵抗扭力螺旋彈簧37的彈力,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抵抗扭力螺旋彈簧45的彈力,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因為主齒輪35和主齒輪43介于同步齒輪50、50嚙合,所以同步旋轉(zhuǎn)。
另一方面,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從前面儀表板3的磁盤插入口3a排出時,使輸送滾柱38以及輸送滾柱46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逐漸將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輸送到前方,與上述相同,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距離根據(jù)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位置移動而變化。此時,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因為主齒輪35和主齒輪43介于同步齒輪50、50嚙合,所以同步旋轉(zhuǎn)。
在機械底板5的下面5c的左端部,在該后端部安裝有驅(qū)動馬達51,該驅(qū)動馬達51的馬達軸51a從后側(cè)的軸插通孔23向上方突出(參照圖5至圖7)。滑輪52固定在驅(qū)動馬達51的馬達軸51a上。
在位于滑輪52的前側(cè)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滑輪齒輪53(參照圖6以及圖7)?;嘄X輪53是由位于上側(cè)的齒輪部53a和位于該下側(cè)的滑輪部53b一體形成而成的,在該滑輪部53b和滑輪52之間,卷繞有皮帶54。
在位于滑輪齒輪53的前側(cè)的2個齒輪支撐軸22、22上,分別支撐有減速用齒輪55、56(參照圖6以及圖7)。在位于前側(cè)的減速用齒輪56的前側(cè)位置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正齒輪57,該正齒輪57與減速用齒輪56嚙合。
在機械底板5的第1支撐凹部24上設置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凸輪齒輪58(參照圖6、圖7以及圖10)。凸輪齒輪58是由平板部59和齒輪部60及凸輪部61還有開關部62從上側(cè)開始按順序一體形成而成的(參照圖10)。
平板部59呈厚度薄的略圓環(huán)狀,齒輪突部59a從外周緣的一部分伸出(參照圖10以及圖11)。在齒輪突部59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嚙合齒輪59b。在平板部59的上面,形成向周方向延伸的滑動槽59c,該滑動槽59c形成中心角度相當于約350°的圓弧狀?;瑒硬?9c的周方向中的兩端,分別作為第1壁面59d、第2壁面59e而形成。
齒輪部60位于平板部59的正下側(cè),形成為小于平板部59的小徑。齒輪部60在全周上形成齒輪齒(參照圖10)。
凸輪部61形成為與齒輪部60略等徑的圓筒狀,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輪槽63(參照圖10)。凸輪槽63是下側(cè)凸輪槽部63a和傾斜凸輪槽部63b及上側(cè)凸輪槽部63c連續(xù)而成。下側(cè)凸輪槽部63a形成為在水平方向長,傾斜凸輪槽部63b傾斜為隨著從下側(cè)凸輪槽部63a開始隔開而向上方變位,上側(cè)凸輪槽部63c形成為在水平方向長。
開關部62形成為在軸方向短,由向周方向延伸的徑相異的3個部分構(gòu)成(參照圖10以及圖12)。最小徑的部分作為非作用部62a而形成,相當于中心角度約100°的長,具有中間的徑的部分作為中間作用部62b而形成,相當于中心角度約130°的長,最大徑部分作為作用部62c而形成,相當于中心角度約為130°的長。
凸輪齒輪58是齒輪部60與正齒輪57嚙合(參照圖7)。
在支撐凸輪齒輪58的齒輪支撐軸22上,同步齒輪64支撐在凸輪齒輪58的上側(cè)(參照圖6、圖7以及圖10)。在同步齒輪64的下面,在從其旋轉(zhuǎn)支點向外周側(cè)變位的位置上,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滑動突部64a。
在機械底板5的第2支撐凹部25上設置的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副齒輪65(參照圖6、圖7、圖10以及圖13)。副齒輪65是由圓板部66和限制齒輪67及開關齒輪68組合而成(參照圖10以及圖13)。
在圓板部66的中心部,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支軸部66a,該支軸部66a插通在形成于齒輪支撐軸22上的中心孔而被支撐。在圓板部66的偏中心的位置上,形成有呈圓弧狀延伸的安全孔66b。在圓板部66的下面,在安全孔66b的正外側(cè)上,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彈簧支撐銷66c。在圓板部66的下面的外周緣上,在周方向隔開,分別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裝突起部66d、66d、66d。
在圓板部66的上面的外周緣上,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有作為限制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移動的限制部功能的限制滾柱69。限制滾柱69作為束縛在上下方向中的中間部的束縛部69a而形成。
限制齒輪67是由外周部70和較之該外周部70更向下方突出而設置的內(nèi)周部71一體形成而成的。在外周部70上,在周方向隔開,形成有呈圓弧狀的配置孔70a、70a、70a。在內(nèi)周部71的偏中心的位置上,形成有呈圓弧狀延伸的安全孔71a。在內(nèi)周部71的上面,在安全孔71a的正內(nèi)側(cè),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彈簧支撐銷71b。在內(nèi)周部71的下面,在安全孔71a的正內(nèi)側(cè),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彈簧鎖片軸71c。
圓板部66的支軸部66a從上側(cè)插入限制齒輪67的中心部,限制齒輪67可以旋轉(zhuǎn)的支撐在圓板部66上。在限制齒輪67支撐在圓板部66的狀態(tài)下,圓板部66的安裝突部66d、66d、66d分別配置在限制齒輪67的配置孔70a、70a、70a上,圓板部66的彈簧支撐銷66c配置在限制齒輪67的安全孔71a上,限制齒輪67的彈簧支撐銷71b配置在圓板部66的安全孔66b上(參照圖14)。
在限制齒輪67支撐在圓板部66的狀態(tài)下,在圓板部66的支軸部66a上,支撐有也是扭力螺旋彈簧的限制彈簧72的螺旋部72a(參照圖13以及圖14)。限制彈簧72的一端部72b和另一端部72c在跨越圓板部66的彈簧支撐銷66c和限制齒輪67的彈簧支撐銷71b的狀態(tài)下系合。因此,若圓板部66相對于限制齒輪67,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則圓板部66相對于限制齒輪67,向順時針的方向(圖14所示的S方向)被賦予彈力。
開關齒輪68形成為圓環(huán)狀,中央部作為插通孔68a而形成(參照圖13以及圖15)。在開關齒輪68的下面,在插通孔68a側(cè)設置有突出的開關推壓突部68b,該開關推壓突部68b前端側(cè)的部分形成為圓弧狀。
限制齒輪67的內(nèi)周部71插入開關齒輪68的插通孔68a,開關齒輪68在圓板部66的安裝突部66d、66d、66d上,通過擰緊螺釘被安裝。
在限制齒輪67的下面,開關安裝板73介于插通開關齒輪68的插通孔68a的安裝軸74而被安裝(參照圖13以及圖15)。在開關安裝板73上,安裝有第1檢測開關75,該第1檢測開關75具有ON·OFF這2種檢測模式。
如上所述,在將圓板部66和限制齒輪67及開關齒輪68組合,構(gòu)成副齒輪65的狀態(tài)下,開關齒輪68的開關推壓突部68b的前端位于第1檢測開關75的被操作鈕的附近(參照圖15)。
在副齒輪65支撐于在機械底板5的第2支撐凹部25上設置的齒輪支撐軸22的狀態(tài)下,在該齒輪支撐軸22上,支撐有扭力螺旋彈簧76的螺旋部76a(參照圖10以及圖13)。扭力螺旋彈簧76,一端部76b與設置在第2支撐凹部25上的彈簧鎖片26彈性接觸,另一端部76c與限制齒輪67的彈簧鎖片軸71c彈性接觸。因此,副齒輪65通過扭力螺旋彈簧76,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圖7所示的U方向)被賦予彈力。
在副齒輪65的限制齒輪67和上述主齒輪35上,同步齒輪64被嚙合(參照圖7)。
上述凸輪齒輪58的嚙合齒輪59b位于可以與副齒輪65的開關齒輪68嚙合的高度。
若驅(qū)動馬達51旋轉(zhuǎn),則該驅(qū)動馬達51的驅(qū)動力依次傳遞到滑輪52、皮帶54、滑輪齒輪53、減速用齒輪55、56、正齒輪57以及凸輪齒輪58,若該凸輪齒輪58旋轉(zhuǎn),嚙合齒輪59b與開關齒輪68嚙合,則副齒輪65旋轉(zhuǎn)。
另外,在如上述那樣,主齒輪35以及主齒輪43同步旋轉(zhuǎn)時,該旋轉(zhuǎn)力介于同步齒輪64傳遞到副齒輪65,該副齒輪65與主齒輪35以及主齒輪43同步旋轉(zhuǎn)。
在機械底板5的下面5c側(cè)的左端部,在其前后方向中的略中央部,安裝有第2檢測開關77和第3檢測開關78(參照圖4、圖5、圖6以及圖10)。第2檢測開關77和第3檢測開關78分別有ON(高)·ON(低)·OFF這3種檢測模式。
第2檢測開關77安裝在正齒輪57的下方的位置,第2檢測開關77的被操作鈕從機械底板5的開關配置孔24a突出到第1支撐凹部(參照圖10)。第3檢測開關78安裝在減速用齒輪56的右側(cè)部分的下方位置,檢測開關78的被操作鈕從機械底板5的開關配置孔24b突出到第1支撐凹部24(參照圖10)。
在機械底板5的配置用突部19上,安裝有第4檢測開關79(參照圖9)。第4檢測開關79有ON·OFF這2種檢測模式。第4檢測開關79其被操作鈕向上方突出,該被操作鈕位于可以與在主齒輪43的下面設置的操作突部49接觸的位置。
通過上述輸送馬達30、中間齒輪34、42、主齒輪35、43、輸送滾柱38、46、輸送齒輪39、47、行星齒輪40、48、連結(jié)齒輪41、41、…、同步齒輪50、50、凸輪齒輪58、副齒輪65等,構(gòu)成用于載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80(參照圖2、圖6以及圖7)。
在機械底板5上,滾動自由地支撐有配置于配置用切口5a上的基本單元81(參照圖2以及圖7)?;締卧?1由支撐體82和支撐于該支撐體82上的基本底板83,及安裝或者支撐于該基本底板83上的各部構(gòu)成。
在支撐體82的后端部,安裝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被支撐軸84,該被支撐軸84的左右兩端部分別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在機械底板5的支撐突部27、27上。在靠近支撐體82的前端的部分,設置有向左方突出的被支撐銷82a,該被支撐銷82a滑動自由地與凸輪齒輪58的凸輪部61的凸輪槽63系合。
