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道管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具有左右檢票通行功能的通道管理設備。本發(fā)明還涉及能夠實現(xiàn)左右檢票通行的方法。
背景技術:
通道管理設備(俗稱閘機)是一種用于管理人流并規(guī)范行人出入的裝置,一般主要由箱體、阻攔門、機芯、控制模塊、識別模塊、聲光提示等輔助模塊構成,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實現(xiàn)一次只通過一個符合檢票要求的行人。
目前,應用閘機的場所在出入口通常都安裝一排閘機組形成多個通道,以便供多人同時檢票通行。但是,此種通行方式要遵循“右邊原則”,持有效票卡的行人必須使用所在行人通道的右側閘機檢票才能夠順利通行,即不論是右手持票卡還是左手持票卡,都必須在右側閘機檢票。
如圖1所示,第一閘機2-1為假體閘機,不具有檢票功能,當手持有效票卡的行人站于第一通道1-1,使用第二閘機2-2檢票后,第一閘門3-1打開,允許行人通過,當手持有效票卡的行人站于第二通道1-2,使用第三閘機2-3檢票后,第二閘門3-2打開,允許行人通過,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內的傳感器檢測到行人通過后,第一閘門3-1和第二閘門3-2關閉,一次完整檢票過程結束。
現(xiàn)有通道管理設備大都通過將檢票區(qū)域設計成向左側傾斜的形式或者在檢票區(qū)域的右邊設置遮擋部件等方式,來引導行人貫徹執(zhí)行“右邊原則”。但在實際使用中,并非所有的行人都會遵循“右邊原則”,有的行人習慣使用左手進行檢票,有的行人不熟悉或不注意“右邊原則”,有的行人會因攜帶比較大、重的行李,而右手拿行李,左手持票卡,這些左邊檢票的操作會造成自己前面的閘機沒有打開,而左邊的閘機卻打開了,待自己繞到左邊時,閘門已經重新關閉,導致不能正常通過,只能求助工作人員處理,給行人出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隔壁的行人如果不注意,看到閘機被打開,會誤以為自己無需檢票或已經檢票成功而直接通過,造成漏檢、誤檢,有的還會給下次繼續(xù)使用票卡造成不便。
上述由于左邊檢票導致通行不暢的問題在人流稀疏的時候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但當人流密集且擁堵時,前面的行人不能順利通過閘機,又有大量的行人擁堵在后邊,不能耐心等待前面問題的解決,容易造成混亂。
因此,如何使行人在使用左側閘機進行檢票的情況下也能順利通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左右檢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設備。該通道管理設備無論使用左側閘機還是右側閘機檢票,都能開啟乘客所在通道的閘門,從而提高檢票通過率,減少通道擁堵,方便乘客通行。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左右檢票通行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左右檢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設備,包括左右兩邊為檢票通道的閘機,所述閘機設有:
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檢票人員檢票時進入所述閘機右邊區(qū)域的檢票動作;
處理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確定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
控制單元,用于在檢票合格后且確定檢票人員不處于右檢票通道時,開啟左檢票通道閘門,以及在檢票合格后且確定檢票人員處于右檢票通道時,開啟右檢票通道的閘門。
優(yōu)選地,所述檢測單元通過傳感器檢測檢票人員的檢票動作,所述傳感器設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
優(yōu)選地,所述閘機設有插票檢票單元和/或感應檢票單元,所述傳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對于插票檢票單元,其設于所述插票檢票單元的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右邊;對于感應檢票單元,其設于所述感應檢票單元的感應區(qū)右邊。
優(yōu)選地,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數量均為多個,并分別以線性、陣列或立體的方式排列,其檢測范圍分別覆蓋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右邊在進行檢票時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區(qū)域。
優(yōu)選地,所述傳感器分別以半包圍的形式布置于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的右邊。
