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架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教學設備的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安裝架組件,包括安裝框架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基板,基板具有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上定位部固設有上防松塊,下定位部固設有下防松塊;安裝框架包括上橫梁和下橫梁,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上凹槽,下橫梁的頂面開設有下凹槽;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供上防松塊以傾斜方式向上滑入或向下滑出的安裝槽,安裝槽與上凹槽連通,安裝槽寬度大于上凹槽寬度;上凹槽底面與下凹槽底面之間的間距大于基板高度;下防松塊具與下橫梁的頂面線性接觸的配合斜面。與現(xiàn)有技術對比,本發(fā)明提供的安裝架組件,使用和維護十分方便,且安裝框架與固定支架之間的穩(wěn)定性更高,能保證使用過程的順利進行。
【專利說明】
安裝架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教學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教學設備的安裝架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教學設備通過模塊化設計,建立統(tǒng)一的軟硬件平臺,結合系統(tǒng)性課程資源,能夠適應多種類、多層次的教學需求和提高教學效率。實驗模塊組件需要快速安裝,并且安裝后結構穩(wěn)定。
[0003]傳統(tǒng)的教學設備所采用的支架結構是:實驗模塊組件安裝在上下凹槽或卡槽之間,可拆卸和左右移動。實驗模塊組件插入凹槽部位的厚度顯著小于凹槽寬度才能方便地安裝和移位。安裝后凹槽壁和組件插入部位間存在縫隙,當按壓開關、插拔連接器等操作時前后晃動,很不穩(wěn)定,干擾實驗過程。如果組件插入部位厚度略微小于凹槽寬度,安裝極為不便,穩(wěn)定程度僅得到有限改善。附加鎖緊部件后可消除不穩(wěn)定狀態(tài),但是裝卸或移位過程變得繁瑣。如中國專利ZL201020610854.9公開的“可調式掛箱或模塊的安裝裝置”,包括機殼和卡板,兩者形成卡槽,卡槽內有彈力夾緊裝置和助滑裝置,彈力夾緊裝置將待安裝件壓緊在彈力夾緊裝置與助滑裝置間,然而,待安裝件左右平移需要上下卡槽內設置足夠長度的彈片和一定分布密度的滾柱,這些部件長期使用難免損耗和疲勞,維修或維護不夠方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架組件,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安裝教學試驗所需功能器件的支架結構復雜,穩(wěn)定性差,且不便于維護的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裝架組件,包括安裝框架和以可拆卸方式與所述安裝框架連接并由所述安裝框架支撐的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位于其頂部的上定位部、位于底部的下定位部及連接在兩者之間的安裝部,所述上定位部的一側固設有至少一個上防松塊,所述下定位部于設置有所述上防松塊的一側固設有至少一個下防松塊;
[0006]所述安裝框架包括上橫梁和與所述上橫梁平行且間隔設置在所述上橫梁下方的下橫梁,所述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供所述上定位部滑動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沿所述上橫梁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橫梁的頂面開設有供所述下定位部部分向下置入的下凹槽;
[0007]所述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供所述上防松塊以傾斜方式向上滑入或向下滑出的至少一個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上凹槽連通,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寬度大于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
[0008]所述上凹槽的底面與所述下凹槽的底面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基板的高度;
[0009]所述下防松塊具與所述下橫梁的頂面線性接觸并使所述固定支架支撐在所述上橫梁與所述下橫梁之間的配合斜面。
