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向輸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多向輸入裝置,特別地,涉及適用于移動電話裝置及游戲機用控制器等的方位輸入操作的多向輸入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一種多向輸入裝置,具備可進行向周圍任意方向的操作的操作軸, 并根據(jù)對該操作軸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來進行信號輸入。作為此類多向輸入裝置,提出了例如具備通過可進行傾倒動作的操作軸而轉動的互相正交狀態(tài)的第一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以相對于操作軸的軸向正交的狀態(tài)配置的底板、可在操作軸的軸向上移動的動作部件以及將動作部件的底部彈壓在底板上的由螺旋彈簧構成的施力部件的多向輸入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305647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的多向輸入裝置中,存在以下問題由于使用螺旋彈簧來作為使操作軸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的回位彈簧,因此高度方向的尺寸增大,難以應對多向輸入裝置整體的薄型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可實現(xiàn)裝置整體的薄型化的多向輸入
直ο本發(fā)明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殼體,其具有開口 ;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其在互相正交的狀態(tài)下可旋轉地被保持在所述殼體上;操作軸,其使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旋轉,并且該操作軸從所述開口突出且能傾倒;檢測構件, 其檢測對所述操作軸進行的傾倒操作;和回位彈簧,其使所述操作軸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所述回位彈簧由板彈簧構成,該板彈簧具有中央部的基部和從所述基部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根據(jù)該多向輸入裝置,作為使操作軸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的回位彈簧,使用具有中央部的基部和從基部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的板彈簧,因此可縮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從而可實現(xiàn)裝置整體的薄型化。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彈性腕部具有在所述殼體內在該殼體的高度方向上彎曲的形狀。在該情況下,由于能夠增加彈性腕部的長度,因此可確?;匚粡椈伤璧膹椈上议L(span)較長,從而通過減小回位彈簧的最大應力,能夠防止回位彈簧的疲勞損壞,可增加作為板彈簧的回位彈簧的壽命。此外,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彈性腕部具有從所述基部向上方側延伸而后向下方側彎曲的彎曲部,在向下方側延伸的所述彈性腕部的前端側設有支承部。 在該情況下,可確保加長回位彈簧所需的彈簧弦長,并且可增大彈性腕部的支承部的間隔, 從而可穩(wěn)定地支承回位彈簧。
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彈性腕部的彎曲部在非操作狀態(tài)下被支承在所述殼體的內壁面上。在該情況下,在非操作狀態(tài)下,設為彎曲部抵接殼體等而被卡住,因而可防止回位彈簧的松動,可穩(wěn)定地使操作軸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下表面部,分別設有由平板狀的所述基部支承的平坦部。在該情況下,可對第一、第二聯(lián)動部件施加板彈簧的作用力,因此可經(jīng)第一、第二聯(lián)動部件而使操作軸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 此外,由于第一、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平坦部由平板狀的基部支承,因此可高精度地使第一、第二聯(lián)動部件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彈性腕部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延伸方向之間的方向上延伸。在該情況下,由于可有效利用殼體內的空間,因此可使裝置整體小型化。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殼體具備上盒和下盒,該上盒和下盒設有導引所述彈性腕部的移動的導引部。在該情況下,可使彈性腕部的動作流暢,因此可防止有損操作性的情況。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設有軸部,所述殼體具備設有能使所述軸部旋轉地被保持的軸承部的上盒和設有與所述軸承部對置的凹部的下盒,在所述軸承部和所述凹部之間所述軸部可旋轉地被保持。在該情況下,可將使聯(lián)動部件的軸部可旋轉地保持的部分在上盒的軸承部和下盒的軸承部的凹部分割地設置,因此可實現(xiàn)殼體整體的薄型化。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基部設置孔部,由所述操作軸按壓驅動的按壓開關與所述孔部對置地設置。