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能夠有效地減少或者防止因可動構件抵接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在收容空間(64)中收容配置有具有內(nèi)部空間(88)的中空形狀的緩沖體(72),緩沖體(72)與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并且,在緩沖體(72)的內(nèi)部空間(88)中收容有可動構件(92),通過使形成于緩沖體(72)的第1窗部(78)與收容空間(64)的第1連通孔(44)相連通而使可動構件(92)的一個面受到受壓室(66)的液壓的作用,并且,通過使形成于緩沖體(72)的第2窗部(80)與收容空間(64)的第2連通孔(60)相連通而使可動構件(92)的另一個面受到平衡室(68)的液壓的作用。
【專利說明】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例如汽車的發(fā)動機支架、車身支架、梁支架等所采用的隔振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基于內(nèi)部封入的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作為夾裝在構成振動傳遞系統(tǒng)的構件之間的隔振連結體或隔振支承體的一種的隔振裝置。隔振裝置具有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將第I安裝構件和第2安裝構件之間彈性連結起來的構造,該第I安裝構件安裝于構成振動傳遞系統(tǒng)的一構件上,該第2安裝構件安裝于構成振動傳遞系統(tǒng)的另一構件上。此外,作為隔振裝置,還公知有利用流體的流動作用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具有這樣的構造:隔著由第2安裝構件支承的分隔構件而形成有受壓室和平衡室,在該受壓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受壓室和平衡室通過節(jié)流通路相互連通起來。例如,日本特開2009 - 243510號公報(專利文獻I)所示的就是這種裝置。
[0003]在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對于節(jié)流通路被調(diào)諧到的頻率的振動而言,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但另一方面,對于偏離了調(diào)諧頻率的頻率的振動而言,難以獲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別是在比調(diào)諧頻率高的頻率的振動輸入時,由于節(jié)流通路實質上因反共振而被阻斷,因此由高動剛度化(日文:高動化)而引起的隔振性能下降成為問題。
[0004]因此,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構造中設有液壓傳遞機構,該液壓傳遞機構具有在比節(jié)流通路的調(diào)諧頻率高的頻率的振動輸入時,容許在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傳遞液壓的流體流路。具體而言,該液壓傳遞機構具有這樣的構造:在形成于分隔構件的收容空間中收容配置有可動構件(可動板),可動構件的一個面通過在收容空間的壁部貫通形成的連通孔(流體流路)而受到受壓室的液壓的作用,可動構件的另一個面通過在收容空間的壁部貫通形成的連通孔(流體流路)而受到平衡室的液壓的作用。于是,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可動構件進行微小位移或者產(chǎn)生微小變形,容許在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傳遞液壓,并且,當輸入在節(jié)流通路的調(diào)諧頻域內(nèi)的頻率的振動輸入時,可動構件將連通孔封閉而防止兩室之間的液壓的傳遞。由此,能夠有選擇性且均能有效地獲得利用從節(jié)流通路中通過的流體的流動而發(fā)揮的隔振效果以及利用液壓傳遞機構的液壓吸收作用而發(fā)揮的隔振效果。
[0005]但是,在這種具有液壓傳遞機構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在可動構件抵接于收容空間的內(nèi)表面時,基于沖擊力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容易成為問題。即,可動構件抵接于收容空間的內(nèi)表面時的沖擊能量經(jīng)由分隔構件及支承該分隔構件的第2安裝構件而波及到車輛車身,從而有可能在車廂內(nèi)產(chǎn)生異響。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 - 243510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本發(fā)明是以上述的情況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決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能夠有效地減少或者防止因可動構件抵接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
[0009]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0]S卩,本發(fā)明的第I技術方案是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由主體橡膠彈性體彈性連結第I安裝構件和第2安裝構件,并且,隔著由該第2安裝構件支承的分隔構件地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該主體橡膠彈性體構成的受壓室和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構成的平衡室,在上述受壓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形成有將上述受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起來的節(jié)流通路,還在該分隔構件的內(nèi)部形成收容空間,并在該收容空間中收容配置有可動構件,并且,該可動構件的一個面通過形成于該收容空間的第I連通孔而受到該受壓室的液壓的作用,該可動構件的另一個面通過形成于該收容空間的第2連通孔而受到該平衡室的液壓的作用,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收容空間中收容配置有中空形狀的緩沖體,該緩沖體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并且,在該緩沖體中收容有上述可動構件,通過使形成于該緩沖體的第I窗部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第I連通孔相連通而使該可動構件的一個面受到該受壓室的液壓的作用,并且,通過使形成于該緩沖體的第2窗部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第2連通孔相連通而使該可動構件的另一個面受到該平衡室的液壓的作用。
[0011]采用這種按照第I技術方案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節(jié)流通路實質上被阻斷的輸入中頻小振幅振動或高頻小振幅振動時,緩沖體的第I窗部和第2窗部并未被可動構件閉塞而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從而使受壓室和平衡室通過包含第I連通孔、第2連通孔、第I窗部和第2窗部在內(nèi)地形成的流體流路相互連通起來。因而,受壓室的液壓通過流體流路被傳遞到平衡室,通過平衡室的容積變化而被吸收,因此,能夠防止高動剛度化,從而有效地發(fā)揮目標隔振效果(振動絕緣效果)。
