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充氣接頭,尤其是指一種雙氣嘴充氣接頭。
背景技術(shù):
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I373580號可改善漏氣的雙氣嘴充氣接頭,其包括有:一個雙開口筒,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該雙開口筒設(shè)有一軸向的容孔及一徑向的通孔,該容孔連通該雙開口筒的兩端,該通孔設(shè)于該雙開口筒的兩端之間,該雙開口筒徑向連設(shè)一連接管,該連接管筒內(nèi)具有一信道,該信道接通該打氣筒內(nèi)部及該容孔,該雙開口筒兩端結(jié)合一第一帽蓋及一第二帽蓋,該容孔一端內(nèi)周緣設(shè)一第一氣通溝,另一端內(nèi)周緣設(shè)一第二氣通溝,而該第一氣通溝之間與該第二氣通溝之間形成一內(nèi)壁面;一頂心件,其容設(shè)于該雙開口筒的容孔,且能夠相對于該雙開口筒的容孔移動,該頂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套設(shè)一第一O型環(huán),第二端套設(shè)一第二O型環(huán),該頂心件徑向設(shè)有一穿設(shè)孔,該穿設(shè)孔對應(yīng)于該通孔,該頂心件第一端與該雙開口筒之間形成一第一充氣空間,該第一充氣空間能夠容置美式氣嘴,該頂心件第二端與該雙開口筒之間形成一第二充氣空間,該第二充氣空間能夠容置法式氣嘴;一撥動件,其具有一偏心塊,該偏心塊穿設(shè)于該通孔及該穿設(shè)孔,該偏心塊能夠推動該頂心件往該雙開口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移動,且該偏心塊兩端各套設(shè)一密封件,該撥動件能夠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間移動;該撥動件于該第一位置時,該撥動件未推動該頂心件,該第二O型環(huán)抵該第二氣通溝,該第一O型環(huán)抵于該第一氣通溝與該通道間的內(nèi)壁面形成氣密,該第二充氣空間連通該雙開口筒的通道,該第一充氣空間與該第二充氣空間不相連通;該撥動件位于第二位置時,該撥動件推動該頂心件往雙開口筒的第一端,該第一O型環(huán)抵于該第一氣通溝,該第二O型環(huán)抵于該第二氣通溝與該通道間的內(nèi)壁面形成氣密,該第一充氣空間連通該雙開口筒的通道,該第一充氣空間與該第二充氣空間不相連通;該撥動件于第三位置時,該撥動件推動該頂心件往雙開口筒的第二端,該第二O型環(huán)抵于該第二氣通溝,該第一O型環(huán)抵于該第一氣通溝與該通道件的內(nèi)壁面形成氣密,該第二充氣空間連通該雙開口筒的通道,該第一充氣空間與該第二充氣空間不相連通。
該第一帽蓋與該第二帽蓋的外觀與直徑都相同,使得使用者無法輕易地得知第一帽蓋是否對應(yīng)第一充氣空間而能夠容置美式氣嘴,且第二帽蓋是否對應(yīng)第二充氣空間而能夠容置法式氣嘴,造成使用者誤把法式氣嘴插入第一充氣空間或把美式氣嘴插入第二充氣空間,導(dǎo)致第一封塞無法緊固地夾持法式氣嘴或第二封塞受到美式氣嘴的擠壓而損毀。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欲解決的問題系在于:該第一帽蓋與該第二帽蓋的外觀與直徑都相同,使得使用者無法輕易地得知第一帽蓋是否對應(yīng)第一充氣空間而能夠容置美式氣嘴,且第二帽蓋是否對應(yīng)第二充氣空間而能夠容置法式氣嘴。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雙氣嘴充氣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其包括一第一氣道與一第二氣道,該第一氣道沿著一第一軸線延伸并貫穿該本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一氣道連通該第二氣道,該第一氣道具有一第一段與一第二段,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位于該第一氣道沿著該第一軸線的相反兩側(cè);
一第一端蓋組,其包括一第一蓋件,該第一蓋件設(shè)置于該本體沿著該第一軸線的一側(cè)并具有一第三直徑;
一第二端蓋組,其包括一第二蓋件,該第二蓋件設(shè)置于該本體沿著該第一軸線相反于該第一蓋件的一側(cè)并具有一第四直徑,該第四直徑大于該第三直徑;
