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息存儲裝置、信號處理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信息存儲裝置中不會錯誤地再生重寫前的以前數據的方法。
在信息存儲裝置,例如磁性存儲裝置的記錄再生過程中,需要能夠正確地再生已記錄的信息。但是,例如在裝置受到大的外部沖擊等的異常時會產生記錄磁頭偏離預定的磁道過大的現象,在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會發(fā)現誤再生記錄信息的情況。以下,說明此現象(以下,稱為數據錯誤)。
圖1展示典型的磁性存儲裝置的整體圖。圖1的磁性存儲裝置,由放大記錄再生信號的記錄再生放大器1,用于以磁方式記錄并保持被固定在柱面上的信息的磁記錄介質2,搭載有用于再生被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的磁性信息的電磁變換元件的磁頭滑動觸頭3,用于確定磁頭滑動觸頭的位置的旋轉移動機構4等構成。
圖2展示圖1所示的磁性存儲裝置的斷面圖。在封裝線路板5上設置有使磁盤轉動的主軸電機和驅動移動機構的電機驅動電路23,進行各種運算處理的微處理器21、信號處理芯片(信號處理電路)22,存儲器20等。記錄再生放大器1以后的再生信號,由信號處理電路22處理。
圖3展示磁頭中的記錄磁頭和再生磁頭的模式圖,圖4展示記錄再生分離式磁頭的斷面圖。如圖4所示,記錄再生分離式磁頭具有再生元件7和記錄磁頭部分6。記錄磁頭部分具有線圈,用通過線圈的交變記錄電流產生的磁場,就可以在記錄介質2上記錄信息。
在磁記錄介質上設置具備有伺服扇區(qū)和數據扇區(qū)的多條磁道。圖5展示作為確定磁頭位置的伺服方式使用的伺服圖案,以及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區(qū)域在實際的磁記錄介質上是怎樣形成的,各磁道由圖5所示的伺服區(qū)域11、數據區(qū)域13,以及間隙12構成。以此為單位,通常每一圈由60~120個伺服區(qū)域組成。
圖6(a)中展示被記錄在伺服區(qū)域上的伺服圖案的例子。伺服區(qū)域11由用于引入電路波形電平的ISG部分16、識別磁道編號的格雷碼部分17、用于得到偏離磁道方向的位置信息的脈沖串部分18、在數據區(qū)域前自動增益調整電路不發(fā)振地記錄在無數據部分上的填充部分19組成。脈沖串部分18,通常由A脈沖串15-1、B脈沖串15-2、C脈沖串15-3、D脈沖串15-4構成。
在圖6(b)中展示在圖6(a)的磁道14-3上存在磁頭再生元件時的伺服再生波形。在磁性存儲裝置中,以圖6(a)所示的脈沖串圖案為基礎進行對磁道的伺服跟蹤(跟隨),例如當在圖6(b)的磁道14-3的中心進行跟隨時,確定磁頭位置使A脈沖串振幅和B脈沖串振幅的差為0。
圖17展示采用以往技術的記錄動作的流程。接收來自控制器的記錄指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讓磁頭查找目標磁道。以從伺服信號中解調出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位置,把位置定位于目標位置。在達到目標位置后,進入記錄動作準備狀態(tài)。
另一方面,對應用戶數據產生記錄圖案,在該記錄圖案上以單一的擾頻初始值為基礎實施擾頻。在此,所謂擾頻是對上述的記錄圖案進行遵循特定規(guī)則的變換,進行擾頻的單元或者電路,乃至算法被稱為擾頻器。在磁性存儲裝置的信號處理系統中,有裝置固有的難以譯碼的特定的信號圖案,通過進行擾頻,就具有可以抑制這種信號圖案的發(fā)生的效果。對于被擾頻的記錄數據用單一的代碼進行代碼變換,把上述生成的圖案從記錄放大器中通過記錄磁頭記錄到介質上。
作為擾頻的構成例子,圖16展示了以下式作為擾頻的隨機生成多項式的例子。
X^10+X^7^+X^0如圖所示,在X0~X9的各項中把對應1或者0的值作為擾頻初始值,使用“異”操作實施擾頻。初始值的組合在此例子中除了X0~X9全部是0以外存在如2^10-1,即1023。通常,對于某個固定數據扇區(qū),把其中的某單一值作為初始值,實施擾頻。
圖18展示采用以往技術的再生動作的流程。接受來自控制器的再生指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讓磁頭查找目標磁道。以從伺服信號譯碼出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位置,把位置確定在目標位置。在找到目標位置后,成為再生動作準備狀態(tài)。
接著,通過再生磁頭、再生放大器讀入被記錄在介質上的數據串,把再生信號送到信號處理電路,對波形實施信號處理。而后,遵照在記錄中使用的代碼變換規(guī)則進行代碼的反變換,通過和在記錄中使用的初始值取得匹配的去擾頻進行信息的再生。
在磁盤裝置中,通常,在數據改寫時進行重寫保存。圖7是展示在重寫保存時以前記錄狀態(tài)的局部未擦除殘留現象的說明圖。首先,在圖7(a)中展示以前記錄狀態(tài)。虛線是以前的記錄狀態(tài),在位置確定精度的振動范圍內搖擺地記錄磁道。圖7(b)展示在以前記錄狀態(tài)之上重寫記錄了新信息的狀態(tài)。圖7(b)中的虛線部分,和圖7(a)所示的以前記錄狀態(tài)相同,實線表示重寫的新信息。以前記錄時的記錄磁頭的位置和新信息記錄時的記錄磁頭的位置,因為存在位置確定精度的誤差,所以不完全一致。因此,如圖7(c)所示,新信息重寫后殘留的以前的記錄狀態(tài)在磁道邊緣局部殘存,該殘存部分使偏離磁道時的誤差率惡化。
圖8是展示在以前記錄時形成大的偏移記錄之上,重寫保存時的以前的記錄狀態(tài)的局部殘存現象的說明圖。并不是如圖7所示在磁道端部殘存少許未消除部分的狀態(tài),而是在以前記錄時記錄了大的偏移的部分殘存。如果有這種大的未擦除部分,則不僅使圖7時的那樣簡單的錯誤率增加,而且有可能再生出以前數據。以下把這種現象稱為數據錯誤。
