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所述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所述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設置有輸入單元;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第二本體通過所述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所述第一區(qū)域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
【專利說明】一種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子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電子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們也享受到了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各種便利?,F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享受隨著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舒適生活。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0003]目前,以筆記本為例,其散熱機構均設置在第二本體,也就是主機部分內部,通過主機部分側部及D面開設的散熱孔進行散熱,而通常C面上不會設置散熱機構。
[0004]但本發(fā)明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現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5]現有技術中,存在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通過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所述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所述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設置有輸入單元;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第二本體通過所述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所述第一區(qū)域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
[0008]可選的,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四表面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在所述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與所述第三表面之間設置有一托盤,所述托盤的設置位置與所述第一區(qū)域相對應,防止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液體流到所述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上,其中,所述托盤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
[0009]可選的,所述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具體為碳纖維。
[0010]可選的,所述托盤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條導流槽。
[0011 ] 可選的,所述至少一條導流槽至少包括第一導流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流槽開設于所述托盤的邊緣,并圍繞所述托盤一周。
[0012]可選的,所述至少一條導流槽具體還包括第二導流槽及第三導流槽,所述第二導流槽及所述第三導流槽位于所述輸入單元相對的兩側,并與所述第一導流槽連通。
[0013]可選的,所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通過鉸鏈機構連接,所述第二本體包括一容置槽,開設在所述第一端部;其中,當所述第二部分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內時,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鉸鏈機構發(fā)生形變,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能夠相對于所述容置槽轉動,以改變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
[0014]可選的,所述鉸鏈機構的外側包覆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連接殼體,所述連接殼體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固定連接,當所述第一部分相對于所述第二部分轉動時,所述連接殼體發(fā)生形變。
[0015]可選的,所述彈性材料具體為橡膠。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至少一個電子元器件,至少包括顯示組件,所述顯示組件包括一顯示屏幕;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構成第一容置空間,所述第一殼體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所述電子元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所述顯示屏幕通過所述第一殼體顯露;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構成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二容置空間與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殼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側,所述第二殼體上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多個散熱孔構成的排布覆蓋所述第二殼體,所述電子設備通過所述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所述顯示屏幕通過所述第二殼體顯露。
[0017]可選的,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積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殼體的表面積,所述第二殼體完全覆蓋所述第一殼體。
[0018]可選的,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積小于所述第二殼體的表面積,所述第二殼體覆蓋所述第一殼體的第一區(qū)域。
[0019]可選的,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間距為第一值。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1]由于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設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第二本體通過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第一區(qū)域為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以筆記本電腦為例,在第二本體,也就是主機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輸入單元外的全部區(qū)域上開設多個散熱孔,使得電子設備除了通過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機構散熱夕卜,還能夠通過這些散熱孔進行散熱,提高了電子設備的散熱效率,所以,有效地解決了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使得電子設備能夠及時散熱,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0022]而如果采用局部開孔的方式,雖然同樣能夠提高第二本體內的熱交換效率,但是會存在破壞電子設備外觀完整性的問題,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以外的區(qū)域均開設散熱孔,可以在保證第二本體的外觀的完整性的同時賦予第三表面紋理。
[0023]無論是局部開孔還是全面開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體的話,液體都會通過散熱孔流入第二本體內部,流到電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蝕電子器件或者造成電子元器件短路,這樣就存在不能夠防水的問題。