在該情況下,可將按壓開關配置在殼體的內側, 因此可使裝置整體小型化。再有,在所述多向輸入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按壓開關在配置于所述殼體下方的基板上設置,所述檢測構件由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上分別設置的磁鐵和與所述磁鐵對應地設置的磁傳感器構成,所述磁傳感器在所述基板的背面?zhèn)仍O置。在該情況下,不需要在基板的表面?zhèn)仍O置磁傳感器,因此可實現(xiàn)殼體的小型化并有效活用基板上的區(qū)域。根據(jù)本發(fā)明,作為使操作軸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的回位彈簧,使用具有中央部的基部和從基部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的板彈簧,因此可縮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從而可實現(xiàn)裝置整體的薄型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從后部斜下方觀察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時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組裝有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組裝有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5是從圖3所示的多向輸入裝置取下上側盒的情況下的立體圖。圖6是從圖3所示的多向輸入裝置取下上側盒的情況下的俯視圖。圖7是用于說明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操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8是用于說明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操作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9是用于說明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操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0是用于說明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的操作狀態(tài)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多向輸入裝置;2-基板;21-固定接點;211-中央接點;212-外周接點;22a、 22b-接點組;3-殼體;31-下側盒;311-底面部;312a 312d_突出部;313-開口部; 314a 314d-凹部;315c、315d_ 切口部;316-槽部;317-突起;32-上側盒;321-開口 部;322a 322d-突出部;323a 323d_延伸部;324a 324d_軸承部;325c、325d-凹部;326-槽部;327-通孔;328-定位片;4-板彈簧;41-基部;42-彈性腕部;42a-彎曲部; 42b-支承部;43-開口部;5-第一聯(lián)動部件;51-狹縫孔;52-側面部;52a_軸部;52b-連接片;53-平坦部;6-第二聯(lián)動部件;61-側面部;61a-插穿孔;62-連接部;62a_軸部; 62b-連接片;63-開口部;64-平坦部;7-操作軸;71-軸部;72-連接部;72a-通孔;8 (8a、 汕)-磁鐵;81-開口部;82-磁鐵支承部;821-基部;822-軸部;823-突出部;824-狹縫部; 9 (9a、9b)_磁傳感器;10-可動接點;11-連接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從后部斜下方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時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組裝有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組裝有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 1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是圖3的A-A線箭頭方向剖視圖。再有,在下面,為便于說明,將在圖1 至圖4中表示的上下方向稱為“多向輸入裝置1的上下方向”。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構成為,在基板2上設置的大體箱狀的殼體3內,包括構成回位彈簧的板彈簧4 ;在互相正交的狀態(tài)下在殼體3中可旋轉地保持的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 ;在多向輸入裝置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且根據(jù)其傾倒動作而使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轉動的操作軸7 ;作為檢測向操作軸7的傾倒操作的檢測構件的磁鐵8和磁傳感器9 ;以及構成根據(jù)對操作軸7的按壓操作而被驅動的按壓開關的一部分的可動接點10?;?例如是撓性印刷基板(FPC),設置成長方形形狀。此外,在基板2的表面和背面,設有多個電路和接點。作為一個接點,設有構成按壓開關的一部分的固定接點21。該固定接點21具有圓形的中央接點211和包圍該中央接點211的周圍地配置的圓環(huán)形的外周接點212。