重新用圖9說明數據錯誤發(fā)生的機理。圖9展示在以很大的偏離記錄以前數據之上,在相反方向上偏離重寫記錄了新數據的狀態(tài)。即使在這種極端的狀態(tài)下,再生磁頭如果也是如圖中(1)那樣行走于上述數據上的話則可以準確地再生數據。但是,當如圖中(2)所示磁頭行走于以前的數據上時,就會有將以前數據誤作為正確的數據再生的危險。因為在(2)那樣的狀態(tài)下的誤再生致使ECC(Error CorrectionCode)不能有效地移動,如果強化ECC則即使只有微小的以前數據殘存也會被再生,所以容易引起數據錯誤。
作為從根本上抑制這種數據錯誤的方法,例如有以下2個方法。
(1)把寫禁止限制(write inhibit slice)設定的很小。
(2)把再生磁道寬度設計成很寬。
在此,所謂寫禁止限制,是指在磁頭現在的位置和目標位置超過規(guī)定閾值時使記錄動作停止的閾值。在現有的磁性存儲裝置中,大多具備為了防止在由于外部沖擊等產生大偏離時重寫信息被誤消除,以磁頭位置信息為基礎當目標位置和現在位置的差比規(guī)定的限制級大時停止記錄磁頭的記錄動作的功能,把該限制級稱為寫禁止限制。
如果把(1)的寫禁止限制設定的很小,則因為在非常高的位置精度確定之前不能進入記錄準備,所以導致作為裝置的有效的數據吞吐量降低。另外,如果如(2)那樣把再生磁道寬度設計的得很寬,則容易發(fā)生串擾或者容易讀出以前數據,使錯誤率增加,根據情況還有可能引起不能訂正的錯誤?,F在一直在尋求抑制數據錯誤,不導致數據吞吐量下降和錯誤率上升及不引起不能訂正的錯誤的數據錯誤解決方案。
本發(fā)明考慮上述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數據錯誤,不引起數據吞吐量降低和錯誤率增加,以及不引起不能訂正的錯誤的數據錯誤解決方案,以及實施數據錯誤解決方案的磁性存儲裝置。
本發(fā)明的信息存儲裝置,在記錄動作時,在被指定的同一數據扇區(qū)重寫記錄之際,根據重寫次數在每次重寫記錄時變更代碼變換方式記錄。該調制代碼,把代碼速率設置為相同,使得每次記錄時數據長度不變。在此,所謂代碼速率是指數據變換前的數據串長和數據變換后的數據串長的比。例如,在目前的磁盤裝置中最好用的16/17調制代碼,是把16位長的數據串變換為17位長的數據串的代碼的總稱,存在多種實現方法。
作為改變代碼變換方式的單元,事先準備多個不同的代碼變換用的電路,在記錄動作時指定上述多個電路中的一個,切換代碼變換電路輸入用戶數據,由此就可以改變代碼變換的調制方式。另外,可以把多個不同的代碼變換用信號處理程序預先存儲在寄存器、存儲器等的第1存儲單元中,在記錄動作時,從該調制順序中指定1個,對用戶數據進行代碼變換?;蛘?,也可以預先使上述多個代碼變換電路或者代碼變換順序和重寫次數相關聯,用計數器計數向同一數據扇區(qū)的重寫次數,根據計數器的計數值指定代碼變換電路或者代碼變換順序。
在記錄動作時,用上述的方法改變代碼變換方式進行記錄,把與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乃至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和各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存儲在和上述第1存儲單元分開設置的第2存儲單元中。同時,在被設置在介質上的數據扇區(qū)內作為附加位記錄上述的信息。作為與上述被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乃至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例如,可以在多個代碼變換電路乃至代碼變換順序上附加連續(xù)號碼,把與特定的代碼變換電路乃至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號碼作為信息使用。
數據再生時,比較被存儲在第2存儲單元中的上述信息和被存儲在進行再生動作的數據扇區(qū)上的上述信息,只在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如果不一致,直至被存儲在第2存儲單元上的調制代碼號碼和進行再生動作的數據扇區(qū)上的調制代碼號碼一致之前進行偏移再生,然后繼續(xù)再生動作。作為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把ID(表示磁道號碼和扇區(qū)號碼的代碼)和CHS(表示柱面號碼和磁頭號碼和扇區(qū)號碼的代碼)等的識別代碼存儲在第2存儲單元。
上述方式是在每次重寫保存時變更數據調制代碼的方式,但以同樣的目的,即便調制代碼不變更而在每次重寫保存時變更擾頻的初始值也具有同樣的效果。預先把多個擾頻初始值保持在存儲單元中,指定多個擾頻初始值的一個對用戶數據實施擾頻。準備和上述存儲單元不同的第2存儲單元,在記錄動作時,在介質上的數據扇區(qū)上記錄擾頻初始值,在存儲單元中記錄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和擾頻初始值,在再生時,在確認兩者一致后進行再生。因為只改變擾頻的初始值,所以在實際記錄中作為數據串的代碼速率不改變。并不是擾頻的初始值,而是把附加號碼等,可以區(qū)別/參照多個擾頻的初始值的信息附加在多個擾頻初始值上,可以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記錄該信息。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預先把多個擾頻初始值和重寫次數聯系起來,用計數器計數對同一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從計數器的計數值中指定擾頻初始值。
