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氣瓶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及套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天然氣作為一種優(yōu)質、高效的清潔能源,已在我國受到廣泛的重視,特別是“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天然氣的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目前,汽車用液化天然氣氣瓶在國內已得到大量使用。隨著車載氣瓶的大范圍使用,車載氣瓶的安全性,生產(chǎn)能力等越來越受到關注。
[0003]傳統(tǒng)的氣瓶由于其本身體積太過龐大,需要五個以上的人才能實現(xiàn)其操作,傳統(tǒng)的套裝氣瓶的方式是將內膽和外筒均采用豎直的方式進行套裝,在這一操作過程中,需將內膽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并需將內膽對準外筒再放入,但是因為工件的直徑大、長度長、重量重,而且內膽和外筒之間間隙小并要求套裝均勻,這使得傳統(tǒng)的操作存在很大問題,在將內膽提升的過程中不僅做功太多,而且存在內膽掉落的安全隱患,很不利于整個操作的進行,費時費力,生產(chǎn)效率低下,不利于規(guī)?;a(chǎn)。
[0004]上述問題是在氣瓶進行內外膽套裝的過程中應當予以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
[0006]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包括內膽承載部件、外筒承載部件和滑桿,所述滑桿穿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實現(xiàn)其連接,所述滑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內膽承載部件上,所述外筒承載部件可沿所述滑竿前進或后退;
所述內膽承載部件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結構相同,均包括由四根長方體空心桿銜接圍成的長方形承載框架,在所述承載框架上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一行走輪組件,對應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在所述承載框架的下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二行走輪組件。
[0007]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上固定鋪設有供內膽安放的多個半圓片,所述內膽承載部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外筒承載部件的高度。
[0008]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和所述第二行走輪組件結構相同,均包括位于所述承載框架四個角上的四個三角撐架和安裝在每個三角撐架上的行走輪,每個所述三角撐架可繞所述三角撐架和所述承載框架固定的點360°旋轉,從而實現(xiàn)行走輪能朝任意方向前行。
[0009]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上方的起吊機和供所述起吊機滑動行走的軌道。
[0010]本發(fā)明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內膽平躺式,采用繩索將起吊機固定住內膽的兩端,然后將纏繞好的內膽通過軌道行走運送到內膽承載部件上,在鋪設的半圓片上設置好薄型泡沫紙,松開起吊機的繩索,外筒在外筒承載部件上放置好,外筒承載部件高于內膽承載部件特定的高度使得將外筒承載部件沿所述滑桿向內膽承載部件方向推進后位于內膽承載部件頭部的半圓片能緊貼外筒的內壁,外筒能套住內膽的頭部。再將起吊機通過繩索在內膽的尾部固定住,操作者在外筒的一端,抓住一撐桿伸入外筒內,將撐桿的頭部伸入內膽頭部的封頭內并在外筒外放置一基座,撐桿的中部可位于基座上,使得撐桿和基座形成一個杠桿的形式,基座可作為撐桿的一個支點,工人只需在撐桿的末端將撐桿的末端往下壓,撐桿的頭部便帶動內膽的頭部向上抬升,另一個操作者在內膽尾端控制起吊機的運作,因此內膽的尾部通過起吊機也能得到抬升,由兩個操作者控制將內膽緩慢安全移入外筒中。整個操作過程中內膽和外筒一直保持平躺的形式。
[001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這一設計將內膽裝入外筒之內,內膽和外筒均采用平躺的形式來實現(xiàn)組裝,摒除了傳統(tǒng)的裝置將內膽和外筒采用豎直套裝的方式,從而也避免了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和問題,因此無需將內膽提升太高,也不存在內膽會掉落的安全隱患,并且在內膽承載部件上設置有半圓片和薄型泡沫紙能有效避免內膽在裝入的過程中其纏繞層遭到損壞。內膽和外筒橫放在裝置上,套裝定位準確,內膽能安全套裝入外筒之中并且保證套裝質量。整個操作既節(jié)省時間也節(jié)省勞動力,生產(chǎn)效率相比于傳統(tǒng)的套裝方式有明顯提高,適應于大規(guī)?;纳a(chǎn)。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1-內膽承載部件,2-外筒承載部件,3-滑桿,4-承載框架,5-第一行走輪組件,6-第二行走輪組件,7-半圓片,8- 二角撐架,9-行走輪,10-起吊機,11-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0015]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包括內膽承載部件1、外筒承載部件2和滑桿3,所述滑桿3穿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實現(xiàn)其連接,所述滑桿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上,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可沿所述滑竿前進或后退;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結構相同,均包括由四根長方體空心桿銜接圍成的長方形承載框架4,在所述承載框架4上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一行走輪組件5,對應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5在所述承載框架4的下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二行走輪組件6。