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514357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包括以下多重判斷機制:判斷觸控筆是否觸發(fā)觸控裝置、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判斷觸控筆與觸控裝置的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預設時間。因此,本發(fā)明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可于多重判斷機制的條件符合時,提醒使用者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且可避免誤判發(fā)生。
【專利說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尤其涉及具有觸控筆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一般而言,觸控裝置包含有一觸控式屏幕,以供使用者利用其手指觸碰該觸控式屏幕而進行操作,觸控裝置包括一智能型
[0003]手機、一平板電腦、一個人數(shù)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一導航裝置等等。當使用者操作觸控裝置時,使用者會以手指觸碰該觸控式屏幕,其將于觸控式屏幕上留下指紋,而影響使用者觀看觸控式屏幕。
[0004]鑒此,市面上提供一種觸控筆,供使用者以手持方式持有觸控筆,且以觸控筆觸碰觸控式屏幕,而維持觸控式屏幕的清潔。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shù)觸控裝置提供有一手寫輸入介面,以供使用者以手寫方式輸入文字,利用觸控筆輸入文字可貼近一般書寫工作,有助于使用者以手寫方式輸入文字。
[0005]然而,使用者使用觸控筆之后,很容易隨意擺放觸控筆,以造成觸控筆的遺失,故公知技術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一種方式是利用一實體繩索,其實體繩索的一端連接于觸控筆,而實體繩索的另一端則連接于觸控裝置,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但同時造成不美觀的問題。
[0006]另一種方式如中國第CN101692183號專利公告案所公開的一種提醒觸控筆遺失的方法。中國第CN101692183號專利公告案的裝置包含有一觸控筆插槽,用以收納觸控筆于其中。該專利公告案先檢測觸控筆是否與觸控筆插槽分離而判斷觸控筆是否被妥善收納,且于觸控筆與觸控筆插槽分離時開始計時。接下來判斷于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觸控筆是否觸碰觸控裝置的觸控式屏幕,且該專利公告案于觸控筆未觸碰觸控裝置的觸控式屏幕時,檢測觸控筆是否與觸控筆插槽接觸。當觸控筆未與觸控筆插槽接觸時,該裝置提醒使用者觸控筆已遺失。然而,當使用者使用觸控筆完畢之后,未將觸控筆收納于觸控筆插槽中,而將觸控筆放置于裝置旁時,該裝置仍然發(fā)出提醒,而造成誤判,以造成使用者的困擾。
[0007]因此,需要一種不發(fā)生誤判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發(fā)生誤判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
[0009]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應用于無線連接于一觸控筆的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于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不信號。
[0010]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fā)明也提供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應用于無線連接于一觸控筆的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一鄰近范圍內(nèi);于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于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0011]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還提供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包括:一觸控筆以及一觸控裝置,該觸控裝置無線連接于該觸控筆,用以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產(chǎn)生一操作信號,該觸控裝置包括:一傾斜感測元件、一警示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該傾斜感測元件設置于該觸控裝置中,用以檢測該觸控裝置的傾斜狀態(tài),而該警示單元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該控制單元連接于該傾斜感測元件以及該警示單元,用以根據(jù)該觸控筆觸發(fā)該觸控裝置的狀態(tài)以及該傾斜感測元件所檢測到的該觸控裝置的傾斜狀態(tài)而判斷是否輸出該警示信號。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可避免使用者使用觸控筆之后,隨意擺放觸控筆,造成觸控筆遺失的問題,并且還提供多重判斷機制以避免發(fā)生誤判,避免給使用者造成困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
[0015]圖3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
[0016]圖4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
[0017]圖5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
[0018]圖6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
[0019]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0]1、2、3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
[0021]11、21、31 觸控筆
[0022]12、22、32 觸控裝置
[0023]111、211、311第一無線傳輸模塊
[0024]112、212、312 電池
[0025]121、221、321 觸控式屏幕
[0026]122、222、322第二無線傳輸模塊
[0027]123、323 警示單元
[0028]124、224、324傾斜感測元件
[0029]125、225、325 控制單元
[0030]223>313 定位單元
[0031]A?J步驟
[0032]L位置信息
[0033]SI無線信號
[0034]S2、S3警示信號
[0035]S4請求信號
[0036]S5位置信號

【具體實施方式】
