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惰性帶輪加工及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輪跳動檢測機構。
背景技術:
輪形、盤形工件在機械設備中運用廣泛,在精度要求較高的設備中,往往對這類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尤其是涉及到傳動精度和配合面的跳動精度。
惰性帶輪是常見的傳動件之一,在設備使用中,對其端面跳動精度和徑向跳動精度要求較高。現(xiàn)有技術中,帶輪的端面跳動和徑向跳動不能同時完成檢測,以至于檢測過程復雜、檢測周期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一種帶輪跳動檢測機構,通過該機構可以實現(xiàn)帶輪不同方位的端面跳動和徑向跳動的檢測,檢測過程簡單,檢測效率高。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是一種帶輪跳動檢測機構,它主要由支撐裝置、旋轉裝置和跳動檢測裝置等三部分組成。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支撐裝置主要包括連底板、基座、支撐板、豎直板、氣缸支座和轉臺。所述基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轉臺安裝在基座上;所述跳動檢測裝置布置在支撐板上;所述豎直板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氣缸支座固定在基座上,氣缸支座用來固定氣缸三。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旋轉裝置主要由氣缸三、連桿、限位塊、支撐板、轉臺組成。所述氣缸三伸縮,帶動連桿伸縮;所述連桿與支撐板鉸接;所述支撐板固定在轉臺上,并可以繞轉臺旋轉;所述限位塊可限制支撐板的轉角;所述連桿帶動支撐板繞轉臺旋轉,實現(xiàn)支撐板上面的跳動檢測裝置旋轉。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跳動檢測裝置主要由支撐板、豎直板、氣缸一、氣缸二、光軸、光軸副、限位輪、平行四邊形機構以及鉸鏈組成。所述豎直板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氣缸一和氣缸二固定在豎直板上;所述氣缸一活塞桿的伸縮驅動光軸沿光軸副滑動;所述限位輪固定在光軸副上,光軸副帶動限位輪前后移動;所述氣缸活塞桿的伸縮可驅動光軸副繞鉸鏈轉動;所述鉸鏈安裝在平行四邊形機構上;通過氣缸一和氣缸二的配合作用,實現(xiàn)待測惰性帶輪不同方位的跳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等軸測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正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跳動檢測裝置的等軸測圖。
附圖中的標記說明
1、底板,2、基座,3、限位塊,4、支撐板,5、連桿,6、豎直板,7、氣缸一,8、氣缸二,9、光軸,10、光軸副,11、限位輪,12、平行四邊形機構,13、氣缸三,14、氣缸支座,15、鉸鏈,16、轉臺。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發(fā)明是一種帶輪跳動檢測機構,它主要由支撐裝置、旋轉裝置和跳動檢測裝置等3部分組成。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支撐裝置主要包括連底板1、基座2、支撐板4、豎直板6、氣缸支座14和轉臺16。所述基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轉臺16安裝在基座2上;所述跳動檢測裝置布置在支撐板4上;所述豎直板6固定在支撐板4上;所述氣缸支座14固定在基座2上,氣缸支座14用來固定氣缸三13。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旋轉裝置主要由氣缸三13、連桿5、限位塊3、支撐板4、轉臺16組成。所述氣缸三13伸縮,帶動連桿5伸縮;所述連桿5與支撐板4鉸接;所述支撐板4固定在轉臺16上,并可以繞轉臺16旋轉;所述限位塊3可限制支撐板4的轉角;所述連桿5帶動支撐板4繞轉臺16旋轉,實現(xiàn)支撐板4上面的跳動檢測裝置旋轉。
該帶輪跳動檢測機構的跳動檢測裝置主要由支撐板4、豎直板6、氣缸一7、氣缸二8、光軸9、光軸副10、限位輪11、平行四邊形機構12以及鉸鏈15組成。所述豎直板6固定在支撐板4上;所述氣缸一7和氣缸二8固定在豎直板6上;所述氣缸一7活塞桿的伸縮驅動光軸9沿光軸副10滑動;所述限位輪11固定在光軸副10上,光軸副10帶動限位輪11前后移動;所述氣缸二8活塞桿的伸縮可驅動光軸副10繞鉸鏈15轉動;所述鉸鏈15安裝在平行四邊形機構12上,平行四邊形機構12可增大光軸副的擺動幅度,通過氣缸一7和氣缸二8的配合作用,實現(xiàn)待測惰性帶輪不同方位的跳動。
本發(fā)明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根據(jù)所要檢測的惰性帶輪的尺寸參數(shù),調(diào)整氣缸三,并使得光軸副末端連接的限位輪落在待檢測惰性帶輪的草槽中;
2、氣缸二推動光軸繞鉸鏈轉動,帶動光軸副末端的限位輪向上運動,使得待測惰性帶輪傾斜,然后進行端面跳動和徑向跳動的檢測;
3.氣缸一和氣缸三配合作用,調(diào)整限位輪在惰性帶輪的草槽中的位置,實現(xiàn)不同位置處端面跳動和徑向跳動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