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桿狀物體的連接裝置領域,特別是桿體鎖套。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桿狀物體上的連接裝置,大都采用抱箍。比如電桿上安裝橫杠、瓷瓶、燈具等,都用抱箍箍在電桿上。抱箍上用螺栓連接所需要安裝的物體。但傳統(tǒng)抱箍圓弧半徑往往是按專用桿、專用位置設計制造的,雖然所連接的電桿直徑可以變化,但差異不大,如抱箍半徑與電桿半徑差異大了,則雖然是擰緊了螺帽,雖然夾緊了,但是抱箍與電桿的接觸不是圓弧面緊密接觸,而往往是線接觸、點接觸,面接觸就很少了。對于桿體長度方向直徑都一樣的金屬桿體、塑料桿體,傳統(tǒng)抱箍就存在著打滑、損壞塑料桿體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抱箍因桿體直徑變化與桿體接觸不好的缺點,提供一種桿體鎖套,以下簡稱鎖套。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桿體鎖套,包括圍帶、掛頭、鎖塊、絲桿、螺帽、連接裝置。圍帶一端與掛頭連接固定成一體,圍帶另一端與絲桿連接固定成一體。鎖塊中設置有掛槽孔和鎖緊孔。絲桿從鎖塊的掛槽孔中穿過,拉出圍帶,圍帶后端的掛頭掛在掛槽孔的后端被擋住,把絲桿及圍帶順著鎖塊后面方向繞一圈,絲桿端頭穿過鎖塊中的鎖緊孔,把螺帽擰在絲桿上,適當擰緊。鎖塊前面固定有連接裝置。使用時,取下螺帽,從鎖緊孔中拉出絲桿,把圍帶圍在所要連接的桿狀物上指定位置,把絲桿穿過鎖塊中的鎖緊孔,把螺帽從絲桿端頭擰進,擰緊即可。連接裝置包括與鎖塊連接在一起的螺栓、掛鉤、掛樁、掛扣、臺面。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用一根圍帶連接一根絲桿,圍在桿體上,經一塊鎖塊鎖緊,使圍帶與桿體能充分接觸,連接可靠、穩(wěn)固。2、用一個桿體鎖套,可適用于大小相差較大的桿體。
附圖說明
圖1是桿體鎖套的結構圖。
圖2是鎖塊結構圖。
圖3是鎖塊的槽孔橫截面圖。
附圖中:圍帶1、掛頭2、鎖塊3、螺栓4、螺帽5、絲桿6、掛槽孔7、鎖緊孔8、內板面9、外板面10。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桿體鎖套的結構圖。圍帶1是金屬薄板帶狀型材,帶有少量彈性。鎖塊3是用金屬或塑料材料制成。鎖塊3后方是“v”形面。鎖塊中設置了一條掛槽孔7和一條鎖緊孔8。圍帶1一端與掛頭2連接在一起。圍帶另一端與絲桿6連接在一起。絲桿6從鎖塊3右邊穿過掛槽孔,拉過圍帶1。圍帶1后端的掛頭2掛在掛槽孔的入口端即鎖塊右側面上。絲桿6及圍帶1從掛槽孔7左邊拉出,在鎖塊后面繞一圈。絲桿6從鎖塊右邊側面上的鎖緊孔8穿入,從鎖塊左邊側面拉出。螺帽5擰在絲桿上,靠緊鎖塊左邊側面。
圖2中,是鎖塊結構圖。圖3中,是鎖塊的槽孔橫截面圖。同時參看圖2、圖3。
鎖塊后面是“v”形結構即內板面9,內板面9與大小不同的圓柱形桿體接觸,都能適應。鎖塊中設置有掛槽孔7、鎖緊孔8。二條槽孔從鎖塊右邊側面到左邊側面貫通。圖2中的掛槽孔高度方向是可以穿過圍帶1的寬度方向。圖3中是圖2中槽孔的橫截面。圖3中槽孔高度方向是圖2中槽孔的寬度方向。絲桿6和圍帶1都能穿過掛槽孔7。圍帶1后端連接的掛頭2,在圖1中是掛在鎖塊右邊側面掛槽孔7的高度方向。掛頭2的高度方向比圍帶的寬度方向尺寸大。而圖3中,右邊所看到的是掛頭2的寬度方向,即厚度方向。掛頭的厚度方向比圖3中的掛槽孔窄。掛槽孔和鎖緊孔都順著鎖塊3內板面9制成適當圓弧形。絲桿6按圖1中帶動圍帶在鎖塊3后面繞了一圈后從鎖塊右邊側面穿進鎖緊孔8。絲桿6從鎖塊左邊拉出。螺帽5擰在絲桿6上,壓在鎖塊左邊側面上。絲桿根據鎖套連接的桿狀物體大小和受力的大小,直徑一般在四至十二毫米范圍。
鎖塊前面即外板面10上設置了連接裝置。各圖中的連接裝置是畫的二節(jié)螺栓4,是便于安裝連接相應的掛靠裝置。
使用方法:把螺帽取下,反向從鎖緊孔中拉出絲桿,把圍帶圍在所要連接的桿體上。把絲桿端頭穿過鎖緊孔,把螺帽從絲桿端頭擰進,擰緊為止。即把圍帶拉緊,鎖套即固定在桿體上。
桿體鎖套可以制成大小不同的多種規(guī)格,也可用于物體本身和相互打包、打捆、連接使用,可應用在帶錐度的桿體和兩頭直徑一樣的桿體上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