雖然在上述說明中,分為第1存儲單元和第2存儲單元,但也可以共用相同的存儲單元,把不同的存儲區(qū)域分成第1存儲單元和第2存儲單元。另外,第1存儲單元和第2存儲單元,只要是可以存儲信息的單元什么形態(tài)都可以。即,第1存儲單元和第2存儲單元,可以是被設置在信號處理電路內的寄存器和超高速緩沖存儲器,也可以分配被配備在裝置中的存儲器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分別設置DRAM、快閃存儲器等的存儲器。
圖1是磁盤裝置的整體圖。
圖2是磁盤裝置的斷面圖。
圖3是在磁盤裝置中進行記錄再生的磁頭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磁頭的斷面圖。
圖5是在1個磁道中的伺服區(qū)域和數據區(qū)域的構成圖。
圖6A、6B是伺服區(qū)域的說明圖。
圖7A-C是重寫保存時的以前記錄狀態(tài)的局部殘存現象的說明圖。
圖8A-C是在以前記錄時有大的偏移記錄時的數據上,重寫保存之際的以前記錄狀態(tài)的局部殘現象的說明圖。
圖9是數據錯誤發(fā)生的機理說明圖。
圖10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記錄動作的圖。
圖11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再生動作的圖。
圖12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記錄狀態(tài)的一例的圖。
圖13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記錄狀態(tài)的一例的圖。
圖14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記錄動作的圖。
圖15是展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再生動作的圖。
圖16是擾頻的構成例子。
圖17是采用以往技術的記錄動作的流程。
圖18是采用以往技術的再生動作的流程。
圖10展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記錄動作的流程。接收來自控制器的記錄命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使磁頭查找目標磁道。以從伺服信號譯碼出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的位置,進行目標位置的定位。在達到目標位置時,成為記錄動作準備狀態(tài)。
另一方面,用計數器部分監(jiān)視從控制器向相應的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即向同一扇區(qū)的重寫次數,根據計數器的數指定調制代碼方式。計數器數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在每次進行記錄操作時,記錄于第2存儲器中。作為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這次使用CHS。另外,這次,把3個不同的代碼變換順序存儲在第1存儲器中,在這3個代碼變換順序上標注1~3的號碼(以下,稱為代碼變換號碼),使該代碼變換號碼和計數器的記錄次數的計數對應,順序指定代碼變換次序,使得相同的調制代碼號不連續(xù)。這次使用的3個調制代碼方式的代碼率都是16/17。
在生成與用戶數據對應的記錄圖案,實施了擾頻后,用上述指定的代碼變換順序對上述的記錄圖案實施代碼變換。通過這樣選擇代碼變換順序,就可以在每次重寫記錄動作時變更適用的代碼變換方式。
在第2存儲器中記錄CHS和上述的代碼變化號碼,同時,在已發(fā)生的記錄圖案上也把上述的代碼變換號碼作為附加位附加。附加位的位置無論在代碼變換后的用戶數據串之前還是之后都可以。從記錄放大器中通過記錄磁頭向介質記錄附加有上述的附加位的記錄圖案。由此,向數據扇區(qū)記錄代碼變換號碼。
圖11展示再生動作的流程。它是和上述記錄動作對應的再生程序。接收來自控制器的再生命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把磁頭定位在目標磁道上。以從伺服信號中譯碼出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位置進行目標位置的定位。在達到目標位置后,進入再生動作準備狀態(tài)。
接著,通過再生磁頭、再生放大器讀入被記錄在介質上的數據扇區(qū)上的代碼變換號碼,比較被記錄在存儲器上的相應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和代碼變換號碼,檢查代碼變換號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使再生磁頭偏移,在從介質讀入的代碼變換號碼和被存儲在存儲器上的號碼一致之前重復上述動作。如果號碼一致,則向信號處理電路22發(fā)送再生信號對波形實施信號處理。而后,獲得與調制代碼號碼對應的代碼變換規(guī)則進行代碼逆變換,通過去擾頻進行信息再生。
由于采用這種記錄再生方式,如圖12所示,即使處于在以前數據上存在再生磁頭的(2)那樣的位置狀態(tài)時,也不會如以往例(圖9)那樣錯誤地再生以前數據,因為由于從介質再生的調制代碼號碼和記錄在存儲器上的調制代碼號碼不同,因而通過偏移再生促使重試,所以可以防止錯誤數據。