[0010]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包括兩個縱向壁,每個一縱向壁包括一個從所述上凹槽的側壁向外并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一部分、一個從所述第一部分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一個所述第二部分向內并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且與所述上凹槽的側壁連接的第三部分。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和/或所述第三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為120°-150°ο
[0011]進一步地,所述下防松塊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配合斜面位于所述下部的外側,所述配合斜面從所述上部向下并向所述基板的方向傾斜延伸至所述下部的底端面。再進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下部的底端面尺寸是所述上部的頂端面尺寸的0.2-0.3倍;所述上部的高度為所述下防松塊整體的高度的0.2-0.3倍。
[0012]進一步地,所述上防松塊的頂端面與所述上定位部的頂端面齊平,所述下防松塊的底端面與所述下定位部的底端面齊平。
[0013]進一步地,所述上防松塊與所述基板之間和/或所述下防松塊與所述基板之間設置有預定厚度的減震層。再進一步地,所述減震層的厚度為l_5mm。另外再進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等于所述上防松塊的厚度、所述減震層的厚度及所述基板的厚度之和;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寬度等于所述上部的厚度、所述減震層的厚度及所述基板的厚度之和的0.5-0.8倍;所述下凹槽的深度是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寬度的1.3-1.8倍。
[0014]進一步地,所述上凹槽的底面與所述下凹槽的底面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基板的高度加上1.1-1.3倍的所述上防松塊的高度之和。
[0015]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還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并且相對所述上防松塊的另一側的至少一個把手。
[0016]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寬度是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的1.5-1.8倍。
[0017]進一步地,在所述上橫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安裝槽的長度是所述上防松塊長度的 1.6-2.0 倍。
[0018]進一步地,所述上防松塊為長方體、梯形截面柱體或半圓柱體。
[0019]與現(xiàn)有技術對比,本發(fā)明提供的安裝架組件,采用上防松塊與安裝槽的配合,安裝框架與固定支架可實現(xiàn)快速的安裝和拆離,通過下防松塊與下橫梁的線性接觸將重力均勻分散,這樣,該安裝架組件使用和維護十分方便,且安裝框架與固定支架之間的穩(wěn)定性更高,能保證使用過程的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立體示意圖;
[0021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安裝框架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安裝架組件的立體示意圖一;
[0023]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安裝架組件的立體示意圖二;
[0024]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支架與安裝框架安裝過程中步驟一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支架與安裝框架安裝過程中步驟二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支架與安裝框架安裝過程中步驟三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上橫梁的仰視示意圖;
[0028]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固定支架與安裝框架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9]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0]100:安裝架組件
[0031]10:安裝框架1a:安裝空間
[0032]11:上橫梁12:下橫梁
[0033]13:豎梁14:上凹槽
[0034]15:下凹槽16:安裝槽
[0035]161:縱向壁162:第一部分
[0036]163:第二部分164:第三部分
[0037]20:固定支架21:基板
[0038]211:上定位部212:下定位部
[0039]213:安裝部213a:安裝孔
[0040]22:上防松塊23:下防松塊
[0041]24:螺釘231:上部
