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管、分水器、集水器和分集水器。
背景技術:
分集水器是指在地暖系統(tǒng)中,用于連接采暖主干供水管和回水管的裝置。分為分水器和集水器兩部分,分水器是在水系統(tǒng)中,用于連接各路加熱管供水管的配水裝置,集水器是在水系統(tǒng)中,用于連接各路加熱管回水管的匯水裝置。現(xiàn)有分集水器的結構一般是在管道的支路位置加工內螺紋,與外螺紋支路接頭連接,構成分集水器的支路,這種結構的缺點是管道內螺紋的長度一般都比較短,連接強度薄弱,如果加長管道內螺紋長度,就會造成管道壁厚很厚,產品成本很高;且分集水器管道與支路接頭連接處形成外接節(jié)點,存在泄漏的風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管、分水器、集水器和分集水器,能夠提高產品強度,密封性能好,防止泄露。
為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管,包括主路管道、一端與主路管道連通的至少兩個支路管道,主路管道與支路管道為一體成型結構。
該水管結構緊湊,制造簡單,將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水管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產品強度。支路管道的長度和數(shù)量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制作,增加連接長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且能滿足支路管道高路數(shù)的需求。
下面對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分水器,包括上述的水管、與支路管道一一對應的球閥組件。分水器的水管采用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分水器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分水器整體強度。
進一步的是,支路管道遠離主路管道的一端設有第一外螺紋,球閥組件包括與第一外螺紋配合的活接螺母、一端伸入支路管道內的球閥本體,球閥本體的外壁和支路管道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活接螺母與球閥本體壓接配合。該分水器中的水管采用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分水器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分水器的整體強度;裝配時,將球閥本體伸入對應的支路管道內,并通過活接螺母和第一外螺紋的配合實現(xiàn)球閥組件和支路管道的緊固連接;球閥本體的外壁和支路管道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防止球閥本體和支路管道連接位置發(fā)生泄漏,提高密封性能;活接螺母與球閥本體連接處采用壓接結構,活接螺母可以自由轉動,連接牢固,節(jié)省了裝配工序,提高生產效率。
進一步的是,球閥本體的外壁凹設有容置槽,第一密封圈位于容置槽內,球閥本體的外壁設有上下相對布置并配合形成止脫槽的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活接螺母的內壁設有伸入止脫槽的止脫部,止脫部與第二止擋部相抵時,容置槽伸出活接螺母。球閥組件未與支路管道裝配時,活接螺母的止擋部與球閥本體上的第二止擋部相抵;活接螺母與支路管道的第一外螺紋連接時,活接螺母順著第一外螺紋向上移動,最終與第一止擋部相抵,防止活接螺母在上下移動和轉動過程中與球閥本體脫離,保證球閥組件結構的穩(wěn)定性;且活接螺母的止脫部與球閥本體下方的第二止擋部相抵時,容置槽伸出活接螺母,便于將第一密封圈安裝在容置槽內,使裝配更簡單。
進一步的是,分水器還包括與球閥組件一一對應的芯體組件,球閥組件還包括一端與球閥本體連接的球閥閥蓋,球閥閥蓋的另一端設有與球閥本體連通的通孔,芯體組件包括與第二外螺紋配合的連接螺母、一端伸入通孔內的芯體,芯體的外壁和支路管道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芯體套接于連接螺母內,芯體和連接螺母之間套接有壓緊圈。芯體組件和支路管道之間連接有球閥組件,便于分水器的水量調節(jié),且形成徑向密封,保證使用安全性。
進一步的是,球閥組件為活接球閥。球閥組件采用活接結構,在與支路管道連接時,方便裝配定位。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集水器,還包括上述的水管、與支路管道一一對應的芯體組件。集水器的水管采用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集水器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集水器的整體強度。
進一步的是,支路管道遠離主路管道的一端設有第一外螺紋,芯體組件包括與第一外螺紋配合的連接螺母、一端伸入支路管道內的芯體,芯體的外壁和支路管道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芯體套接于連接螺母內,芯體和連接螺母之間套接有壓緊圈。該集水器中的水管采用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集水器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集水器的整體強度;裝配時,將芯體伸入對應的支路管道內,并通過連接螺母和第一外螺紋的配合實現(xiàn)芯體和支路管道的緊固連接;芯體的外壁和支路管道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防止球閥本體和支路管道連接位置發(fā)生泄漏,進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分集水器,包括一個分水器、一個集水器或另一個分水器;當該分集水器包括兩個分水器時,兩個分水器通過支架固定連接;當該分集水器包括一個分水器和一個集水器時,分水器和集水器也通過支架固定連接。分水器和集水器的水管采用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分集水器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分集水器的整體強度。