[0024]所以,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過程中,發(fā)明人采用另一技術方案,即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這樣就能夠到達良好的散熱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熱傳導效率高,那么,勢必在高散熱部件的對應部分溫度就會特別高,不適合產品化,還會影響用戶體驗。
[0025]故而,發(fā)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輸入單元外全部區(qū)域開設散熱孔的基礎上,在散熱孔對應的區(qū)域設置有一托盤,該托盤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這樣能夠防止液體進入到第二本體的內腐蝕或短路第二本體的電子元件,同時還由于液體流到的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由于蒸發(fā)吸熱更有利于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的散熱。
[0026]進一步,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戶的手或者皮膚不直接接觸熱傳導效率高材料。這樣用戶不會感到因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傳導高發(fā)熱量部件的熱量而導致的托盤溫度過高。同時由于在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盤上方的空氣流動更利用所述托盤的散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
[002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的立體圖;
[0029]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的立體圖;
[003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的側視圖;
[0031]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5A-圖5B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活動隔板與第三表面的相對位置不意圖;
[0033]圖6A-圖6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活動隔板與第三表面的相對位置不意圖;
[0034]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的立體圖;
[0035]圖8A-圖8B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對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37]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存在的電子設備由于其C面導熱性差所導致的散熱不及時的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0038]由于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設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第二本體通過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第一區(qū)域為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以筆記本電腦為例,在第二本體,也就是主機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輸入單元外的全部區(qū)域上開設多個散熱孔,使得電子設備除了通過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機構散熱夕卜,還能夠通過這些散熱孔進行散熱,提高了電子設備的散熱效率,所以,有效地解決了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使得電子設備能夠及時散熱,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0039]而如果采用局部開孔的方式,雖然同樣能夠提高第二本體內的熱交換效率,但是會存在破壞電子設備外觀完整性的問題,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以外的區(qū)域均開設散熱孔,可以在保證第二本體的外觀的完整性的同時賦予第三表面紋理。
[0040]無論是局部開孔還是全面開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體的話,液體都會通過散熱孔流入第二本體內部,流到電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蝕電子器件或者造成電子元器件短路,這樣就存在不能夠防水的問題。
[0041]所以,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過程中,發(fā)明人采用另一技術方案,即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這樣就能夠到達良好的散熱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熱傳導效率高,那么,勢必在高散熱部件的對應部分溫度就會特別高,不適合產品化,還會影響用戶體驗。
[0042]故而,發(fā)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輸入單元外全部區(qū)域開設散熱孔的基礎上,在散熱孔對應的區(qū)域設置有一托盤,該托盤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這樣能夠防止液體進入到第二本體的內腐蝕或短路第二本體的電子元件,同時還由于液體流到的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由于蒸發(fā)吸熱更有利于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的散熱。
[0043]進一步,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戶的手或者皮膚不直接接觸熱傳導效率高材料。這樣用戶不會感到因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傳導高發(fā)熱量部件的熱量而導致的托盤溫度過高。同時由于在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盤上方的空氣流動更利用所述托盤的散熱。
[0044]下面通過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45]本實用新型通過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可以為超級本、普通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及擴展塢等,請參考圖1,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與第一表面11相對的第二表面12,第二表面12上設置有一顯不單兀31 ;第二本體20,與第一本體10在第一端部21連接,第二本體20具有第三表面22和與第三表面22相對為第四表面23,第三表面22上設置有輸入單元32 ;其中,在第三表面22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33,第二本體20通過多個散熱孔33進行散熱,第一區(qū)域為第三表面22上除輸入單元32外的區(qū)域。
[0046]在本實施例中,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機構,如CPU風扇、散熱片等仍可以設置在第二本體20中,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
[0047]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除了如圖1所示的形態(tài)和連接方式外,還可以為如下的形態(tài)和連接方式。
[0048]首先,介紹第一本體10。
[0049]在本實施例中,請參考圖1及圖2,第一本體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31。例如,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部分、平板電腦等,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
[005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0具有兩部分,即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第一部分14與第二部分15通過鉸鏈機構16連接,鉸鏈機構16可以通過外力的作用產生形變,帶動第一部分14相對于第二部分15轉動,使兩者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
[0051]進一步,為了第一本體10的外形美觀,在鉸鏈機構16的外側包覆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連接殼體,連接殼體與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固定連接,當第一部分14相對于第二部分15轉動時,連接殼體發(fā)生形變。較優(yōu)的,彈性材料為橡膠。