[0012]另一方面,當輸入節(jié)流通路被調(diào)諧到的頻域內(nèi)的大振幅振動時,流體從節(jié)流通路中通過而在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流動,由此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此外,可動構件密合于緩沖體的內(nèi)表面而將第I窗部和第2窗部閉塞,從而使受壓室的液壓通過流體流路被傳遞到平衡室而被吸收,因此,能夠高效地確保從節(jié)流通路中通過而流動的流體量,從而有效地發(fā)揮目標隔振效果。
[0013]其中,當可動構件與緩沖體中的第I窗部的開口周緣部和第2窗部的開口周緣部中的任一者抵接時,利用基于緩沖體的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的衰減作用,降低了因抵接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即,當可動構件與緩沖體的受壓室側或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時,輸入到緩沖體中的可動構件的抵接部分的沖擊能量被傳遞到緩沖體的在可動構件的抵接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此時,在沖擊能量的作用下使做成中空構造的緩沖體的各壁部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通過內(nèi)部摩擦等將沖擊能量轉換為熱能量。由此,降低了從緩沖體傳遞到分隔構件的沖擊能量,從而減少或者防止因沖擊能量的傳遞而導致的車廂內(nèi)的異響。
[0014]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體做成具有一對相對板部和一對側板部的一體的帶形筒狀體,該一對相對板部配置為其中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另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該一對側板部將該一對相對板部連接起來。[0015]采用第2技術方案,在因可動構件的抵接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輸入到緩沖體的一相對板部時,緩沖體的一對側板部和另一相對板部發(fā)生彈性變形,而發(fā)揮基于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從而防止產(chǎn)生敲打聲。并且,通過將緩沖體做成帶形筒狀體,能使上述一對側板部和另一相對板部高效地產(chǎn)生彈性變形,從而更有利地發(fā)揮通過降低沖擊能量而實現(xiàn)的防止敲打聲的效果。
[0016]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或第2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3技術方案中,在上述緩沖體形成有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中的至少一者的那一側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緩沖體在該突起部處與上述收容空間的內(nèi)表面抵接。
[0017]采用第3技術方案,通過使緩沖體在突起部處與收容空間的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局部地抵接,從而在緩沖體中的受壓室側的壁部、平衡室側的壁部易于產(chǎn)生以突起部為支點的撓曲變形。因而,能夠高效地發(fā)揮由緩沖體的彈性變形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從而更有效地防止因可動構件的抵接而產(chǎn)生敲打聲。
[0018]根據(jù)第3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4技術方案中,上述突起部以環(huán)狀連續(xù)地延伸,并且,該突起部設置為包圍上述第I窗部中的上述第I連通孔側的開口和上述第2窗部中的上述第2連通孔側的開口中的至少一者。
[0019]采用第4技術方案,在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發(fā)生變形或者位移而碰撞到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時,也能夠實現(xiàn)基于突起部的緩沖作用而減少敲打聲。而且,通過使將緩沖體和分隔構件保持在局部的抵接狀態(tài)的突起部做成環(huán)狀,在第I連通孔和第I窗部之間的連接部分、第2連通孔和第2窗部之間的連接部分處,能夠防止流體泄漏到緩沖體和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從而能夠高效地產(chǎn)生目標流體流動。
[0020]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4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5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體相對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地配置。
[0021]采用第5技術方案,緩沖體的彈性變形不會受到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約束而被容許,從而能夠更高效地獲得基于緩沖體的內(nèi)部摩擦等而發(fā)揮的能量衰減作用,因此,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因可動構件的抵接而發(fā)出的敲打聲。
[0022]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5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6技術方案中,設有突出到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的卡定突起,并且,在上述緩沖體形成有卡定孔,構成通過將該卡定突起插入并卡定于該卡定孔中而相對于上述分隔構件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的第I定位部件。
[0023]采用第6技術方案,在收容空間內(nèi)相對于分隔構件對緩沖體進行定位,而防止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發(fā)生旋轉等,因此,緩沖體的第I窗部保持在與分隔構件的第I連通孔相連通的狀態(tài),緩沖體的第2窗部保持在與分隔構件的第2連通孔相連通的狀態(tài),從而穩(wěn)定地發(fā)揮目標隔振特性。此外,第I定位部件是通過將突出到收容空間內(nèi)的卡定突起插入在緩沖體形成的卡定孔中來實現(xiàn)的,構造簡單且制造容易,并且,緩沖體中與卡定突起抵接的部分被限定為卡定孔的內(nèi)周面,而抑制卡定突起對緩沖體的約束,因此,能夠有效地獲得由緩沖體的彈性變形發(fā)揮的防止敲打聲的效果。
[0024]根據(jù)第6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7技術方案中,上述卡定突起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間的相對方向突出,并且,上述卡定孔貫通上述緩沖體的該受壓室側的壁部和該平衡室側的壁部地形成,該卡定突起以貫通該緩沖體的方式插入到該卡定孔中。