[0037]鑒于公知技術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解決公知技術問題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首先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的架構。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I包括一觸控筆11以及一觸控裝置12。觸控筆1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以及一電池112。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設置于觸控筆11中且連接于電池112,用以輸出一無線信號SI至觸控裝置12,而電池112用以提供一電力,使觸控筆11得以操作。觸控裝置12無線連接于觸控筆11的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用以被使用者的手指或觸控筆12觸發(fā)而產(chǎn)生一操作信號(未顯示于圖中)。觸控裝置12包括一觸控式屏幕1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塊122、一警示單元123、一傾斜感測元件124以及一控制單元125,觸控式屏幕121設置于觸控裝置12中且部分顯露于觸控裝置12之外,而觸控式屏幕121包含有一運算模塊(未顯示于圖中),當觸控式屏幕121被使用者的手指或觸控筆12觸發(fā)時,運算模塊產(chǎn)生相對應的操作信號。第二無線傳輸模塊122設置于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于控制單元125,用以無線連線于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且接收無線信號SI。于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以及第二無線傳輸模塊122皆為藍牙(Bluetooth)傳輸模塊。
[0038]警示單元123設置于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于控制單元125,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S2。而傾斜感測元件124設置于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于控制單元125,用以檢測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刂茊卧?25分別連接于觸控式屏幕121、第二無線傳輸模塊122、警示單元123以及傾斜感測元件124,用以根據(jù)觸控筆11觸發(fā)觸控式屏幕121的狀態(tài)以及傾斜感測元件124所檢測到的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而判斷是否控制警示單元123輸出警示信號S2。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警示單元123為一喇叭裝置,傾斜感測元件124為一陀螺儀,而控制單元125可通過,例如一固件(Firmware),而執(zhí)行各種判斷及控制功能。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警示單元也可采用一光源,以產(chǎn)生閃爍燈光形式的警示信號。
[0039]需特別說明的是,控制單元125可判斷觸控式屏幕121是被使用者的手指所觸發(fā),抑或是被觸控筆11所觸發(fā)。舉例來說,當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屏幕121時,觸控筆11內(nèi)部的一壓力感測元件(未顯示于圖中)可檢測到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屏幕121的觸壓力量,且該觸壓力量可通過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傳輸至觸控裝置12,使觸控裝置12的控制單元125可根據(jù)該觸壓力量而判斷為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屏幕121。反之,當使用者的手指觸碰觸控式屏幕121時,控制單元125可根據(jù)未接收到前述觸壓力量而判斷為手指觸碰觸控式屏幕121。
[0040]接下來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請同時參閱圖1以及圖2,圖2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0041]步驟A: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觸控筆觸發(fā)。
[0042]步驟B: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
[0043]步驟C:等待第一預設時間。
[0044]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0045]步驟E: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0046]步驟F:歸零未接觸時間。
[0047]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0048]根據(jù)圖2可知,于步驟A中,當判斷觸控裝置被觸控筆觸發(fā)時,進行步驟C,而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觸控筆觸發(fā)時,則進行步驟B。于步驟D中,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進行步驟F,而當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則進行步驟E。于步驟E中,當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進行步驟D,而當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則進行步驟G。
[0049]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歸納出使用者造成觸控筆11遺失的行為:于觸控筆11觸控觸控裝置12之后,隨意擺放觸控筆11而容易遺忘觸控筆11。當使用者欲離開時,僅會記得攜帶體積較大的觸控裝置12,而遺忘體積較小的觸控筆11。因此,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提供步驟A、步驟D以及步驟E來判斷使用者是否遺忘攜帶觸控筆11。
[0050]詳細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執(zhí)行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操作情形。請繼續(xù)參閱圖1以及圖2,當使用者以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屏幕121而操作觸控裝置12時,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開始操作,使控制單元125根據(jù)觸控式屏幕121所產(chǎn)生的操作信號而判斷觸控裝置12是否被觸控筆11觸發(fā)(也即進行步驟A)。此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筆11觸發(fā)觸控式屏幕121,也即可判斷使用者正利用觸控筆11操作觸控裝置12。故控制單元125進行步驟C,也即等待第一預設時間(例如2秒)后,再次進行步驟A。