在基本底板83的前端部,安裝有沒有圖示的主軸馬達,該主軸馬達的馬達軸從基本底板83向上方突出,磁盤臺85固定在馬達軸上。磁盤臺85是由呈圓板狀的臺部85a和設置在該臺部85a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定心突部85b構(gòu)成,在該定心突部85b上,埋設有環(huán)狀的磁體85c。磁體85c較之上述閘輪6的磁體9、12的磁力要強。
在基本底板83上,向安裝于磁盤臺85上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半徑方向,移動自由地支撐有光學拾音器86。光學拾音器86具有移動底板87,和包括有發(fā)光元素或受光元素等的所需的光學元素和支撐于移動底板87上的2軸執(zhí)行器88,在該2軸執(zhí)行器88上,設置有物鏡88a。
若驅(qū)動馬達51旋轉(zhuǎn),則該驅(qū)動馬達51的驅(qū)動力依次傳遞到滑輪52、皮帶54、滑輪齒輪53、減速用齒輪55、56、正齒輪57以及凸輪齒輪58,伴隨著該凸輪齒輪58的旋轉(zhuǎn),相對于基本單元81的被支撐銷82a的凸輪槽63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基本單元81為使磁盤臺85向略上下方向移動,而以被支撐軸84為支點滾動。
基本單元81在上方側(cè)的移動端,即,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安裝在磁盤臺85的位置中,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和主齒輪35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和主齒輪43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任意一個均相等。另外,在基于磁盤載入機構(gòu)80而進行的后述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輸送動作的狀態(tài)下,主齒輪35、43旋轉(zhuǎn),此時,使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各輸送滾柱38、46的距離常時相同。
在機械底板5的平板安裝用突部18、18、…上,安裝有基本平板89(參照圖2)。
在基本平板89上,形成有單方向長的配置孔89a,和位于該配置孔89a的周圍的齒輪配置孔89b、89b、89b,及位于前端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通過孔+。在基本平板89的后端部,在該左右兩端部,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儀表板安裝用突部90、90。
基本平板89通過擰緊螺釘安裝在機械底板5的平板安裝用突部18、18、…上。在基本平板89安裝在平板安裝用突部18、18、…的狀態(tài)下,對應配置孔89a,設置有磁盤臺85以及光學拾音器86,在齒輪配置孔89b、89b、89b上,分別配置有主齒輪35、主齒輪43以及副齒輪65的圓板部66。因此,在主齒輪35、43、副齒輪65上分別支撐的輸送滾柱38、46、限制滾柱69從基本平板89向上方突出。
在基本平板89安裝于平板安裝用突部18、18、…的狀態(tài)下,在通過孔89c的下方,配置有設置在機械底板5的前端部的磁盤檢測傳感器21。
在基本平板89安裝于平板安裝用突部18、18、…的狀態(tài)下,頂面儀表板4安裝在機械底板5的儀表板安裝用突部17、17和基本平板89的儀表板安裝用突部90、90上(參照圖2)。
下面,就磁盤再生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參照圖16至圖30)。另外,圖16是表示磁盤再生裝置1的動作的時間流程圖。
首先,就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插入前面儀表板3的磁盤插入口3a前的各部的狀態(tài)(初期位置)進行說明(參照圖17以及圖18)。另外,在下面的說明中的主齒輪35、43以及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方向中,如各圖所示,是以基于扭力螺旋彈簧37、45、76而被賦予彈力的旋轉(zhuǎn)方向作為R2,以其反向的旋轉(zhuǎn)方向作為R1。
支撐于主齒輪35上的輸送滾柱38和支撐于主齒輪43上的輸送滾柱46位于相互最接近的位置,即,輸送滾柱38位于主齒輪35的旋轉(zhuǎn)中心的右方,輸送滾柱46位于主齒輪43的旋轉(zhuǎn)中心的左方(參照圖17)。此時,基于設置在主齒輪43的下面的操作突部49,操作配置在機械底板5的配置用突部19上的第4檢測開關79,該第4檢測開關79為ON狀態(tài)(參照圖16的G1)。操作突部49從配置用突部19的一端緣與突出的擋壁20接觸,限制向主齒輪43的R2方向的旋轉(zhuǎn)。
凸輪齒輪58,其嚙合齒輪59b位于凸輪齒輪58的旋轉(zhuǎn)中心的右側(cè),不與副齒輪65的開關齒輪68嚙合(參照圖17)。
此時,第2檢測開關77以及第3檢測開關78均位于與凸輪齒輪58的非作用部62a對應的位置,雙方均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E1、F1)。
同步齒輪64其滑動突部64a系合于靠近凸輪齒輪58的滑動槽59c的第1壁面59d的位置(參照圖17)。
支撐于副齒輪65上的限制滾柱69,位于從連結(jié)基本單元81的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中心的直線L’上略偏移的位置(參照圖17)。此時,如上所述,開關齒輪68的開關推壓突部68b的前端位于第1檢測開關75的被操作鈕的附近,第1檢測開關75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D1)。
基本單元81其被支撐銷82a系合于凸輪齒輪58的下側(cè)凸輪槽部63a(參照圖18)。因此,基本單元81保持在下方側(cè)的移動端,磁盤臺85位于最遠離位于該上方的閘輪6的位置。
閘輪6由于磁體9和磁體12的排斥,滑輪8相對于滑輪支撐部件7,位于上方側(cè)的移動端,穩(wěn)定器11從下方與滑輪支撐部件7接觸(參照圖18)。
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從磁盤插入口3a插入,則通過磁盤檢測傳感器21檢測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參照圖16的A1)。基于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檢測是通過從該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發(fā)光部射出,通過基本平板89的通過孔89c的檢測光,經(jīng)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反射,再次通過通過孔89c,經(jīng)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受光部受光而進行的。
若通過磁盤檢測傳感器21檢測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則輸送馬達30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B1),輸送滾柱38、46同步旋轉(zhuǎn)。輸送滾柱38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輸送滾柱46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
若從磁盤插入口3a插入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與輸送滾柱38、46接觸(參照圖19),則伴隨著該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逐漸向后方輸送。此時,輸送滾柱38、46分別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通過與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摩擦力逐漸被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與輸送滾柱38、46的束縛部38a、46a接觸,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不會上下擺動,以水平狀態(tài)被逐漸輸送。
若通過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逐漸輸送到后方,則如上所述,因為與輸送滾柱38和輸送滾柱46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的位置時時刻刻變化,所以輸送滾柱38、46間的距離根據(jù)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移動位置而變化。因此,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抵抗扭力螺旋彈簧37的彈力,向R1方向旋轉(zhuǎn),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抵抗扭力螺旋彈簧45的彈力,向R1方向旋轉(zhuǎn)(參照圖20)。主齒輪35、43通過同步齒輪50、50進行同步旋轉(zhuǎn)。
因為主齒輪35、43向R1方向旋轉(zhuǎn),所以輸送滾柱38、46分別一邊旋轉(zhuǎn),一邊以主齒輪35、43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參照圖20)。此時,行星齒輪40在與中間齒輪34的太陽齒輪部34a嚙合的狀態(tài)下,以中間齒輪34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行星齒輪48在與中間齒輪42的太陽齒輪部42a嚙合的狀態(tài)下,以中間齒輪42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參照圖20)。
若主齒輪43向R1方向旋轉(zhuǎn),則因為解除了基于操作突部49的相對于第4檢測開關79的操作,所以該第4檢測開關79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G2)。
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后方輸送,該中心孔100a通過磁盤檢測傳感器21上時,暫時不進行基于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檢測(參照圖16的A2)。
因為在主齒輪35、43同步向R1方向旋轉(zhuǎn)時,副齒輪65也同步向R1方向旋轉(zhuǎn),所以支撐于副齒輪65上的限制齒輪69以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參照圖20)。
若向后方輸送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中心從位于連結(jié)輸送滾柱38、46的線上的狀態(tài),繼續(xù)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逐漸向后方輸送,則由于扭力螺旋彈簧37、45的彈力,主齒輪35、43反轉(zhuǎn),同時向R2方向旋轉(zhuǎn)。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中心位于較之基本單元81的磁盤臺85的中心略前側(cè)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與副齒輪65的限制滾柱69接觸(參照圖21)。