[0025]采用第7技術方案,能夠避免因可動構件卡掛于卡定突起等而無法正常地工作這樣的問題。并且,做成中空構造的緩沖體內(nèi)的空間(收容可動構件的內(nèi)部空間)因卡定突起而變窄,因此,能夠防止可動構件沿與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從而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利用可動構件將第I窗部和第2窗部閉塞。
[0026]根據(jù)第6技術方案或第7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8技術方案中,上述卡定突起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間的相對方向突出,并且,上述卡定孔僅貫通上述緩沖體的該受壓室側的壁部和該平衡室側的壁部中的任一者地形成。
[0027]采用第8技術方案,在向收容空間中配設緩沖體時,通過將卡定突起插入卡定孔中,能夠容易地確定緩沖體的朝向,因此,使將緩沖體收容配置在收容空間中的作業(yè)變得容易。另外,例如如果將卡定孔設于緩沖體的外周部分,則能夠更加可靠且容易地確定緩沖體的朝向,從而有利地防止緩沖體被以錯誤的朝向組裝。
[0028]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8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9技術方案中,上述可動構件做成相對于上述分隔構件和上述緩沖體獨立的可動板。
[0029]采用第9技術方案,提高了針對振動輸入的特性切換響應性,通過可動板的位移,能夠迅速地在小振幅振動輸入時的低動剛度化和大振幅振動輸入時將第I窗部、第2窗部閉塞這兩者之間切換,因此,能夠實現(xiàn)更優(yōu)異的隔振性能。而且,基于由緩沖體的彈性變形發(fā)揮的能量衰減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對于可動板易于成為問題的、在抵接時的敲打聲。
[0030]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8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0技術方案中,上述可動構件做成由上述分隔構件和上述緩沖體中的至少一者支承的可動膜。
[0031]采用第10技術方案,可動構件做成由分隔構件或緩沖體支承的可動膜,因此,基于可動膜自身的彈性降低了可動膜相對于緩沖體的抵接速度,從而降低了因抵接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因而,通過與由緩沖體的彈性變形實現(xiàn)的吸收沖擊能量的作用相結合,更有效地減少了抵接敲打聲。
[0032]根據(jù)第10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1技術方案中,上述可動膜與上述緩沖體一體形成。
[0033]采用第11技術方案,通過將可動膜一體形成于緩沖體,減少了部件件數(shù)。而且,也不需要將可動膜收容在緩沖體中的作業(yè),因此,還實現(xiàn)了削減制造工序數(shù)量。另外,由緩沖體支承可動膜的形態(tài)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為了實現(xiàn)針對輸入振動的優(yōu)異的特性切換響應性,期望采用在一端被緩沖體支承的懸臂梁狀的支承形態(tài)。
[0034]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1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2技術方案中,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貫通形成有第3連通孔,并且,在上述緩沖體和該收容空間的壁部之間設有間隙,通過使該第3連通孔和間隙連通起來,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該緩沖體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連通起來的短路孔。
[0035]采用第12技術方案,當由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的壓力相對于平衡室的壓力相對地降低時,可動構件基于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而將第I窗部閉塞,并且,通過短路孔、內(nèi)部空間、第2窗部和第2連通孔將受壓室和平衡室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由此,流體從短路孔中通過而自平衡室流入到受壓室,從而盡可能迅速地減少或者消除受壓室的壓力降低,因此,能夠減少或者避免因受壓室的壓力降低而產(chǎn)生的氣相分離(氣穴)所導致的異響。而且,短路孔不在緩沖體中設置孔等地形成,還能夠謀求簡化緩沖體的構造。
[0036]另一方面,在由輸入大載荷而使正壓作用于受壓室的狀態(tài)下,可動構件基于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將第2窗部閉塞。由此,短路孔實質上被阻斷,而防止流體從短路孔中通過而在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流動。其結果,能夠高效地引起受壓室的內(nèi)壓變動,從而充分地確保通過節(jié)流通路的流體流動量,因此,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這樣,在不會產(chǎn)生氣穴異響的、正壓作用于受壓室的狀態(tài)下,能夠發(fā)揮目標隔振效果,從而實現(xiàn)優(yōu)異的隔振性能。
[0037]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2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3技術方案中,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貫通形成有第3連通孔,并且,在上述緩沖體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形成有第3窗部,通過使該第3連通孔和第3窗部連通起來,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該緩沖體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連通起來的短路孔。
[0038]采用第13技術方案,當由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的壓力相對于平衡室的壓力相對地降低時,可動構件基于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將第I窗部閉塞,并且,通過短路孔、內(nèi)部空間、第2窗部和第2連通孔將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由此,流體從短路孔中通過而自平衡室流入到受壓室,從而盡可能迅速地減少或者消除受壓室的壓力降低,因此,能夠減少或者避免因受壓室的壓力降低而產(chǎn)生的氣相分離(氣穴)所導致的異響。
[0039]另一方面,在由輸入大載荷而使正壓作用于受壓室的狀態(tài)下,可動構件基于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將第2窗部閉塞。由此,短路孔實質上被阻斷,而防止流體從短路孔中通過而在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流動。其結果,能夠高效地引起受壓室的內(nèi)壓變動,從而充分地確保通過節(jié)流通路的流體流動量,因此,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這樣,在不會產(chǎn)生氣穴異響的、正壓作用于受壓室的狀態(tài)下,能夠發(fā)揮目標隔振效果,從而實現(xiàn)優(yōu)異的隔振性能。