此外,在基板2的背面,設有與輸出端子連接的接點組22a、22b(參照圖2),該輸出端子將來自后述的構成磁傳感器9的磁檢測元件的信號向外部輸出。通過上述構成, 多向輸入裝置1構成為可進行基于對操作軸7的傾倒操作和按壓操作的信號輸出。殼體3由構成底面部的下側盒31和從上側覆蓋到安裝有預定的構成部件的狀態(tài)下的下側盒31上的上側盒32構成。在此類下側盒31和上側盒32的內部形成一定的空間。 在該空間內,收納多向輸入裝置1的各種構成部件。下側盒31例如具有將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成形而構成的、設置成矩形形狀的底面部311 ;和從該底面部311向上方側突出地設置的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突出部312a 312d。在底面部311的中央部,在與基板2的固定接點21對應的位置設有矩形形狀的開口部313。突出部31 312d俯視時大體具有梯形形狀,其短邊配置在開口部313 側,并且其長邊配置在底面部311的各邊側。在突出部31 312d的內周,分別設有凹部 31 314d。再有,凹部314a、314b和凹部314c、314d具有不同的形狀。這是因為,對于詳細情況如后述那樣,在凹部3Hc、314d中支承磁鐵8和磁鐵支承部82。特別地,凹部31 為了允許對于操作軸7的按壓操作而具有到達下側盒31的下端部的形狀(參照圖2)。此外,在突出部312c、312d和與其對應的底面部311,設有用于收納磁鐵8切口部315c、315d。 在相鄰的突出部31 312d之間,設有槽部316。這些槽部316作為導引后述的板彈簧4 的彈性腕部42的移動的導引部而發(fā)揮功能。在突出部31 312d的上表面,設有向上方側突出的多個突起317。這些突起317用于使下側盒31與上側盒32 —體化,被插通到后述的上側盒32的通孔327中并且從通孔327突出的前端部被壓扁而被鉚接。再有,在圖1、圖 2中,突起317由鉚接后的形狀表示。上側盒32例如將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成形而構成,并大體設置成在下方側開口的箱狀。在上側盒32的中央部,在與基板2的固定接點21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狀的開口部321。在上側盒32的下表面,設有向下方側突出的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突出部 322a 322d。這些突出部32 322d大體具有梯形形狀,其短邊配置在開口部321側, 并且其長邊配置在上側盒32的側面?zhèn)?。在突出?2 322d的短邊,分別設有向開口部 321側延伸的延伸部323a 323d。在這些延伸部323a 323d,分別設有在下方側開口的剖面U字形(圓弧狀)的軸承部32 324d。這些軸承部32 324d設置在與下側盒31 的凹部31 314d對應(對置)的位置。此外,在突出部322c、322d,分別設有用于收納磁鐵8的凹部325c、325d。這些凹部325c、325d設置在與下側盒31的切口部31 315d 對應的位置。在相鄰的突出部32 322d之間,設有槽部326。這些槽部3 作為導引后述的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的移動的導引部發(fā)揮功能,設置在與下側盒31的槽部316對置的位置。此外,在突出部32 322d,分別形成有多個通孔327。這些通孔327設置在與下側盒31的突起317對應的位置,被這些突起317貫穿。再有,在上側盒32的側面部中的相鄰的兩個邊,設有用于與下側盒31組裝時的對位的定位片328。設有該定位片3 的兩邊與設有收納磁鐵8的凹部325c、325d的兩邊一致。板彈簧4例如具有由磷青銅等具有彈性的金屬材料構成,且大體設置成矩形形狀的基部41 ;和從該基部41向外方延伸的四個彈性腕部42?;?1設置成平板狀,在其中央部在與基板2的固定接點21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狀的開口部43。彈性腕部42,具有從大體矩形形狀的基部41的四角分別向外方延伸、在殼體3內在該殼體的高度方向即沿操作軸7的突出方向的上下方向(操作軸7的軸線方向)上彎曲的形狀。具體地,彈性腕部 42具有從大體矩形的基部41的四角分別向外方延伸,且從基部41向上方側(操作軸7的突出方向側)延伸而后向下方側彎曲的彎曲部42a;和在其前端側設置的支承部42b。彈性腕部42收納在下側盒31的槽部316和上側盒32的槽部326中。這樣,彈性腕部42收納在槽部316、326中,從而板彈簧4成為由殼體3保持的狀態(tài)。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通過設為具有彎曲部4 和支承部42b的構成,從而可不犧牲空間地增加板彈簧4的彈簧弦長。因此,通過板彈簧4的最大應力減小而防止板彈簧4 的疲勞損壞,可實現(xiàn)板彈簧4的長壽命化。此外,彈性腕部42從基部41越向外方遠離,相鄰的彈性腕部42間的距離越大。通過在此類彈性腕部42的前端側設置支承部42b,而使相鄰的支承部42b的間隔增大,因此能穩(wěn)定地支承板彈簧4整體。這樣,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作為使操作軸7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的回位彈簧,而使用具有中央部的基部41和從基部41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 42的板彈簧4,因此可縮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從而可使收納該板彈簧4的殼體3薄型化,進而可實現(xiàn)多向輸入裝置1整體的薄型化。操作軸7例如具有將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成形而構成、呈方棒狀的軸部71和在該軸部71的下端部設置的連接部72。軸部71構成為具有長方形形狀等非圓形狀的剖面的方棒狀。