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于計算機控制的技術(shù)領域,特別是一種借由一輸入模塊、一顯示單元與一控制模塊在第一計算機主機與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及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中,使用單一個鍵盤或鼠標控制多個計算機平臺(或多個視訊輸入平臺)的方法,一般有下列兩種方法:
1)必須借由執(zhí)行一應用程序,以產(chǎn)生多窗口畫面的用戶接口,接著再利用點選該等窗口的其中之一以切換該等計算機平臺或該等視訊輸入平臺。
2) 利用硬件開關切換的方式,例如KVM,將每一該等計算機平臺的顯示屏幕切換到主屏幕而成為單一窗口來控制。
然而,前述的方法對于使用者而言,不管在操作上與是安裝上都是十分繁復不便的。
因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及其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能利用單一指向裝置,在至少一顯示單元上操作第一計算機平臺與第二計算機平臺。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根據(jù)上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該輸入模塊產(chǎn)生一位移信號以及將將該位移信號轉(zhuǎn)換成一坐標位置。
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根據(jù)上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借由該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與該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在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
本發(fā)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根據(jù)上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借由該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與該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以及移動的方向,以決定在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
本發(fā)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根據(jù)上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能利用單一指向裝置,在該顯示屏幕或其延伸顯示屏幕上操作第一計算機平臺與第二計算機平臺。
本發(fā)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根據(jù)上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該顯示單元以POP(picture-out-of-picture)模式同時地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以PIP(picture-in-picture)模式同時地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或者該顯示單元可利用觸發(fā)方式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或該第二工作桌面。
本發(fā)明的第七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以實現(xiàn)前述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供借由一輸入模塊、一顯示單元與一控制模塊在第一計算機主機與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其中該第一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二工作桌面,該方法包含(a)該輸入模塊產(chǎn)生一位移信號;(b)該控制模塊將該位移信號轉(zhuǎn)換成一坐標位置;(c)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該第一工作桌面位于該第二工作桌面的一第一方向,以及該第二工作桌面位于該第一工作桌面的一第二方向;(d)該第一計算機主機根據(jù)該坐標位置定位在該第一工作桌面的相對坐標位置,其中該第一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e)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該第一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一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一邊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二工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一計算機主機切換至該第二計算機主機;(f)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根據(jù)該坐標位置定位在該第二工作桌面的相對坐標位置,其中該第二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以及(g)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該第二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二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二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一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二腦主機切換至該第一腦主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供結(jié)合一顯示單元以在第一計算機主機與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其中該第一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二工作桌面,該第一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該第二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該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包含控制模塊、輸入模塊、影像模塊與擴充模塊。該輸入模塊連接該控制模塊,該輸入模塊供產(chǎn)生一位移信號。該影像模塊連接該控制模塊,該影像模塊供連接該顯示單元、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的至少其中之一,讓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該擴充模塊連接該控制模塊。該擴充模塊供連接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其中,該控制模塊選擇將該位置信號轉(zhuǎn)換成一坐標位置,并傳送至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的至少其中之一,借由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相關于該第一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一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一坐標范圍朝該第二工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一計算機主機切換至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或者借由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相關于該第二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二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二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一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二計算機主機切換至該第一計算機主機。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較,本發(fā)明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及其系統(tǒng),可利用單一顯示屏幕(或多個顯示屏幕,例如延伸屏幕),借由多個工作桌面,以操控多個計算機主機,而無需在該多個計算機主機上執(zhí)行任何應用程序。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中,該等計算機主機借由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利用例如一組鍵盤鼠標的操作,借由移動鼠標的光標在該等工作桌面之間,借由邊界坐標與移動方向,以決定在該等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與控制。
本發(fā)明除利用鼠標鍵盤之外,還可以通過例如觸控的方式,借由觸控方式點擊(或選擇)該工作窗口,以在該工作桌面直接操作每一該多個計算機主機。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a)至圖2(c):說明圖1中顯示單元的顯示示意圖。
圖3:說明第二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4: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的方塊示意圖。
圖5: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的方塊示意圖。
圖中:
2 顯示單元;
2’ 延伸屏幕單元;
4 第一計算機主機;
42 第一工作桌面;