若從此狀態(tài),進一步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逐漸向后方輸送,則因為主齒輪35、43分別稍向R2方向旋轉(zhuǎn),所以同步旋轉(zhuǎn)的副齒輪65也要向R2方向旋轉(zhuǎn)。但是,因為支撐于圓板部66上的限制滾柱69,由于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基于向后方輸送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而向略后方被推壓,所以限制齒輪67向R2方向旋轉(zhuǎn),圓板部66和安裝于此的開關齒輪68抵抗限制彈簧72的彈力,向R1方向旋轉(zhuǎn)。因此,由于開關齒輪68的開關推壓突部68b,而操作第1檢測開關75,呈ON狀態(tài)(參照圖16的D2以及圖22),在輸送馬達30的旋轉(zhuǎn)停止的同時,驅(qū)動馬達51開始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B2以及C1)。
若輸送馬達30的旋轉(zhuǎn)停止,則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停止,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動作停止。此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中心孔100a位于磁盤臺85的定心突部85b的正上方,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相對于磁盤臺85被定心,直至安裝到磁盤臺85的安裝位置(參照圖22)。這樣,因為是通過操作第1檢測開關75,而停止輸送馬達30的旋轉(zhuǎn),使之停止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安裝位置進行定心,所以第1檢測開關75發(fā)揮了用于作為檢測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達到安裝位置的檢測開關的作用。
因為主齒輪35、43以及副齒輪65分別通過扭力螺旋彈簧37、45、76向R2方向被賦予彈力,所以輸送滾柱38、46以及限制滾柱69的各束縛部38a、46a、69a被推壓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若第1檢測開關75為ON狀態(tài),驅(qū)動馬達51旋轉(zhuǎn),則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通過凸輪齒輪58的開關部62的作用部62c,操作第2檢測開關77,呈ON(高)狀態(tài)(參照圖16的E2)。因為在操作第2檢測開關77時,開關部62的中間作用部62b位于與第3檢測開關78對應的位置,所以第3檢測開關78依然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F2)。
如上所述,若通過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凸輪齒輪58繼續(xù)旋轉(zhuǎn),則因為基本單元81的被支撐銷82a從凸輪齒輪58的下側(cè)凸輪槽部63a開始,在傾斜凸輪槽部63b內(nèi)相對移動,所以基本單元81以被支撐軸84為支點,磁盤臺85向上方移動的方向逐漸滾動(參照圖23)。
若通過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凸輪齒輪58繼續(xù)旋轉(zhuǎn),則因為基本單元81的被支撐銷82a從凸輪齒輪58的傾斜凸輪槽部63b開始,在上側(cè)凸輪槽部63c內(nèi)相對移動,所以基本單元81以被支撐軸84為支點,磁盤臺85繼續(xù)向上方移動的方向逐漸滾動(參照圖24)。
在被支撐銷82a到達上側(cè)凸輪槽部63c時,磁盤臺85插通基本平板89的配置孔89a,定心突部85b從下側(cè)插入位于安裝位置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中心孔100a(參照圖24)。此時,由于在定心突部85b上埋設的磁體85c,在閘輪6的穩(wěn)定器11上安裝的金屬板15被向下方吸引。因此,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內(nèi)周緣部受到由于磁盤臺85的臺部85a和穩(wěn)定器11的夾持部14的夾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被夾緊(參照圖24)。
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在通過磁盤臺85和穩(wěn)定器11被夾緊的略同時,通過旋轉(zhuǎn)中的凸輪齒輪58的第1壁面59d,推壓同步齒輪64的滑動突部64a,同步齒輪64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
若同步齒輪64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則與該同步齒輪64嚙合的限制齒輪67向R1方向旋轉(zhuǎn),通過限制彈簧72的彈力,圓板部66和開關齒輪68相對于限制齒輪67,相對的向R2方向旋轉(zhuǎn)。因此,開關齒輪68的開關推壓突部68b從第1檢測開關75分離,該第1檢測開關75呈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D3以及圖25)。
同時,若同步齒輪64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則與該同步齒輪64嚙合的主齒輪35同步向R1方向旋轉(zhuǎn),同時,主齒輪43也同步向R1方向旋轉(zhuǎn)。因此,輸送滾柱38、46分別以主齒輪35、43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輸送滾柱38、46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分離(參照圖25)。
副齒輪65以及主齒輪35、43通過同步齒輪64的旋轉(zhuǎn),同步向R1方向旋轉(zhuǎn),限制滾柱69以及輸送滾柱38、46均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分離(參照圖26)。因此,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不與限制滾柱69以及輸送滾柱38、46滑動接觸,呈可以平滑旋轉(zhuǎn)的狀態(tài)。
若凸輪齒輪58旋轉(zhuǎn)到規(guī)定的位置,則在凸輪齒輪58的作用部62c上,操作第3檢測開關78,為ON(高)狀態(tài)(參照圖16的F3)。此時,在中間作用部62b上,操作第2檢測開關77,為ON(高)狀態(tài),由于第2檢測開關77以及第3檢測開關78雙方均為ON(高)狀態(tài),所以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停止(參照圖16的C2)。因此,凸輪齒輪58的旋轉(zhuǎn)停止,主齒輪35、43以及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也停止。在凸輪齒輪58旋轉(zhuǎn)停止的狀態(tài)中,嚙合齒輪59b不與副齒輪65的開關齒輪68嚙合(參照圖26)。
若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停止,則基本單元81的主軸馬達旋轉(zhuǎn),伴隨著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旋轉(zhuǎn)的同時,光學拾音器86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半徑方向移動,介于2軸執(zhí)行器88的物鏡88a,將激光照射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記錄面,進行對記錄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上的信息信號的再生。
若相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再生動作完成后,則驅(qū)動馬達51再次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C3)。驅(qū)動馬達51向與剛才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
若驅(qū)動馬達51旋轉(zhuǎn),則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解除相對于第3檢測開關78的基于凸輪齒輪58的作用部62c的操作,第3檢測開關78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F4)。此時,由于在凸輪齒輪58的中間作用部62b上,操作第2檢測開關77,從而保持0N(高)狀態(tài)。
由于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若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則基本單元81的被支撐銷82a從凸輪齒輪58的上側(cè)凸輪槽部63c,經(jīng)傾斜凸輪槽部63b,在下側(cè)凸輪槽部63a內(nèi)相對移動,基本單元81以被支撐軸84為支點,向磁盤臺85向下方移動的方向滾動。因此,磁盤臺85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下方分離,解除相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基于磁盤臺85的臺部85a和穩(wěn)定器11的夾持部14的夾緊。在解除夾緊的狀態(tài),閘輪6由于磁體9和磁體12的排斥,滑輪8再次向上方側(cè)的移動端移動,穩(wěn)定器11從下方與滑輪支撐部件7接觸(參照圖18)。
在驅(qū)動馬達51旋轉(zhuǎn),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因為凸輪齒輪58的第1壁面59d從同步齒輪64的滑動突部64a向分離的方向移動,所以副齒輪65以及主齒輪35、43通過扭力螺旋彈簧37、45、76的彈力,分別向R2方向旋轉(zhuǎn)。因此,限制滾柱69以及輸送滾柱38、46以副齒輪65以及主齒輪35、43的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向接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的方向公轉(zhuǎn),在解除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夾緊的狀態(tài)下,限制滾柱69以及輸送滾柱38、46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將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保持在水平狀態(tài)(參照圖27)。
