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渣檢測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檢測旋挖樁樁底沉渣厚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沉渣指鉆孔和清孔過程中沉淀或塌孔留下的,未被循環(huán)泥漿帶走的沉淀物。一般是較粗顆粒,沉渣厚度即這層沉渣的層高。
例如公開號為CN203639959U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工程監(jiān)理用樁孔沉渣厚度檢測器,包括頂部帶有掛環(huán)的中心軸,所述中心軸的底端為圓錐頭,在所述中心軸上還滑動套裝有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與中心軸的頂端間連接設有拉桿,所述拉桿固連于定位板的頂端,并滑動穿設于中心軸的頂端;在所述中心軸上沿其長度方向還設有多個在所述定位板沿中心軸向上移動時脫離定位板的束縛而彈出、以對定位板的底端面進行支撐的彈性支撐機構。在所述中心軸上沿其長度方向還設有刻度線和用于承載沉渣的容納部。
上述現(xiàn)有技術,設計了一種沉渣厚度檢測器,解決了人工測量憑借手感和經(jīng)驗的主觀判斷進行測量測量誤差較大的問題,現(xiàn)設計另一種檢測旋挖樁樁底沉渣厚度的裝置解決該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旋挖樁樁底沉渣厚度的裝置,能夠方便、快捷、準確的測量出旋挖樁樁底的沉渣厚底,避免了人工測量憑借手感和經(jīng)驗的主管判斷帶來的測量誤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檢測旋挖樁樁底沉渣厚度的裝置,包括掛鉤、定位板、測量繩和測針,所述定位板同軸套接于所述測針,所述測針的上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掛鉤,所述掛鉤連接于所述測量繩,所述測針包括插桿和插頭,所述插桿同軸固定連接于所述插頭,所述插頭呈十字開刀頭狀且所述插頭的直徑大于所述插桿的直徑,所述定位板同軸套接于所述插桿,兩者呈滑動配合,所述定位板抵接于所述插頭。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現(xiàn)如今對沉渣厚度的檢測一般為用測繩系結上金屬測錘,然后由工程師用手反復放低、抬高測繩,使金屬測錘不斷反復豎向刺入沉渣層,在此過程中感覺沉渣層的阻力,由此憑手感和經(jīng)驗來判斷沉渣層的厚度,此種測量方式測量誤差較大;定位板同軸套接測針,測針的上端連接掛鉤,掛鉤的上端連接測量繩,當松開測量繩時,定位板支撐在沉渣表面對測針進行定位,測針則繼續(xù)下落插入沉渣內達到樁底,測量繩加上檢測裝置的長度即為旋挖樁的深度,測針由插桿和十字開刀頭狀的插頭組成,將插頭設置為十字開刀頭,使插頭在插入沉渣時所受阻力更小,更易插入沉渣到達樁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位板呈圓盤狀,且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螺紋連接有四根長度大于所述插頭的等長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均勻分布在所述定位板的同一圓周上,所述支撐桿垂直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面。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定位板的下端面的同一圓周上螺紋連接四根長度大于插頭的等長支撐桿,支撐桿均勻分布,在進行測量時支撐桿支撐在沉渣表面,支撐桿設有四根,在測量時就算三根支撐桿支撐在沉渣表面亦不會影響支撐桿的支撐作用,從而提高了定位板的穩(wěn)定性對測針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位板的上端面同軸固定連接有軸套,所述軸套向上延伸有一定長度,所述軸套滑動連接于所述插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定位板的上端面同軸固定連接軸套,軸套向上延伸一定長度,軸套滑動連接于插桿,設置軸套增大了定位板和插桿的接觸長度,使定位板在對測針進行定位時,測針不易相對定位板發(fā)生傾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掛鉤為登山扣,所述測量繩下端設有圓套,所述登山扣扣接在所述圓套內。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將掛鉤設置為登山扣,扣接在測量繩下端的圓套上,使用登山扣作為掛鉤,登山扣在扣入圓套內后在自然狀態(tài)下會一直扣在圓套內,可以防止在測量過程中掛鉤從測量繩的圓套內滑脫。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測量繩為鋼絲繩,且所述測量繩上設有刻度。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采用鋼絲繩為測量繩可以避免測量繩被拉伸影響測量精度,在測量繩上設置刻度,便于在測量時直接讀出讀數(shù)算出沉渣厚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測量繩背離所述掛鉤一端連接有滑輪,所述滑輪設于三腳架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測量繩背離掛鉤一端連接滑輪,滑輪設置在三腳架上,在進行測量時,三腳架支撐在旋挖樁附近的地面上,測量繩支撐在滑輪上進行收放,設置滑輪便于拉動測量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三腳架上還設有豎直的穩(wěn)定件,所述穩(wěn)定件包括一根直桿和兩個圓環(huán),所述圓環(huán)固定連接于所述直桿且兩所述圓環(huán)呈同軸設置,所述測量繩自兩所述圓環(huán)內穿過。