一滑移閥,其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氣道并具有一第一通氣部、一第二通氣部與一推抵穿孔,該推抵穿孔貫穿該滑移閥,該第一通氣部滑動地容置于該第一氣道的第一段,該第二通氣部滑動地容置于該第一氣道的第二段,該第一段、該第一端蓋組與該第一通氣部之間形成一第一充氣空間,該第二段、該第二端蓋組與該第二通氣部之間形成一第二充氣空間;
一撥動件,其包括一偏心部,該偏心部可擺動地設(shè)置于該本體并伸入該推抵穿孔,該偏心部能夠相對于該本體擺動而推抵該滑移閥的推抵穿孔,該第二氣道隨著該滑移閥相對于該第一氣道滑動而連通該第一充氣空間或該第二充氣空間。
其中,該本體具有一第一桿部與一第二桿部,該第一桿部沿著該第一軸線延伸,且該第一氣道貫穿該第一桿部,該第二氣道設(shè)置于該第二桿部,該第二桿部連接該第一桿部,該第一桿部由鄰近該第二端蓋組的一側(cè)至鄰近該第一端蓋組的一側(cè)呈漸縮狀。
其中,該第四直徑為該第三直徑的1.1至2倍。
其中,該第四直徑為該第三直徑的1.2至1.3倍。
其中,該第一段具有一第一直徑,該第二段具有一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大于該第一直徑,該第一通氣部具有一第五直徑,該第二通氣部具有一第六直徑,該第六直徑大于該第五直徑并大于該第一直徑。
其中,該第一氣道設(shè)置一第一階梯部,該第一階梯部位于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之間,該第一階梯部朝向該第一段呈漸縮狀,該滑移閥的外緣設(shè)置一第二階梯部,該第二階梯部位于該第一通氣部與該第二通氣部之間,該第二階梯部朝向該第一通氣部呈漸縮狀。
其中,該第一端蓋組位于該第一氣道鄰近該第一段的一側(cè),該第二端蓋組位于該第一氣道鄰近該第二段的一側(cè),該推抵穿孔貫穿該第二通氣部鄰近該第一通氣部的一側(cè)。
其中,該第一氣道的第一段的周緣設(shè)置一第一通氣溝與一第一平滑部,該第一通氣溝沿著該第一軸線朝向該第一端蓋組延伸,該第一平滑部位于該第一通氣溝與該第二段之間,該第一氣道的第二段的周緣設(shè)置一第二通氣溝與一第二平滑部,該第二通氣溝沿著該第一軸線朝向該第二端蓋組延伸,該第二平滑部位于該第二通氣溝與該第一段之間,一第一密封件設(shè)置于該滑移閥的第一通氣部的外周緣,一第二密封件設(shè)置于該滑移閥的第二通氣部的外周緣,該第一密封件滑設(shè)于該第一氣道的第一段而位于該第一通氣溝與該第一平滑部之間滑移,該第二密封件滑設(shè)于該第一氣道的第二段而位于該第二通氣溝與該第二平滑部之間滑移。
其中,該滑移閥設(shè)置一第一通氣孔與一第二通氣孔,該第一通氣孔貫穿該第一通氣部并連通該第一充氣空間與該第一通氣溝,該第二通氣孔貫穿該第二通氣部并連通該第二充氣空間與該第二通氣溝。
其中,該第一端蓋組包括一第一彈性體,該第一彈性體容置于該第一氣道,該第一彈性體的一側(cè)抵靠該第一蓋件,該第一彈性體的另一側(cè)能夠抵靠該滑移閥,該第二端蓋組包括一第二彈性體,該第二彈性體容置于該第一氣道,該第二彈性體的一側(cè)抵靠該第二蓋件,且該第二彈性體的另一側(cè)能夠抵靠該滑移閥。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該第一蓋件對應(yīng)著該第一充氣空間,該第二蓋件對應(yīng)著該第二充氣空間,且該第二蓋件的第四直徑大于該第一蓋件的第三直徑,使得使用者能夠輕易地辨認(rèn)該本體鄰近該第一蓋件的一側(cè)應(yīng)插入法式氣嘴,且該本體鄰近該第二蓋件的一側(cè)應(yīng)插入美式氣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雙氣嘴充氣接頭的立體外觀圖。
圖2是本發(fā)明雙氣嘴充氣接頭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由圖1所取的剖面圖。
圖4是由圖1另一視角所取的剖面圖,其中虛線為撥動件的桿部。
圖5是圖4的延續(xù),表示雙氣嘴充氣接頭連接法式氣嘴。
圖6是圖4的延續(xù),表示雙氣嘴充氣接頭連接美式氣嘴。