在連接部72的中央部,設有圓形狀的通孔72a。在該通孔72a,貫穿其內部地配置連接部件11。連接部件11形成為大體圓筒狀或大體圓柱狀,在插通到后述的第二聯(lián)動部件6 的插穿孔61a中的狀態(tài)下貫穿到通孔72a中。這樣,在操作軸7受到按壓操作時,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與操作軸7 —同向下方側移動,在解除按壓操作時與操作軸7 —同向上方移動。第一聯(lián)動部件5例如將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成形而構成。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向圖1所示的上方側彎曲形成為弧狀,并且沿該弧狀部分的長度方向形成有狹縫孔51。該狹縫孔51 設定為與操作軸7的軸部71的長邊的尺寸大體相同的寬度。此外,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長度方向的兩端,設有側面部52。在這些側面部52,設有分別向裝置主體的側方部突出地設置的大體圓柱狀的軸部52a。在這些軸部52a中的與磁鐵8a對置配置的軸部52a,設有剖面為長方形形狀的作為連接部的連接片52b。該連接片52b將與操作軸7的傾倒動作相伴的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轉動傳遞到后述的磁鐵8a。再有,在這些側面部52的下表面,設有平坦部53。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下方側相對于第一聯(lián)動部件5正交地配置。 第二聯(lián)動部件6例如具有將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成形而構成、對置配置的長條的一對側面部 61和將這些側面部61的兩端部彼此連接的連接部62。在這些側面部61和連接部62的內側,設有俯視時大體長方形形狀的開口部63。在側面部61的中央設有插穿上述連接部件 11的插穿孔61a。在開口部63收納操作軸7的連接部72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在插穿孔61a 中插穿的連接部件11貫穿連接部72的通孔72a,而將操作軸7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連接。在該情況下,連接部件11的直徑設定為可壓入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插穿孔61a的尺寸,另一方面,操作軸7的通孔72a的直徑設計成比上述插穿孔61a小。因此,在與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連接的狀態(tài)下,操作軸7由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可旋轉地保持。在連接部62,分別設有向裝置主體的側方部突出地設置的大體圓柱狀的軸部62a。在這些軸部62a中的、與磁鐵8b對置地配置的軸部62a,設有剖面為長方形形狀的作為連接部的連接片62b。該連接片62b將與操作軸7的傾倒動作相伴的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轉動傳遞到后述的磁鐵Sb。再有,在這些側面部 61和連接部62的下表面,設有平坦部64。磁鐵8由固定于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磁鐵8a和固定于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磁鐵8b構成。磁鐵8a、8b具有大體圓筒形狀,設置成可在下側盒31的切口部315c、315d內收納的尺寸。磁鐵8a經(jīng)在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對置的插穿到一端的開口部81中的磁鐵支承部82而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連接片52b連接。同樣地,磁鐵8b經(jīng)在與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對置的插穿到一端的開口部81中的磁鐵支承部82而與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連接片62b連接。磁鐵支承部82具有大體具有圓形狀的基部821 ;從基部821向外側突出地設置的軸部822 ;和從該軸部822向外側突出地設置的突出部823。在基部821和軸部822的一部分,設有分別用于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連接片52b或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連接片62b連接的狹縫部824。突出部823具有大體圓柱形狀,設定成在磁鐵8a、8b的開口部81中插穿的直徑。再有,在突出部823的一部分,設置與在磁鐵8的開口部81的內周形成的凹部卡合的肋(rib),構成為可使磁鐵8—體轉動。磁傳感器9安裝在基板2上,構成檢測操作軸7的傾倒操作的檢測構件的一部分。 磁傳感器9由與磁鐵M對應的磁傳感器9a和與磁鐵8b對應的磁傳感器9b構成。磁傳感器9a通過焊料而與基板2的背面設置的接點組2 連接。磁傳感器9b通過焊料而與基板 2的背面設置的接點組22b連接。構成焊區(qū)的這些接點組22a、22b設置成磁傳感器9配置于與下側盒31的切口部315c、315d對應的位置。通過在基板2的背面設置磁傳感器9,而不需要將磁傳感器9收納在殼體3內,可實現(xiàn)殼體3的小型化。此外,與將磁傳感器9安裝在基板2的表面上的情況相比,可有效利用基板2上的區(qū)域。構成按壓開關的可動接點10由導電性的金屬板構成,具有大體圓頂(dome)形狀。 可動接點10配置于在基板2的表面上設置的固定接點21上。