[0052]接下來,介紹第二本體20。
[0053]仍參考圖2,第二本體20具有第三表面21和第四表面22,還具有第一端部21和與第一端部21相對的第二端部24,在第一端部21處開設有一容置槽25,該容置槽25可以為“U”型槽,也可為“L”型槽,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25為“U”型槽。第一本體10的第二部分15可以插入并在容置槽25內,此時,用戶可以通過對第一部分14施加遠離第二本體20的外力時,鉸鏈機構16發(fā)生形變,以使得第一部分14能夠相對于容置槽25轉動,進而改變了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之間的相對位置。
[0054]進一步,如圖3所示,第三表面22與第四表面23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40,那么,在用戶使用電子設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液體通過第三表面22上的散熱孔流入第二本體內部,流到發(fā)熱電子器件40上,所以,為了防止第三表面22上的液體流到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40上,那么,在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40與第三表面22之間設置有一托盤50,托盤50的設置位置與第一區(qū)域,也就是在第三表面22上開設有散熱孔33的區(qū)域內側均設置有托盤,如圖4所示,為了保證電子設備散熱的效率,托盤50是由如金屬、碳纖維等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并且當液體流到托盤50中時,由于液體蒸發(fā)吸熱,就會帶走托盤50傳導的熱量,加快第二本體20內部的熱交換效率,及時散熱。
[0055]在具體實現方式中,托盤50與第三表面22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那么,電子設備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散熱孔33進入電子設備內部,加快電子設備內部空氣流動,進一步加快第二本體20內部的熱交換效率。
[0056]進一步,當流入托盤50的液體較多時,為了快速排出這些液體,仍參考圖4,在托盤50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條導流槽,當有液體流入托盤50時,可以匯聚到導流槽中,進而通過第二本體20側面上與導流槽連通的排水口排出。
[0057]具體的,為了方便液體通過排水口排出,至少一條導流槽少包括第一導流槽51,其中,第一導流槽51開設于托盤50的邊緣,并圍繞托盤50 —周。
[0058]可選的,由于輸入單元32中每個按鍵之間也具有一定的縫隙,液體也能夠由該處流入,那么,至少一條導流槽還包括第二導流槽52及第三導流槽53,第二導流槽52及第三導流槽53位于輸入單元32相對的兩側,并與第一導流槽51連通,這樣,由按鍵之間的縫隙流入的液體就能夠經第二導流槽52和第三導流槽53流入第一導流槽51中,進而由排水口排出。
[0059]由于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戶的手或者皮膚不直接接觸熱傳導效率高材料,這樣用戶不會感到因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傳導高發(fā)熱量部件的熱量而導致的托盤溫度過高。
[0060]在另一實施例中,為了防止用戶在操作輸入單元32時,被第二端部24位置上的散熱孔33所散發(fā)的熱量灼傷,那么,第二本體20還包括一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設置在第三表面22和托盤50之間,且設置在遠離第一端部21的位置,即第二端部24處,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移動至第一相對位置,這樣,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就能夠隔擋一部分熱量,使得用戶不會被灼傷,而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不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移動至第二相對位置,這樣,電子設備可以正常散熱。
[0061]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可以通過轉軸活動的固定在第二本體20中,那么,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轉動到第一相對位置,即如圖5A所示的與第三表面22平行的位置;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不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轉動到第二相對位置,即如圖5B所示的垂直與第三表面的位置。
[0062]進一步,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還可以通過滑軌活動的固定在第二本體20中,假設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為三個隔板,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三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滑動到第一相對位置,即如圖6A所示的三個隔板拼合,組成一個與第三表面22平行的平面;當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不操作輸入單元時,控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54相對于第三表面22轉動到第二相對位置,即如圖6B所示的三個隔板收縮折疊。
[0063]當然,至少一個活動隔板的設置位置及方式還有其他的方案,本申請不作具體限定。
[0064]本實用新型通過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可以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如圖7所示,該電子設備包括:至少一個電子元器件71,至少包括顯不組件,顯不組件包括一顯不屏幕;第一殼體72,第一殼體構成第一容置空間,第一殼體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電子元器件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內,顯示屏幕通過第一殼體顯露;第二殼體73,第二殼體構成第二容置空間,第二容置空間與第一容置空間的形狀相同,第二殼體設置在第一殼體的外側,第二殼體上開設有多個通孔,多個通孔構成的排布覆蓋第二殼體,顯示屏幕通過第二殼體顯露。
[0065]具體來說,電子設備具有至少一個電子元器件71,其中,這些電子元器件71中至少包括顯示組件,顯示組件包括一顯示屏幕,該顯示屏幕通過第一殼體72顯露。
[0066]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較為輕薄,沒有空間用于設置散熱機構,所以,電子設備的殼體,即第一殼體72,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用來散熱,但這樣會使得用戶在握持電子設備時,感覺電子設備溫度高,或者被電子設備灼傷,影響用戶體驗。
[0067]所以,在第一殼體72的外側,設置有第二殼體73,第二殼體73與第一殼體72所構成的容置空間,即第二容置空間與第一容置空間的形狀相同,如同為矩形。
[0068]為了達到較好的散熱效果,在第二殼體73上開設有多個通孔,這些通孔構成的排布覆蓋第二殼體,顯示屏幕同樣通過第二殼體73顯露。這樣,電子設備內部的熱量可以通過第一殼體72快速的傳導到電子設備的表面,并通過第二殼體73上的散熱孔傳散發(fā)出去,進而實現電子設備的高效散熱。
[0069]在具體實現過程中,第一殼體72與第二殼體73可以且不僅存在以下兩種設置方式。
[0070]第一種,如圖8A所不,第一殼體72的表面積大于等于第二殼體73的表面積,第二殼體73完全覆蓋第一殼體72,也就是說,第二殼體73完全與第一殼體72重疊,使得第一殼體72不外露,這樣,電子設備除了顯示屏幕,全部被第二殼體73包圍。
[0071]第二種,如圖8B所不,第一殼體72的表面積小于第二殼體73的表面積,第二殼體73覆蓋第一殼體72的第一區(qū)域,也就是說,由于電子設備的背殼與用戶的手掌接觸面積最大,所以,為了在保證散熱效率的情況下,避免用戶直接接觸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第一殼體72,所以,將第二殼體73僅設置在第一區(qū)域,即電子設備的背殼部分,這樣,用戶在使用時,直接接觸的就是第二殼體73,而不是第一殼體72,所以不會被第一殼體72上的熱量灼傷,提聞了用戶體驗。
[0072]當然,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殼體72與第二殼體71的設置方式還有其他的方式,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
[0073]進一步,為了提高電子設備的散熱效率,第一殼體72與第二殼體73之間間距為第一值,如3mm、5mm、10mm,這樣,第一殼體72與第二殼體73之間的空氣流動加快,促進第一殼體72上熱量的散發(fā)。