[0040]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3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4技術方案中,在上述緩沖體和上述可動構件中的至少一者設有朝向該緩沖體和可動構件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的緩沖突起。
[0041]采用第14技術方案,可動構件首先在緩沖突起的形成部分與緩沖體抵接,從而減小了初始的抵接面積而降低因抵接而產(chǎn)生的沖擊力,因此,能夠減少因可動構件的抵接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
[0042]根據(jù)第14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5技術方案中,在上述收容空間的壁部設有變形容許區(qū)域,上述緩沖體中的上述緩沖突起的形成部分配置在該變形容許區(qū)域上并自該收容空間的壁部隔開間隔。
[0043]采用第15技術方案,通過將緩沖體中的緩沖突起的形成部分配置在變形容許區(qū)域上并自收容空間的壁部隔開間隔,容許緩沖體在可動構件抵接時發(fā)生退避這樣的彈性變形,因此,能夠更有效地緩和抵接時的沖擊力,從而更有效地減少產(chǎn)生敲打聲。[0044]另外,變形容許區(qū)域只要能夠容許緩沖體在形成有緩沖突起的部分彈性變形,其具體的構造就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也可以采用貫通孔、凹部、或者形成在多個突起之間的凹陷等中的任一種。
[0045]根據(jù)第14技術方案或第15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6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突起以環(huán)狀連續(xù)地延伸,并且,使上述第I窗部中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側的開口和上述第2窗部中的該內(nèi)部空間側的開口中的任一者被該緩沖突起包圍起來。
[0046]采用第16技術方案,由于緩沖突起在整周上與可動構件或緩沖體抵接,因此,在可動構件和緩沖體抵接時,將被緩沖突起包圍的第I窗部和第2窗部中的任一者閉塞。因而,在輸入節(jié)流通路被調(diào)諧到的頻率的大振幅振動時,能夠有效地防止受壓室的液壓從第I窗部、第2窗部中通過而流到平衡室。其結果,能夠高效地確保通過節(jié)流通路流動的流體的量,從而有利地獲得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
[0047]根據(jù)第15技術方案或第16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7技術方案中,在上述緩沖體設有定位部,并且,在上述分隔構件設有貫通上述收容空間的壁部的定位孔,構成通過將該定位部配置在該定位孔上而在該收容空間內(nèi)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的第2定位部件。
[0048]采用第17技術方案,通過使定位部位于定位孔上,能夠在收容空間內(nèi)相對于分隔構件容易地對緩沖體進行定位。特別是,如果與第15技術方案組合地采用,則將設于緩沖體的緩沖突起定位在設于分隔構件的變形容許區(qū)域上,從而在可動構件抵接于緩沖體時容許緩沖體彈性變形,因此,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基于緩沖作用而產(chǎn)生的減少敲打聲的效果。
[0049]另外,定位部的構造并沒有特別的限定,既可以是向與內(nèi)部空間相反的那一側突出的突起狀,也可以做成凹狀、貫通孔、標記(著色)等而利用通過定位孔進行的視覺識別來確認是否被定位在規(guī)定的位置。
[0050]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7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8技術方案中,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設有凹凸部,而減小該收容空間中的具有該凹凸部的壁內(nèi)表面與上述緩沖體之間的抵接面積。
[0051]采用第18技術方案,利用設于分隔構件的凹凸部使緩沖體與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抵接面積減小,因此,在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變形或者位移而碰撞到分隔構件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減小初始的抵接面積來減少敲打聲。
[0052]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8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19技術方案中,在上述緩沖體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形成有與上述第I連通孔相連通的連通通路,包含該第I連通孔和該連通通路在內(nèi)地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上述收容空間連通起來的第I泄漏通路。
[0053]采用第19技術方案,在緩沖體形成有連通通路,通過包含第I連通孔和連通通路在內(nèi)地構成的第I泄漏通路將受壓室和收容空間始終連通起來。因而,受壓室的內(nèi)壓大幅度地降低而使可動構件自第2窗部隔開間隔,由此,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通過第I泄漏通路相互連通起來,通過流體向受壓室流入,迅速地減少或者消除受壓室的壓力降低。其結果,能夠防止產(chǎn)生在受壓室的壓力大幅度地降低時成為問題的、由氣穴所導致的異響。
[0054]在這種防止氣穴異響的構造(受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短路機構)中,利用了為獲得可動構件的液壓吸收作用而形成于分隔構件的第I連通孔,而不需要對分隔構件進行特別的加工,就能夠防止產(chǎn)生氣穴異響。
[0055]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19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0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體做成具有一對相對板部和一對側板部的一體的帶形筒狀體,該一對相對板部配置為其中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另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該一對側板部將該一對相對板部連接起來,在該受壓室側的該一個相對板部形成的上述連通通路沿與該一對側板部之間的相對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經(jīng)由上述第I窗部連通于上述第I連通孔。
[0056]采用第20技術方案,緩沖體做成帶形筒狀體而比較容易發(fā)生彈性變形。因而,在可動構件與一相對板部抵接時,輸入的沖擊力使一對側板部和另一相對板部高效地彈性變形,從而有利地發(fā)揮基于能量衰減作用而產(chǎn)生的減少抵接敲打聲的效果。