優(yōu)選地,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排列呈開口向左的“C”形、“U”形或“V”形。
優(yōu)選地,在其所在區(qū)域的表面上,所述傳感器具有向外發(fā)散的布置角度或檢測角度。
優(yōu)選地,所述處理單元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獲得能夠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的檢測數據;
第二處理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獲得的檢測數據,確定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的位置、方向或軌跡。
優(yōu)選地,所述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確定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是否處于、指向或經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
為實現(xiàn)上述另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左右檢票通行方法,包括:
檢測檢票人員檢票時進入所述閘機右邊區(qū)域的檢票動作;
根據檢票動作的檢測結果,確定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
在檢票合格后且確定檢票人員不處于右檢票通道時,開啟左檢票通道閘門,以及在檢票合格后且確定檢票人員處于右檢票通道時,開啟右檢票通道的閘門。
進一步地,通過傳感器檢測檢票人員檢票時進入所述閘機右邊區(qū)域的檢票動作,所述傳感器設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
進一步地,在所述閘機上設置插票檢票單元和/或感應檢票單元,將所述傳感器按下述方式布置:對于插票檢票單元,其設于所述插票檢票單元的入票口右邊和/或出票口右邊;對于感應檢票單元,其設于所述感應檢票單元的感應區(qū)右邊。
進一步地,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數量均為多個,并分別以線性、陣列或立體的方式排列,其檢測范圍分別覆蓋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應區(qū)右邊在進行檢票時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區(qū)域。
進一步地,包括:
根據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獲得能夠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的檢測數據;
根據所述檢測數據,確定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的位置、方向或軌跡。
進一步地,所述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確定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是否處于、指向或經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
進一步地,若根據所述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N大于“零”,則確定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肢體處于、指向或經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確定檢票人員位于右邊通道,開啟右邊通道的閘門。
進一步地,若根據所述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N大于設定值,則確定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肢體處于、指向或經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確定檢票人員位于右邊通道,開啟右邊通道的閘門。
進一步地,在感應檢票模式下,所述傳感器的檢測數據N為根據所述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
進一步地,在插票檢票模式下,所述傳感器的檢測數據N為根據所述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右邊的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
進一步地,在感應檢票模式和插票檢票模式下,所述傳感器的檢測數據N均為根據所述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之和。