[0074]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0075]由于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設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第二本體通過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第一區(qū)域為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以筆記本電腦為例,在第二本體,也就是主機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輸入單元外的全部區(qū)域上開設多個散熱孔,使得電子設備除了通過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機構散熱夕卜,還能夠通過這些散熱孔進行散熱,提高了電子設備的散熱效率,所以,有效地解決了電子設備散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使得電子設備能夠及時散熱,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0076]而如果采用局部開孔的方式,雖然同樣能夠提高第二本體內的熱交換效率,但是會存在破壞電子設備外觀完整性的問題,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輸入單元以外的區(qū)域均開設散熱孔,可以在保證第二本體的外觀的完整性的同時賦予第三表面紋理。
[0077]無論是局部開孔還是全面開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體的話,液體都會通過散熱孔流入第二本體內部,流到電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蝕電子器件或者造成電子元器件短路,這樣就存在不能夠防水的問題。
[0078]所以,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過程中,發(fā)明人采用另一技術方案,即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這樣就能夠到達良好的散熱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熱傳導效率高,那么,勢必在高散熱部件的對應部分溫度就會特別高,不適合產品化,還會影響用戶體驗。
[0079]故而,發(fā)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輸入單元外全部區(qū)域開設散熱孔的基礎上,在散熱孔對應的區(qū)域設置有一托盤,該托盤采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這樣能夠防止液體進入到第二本體的內腐蝕或短路第二本體的電子元件,同時還由于液體流到的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由于蒸發(fā)吸熱更有利于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的散熱。
[0080]進一步,在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戶的手或者皮膚不直接接觸熱傳導效率高材料。這樣用戶不會感到因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盤傳導高發(fā)熱量部件的熱量而導致的托盤溫度過高。同時由于在托盤上方設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盤上方的空氣流動更利用托盤的散熱。
[0081 ]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82]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第一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設置有一顯示單元; 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一本體在第一端部連接,所述第二本體具有第三表面和與所述第三表面相對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設置有輸入單元; 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區(qū)域內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第二本體通過所述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所述第一區(qū)域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輸入單元外的區(qū)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四表面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在所述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與所述第三表面之間設置有一托盤,所述托盤的設置位置與所述第一區(qū)域相對應,防止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液體流到所述至少一個發(fā)熱電子器件上,其中,所述托盤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具體為碳纖維。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條導流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條導流槽至少包括第一導流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流槽開設于所述托盤的邊緣,并圍繞所述托盤一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條導流槽具體還包括第二導流槽及第三導流槽,所述第二導流槽及所述第三導流槽位于所述輸入單元相對的兩側,并與所述第一導流槽連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通過鉸鏈機構連接,所述第二本體包括一容置槽,開設在所述第一端部; 其中,當所述第二部分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內時,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鉸鏈機構發(fā)生形變,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能夠相對于所述容置槽轉動,以改變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機構的外側包覆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連接殼體,所述連接殼體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固定連接,當所述第一部分相對于所述第二部分轉動時,所述連接殼體發(fā)生形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材料具體為橡膠。
10.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至少一個電子元器件,至少包括顯示組件,所述顯示組件包括一顯示屏幕; 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構成第一容置空間,所述第一殼體由熱傳導效率高材料制成;所述電子元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所述顯示屏幕通過所述第一殼體顯露; 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構成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二容置空間與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二殼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側,所述第二殼體上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多個散熱孔構成的排布覆蓋所述第二殼體,所述電子設備通過所述多個散熱孔進行散熱,所述顯示屏幕通過所述第二殼體顯露。
11.如權利要求10所示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積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殼體的表面積,所述第二殼體完全覆蓋所述第一殼體。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積小于所述第二殼體的表面積,所述第二殼體覆蓋所述第一殼體的第一區(qū)域。
13.如權利要求10?12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間距為第一值。
【文檔編號】G06F1/20GK203930655SQ20142008173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科特·蘇蘭德 申請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