[0057]此外,連通通路以較短的路徑與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連通,從而降低了流動摩擦等,因此,在受壓室的壓力大幅度地降低時,流體從平衡室順暢地流入到受壓室,盡可能迅速地緩和或者消除受壓室的負壓。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受壓室的氣相分離(氣穴),從而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導致的異響。
[0058]根據(jù)第19技術方案或第20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1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體相對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地配置而形成了間隙,并且,上述連通通路連通于該間隙。
[0059]采用第21技術方案,緩沖體相對于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由此,緩沖體以不受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約束而能夠容易地產(chǎn)生彈性變形的形態(tài)配設。因而,能夠更高效地發(fā)揮基于緩沖體的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減少抵接敲打聲的效果,從而謀求提高安靜性。
[0060]此外,通過使連通通路與形成在緩沖體和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相連通,無論可動構件在內(nèi)部空間中的位置等如何,都能夠穩(wěn)定地維持由第I泄漏通路實現(xiàn)的受壓室和收容空間之間的連通狀態(tài)。因而,在氣穴異響成為問題的、受壓室的壓力大幅度地降低時,能夠穩(wěn)定地發(fā)揮利用由從第I泄漏通路中通過的流體流動而實現(xiàn)的負壓緩和作用,從而防止產(chǎn)生異響。
[0061]根據(jù)第19技術方案?第21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2技術方案中,設有限定部件,該限定部件限定該緩沖體在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的朝向以使形成于上述緩沖體的上述連通通路位于上述受壓室側。
[0062]采用第22技術方案,在將緩沖體配設在收容空間中時,利用限定部件限定緩沖體的朝向,因此,能夠防止緩沖體被以錯誤的朝向安裝,例如能夠避免連通通路位于平衡室側等這樣的問題。由此,能夠容易且穩(wěn)定地獲得目標隔振性能和防止氣穴異響的效果。
[0063]根據(jù)第22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3技術方案中,在上述分隔構件設有卡定突起,該卡定突起自上述平衡室側的壁部朝向上述受壓室側突出到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并且,在上述緩沖體的該平衡室側的壁部形成有卡定孔,通過將該卡定突起插入該卡定孔中而構成上述限定部件,并且,利用該限定部件相對于該分隔構件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0064]采用第23技術方案,利用限定部件在收容空間內(nèi)對緩沖體進行定位,因此,能夠防止因緩沖體錯位而導致對減少抵接敲打聲、氣穴異響的效果產(chǎn)生不良影響。并且,卡定突起自收容空間的平衡室側的壁部朝向受壓室側突出,并且,在緩沖體的平衡室側的壁部形成有卡定孔,通過以將卡定突起插入到卡定孔中的方式將緩沖體插入到收容空間中而構成限定部件,從而以正確的朝向配設緩沖體。
[0065]此外,限定部件是通過將設于分隔構件的卡定突起插入到設于緩沖體的卡定孔中這樣簡單的構造來實現(xiàn)的,防止了構造的復雜化、部件件數(shù)的增加。
[0066]根據(jù)第I技術方案?第23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4技術方案中,上述緩沖體做成筒狀,該緩沖體的周壁重疊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上述可動構件的碰撞面,另一方面,形成有在該收容空間的與該緩沖體的開口端面重疊的周壁內(nèi)表面開口且自該收容空間向外側擴展的泄漏空間,并且,形成有使該泄漏空間與上述受壓室連通起來的泄漏孔,從而包含該泄漏空間和該泄漏孔在內(nèi)地形成在該受壓室減壓時將該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連通起來的第2泄漏通路,并且,使該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在與做成板狀的該可動構件的厚度方向和該緩沖體的軸線方向均正交的長度方向上比該可動構件小。
[0067]采用第24技術方案,在受壓室受到較大的負壓的作用的情況下,流體從第2泄漏通路中通過而自平衡室流入到受壓室,從而緩和受壓室的壓力降低。其結果,能夠避免因氣穴而產(chǎn)生氣泡,從而防止由氣泡消失時的沖擊波等導致的氣穴異響。
[0068]而且,緩沖體的開口以與泄漏空間的開口相對的方式配置,通過使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與泄漏空間連通起來而形成第2泄漏通路,而使第2泄漏通路以足夠的通路截面積形成,從而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減少氣穴異響。
[0069]其中,由于在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中配設有可動構件,因此,通過使泄漏空間的開口部比可動構件小,防止了可動構件進入到形成在緩沖體的軸線方向外側的泄漏空間。因而,通過使緩沖體的中央孔與泄漏空間連通起來而使第2泄漏通路以足夠的通路截面積形成,并且,防止因可動構件進入到泄漏空間而導致第2泄漏通路意外的阻斷,從而能夠穩(wěn)定且有效地防止氣穴異響。
[0070]另外,由可動構件被配設在內(nèi)部空間中也可明確,緩沖體在長度方向上比可動構件大。因而,通過使泄漏空間向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在長度方向上比可動構件小,而在緩沖體以非粘接的方式配設在收容空間中而被容許相對于分隔構件相對位移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緩沖體進入到泄漏空間,從而將第2泄漏通路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
[0071]此外,緩沖體做成中空形狀,在其內(nèi)部空間中配設有可動構件,由此,以較少的部件件數(shù)有效地減少因可動構件碰撞到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并與上述防止氣穴異響的效果相結合,實現(xiàn)了優(yōu)異的安靜性。
[0072]根據(jù)第24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5技術方案中,上述泄漏空間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小于上述收容空間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
[0073]采用第25技術方案,通過使泄漏空間在長度方向上比收容空間小,能夠使配設在收容空間中的可動構件不易進入到泄漏空間。
[0074]根據(jù)第25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6技術方案中,上述泄漏空間形成在上述收容空間的長度方向中間。[0075]采用第26技術方案,由于在長度方向的兩側在收容空間和泄漏空間之間形成了臺階,因此,能夠通過使可動構件抵接于臺階而更有效地防止可動構件進入到泄漏空間。