附圖標(biāo)記說明:10本體;11第一桿部;12第二桿部;13第一氣道;131第一段;1311第一通氣溝;1312第一平滑部;132第二段;1321第二通氣溝;1322第二平滑部;133第一階梯部;14第二氣道;15穿設(shè)孔;151肩部;16泄氣孔;20第一端蓋組;21第一蓋件;22第一彈性體;30第二端蓋組;31第二蓋件;32第二彈性體;40滑移閥;41第一通氣部;42第二通氣部;43推抵穿孔;44第二階梯部;45第一通氣孔;46第二通氣孔;50撥動件;51偏心部;52推桿部;60泄氣閥;61桿件;62栓件;63氣密件;64彈性件;65按鈕;A1第一充氣空間;A2第二充氣空間;B1第一密封件;B2第二密封件;D1第一直徑;D2第二直徑;D3第三直徑;D4第四直徑;D5第五直徑;D6第六直徑;L1第一軸線;L2第二軸線;L3第三軸線;M頂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至圖4。本發(fā)明雙氣嘴充氣接頭包括一本體10、一第一端蓋組20、一第二端蓋組30、一滑移閥40、一撥動件50與一泄氣閥60。該第一端蓋組20與該第二端蓋組30分別設(shè)置于該本體10沿著一第一軸線L1的相反兩側(cè),該本體10能夠連接打氣筒,該滑移閥40滑設(shè)于該本體10并能夠朝向該第一端蓋組20方向滑移或能夠朝向該第二端蓋組30方向滑移,該撥動件50可擺動地設(shè)置于該本體10并選擇性地推抵該滑移閥40,該泄氣閥60設(shè)置于該本體10而能夠?qū)⒈倔w10內(nèi)的壓力氣體泄出。該本體10、該第一端蓋組20與該滑移閥40之間形成一第一充氣空間A1,該第一充氣空間A1能夠容置法式氣嘴,該本體10、該第二端蓋組30與該滑移閥40之間形成一第二充氣空間A2,該第二充氣空間A2能夠容置美式氣嘴。
該本體10包括一第一桿部11、一第二桿部12、一第一氣道13、一第二氣道14、一穿設(shè)孔15與一泄氣孔16。該第一桿部11沿著該第一軸線L1延伸且相反兩側(cè)分別連接該第一端蓋組20與該第二端蓋組30,一第二軸線L2與該第一軸線L1相交且互相垂直,該第二桿部12沿著該第二軸線L2延伸并連接該第一桿部11,該第二桿部12沿著該第二軸線L2遠離該第一桿部11的一端能夠連接打氣筒,該第一氣道13沿著該第一軸線L1延伸并貫穿該第一桿部11相反兩側(cè),該第二氣道14設(shè)置于該第二桿部12并沿著該第二軸線L2延伸而連通該第一氣道13,該第二氣道14能夠連通打氣筒,而使得打氣筒產(chǎn)生的壓力氣體流入該第二氣道14,一第三軸線L3與該第二軸線L2相交且互相垂直,該穿設(shè)孔15沿著該第三軸線L3貫穿該第一桿部11并連通該第一氣道13,該泄氣孔16貫穿該本體10的第二桿部12相反兩側(cè)并連通該第二氣道14,該泄氣孔16與該穿設(shè)孔15平行,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桿部11由鄰近該第二端蓋組30的一側(cè)至鄰近該第一端蓋組20的一側(cè)呈漸縮狀。
該第一氣道13包括一第一段131、一第二段132與一第一階梯部133,該第一段131設(shè)置于該第一氣道13鄰近該第一端蓋組20的一側(cè),該第二段132設(shè)置于該第一氣道13鄰近該第二端蓋組30的一側(cè),該第一階梯部133設(shè)置于該第一段131與該第二段132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段131具有一第一直徑D1,該第二段132具有一第二直徑D2,該第二直徑D2大于該第一直徑D1,該第一階梯部133相反兩側(cè)分別連接該第一段131與該第二段132而朝向該第一段131呈漸縮狀。該穿設(shè)孔15具有一肩部151,該肩部151環(huán)設(shè)該穿設(shè)孔15的周緣并位于該第一氣道13沿著該第一軸線L1徑向的一側(cè)。
該第一段131的周緣設(shè)置一第一通氣溝1311與一第一平滑部1312,該第一通氣溝1311朝向該第一端蓋組20延伸,該第一平滑部1312位于該第一通氣溝1311與該第一階梯部133之間。該第二段132的周緣設(shè)置一第二通氣溝1321與一第二平滑部1322,該第二通氣溝1321朝向該第二端蓋組30延伸,該第二平滑部1322位于該第二通氣溝1321與該第一階梯部133之間。
該第一端蓋組20包括一第一蓋件21與一第一彈性體22,該第一蓋件21螺設(shè)于該本體10沿著該第一軸線L1的一側(cè),該第一蓋件21具有一第三直徑D3,該第一彈性體22容置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該第一彈性體22的一側(cè)抵靠該第一蓋件21,該第一彈性體22的另一側(cè)能夠抵靠該滑移閥40,法式氣嘴能夠穿過該第一蓋件21與該第一彈性體22而容置于該第一充氣空間A1,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彈性體22呈圓筒狀并沿著該第一軸線L1延伸。