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可防止儲電元件短路的切換機構,其包含有基座、電路板、連接器以及蓋板?;葜每臻g,用來容置具有第一連接端子的儲電元件。電路板設置于基座上,并具有第二連接端子。連接器活動地設置于基座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連接器在第一位置不接觸第一連接端子或第二連接端子。蓋板以可拆卸方式設置于基座。蓋板具有致動部。致動部在蓋板組裝于基座時驅(qū)動連接器從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使連接器同時接觸第一連接端子和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儲電元件與電路板。
【專利說明】切換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替換儲電元件的電子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利用切換機構來提高儲電元件的安全性能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延長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會配置可充電且可替換的儲電元件。儲電元件以可拆卸方式裝設在電子裝置的殼體內(nèi),并另設計覆蓋件遮蔽儲電元件以使電子裝置具有美觀外型。儲電元件若沒有正確安裝,使用時可能因意外斷電造成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數(shù)據(jù)遺失或損毀。傳統(tǒng)的覆蓋件僅提供基本遮蔽功能,沒有提醒使用者儲電元件是否正確安裝于殼體的輔助作用,若在覆蓋件尚未完全封閉殼體前儲電元件就已導通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主機板,可能因液體滲入導致儲電元件潮濕短路。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確保儲電元件在安全環(huán)境下才導通主機板的固定機構,變?yōu)楝F(xiàn)今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目標之一。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切換機構來提高儲電元件的安全性能的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可防止儲電元件短路的切換機構,其包含有一基座、一電路板、一連接器以及一蓋板。該基座包含一底部與多個側(cè)壁,該多個側(cè)壁圍繞連接該底部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用來容置一儲電元件,且該儲電元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子。該電路板設置于該基座上,并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子。該連接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不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或該第二連接端子。該蓋板以可拆卸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該蓋板具有一致動部。該致動部在該蓋板組裝于該基座時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一位置移到該第二位置,使該連接器同時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和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該儲電元件與該電路板。
[0005]本發(fā)明另公開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形成一開口。該儲電元件容置于該容置空間時該第一連接端子對齊該開口,且該第二連接端子設置在該電路板上鄰近該開口的位置。
[0006]本發(fā)明另公開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底部。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位于該側(cè)壁相對該容置空間的外側(cè),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部分穿過該側(cè)壁的該開口以伸入該容置空間內(nèi)。
[0007]本發(fā)明另公開該連接器包含二導電端,用來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該導電端為一彈片形式或一插頭形式。
[0008]本發(fā)明另公開該致動部為一斜導結(jié)構。該斜導結(jié)構施壓于該連接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相對該基座的移動。
[0009]本發(fā)明另公開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上,且位于該側(cè)壁面對該容置空間的內(nèi)側(cè)。
[0010]本發(fā)明另公開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分離于該第二連接端子,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抵接該第二連接端子且位于該側(cè)壁與該儲電元件之間。
[0011]本發(fā)明另公開該切換機構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基座與該連接器,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二位置移到該第一位置。
[0012]本發(fā)明另公開該切換機構另包含有一防水件,以可壓縮變形方式設置于該蓋板的周圍。
[0013]本發(fā)明另公開該蓋板覆蓋于該容置空間以利用該致動部驅(qū)使該連接器移到該第二位置,且讓該防水件緊密填充于該蓋板和該容置空間的縫隙。
