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移動終端應用技術(shù)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為了將移動終端桌面上的圖標進行歸類整理,用戶經(jīng)常會在桌面上建立多個存放圖標的文件夾,并將圖標進行分類后放入對應的文件夾中。
發(fā)明人在實現(xiàn)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移動終端桌面上的圖標在一次移動操作中僅能夠?qū)崿F(xiàn)單個圖標的一次移動,即單個圖標從桌面到文件夾的移動,或者單個圖標從文件夾到桌面的移動。在這種情況下,若要進行文件夾的合并,即將第一文件夾中的所有圖標移動到第二文件夾中時,首先需要將所述第一文件夾中的所有圖標逐個移動到桌面上,再將這些圖標從桌面上逐個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操作比較繁瑣,用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這項操作。
因此,非常有必要設計一種便捷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和裝置,旨在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響應于所述預設操作,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可選地,所述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與所述存儲路徑相匹配的第一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一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可選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二應用圖標,所述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可選地,還包括:刪除所述第一文件夾。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可選地,所述預設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種:在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停留第一時間閾值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或者,在所述桌面上任意位置停留第二時間閾值后松開,然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包括: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執(zhí)行模塊,用于響應于所述預設操作,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可選地,所述執(zhí)行模塊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與所述存儲路徑相匹配的第一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一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可選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二應用圖標,所述執(zhí)行模塊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可選地,還包括:刪除模塊,用于刪除所述第一文件夾。
如上所述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可選地,所述預設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種:在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停留第一時間閾值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或者,在所述桌面上任意位置停留第二時間閾值后松開,然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
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和裝置,用戶僅需要進行所述預設操作,即可完成兩個文件夾的合并,即將兩個文件夾中的應用圖標合并到一個文件夾中,一步到位,操作非常便捷,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操作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將通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將有助于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和優(yōu)點,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和裝置,可以用于各種移動終端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例如:手機桌面文件夾的合并、平板電腦桌面文件夾的合并等。在一個具體的示例中,可以用于以下場景:移動終端的桌面有兩個或多個文件夾,至少其中一個文件夾中存儲有一個或多個應用圖標,當用戶需要將桌面上其中一個文件夾與另一個文件夾合并,即用戶需要將兩個文件夾中的所有應用圖標存儲在同一個文件夾中,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和裝置。
第一實施例。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1,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
步驟S102,響應于所述預設操作,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在步驟S101中,所述預設操作可以是移動終端屏幕的點擊操作、按壓操作、滑動操作,也可以是語音指令操作、輸入命令代碼的操作等。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操作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停留第一時間閾值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當移動終端檢測到用戶的手指(或其它觸控輸入設備,例如:觸控筆)在第一文件夾上停留的時間大于所述第一時間閾值時,將所述第一文件夾轉(zhuǎn)換為可移動的狀態(tài),若用戶在不松開的情況下繼續(xù)進行滑動操作,并且滑動操作的終點位于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則判斷為:桌面上存在預設操作??蛇x地,在滑動過程中,可以在屏幕上顯示滑動軌跡,也可以使所述第一文件夾跟隨用戶手指進行移動,便于用戶實時掌握滑動的位置,從而判斷是否滑動到了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優(yōu)化了用戶體驗。
在步驟S102中,若步驟S101中檢測到用戶在移動終端的桌面上進行了所述預設操作,則將所述第一文件中所所存儲的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進行存儲。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在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后,文件的名稱保持不變。這種方式可以保證合并前后應用圖標名稱的一致性,便于用戶的查找和使用。在另一種可選的方式中,當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存在與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名稱相同的應用圖標時,可以將該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名稱進行修改后在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存儲。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合并后應用圖標名稱的重復,防止用戶的使用過程中發(fā)生混淆。
步驟S102中所述的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可以通過rename函數(shù)來實現(xiàn),即將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與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位置相匹配的名稱,則所述第一應用圖標自動移動的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此外,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后臺自動執(zhí)行以下內(nèi)容來實現(xiàn):將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復制到一個預定位置,再從該預定位置將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復制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最后刪除所述第一文件夾中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以及刪除該預定位置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
采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用戶僅需要進行所述預設操作,即可完成兩個文件夾的合并,即將兩個文件夾中的應用圖標合并到一個文件夾中,一步到位,操作非常便捷,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操作時間。
第二實施例。
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1,當桌面上有所述預設操作時,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具體地,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若用戶所進行的當前操作與所述預設操作一致時,則說明桌面上有所述預設操作,此時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
步驟S202,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與所述存儲路徑相匹配的第一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一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步驟S203,在完成步驟S202之后,刪除所述第一文件夾。
在一個具體的實例中,所述第二文件夾在移動終端中的存儲路徑為:“C:\system\desktop”,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名稱為:the second folder。那么步驟S202中可以通過rename函數(shù)根據(jù)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對所有的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進行修改,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C:\system\desktop\the second folder”(即第一路徑名稱),這種情況下,系統(tǒng)會根據(jù)所述第一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C:\system\desktop\the second folder”,即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進一步,當所述第一文件夾中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之后,執(zhí)行步驟S203,自動刪除已經(jīng)清空的所述第一文件夾。這種設計一方面可以確保移動終端桌面的清潔,另一方面無需用戶手動刪除,節(jié)約了用戶的時間。