進一步地,在感應檢票模式和插票檢票模式下,所述傳感器的檢測值N均為根據所述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應區(qū)右邊的傳感器獲得的檢測數據分別加權后的和值。
進一步地,在感應檢票模式下,所述感應區(qū)的權值大于所述入票口和出票口的權值;在插票檢票模式下,所述出票口的權值大于所述感應區(qū)和入票口的權值。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通道管理設備和通行方法通過檢測檢票人員的檢票動作來獲取進入右邊區(qū)域的肢體信息,根據獲取的肢體信息,確定出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若不處于右檢票通道,則開啟左檢票通道的閘門,若處于右檢票通道,則開啟右檢票通道的閘門,允許檢票人員通行。這樣,檢票人員在遵循“右邊原則”進行檢票時,閘機仍開啟左檢票通道閘門,當檢票人員沒有遵循“右邊原則”從閘機右邊檢票時,閘機能夠及時捕捉到檢票人員的這一檢票動作,并判斷出檢票人員是否位于右檢票通道,若是,則不再開啟左檢票通道的閘門,轉而開啟右檢票通道的閘門,使檢票人員無論站在閘機的左邊還是右邊進行檢票,即無論在通道中使用左側閘機還是右側閘機進行檢票,都能開啟其所在通道的閘門,從而提高檢票通過率,減少通道擁堵,方便通行。
本發(fā)明突破了現(xiàn)有通道管理設備只能使用右邊閘機進行檢票的限制,允許通行人員任意使用左邊閘機或右邊閘機檢票,并能準確的開啟乘客所處通道的閘門,極大的簡化了檢票流程,降低了乘客檢票常識要求,完全達到隨意檢票正確開門通行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執(zhí)行“右邊原則”的通道管理設備的通行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通道管理設備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紅外反射傳感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4為紅外反射傳感器向外發(fā)散布置的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通道管理設備的檢票人員站位區(qū)域分布示意圖;
圖6(a)為紅外反射傳感器排列形成方括號形紅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圖;
圖6(b)為紅外反射傳感器排列形成斜線形紅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圖;
圖6(c)為紅外反射傳感器排列形成弧線形紅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圖;
圖6(d)為紅外反射傳感器排列形成折線形紅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圖;
圖7(a)為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應區(qū)的紅外反射傳感器沿直線排列,且間隔設置的示意圖;
圖7(b)為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應區(qū)的紅外反射傳感器沿直線排列,且不進行間隔設置的示意圖。
圖1中:
1-1.第一通道 1-2.第二通道 2-1.第一閘機 2-2.第二閘機 2-3.第三閘機 3-1.第一閘門 3-2.第二閘門
圖2至圖7中:
1.閘機 2.入票口 3.出票口 4.感應區(qū) 6、8、10.紅外反射光幕11.左通道 12.右通道 15.左閘門 16.右閘門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在于通過設置傳感器來檢測檢票人員的檢票動作,確定出檢票人員所在的通道,使檢票人員無論使用通道左邊的閘機還是右邊的閘機檢票,都能開啟所在通道的閘門。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通道管理設備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的通道管理設備為鐵路車站的進出站閘機,其安裝在車站的進站檢票口或出站檢票口處,一般設置一排閘機組形成多個通道,以便供多人同時檢票通行。
雖然閘機數量較多,但由于各閘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因此為簡單起見,圖中只示出了三個閘機,其中位于最左邊的閘機為假體閘機,通常不具有檢票功能,對于最左邊和最右邊的閘機在下文中會進一步介紹,下面主要針對圖中所示左右兩邊為檢票通道的中間閘機1作詳細說明。
圖中所示的中間閘機1具備通用閘機的刷卡、檢票、行人檢測、尾隨攔截、闖閘攔截、開關門防夾傷、聲光提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增加檢測乘客檢票時手臂位置的紅外檢測裝置,根據檢票時手臂的位置來判斷乘客所在的通道,進而開啟對應的閘門讓乘客通行。