[0014]本發(fā)明另公開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儲電元件、一殼體以及一切換機構。該儲電兀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子。該切換機構設置于該殼體。該切換機構包含有一基座、一電路板、一連接器以及一蓋板。該基座包含一底部與多個側(cè)壁,該多個側(cè)壁圍繞連接該底部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用來容置該儲電元件。該電路板設置于該基座上,并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子。該連接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不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或該第二連接端子。該蓋板以可拆卸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該蓋板具有一致動部。該致動部在該蓋板組裝于該基座時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一位置移到該第二位置,使該連接器同時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和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該儲電元件與該電路板。
[0015]本發(fā)明的切換機構可根據(jù)蓋板結(jié)合狀態(tài)來切換(導通或斷掉)儲電元件和電路板的連結(jié)狀態(tài)。儲電元件剛裝入基座的容置空間時無法提供電力給電子裝置的其它電子元件,須待蓋板正確組裝后電子裝置才能得到儲電元件輸出的電力。本發(fā)明的設計以未正確組裝就無法供電的方式提醒使用者,確保電子裝置在特定狀態(tài)(例如防水模式)下才可開機操作,由此提高產(chǎn)品的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0017]圖2與圖3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
[0018]圖4與圖5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
[0019]圖6與圖7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
[0020]符號說明
[0021]10、10’、10” 電子裝置
[0022]12儲電元件
[0023]14殼體
[0024]16切換機構
[0025]18基座
[0026]20電路板
[0027]22連接器
[0028]24蓋板
[0029]26底部
[0030]28側(cè)壁
[0031]30容置空間
[0032]32第一連接端子
[0033]34第二連接端子
[0034]36致動部
[0035]38開口
[0036]40導電端
[0037]42彈性元件
[0038]44防水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9]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電子裝置10包含有儲電元件12、殼體14以及切換機構16。儲電元件12為可充電電池。殼體14用來承載電子裝置10的多個電子元件,例如主機板、記憶體、處理器等。切換機構16設置在殼體14上。切換機構16可根據(jù)儲電元件12的相關遮蔽保護機制是否啟動來切換儲電元件12的供電通路,確保儲電元件12正確安裝于殼體14內(nèi)且遮蔽保護機制啟動后,才開始供電給電子裝置10,以避免儲電元件12因安裝不確實的意外脫落而造成電子裝置10的數(shù)據(jù)遺失,或避免遮蔽保護機制未即時啟動使得儲電元件12因短路而損壞。
[0040]請參閱圖1至圖3,圖2與圖3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切換機構16包含基座18、電路板20、連接器22以及蓋板24。基座18包含底部26以及多個側(cè)壁28,側(cè)壁28圍繞連接于底部26以形成容置空間30。容置空間30即為儲電元件12組裝在殼體14內(nèi)的位置。電路板20設置在基座18上。儲電元件12與電路板20分別具有第一連接端子32和第二連接端子34。連接器22活動地設置在基座18,蓋板24以可拆卸方式設置在基座18。切換機構16根據(jù)蓋板24的位置來切換儲電元件12和電路板20的導通狀態(tài),例如:蓋板24分離于基座18時,連接器22不導通儲電元件12與電路板20 ;蓋板24結(jié)合基座18以遮蔽容置空間30時,蓋板24的致動部36驅(qū)動連接器22導通儲電元件12與電路板20。
[0041]多個側(cè)壁28的其中一個側(cè)壁28可形成開口 38。第二連接端子34設置在電路板20上鄰近開口 38的位置;或是電路板20設置在基座18上使第二連接端子34貼近開口 38。儲電元件12容置在容置空間30時,第一連接端子32會對齊開口 38。此外,連接器22可包含兩個導電端40。導電端40由導電材質(zhì)組成,分別可為彈片形式或插頭形式。當蓋板24組裝于基座18時,致動部36驅(qū)使連接器22相對基座18移動,使連接器22的兩個導電端40同時接觸儲電元件12的第一連接端子32和電路板20的第二連接端子34。
[0042]切換機構16另可包含彈性元件42及防水件44。彈性元件42的兩端分別連接基座18與連接器22。彈性元件42的彈性恢復力用來驅(qū)動連接器22相對基座18的移動。彈性元件42為一選擇性配件,使用者也可手動調(diào)整連接器22從第二位置移到第一位置。防水件44可由橡膠材質(zhì)組成。防水件44可以是形狀對應于蓋板24的環(huán)型結(jié)構,并以可壓縮變形方式設置在蓋板24周圍。當蓋板24覆蓋于容置空間30時,防水件44受壓變形而緊密填充在蓋板24與容置空間30 (或基座18的側(cè)壁28)之間的縫隙,由此防止液體滲入殼體14造成電子元件損毀。
[0043]如圖2所示,連接器22位于第一位置;此時連接器22的導電端40不接觸第一連接端子32或第二連接端子34,彈性元件42未受外力施壓無彈性變形,儲電元件12與電路板20之間處于斷路狀態(tài)。如圖3所示,蓋板24闔上時,蓋板24的致動部36可牽引連接器22水平移動到第二位置,彈性元件42因彈性變形而儲存彈性恢復力;此時連接器22的其中一個導電端40 (例如插頭形式)穿過側(cè)壁28的開口 38而接觸儲電元件12的第一連接端子32,連接器22的另一個導電端40(例如彈片形式)則接觸電路板20的第二連接端子34,以導通儲電元件12與電路板20。其中,致動部36可為斜導結(jié)構。蓋板24下壓時,致動部36利用下壓分力施壓于連接器22相對基座18平移,從圖2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圖3所示的第二位置。蓋板24移除后,彈性元件42釋放彈性恢復力以驅(qū)動連接器22從第二位置回復到第一位置。
