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在小型計算機機箱上使用的,將微處理器的散熱與機箱內部整體的散熱合而為一的散熱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效能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的散熱需求也隨之升高。計算機的熱源除了仍然是主要熱源的微處理器(CPU)外,其它組件如芯片組(chipset,尤其是北橋芯片)、顯示芯片、硬盤機、燒錄機及內存模塊(RAMmodule)等,也都因為效能的提高而成為熱源,所以現(xiàn)在計算機內部的熱源已不是以往微處理器一家獨大的局面,而變?yōu)橐晕⑻幚砥鳛橹鳠嵩?,伴隨其它次熱源的眾星拱月的形勢。發(fā)熱量愈來愈大,熱源數(shù)愈來愈多,是未來無可避免的發(fā)展趨勢,再加上近來小型機箱大行其道,如準系統(tǒng)(bare-bone)及更小型的迷你準系統(tǒng)(mini bare-bone)等幾有取代大中型桌上型主機之勢。這種小型計算機機箱的散熱條件較大型機箱更為嚴苛,有更高的散熱需求。所以現(xiàn)代計算機的散熱已非以往用各發(fā)熱組件“各自為政”地對散熱器單獨散熱即可應付,而必須輔以機箱上散熱風扇以加強機箱內外的強制對流,才能滿足基本的散熱需求。如
圖1所示,一種典型的大中型計算機散熱結構主要是在機箱的前板上開設進風口A,背板上設置一排風扇B,微處理器及其散熱風扇C位于兩者之間,在頂板與背板間設有電源供應器D,其內設有一排風扇D1。這種結構可使機箱外的冷空氣由進風口進入機箱內,流經(jīng)微處理器帶走其周圍的熱氣,再由排風扇B和D1將熱氣排出機箱外,形成強制對流的循環(huán)。小型機箱中的散熱結構與此十分類似,只不過小型機箱中的主機板通常橫向放置在底板上方。在這種散熱系統(tǒng)中,一般微處理器所用的設置在頂部的散熱風扇C所排出的熱氣是向四周擴散的,與排風扇B間并無緊密的連接,熱氣無法完全經(jīng)由排風扇B排出機箱外,機箱內仍會存有部分熱氣,散熱效果仍不夠理想。另一方面,對于小型機箱而言,其前板的空間需要用來設置軟盤機、光驅及開關等裝置,難以再提供開設進風口的空間,如果在側板上開設進風口,又會影響造型的美觀,而且因為機箱有可能緊靠墻壁擺放,所以若將進風口設置在側板上,將會影響對機箱擺放位置的選擇,限制了使用者的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可用于計算機機箱、特別是小型計算機機箱的整體散熱,將微處理器與機箱的散熱結合為一體,有效地提高微處理器及機箱整體的散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將進風口開設在機箱底板上,完全不占用前板空間,也無需使用可能限制機箱擺放位置的側板,不僅可使小型機箱前板設計完整并有足夠的空間,而且可將進風口完全隱藏在視線范圍之外,提高機箱的整體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進風口開設在機箱底板的前方,微處理器的散熱風扇設置在散熱鰭片的前方,將氣流吹入散熱鰭片內,該散熱鰭片的后方通過一罩體與一離心式排風扇銜接,該排風扇固定設置在機箱的背板上,使吹入散熱鰭片的氣流與機箱內的其它熱氣可完全由排風扇排出,形成極佳的內部散熱與外部對流。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組件可有效地提高微處理器及機箱整體的散熱效率,并且不影響機箱的美觀。
附圖的簡要說明圖1是公知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散熱組件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散熱組件的側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散熱組件的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散熱組件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圖3、圖4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側視圖及俯視圖。如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在機箱的底板1前方設置進風口11。該進風口11可位于底板1的正前方或其兩側邊的前部,該進風口11的上方保持空闊,不受主機板2或其它構件的遮擋,而底板1下方以墊高部12墊高,使進風口11的下方同樣保持空闊,該墊高部12可以是較高的腳墊,以使進風保持通暢。圖中所示的主機板2為一般小型計算機機箱所常用的橫置式,即主機板2以水平方向固定設置在底板1上方,而微處理器3設置在主機板2上靠后的地方。該微處理器3的上方設有散熱鰭片組31,該散熱鰭片組31為水平迭置式,散熱鰭片間的通道也是水平方向。散熱鰭片組31的側面被一罩體4包覆。