該情況下,可動接點10的外周緣部連接到固定接點21的外周接點212上,圓頂形狀的頂點部在與中央接點211對置的狀態(tài)下配置。通過這些固定接點21和可動接點10來構成按壓開關。該按壓開關構成為可將基于對操作軸7的按壓操作的信號向外部輸出。再有,可動接點10通過將在該可動接點 10上設置的未圖示的粘接片粘貼到基板2上,而保持在基板2的表面上。如圖3所示,在組裝具有該構成的多向輸入裝置1時,上側盒32的定位片3 在與下側盒31的切口 315c、315d卡合的狀態(tài)下成為一體化,構成殼體3。在操作軸7的軸部 71的上端部以及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上方側的一部分從上側盒32的開口部321露出的狀態(tài)下,各構成部件被收納在殼體3內的空間中。如圖4所示,在殼體3內的空間中,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重疊,并且在操作軸7插穿狹縫孔51、開口部63的狀態(tài)下配置。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分別在設置于下表面的平坦部53、64由板彈簧4的基部41支承。而且,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通過板彈簧4的回位力而被向上方側施力。在非操作狀態(tài)(初始狀態(tài)),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在平坦部53、64裝載于基部41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下被保持。通過設為該構成,可使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高精度地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并且可經(jīng)這些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而使操作軸7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板彈簧4的彎曲部4 配置為與上側盒32的槽部326的內壁面(上側盒32的內壁面)抵接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板彈簧4的支承部42b配置成與下側盒31的槽部316的內壁面(下側盒31的內壁面)抵接的狀態(tài)。再有,在這里,雖然對彎曲部42a、支承部42b與殼體3(上側盒32、下側盒31)的內壁面直接抵接的狀態(tài)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構成為在彎曲部42a、支承部42b和殼體3的內壁面之間經(jīng)由墊片等部件而使它們不直接抵接。在非操作狀態(tài)下,通過采用上述那樣的將板彈簧4的彎曲部4 和支承部42b由殼體3的內壁面支承的構成,而可防止板彈簧4的松動,可穩(wěn)定地使操作軸7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此外,由于彈性腕部42在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下在殼體3的對置的內壁面間被夾持地收納,因此可提高對于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作用力,從而能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 6可靠地保持在初始狀態(tài)。
構成按壓開關的可動接點10配置在與下側盒31的開口部313和板彈簧4的開口部43對應的位置上,經(jīng)未圖示的粘接片與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第二聯(lián)動部件6中的插穿的操作軸7的下端部對置地配置。可動接點10構成為通過向操作軸7的下方側的移動而可向在基板2上設置的固定接點21側翻轉。如上述那樣將構成按壓開關的可動接點10與在基板2上設置的固定接點21對置地配置,因此可將按壓開關配置在殼體3的內側,從而可使裝置整體小型化。圖5是從圖3所示的多向輸入裝置1取下上側盒32的情況下的立體圖。圖6是從圖3所示的多向輸入裝置1取下上側盒32的情況下的俯視圖。在上側盒32的內部,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下方正交地配置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下方配置有板彈簧4的基部41。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收納在下側盒31的槽部316中。 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的上方側部分(包含彎曲部42a的部分)收納在與下側盒31的槽部316對應的槽部326中。通過如上述那樣在設置于殼體3 (下側盒31、上側盒3 上的槽部316、326中收納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可使與彈性腕部42的變形相伴的運動變流暢, 因此可防止損壞操作性的狀況。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軸部5 和與軸部5 連接的磁鐵支承部82其一部分收納在下側盒31的凹部314d中。與該磁鐵支承部82連接的磁鐵8a收納在下側盒31的切口部 315d中。另一方面,未連接磁鐵支承部82的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軸部5 其一部分收納在下側盒31的凹部314b中。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軸部5 設置的連接片52b成為沿操作軸7 的軸線方向配置長邊的狀態(tài)。