[0051]接下來,控制單元125如上述般反復進行步驟A以及步驟C,直至使用者停止以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屏幕121為止,此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式屏幕121未被觸控筆11觸發(fā),其表示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筆11已開始離開觸控裝置12而可能被使用者隨意擺放,故控制單元125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也即進行步驟B)。其中,該未接觸時間表示觸控筆11未觸碰觸控式屏幕121的時間長度。接下來,傾斜感測元件124檢測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且控制單元125根據(jù)傾斜感測元件124所檢測的傾斜狀態(tài)而判斷觸控裝置12是否被移動(也即進行步驟D)。當傾斜感測元件124檢測觸控裝置12未處于傾斜狀態(tài)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裝置12未被移動,且歸零未接觸時間(也即進行步驟F),之后控制單元125再次進行步驟A。
[0052]需特別說明的是,控制單元125中存儲有一預設傾斜狀態(tài),該預設傾斜狀態(tài)模擬使用者走路時雙腳交替往前行走所產(chǎn)生的特殊晃動的傾斜狀態(tài)。因此,當控制單元125比較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與該預設傾斜狀態(tài)且判斷兩者相符時,判斷觸控裝置12被移動。
[0053]于觸控裝置12未被使用者移動的情況下,控制單元125反復進行前述步驟A、步驟B、步驟D以及步驟F,直至觸控裝置12未被使用者攜帶且移動為止。當使用者欲攜帶觸控裝置12外出時,使用者無論以手持方式持有觸控裝置12而行走或?qū)⒂|控裝置12放置于提袋中行走,傾斜感測元件124皆可檢測到觸控裝置12處于傾斜狀態(tài),且控制單元125比較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以及預設傾斜狀態(tài),此時控制單元125根據(jù)觸控裝置12的傾斜狀態(tài)與預設傾斜狀態(tài)相符的結果而判斷觸控裝置12被移動,且進行步驟E,也即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例如5秒)。
[0054]當控制單元125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其表示使用者可能只是在附近活動而未離開,之后控制單元125反復進行前述步驟D以及步驟E直至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為止。當控制單元125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其表示使用者欲離開擺放觸控筆11的位置,控制單元125控制警示單元123輸出警示信號S2,例如警示聲響,以通知使用者未攜帶觸控筆11,以便使用者取回觸控筆11。其中,第二預設時間可根據(jù)不同需求而進行設定,例如,設定較短的第二預設時間可于距離觸控筆11較近的位置發(fā)出警示信號,而可及早提醒使用者。
[0055]除了前述兩種情況的外,當控制單元125于步驟E中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且于步驟D中判斷觸控裝置12未移動時,其可能表示使用者攜帶觸控裝置12離開時想起觸控筆11,且再回到放置觸控筆11的位置取回觸控筆,此時,控制單元125執(zhí)行步驟F,而不產(chǎn)生警示信號S2。接下來控制單元125再次進行步驟A,且可再次執(zhí)行其后續(xù)判斷機制,以避免發(fā)生誤判。
[0056]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無線傳輸模塊111所輸出的無線信號SI中包含有電池112的一電量信息,使得第二傳輸模塊122接收到電量信息時,可顯不電量信息于觸控式屏幕121上,以供使用者觀看而可得知觸控筆11的電池112的剩余電量,且使用者可于需要時更換其電池112,而可避免因電池112的電力耗盡所造成的誤判。
[0057]根據(jù)上述可知,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可于判斷觸控筆未被使用之后,進一步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且于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警示信號,以提醒使用者取回觸控筆,而可避免觸控筆遺失。
[0058]再者,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2包括一觸控筆21以及一觸控裝置22,觸控筆2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塊211以及一電池212,而觸控裝置22包括一觸控式屏幕2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一定位單兀223、一傾斜感測兀件224以及一控制單元225。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2的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I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于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2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I不同之處有三,第一,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2更包括有一定位單元223,設置于觸控裝置22中且連接于控制單元225,用以檢測觸控裝置225的位置而獲得一位置信息L。第二,觸控式屏幕221同時作為警示單元使用,也即警示單元所輸出的一警示信號S3為顯示信息,且顯示于觸控式屏幕221上,以供使用者觀看。第三,控制單元225的判斷機制不同,至于定位單元223的操作以及控制單元225的判斷機制將于稍后一并說明。
[0059]接下來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步驟。請同時參閱圖3以及圖4,圖4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第二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0060]步驟A: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觸控筆觸發(fā)。
[0061]步驟1:判斷觸控筆是否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
[0062]步驟J:等待第三預設時間。
[0063]步驟B: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
[0064]步驟C:等待第一預設時間。
[0065]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0066]步驟E: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0067]步驟F:歸零未接觸時間。
[0068]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0069]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于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步驟I以及步驟J。.