在該散熱鰭片組31的前方固定設置一軸流式進風扇32,將氣流吹入散熱鰭片組31內。由于罩體4的包覆,氣流無法由側向吹出,而只能從散熱鰭片組31的后方吹出。并且因為該進風扇32設置在散熱鰭片組31的前方,所以其所產(chǎn)生的氣流不僅可以用來冷卻微處理器3,還可同時促進機箱內部的空氣流動,使箱體內的空氣產(chǎn)生循環(huán)流動。在該散熱鰭片組31后方的機箱背板6上固定設置一離心式排風扇5,其入風口位于前方,出風口位于背板6一側。散熱鰭片組31的一部分或全部延伸到該排風扇5的入風口處。在背板6上,排風扇5的出風口所在的地方開設排風口61,機箱內部的空氣可經(jīng)該排風口61排出機箱外。罩體4的后邊緣向后延伸而與該排風扇5的入風口相銜接,并與該入風口的形狀相應而成型為特定的形狀(如圖4所示的扇形)。該罩體4可起到一風管的作用,能將流入散熱鰭片組31內的氣流完全引導到排風扇5,再由該排風扇5排出機箱外。通過這樣的結構,可使機箱外部的空氣由進風口11流入機箱內,再由進風扇32推動氣流,使氣流流經(jīng)散熱鰭片組31,帶走散熱鰭片組31上的熱量,隨后再經(jīng)罩體4及排風扇5將氣流排出,形成一半封閉式強制對流管道。該對流管道可使機箱內形成負壓,所以外部冷空氣可自動由進風口11源源不絕地流入機箱內,產(chǎn)生極佳的散熱效果。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采用了縱向直立式的散熱鰭片組31’。將進風扇32固定設置在空氣通道的一端,也可產(chǎn)生橫向的氣流由另一端流出。
排風扇5并不限于使用離心扇,上述實施例為小型計算機機箱的較佳實施例,所以用占用背板6較小空間的離心扇表示其較佳的狀態(tài),在機箱體積較大或背板有較大的空間時,也可采用一般的軸流扇。另外,本實用新型也適用于直立式主機板2的機箱,也能實現(xiàn)同樣優(yōu)異的散熱效果。其它任何運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變換,都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包括一機箱;一主機板,固定設置在所述機箱內,其上設有微處理器;一散熱鰭片,固定設置在所述微處理器上;一排風扇,固定設置在所述機箱的背板上,可將所述機箱內的空氣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的底板前方設有進風口,所述底板下方設有墊高部;所述散熱鰭片之間具有水平方向的通道;所述散熱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進風扇和一罩體,所述進風扇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道的入口處,可將空氣吹入所述通道內;所述罩體包覆在所述散熱鰭片的側面,其后邊緣與所述排風扇的入風口相銜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方向是所述機箱的縱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鰭片組為水平迭置式或直立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扇為離心扇或軸流扇。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扇為軸流扇。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板橫向設置在所述機箱的底板上,并且不遮擋所述底板上的進風口。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鰭片組的一部或全部延伸到所述排風扇的入風口處。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位于所述底板的正前方或其兩側邊的前邊緣。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高部為腳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機箱的散熱組件,在機箱底板前方設有進風口,底板下方設有墊高部,主機板固定設置在底板上方,位于主機板上的微處理器的上方設有橫向的散熱鰭片組,其周圍以罩體包覆,其前方設有直立軸流式進風扇,可向散熱鰭片內吹入水平氣流,另外在機箱背板上設有排風口,其內側板面上設有離心式排風扇,罩體延伸并與所述排風扇的入風口相銜接,使吹入散熱鰭片的氣流可經(jīng)由罩體導入排風扇,由排風扇將該氣流經(jīng)排風口排出機箱。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xiàn)機箱內部的快速降溫。
文檔編號G06F1/20GK2653582SQ20032010436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陳盈宏 申請人:浩鑫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