[0042]232:下部233:配合斜面
[0043]25:把手
[0044]Tl:上部的厚度T2:下部底端的厚度
[0045]Hl:下防松塊的高度H2:上部的高度
[0046]W2:安裝槽的槽口寬度Wl:上凹槽的槽口寬度
[0047]S1:上凹槽底面與下凹槽底面之間的間距H5:基板的高度
[0048]
[0049]Dl:上凹槽的深度H3:上防松塊的高度
[0050]α?: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 α2: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
[0051]
[0052]L1:安裝槽的長度L2:上防松塊的長度
[0053]W3:下凹槽的槽口寬度D2:下凹槽的深度
[0054]Η6:上防松塊位于上凹槽內部分的高度 Η4:安裝后下防松塊位于下凹槽內部分的
[0055]高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56]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57]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現(xiàn)進行詳細的描述。
[0058]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左”“右” “上” “下”與附圖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下文中所稱的“前”對應基板上未安裝有防松塊的一側所朝向的方向,“后”則對應基板上安裝有防松塊的一側所朝向的方向,上述方向并不對本發(fā)明的結構起限定作用。
[0059]對于上下凹槽和安裝槽的尺寸術語,諸如“寬度”、“長度”、“深度”,分別與附圖本身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對應;對于防松塊的尺寸術語,諸如“厚度”、“長度”、“高度”,分別與附圖本身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對應。
[0060]此外,應當理解,這里記載的任何數(shù)值范圍意欲包括被包含在其中的所有子范圍。例如,“I至2”的范圍意欲包括在所記載的最小值I與所記載的最大值2之間并包括所記載的最小值I與所記載的最大值2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圍,也就是,所有以等于或大于I的最小值起始并以等于或小于2的最大值結束的子范圍,以及所有在它們之間的子范圍,例如1.1至1.3,或 1.5至 1.6,或 1.8至2。
[0061]還必須指出的是,如在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單數(shù)形式“一”、“一個”和“該”包括復數(shù)形式,除非另外指定。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
[0062]實施例一
[0063]如圖1至8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安裝架組件100,由安裝框架10和以可拆卸方式與安裝框架10連接并由安裝框架10支撐的固定支架20構成。需要說明的是,固定支架20用于安裝教學過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功能器件(圖未示),功能器件可以是伺服驅動絲桿傳動機構、變頻調速輸送機構等,使安裝有功能器件的固定支架20能夠單獨實現(xiàn)一個實驗過程(如伺服驅動絲桿傳動、變頻調速輸送等),或者具有獨立的一個實驗功能(如伺服驅動器控制、變頻調速控制等)。安裝框架10具有一個安裝空間10a,固定支架20可裝入或取出于安裝空間1a,且固定支架20在裝入后可滑動地設置在該安裝空間1a中。
[0064]固定支架20,包括基板21,該基板21具有位于其頂部的上定位部211、位于底部的下定位部212和連接在兩者之間的安裝部213,安裝部213上開設有用于安裝教學所需功能器件)的安裝孔213a,上定位部211的后側固設有上防松塊22,下定位部212的后側固定有下防松塊23。
[0065]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板21為厚度均一的平板,上防松塊22通過膠黏劑或者螺釘24緊固等一切現(xiàn)有的固定方式與基板21固定連接,上防松塊22的數(shù)量為但不局限于兩個,兩個上防松塊22并排且間隔設置,且上防松塊22的頂端面與上定位部211的頂端面齊平(當然,上定位部21頂端也可以略高于或者略低于上防松塊22的頂端面),上防松塊為長方體、梯形截面柱體或半圓柱體(即上防松塊的橫截面形狀為方形、梯形、半圓形)。
[0066]下防松塊23,其也通過膠黏劑或者螺釘24緊固等一切現(xiàn)有的固定方式與基板21固定連接,下防松塊23的數(shù)量為但不局限于兩個,兩個下防松塊23并排且間隔設置,下防松塊23的底端面與下定位部212的底端面齊平(當然,下防松塊23的底端面也可以略高于或者略低于與下定位部212的底端面)。