該第二端蓋組30包括一第二蓋件31與一第二彈性體32,該第二蓋件31螺設(shè)于該本體10沿著該第一軸線L1相反于該第一蓋件21的一側(cè),該第二蓋件31具有一第四直徑D4,該第四直徑D4大于該第三直徑D3,且該第四直徑D4為該第三直徑D3的1.1至2倍,該第二彈性體32容置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該第二彈性體32的一側(cè)抵靠該第二蓋件31,該第二彈性體32的另一側(cè)能夠抵靠該滑移閥40,美式氣嘴能夠穿過該第二蓋件31與該第二彈性體32而容置于該第二充氣空間A2,于本實施例中,該第四直徑D4為該第三直徑D3的1.2至1.3倍,較佳地,該第三直徑D3為19毫米,該第四直徑D4為24毫米,該第二彈性體32呈圓筒狀并沿著該第一軸線L1延伸。
該滑移閥40可滑動地容置于該第一氣道13并包括一第一通氣部41、一第二通氣部42、一推抵穿孔43、一第二階梯部44、一第一通氣孔45與一第二通氣孔46。該第一通氣部41與該第二通氣部42分別位于該滑移閥40沿著該第一軸線L1的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通氣部41滑動地容置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該第二通氣部42滑動地容置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該推抵穿孔43貫穿該第二通氣部42鄰近該第一通氣部41的一側(cè),該第二階梯部44環(huán)設(shè)該滑移閥40的周緣并位于該第一通氣部41與該第二通氣部42之間,該第一通氣孔45沿著該第一軸線L1的徑向貫穿該第一通氣部41,該第二通氣孔46沿著該第一軸線L1的徑向貫穿該第二通氣部42,該第一通氣孔45連通該第一充氣空間A1與該第一通氣溝1311,該第二通氣孔46連通該第二充氣空間A2與該第二通氣溝1321。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通氣部41具有一第五直徑D5,該第二通氣部42具有一第六直徑D6,該第六直徑D6大于該第五直徑D5并大于該第一直徑D1,該第二階梯部44相反兩側(cè)分別連接該第一通氣部41與該第二通氣部42而朝向該第一通氣部41呈漸縮狀。
一第一密封件B1環(huán)設(shè)該滑移閥40的第一通氣部41的外周緣并位于該第一通氣孔45與該第二階梯部44之間,一第二密封件B2環(huán)設(shè)該滑移閥40的第二通氣部42的外周緣并位于該第二通氣孔46與該第二階梯部44之間,該第一密封件B1滑設(shè)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而位于該第一通氣溝1311與該第一平滑部1312之間滑移,該第二密封件B2滑設(shè)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而位于該第二通氣溝1321與該第二平滑部1322之間滑移。
該撥動件50包括一偏心部51與一推桿部52,該偏心部51與該推桿部52互相連接,該偏心部51穿設(shè)該本體10的穿設(shè)孔15并選擇性地抵頂該滑移閥40的推抵穿孔43,使得該滑移閥40相對于該第一氣道13滑移,該推桿部52沿著該第三軸線L3的徑向延伸,使用者能夠推移該推桿部52,使得該偏心部51以該第三軸線L3為軸心相對于該本體10擺動。一頂件M連接該偏心部51相反于該推桿部52的一側(cè)并容置于該穿設(shè)孔15,該頂件M抵頂該穿設(shè)孔15的肩部151而定位該撥動件50相對于該本體10的位置。
該泄氣閥60設(shè)置于該本體10的第二桿部12并包括一桿件61、一栓件62、一氣密件63、一彈性件64與一按鈕65。該桿件61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泄氣孔16遠離該推桿部52的一側(cè),該栓件62螺設(shè)于該泄氣孔16鄰近該推桿部52的一側(cè),該氣密件63環(huán)設(shè)該桿件61鄰近該第二氣道14的外緣并能夠密封該第二氣道14,該彈性件64位于該第二氣道14且相反兩側(cè)分別彈性地抵頂該桿件61與該栓件62,該按鈕65設(shè)置于該桿件61遠離該彈性件64的一側(cè),用戶能夠按壓該按鈕65而將位于該第二氣道14內(nèi)的壓力氣體泄出。
