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車輛減振,特別涉及一種磁流變減振器及車輛。
背景技術:
1、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由于車輪接觸的地勢并不平穩(wěn),車身常常會產(chǎn)生振動現(xiàn)象。為了減緩車輪傳導至車身的振動,通常會在兩者之間設置減振器,可以保證車輛的平穩(wěn)運行。
2、相關技術中,磁流變減振器包括缸體、活塞桿以及電磁感應組件,活塞桿的一端連接于車身,缸體內(nèi)設有腔室,腔室內(nèi)填充有磁流變液,活塞桿穿設于腔室,并沿腔室的長度方向活動設置,電磁感應組件設于腔室內(nèi),在通電的情況下對腔室內(nèi)的磁流變液施加磁場,以增加磁流變液的粘度,改變磁流變液的流通性,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活塞桿的阻尼,繼而保證車輛的平穩(wěn)運行。
3、然而,由于是通過單個腔室內(nèi)的單個電磁感應組件對磁流變液施加磁場,導致對活塞桿的阻尼調(diào)節(jié)范圍有限,不利于實現(xiàn)對活塞桿更大阻尼范圍的調(diào)節(jié),繼而不利于滿足車輛在更大振動尺度下的操控性和舒適性需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磁流變減振器及車輛,旨在實現(xiàn)磁流變減振器更大阻尼范圍的調(diào)節(jié),繼而滿足車輛在更大振動尺度下的操控性和舒適性需求。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磁流變減振器,所述磁流變減振器包括缸體組件、活塞桿、第一電磁感應組件以及第二電磁感應組件,所述缸體組件形成有活動腔室,分別與所述活動腔室連通的第一流通腔室和第二流通腔室,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一流通腔室和所述第二流通腔室背離所述活動腔室一側連通的補償腔室;
3、所述活塞桿的一端穿設于所述活動腔室,并沿所述活動腔室的軸向往復運動;所述活塞桿的一端將所述活動腔室分割成間隔的第一工作腔室和第二工作腔室,所述第一工作腔室和所述第一流通腔室連通,所述第二工作腔室和所述第二流通腔室連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室和所述第二工作腔室內(nèi)填充有磁流變液,以分別流體連接至所述補償腔室,所述補償腔室內(nèi)填充有補償氣體;
4、所述第一電磁感應組件設于所述第一流通腔室,以對通過所述第一流通腔室的磁流變液施加磁場;所述第二電磁感應組件設于所述第二流通腔室,以對通過所述第二流通腔室的磁流變液施加磁場;所述磁流變液在所述第一電磁感應組件和第二電磁感應組件的配合下帶動所述活塞桿往復運動。
5、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缸體組件包括管體組件、第一旁通組件以及第二旁通組件,所述管體組件形成有所述活動腔室和所述補償腔室,所述第一旁通組件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并形成有所述第一流通腔室,所述第二旁通組件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另一側,并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通腔室,所述第二工作腔室的腔壁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通腔室連通的過液孔,所述第一工作腔室的腔壁設有與所述第一流通腔室連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過液孔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
6、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旁通組件包括第一旁通管和第一蓋板,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所述第一蓋板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一旁通管圍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室。
7、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旁通管沿豎直方向向下傾斜連接于管體組件。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旁通組件包括第二旁通管和第二蓋板,所述第二旁通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所述第二蓋板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二旁通管圍合形成所述第二流通腔室。
8、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管體組件包括底座、第一管體、第二管體、第三管體以及密封蓋,所述第一管體、所述第二管體以及所述第三管體由內(nèi)到外依次同心嵌套設置,所述底座和所述密封蓋分別蓋接于所述第一管體、所述第二管體以及所述第三管體的兩側開口;
9、所述第一管體、所述底座和所述密封蓋圍合形成所述活動腔室,所述第一管體、所述第二管體、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密封蓋圍合形成緩沖腔室,所述緩沖腔室的一端與所述過液孔連通,另一端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通腔室連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管體、所述第三管體、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密封蓋之間圍合形成所述補償腔室,所述補償腔室的腔壁貫穿設有兩間隔設置的第三通道,一所述第三通道與所述第一流通腔室連通,另一所述第三通道與所述第二流通腔室連通。
