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科學儀器,尤其是一種光譜儀器。
背景技術:
光譜儀是一種重要而常用的科學儀器,用于對光源和物質進行精密的分析。為了提 高儀器的分析靈敏度、精度和速度等性能,不斷有人采用新的技術和器件改進光譜儀。
如王柯敏等設計的發(fā)明專利(CCD光柵集成全波長光譜儀,專利號CN01114410.6), 溫志渝等設計的發(fā)明專利(集成化微型光譜儀,專利號CN02119512.9),袁洪福等設計 的發(fā)明專利(在線近紅外光譜儀,申請?zhí)朇N02125852.X),劉木清設計的發(fā)明專利(手 持式光譜儀,申請?zhí)朇N01254633.X),劉木清等設計的發(fā)明專利(一種0.7-1.7微米波 段的近紅外光譜儀,申請?zhí)朇N03270366.X)。在上述設計均為光柵光譜儀,采用光柵和 CCD (電荷耦合器件)作為來提高光譜儀的性能。CCD具有快速的優(yōu)點,但相對于光電 倍增管等其他光電器件,CCD的靈敏度要低很多,在分析某些物質成分時仍顯不足。反 之,傅立葉光譜儀具有高靈敏度的特點,但需要精密的運動部件,結構復雜,測量速度 緩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實現(xiàn)一種既具高速度,又 具高靈敏度,結構簡單,還不需運動部件,不需要調整的新型光譜儀。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的第一種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包括直角分束棱鏡和陣列式光敏器件,所述直角分束棱鏡 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相互成直角的相鄰平面,第一平面A為階梯形反射光柵面,第二平 面B為鍍有反射膜的平面,被測平行光到達所述直角分束棱鏡之后,分成兩部分, 一部 分透過分束面后垂直到達第二平面B,由該平面反射后再由分束面反射達到陣列式光敏 器件,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后垂直到達第一平面A,經(jīng)該平面反射后透過分束面達 到陣列式光敏器件。 .
上述的傅立葉光譜儀,陣列式光敏器件可以是線陣CCD、面陣CCD、面陣CMOS 圖像傳感器或微通道陣列光電倍增管PMT。
本發(fā)明提出的第二種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包括直角分束棱鏡和陣列式光敏器件,所述直角分束棱鏡 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相互成直角的相鄰平面,第一平面A和第二平面B均為階梯形反射 光柵面,所述的兩個反射光柵面的刻線方向相垂直,被測平行光到達所述直角分束棱鏡之后,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后垂直到達第二平面B,由該平面反射后再由分 束面反射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后垂直到達第一平面A,經(jīng)該 平面反射后透過分束面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
上述的傅立葉光譜儀,陣列式光敏器件可以面陣CCD、面陣CMOS圖像傳感器或微 通道陣列光電倍增管PMT。
本發(fā)明改進麥克耳遜干涉儀的設計,以直角分束棱鏡一個部件,替代在麥克耳遜干 涉儀中的分束鏡和兩面反射鏡,在直角分束棱鏡的一個或兩個相鄰的透射面制成階梯光 柵,以陣列式光敏器件,如CCD或CMOS圖像傳感器作為光電信號檢測器件作為接收 器件,使陣列式光敏器件的每個(列)象素、階梯光柵的每個反射面與另一個臂都構成 一個微型的麥克耳遜干涉儀,每個微型干涉儀中的光程差都不同,陣列式光電器件在接 收到不同光程差的干涉信號后,通過傅立葉變換,可以實現(xiàn)光譜測量。此種設計,使得 光譜儀的結構大大簡化,不需運動部件,不需要調整,即可實現(xiàn)高速度高靈敏度光譜分 析。
圖l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光路原理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光路原理圖。 附圖標記
1為直角分束棱鏡 2為陣列式光敏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的光柵傅立葉光譜儀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被測平行光通過直角分束棱鏡1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到達
直角分束棱鏡的平面B,平面B鍍有反射膜構成反射鏡,由平面B反射后再由分束面反 射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2;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到達直角分束棱鏡的平面A,平面A 是階梯形反射光柵,這部分光在平面A反射后具有不同的光程差,透過分束面后到達陣 列式光敏器件2,但這一部分光的光程各不相同,因而與前面所述的一部分光在陣列式光 敏器件2的發(fā)生干涉時,陣列式光敏器件2測得波長不同的最大干涉強度光,通過對陣 列式光敏器件2得到的光電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便可得到被測光的頻譜。
陣列式光敏器件可以采用線陣的CCD光敏傳感器,也可以采用面陣的CCD光敏(圖 像)傳感器或CMOS光敏(圖像)傳感器,如敏通公司的13V5H等,也可以釆用其他 的面陣光敏(圖像)傳感器,如陣列式光電倍增管(PMT)等。
在采用面陣光敏(圖像)傳感器時,與光柵刻槽方向相同(或說接收同一刻槽反射光)象素檢測到的信號可以疊加之后再進行傅立葉變換,可以大幅度提高光譜儀的靈敏 度和光譜幅值的精度。
本發(fā)明的光柵傅立葉光譜儀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被測平行光通過直角分束棱鏡1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到達 直角分束棱鏡的平面B,平面B是階梯形反射光柵,這部分光在平面B反射后具有不同 的光程差,透過分束面后到達陣列式光敏器件2;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到達直角分束