采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僅需要通過修改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使其與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相匹配,即可自動完成桌面文件夾的合并;并且,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沒有應用圖標的情況下,也能夠順利地通過修改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名稱來實現(xiàn)文件夾的合并。
第三實施例。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法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xiàn)。
步驟S301,當桌面上有所述預設操作時,讀取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第二路徑名稱。
步驟S302,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在步驟S301中,具體地,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若用戶所進行的當前操作與所述預設操作一致時,則說明桌面上有所述預設操作,此時讀取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第二路徑名稱。
其中,所述預設操作的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為:在所述桌面上任意位置停留第二時間閾值后松開,然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即當用戶的手指在移動終端的桌面上任意位置停留所述第二時間閾值時,桌面上所有的圖標和文件夾均變?yōu)榭梢苿訝顟B(tài),此時可以在松開后通過再次滑動操作來實現(xiàn)相應文件夾的合并,并且在可移動狀態(tài)下,用戶可以進行多次滑動操作,從而實現(xiàn)不同的文件夾之間的合并。在這種設計中,只需要進行一次停留操作,即可將所有的圖標和文件夾變?yōu)榭梢苿訝顟B(tài),減少了不同文件夾之間進行合并的操作時間。
針對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本身存儲有應用圖標的情況,便捷地實現(xiàn)文件夾的合并。在一個具體的示例中,所述第二文件夾在移動終端中的存儲路徑為:“C:\system\desktop”,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名稱為:the second folder,那么,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所存儲的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C:\system\desktop\the second folder”(即所述第二路徑名稱)。這種情況下,所述步驟S302中可以通過rename函數(shù)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對所有的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進行修改,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C:\system\desktop\the second folder”(即第二路徑名稱)。修改完成后,系統(tǒng)會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C:\system\desktop\the second folder”,即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采用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方案,可以直接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本身存儲有應用圖標的第二路徑名稱,并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即可完成文件夾的合并。這種設計在運行過程中無需經(jīng)過其它計算和匹配,直接進行路徑名稱的修改即可,簡單便捷,同時節(jié)約移動終端的運行資源。
第四實施例。
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包括:判斷模塊501和執(zhí)行模塊502。所述判斷模塊501用于判斷桌面上是否有預設操作,所述預設操作用于將桌面上的第一文件夾移動到第二文件夾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一應用圖標;所述執(zhí)行模塊502用于響應于所述預設操作,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蛇x地,所述預設操作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種:在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停留第一時間閾值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或者,在所述桌面上任意位置停留第二時間閾值后松開,然后從所述第一文件夾所在位置滑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所在位置。
采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的合并裝置,用戶僅需要進行所述預設操作,即可完成兩個文件夾的合并,即將兩個文件夾中的應用圖標合并到一個文件夾中,一步到位,操作非常便捷,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操作時間。
可選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桌面文件夾合并裝置還可以包括刪除模塊,用于當所述第一文件夾中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之后,自動刪除已經(jīng)清空的所述第一文件夾。這種設計一方面可以確保移動終端桌面的清潔,另一方面無需用戶手動刪除,節(jié)約了用戶的時間。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執(zhí)行模塊502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與所述存儲路徑相匹配的第一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一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這種設計中,僅需要通過修改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使其與所述第二文件夾的存儲路徑相匹配,即可自動完成桌面文件夾的合并;并且,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沒有應用圖標的情況下,也能夠順利地通過修改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名稱來實現(xiàn)文件夾的合并。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存儲有至少一個第二應用圖標,所述執(zhí)行模塊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移動到所述第二文件夾中包括:讀取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所述第二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為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根據(jù)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存儲在所述第二文件夾中。
這種設計中,可以直接讀取所述第二文件夾中本身存儲有應用圖標的第二路徑名稱,并將所有的所述第一應用圖標的路徑名稱修改為所述第二路徑名稱即可完成文件夾的合并。這種設計在運行過程中無需經(jīng)過其它計算和匹配,直接進行路徑名稱的修改即可,簡單便捷,同時節(jié)約移動終端的運行資源。
第五實施例。
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主要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及通信組件等。一般來說,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終端設備優(yōu)選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其中,所述存儲器中存儲前述方法的具體代碼,由所述處理器具體執(zhí)行,所述通信組件用于進行通信。
此外,上述的存儲器中的邏輯指令通過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xiàn)并作為獨立的產(chǎn)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zhì)中?;谶@樣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本質(zhì)上或者說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shù)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chǎn)品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chǎn)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zhì)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移動終端(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wǎng)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zhì)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zhì)。
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wǎng)絡單元上??梢愿鶕?jù)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塊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并實施。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實施方式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臺的方式來實現(xiàn),當然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xiàn)?;谶@樣的理解,上述技術(shù)方案本質(zhì)上或者說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chǎn)品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chǎn)品可以存儲在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中,如ROM/RAM、磁碟、光盤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wǎng)絡設備等)執(zhí)行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shù)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shù)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