若限制滾柱69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因扭力螺旋彈簧76的彈力而被推壓,則限制滾柱69受到來自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向離開方向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反力。因此,副齒輪65,其圓板部66和開關齒輪68相對于限制齒輪67,抵抗限制彈簧72的彈力,向R1方向旋轉(zhuǎn),第1檢測開關75為ON狀態(tài)(參照圖16的D4以及圖27)。
在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夾緊解除時,通過凸輪齒輪58向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凸輪齒輪58的非作用部62a位于與第2檢測開關77對應的位置,對于第2檢測開關77的操作被解除,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E3以及圖27)。此時,凸輪齒輪58旋轉(zhuǎn)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完成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夾緊,即使基本單元81滾動到下方側(cè)的移動端,驅(qū)動馬達51也繼續(xù)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C4)。
解除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夾緊,在基本單元81滾動到下方側(cè)的移動端的狀態(tài)下,開始向與先前的輸送馬達30的相反方向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B3)。若輸送馬達30旋轉(zhuǎn),則伴隨著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的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逐漸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參照圖28)。此時,輸送滾柱38、46分別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通過與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摩擦力,逐漸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與輸送滾柱38、46的束縛部38a、46a接觸,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上下不搖動,以水平狀態(tài)被輸送。
如上所述,因為驅(qū)動馬達51繼續(xù)旋轉(zhuǎn),所以即使凸輪齒輪58達到初始位置,仍繼續(xù)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第3檢測開關78因凸輪齒輪58的作用部62c而被操作,第3檢測開關78為ON(低)狀態(tài)(參照圖16的F5)。
若通過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逐漸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輸送到前方,則如上所述,因為與輸送滾柱38和輸送滾柱46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的位置時時刻刻地變化,所以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距離也根據(jù)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移動位置而變化。因此,位于左側(cè)的主齒輪35通過扭力螺旋彈簧37的彈力,向R2方向旋轉(zhuǎn),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通過扭力螺旋彈簧45的彈力,向R2方向旋轉(zhuǎn)(參照圖28)。主齒輪35、43通過同步齒輪50、50而同步旋轉(zhuǎn)。
因為主齒輪35、43向R2方向旋轉(zhuǎn),所以輸送滾柱38、46一邊旋轉(zhuǎn),一邊以主齒輪35、43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參照圖28)。此時,行星齒輪40在與中間齒輪34的太陽齒輪部34a嚙合的狀態(tài)下,以中間齒輪34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行星齒輪48在與中間齒輪42的太陽齒輪部42a嚙合的狀態(tài)下,以中間齒輪42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參照圖28)。
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時,通過向凸輪齒輪58的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嚙合齒輪59b與開關齒輪68嚙合(參照圖28)。因此,副齒輪65向R2方向旋轉(zhuǎn),通過限制滾柱69,逐漸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向略前方推壓。
象這樣,有關磁盤再生裝置1,因為在通過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向前方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時,通過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限制滾柱69向前方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所以可以確實地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可以確實地進行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磁盤插入口3a的排出。
若在副齒輪65向R2方向旋轉(zhuǎn)時,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到規(guī)定的位置,則因為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從限制滾柱69逐漸向前方離開時,相對于限制滾柱69的來自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反力逐漸減少,所以通過限制彈簧72的彈力,圓板部66和開關齒輪68相對于限制齒輪67,向R2方向旋轉(zhuǎn),開關齒輪68的開關推壓突部68b從第1檢測開關75上離開,該第1檢測開關75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D5)。
若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到規(guī)定的位置,則通過凸輪齒輪58的作用部58a,操作第2檢測開關77,該第2檢測開關77為ON(低)狀態(tài)(參照圖16的E4)。此時,第3檢測開關78在作用部62c上被操作,為ON(低)狀態(tài),由于第2檢測開關77以及第3檢測開關78雙方均為ON(低)狀態(tài),所以驅(qū)動馬達51反轉(zhuǎn)(參照圖16的C5)。在驅(qū)動馬達51反轉(zhuǎn)時,輸送馬達30繼續(xù)旋轉(zhuǎn)(參照圖16的B4),通過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繼續(xù)向前方輸送。
若驅(qū)動馬達51反轉(zhuǎn),則凸輪齒輪58向俯視為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解除嚙合齒輪59b和副齒輪65的開關齒輪68的嚙合(參照圖29)。由于凸輪齒輪58的旋轉(zhuǎn),解除基于相對于第2檢測開關77的作用部62c的操作,第2檢測開關77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E5),接著,解除基于相對于第3檢測開關78的作用部62c的操作,第3檢測開關78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F6)。由于第3檢測開關78為OFF狀態(tài),所以驅(qū)動馬達51的旋轉(zhuǎn)停止(參照圖16的C6),凸輪齒輪58停止于初始位置(參照圖29)。
輸送馬達30繼續(xù)旋轉(zhuǎn),伴隨著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參照圖29)。輸送滾柱38、46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上滾動,主齒輪35、43分別通過扭力螺旋彈簧37、45的彈力,向R2方向旋轉(zhuǎn),副齒輪65也與主齒輪35、43同步,向R2方向旋轉(zhuǎn)。
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該中心孔100a通過磁盤檢測傳感器21上時,基于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檢測暫時不進行(參照圖16的A3)。
若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旋轉(zhuǎn)到規(guī)定的位置,則通過安裝于主齒輪43上的操作突部49,操作第4檢測開關79,為OFF狀態(tài)(參照圖16的G3)。若第4檢測開關79為OFF狀態(tài),則輸送馬達30的轉(zhuǎn)動停止(參照圖16的B5),完成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前方輸送的動作,停止主齒輪35、43以及副齒輪65的旋轉(zhuǎn)。主齒輪35、43以及副齒輪65在初始位置停止(參照圖30),安裝于位于右側(cè)的主齒輪43上的操作突部49為與擋壁20接觸的狀態(tài)。
向前方輸送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除其一部分外,從磁盤插入口3a向前方突出(參照圖30),可以握持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將其取出。若取出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則不進行基于磁盤檢測傳感器21的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檢測(參照圖16的A4)。
如上述所記載,有關磁盤再生裝置1,以從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等距離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設置有分別旋轉(zhuǎn)的主齒輪35、43,和分別支撐于主齒輪35、43,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的輸送滾柱38、43,在主齒輪35、43分別基于輸送滾柱38、43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的同時,輸送滾柱38、43分別伴隨主齒輪35、43的旋轉(zhuǎn)而公轉(zhuǎn),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