如圖所示,此閘機1同時設有插票檢票單元和感應檢票單元,其中插票檢票單元設有位于機體前端的入票口2和位于機體頂面的出票口3,檢票時乘客從入票口2插入紙質車票,車票在經過插票檢票單元檢票后,從出票口3輸出;感應檢測單元設有位于機體頂面并處于入票口2和出票口3之間的感應區(qū)4,用于進行刷卡、刷指紋、刷二維碼、刷身份證、刷手機、刷手環(huán)等通過感應方式進行檢票的檢票操作。
為了檢測檢票人員的檢票動作,在作為檢票操作端的入票口2、出票口3和感應區(qū)4所在區(qū)域的右邊分別布置紅外反射光幕。
具體地,入票口2的右邊30mm處布置有C型紅外反射光幕6;在感應區(qū)4右邊15mm處布置半圓型紅外反射光幕8;在出票口4的右邊40mm處布置C型紅外反射光幕10。
上述紅外反射光幕6、8、10分別由八組紅外反射傳感器排列組成,分別以半包圍的形式布置于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的右邊,其檢測范圍分別覆蓋從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右邊進行檢票時手部和/或手臂會探入的區(qū)域,用于檢測從右邊進行的檢票動作。
當然,上述紅外發(fā)射傳感器的數量和排列方式僅是示例性說明,根據閘機實際構造的不同,可作出適應性調整。例如在閘機檢票操作區(qū)面積允許的情況可,可進一步增加傳感器的數量,并將傳感器排列的更加緊密,以提高檢測精度,或者,除了“C”形和“U”形,傳感器還可以排列呈如圖6(a)、圖6(b)、圖6(c)、圖6(d)所示的方括號形、斜線形、弧線形或折線形等形狀,或以上幾種排列形式組合使用。此外,也不局限于在一維方向上進行線性排列,還可以在二維方向上進行矩陣排列,或者在三維空間上進行立體排列。
請參考圖3,圖3為紅外反射傳感器的電路原理圖。
如圖所示,單個紅外反射傳感器的VCC接24V電源,Vcc接5V電源,E輸出信號,經二極管D2、電阻R3、Vcc電源轉化后TTL電平輸出到Ts;當紅外反射傳感器無遮擋時,D1發(fā)光管的發(fā)射光反射不到接收管E,接收管E對地不導通,Ts輸出高電平‘1’;當紅外反射傳感器被遮擋時,D1發(fā)光管的發(fā)射光經遮擋物反射到接收管E,接收管E對地導通,Ts輸出低電平‘0’。
Ts的電平變化隨傳感器的遮擋狀態(tài)而變化,該Ts信號直接輸入到主控器的I/O口,用于判斷紅外傳感器的遮擋狀態(tài)。
請參考圖4,圖4為紅外反射傳感器的向外發(fā)散布置的示意圖。
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紅外反射光幕所能檢測到的肢體部位與其排列方式、布置位置以及檢測方向相關。如果將各紅外反射光幕在其所在區(qū)域的表面上,以向外發(fā)散的方式進行布置,使其檢測方向與所在的平面形成25°~75°的夾角,則紅外反射光幕將更多的檢測到手臂;如果各紅外反射光幕的檢測方向朝向正上方,且較為靠近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則將更多的檢測到手部(手腕為手臂的前端,應當視為手臂部分)。
如果各紅外反射光幕的檢測方向朝向正上方,但較為靠近外側,則也將更多的檢測到手臂,在這種情況下,可將紅外反射傳感器在檢票操作區(qū)的右邊沿縱向直線排列,并盡量靠近閘機1頂面的右邊,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的紅外反射傳感器可以通過設置間隔進行區(qū)分,見圖7(a),也可以不設置間隔僅在電路上進行區(qū)分,見圖7(b)。
通過上述傳感器所能檢測到的肢體信息包括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或手臂的位置。例如,由于傳感器僅設置在右邊區(qū)域,當傳感器未被遮擋時,說明乘客的手部或手臂位于左邊區(qū)域,從左邊進行檢票,只有當傳感器被遮擋時,才說明乘客的手部或手臂位于右邊區(qū)域,從右邊進行檢票。當然,為了同時獲得手部和手臂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設置兩道或多道紅外反射光幕,同時檢測檢票人員的手部和手臂,下同。
為了獲取檢票人員手部或手臂的方向信息,可以將不同方向上的傳感器依次排序并編號,通過分析不同編號的傳感器被遮擋的情況,判斷出手部或手臂的方向,或者,可以將傳感器在感應區(qū)右邊區(qū)域以矩陣形式排列,然后通過分析傳感器被遮擋的情況,得出手部或手臂的方向信息。可見,方向信息含有手部或手臂右邊朝向或來自那個方向的信息,會更加有利于對檢票人員所在的通道做出準確判斷。
為了獲取檢票人員手部或手臂的軌跡信息,可以將傳感器在右邊區(qū)域以矩陣形式排列,然后通過分析傳感器被遮擋的起點、終點和順序,得出手部或手臂的軌跡信息。軌跡信息含有手部或手臂從右邊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移動信息,會更加有利于對檢票人員所在的通道做出準確判斷。
由于通過方向信息和軌跡信息來確定檢票人員所在的檢票通道的方式較位置信息更加容易實現(xiàn),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其能夠通過位置信息確定檢票人員所在的檢票通道的基礎上,同樣可以通過方向信息和軌跡信息來確定檢票人員所在的檢票通道,因此,為節(jié)約篇幅,本文將主要以手臂位置信息為例對通道管理設備和方法進行說明。
