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指紋識別模組及終端。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某些手機的指紋傳感器活動設置,并且在指紋傳感器的下方設置觸覺反饋機構,如此,用戶操作時能夠獲得觸覺反饋,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可以防止誤操作。然而,反饋機構導致指紋識別模組結構復雜,并導致指紋識別模組難以密封,防水效果變差。而去掉觸覺反饋機構,將指紋傳感器固定設置又容易導致誤操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種指紋識別模組及終端。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指紋識別模組,包括:
與終端的框架固定連接的基環(huán);
設置在所述基環(huán)內且與所述基環(huán)固定連接的指紋傳感器;及
設置在所述基環(huán)內且位于所述指紋傳感器上方的力度傳感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包括外層設備元件,所述外層設備元件開設有通孔,所述基環(huán)收容于所述外層設備下方,并從所述通孔露出。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外層設備元件包括顯示去面板或蓋板。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環(huán)包括支架板及自所述支架板向所述通孔延伸的裝設環(huán),所述支架板與所述框架固定連接。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裝設環(huán)包括頂面及內壁,所述裝設環(huán)在所述頂面與所述內壁交界處形成有導引斜面,用于導引手指進入所述裝設環(huán)內。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外層設備元件包括上表面,所述頂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下方。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指紋傳感器包括基板及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指紋傳感芯片,所述基板與所述支架板固定連接。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指紋事識別模組還包括內層設備元件,所述內層設備元件覆蓋所述力度傳感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內層設備元件包括有與所述外層設備相同的絲印。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內層設備元件的材料包括:陶瓷、玻璃、噴涂材料、滌綸樹脂材料或藍寶石材料。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力度傳感器包括:壓電材料膜或壓力傳感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指紋傳感器包括:自容電容式指紋傳感器、互容電容式指紋傳感器、超聲波式指紋傳感器或光學式指紋傳感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力度傳感器與所述指紋傳感器的形狀及大小配合。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終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指紋識別模組。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包括手機或平板電腦。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指紋識別模組及終端,通過與終端的框架固定連接的基環(huán)將指紋傳感器固定設置,如此,省去觸覺反饋結構,簡化結構,另外也方便指紋識別模組的密封設計,提升指紋識別模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力度傳感器可以檢測用戶按壓力度,并在按壓力度滿足預定條件時才觸發(fā)本來由指紋傳感器單獨觸發(fā)的控制信號,從而可以防止誤操作,改善用戶體驗。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指紋識別模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終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 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例子用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結構。為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下文中對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設置進行描述。當然,它們僅僅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此外,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復參考數(shù)字和/或參考字母,這種重復是為了簡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各種實施方式和/或設置之間的關系。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種特定的工藝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其他工藝的應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指紋識別模組100包括基環(huán)10、指紋傳感器20及力度傳感器30。指紋識別模組100可應用于終端1000。
其中,基環(huán)10與終端1000的框架固定連接。指紋傳感器20設置在基環(huán)10內并與基環(huán)10固定連接。指紋傳感器20設置在基環(huán)10內并與基環(huán)10固定連接。力度傳感器30設置在基環(huán)10內并位于指紋傳感器20上方。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僅以力度傳感器30設置在僅指紋傳感器20上方為例進行說明,并不限定指紋傳感器20與力度傳感器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隨著終端1000例如手機的發(fā)展,指紋識別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手機上,指紋識別 模組通??稍O置于手機前面板或后殼處,可用于對手機進行解鎖或對用戶進行身份識別。指紋識別模組的設置方式通常包括活動設置或固定設置?;顒釉O置即是當手指按壓指紋識別模組時,用戶按壓會產生按壓進程及回程,按壓后,會觸發(fā)指紋采集。而固定設置則沒有按壓的回程返饋,當手指與指紋識別模組接觸時,即開始采集指紋采集。