因此,因為在磁盤臺85上,沒有必要設置用于推押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內(nèi)周緣而安裝的結(jié)合鉤,所以可以避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損傷和變形。
另外,因為通過輸送滾柱38、46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滾動,主齒輪35、43旋轉(zhuǎn),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所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直徑為主齒輪35、43旋轉(zhuǎn)時的輸送滾柱38、46間的最小距離以上,且若在輸送滾柱38、46之間的最大距離以下的范圍內(nèi),則不必局限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尺寸,即可進行向磁盤臺85的安裝,可以在一個磁盤再生裝置1上,進行有關具有不同尺寸的多個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100、…的信息信號的再生。
而且,即使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直徑上,在尺寸公差范圍內(nèi)有不均衡的情況,也可以確實地進行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磁盤臺85的安裝。
有關磁盤再生裝置1,因為是對主齒輪35、43向?qū)⑤斔蜐L柱38、46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推壓的旋轉(zhuǎn)方向被賦予彈力,所以可以保持輸送滾柱38、46和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之間的良好的接觸狀態(tài),可以實現(xiàn)基于輸送滾柱38、46的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良好的輸送動作。
另外,設置從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的距離,與從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到主齒輪35、43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等距離的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副齒輪65,因為在該副齒輪65上,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安放位置輸送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因為支撐有限制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移動的限制滾柱69,所以可以確實地進行相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磁盤臺85的定心。
再有,因為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輸送到安放位置時,設置有通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與限制滾柱69的接觸而輸入,檢測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到達安放位置的第1檢測開關75,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定心精度的提高。
另外,因為主齒輪35、43同步旋轉(zhuǎn),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輸送方向的穩(wěn)定化以及輸送速度的穩(wěn)定化。
而且,因為副齒輪65與主齒輪35、43同步旋轉(zhuǎn),所以副齒輪65與主齒輪35、43之間的動作時間不會偏差,可以追求輸送動作信賴性的提高。
再加上,因為設置有以與主齒輪35、43分別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的太陽齒輪部34a、42a,和以與輸送滾柱38、46分別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與輸送滾柱38、46一體旋轉(zhuǎn)的輸送齒輪39、47,及與太陽齒輪部34a、42a和輸送齒輪39、47嚙合,分別支撐于主齒輪35、43上的行星齒輪40、48,所以伴隨著輸送滾柱38、46的旋轉(zhuǎn),在主齒輪35、43上,賦予向同方向的旋轉(zhuǎn)力,可以實現(xiàn)隨時正常地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動作。
在磁盤再生裝置1中,從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磁盤插入口3a插入時,從在初期位置的輸送滾柱38、46的中央向左右偏移的位置開始,有插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情況,有關磁盤再生裝置1,因為是通過輸送滾柱38、46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的接觸,而輸送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所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通過與任意一方的輸送滾柱38或者輸送滾柱46的接觸,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拉向中央,向后方輸送,從而可以實現(xiàn)適當?shù)妮斔蛣幼?參照圖31至圖33)。
上述,說明了將磁盤再生裝置1作為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主面面向垂直方向的狀態(tài)下被輸送,安放于磁盤臺85,進行信息信號再生的裝置,磁盤再生裝置1如上所述,因為是通過輸送滾柱38、46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接觸,輸送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所以也可以作為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主面面向水平方向的狀態(tài)下被輸送,安放于磁盤臺85,進行信息信號再生的所謂縱置型裝置來使用。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各部的具體的形狀以及構(gòu)造,所有的都僅僅是表示在實施本發(fā)明時的具體化的僅僅一例,根據(jù)這些,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并不局限于所限定解釋的這些。
從以上所述的記載即可明確,本發(fā)明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是將從磁盤插入口插入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運送到用于安放到磁盤臺的安放位置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具備有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在該磁盤臺的放射方向,以等距離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一對主齒輪,和在該一對主齒輪上,在分別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于該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同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接觸,在該外周面上滾動,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的一對輸送滾柱,在通過該一對輸送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基于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主齒輪以該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向與該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zhuǎn)的同時,輸送滾柱伴隨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以該主齒輪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進行公轉(zhuǎn)。
因此,因為沒有必要在磁盤臺上設置用于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內(nèi)周緣而安放的結(jié)合鉤,所以可以避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損傷和變形。
另外,因為是通過輸送滾柱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使主齒輪旋轉(zhuǎn),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所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直徑是在主齒輪旋轉(zhuǎn)時的輸送滾柱間的最小距離以上,且若在輸送滾柱間的最大距離以下的范圍內(nèi),則不必拘泥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尺寸,即可進行向磁盤臺的安放。
再有,即使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直徑中,在尺寸公差的范圍內(nèi),有不均等的情況,也可以確實地進行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臺的安放。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是上述輸送滾柱對上述一對主齒輪,向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的旋轉(zhuǎn)方向被賦予彈力,所以可以保持輸送滾柱和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之間的良好的接觸狀態(tài),可以實現(xiàn)基于輸送滾柱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良好的輸送動作。