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設置豎直的穩(wěn)定件,穩(wěn)定件包括一根直桿和兩個圓環(huán),測量繩從兩圓環(huán)內穿過,兩圓環(huán)可以限制測量的移動,在進行測量時可以限制測量繩防止測量繩發(fā)生擺動從而影響測量的精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三腳架的一支腳上設有套環(huán),所述測量繩自所述套環(huán)內穿過。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三角架的一支腳上設有套環(huán),測量繩自套環(huán)內穿過,在進行測量時,套環(huán)便于準確的對測量繩進行定位讀取測量繩上的讀數(shù)從而計算出樁底沉渣的厚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為測針的插頭為十字開刀頭狀,便于在進行測量時插入沉渣內防止測針在碰到沉渣時發(fā)生偏移;其二為掛鉤為登山扣可以防止在進行測量時掛鉤脫離測量繩上的圓套,從而導致檢測器掉落;其三為能夠精確的進行測量和讀數(shù),有效的避免了人工手動測量時的測量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是用以體現(xiàn)定位板和測針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用以體現(xiàn)滑輪和三腳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掛鉤;2、定位板;3、測量繩;4、測針;5、插桿;6、插頭;7、支撐桿;8、軸套;9、滑輪;10、三腳架;11、穩(wěn)定件;12、直桿;13、圓環(huán);14、套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檢測旋挖樁樁底沉渣厚度的裝置,包括掛鉤1、定位板2、測量繩3和測針4,測針4和定位板2同軸設置,定位板2套接于定位板2,兩者呈滑動配合,測針4包括插桿5和插頭6,插桿5和插頭6同軸固定連接,插頭6呈十字開刀頭狀且插頭6的直徑大于插桿5的直徑,定位板2套接于插桿5,兩者呈滑動配合,由于插頭6的直徑大于插桿5的直徑,自然狀態(tài)下定位板2的會由于重力作用抵接在插頭6粗于插桿5凸出的一部分的截面上。
現(xiàn)如今對沉渣厚度的檢測一般為用測繩系結上金屬測錘,然后由工程師用手反復放低、抬高測繩,使金屬測錘不斷反復豎向刺入沉渣層,在此過程中感覺沉渣層的阻力,由此憑手感和經(jīng)驗來判斷沉渣層的厚度,此種測量方式測量誤差較大;本實施例的操作方法為:通過放松測量繩3使檢測器慢慢的落到沉渣表面,當定位板2支撐在沉渣表面時,定位板2對測針4起到定位的作用,由于重力的作用,測針4插入沉渣層內抵達樁底,此時測量繩3和檢測器的長度即為旋挖樁的深度;將插頭6設置為十字開刀頭狀,當定位板2落到沉渣表面測針4需要插入沉渣層內時,十字開刀頭狀的插頭6結構會使插頭6所受的阻力更小,便于插頭6插入沉渣到達樁底。
定位板2呈圓盤狀,定位板2下端面螺紋連接有四根支撐桿7,定位板2的上端面同軸固定連接軸套8,軸套8套接于插桿5且兩者呈滑動配合,四根支撐桿7等長且均勻分布在定位板2的同一圓周上,支撐桿7垂直于定位板2呈豎直向下設置;設置四根相同的支撐桿7,在進行測量時,定位板2被下放通過支撐桿7支撐在沉渣表面,就算只有三根支撐桿7支撐在沉渣層的表面亦不會影響支撐桿7對定位板2的支撐作用,從而提高了定位板2的穩(wěn)定性,對測針4起到更好的定位左右能夠;軸套8則增長了定位板2和插桿5的豎直接觸長度,在定位板2通過支撐桿7支撐在沉渣層表面時,定位板2和軸套8配合,使測針4不易相對定位板2發(fā)生傾斜,從而影響測針4插入沉渣層的角度,從而影響沉渣厚度的測量精度。
測量繩3的下端設有圓套,掛鉤1掛在圓套內,在進行測量時,可能會產(chǎn)生晃動導致掛鉤1脫離圓套,從而導致檢測器掉落,故將掛鉤1設置為登山扣,登山扣為單向卡扣,當?shù)巧娇劭劢釉趫A套內后,在自然狀態(tài)下登山扣會一直扣在圓套內,所以登山扣可以防止在測量過程中掛鉤1從測量繩3上的圓套內滑脫。
在進行測量時,檢測器具有一定的重力,若測量繩3被檢測器具拉伸,則會影響測量的精度,所以將測量繩3設置為鋼絲繩,鋼絲繩不易被拉伸,故可以避免測量繩3被拉伸影響測量進步高度;測量繩3上還設有刻度,在進行測量時,可以直接使用測量繩3上的刻度作為測量長度,從而可以在測量兩次之后將讀數(shù)直接進行相減,便于計算出沉渣的厚度。
測量繩3背離掛鉤1一端連接有滑輪9,滑輪9設置在三角架上,三腳架10則支撐在旋挖樁附近的地面上為進行檢測的器具提供支撐,測量繩3支撐在滑輪9上進行收放,便于在進行測量時拉動測量繩3。
如圖1和圖4所示,三腳架10上還設有豎直的穩(wěn)定件11,所述穩(wěn)定件11包括一根直桿12和兩個圓環(huán)13,圓環(huán)13固定連接于支桿且兩圓環(huán)13呈同軸設置,三腳架10的一支腳上設有套環(huán)14,測量繩3從圓環(huán)13和套環(huán)14過穿過,兩圓環(huán)13可以限制測量繩3的移動,防止在測量時測量繩3發(fā)生擺動從而影響測量的精度;在進行測量時,套環(huán)14便于準確的對測量繩3進行定位讀取。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