[0044]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器22滑動地設置在基座18的底部26,且位于側(cè)壁28相對容置空間30的外側(cè)。換句話說,連接器22在第一位置時位于容置空間30外,如圖2所示;而連接器22在第二位置時,部分的連接器22 (其中一個導電端40)會插入開口 38,如圖3所示,此時連接器22的主體仍在容置空間30外,但兩個導電端40可分別接觸到第一連接端子32與第二連接端子34來導通儲電元件12和電路板20。
[0045]請參閱圖4與圖5,圖4與圖5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與功能,于此不再重復說明。如圖4所示,彈性元件42可選擇性用來支撐連接器22使其懸設在基座18上,或是彈性元件42以懸吊方式讓連接器22停留在第一位置。圖4所示連接器22的兩個導電端40都沒有接觸儲電元件12的第一連接端子32與電路板20的第二連接端子34。如圖5所示,使用者闔上蓋板24,蓋板24的致動部36施壓連接器22,連接器22會相對基座18下降(或同時稍微平移)而移動到第二位置。上導電端40可為彈片形式。連接器22位于第一位置時,上導電端40抵接側(cè)壁28并存儲彈性恢復力。當連接器22移到第二位置,上導電端40對齊于開口 38,彈性恢復力驅(qū)動上導電端40穿過開口 38以接觸第一連接端子32。下導電端40可為插頭形式,在連接器22移到第二位置時插入第二連接端子34,由此導通儲電元件12和電路板20。在第二實施例中,導電端40可不限于前述的彈片形式或插頭形式,端視設計需求而定。
[0046]請參閱圖6與圖7,圖6與圖7分別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在不同操作階段的部分結(jié)構剖視圖。第三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與功能,于此不再重復說明。如圖6所示,連接器22滑動設置在側(cè)壁28,且較佳地位于側(cè)壁28面對容置空間30的內(nèi)側(cè)。連接器22在圖6所示的第一位置時,兩個導電端40皆分離于第一連接端子32與第二連接端子34。如圖7所示,隨著蓋板24的閉合,致動部36推動連接器22相對側(cè)壁28下移到第二位置,此時兩個導電端40可同時接觸第一連接端子32與第二連接端子34來導通儲電元件12和電路板20。
[0047]第三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于,第三實施例的連接器22位于側(cè)壁28與儲電元件12之間。連接器22的導電端40較佳使用彈片形式,當連接器22移動到第二位置時,位于連接器22兩相對端的導電端40分別緊密抵接第一連接端子32與第二連接端子34,不但能產(chǎn)生電路導通,還能利用彈片形式的導電端40所產(chǎn)生彈性恢復力輔助固定儲電元件12,有效提升儲電元件12及蓋板24固定在基座18的結(jié)合強度。
[0048]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隨著蓋板開闔來切換儲電元件與電路板之間連結(jié)狀態(tài)的切換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蓋板未闔上前,切換機構的連接器可以手動方式或彈性元件的驅(qū)動停留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的連接器可以僅不接觸第一連接端子、或僅不接觸第二連接端子、或同時不接觸第一連接端子與第二連接端子,意在阻絕儲電元件和電路板之間的電性連結(jié)。接著,蓋板組裝于基座時,致動部可隨著蓋板的移動驅(qū)使連接器移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的連接器的兩個導電端可同時接觸第一連接端子與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儲電元件和電路板,電子裝置可開機使用。特別一提的是,電子裝置利用防水件在基座與蓋板之間形成防水層,切換機構在蓋板組裝于基座后才導通儲電元件和電路板,意即電子裝置在蓋板闔上后才能得到儲電元件的電力供應,確保電子裝置在儲電元件和蓋板都正確組裝完成才能開機使用。若蓋板沒有正確組裝到基座上,切換機構將連接器的導電端與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分離,儲電元件和電路板的連結(jié)狀態(tài)切換成斷路,此時電子裝置無法開機,避免因外部液體滲入殼體造成內(nèi)部電子元件短路。
[0049]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fā)明的切換機構可根據(jù)蓋板結(jié)合狀態(tài)來切換(導通或斷掉)儲電元件和電路板的連結(jié)狀態(tài)。儲電元件剛裝入基座的容置空間時無法提供電力給電子裝置的其它電子元件,須待蓋板正確組裝后電子裝置才能得到儲電元件輸出的電力。本發(fā)明的設計以未正確組裝就無法供電的方式提醒使用者,確保電子裝置在特定狀態(tài)(例如防水模式)下才可開機操作,由此提高產(chǎn)品的安全性。
[005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防止儲電元件短路的切換機構,其包含有: 基座,包含一底部與多個側(cè)壁,該多個側(cè)壁圍繞連接該底部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用來容置一儲電元件,且該儲電元件具有第一連接端子; 電路板,設置于該基座上,該電路板具有第二連接端子; 連接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不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或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及 蓋板,以可拆卸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該蓋板具有致動部,該致動部在該蓋板組裝于該基座時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一位置移到該第二位置,使該連接器同時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和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該儲電元件與該電路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形成一開口,該儲電元件容置于該容置空間時該第一連接端子對齊該開口,且該第二連接端子設置在該電路板上鄰近該開口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底部,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位于該側(cè)壁相對該容置空間的外側(cè),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部分穿過該側(cè)壁的該開口以伸入該容置空間內(nèi)。