有關本發(fā)明,在磁盤臺的放射方向,設置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的距離,與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到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等距離的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副齒輪,因為在該副齒輪上,配置在該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同時,通過輸送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接觸,設置有限制向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安放方向移動的限制部,所以可以確實地進行相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臺的定心。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輸送到安放位置時,設置有通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與限制部接觸而輸入,檢測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到達安放位置的檢測開關,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定心精度的提高。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輸送滾柱向與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的旋轉(zhuǎn)方向的反方向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安放位置向磁盤插入口輸送,在基于輸送滾柱而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插入口的輸送動作開始時,伴隨副齒輪的旋轉(zhuǎn),限制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磁盤插入口側(cè)推壓,所以可以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確實地向排出方向輸送,可以確實地進行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排出。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使上述一對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手段,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的穩(wěn)定化以及輸送速度的穩(wěn)定化。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使上述副齒輪與一對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手段,所以在副齒輪和主齒輪之間不會產(chǎn)生動作時間的偏差,可以追求輸送動作信賴性的提高。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以與上述主齒輪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的同時,較之主齒輪徑小的太陽齒輪部,和以與輸送滾柱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與輸送滾柱一體旋轉(zhuǎn)的輸送齒輪,及與太陽齒輪部和輸送齒輪嚙合的同時,在主齒輪上,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在其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行星齒輪,所以伴隨著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在主齒輪上,賦予向同方向的旋轉(zhuǎn)力,可以實現(xiàn)隨時正確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動作。
本發(fā)明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是具備有將從磁盤插入口插入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輸送到用于安裝在磁盤臺的安放位置的磁盤載入機構(gòu),相對于安放在磁盤臺上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的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有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在該磁盤臺的放射方向,以等距離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一對主齒輪,和在該一對主齒輪上,在分別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于其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同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接觸,在該外周面上滾動,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的一對輸送滾柱,在通過該一對輸送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基于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主齒輪以該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向與該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zhuǎn)的同時,輸送滾柱伴隨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以該主齒輪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而進行公轉(zhuǎn)。
因此,因為沒有必要在磁盤臺上設置用于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內(nèi)周緣而安放的結(jié)合鉤,所以可以避免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損傷和變形。
另外,因為是通過輸送滾柱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而使主齒輪旋轉(zhuǎn),輸送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所以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直徑是在主齒輪旋轉(zhuǎn)時的輸送滾柱間的最小距離以上,且若在輸送滾柱間的最大距離以下的范圍內(nèi),則不必拘泥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尺寸,即可以進行向磁盤臺的安放。在一個磁盤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中,可以對有關具有不同尺寸的多個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信息信號進行記錄以及/或者再生。
再有,即使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直徑中,在尺寸公差的范圍內(nèi),有不均等的情況,也可以確實地進行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臺的安放。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是上述輸送滾柱對上述一對主齒輪向推壓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的旋轉(zhuǎn)方向被賦予彈力,所以可以保持輸送滾柱和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之間的良好的接觸狀態(tài),可以實現(xiàn)基于輸送滾柱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良好的輸送動作。
有關本發(fā)明,在磁盤臺的放射方向,設置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的距離,與從磁盤臺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到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等距離的位置的旋轉(zhuǎn)支點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副齒輪,因為在該副齒輪上,配置在該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同時,通過輸送滾柱,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接觸,設置有限制向該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安放方向移動的限制部,所以可以確實地進行相對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臺的定心。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輸送到安放位置時,設置有通過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與限制部接觸而輸入,檢測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到達安放位置的檢測開關,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定心精度的提高。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輸送滾柱向與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安放位置輸送時的旋轉(zhuǎn)方向的反方向旋轉(zhuǎn),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安放位置向磁盤插入口輸送,在基于輸送滾柱而向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磁盤插入口的輸送動作開始時,伴隨副齒輪的旋轉(zhuǎn),限制部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磁盤插入口側(cè)推壓,所以可以將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確實地向排出方向輸送,可以確實地進行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排出。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使上述一對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手段,所以可以追求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的穩(wěn)定化以及輸送速度的穩(wěn)定化。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使上述副齒輪與一對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手段,所以在副齒輪和主齒輪之間不會產(chǎn)生動作時間的偏差,可以追求輸送動作信賴性的提高。