圖14展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記錄動作的流程。接受來自控制器的記錄命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把磁頭定位在目標磁道上。以從伺服信號中譯碼出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位置進行目標位置的定位。在達到目標位置后,成為記錄動作準備狀態(tài)。
另一方面,用計數部分監(jiān)視從控制器向相應數據扇區(qū)的重寫次數,根據計數器的數確定擾頻的初始值。在信號處理電路內的寄存器中預先保持多個擾頻初始值,通過根據用計數器計數后的重寫次數分割各個擾頻初始值,變更擾頻初始值。計數后的重寫次數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在每次記錄動作時存儲在和寄存器不同的存儲器中。因為只是擾頻初始值變化,所以作為實際記錄的數據串的代碼率不變。生成與用戶數據對應的記錄圖案,使用根據重寫次數分割出的多個擾頻初始值對用戶數據串實施擾頻。即,在每次重寫記錄動作時改變適用的擾頻初始值。
同時,在存儲器中存儲在該數據扇區(qū)中使用的擾頻初始值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其后,進行代碼變換,在生成的記錄圖案上,作為附加位附加擾頻初始值。附加位置無論在變換后的數據串之前還是之后都可以。從記錄放大器中通過記錄磁頭向介質記錄上述生成的圖案。
圖15展示再生動作的流程。它是與上述記錄動作對應的再生程序。接受來自控制器的再生命令,使旋轉移動機構動作,讓磁頭查找目標。以從伺服信號中解調的位置信號為基礎,比較目標位置和磁頭現在位置進行目標位置定位。在達到目標位置后,成為再生動作準備狀態(tài)。
接著,通過再生磁頭、再生放大器讀取被記錄在介質上的數據扇區(qū)上的擾頻初始值,和被存儲在存儲器上的相應數據扇區(qū)的擾頻初始值對比,檢查初始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使再生磁頭偏移,直至從介質上讀取的擾頻初始值和被記錄在存儲器上的值一致之前重復此動作。如果一致,就向信號處理電路發(fā)送再生信號,對波形實施信號處理。根據規(guī)定的代碼進行代碼逆變換,接著,獲取在記錄動作時使用的擾頻初始值進行去擾頻,進行信息再生。
通過采用這種記錄再生方式,即使處于在以前數據上有再生磁頭的圖13的(2)那樣的位置狀態(tài),因為在從介質上再生出的擾頻初始值和記錄在存儲器上的擾頻初始值一致之前,通過偏移再生持續(xù)重試,所以可以防止數據錯誤的發(fā)生。
權利要求
1.一種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頭,記錄再生信息;記錄介質,設置有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扇區(qū);信號處理電路,在每次向同一數據扇區(qū)重寫時改變上述用戶數據的代碼變換方法,或者信號處理電路,在每次向同一數據扇區(qū)重寫時改變實施上述用戶數據的擾頻初始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改變上述用戶數據的代碼變換方法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指定該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的1個,代碼變換用戶數據的單元;存儲與上述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和數據扇區(qū)位置信息的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進行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從被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位置信息和與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中算出在上述記錄時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指定1個和在上次記錄時被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不同的電路,改變代碼變換方法,對用戶數據實施代碼變換,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改變上述用戶數據的代碼變換方法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存儲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的第1存儲單元;從上述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中指定1個,代碼變換用戶數據的單元;存儲與上述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和上述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的第2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進行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從被存儲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