對于指紋識別模組固定設置的方式,在指紋識別過程中用戶無法接收來自終端的反饋,用戶體驗較差,特別在終端處于待機熄屏狀態(tài)下,可能會發(fā)生誤觸發(fā)的情景。
相較于固定設置方式,指紋識別模組活動設置雖然可以為用戶提供按壓反饋,但是由于活動設置,在不同元件間會形成間隙,而使得指紋識別模組難以密封,因此防水防塵性能不佳,易發(fā)生故障。
在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識別模組100通過與終端1000的框架固定連接的基環(huán)10固定設置。指紋傳感器20及力度傳感器30設置于基環(huán)10內。其中指紋傳感器20用于采集用戶的指紋的信息,力度傳感器30則用于感測用戶手指的按壓。具體操作中,當力度傳感器30在檢測到用戶按壓指紋識別模組100的力度大于預定閾值后,喚醒指紋傳感器20進行指紋采集,進而觸發(fā)控制信號進行解鎖或其他動作。由于指紋傳感器20持續(xù)處于工作狀態(tài)需要消耗一定的功耗,因此指紋傳感器20的工作狀態(tài)由力度傳感器30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能耗。
在另一些示例中,指紋傳感器20持續(xù)保持工作狀態(tài),但僅當力度傳感器30檢測到用戶按壓指紋識別模組100的力度大于預定閾值后,才會觸發(fā)控制信號進行后續(xù)動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指紋識別模組100,通過與終端1000的框架固定連接的基環(huán)10將指紋傳感器20固定設置,如此,省去觸覺反饋結構,簡化結構,另外也方便指紋識別模組的密封設計,提升指紋識別模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力度傳感器30可以檢測用戶按壓力度,并在按壓力度滿足預定條件時才觸發(fā)本來由指紋傳感器20單獨觸發(fā)的控制信號,從而可以防止誤操作,改善用戶體驗。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終端1000包括手機或平板電腦。
可以理解,終端1000包括但不限于本實施方式的示例。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終端1000包括外層設備元件200,外側設備元件200開設有通孔210,基環(huán)10收容于外層設備元件200下方,并從通孔210露出。
具體地,外層設備元件200可以是顯示器面板或蓋板。基環(huán)10收容于外層設備200元件下方,也即是說,指紋識別模組100設置于蓋板或顯示器面板下。而在蓋板或顯示器面板開設通孔210則可以明確地標識出指紋識別模組100的位置,以使得用戶在進行指紋識別時,提高指紋采集的效率及準確率,避免因用戶無法準確識別指紋識別模組100的位置而采集困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基環(huán)10包括支架板12及自支架板12向通孔210延伸的裝設環(huán)14。其中,支架板12與終端1000的框架固定連接。
支架板12與框架固定連接,可以使得結構緊湊,加強指紋識別模組100的可靠性,裝設環(huán)14則構成指紋識別模組100的收容空間,以用于將指紋識別模組100固定設置于裝設環(huán)14形成的空間內。支架板12及裝設環(huán)14可采用一體成型,以簡化工藝。
進一步地,裝設環(huán)14包括頂面141及內壁142,其中頂面141與內壁142交界處形成有導引斜面143,用于導引手指進入裝設環(huán)14內。
進一步地,外層設備元件200包括上表面220,裝設環(huán)14的頂面141位于上表面220下方。
如上述實施方式的解釋說明,外層設備元件200開設有通孔210,從而明確地標識出指紋識別模組100的位置。而裝設環(huán)14的頂面141及內壁142形成導引斜面143,并且裝設環(huán)14的頂面141位于外層設備元件200的上表面220下方,也即是說,將使得通孔210與用戶手指的接觸面形成凹陷形狀。所形成的凹陷形狀將易于將用戶手指引向指紋識別模組100。或者說,當用戶手指被引導至凹陷形狀時,用戶手指被準確定位,以進行指紋采集。此外,裝設環(huán)14的頂面141還可起到裝飾作用,使得指紋識別模組100的露出部分更加美觀。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指紋傳感器20包括有基板22及指紋傳感芯片24,。其中,基板22與基環(huán)10的支架板12固定連接。指紋傳感芯片24設置在基板22上。
具體地,支架板12可與基板22焊接連接,例如可以通過與基板22的鋼補激光電焊連接,或通過膠水粘黏連接。如此,可加強指紋識別模組100的可靠性。指紋傳感芯片24與基板22焊接連接,并用于執(zhí)行指紋采集。
進一步地,指紋識別模組100還包括內層設備元件40。內層設備元件40覆蓋力度傳感器30。如此,內層設備元件40可以對力度傳感器30起到保護作用。具體地,內層設備元件40可以由陶瓷、玻璃、噴涂材料、滌綸樹脂材料或藍寶石材料制成。
當用戶通過按壓或滑動等手勢在內層設備元件40上執(zhí)行操作時,力度傳感器30可以采集到當前操作的壓力參數(shù)。由于力度傳感器30位于內層設備元件40下方,因此,力度傳感器30通過采集操作執(zhí)行時內層設備元件40的形變來采集壓力參數(shù)。當然,力度傳感器30除可以采集力度大小外,還可以采集壓力持續(xù)時間及壓力變化等參數(shù),因此,通過力度傳感器30喚醒指紋傳感器20的也不限于前述實施方式中所揭示的通過力度大小實現(xiàn)的實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預定閾值的類別應當于力度傳感器30獲取的壓力參數(shù)類別相同。
優(yōu)選地,內層設備元件40包括有與外層設備元件200相同的絲印。如此,可使得 外層設備元件200及指紋識別模組100在整體上協(xié)調一致更加美觀。此外,由于力度傳感器30設置于內層設備元件40下方,并且內層元件設備40與外層設備元件200絲印顏色一致,因此力度傳感器30無需進行透明處理,簡化工藝。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指紋傳感器20可以是電容式指紋傳感器,光學式指紋傳感器或超聲波式指紋傳感器。力度傳感器30可以是壓電材料膜或壓力傳感器。
在具體設計中,需要注意的是,應當保證力度傳感器30的設計不影響指紋傳感器20進行指紋采集。例如,當指紋傳感器20為電容式傳感器時,力度傳感器30應當為絕緣材料,以保證力度傳感器30不會影響用戶操作所產生的實際電容值,便于指紋傳感器20采集指紋。當指紋傳感器20為光學式指紋傳感器時,力度傳感器30應為透明材質,使得光線可以穿透力度傳感器30,便于指紋傳感器20采集指紋。而當指紋傳感器20為超聲波式指紋傳感器時,力度傳感器30的材質應當均勻且無氣泡,以保證聲波在力度傳感器30中傳播時不會改變傳播方向,便于指紋傳感器20采集指紋。
優(yōu)選地,在空間配合方面,力度傳感器30與指紋傳感器20的形狀及大小配合。如此,可方便整個指紋識別模組的設計及制造。
需要說明的是,力度傳感器30與指紋傳感器20的形狀及大小關系并不限于實施方式揭示的配合關系。例如,力度傳感器30的體積還可以小于傳感器20的體積。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方式”、“一些實施方式”、“示意性實施方式”、“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所述實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