有關本發(fā)明,因為設置有以與上述主齒輪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的同時,較之主齒輪徑小的太陽齒輪部,和以與輸送滾柱相同的支點為旋轉(zhuǎn)支點,與輸送滾柱一體旋轉(zhuǎn)的輸送齒輪,及與太陽齒輪部和輸送齒輪嚙合的同時,在主齒輪上,旋轉(zhuǎn)自由地支撐在其旋轉(zhuǎn)支點以外的部分的行星齒輪,所以伴隨著輸送滾柱的旋轉(zhuǎn),在主齒輪上,賦予向同方向的旋轉(zhuǎn)力,可以實現(xiàn)隨時正確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第2主齒輪,該第1、第2主齒輪從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插入完成位置中的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朝放射狀的方向等距離配置;第1輸送滾柱,該第1輸送滾柱在上述第1主齒輪上,設置在從上述第1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上,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第2輸送滾柱,該第2輸送滾柱在上述第2主齒輪上,設置在從上述第2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上,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驅(qū)動機構(gòu),該驅(qū)動機構(gòu)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時,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使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公轉(zhuǎn)地旋轉(zhuǎn),使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滾動地,使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旋轉(zhuǎn)。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輸送滾柱與上述第1輸送滾柱,隔著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中心而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有對上述第1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對上述第2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2賦予彈力部件,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隨著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方向移動,抵抗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的彈力而旋轉(zhuǎn)。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中心越過連結(jié)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的直線,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向基于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而被賦予彈力的方向旋轉(zhuǎn)。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由使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齒輪機構(gòu)構(gòu)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輸送滾柱在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推送方向被賦予彈力的同時,上述第2輸送滾柱也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推送方向被賦予彈力。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副齒輪,該副齒輪在從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設置限制滾柱,在上述插入完成位置中的從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向放射狀的方向,設置在與從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到上述第1主齒輪或上述第2主齒輪的距離相同距離的位置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滾柱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插入以前的狀態(tài)下,位于從連結(jié)上述副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在上述插入完成位置中的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的直線偏移的位置。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使上述副齒輪與上述第1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齒輪機構(gòu)。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上述副齒輪的限制器機構(gòu)。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有對上述第1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對上述第2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2賦予彈力部件,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隨著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方向移動,抵抗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的彈力而旋轉(zhuǎn)。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中心越過連結(jié)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的直線,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時,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向基于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而被賦予彈力的方向旋轉(zhuǎn)。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有使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的動作開始、停止的開關,在上述限制滾柱與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當上述第1以及上述第2主齒輪向基于上述第1以及上述第2的賦予彈力部件被賦予彈力的方向旋轉(zhuǎn)時,通過上述限制器機構(gòu),操作上述開關,停止基于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的驅(qū)動。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在進行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排出動作時,通過上述限制滾柱,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上述插入完成位置向排出方向移動。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盤載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在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之間,與連結(jié)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的線相比,在成為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方向移動的上游側(cè)的位置上,具備有檢測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插入的檢測部。