10、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過液孔的數(shù)量設有多個,多個所述過液孔沿所述第一管體的周向間隔設置。
11、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連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連通于所述活動腔室,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連通于所述第一流通腔室,所述第二段與所述第一段之間呈夾角設置。
12、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磁流變減振器還包括浮動活塞,所述浮動活塞沿所述補償腔室的腔深方向活動設置,所述浮動活塞朝向所述第三通道的一側填充有所述磁流變液,另一側填充有所述補償氣體。
13、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車輛,該車輛包括車身、車輪以及如上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所述活塞桿伸出于所述活動腔室的端部連接于所述車身;所述車輪連接于所述缸體組件背離所述活塞桿的一側。
1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活塞桿的端部穿設于活動腔室,并沿活動腔室的延伸方向活動設置,從而將活動腔室分隔成間隔的第一工作腔室和第二工作腔室。由于第一電磁感應組件設于第一流通腔室,通過控制第一電磁感應組件的電流,可以調(diào)節(jié)第一流通腔室的磁流變液粘度,從而改變各腔室內(nèi)磁流變液的整體流通性,繼而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磁流變液對活塞桿的阻尼力。同理地,由于第二電磁感應組件設于第二流通腔室,通過控制第二電磁感應組件的電流,可以調(diào)節(jié)在第二流通腔室的磁流變液粘度,從而改變各腔室內(nèi)磁流變液的整體流通性,繼而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磁流變液對活塞桿的阻尼力,保證車輛的平穩(wěn)運動。
15、因此,本發(fā)明方案的磁流變減振器,增設了第一流通腔室和第二流通腔室,通過第一電磁感應組件和第二電磁感應組件分別對磁流變液施加磁場,增加了對活塞桿的阻尼調(diào)節(jié)范圍,且第一電磁感應組件和第二電磁感應組件可以單獨或共同對磁流變液的粘度進行調(diào)節(jié),繼而有利于實現(xiàn)對磁流變減振器更大阻尼范圍的調(diào)節(jié),繼而有利于滿足車輛在更大振動尺度下的舒適性和操控性要求。
1.一種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變減振器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組件包括管體組件、第一旁通組件以及第二旁通組件,所述管體組件形成有所述活動腔室和所述補償腔室,所述第一旁通組件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并形成有所述第一流通腔室,所述第二旁通組件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另一側,并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通腔室,所述第二工作腔室的腔壁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通腔室連通的過液孔,所述第一工作腔室的腔壁設有與所述第一流通腔室連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過液孔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組件包括第一旁通管和第一蓋板,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所述第一蓋板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一旁通管圍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室。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管沿豎直方向向下傾斜連接于管體組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通組件包括第二旁通管和第二蓋板,所述第二旁通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管體組件的一側,所述第二蓋板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二旁通管圍合形成所述第二流通腔室。
6.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組件包括底座、第一管體、第二管體、第三管體以及密封蓋,所述第一管體、所述第二管體以及所述第三管體由內(nèi)到外依次同心嵌套設置,所述底座和所述密封蓋分別蓋接于所述第一管體、所述第二管體以及所述第三管體的兩側開口;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液孔的數(shù)量設有多個,多個所述過液孔沿所述第一管體的周向間隔設置。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連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連通于所述活動腔室,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連通于所述第一流通腔室,所述第二段與所述第一段之間呈夾角設置。
9.如權利要求7和8中任一項所述磁流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變減振器還包括浮動活塞,所述浮動活塞沿所述補償腔室的腔深方向活動設置,所述浮動活塞朝向所述第三通道的一側填充有所述磁流變液,另一側填充有所述補償氣體。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