[0067]從圖1、5至7可以看出,下防松塊23為類楔形體(長方體截去含底端后棱的三角柱體),各下防松塊23均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部231和下部232,各下部232的后側均具有一配合斜面233,配合斜面233從上部231向下并向基板21的方向傾斜延伸至下部232的底端面。具體地,上部231的厚度(即在垂直于基板21的方向上,上部231的頂端面尺寸)為Tl,下部232底端的厚度(即在垂直于基板21的方向上,下部232的底端面尺寸)為T2,T2 = (0.2-0.3).Tl,優(yōu)選T2為0.25.1'1;下防松塊23整體的高度為!11,上部231的高度為!12,!12=(0.2-0.3).!11,優(yōu)選!12為0.25.Hl0
[0068]參見圖2至8,安裝框架10,包括首尾相接方式連接的一個上橫梁11、一個下橫梁12以及兩個豎梁13,上下橫梁11、12和豎梁13圍合形成安裝空間10a,其中,上橫梁11、下橫梁12基本呈水平設置,兩者彼此平行且間隔設置。上橫梁11的底面開設有供上定位部211至少部分向上移入的上凹槽14,下橫梁12的頂面開設有供下定位部212部分向下置入的下凹槽
15。為了便于固定支架20裝入安裝空間1a內,可以理解的是,上橫梁11的底面開設有與上凹槽14連通安裝槽16,安裝槽16的槽口寬度W2大于上凹槽14的槽口寬度Wl,且上凹槽14的底面與下凹槽15的底面之間的間距SI大于基板21的高度H5,這樣,可使基板21傾斜,并將上防松塊22向上滑入或向下滑出對應的安裝槽16,從而完成固定支架20的安裝和取下。
[0069]參見圖2至7,在本實施例中,上下橫梁11、12固定在兩個豎梁13之間,且下橫梁12位于上橫梁11的正下方,上下凹槽14、15彼此正對。具體地,從圖5至7可以看出,上凹槽14沿上橫梁11延伸的方向延伸,并貫穿上橫梁11的兩端,上凹槽14的凹槽寬度為Wl,W1等于上防松塊22的外端面(即上防松塊22的后側面,圖示中的左側表面)與基板21上遠離上防松塊22的一側表面(即基板21的前側面,圖示中的右側表面)之間的間距±0.2mm,也就是說,基板21的上定位部211和上防松塊22與上凹槽14之間為過渡配合,這樣,固定支架20與上橫梁11連接后可相對該上橫梁11左右平移,且上凹槽14的凹槽寬度Wl便于基板21的上定位部211及上防松塊22置入,安裝更加便捷,安裝后結構更穩(wěn)定,基板21的上定位部211不易晃動。從圖7可以看出,該上凹槽14的深度為D1,D1 = (1.2-1.4).H3,優(yōu)選Dl為1.3.H3,其中,H3為上防松塊22的高度,這樣,上防松塊22可整體向上移入上凹槽14內,以便固定支架20在安裝框架10上的安裝和拆除。
[0070]參見圖2、3、5、6和8,安裝槽16,開設在上橫梁11底面上并連通該上凹槽14,其具有加寬的槽口寬度,便于基板21以朝后傾斜的方式將上防松塊22整體及上定位部211插入該安裝槽16內。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16以成對的方式并排且間隔地設置在上凹槽14的延伸方向(即上橫梁11的延伸方向)上,安裝槽16為但不局限于四對,每對安裝槽16中兩安裝槽16之間的間距與各對上防松塊22的間距基本相等。
[0071 ] 具體地,從圖8可以看出,安裝槽16包括兩個縱向壁161,每個一縱向壁161包括一個從上凹槽14的側壁向外并向與上橫梁11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一部分162、一個從第一部分162向與上橫梁11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63和一個第二部分163向內并向與上橫梁11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且與上凹槽14的側壁連接的第三部分164。安裝槽16的深度與上凹槽14的深度Dl基本相同,安裝槽16的槽口寬度為W2,W2 =(1.5-1.8).Wl,優(yōu)選W2為1.6.Wl,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W2指各對相對的第二部分163之間的間距。安裝槽16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三部分164分別形成與上凹槽14側壁連接的過渡連接面,由于要實現(xiàn)快速安裝,各安裝槽16上過渡連接面與上凹槽14側壁之間夾角角度的選擇以及安裝槽16的長度尺寸設計是關鍵,也就是說,當?shù)谝徊糠?62與第二部分163之間的夾角(即第一部分162與上凹槽14側壁之間的夾角)α?和第三部分164與第二部分163之間的夾角(即第三部分164與上凹槽14側壁之間的夾角)α2為120°-150°,優(yōu)選α?和α2為135°,且當安裝槽16的長度(即在上橫梁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長度)L1 = (1.6-2.0).L2,優(yōu)選LI =1.8 *L2,其中,L2為上防松塊22的長度(即在上橫梁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長度),這樣的安裝槽16結構和布局,能夠實現(xiàn)快速安裝。
[0072]下凹槽15,開設在下橫梁12的頂面,用于供下防松塊23和下定位部212部分向下置入,以將固定支架20支撐在安裝空間1a內。在本實施例中,從圖7可以看出,下凹槽15的槽口寬度為W3,W3等于下防松塊23的上部231的外端面(即上部231的后側面,圖示左側表面)與基板21上遠離下防松塊23的一側表面(即基板21的前側面,圖示右側表面)之間的間距