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連接器包含二導電端,用來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該導電端為一彈片形式或一插頭形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致動部為一斜導結(jié)構,該斜導結(jié)構施壓于該連接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相對該基座的移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上,且位于該側(cè)壁面對該容置空間的內(nèi)側(c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分離于該第二連接端子,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抵接該第二連接端子且位于該側(cè)壁與該儲電元件之間。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另包含有: 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基座與該連接器,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二位置移到該第一位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機構,其另包含有: 防水件,以可壓縮變形方式設置于該蓋板的周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切換機構,其中該蓋板覆蓋于該容置空間以利用該致動部驅(qū)使該連接器移到該第二位置,且讓該防水件緊密填充于該蓋板和該容置空間的縫隙。
11.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 儲電元件,該儲電元件具有第一連接端子; 殼體;以及 切換機構,設置于該殼體,該切換機構包含有: 基座,包含底部與多個側(cè)壁,該多個側(cè)壁圍繞連接該底部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用來容置該儲電元件; 電路板,設置于該基座上,該電路板具有第二連接端子; 連接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不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或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及 蓋板,以可拆卸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該蓋板具有一致動部,該致動部在該蓋板組裝于該基座時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一位置移到該第二位置,使該連接器同時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和該第二連接端子以導通該儲電元件與該電路板。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形成一開口,該儲電元件容置于該容置空間時該第一連接端子對齊該開口,且該第二連接端子設置在該電路板上鄰近該開口的位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底部,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位于該側(cè)壁相對該容置空間的外側(cè),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部分穿過該側(cè)壁的該開口以伸入該容置空間內(nèi)。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器包含二導電端,用來接觸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該導電端為一彈片形式或一插頭形式。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致動部為一斜導結(jié)構,該斜導結(jié)構施壓于該連接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相對該基座的移動。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器滑動地設置在該多個側(cè)壁的其中一側(cè)壁上,且位于該側(cè)壁面對該容置空間的內(nèi)側(cè)。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器在該第一位置分離于該第二連接端子,該連接器在該第二位置則抵接該第二連接端子且位于該側(cè)壁與該儲電元件之間。
1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切換機構另包含有: 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基座與該連接器,用以驅(qū)動該連接器從該第二位置移到該第一位置。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切換機構另包含有: 防水件,以可壓縮變形方式設置于該蓋板的周圍。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蓋板覆蓋于該容置空間以利用該致動部驅(qū)使該連接器移到該第二位置,且讓該防水件緊密填充于該蓋板和該容置空間的縫隙。
【文檔編號】G06F21/81GK104517075SQ201310503322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張松琳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