[0076]根據(jù)第24技術方案?第26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7技術方案中,在上述泄漏空間和上述收容空間之間形成有將該泄漏空間和收容空間隔開的限制突部,該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被分割在隔著該限制突部的長度方向兩側,使該被分割后的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在長度方向上均比上述可動構件小。
[0077]采用第27技術方案,由于利用限制突部分割泄漏空間向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因此,即使形成比較大的泄漏空間,也能夠使各開口部的長度方向上的大小小于可動構件。由此,能夠通過使可動構件抵接于限制突部來防止可動構件進入到泄漏空間,從而將第2泄漏通路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
[0078]根據(jù)第24技術方案?第27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fā)明的第28技術方案中,上述泄漏空間形成在比上述收容空間接近上述節(jié)流通路的上述受壓室側的連通口的位置,上述泄漏孔向該受壓室的開口配置在該節(jié)流通路的該受壓室側的連通口附近。
[0079]采用第28技術方案,在受壓室的內(nèi)壓降低時,從第2泄漏通路中通過而自平衡室流入到受壓室的流體被供給到容易因氣穴而產(chǎn)生氣泡的節(jié)流通路的受壓室側的連通口附近,該節(jié)流通路的受壓室側的連通口附近。由此,能夠迅速地降低或者消除受壓室在節(jié)流通路的連通口附近的負壓,從而減少因氣穴而產(chǎn)生的氣泡,因此,能夠防止由氣穴導致的異響。
_0] 發(fā)明的效果
[0081]在本發(fā)明中,在收容空間內(nèi)收容有中空形狀的緩沖體,該緩沖體與收容空間的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并且,在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中收容配置有可動構件。由此,基于緩沖體彈性變形時的內(nèi)部摩擦等降低了因可動構件與緩沖體的受壓室側的壁部和平衡室側的壁部的抵接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其結果,減少或者防止因傳遞到分隔構件的沖擊能量而產(chǎn)生的敲打聲,從而確保安靜性。
[0082]而且,由于緩沖體做成中空形狀,因此,當可動構件與緩沖體的受壓室側的壁部和平衡室側的壁部中的任一者抵接時,抵接時的沖擊能量被傳遞到不受可動構件約束的另一壁部,從而利用另一壁部的彈性變形發(fā)揮能量衰減作用。這樣,避免了因可動構件的抵接而使緩沖體受到約束的情況對能量衰減作用產(chǎn)生不良影響,從而穩(wěn)定地發(fā)揮防止敲打聲的效果O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83]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084]圖2是表示構成圖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上分隔構件的立體圖。
[0085]圖3是圖2所示的上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086]圖4是圖2所示的上分隔構件的仰視圖。
[0087]圖5是表示構成圖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的立體圖。
[0088]圖6是圖5所示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0089]圖7是圖5所示的下分隔構件的仰視圖。
[0090]圖8是表示構成圖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立體圖。
[0091]圖9是圖8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092]圖10是圖9的X — X剖視圖。
[0093]圖11是用于說明緩沖橡膠和可動板安裝于分隔構件的立體圖,圖11 Ca)表示安裝緩沖橡膠和可動板之前的狀態(tài),圖11 (b)表示安裝緩沖橡膠和可動板之后的狀態(tài)。
[0094]圖12是在圖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中,對傳遞到第2安裝構件的可動板和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載荷進行測定而得到的曲線圖。
[0095]圖13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096]圖14是構成圖13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立體圖。
[0097]圖15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098]圖16是構成圖1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立體圖。
[0099]圖17是圖16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00]圖18 是圖 17 的 XVIII — XVIII 剖視圖。
[0101]圖19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圖19 (a)表示因輸入大載荷而使受壓室受到正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圖19 (b)表示因輸入大載荷而使受壓室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
[0102]圖20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表示因輸入大載荷而使受壓室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
[0103]圖21是圖20的XXI — XXI剖視圖。
[0104]圖22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表示因輸入大載荷而使受壓室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
[0105]圖23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
[0106]圖24是構成圖23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07]圖25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08]圖26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09]圖27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
[0110]圖28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圖。
[0111]圖29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12]圖30是構成圖29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13]圖31是圖30的XXXI — XXXI剖面圖。