的位置信息和與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中,算出在上次記錄時在相應的數據扇區(qū)上實施的代碼變換順序,從上述第1存儲單元中指定1個和在上次記錄時實施的代碼變換順序不同的代碼變換順序,改變代碼變換方法,對用戶數據實施代碼變換,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改變上述用戶數據的代碼變換方法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計數對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的單元;帶有號碼的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識別指定上述多個代碼變換電路的單元;存儲上述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和上述記錄次數的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上述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進行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通過比較上述記錄次數和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單元中的記錄次數,識別在上述記錄時被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通過指定1個和在上次記錄時被指定的代碼變換電路不同的電路改變代碼變換方法,對用戶數據實施代碼變換,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存儲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改變上述用戶數據的代碼變換方法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計數對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的單元;存儲帶有號碼的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的第1存儲單元;識別附帶在上述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上的號碼并指定1個;使用上述多個代碼變換順序的1個,代碼變換用戶數據的單元;存儲上述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和上述記錄次數的第2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進行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通過比較上述記錄次數和被存儲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的記錄次數,識別與在上次記錄時被指定的代碼變化程序對應的號碼,從上述第1存儲單元中指定1個和在上次記錄時被指定的代碼變換順序不同的代碼變換順序,改變代碼變換方法,對用戶數據實施代碼變換,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在上述存儲單元中存儲新選擇出的與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在由上述控制器指定出的數據扇區(qū)上記錄與新被指定出的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存儲新選擇出的與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在由上述控制器指定出的數據扇區(qū)上記錄與新被指定出的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在上述存儲單元中存儲對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和進行新的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存儲對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和進行新的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再生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比較與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單元中的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和與被記錄在相應的數據扇區(qū)上的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電路對應的信息對應的的信息,在兩者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