0.5-0.8倍,優(yōu)選W3為該間距的0.7倍。下凹槽15的深度為D2,D2 = (1.3-1.8).W3,優(yōu)選D2為1.5.W3,上述設計以確保安裝后下防松塊23位于下凹槽15內部分的高度為H4,該H4為(0.25-0.4).Hl,優(yōu)選H4為Hl的三分之一,這樣,下防松塊23與下橫梁12具有較小的接觸面積,下防松塊23的配合斜面233與下橫梁12于下凹槽15的后沿內邊之間形成線性接觸。
[0073]為保證固定支架可順利裝入安裝框架10中,從圖7可以看出,上凹槽14的底面與下凹槽15的底面之間的間距S1=H5+(1.1-1.3).H3,優(yōu)選SI為H5+1.2.H3,其中H5為基板21的高度,這一結構可確保固定支架20的順利安裝,并且安裝后上防松塊22位于上凹槽14內部分的高度H6 (即在上下方向上的長度)是該上防松塊22整體高度H3 (即在上下方向上的長度)的0.25-0.40倍,優(yōu)選H6為三分之一的H3,使得上防松塊22與上凹槽14內壁之間具有較小接觸面積,方便固定支架20的左右移動。
[0074]作為進一步地的優(yōu)化,上防松塊22與基板21之間和下防松塊23與基板21之間均設置有預定厚度的減震層(圖未示出)。具體地,減震層為采用橡塑彈性體材料制成的彈性墊,該厚度為1.0-5.0mm,優(yōu)選2.5mm,過厚或過薄都會降低實驗操作舒適度。減震層具有彈性形變和吸收震動沖擊能量的特點,是保證順利安裝和結構穩(wěn)定的關鍵。減震層的規(guī)格尺寸與上下防松塊22、23內側表面(即靠近基板21的一側)的規(guī)格尺寸相匹配,即減震層可覆蓋上下防松塊22、23的整個內側表面。減震層是易損耗部件,長期使用出現(xiàn)變形或疲勞,切除或者拆除即可更換。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凹槽14的凹槽寬度Wl等于上防松塊22的厚度、減震層的厚度以及基板21厚度之和±0.2mm;同樣的,下凹槽15的槽口寬度W3等于下防松塊23的上部231的厚度Tl、減震層的厚度以及基板21厚度之和的0.5-0.8倍。
[0075]作為進一步地的優(yōu)化,固定支架20還包括把手25,在本實施例中,把手25為但不局限于一對,一對把手25設置在基板21的前面,具體的,在上定位部211內和在下定位部212內各設置有一個把手25,每個把手25均為橫向放置,且彼此平行。
[0076]當然,把手25也可以安裝在安裝部213上并緊鄰定位部。
[0077]當然,把手25也可以豎直設置,分置于基板21緊鄰左右邊緣處。
[0078]下面結合附圖5至7詳細說明下本發(fā)明的拆裝過程:
[0079]A、安裝過程:
[0080]Al:如圖5所示,雙手持把手25,將上防松塊22對準一對安裝槽16,傾斜基板21,邊向上、邊調整傾斜角度,將上定位部211插入上凹槽14;
[0081]A4:如圖6所示,當固定支架20底端對齊下凹槽15時,向下移動,將下定位部212插入下凹槽15;
[0082]A5:如圖7所示,左右移動固定支架20,讓上防松塊22離開安裝槽16(并避開其他的安裝槽16),進入預定位置。
[0083]B、拆卸過程:
[0084]B1:雙手持把手25,左右移動固定支架20,讓上防松塊22進入近鄰的一對安裝槽16;
[0085]B2:向上提起固定支架20,讓其底端高于下凹槽15頂端外沿;
[0086]B3:傾斜基板21,邊調整傾斜角度、邊向下,將上定位部211拔出上凹槽14;
[0087]B4:收起固定支架20和安裝框架10。
[0088]實施例二
[0089]下面結合附圖9,僅就與實施例一中不同之處作詳細說明。
[0090]本實施例提供的安裝框架10,上橫梁11的上凹槽14與下橫梁12的下凹槽15不在同一鉛垂面上,即兩者相錯開。固定支架20,包括基板21,該基板21具有位于其頂部的上定位部211、位于底部的下定位部212和連接在兩者之間的安裝部213,上定位部211的后側固設有上防松塊22,下定位部212的后側固定有下防松塊23,上定位部211和下定位部212基本平行,安裝部213從所述下定位部212向上并向后(或者向前)傾斜延伸至上定位部211。由于安裝部213呈傾斜設置,這樣,可以組裝形成具有傾斜工作面的實驗模塊組件。
[0091 ]固定支架20的質量大或工作面傾斜時,上下橫梁11、12受力或承受扭矩較大,需要加固,特別是下凹槽15。
[0092]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93](I)能夠快速拆裝,安裝后結構穩(wěn)定,由于可彈性壓縮的上防松塊22、減震層和較寬的安裝槽16帶來便利,只需簡單插拔和移動便能安裝定位,上防松塊22便能夠填滿上凹槽14(防松)并吸收沖擊能量(防震)。
[0094](2)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安裝槽16的設置方式簡單、數(shù)量有限,可以比較方便地更換上下防松塊22、23、減震層等損耗部件。
[0095](3)左右移動更方便,上防松塊22、上下定位部211、212和上下凹槽14、15的接觸面積得到控制,通過下防松塊23與下橫梁12的線性接觸將重力均勻分散,而非集中于基板21的底端。