進一步的是,支架為壁掛式支架或立式支架;壁掛式支架上設有掛孔;立式支架設有支座和設于支座上的固定架。通過壁掛式支架的掛孔將分集水器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占用空間小,便于安裝;通過立式支架的支座將分集水器放置在地面上或其他平面上,便于移動和安裝。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水管將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一體成型,主路管道和支路管道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水管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產品強度。支路管道的長度和數(shù)量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制作,增加連接長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且能滿足支路管道高路數(shù)的需求;同時使采用該水管的分水器、集水器和分集水器提高密封性能,提高產品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xiàn)經濟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分集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分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集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A-A向截面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水管加工前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球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活接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球閥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活接螺母和球閥本體的裝配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芯體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分集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分集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分水器,110.球閥組件,111.活接螺母,1111.避空位,1112.第二倒角,1113.止脫部,112.球閥本體,1121.止脫槽,1122.第一止擋部,1123.第二止擋部,1124.容置槽,113.第一密封圈,114.球閥手柄,115.球閥閥蓋,1151.第二外螺紋,1152.通孔,20.集水器,30.水管,310.主路管道,320.支路管道,321.第一外螺紋,322.內密封面,323.第一倒角,40.芯體組件,410.連接螺母,420.芯體,430.第二密封圈,440.壓緊圈,50.排氣閥,60.堵頭,70.支架,710.掛孔,720.支座,730.固定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水器10和集水器20,分水器10和集水器20均包括有水管30,該水管30包括主路管道310、一端與主路管道310連通的至少兩個支路管道320,主路管道310與支路管道320為一體成型結構。
該水管30結構緊湊,制造簡單,將主路管道310和支路管道320一體成型,主路管道310和支路管道320之間沒有連接點,從而減少泄漏點,使水管30的密封性更好,且提高產品強度。支路管道320的長度和數(shù)量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制作,增加連接長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且能滿足支路管道320高路數(shù)的需求;同時使采用該水管30的分水器10、集水器20和分集水器提高密封性能,提高產品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水管30由上端大、下端小的型材銅管加工而成,水管30加工有四個支路管道320,支路管道320的長度和數(shù)量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制作,增加連接長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且能滿足支路管道320高路數(shù)的需求,在沒有明顯增加材料成本的情況下,又節(jié)省了裝配工序,提高產品牢固性,從而保證產品的成本沒有顯著增加,實現(xiàn)了經濟性。