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再生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比較與被存儲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的不同的多個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和與被記錄在相應的數據扇區(qū)上的不同的代碼變換順序對應的信息對應的的信息,在兩者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
12.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再生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比較與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單元中的記錄次數和被記錄在相應數據扇區(qū)上的記錄次數,在兩者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
13.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再生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比較與被存儲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的記錄次數和被記錄在相應數據扇區(qū)上的記錄次數,在兩者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
1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代碼變換順序或者由代碼變換電路提供的代碼變換方法其代碼速率是一定的。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信號處理電路提供的代碼變換方法,其代碼變換速率是一定的。
16.一種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記錄再生信息的磁頭;設置有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扇區(qū)的記錄介質;對用戶數據實施擾頻的單元;保持不同的多個擾頻初始值的第1存儲單元;從上述第1存儲單元中指定擾頻的初始值的單元;存儲上述擾頻初始值和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的第2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從被存儲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中的位置信息和擾頻初始值中算出在上次記錄時被指定的擾頻初始值,從上述第1存儲單元中指定該擾頻初始值以外的擾頻初始值,對用戶數據實施擾頻,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17.一種信息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記錄再生信息的磁頭;設置有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扇區(qū)的記錄介質;計數對上述數據扇區(qū)的記錄次數的單元;對用戶數據實施擾頻的單元;識別指定帶有號碼的不同的多個擾頻初始值的單元;存儲上述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和上述記錄次數的存儲單元;控制記錄再生動作的控制器,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進行記錄動作的數據扇區(qū),通過對比上述記錄次數和被記錄在上述記錄單元上的記錄次數,識別在上次記錄時指定的擾頻初始值,用上次指定的擾頻初始值以外的擾頻初始值對用戶數據實施擾頻,在上述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在上述第2存儲單元上存儲新指定的擾頻初始值和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的位置信息,在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上記錄新指定的擾頻初始值。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動作時,對于由上述控制器指定的數據扇區(qū),比較上述第2存儲單元和被存儲在相應的扇區(qū)上的擾頻初始值,只在兩者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具有在同一數據扇區(qū)上重寫記錄時,識別是第幾次重寫的單元,根據重寫次數在每次重寫記錄時變更記錄代碼變換的代碼,或者擾頻的初始值。上述調制代碼,把代碼率設置為相同,使得在每次記錄時數據長度不變。在存儲器上存儲與各數據扇區(qū)現在的調制代碼對應的號碼,另外,在介質上的數據扇區(qū)內作為附加位記錄上述號碼。在數據再生時比較存儲器上的調制代碼號碼和介質上的調制代碼號碼,只在一致時進行再生動作。如果不一致,則進行偏移再生,在一致后進行再生動作。
文檔編號G11B19/04GK1332456SQ0111181
公開日2002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7月4日
發(fā)明者富山大士, 吉田史, 堀田龍?zhí)? 澤口秀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