[0070]詳細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執(zhí)行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操作情形。請繼續(xù)參閱圖3以及圖4,當使用者以觸控筆21觸碰觸控式屏幕221而操作觸控裝置22時,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開始操作,使控制單元225根據(jù)觸控式屏幕221所產(chǎn)生的操作信號而判斷觸控裝置22是否被觸控筆21觸發(fā)(也即進行步驟A)。當控制單元225判斷觸控筆21觸發(fā)觸控式屏幕221時,控制單元225進行步驟C且再次進行步驟A。當控制單元225判斷觸控筆21未觸發(fā)觸控式屏幕221時,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是否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21是否位于觸控裝置22的鄰近范圍內(nèi),也即進行步驟I。也就是說,該鄰近范圍被定義為第一無線傳輸模塊211以及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之間的通信范圍,而該通信范圍約為10米。
[0071]接下來,當觸控筆21未遠離觸控裝置22,使得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得以接收到無線信號SI,此時,控制單元225可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21位于觸控裝置22的鄰近范圍內(nèi),且控制單元225等待第三預設時間(例如10秒)后,再次進行步驟A。反之,當使用者移動觸控筆21或觸控裝置22,且觸控筆21與觸控裝置22之間的距離大于鄰近范圍時,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無法接收到無線信號SI,使得控制單元225可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未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21并非位于觸控裝置22的鄰近范圍內(nèi),而進行步驟B。至于后續(xù)的操作如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相同,故不再多加說明。
[0072]需特別說明的有二,第一,當控制單元225依序進行上述步驟A、步驟1、步驟B、步驟D以及步驟E時,且控制單元225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控制單元225先向定位單元223傳輸一請求信號S4,使收到該請求信號S4的定位單元223傳輸位置信息L至控制單元225,其中位置信息L為定位單元223接收到請求信號S4時的地址信息。接下來,控制單元225傳輸位置信息L至觸控式屏幕221且控制觸控式屏幕221 (也即警示單元)輸出警示信號S3,其中警示信號S3包含有位置信息L,因此,使用者可觀看位置信息L而前往該地址,以便于該地址的鄰近處尋找遺失或遺忘的觸控筆21。
[0073]第二,由于本較佳實施例的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還包括步驟I以及步驟J,而可進一步地避免誤判的情形發(fā)生。例如,當使用者使用觸控筆21完畢之后,將觸控筆21放置于觸控裝置22旁邊,由于控制單元225可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222是否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21是否位于觸控裝置22的鄰近范圍內(nèi),故控制單元225不會控制觸控式屏幕221輸出警示信號S3,而可避免造成誤判。
[0074]根據(jù)上述可知,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可于判斷觸控筆未被使用之后,進一步判斷觸控筆是否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之后再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且于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警示信號,以提醒使用者前往特定位置取回觸控筆,而可避免觸控筆遺失。因此,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可經(jīng)由多重判斷機制而可避免誤判的情形發(fā)生。
[0075]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示意圖。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3包括一觸控筆31以及一觸控裝置32,觸控筆3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一電池312以及一定位單兀313,而觸控裝置32包括一觸控式屏幕3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一警示單元323、一傾斜感測元件324以及一控制單元325。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3的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I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于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3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I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本較佳實施例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3還包括有一定位單元313,設置于觸控筆31中且連接于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用以檢測觸控筆31的位置而獲得一位置信息L。第二,控制單元325的判斷機制不同,至于定位單元313的操作以及控制單元325的判斷機制將于稍后一并說明。
[0076]接下來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步驟。請同時參閱圖5以及圖6,圖6為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方框流程圖。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第三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0077]步驟1:判斷觸控筆是否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
[0078]步驟J:等待第三預設時間。
[0079]步驟B:開始計算遠離時間。
[0080]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0081]步驟E:判斷遠離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0082]步驟F:歸零遠離時間。
[0083]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0084]根據(jù)圖6可知,于步驟I中,當判斷觸控筆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時,進行步驟J,而當判斷觸控筆未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時,則進行步驟B。于步驟D中,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進行步驟F,而當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則進行步驟E。于步驟E中,當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進行步驟D,而當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則進行步驟G。
[0085]詳細說明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執(zhí)行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的操作情形。請繼續(xù)參閱圖5以及圖6,當使用者操作觸控裝置32完畢且將觸控筆31以及觸控裝置32放置于桌面上時,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開始操作,使控制單元325判斷觸控筆31是否位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內(nèi),也即進行步驟I。此時,觸控筆31未遠離觸控裝置32,使得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得以接收到無線信號SI。因此,控制單元325可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31位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內(nèi),且控制單元325等待第三預設時間(例如10秒)后,再次進行步驟I。反之,當使用者移動觸控筆31或觸控裝置32,且觸控筆31與觸控裝置32之間的距離大于鄰近范圍時,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無法接收到無線信號SI,使得控制單元325可根據(jù)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未接收到無線信號SI而判斷觸控筆31并非位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內(nèi),而進行步驟B。至于后續(xù)的操作如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相同,故不再多加說明。