上述閘機1為同時設有插票檢票單元和感應檢票單元的閘機,且紅外反射光幕同時設置在入票口2、出票口3和感應區(qū)4右邊,出于簡化的考慮,也可以將紅外反射光幕只設置在入票口2或出票口3右邊,由于在取票時,檢票人員的站位會更加靠前,且肢體動作更容易被捕捉,因此優(yōu)選將紅外反射光幕設置在出票口3右邊;除此之外,有的閘機會僅設有插票檢票單元,有的閘機會僅設有感應檢票單元,對于設有插票檢票單元的閘機而言,紅外反射光幕等用于檢測檢票動作的傳感器可設于入票口2和/或出票口3右邊,對于設有感應檢票單元的閘機而言,可設于感應區(qū)4右邊。
至于傳感器的選型,本文不作具體限定,除了紅外反射傳感器之外,還可以選擇其他能夠檢測到乘客位置和肢體動作傳感器,例如不同類型的遮擋觸發(fā)式傳感器、接近觸發(fā)式傳感器、人體感應傳感器或深度傳感器,其既可以輸出數字信號,也可以輸出模擬信號,均可以用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
當然,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并不局限于將傳感器設置在閘機本體上,還包括將傳感器以其他方式設置在閘機本體之外的地方。例如,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右邊的紅外反射傳感器懸空設置在閘機本體的上方,其檢測方向朝向下方,也能夠在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應區(qū)4右邊形成紅外反射光幕,當有檢票動作發(fā)生時,同樣會觸發(fā)相應的紅外反射傳感器。
處理單元用于對通過紅外反射光幕獲取的肢體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確定檢票人員是否位于右檢票通道,若檢票合格且確定檢票人員不處于右檢票通道時,則開啟左檢票通道閘門,若檢票合格且確定檢票人員處于右檢票通道時,則開啟右檢票通道的閘門,允許乘客通行,完成一次檢票操作。
具體地,處理單元可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和第二處理單元,其中,第一處理單元用于根據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獲得能夠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的檢測數據;第二處理單元,用于根據第一處理單元獲得的檢測數據,確定檢票人員是否處于右檢票通道。
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的位置、方向或軌跡;確定檢票人員肢體信息包括確定檢票人員在執(zhí)行檢票動作時手部和/或手臂是否處于、指向或經過所述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右邊區(qū)域。
本發(fā)明增加了相鄰閘機具有聯(lián)動功能,每臺閘機可只控制其左側的閘門,當使用閘機檢票而需要開啟其右側閘門時,閘機通知(通過IO通信或485總線通信或232通信等)其右邊的閘機開門,讓其右邊通道的乘客通行。
需要說明的是,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也可以合并為同一單元,也就是由一個單元同時處理傳感器的檢測數據并輸出控制命令,實現(xiàn)處理和控制功能,其同樣納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下面結合上述通道管理設備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左右檢票通行的方法作詳細說明。
首先,介紹本發(fā)明判斷乘客所處通道的判斷原理。如圖5所示,乘客持紙票檢票往入票口2插票時所站區(qū)域為A;乘客持卡檢票時站于感應區(qū)4對應的區(qū)域B;乘客持紙票檢票后,從出票口3取票時所站區(qū)域為C。
考慮到大多數乘客已經習慣遵循“右邊原則”,會從閘機左邊進行檢票,只有少數乘客會從右邊進行檢票,因此,本發(fā)明并未在閘機檢票操作端的左邊區(qū)域設置傳感器來檢測左邊的檢票動作,而是僅在右邊區(qū)域設置了傳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閘機仍按照“右邊原則”在檢票合格后開啟左邊閘門,只有在捕捉到從右邊進行檢票的動作之后,才會開啟右邊閘門,如此,可有效的簡化閘機結構,使判斷乘客所在通道的過程更加簡單。
根據人體工程學及乘客檢票時手臂的伸展習慣,乘客在檢票區(qū)域A、B、C檢票或刷卡時,手臂肯定會遮擋紅外反射光幕中的一些傳感器;刷卡檢票、紙票檢票時手臂的晃動、伸展方向、路徑軌跡都是不同的,相應的對這些傳感器的狀態(tài)影響也是不同的;傳感器被遮擋的越多,說明該紅外反射光幕與手臂動作的相關性越強,對判斷手臂位置的貢獻值越大;結合實際檢票情況,用權值表示。
具體權值見下表:
乘客檢票時手臂遮擋光幕的傳感器數量用N(6)、N(8)、N(10)表示。
手臂對右半邊紅外反射光幕6、8、10的影響用加權后的傳感器數量累加和N表示,即:N=N(6)×A+N(8)×B+N(10)×C。
進而根據N來判斷乘客檢票時手臂的位置,進一步根據手臂位置推斷出乘客檢票時所處的通道,根據通道開啟對應閘門,避免乘客因使用左邊閘機檢票而自己所處通道不開門的情況。