[0114]圖32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15]圖33是構成圖3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上分隔構件的仰視圖。
[0116]圖34是構成圖3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17]圖35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4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18]圖36是構成圖3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上分隔構件的仰視圖。[0119]圖37是構成圖3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20]圖38是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21]圖39是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22]圖40是圖39所示的緩沖體的俯視圖。
[0123]圖4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5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24]圖42是構成圖4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的立體圖。
[0125]圖43是圖42所示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26]圖44是構成圖4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27]圖45是圖44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仰視圖。
[0128]圖46是圖44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29]圖47是構成圖4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43的XLVI1- XLVII剖面相當?shù)膱D。
[0130]圖48是構成圖41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43的XLVII1- XLVIII剖面相當?shù)膱D。
[0131]圖49是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32]圖50是圖49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仰視圖。
[0133]圖51是圖49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34]圖52是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35]圖53是圖52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仰視圖。
[0136]圖54是圖52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37]圖55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6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57的LV-LV剖面相當?shù)膱D。
[0138]圖56是圖5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57的LVI — LVI剖面相當?shù)膱D。
[0139]圖57是構成圖5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40]圖58是構成圖5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41]圖59是圖58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42]圖60是圖59的LX — LX剖視圖。
[0143]圖6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7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44]圖62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8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64的LXI1- LXII剖面相當?shù)膱D。
[0145]圖63是圖6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另一縱剖面圖,是與圖64的LXIII — LXIII剖面相當?shù)膱D。
[0146]圖64是圖62的LXIV — LXIV剖視圖。
[0147]圖65是構成圖6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立體圖。
[0148]圖66是圖65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49]圖67是圖65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50]圖68是圖65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仰視圖。
[0151]圖69是放大地表示圖6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是表示受壓室受到過大的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的圖。
[0152]圖70是表示第2安裝構件受到的傳遞載荷的測定結果的曲線圖。
[0153]圖71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19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
[0154]圖72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0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
[0155]圖73是構成圖72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立體圖。
[0156]圖74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1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是與圖76的LXXIV - LXXIV剖面相當?shù)膱D。
[0157]圖75是圖74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另一縱剖面圖,是與圖76的LXXV — LXXV剖面相當?shù)膱D。
[0158]圖76是構成圖74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59]圖77是表示自圖76所示的分隔構件卸下上分隔構件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160]圖78是表示安裝在圖76所示的分隔構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61]圖79 是圖 78 的 LXXIX — LXXIX 剖視圖。