如圖2、圖3、圖5、圖7和圖11所示,支路管道320遠離主路管道310的一端設有第一外螺紋321,分水器10包括與支路管道320一一對應的球閥組件110,球閥組件110包括與第一外螺紋321配合的活接螺母111,集水器20包括與支路管道320一一對應的芯體組件40,芯體組件40包括與第一外螺紋321配合的連接螺母410,水管30既可以與球閥組件110連接,也可以與芯體組件40連接,實現(xiàn)通配性。
如圖5所示,支路管道320還設有內密封面322和第一倒角323,方便與球閥組件110和芯體組件40的連接。
如圖2和圖7所示,分水器10的球閥組件110還包括一端伸入支路管道320內的球閥本體112,球閥本體112的外壁和支路管道320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113,活接螺母111與球閥本體112壓接配合。裝配時,將球閥本體112伸入對應的支路管道320內,并通過活接螺母111和第一外螺紋321的配合實現(xiàn)球閥組件110和支路管道320的緊固連接;球閥本體112的外壁和支路管道320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113,防止球閥本體112和支路管道320連接位置發(fā)生泄漏,提高密封性能;活接螺母111與球閥本體112連接處采用壓接結構,活接螺母111可以自由轉動,連接牢固,節(jié)省了裝配工序,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圖8和圖9所示,球閥組件110為活接球閥,球閥組件110采用活接結構,在與支路管道320連接時,可以保證球閥手柄114對正位置,方便裝配定位;且活接螺母111和球閥本體112采用壓接方式連接,壓接前D1略大于d1,可以保證活接螺母111套在球閥本體112上;壓接后D1比d1小0.5-2mm,比d2略大,即可以保證活接螺母111自由轉動,又保證了連接的強度;為了保證壓接后活接螺母111的螺紋暢通,活接螺母111的內部需要一段避空位1111,避空位1111的內孔直徑D2要大于活接螺母111的螺紋大徑;且為了保證壓接后活接螺母111外觀美觀,活接螺母111的壓接部位需要設置第二倒角1112,第二倒角1112的半徑大于0.5mm。
如圖7、圖9和圖10所示,球閥本體112的外壁設有上下相對布置并配合形成止脫槽1121的第一止擋部1122和第二止擋部1123,活接螺母111的內壁設有伸入止脫槽1121的止脫部1113。球閥組件110未與支路管道320裝配時,活接螺母111的止擋部與球閥本體112上的第二止擋部1123相抵;活接螺母111與支路管道320的第一外螺紋321連接時,活接螺母111順著第一外螺紋321向上移動,最終與第一止擋部1122相抵,防止活接螺母111在上下移動和轉動過程中與球閥本體112脫離,保證球閥組件110結構的穩(wěn)定性。
如圖7和圖9所示,球閥本體112的外壁凹設有容置槽1124,第一密封圈113位于容置槽1124內,通過容置槽1124將第一密封圈113固定在球閥本體112的外壁,便于裝配。
在本實施例中,活接螺母111的止脫部1113在止脫槽1121內自由移動,當止脫部1113與第二止擋部1123相抵時,容置槽1124伸出活接螺母111,活接螺母111的止脫部1113與球閥本體112下方的第二止擋部1123相抵時,容置槽伸出活接螺母111,便于將第一密封圈113安裝在容置槽1124內,使裝配更簡單。
如圖2和圖11所示,分水器10還包括與球閥組件110一一對應的芯體組件40,球閥組件110還包括一端與球閥本體112連接的球閥閥蓋115,球閥閥蓋115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外螺紋1151、并設有與球閥本體112連通的通孔1152,芯體組件40包括與第二外螺紋1151配合的連接螺母410、一端伸入通孔1152內的芯體420,芯體420的外壁和球閥閥蓋115的通孔1152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430,芯體420套接于連接螺母410內,芯體420和連接螺母410之間套接有壓緊圈440。芯體組件40和支路管道320之間連接有球閥組件110,便于分水器10的水量調節(jié),且形成徑向密封,保證使用安全性。
在本實施例中,球閥閥蓋115與芯體組件40連接的一端的結構設計與分支管路與球閥組件110連接的一端的結構設計相同,第一螺紋和第二外螺紋1151的結構尺寸相同,球閥閥蓋115上也設置了內密封面322和第一倒角323,便于芯體組件40的連接,實現(xiàn)通配性。
如圖2和圖3所示,集水器20的芯體組件40的結構與分水器10的芯體組件40的結構相同,但集水器20的芯體420的一端直接伸入支路管道320內,而分水器10的芯體組件40和支路管道320之間連接球閥組件110,球閥組件110的球閥本體112的一端伸入支路管道320內。
如圖1至圖3所示,分水器10和集水器20均包括有與水管30連接的排氣閥50和堵頭60,該分集水器采用單閥結構,分水器10和集水器20通過支架70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支架70為壁掛式支架,壁掛式支架上設有掛孔710,通過壁掛式支架的掛孔710將分集水器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占用空間小,便于安裝。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支架70為立式支架,立式支架設有支座720和設于支座720上的固定架730。通過立式支架的支座720將分集水器放置在地面上或其他平面上,便于移動和安裝。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該分集水器采用采用雙閥結構,分集水器包括兩個分水器10,而沒有設置集水器20,其中一個分水器10作為配水裝置,另外一個分水器10作為匯水裝置。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