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上固定鋪設有供內膽安放的多個半圓片7,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的高度高于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的高度。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5和所述第二行走輪組件6結構相同,均包括位于所述承載框架4四個角上的四個三角撐架8和安裝在每個三角撐架8上的行走輪9,每個所述三角撐架8可繞所述三角撐架8和所述承載框架4固定的點360°旋轉,從而實現(xiàn)行走輪9能朝任意方向前行。還包括位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上方的起吊機10和供所述起吊機10滑動行走的軌道11。
[0016]本實施例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內膽平躺式,采用繩索將起吊機10固定住內膽的兩端,然后將纏繞好的內膽通過軌道11行走運送到內膽承載部件1上,在鋪設的半圓片7上設置好薄型泡沫紙,松開起吊機10的繩索,外筒在外筒承載部件2上放置好,外筒承載部件2高于內膽承載部件1特定的高度使得將外筒承載部件2沿所述滑桿3向內膽承載部件1方向推進后位于內膽承載部件1頭部的半圓片7能緊貼外筒的內壁,外筒能套住內膽的頭部。再將起吊機10通過繩索在內膽的尾部固定住,操作者在外筒的一端,抓住一撐桿伸入外筒內,將撐桿的頭部伸入內膽頭部的封頭內并在外筒外放置一基座,撐桿的中部可位于基座上,使得撐桿和基座形成一個杠桿的形式,基座可作為撐桿的一個支點,工人只需在撐桿的末端將撐桿的末端往下壓,撐桿的頭部便帶動內膽的頭部向上抬升,另一個操作者在內膽尾端控制起吊機10的運作,因此內膽的尾部通過起吊機10也能得到抬升,由兩個操作者控制將內膽緩慢安全移入外筒中。整個操作過程中內膽和外筒一直保持平躺的形式。
[0017]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這一設計將內膽裝入外筒之內,內膽和外筒均采用平躺的形式來實現(xiàn)組裝,摒除了傳統(tǒng)的裝置將內膽和外筒采用豎直套裝的方式,從而也避免了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和問題,因此無需將內膽提升太高,也不存在內膽會掉落的安全隱患,并且在內膽承載部件上設置有半圓片和薄型泡沫紙能有效避免內膽在裝入的過程中其纏繞層遭到損壞。內膽和外筒橫放在裝置上,套裝定位準確,內膽能安全套裝入外筒之中并且保證套裝質量。整個操作既節(jié)省時間也節(jié)省勞動力,生產(chǎn)效率相比于傳統(tǒng)的套裝方式有明顯提高,適應于大規(guī)?;纳a(chǎn)。
【主權項】
1.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內膽承載部件(1)、外筒承載部件(2)和滑桿(3 ),所述滑桿(3 )穿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 )實現(xiàn)其連接,所述滑桿(3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上,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 )可沿所述滑竿前進或后退; 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 )結構相同,均包括由四根長方體空心桿銜接圍成的長方形承載框架(4),在所述承載框架(4)上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一行走輪組件(5 ),對應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5 )在所述承載框架(4 )的下平面的四個角上均固定有第二行走輪組件(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上固定鋪設有供內膽安放的多個半圓片(7),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的高度高于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的高度。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輪組件(5)和所述第二行走輪組件(6)結構相同,均包括位于所述承載框架(4)四個角上的四個三角撐架(8 )和安裝在每個三角撐架(8 )上的行走輪(9 ),每個所述三角撐架(8 )可繞所述三角撐架(8 )和所述承載框架(4 )固定的點360 °旋轉,從而實現(xiàn)行走輪(9 )能朝任意方向前行。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內膽承載部件(1)和所述外筒承載部件(2)上方的起吊機(10)和供所述起吊機(10)滑動行走的軌道(11)。
【專利摘要】一種氣瓶內外膽套裝裝置,滑竿穿過內膽承載部件和外筒承載部件實現(xiàn)其連接,滑竿的一端固定在內膽承載部件上,外筒承載部件可沿滑竿前進或后退,內膽承載部件和外筒承載部件結構相同,均包括由四根長方體空心桿銜接圍成的長方形承載框架,在承載框架上平面的四個角上固定有第一行走輪組件,對應第一行走輪組件在承載框架的下平面的四個角上固定有第二行走輪組件。這一設計的套裝方式無需提升內膽,不存在內膽掉落的安全隱患。半圓片和薄型泡沫紙的設置有效避免內膽在裝入的過程中其纏繞層遭到損壞。整個操作既節(jié)省時間也節(jié)省勞動力,套裝定位準確,生產(chǎn)效率相比于傳統(tǒng)的套裝方式顯著提高。
【IPC分類】F17C13/00
【公開號】CN105333306
【申請?zhí)枴緾N201410397735
【發(fā)明人】張偉民
【申請人】丹陽市利旺車輛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