422 第一工作桌面邊界;
6 第二計算機主機;
62 第二工作桌面;
622 第二工作桌面邊界;
8 第一工作延伸桌面;
10、10’ 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
12 控制模塊;
14 輸入模塊;
16 影像模塊;
18 擴充模塊;
FOS 第一操作系統(tǒng);
SOS 第二操作系統(tǒng);
SS 位移信號;
CP 坐標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參考圖1,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在圖1中,該窗口接口操作多系統(tǒng)平臺方法,能夠借由一輸入模塊、一顯示單元與一控制模塊在第一計算機主機與第二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其中該第一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操作在一第二工作桌面。換言之,該第一計算機主機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獨立地進行操作。
該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的步驟起始于步驟S11,該輸入模塊產(chǎn)生一位移信號。
步驟S12,該控制模塊將該位移信號轉(zhuǎn)換成一坐標位置。
步驟S13,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該第一工作桌面位于該第二工作桌面的一第一方向,以及該第二工作桌面位于該第一工作桌面的一第二方向。例如,在另一實施例中請參考圖2(a),該顯示單元可以POP(picture-out-of-picture)模式同時地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請參考圖2(b),該顯示單元可以PIP(picture-in-picture)模式同時地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或者請參考圖2(C),該顯示單元可利用觸發(fā)方式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或該第二工作桌面,例如在時間t1時,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在時間t2時,借由觸發(fā)方式,讓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二工作桌面;接著時間t3,又借由觸發(fā)方式,讓該顯示單元又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以及,接著時間t4,借由觸發(fā)方式,讓該顯示單元又再顯示該第二工作桌面,如此類推借由觸發(fā)方式在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二工作桌面之間切換。
步驟S14,該第一計算機主機根據(jù)該坐標位置定位在該第一工作桌面的相對坐標位置,其中該第一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
步驟S15,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該第一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一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一邊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二工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一計算機主機切換至該第二計算機主機。
步驟S16,該第二計算機主機根據(jù)該坐標位置定位在該第二工作桌面的相對坐標位置,其中該第二工作桌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
步驟S17,判斷該坐標位置落在該第二工作桌面邊界的一第二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二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一作桌面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二腦主機切換至該第一腦主機。
參考圖3,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在圖3中,該第一計算機主機除操作在該第一工作桌面之外,還操作在一第一工作延伸桌面,該顯示屏幕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以及一延伸屏幕單元顯示該第一工作延伸桌面,因此,圖2的步驟除包括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1至S17之外,還包括步驟S31。
步驟S31是該步驟S12的延續(xù)。在該步驟S31中,該控制模塊還可以直接借由該位移信號在該第一工作桌面與該第一工作延伸桌面移動。換言之,該控制模塊可以選擇以位移信號在同一計算機主機中得工作桌面與延伸桌面之間移動,或是以坐標位置決定在該等計算機主機之間進行切換。
參考圖4,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的方塊示意圖。于圖4中,該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10能夠結(jié)合一顯示單元2以在第一計算機主機4與第二計算機主機6之間進行切換。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操作在一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操作在一第二工作桌面62。該第一工作桌面42包含至少一第一工作桌面邊界422,以及該第二工作桌面62包含至少一第二工作桌面邊界622。其中,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操作在一第一操作系統(tǒng)FOS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操作在一第二操作系統(tǒng)SOS。
該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10包含控制模塊12、輸入模塊14、影像模塊16與擴充模塊18。
該輸入模塊14連接該控制模塊12,例如該輸入模塊14為鼠標、鍵盤、觸控筆與觸控面板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輸入模塊14供產(chǎn)生一位移信號SS。
該影像模塊16連接該控制模塊12,例如該影像模塊16為高畫質(zhì)晰度多媒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BNC、D-SUB、VGA、色差端子、S-端子、AV端子、DVI、D-Terminal、RCA端子、F端子、RF端子、DisplayPort、Thunderbolt或Lightning bolt。該影像模塊16連接該顯示單元2、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讓該顯示單元2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二工作桌面62的至少其中之一。于另一實施例中,該顯示單元以POP(picture-out-of-picture)模式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二工作桌面62,或以PIP(picture-in-picture)模式顯示該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二工作桌面62。
該擴充模塊18連接該控制模塊12,例如該擴充模塊18為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IEEE1394(FireWire)、RS-232、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HP-IB(Hewlett-Packard Interface Bus)、I2C、Thunderbolt、External PCIe、IDE、ATA、SATA、 ATAPI(ATA Packet Interface)、PCI或SCSI。該擴充模塊18連接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
該控制模塊12選擇將該位置信號SS轉(zhuǎn)換成一坐標位置CP,并傳送至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與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的至少其中之一,借由判斷該坐標位置CP落在相關于該第一工作桌面邊界422的一第一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一坐標范圍朝該第二工作桌面622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切換至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或者借由判斷該坐標位置CP落在相關于該第二工作桌面邊界622的一第二邊界坐標范圍及該坐標位置由該第二界坐標范圍朝該第一作桌面42的方向改變,以決定自該第二計算機主機6切換至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
參考圖5,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的方塊示意圖。于圖5中,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10’除包含第三實施例的該控制模塊12、該輸入模塊14、該影像模塊16與該擴充模塊18之外,多個計算機主機無縫切換系統(tǒng)10’還包含一第一工作延伸桌面8與一延伸屏幕單元2’。
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操作在該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一工作延伸桌面8,該控制模塊12選擇將該位移信號SS傳送至該第一計算機主機4,以在該第一工作桌面42與該第一工作延伸桌面8之間移動。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發(fā)明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shù)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quán)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