16.一種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第2主齒輪,該第1、第2主齒輪從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插入完成位置中的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朝放射狀的方向等距離配置;第1輸送滾柱,該第1輸送滾柱在上述第1主齒輪上,設置在從上述第1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上,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第2輸送滾柱,該第2輸送滾柱在上述第2主齒輪上,設置在從上述第2主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上,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上滾動;驅(qū)動機構(gòu),該驅(qū)動機構(gòu)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時,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使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公轉(zhuǎn)地旋轉(zhuǎn),使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滾動地,使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旋轉(zhuǎn);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該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在移動到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上進行記錄或者再生動作;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該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使上述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到達上述插入完成位置以前,位于下降位置,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到達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時,使之移動到相對于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進行記錄或者再生的上升位置。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輸送滾柱與上述第1輸送滾柱,隔著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的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中心而配置,上述裝置還具備有副齒輪,該副齒輪在從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設置限制滾柱,在上述插入完成位置中的從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向放射狀的方向,設置在與從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到上述第1主齒輪或上述第2主齒輪的距離相同距離的位置上。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滾柱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插入以前的狀態(tài)下,位于從連結(jié)上述副齒輪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在上述插入完成位置中的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的直線偏移的位置。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使上述副齒輪與上述第1主齒輪同步旋轉(zhuǎn)的同步齒輪。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具備有使上述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在下降位置和上升位置之間移動的旋轉(zhuǎn)凸輪機構(gòu)部,上述同步齒輪與上述旋轉(zhuǎn)凸輪機構(gòu)部呈同軸狀設置。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及上述限制滾柱,通過上述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在上述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移動到上述上升位置后,通過由上述旋轉(zhuǎn)凸輪機構(gòu)部使上述同步齒輪旋轉(zhuǎn),從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分離。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在到達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時,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及上述限制滾柱被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推送。
23.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通過上述旋轉(zhuǎn)凸輪機構(gòu)部操作的檢測開關,上述檢測開關通過由上述旋轉(zhuǎn)凸輪機構(gòu)部進行的操作,來停止上述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的動作。
24.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排出時,通過上述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在使上述記錄以及/或者再生部移動到上述下降位置的同時,上述第1輸送滾柱和上述第2輸送滾柱及上述限制滾柱被推送到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排出動作時,通過上述限制滾柱,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從上述插入完成位置向排出方向移動。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對上述第1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對上述第2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2賦予彈力部件,在排出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時,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通過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第2賦予彈力部件向被賦予彈力方向同步旋轉(zhuǎn)。
27.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上述副齒輪的限制器機構(gòu)。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對上述第1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對上述第2主齒輪向規(guī)定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第2賦予彈力部件,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隨著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方向的移動,抵抗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的彈力而旋轉(zhuǎn)。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在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中心越過連結(jié)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的直線,向上述插入完成位置移動時,上述第1主齒輪和第2主齒輪向基于上述第1賦予彈力部件和上述第2賦予彈力部件而被賦予彈力的方向旋轉(zhuǎn)。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還具備有使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的動作開始、停止的開關,在上述限制滾柱與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當上述第1以及第2主齒輪向基于上述第1以及第2賦予彈力部件而被賦予彈力的方向旋轉(zhuǎn)時,通過上述限制器機構(gòu),操作上述開關,從而停止基于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的驅(qū)動。
31.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記錄以及/或者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置在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之間,與連結(jié)上述第1主齒輪和上述第2主齒輪的線相比,在成為向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上述插入完成位置方向移動的上游側(cè)的位置上,具備有檢測上述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插入的檢測部。
全文摘要
磁盤載入裝置具備有從作為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插入完成位置中的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的旋轉(zhuǎn)中心的磁盤臺(85)的旋轉(zhuǎn)中心開始,在放射狀方向,等距離配置的第1、第2主齒輪(35、43),和設置在從第1、第2主齒輪(35、43)的各自的旋轉(zhuǎn)中心偏移的位置,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的第1、第2輸送滾柱(38、46)。而且,具備有驅(qū)動機構(gòu),該驅(qū)動機構(gòu)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向插入完成位置移動時,使第1、第2輸送滾柱(38、46)在第1、第2主齒輪(35、43)上公轉(zhuǎn)地旋轉(zhuǎn),使第1、第2輸送滾柱(38、46)在磁盤狀記錄介質(zhì)(100)的外周面上滾動地,使第1、第2主齒輪(35、43)旋轉(zhuǎn)。
文檔編號G11B17/04GK1513181SQ0280370
公開日2004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稻谷昭久, 黑巖敏行, 鈴木武, 行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