參考圖4至圖6。該撥動件50具有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與一第三位置。當(dāng)該撥動件50位于該第一位置(圖4),該偏心部51未推抵該滑移閥40,使得該第一密封件B1碰觸該第一氣通氣溝1311鄰近該第一平滑部1312的一側(cè),且該第二密封件B2碰觸該第二通氣溝1321鄰近該第二平滑部1322的一側(cè),打氣筒的壓力氣體流入該第二氣道14并進入該第一氣道13鄰近第一平滑部1312與該第二平滑部1322的部位,壓力氣體通過該第一密封件B1與該第二密封件B2而進入該第一通氣溝1311與該第二通氣溝1321,并接續(xù)進入該第一充氣空間A1與該第二充氣空間A2。
當(dāng)該撥動件50位于該第二位置(圖5),法式氣嘴伸入該第一充氣空間A1,該偏心部51推抵該滑移閥40,使得該滑移閥40朝向該第一端蓋組20方向滑移,該第一密封件B1位于該第一段131的第一通氣溝1311,該第二密封件B2位于該第二段132的第二平滑部1322,該第一彈性體22受到該滑移閥40的壓抵而緊固法式氣嘴,打氣筒的壓力氣體流入該第二氣道14并依序通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該滑移閥40的第一通氣孔45并進入該第一充氣空間A1而打氣至法式氣嘴,壓力氣體無法通過該第二密封件B2而無法進入該第二充氣空間A2。
當(dāng)該撥動件50位于該第三位置(圖6),美式氣嘴伸入該第二充氣空間A2,該偏心部51推抵該滑移閥40,使得該滑移閥40朝向該第二端蓋組30方向滑移,該第一密封件B1位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的第一平滑部1312,該第二密封件B2位于該第一氣道13的的第二段132的第二通氣溝1321,該第二彈性體32受到該滑移閥40的壓抵而緊固美式氣嘴,打氣筒的壓力氣體流入該第二氣道14并依序通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該滑移閥40的第二通氣孔46并進入該第二充氣空間A2而打氣至美式氣嘴,壓力氣體無法通過該第一密封件B1而無法近入該第一充氣空間A1。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雙氣嘴充氣接頭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該第一蓋件21對應(yīng)著該第一充氣空間A1,該第二蓋件31對應(yīng)著該第二充氣空間A2,且該第二蓋件31的第四直徑D4大于該第一蓋件21的第三直徑D3,使得使用者能夠輕易地辨認(rèn)該本體10鄰近該第一蓋件21的一側(cè)應(yīng)插入法式氣嘴,且該本體10鄰近該第二蓋件31的一側(cè)應(yīng)插入美式氣嘴。
2.該第一段131的第一直徑D1小于該第二段132的第二直徑D2,且該第二通氣部42的第六直徑D6大于該第一通氣部41的第五直徑D5并大于該第一段131的第一直徑D1。組裝者組裝該本體10與該滑移閥40時,該滑移閥40鄰近該第一通氣部41的一側(cè)沿著該第一軸線L1由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伸入該本體10,且該滑移閥40的第一通氣部41對應(yīng)該第一氣道13的第一段131,該滑移閥40的第二通氣部42對應(yīng)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如果該滑移閥40鄰近該第二通氣部42的一側(cè)沿著該第一軸線L1由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伸入該本體10,使得該滑移閥40鄰近該第一通氣部41的一側(cè)凸出該第一氣道13相反于該第一段131的一側(cè),組裝者輕易地得知該本體10與該滑移閥40的組裝方向錯誤。
3.該第一氣道13與該穿設(shè)孔15互相連通而于該第一氣道13鄰近該穿設(shè)孔15的部位形成鋒利的邊緣,當(dāng)組裝者將該本體10與該滑移閥40組裝,且該滑移閥40的第一通氣部41通過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時,該第一密封件B1與該第一氣道13的第二段132之間具有間隙,使得該第一密封件B1不會緊靠該第二段132的周緣,而不會受到該第一氣道13鄰近該穿設(shè)孔15的部位的鋒利的邊緣切割,進而防止該第一密封件B1于組裝過程中損壞。
4.該雙氣嘴充氣接頭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打氣筒,例如:置地式打氣筒或攜帶式打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