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屬于光纖光柵傳感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大壩、隧道和煤礦的安全監(jiān)測中最難的課題之一就是可靠地確定滲漏區(qū)的位 置,只有快速準確的探明滲流(漏)所在位置以及流量,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修復措施,所 以滲流定位和滲流量定量化監(jiān)測意義重大。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jié)B漏定位的監(jiān)(檢)測技術的研 究?;驹硎菣z測隱患與周圍巖土、混凝土等介質是否存在明顯的物性(即電性、彈性、溫 度等)差異,或由此而引起的各種響應,克服背景干擾,把隱患的物理異常檢測出來。目前, 較精確的滲流監(jiān)測手段主要有2種方法:監(jiān)測滲透壓力或監(jiān)測滲流(M)量。滲流量的監(jiān)測一般通
過量測排水井、孔口處溢出的水量等手段進行,通常是較大范圍內的滲流總量,用它作滲流 區(qū)定位,效果不佳。滲透壓力的監(jiān)測則主要使用測壓管及滲壓計觀測滲透壓力,由于傳感器 的精度較高,因此監(jiān)測較為準確可靠。
目前,大多采用電類滲壓計,工程實踐表明,此類滲壓計體積大,精度不高、分辨率較 低、對電參數(shù)要求十分苛刻、長期穩(wěn)定性差,并且易受電磁干擾,嚴重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 用。
光纖光柵是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溫度和應力傳感器件,自從人們把光纖光柵用于傳感,光纖 光柵傳感器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對傳統(tǒng)的電傳感器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它與傳統(tǒng)的電傳感器等 相比尤其獨特的優(yōu)點l.傳感頭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適合附著在被測結構表面也可以 埋入大型結構中,測量結構內部的應力、應變及結構損傷等,穩(wěn)定性高,重復性好;2.與光 纖之間存在天然的兼容性,易與光纖連接、低損耗、光譜特性好、可靠性高;3.具有非傳導 性,對被測介質影響小,又具有抗腐蝕、抗電磁干擾的特點,適合在煤氣附近、電站、核設 施、礦井下、油田以及油罐周圍等惡劣、高危險環(huán)境中工作;4.光纖輕巧柔軟,可以在一根 光纖中寫入多個光柵,構成傳感陣列,與波分復用和時分復用等復用技術相結合,實現(xiàn)多點、 分布式傳感;5.測量信息是波長編碼的,所以光纖光柵傳感器不受光源的光強波動、光纖損 耗等因素的影響,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6.高靈敏度、高分辯力。
很多研究機構開始了光纖滲壓傳感器的研究,吳永紅等設計了雙光纖型反射式水工滲壓 傳感器,測量精度高,但設計原理和制作工藝都非常復雜;佟成果等發(fā)明了雙膜盒反射式壓力傳感器,結構簡單,但量程?。幌脑训仍O計了基于聚氨酯彈性材料的光纖光柵滲壓傳感
器,并應用在公路軟基等土木工程中,但是彈性材料的重復性能差。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測量精度高、體積小、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光纖 光柵滲壓計,其可抗電磁干擾,并且可以長期監(jiān)測。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壓力桿、光柵、傳輸光纖,其中,外殼 上設有進壓口和光纖引線孔,進壓口處設有過濾網(wǎng),可以有效阻止泥沙進入滲壓計內;外殼 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左、右兩部分與中間部分通過螺紋連接,中間部分兩側設有膜片, 膜片可以直接感受進壓口處的壓力;壓力桿兩端均與膜片連接,光柵埋設在壓力桿中,傳輸 光纖由光纖引線孔引出。
所述膜片焊接在外殼上。
所述光柵為Bragg光柵。
所述壓力桿通過高強度膠粘劑粘結在膜片的中心。
所述光柵沿壓力桿的軸線分布,通過檢測壓力桿的伸縮變形來檢測滲壓值。 所述壓力桿是由勻質彈性材料制成的,具有較強的彈性,且材質均勻,受力均勻。 使用孔隙水通過進壓口進入滲壓計,作用在膜片上,使膜片發(fā)生撓度變形,同時轉化
成集中力作用在壓力桿上,壓力桿受到外力發(fā)生伸縮,使光柵在壓力作用下中心波長發(fā)生變
化。此時用光纖光柵解調儀檢測光柵的中心波長,并由軟件采集存儲數(shù)據(jù),即可實現(xiàn)滲壓的
檢測(光纖光柵解調儀為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的設備,在此不再詳述)。
本發(fā)明基于全光信號設計,沒有電子器件,因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不存在電火花隱
患,并且抗電磁干擾。本發(fā)明采用了雙膜片,并且采用了高韌性的壓力桿,提高了測量精度
和測量的可靠性。本發(fā)明具有測量精度高、體積小、抗電磁干擾、防水性能好、可長期監(jiān)測
等優(yōu)點。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的中心波長隨壓力的變化關系曲線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中心波長隨溫度的變化關系曲線圖。
