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焓氣體蓄能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蓄能罐。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貯氣罐為單層鋼結構,由于隨著貯存的氣體溫度、壓力的提高,一般的貯氣罐壁都較厚、且笨重,浪費資源,所以急需發(fā)明一種輕便、體積小、結構簡單、成體低廉、可廣泛用于可移動工具(比如交通運輸工具)及設備上且能承受高溫高壓的貯氣罐,以滿足各行業(yè)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傳統(tǒng)貯氣罐的不足,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焓氣體蓄能罐,包括罐體、進氣口、出氣口,所述罐體由內殼體及外殼體組成,所述外殼體設為高強度殼體且內側設有隔熱層,所述內殼體設為高傳熱性金屬殼體,所述高傳熱性金屬殼體的內側或內外側可設有傳熱片,在所述外殼體內側的隔熱層與所述內殼體的外側所形成的腔體內充入液體或固體,以增加蓄熱量。
所述進氣口由管路經受控閥門與空壓機連通,所述出氣口由管路經受控閥門與用氣設備連通。
所述罐體的外殼體和內殼體形成上氣室、下氣室、腔體,由內殼體組成的復數個熱交換管連通所述上氣室與下氣室,所述進氣口與上氣室連通,所述出氣口與下氣室連通。
所述罐體的外殼體內側不設有隔熱層,所述內殼體上設有小孔,所述小孔連通所述內殼體內側與所述腔體。
所述罐體內壁上設有隔熱層,所述罐體不設有內殼體。
所述罐體的外部設有復數個增容罐,所述復數個增容罐和所述罐體的腔體之間,由管路相互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連通。
所述罐體可設為復數個,所述復數個罐體之間可由管路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相互連通。
本發(fā)明的原理蓄能罐的內殼體為良好的熱導材料,在蓄能罐的罐體腔體內,注入熱容較高的液體或固體介質,使蓄能罐的熱容大幅增高;當高溫高壓氣體被壓縮設備壓入蓄能罐內時,大部熱量被腔體內的介質所吸收,使蓄能罐內的氣體溫度不至于太高,實現(xiàn)缸內的氣體溫度有所降低但不損失熱能;由于在蓄能罐外殼體的內側有保溫層,所以蓄能罐的外層殼體不會處于很高的工作溫度狀態(tài),從而對外層殼體材料的要求不太苛刻;當用氣設備用氣時,腔體內的介質又會及時將熱量傳給罐內的氣體,使輸出的氣體有足夠的溫度和壓力,使得用氣設備能夠得到高溫高壓氣體;由于設置了增容罐與罐體腔體的串并聯(lián)及本身罐體的串并聯(lián),使得單個蓄能罐的體積大幅減小。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體積小、成體低廉;2、本發(fā)明熱效率利用高,節(jié)能、環(huán)保;2、本發(fā)明能承受高溫高壓,可廣泛應用于可移動工具(比如交通運輸工具)及設備上。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內殼體內側帶有傳熱片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內殼體內外側均帶有傳熱片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不帶內殼體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7為罐體腔體串聯(lián)有增容罐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8為罐體腔體并聯(lián)有增容罐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6罐體并聯(lián)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6罐體串聯(lián)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附圖編號1.罐體2.進氣口 3.出氣口 4.腔體5、8.管路 6.小孔7.增容罐 9、91.受控閥門10.空壓機 11.外殼體 12.內殼體13.隔熱層14.傳熱片 15.熱交換管 16.上氣室17.下氣室20.用氣設備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包括罐體1、進氣口2、出氣口3,所述罐體1由內殼體12及外殼體11組成,所述外殼體11設為高強度殼體且內側設有隔熱層13,所述內殼體12設為高傳熱性金屬殼體,所述高傳熱性金屬殼體的內側或內外側可設有傳熱片14,在所述外殼體11內側的隔熱層13與所述內殼體12的外側所形成的腔體4內充入液體或固體,以增加蓄熱量。
所述進氣口2由管路8經受控閥門9與空壓機10連通,所述出氣口3由管路5經受控閥門91與用氣設備20連通。
實施例2如圖4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所述罐體1的外殼體11和內殼體12形成上氣室16、下氣室17、腔體4,由內殼體組成的復數個熱交換管15連通所述上氣室16與下氣室17,所述進氣口2與上氣室16連通,所述出氣口3與下氣室17連通。
實施例3如圖5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所述罐體1的外殼體11內側不設有隔熱層,所述內殼體12上設有小孔6,所述小孔6連通所述內殼體12內側與所述腔體4。
實施例4如圖6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所述罐體1內壁上設有隔熱層13,所述罐體1不設有內殼體。
實施例5如圖7和圖8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所述罐體1的外部設有復數個增容罐7,所述復數個增容罐7和所述罐體1的腔體4之間,由管路8相互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連通。
實施例6如圖9和圖10所示高焓氣體蓄能罐,所述罐體1可設為復數個,所述復數個罐體1之間可由管路8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相互連通。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焓氣體蓄能罐,包括罐體(1)、進氣口(2)、出氣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由內殼體(12)及外殼體(11)組成,所述外殼體(11)設為高強度殼體且內側設有隔熱層(13),所述內殼體(12)設為高傳熱性金屬殼體,所述高傳熱性金屬殼體的內側或內外側可設有傳熱片(14),在所述外殼體(11)內側的隔熱層(13)與所述內殼體(12)的外側所形成的腔體(4)內充入液體或固體,以增加蓄熱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焓氣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外殼體(11)和內殼體(12)形成上氣室(16)、下氣室(17)、腔體(4),由內殼體組成的復數個熱交換管(15)連通所述上氣室(16)與下氣室(17),所述進氣口(2)與上氣室(16)連通,所述出氣口(3)與下氣室(17)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焓氣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外殼體(11)內側不設有隔熱層,所述內殼體(12)上設有小孔(6),所述小孔(6)連通所述內殼體(12)內側與所述腔體(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焓氣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內壁上設有隔熱層(13),所述罐體(1)不設有內殼體。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焓氣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外部設有復數個增容罐(7),所述復數個增容罐(7)和所述罐體(1)的腔體(4)之間,由管路(8)相互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高焓氣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可設為復數個,所述復數個罐體(1)之間可由管路(8)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或串并聯(lián)相互連通。
全文摘要
一種高焓氣體蓄能罐,包括罐體、進氣口、出氣口,所述罐體由內殼體及外殼體組成,所述外殼體設為高強度殼體且內側設有隔熱層,所述內殼體設為高傳熱性金屬殼體,所述高傳熱金屬殼體的內側或內外側可設有傳熱片,在所述外殼體內側的隔熱層與所述內殼體的外側所形成的腔體內充入液體或固體,以增加蓄熱量。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體積小、成體低廉、熱效率利用高,節(jié)能、環(huán)保;可廣泛應用于可移動工具(比如交通運輸工具)及設備上。
文檔編號F17C1/12GK101078459SQ200710118220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2日
發(fā)明者靳宇男 申請人:靳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