該連接片52b收納在磁鐵支承部82的狹縫部824。此時,包含連接片52b的短邊的面從狹縫部824的上方側露出。而且,磁鐵支承部82的突出部823 在磁鐵8a的開口部81中收納。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轉動通過經(jīng)由磁鐵支承部82的連接片 52b和磁鐵8a的連接而傳遞到磁鐵8a。同樣地,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 和與軸部6 連接的磁鐵支承部82其一部分收納在下側盒31的凹部3Hc中。與該磁鐵支承部82連接的磁鐵8b收納在下側盒31的切口部315c中。另一方面,未連接磁鐵支承部82的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 其一部分收納在下側盒31的凹部31 中。在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 設置的連接片62b成為沿操作軸7的軸線方向配置長邊的狀態(tài)。該連接片62b收納在磁鐵支承部82的狹縫部824。 此時,包含連接片62b的短邊的面從狹縫部824的上方側露出。而且,磁鐵支承部82的突出部823在磁鐵8b的開口部81中收納。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轉動通過經(jīng)由磁鐵支承部82 的連接片62b和磁鐵8b的連接而傳遞到磁鐵Sb。此外,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軸部5 收納在上側盒32的軸承部324b、324d中。另一方面,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 收納在上側盒32的軸承部32如、32如中。第一聯(lián)動部件的軸部52a、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 可旋轉地保持在上側盒32的軸承部32 324d 和下側盒31的凹部31 314d之間。通過如上述那樣將可旋轉地保持第一聯(lián)動部件的軸部52a、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軸部62a的部分在上側盒32和下側盒31分割設置,而可實現(xiàn)殼體3的薄型化。操作軸7在殼體3內插穿在正交配置的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狹縫孔51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開口部63中。而且,通過使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插穿孔61a中插穿的連接部件11 貫通連接部72的通孔72a,從而操作軸7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連接(參照圖4)。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構成為,通過如上述那樣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 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連接的操作軸7而可承受來自操作者的傾倒操作和按壓操作。如圖6所示,板彈簧4的彈性腕部42在殼體3內正交配置的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延伸方向之間的方向上延伸。S卩,在圖6中,在將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右方側的軸部62a的位置表示為0°、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上方側的軸部5 的位置表示為90°、 將磁鐵8b的位置表示為180°、將磁鐵8a的位置表示為270°時,彈性腕部42的位置可分別表示為45°、135°、225°、315°。通過采用此類構成,可有效利用易于成為死角的殼體 3內的四角部附近的空間,因此可實現(xiàn)殼體3的小型化。下面說明,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操作軸7承受了按壓操作的情況下的動作的一個實例。圖7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承受了按壓操作的情況下的操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8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承受了按壓操作的情況下的操作狀態(tài)的剖視圖,是圖7中B-B線箭頭方向剖視圖。再有,在圖7和圖8中,為便于說明,表示將上側盒32取下的狀態(tài)。在操作軸7承受了按壓操作(即,向下方側的推壓操作)的情況下,僅將經(jīng)連接部件11而與操作軸7連接的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向下方側按壓。在按壓第二聯(lián)動部件6時,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磁鐵支承部82側的軸部6 大體水平地向下方移動到凹部3Hc的內底部。 而且,在該軸部62a的下端部到達凹部3Hc的內底部時,第二聯(lián)動部件6以該抵接部為旋轉支點而將沒有與磁鐵8b連接側的部分(圖8所示的右方側部分)按下。該情況下,雖然與磁鐵支承部82連接的連接片62b稍向上方側移動,但是,由于在磁鐵支承部82設有狹縫部824,因此不會限制該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動作。