[0086]需特別說明的是,當控制單元325依序進行上述步驟1、步驟B、步驟D、步驟E以及步驟G時,控制單元325控制警示單元323輸出警示信號S2,其中警示信號S2為警示聲響。另一方面,于步驟I中,當觸控筆31遠離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內(nèi),且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所輸出的無線信號SI無法被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所接收時,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可根據(jù)未接收到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所傳回的一回復信號(未顯示于圖中),而判斷觸控筆31已遠離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此時,定位單元313傳輸一位置信息L至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且第一無線傳輸模塊311輸出一位置信號S5,其中位置信號S5包含有位置信息L于其中,且位置信息L為觸控筆31所在的準確地址。然而,由于觸控筆31已遠離于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使得該位置信號S5無法被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所接收至IJ,因此,當使用者發(fā)現(xiàn)警示單元323所輸出的警示信號S2時,必須尋找觸控筆31,當使用者移動且觸控筆31進入觸控裝置32的鄰近范圍內(nèi)時,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可接收到位置信號S5,且該位置信息L通過第二無線傳輸模塊322以及控制單元325被傳輸至觸控式屏幕321上,使位置信息L被顯示于觸控式屏幕321上,以便使用者取得觸控筆31所在的準確地址,且前往取回觸控筆31。
[0087]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觸控裝置中也可設置有另一定位單元,以進行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相同的操作,以幫助使用者接近于觸控筆所在的準確地址。
[0088]根據(jù)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提供多重判斷機制以避免發(fā)生誤判,多重判斷機制包括判斷觸控筆是否觸發(fā)觸控裝置、判斷觸控筆是否位于觸控裝置的鄰近范圍內(nèi)、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判斷未接觸時間或遠離時間是否超過預設時間。因此,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可經(jīng)由多重判斷機制而可避免誤判的情形發(fā)生,與公知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確實可改善公知技術的問題。
[008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應用于無線連接于一觸控筆的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 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 于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于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后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還包括: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未接觸時間;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的步驟中,于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示信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于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之后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于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還包括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一鄰近范圍內(nèi)。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筆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于等待一第三預設時間之后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當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且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未接觸時間;而該輸出該警示信號的步驟中還包括:于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的步驟中,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繼續(xù)計算該未接觸時間,且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示信號。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該警示信號為警示聲響、警告信息、閃爍燈光或包含有該觸控筆的所在位置的地址信息。
10.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應用于無線連接于一觸控筆的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一鄰近范圍內(nèi); 于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 于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筆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之后再次判斷該觸控筆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而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還包括:于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開始計算一遠離時間。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的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遠離時間;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遠離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判斷該遠離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的步驟中,當判斷該遠離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繼續(xù)計算該遠離時間,且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遠離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不信號。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方法,其中于該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的步驟之前,還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其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等待一第三預設時間之后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fā)時,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
15.一種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包括: 一觸控筆; 一觸控裝置,無線連接于該觸控筆,用以被該觸控筆觸發(fā)而產(chǎn)生一操作信號,該觸控裝置包括: 一傾斜感測元件,設置于該觸控裝置中,用以檢測該觸控裝置的傾斜狀態(tài); 一警示單元,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以及 一控制單元,連接于該傾斜感測元件以及該警示單元,用以根據(jù)該觸控筆觸發(fā)該觸控裝置的狀態(tài)以及該傾斜感測元件所檢測到的該觸控裝置的傾斜狀態(tài)而判斷是否輸出該警不信號。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其中該觸控筆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塊,用以輸出一無線信號,而該觸控裝置還包括一第二無線傳輸模塊,設置于該觸控裝置中且連接于該控制單元,用以無線連線于該第一無線傳輸模塊且接收該無線信號;其中當該第二無線傳輸模塊無法接收到該無線信號時,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一鄰近范圍內(nèi)。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fā)該觸控裝置,且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該控制單元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且該未接觸時間超過一預設時間時,該警示單元輸出該警示信號。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其中該觸控筆還包括一定位單元,設置于該觸控筆中,用以檢測該觸控筆的位置而獲得一位置信息;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fā)該觸控裝置,且該觸控筆未位于該觸控裝置的該鄰近范圍內(nèi)時,該定位單元輸出該位置信息。
19.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fā)該觸控裝置時,該控制單元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且該未接觸時間超過一預設時間時,該警示單元輸出該警示信號。
20.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觸控裝置的警示系統(tǒng),其中該觸控裝置還包括一定位單元,設置于該觸控裝置中且連接于該控制單元,用以檢測該觸控裝置的位置而獲得一位置信息;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fā)該觸控裝置,且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之后,該定位單元傳輸該位置信息至該控制單元,使該警示單元輸出包含有該位置信息的該警示信號。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4516564SQ201310460649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簡建邦 申請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