各紅外反射光幕的權值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數值,在感應檢票模式下,入票口的預設權值A可以為0~20,感應區(qū)的預設權值B可以為70~100,出票口的預設權值C可以為0~10;在插票檢票模式下,入票口的預設權值A可以為0~30,感應區(qū)的預設權值B可以為0~20,出票口的預設權值C可以為60~100。
該方法的判斷過程如下:
紙票檢票情況:
1.當檢測到入票口2有票插入時,設置本次檢票為紙票檢票模式,采集N(6);
2.處理紙票檢票;
3.傳送紙票到出票口3,等待票被取走;
4.當檢測到出票口3的紙票被取走時,采集N(8)、N(10);
5.使用紙票檢票模式的權值A、B、C計算N。
刷卡檢票情況:
1.當刷卡區(qū)4有刷卡信號時,設置本次檢票為刷卡檢票模式,采集N(6)、N(8)、N(10);
2.使用刷卡檢票模式的權值A、B、C計算N。
根據N計算結果,判斷乘客所處通道的過程如下:
若其檢測數據N大于零,即右邊的傳感器被觸發(fā),則判斷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肢體處于右邊區(qū)域,確定檢票人員位于右邊通道,開啟右邊通道的閘門;若其檢測數據N等于零,即右邊的傳感器未被觸發(fā),則判斷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肢體處于左邊區(qū)域,確定檢票人員位于左邊通道,開啟左邊通道的閘門。
為避免出現(xiàn)誤開啟現(xiàn)象,可以為檢測數據N設定一預設值,若其檢測數據大于該設定值,則判斷執(zhí)行檢票動作的肢體處于右邊區(qū)域,確定檢票人員位于右邊通道,開啟右邊通道的閘門,若其檢測數據小于該設定值,則即便傳感器被觸發(fā),也不認為檢票人員位于右邊通道。例如,若傳感器被觸發(fā)的時間非常短,小于正常檢票時遮擋傳感器的時間;或者,傳感器被觸發(fā)的數量很少,只有一兩個,少于正常檢票時遮擋傳感器的數量,則都不認為檢票人員執(zhí)行了檢票動作。
為進一步提高檢測精度,可將傳感器布置在只有檢票人員在閘機右邊檢票時才會觸發(fā),而在左邊檢票時不會觸發(fā)的位置。
上述在處理過程中用于判斷的檢測數據為被遮擋傳感器加權后的數量,可以理解,除了采用傳感器的數量作為判斷的依據,還可以采用能夠反映傳感器被遮擋情況的輸出值或輸出信號的強弱以及經過轉換、計算等方式處理之后所得到的數據。
若獲取的是乘客手部或手臂的方向信息,則當手部或手臂指向右前、右中方向時(這里定義乘客通行方向為前方),不僅可以判定手部或手臂位于右邊區(qū)域,而且可以直接判定檢票人員在右邊通道進行檢票,或者,當手部或手臂指向右后方向時,也直接判定檢票人員在右邊通道進行檢票。
若獲取的是乘客手部或手臂的軌跡信息,則當手部或手臂從右前、右中方向向檢票操作端移動時,不僅可以判定手部或手臂位于右邊區(qū)域,而且可以直接判定檢票人員在右邊通道進行檢票,或者,當手部或手臂從右后方向向檢票操作端移動時,也直接判定檢票人員在右邊通道進行檢票。
通過制定不同的通行放行規(guī)則,設定開啟閘門的條件,可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形,同樣能夠準確開啟乘客所在通道的閘門。因此,基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各種不同的左右檢票通行的具體實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通道管理設備的說明中已經包含了對本發(fā)明所提供通行方法的說明,因此,對于通行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考上文,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通道管理設備和方法,通過在檢票區(qū)域右邊布置傳感器檢測乘客的檢票動作,確定乘客處于那個通道內檢票,進而開啟相應通道閘門,使乘客通行,乘客無論使用左側閘機或右側閘機檢票,都能開啟乘客所在通道的閘門,從而提高檢票通過率,減少通道擁堵,方便乘客通行,其可以作為完全放開允許左右檢票的設備和方法來使用,而無需提醒乘客右手檢票、左側通道通行。
考慮到絕大多數使用者都已習慣“右邊原則”,因此其也可以作為附加功能增設在閘機上來應對左邊檢票的情況,當其作為附加功能出現(xiàn)時,閘機依然以右邊檢票通行為主,其可以將檢票區(qū)域設計成向左側傾斜的形式或者在檢票區(qū)域的右邊設置遮擋部件等方式,來引導行人貫徹執(zhí)行“右邊原則”,當有左邊檢票行為發(fā)生時,可以被及時識別、處理,確保開啟乘客所在通道的閘門,方便乘客通行。
由于該閘機具有左右檢票通行功能,因此在設置一排閘機形成多個通道時,最左邊的閘機既可以是不具有檢票功能的假體閘機,也可以具有單邊檢票功能的閘機(在閘機右邊檢票),同理,最右邊的閘機也可以是假體閘機或具有單邊檢票功能的閘機(在閘機左邊檢票),其結構和功能在上述閘機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簡化即可。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具有左右檢票通行功能的通道管理設備及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