在該情況下,在磁鐵支承部82,在與第一聯(lián)動部件5或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連接片 52b,62b對應的位置沿操作軸7的軸線方向形成狹縫部824,構成為可避免與對操作軸7的按壓操作相伴的連接片52b、62b的卡合。由此,可防止隨著用于驅動按壓開關(可動接點 10)的按壓操作而使第一聯(lián)動部件5或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轉動,可防止信號的錯誤輸出。在如上述那樣使操作軸7與允許向下方側的移動的第二聯(lián)動部件6 —同向下方側移動時,其下端部經(jīng)未圖示的粘接片而按壓可動接點10。而且,在將操作軸7壓下到一定位置以上時,使可動接點10翻轉,其背面中央與在基板2的表面設置的固定接點21接觸。由此,經(jīng)可動接點10而使構成固定接點21的中央接點211和外周接點212成為導通狀態(tài),按壓開關切換為打開狀態(tài)。另一方面,在解除了上述那樣的按壓操作的情況下,通過可動接點10和板彈簧4 的作用力而使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被上壓,使操作軸7回位到初始位置。與之相伴,可動接點10 回位,從而中央接點211和外周接點212成為非導通狀態(tài),將按壓開關切換為關閉狀態(tài)。接著說明,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操作軸7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下的動作的一個實例。圖9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下的操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0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 中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下的操作狀態(tài)的剖視圖,是圖9中C-C線方向剖視圖。這里,說明操作軸7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長度方向上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再有,在圖9中,為便于說明,表示將上側盒32取下的狀態(tài)。如圖9所示,在操作軸7承受了向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長度方向的傾倒操作的情況下,操作軸7以在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兩端部設置的軸部6 為旋轉支點而向圖9中所示的P 方向轉動。該情況下,對操作軸7的傾倒操作轉換為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X方向的轉動運動。 隨著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X方向的轉動,連接片62b轉動,此時,經(jīng)磁鐵支承部82傳遞其旋轉力,磁鐵8b也在同一方向上旋轉。而且,基于該磁鐵8b的旋轉的信號在磁傳感器9b中被檢測。具體地,與磁鐵8b的旋轉相伴的磁場的變化由磁傳感器9b檢測,基于該變化的信號經(jīng)接點組22b向外部輸出。如圖10所示,在如上述那樣進行對操作軸7的傾倒操作時,在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下表面設置的平坦部64的一部分隨著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轉動而與基板41抵接,成為將板彈簧4向下方側壓下的狀態(tài)。由此,板彈簧4的彎曲部4 成為從上側盒32的槽部326的內壁面向下方側遠離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在解除了上述那樣的的傾倒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板彈簧4的作用力而使第二聯(lián)動部件6被上壓,使操作軸7回位到初始位置。與之相伴,與第二聯(lián)動部件6連接的磁鐵勸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位置,從而將基于初始位置的信號經(jīng)接點組22b向外部輸出。再有,在這里,說明了操作軸7在第一聯(lián)動部件5的長度方向上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但是,在第二聯(lián)動部件6的長度方向上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以及在磁鐵8a和磁鐵 8b之間的方向上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下,也以同樣的要領隨著磁鐵8(8a、8b)的旋轉而檢測由操作軸7承受的傾倒方向。在磁鐵8a和磁鐵8b之間的方向上承受了傾倒操作的情況下,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同時轉動,根據(jù)磁傳感器9a、9b的檢測結果而算出傾倒方向。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向輸入裝置1中,作為使操作軸7回位到初始狀態(tài)的回位彈簧,使用具有中央部的基部41和從該基部41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42的板彈簧4,因此可減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從而能實現(xiàn)多向輸入裝置1的整體的薄型化。再有,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進行各種變形來實施。