其中,1、外殼;2、膜片;3、壓力桿;4、光柵;5、進壓口; 6、光纖引線孔;7、過濾 網(wǎng);8、傳輸光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如圖1所示,包括外殼l、壓力桿3、光柵4、傳輸光纖8,其中, 外殼1上設有進壓口 5和光纖引線孔6,進壓口 5處設有過濾網(wǎng)7,可以有效阻止泥沙進入滲 壓計內;外殼l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左、右兩部分與中間部分通過螺紋連接,中間部 分兩側焊接有膜片2,膜片2可以直接感受進壓口 5處的壓力;壓力桿3兩端通過高強度膠 粘劑粘結在膜片2的中心,光柵4埋設在壓力桿3中,光柵4沿壓力桿3的軸線分布,通過 檢測壓力桿3的伸縮變形來檢測滲壓值;傳輸光纖8由光纖引線孔6引出。所述光柵4為Bragg 光柵。所述壓力桿3是由勻質彈性材料制成的,具有較強的彈性,且材質均勻,受力均勻。
本發(fā)明的制作過程為首先,將光柵4埋設在壓力導桿3中,要保持二者的軸線一致; 第二步,將壓力導桿3的兩端分別粘結在兩個膜片2上;第三步,將膜片2焊接在外殼1上, 并將傳輸光纖由光纖引線孔6引出;最后,將滲壓計組裝完成,并在進壓口5處貼上金屬濾 網(wǎng)。
使用孔隙水通過進壓口 5進入滲壓計,作用在膜片2上,使膜片2發(fā)生撓度變形,其 中心產(chǎn)生垂直膜片2方向的位移,轉化成集中力作用在壓力桿3上,壓力桿3受到外力發(fā)生 伸縮,使光柵4在壓力作用下中心波長發(fā)生變化。此時用光纖光柵解調儀檢測光柵的中心波 長,并由軟件采集存儲數(shù)據(jù),即可實現(xiàn)滲壓的檢測。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首先在恒溫條件下對滲壓計進行標定,光柵4的中心波長隨壓 力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中心波長變化量(nm)和壓力(KPa)的線性關系分別為
y-0.0363;c-0.1869和,線性度/ 2分別為0. 9945,這說明本發(fā)明是一個線性度非常好的實驗
模型,并且具有一般性。
為了對壓力參數(shù)進行有效的溫度補償,對滲壓計進行了溫度標定,本發(fā)明的滲壓計的中 心波長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中心波長變化量(nm)和溫度(°C)的線性關系分別
為y = 0.01 13jc - 0.0201 ,線性度及2分別為0. 9973。
在現(xiàn)場檢測中,首先在本滲壓計處放一溫度傳感器,測量待測點溫度的變化情況,再根 據(jù)本發(fā)明的中心波長隨溫度的變化關系消除溫度的影響,最后即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中心波長隨 壓力的變化關系測得待測點的壓力變化情況。
通過以上測量方法,可以使光纖光柵滲壓計的檢測精度達到0.1XF。S,有效提高了檢測
的質量和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壓力桿(3)、光柵(4)、傳輸光纖(8),其中,外殼(1)上設有進壓口(5)和光纖引線孔(6),進壓口(5)處設有過濾網(wǎng)(7);外殼(1)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左、右兩部分與中間部分通過螺紋連接,中間部分兩側設有膜片(2),膜片可以直接感受進壓口(5)處的壓力;壓力桿(3)兩端均與膜片(2)連接,光柵(4)埋設在壓力桿(3)中,傳輸光纖(8)由光纖引線孔(6)引出。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焊接在外殼(1) 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柵(4)為Bragg光柵。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桿(3)通過高強度 膠粘劑粘結在膜片(2)的中心。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柵(4)沿壓力桿(3) 的軸線分布,通過檢測壓力桿(3)的伸縮變形來檢測滲壓值。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桿(3)是由勻質彈 性材料制成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光纖光柵滲壓計,包括外殼、壓力桿、光柵、傳輸光纖,其中,外殼上設有進壓口和光纖引線孔,進壓口處設有過濾網(wǎng);外殼上設有膜片,膜片可以直接感受進壓口處的壓力;壓力桿兩端均與膜片連接,光柵埋設在壓力桿中,傳輸光纖由光纖引線孔引出。使用孔隙水通過進壓口進入滲壓計,作用在膜片上,使膜片發(fā)生撓度變形,同時轉化成集中力作用在壓力桿上,壓力桿受到外力發(fā)生伸縮,使光柵在壓力作用下中心波長發(fā)生變化。此時用光纖光柵解調儀檢測光柵的中心波長,并由軟件采集存儲數(shù)據(jù),即可實現(xiàn)滲壓的檢測。本發(fā)明具有測量精度高、體積小、抗電磁干擾、防水性能好、可長期監(jiān)測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G01L7/02GK101625273SQ200910017559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5日
發(fā)明者馮現(xiàn)大, 李利平, 李術才, 李樹忱, 靜 王, 隋青美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