[0096]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安裝架組件,包括安裝框架和以可拆卸方式與所述安裝框架連接并由所述安裝框架支撐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位于其頂部的上定位部、位于底部的下定位部及連接在兩者之間的安裝部,所述上定位部的一側固設有至少一個上防松塊,所述下定位部于設置有所述上防松塊的一側固設有至少一個下防松塊; 所述安裝框架包括上橫梁和與所述上橫梁平行且間隔設置在所述上橫梁下方的下橫梁,所述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供所述上定位部滑動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沿所述上橫梁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橫梁的頂面開設有供所述下定位部部分向下置入的下凹槽; 所述上橫梁的底面開設有供所述上防松塊以傾斜方式向上滑入或向下滑出的至少一個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上凹槽連通,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寬度大于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 所述上凹槽的底面與所述下凹槽的底面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基板的高度; 所述下防松塊具與所述下橫梁的頂面線性接觸并使所述固定支架支撐在所述上橫梁與所述下橫梁之間的配合斜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包括兩個縱向壁,每個一縱向壁包括一個從所述上凹槽的側壁向外并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一部分、一個從所述第一部分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一個所述第二部分向內并向與上橫梁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傾斜延伸且與所述上凹槽的側壁連接的第三部分。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和/或所述第三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為120°-150°。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松塊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配合斜面位于所述下部的外側,所述配合斜面從所述上部向下并向所述基板的方向傾斜延伸至所述下部的底端面。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下部的底端面尺寸是所述上部的頂端面尺寸的0.2-0.3倍;所述上部的高度為所述下防松塊整體的高度的0.2-0.3倍。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松塊的頂端面與所述上定位部的頂端面齊平,所述下防松塊的底端面與所述下定位部的底端面齊平。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松塊與所述基板之間和/或所述下防松塊與所述基板之間設置有預定厚度的減震層。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層的厚度為l-5mm。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等于所述上防松塊的厚度、所述減震層的厚度及所述基板的厚度之和;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寬度等于所述上部的厚度、所述減震層的厚度及所述基板的厚度之和的0.5-0.8倍;所述下凹槽的深度是所述下凹槽的槽口寬度的1.3-1.8倍。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的底面與所述下凹槽的底面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基板的高度加上1.1-1.3倍的所述上防松塊的高度之和。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還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并且相對所述上防松塊的另一側的至少一個把手。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寬度是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寬度的1.5-1.8倍。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橫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安裝槽的長度是所述上防松塊長度的1.6-2.0倍。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松塊為長方體、梯形截面柱體或半圓柱體。
【文檔編號】F16M13/02GK105840971SQ20161033976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fā)明人】李志國, 魏斌, 薛振海, 廖洪剛, 雷旭昌
【申請人】深圳國泰安教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