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快速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快速接頭,涉及管路的快速連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軟管之間的聯(lián)接裝置。
現(xiàn)有技術的快速接頭,當采用金屬材料制造時,一般都采用砂型,金屬型鑄造或壓力鑄造而成。因此都不可避免的要經(jīng)過切削加工,并且由于鑄造工藝的限制其壁厚又不能太簿,所以快速接頭的體積大、重量重、制造工藝復雜、生產(chǎn)周期長、耗料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一種用金屬板材或管材沖壓而成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材料消耗少、制造成本低,同時密封可靠,拆裝方便的快速接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快速接頭的實施例,圖2為快速接頭中的內(nèi)接套(1)的結構圖,圖3為快速接頭中的外接套(3)的結構圖。
本實用新型的快速接頭的結構是由內(nèi)接套(1)、外接套(3)和彈性密封圈(2)組成。其內(nèi)、外接套用金屬板材或管材沖壓而成。其與軟管連接的一端園周壁上,各有一到三圈防止軟管滑脫,由內(nèi)孔向外徑壓出或向外卷曲的凸肩(7)、(3),在內(nèi)接套(1)和外接套(3)的連接處,有一個O形、V形、Y形或U形彈性密封圈(2)。彈性密封圈(2)由橡膠、塑料、皮革或金屬管材制成。當內(nèi)、外接套分離時,彈性密封圈(2)附帶在外接套(3)的半園形槽(12)內(nèi)。當內(nèi)、外接套接合時,內(nèi)接套(1)與外接套(3)聯(lián)接一端的圓錐形凸肩(9)進入彈性密封圈(2)內(nèi),并對彈性密封圈(2)進行輕微壓縮而形成密封帶。為了保持內(nèi)、外接套密封時的可靠聯(lián)接,同時克服管內(nèi)液體或氣體壓強所產(chǎn)生的軸向力,在外接套(3)的半園形槽里邊內(nèi)壁和內(nèi)接套(1)錐型凸肩(9)外邊的圓周(13)上,各沖有一到四個供相互連接的凸緣(10)、(11);凸緣的間距為內(nèi)、外接套的凸緣(10)、(11)能相互軸向通過。為了使連接方便,凸緣按軸向可制成螺旋形。
當內(nèi)、外接套需要連接時,只要把內(nèi)接套(1)制有錐形凸肩(9)的一端插入到外接套(3)安有彈性密封圈(2)的孔內(nèi),并使內(nèi)接套(1)的凸緣(10)插入到外接套(3)的凸緣(11)間距中,同時旋轉(zhuǎn)一個角度,使內(nèi)接套(1)的凸緣(10)旋轉(zhuǎn)到外接套(3)的凸緣(11)后面即可(見附
圖1)。
為了使快速接頭的內(nèi)、外接套當用黑色金屬制造時能使用于具有腐蝕性的液體或氣體介質(zhì)中,可在其表面涂鍍一層耐腐蝕材料制造。
本實用新型的快速接頭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拆裝方便,使用密封可靠等特點;可廣泛地使用于各種拆裝頻繁的移動式管路中,特別適用于各種軟管的聯(lián)接。
本實用新型快速接頭的加工方法當采用金屬板材時其工藝路線是沖切下料后分三次拉深工序,然后沖出底孔,用旋壓的方法加工凸肩(7)或(8)和錐形凸肩(9)或半園形槽(12),最后沖壓出凸緣(10)或(11),再通過切邊或清除毛刺而成。如采用金屬管材加工可省略三次拉深工序,把沖切下料改為割管,其余加工方法與板材加工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軟管聯(lián)接用的快速接頭,由外接套、內(nèi)接套、彈性密封圈組成,其特征是a、內(nèi)接套(1)和外接套(3)由金屬板材或管材沖壓而成;b、在外接套(3)半圓形槽里邊內(nèi)壁和內(nèi)接套(1)的錐型凸肩(9)外邊的圓周壁(13)上,各沖有一到四個供相互聯(lián)接的凸緣(10)、(11);c、在內(nèi)、外接套的聯(lián)接處有一個O形、V形、Y形或U形彈性密封圈(2);d、在外接套(3)與內(nèi)接套(1)相互聯(lián)接的一端沖有一圈安放彈性密封圈的半園形槽(12);e、內(nèi)接套(1)與外接套(3)聯(lián)接的一端制有圓錐形凸肩(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內(nèi)、外接套(3)當用黑色金屬材料制造時,其表面鍍有一層耐腐蝕材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彈性密封圈由橡膠、塑料、皮革或金屬管材制成。
專利摘要快速接頭,由內(nèi)接套、外接套、彈性密封圈組成。其內(nèi)、外接套用金屬板材或管材沖壓而成,同時在內(nèi)、外接套間采用了簡單可靠的O形、V形、Y形或U形彈性密封圈作為徑向密封件,內(nèi)外接套分離時密封件附帶在外接套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同時拆裝方便,密封可靠、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可廣泛地使用于各種軟管需要頻繁拆裝換接的場合。
文檔編號F16L31/00GK2046969SQ8822147
公開日1989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1988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李天寶, 李振宇 申請人:李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