棱鏡的平面A,平面A也是階梯形反射光柵,但其刻線方向與平面B的刻線方向相垂直, 這部分光在平面A反射后也具有不同的光程差,透過分束面后到達陣列式光敏器件2。 在陣列式光敏器件2每個象素接收到的兩部分光的光程各不相同,通過對陣列式光敏器 件2得到的光電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便可得到被測光的頻譜。
陣列式光敏器件可以采用面陣的CCD光敏(圖像)傳感器或CMOS光敏(圖像) 傳感器,如敏通公司的13V5H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面陣光敏(圖像)傳感器,如陣列 式光電倍增管(PMT)等。
通過適當調整,可以使得面陣光敏(圖像)傳感器每個象素點得到波長的不同最大 干涉強度光,因而本實施例可以比實施例一提高幾個量級的波長分辨率。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組合發(fā)明,是一種在技術應用上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明, 其中所涉及的光柵和光敏(圖像)傳感器等,都屬于已有技術并且已有多種形式和應用。 在此不對其細部特征再作敘述。
此外,這里以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為中心展開了詳細的說明,所描述的優(yōu)選方式或某些 特性的具體體現(xiàn),應當理解為本說明書僅僅是通過給出實施例的方式來描述本發(fā)明,實 際上在組成、構造和使用的某些細節(jié)上會有所變化,包括部件的組合和組配,這些變形 和應用都應該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包括直角分束棱鏡和陣列式光敏器件,所述直角分束棱鏡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相互成直角的相鄰平面,第一平面(A)為階梯形反射光柵面,第二平面(B)為鍍有反射膜的平面,被測平行光到達所述直角分束棱鏡之后,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后垂直到達第二平面(B),由該平面反射后再由分束面反射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后垂直到達第一平面(A),經(jīng)該平面反射后透過分束面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線陣 CCD。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面 陣CCD。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面陣 CMOS圖像傳感器。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 器件為微通道陣列光電倍增管PMT。
6. —種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包括直角分束棱鏡和陣列式光敏器件,所述直角分束棱 鏡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相互成直角的相鄰平面,第一平面(A)和第二平面(B)均為階 梯形反射光柵面,所述的兩個反射光柵面的刻線方向相垂直,被測平行光到達所述直角 分束棱鏡之后,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后垂直到達第二平面(B),由該平面反 射后再由分束面反射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后垂直到達第一平 面(A),經(jīng)該平面反射后透過分束面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面陣 CCD。
8.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面陣 CMOS圖像傳感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傅立葉光譜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式光敏器件為微通道 陣列光電倍增管PMT。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光譜儀器技術領域,涉及兩種具有相同發(fā)明構思的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其中的一種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包括直角分束棱鏡和陣列式光敏器件,所述直角分束棱鏡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相互成直角的相鄰平面,第一平面(A)為階梯形反射光柵面,第二平面(B)為鍍有反射膜的平面,被測平行光到達所述直角分束棱鏡之后,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透過分束面后垂直到達第二平面(B),由該平面反射后再由分束面反射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另一部分光由分束面反射后垂直到達第一平面(A),經(jīng)該平面反射后透過分束面達到陣列式光敏器件。本發(fā)明提供的靜態(tài)傅立葉光譜儀是構造極為簡單,既具高速度,穩(wěn)定可靠,又具高靈敏度和高分辨率,還不需運動部件。
文檔編號G01N21/25GK101281062SQ20081005321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剛 李, 凌 林 申請人: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