在上述實施方式中, 對于附圖所示的大小和形狀等,并不限于此,可在發(fā)揮本發(fā)明的效果的范圍內進行適當?shù)淖兓4送猓灰幻撾x本發(fā)明的目標范圍可進行適當變化來實施。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板彈簧4中,說明了彈性腕部42由從基部41向上方側延伸而后向下方側彎曲的彎曲部4 和前端側的支承部42b構成的情況,但是,對于彈性腕部 42的構成并不限于此,可進行適當變化。例如,可考慮彈性腕部42由從基部41向下方側延伸而后向上方側彎曲的彎曲部和前端側的支承部構成的情況。在這樣進行了變化的情況下,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可縮小高度方向的尺寸,從而可實現(xiàn)多向輸入裝置1的整體的薄型化。此外,彈性腕部42可具有多個彎曲部,該彎曲部例如從基部41向下方側延伸而后向上方側彎曲,其前端側再向下方側彎曲。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作為檢測操作軸7的傾倒動作的檢測構件,而使用了在磁鐵和基板2的下表面(背面)設置的磁傳感器的構成,但是,檢測構件的構成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將磁傳感器在基板的上表面(表面)側設置等而將磁鐵和磁傳感器收納在殼體內。此外,檢測構件不限于磁鐵和磁傳感器所形成的構成。例如,也可成為使用分別與第一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5、6 —起轉動的滑動件以及這些滑動件分別滑動的電阻體圖案而構成的可變電阻器式檢測構件。再有,也可以是不具備由操作軸7驅動的按壓開關的多向輸入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開口 ;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該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在互相正交的狀態(tài)下可旋轉地被保持在所述殼體上;操作軸,該操作軸使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旋轉,并且該操作軸從所述開口突出且能傾倒;檢測構件, 該檢測構件檢測對所述操作軸進行的傾倒操作;和回位彈簧,該回位彈簧使所述操作軸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所述回位彈簧由板彈簧構成,該板彈簧具有中央部的基部和從所述基部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腕部具有在所述殼體內在該殼體的高度方向上彎曲的形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腕部具有從所述基部向上方側延伸而后向下方側彎曲的彎曲部,在向下方側延伸的所述彈性腕部的前端側設有支承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腕部的彎曲部在非操作狀態(tài)下被支承在所述殼體的內壁面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下表面部,分別設有由平板狀的所述基部支承的平坦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腕部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延伸方向之間的方向上延伸。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具備上盒和下盒,該上盒和下盒設有導引所述彈性腕部的移動的導引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設有軸部,所述殼體具備設有能使所述軸部旋轉地被保持的軸承部的上盒和設有與所述軸承部對置的凹部的下盒,在所述軸承部和所述凹部之間所述軸部可旋轉地被保持。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設有孔部,且與所述孔部對置地設有由所述操作軸按壓驅動的按壓開關。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向輸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開關在配置于所述殼體下方的基板上設置,所述檢測構件由在所述第一聯(lián)動部件和所述第二聯(lián)動部件上分別設置的磁鐵和與所述磁鐵對應地設置的磁傳感器構成,所述磁傳感器在所述基板的背面?zhèn)仍O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可實現(xiàn)裝置整體的薄型化的多向輸入裝置。本發(fā)明的多向輸入裝置,具備殼體(3),其具有開口;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其在互相正交的狀態(tài)下可旋轉地被保持在殼體(3)上;操作軸(7),其使第一聯(lián)動部件(5)和第二聯(lián)動部件(6)旋轉,并且該操作軸(7)從開口突出且能傾倒;檢測構件,其檢測對操作軸(7)進行的傾倒操作;和回位彈簧(4),其使操作軸(7)回位到操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回位彈簧(4)由板彈簧構成,該板彈簧具有中央部的基部(41)和從基部(41)向外方延伸的多個彈性腕部(42)。
文檔編號G05G5/05GK102411397SQ20111024217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下村尚登, 信濃正紹, 小原啟志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