[0162]圖80是表示在圖74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中受壓室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
[0163]圖81是表示自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2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卸下上分隔構件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164]圖82是表示自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3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卸下上分隔構件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165]圖83是表示自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卸下上分隔構件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166]圖84是表不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67]圖85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縱剖面圖。
[0168]圖86是表示構成圖8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單體的形狀的主視圖。
[0169]圖87是表示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70]圖88 是圖 87 的 LXXXVIII — LXXXVI11 剖視圖。
[0171]圖89是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72]圖90是構成圖89所示的分隔構件的下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173]圖91是構成圖89所示的分隔構件的緩沖橡膠的俯視圖。
[0174]圖92是圖91所示的緩沖橡膠的主視圖。
[0175]圖93 是圖 92 的 XCIII — XCIII 剖視圖。
[0176]圖94是將圖91所示的緩沖橡膠安裝到圖90所示的下分隔構件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
[0177]下面,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0178]在圖1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I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10。發(fā)動機支架10具有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彈性連結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而成的構造,第I安裝構件12安裝于未圖示的動力單元,并且第2安裝構件14安裝于未圖示的車輛車身。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原則上是指圖1中的上下方向。
[0179]更詳細而言,第I安裝構件12是由鐵、鋁合金等形成的高剛性的構件,整體具有小徑的大致圓形塊形狀,上部具有大致圓柱形狀,并且下部做成朝向下方去而逐漸縮徑的倒置的大致圓臺狀。此外,在第I安裝構件12中形成有在中心軸線上沿上下延伸且在上表面開口的螺孔18,在螺孔18的內(nèi)周面形成有螺紋牙。
[0180]第2安裝構件14是由與第I安裝構件12同樣的材料形成的高剛性的構件,其具有薄壁大徑的大致圓筒形狀。此外,在第2安裝構件14的上端部分設有呈在外周側開口的槽狀的縮頸部20,并且自縮頸部20的上端朝向外周側地突出有凸緣部22。
[0181]而且,就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而言,在同一個中心軸線上第I安裝構件12與第2安裝構件14隔開間隔地配置于第2安裝構件14的上方,上述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由主體橡膠彈性體16彈性連結起來。主體橡膠彈性體16具有厚壁大徑的大致圓臺狀,第I安裝構件12硫化粘接于該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小徑側的端部,并且,第2安裝構件14的縮頸部20與該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徑側的端部的外周面重疊地硫化粘接于該外周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主體橡膠彈性體16以包括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的一體硫化成形品的形式形成。
[0182]并且,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上形成有大徑凹部24。大徑凹部24是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徑側端面開口的凹部,呈倒置的大致研缽形狀或者碟子形狀,該大徑凹部24形成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徑向中央部分。
[0183]此外,自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比大徑凹部24靠外周側的部位延伸出有密封橡膠層26。密封橡膠層26是具有薄壁大徑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橡膠彈性體,其與主體橡膠彈性體16 一體形成,并且固定粘接在第2安裝構件14的內(nèi)周面。
[0184]此外,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上安裝有撓性膜28。撓性膜28是呈薄壁的圓板狀或者圓頂狀的橡膠膜,其在軸線方向上具有充分的松弛。并且,在撓性膜28的外周端部一體形成有環(huán)狀的固定粘接部30,該固定粘接部30的外周面硫化粘接于環(huán)狀的固定構件32的內(nèi)周面。
[0185]而且,通過將固定構件32插入到第2安裝構件14的下側開口部并對第2安裝構件14實施整周縮徑(日文:八方絞>9 )等縮徑加工,將固定構件32嵌裝于第2安裝構件14,從而配設成撓性膜28將第2安裝構件14的下側開口部封閉。另外,在第2安裝構件14和固定構件32之間隔有密封橡膠層26,第2安裝構件14和固定構件32以流體密封的方式固
定在一起。
[0186]通過這樣將撓性膜28安裝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上,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和撓性膜28的軸線方向相對面之間形成有相對于外部空間密閉且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的流體室34。另外,封入在流體室34中的非壓縮性流體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米用水、亞烷基二醇、聚亞烷基二醇、硅油或者它們的混合液等。此外,為了聞效地獲得后述的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期望采用0.lPa?s以下的低粘性流體。[0187]此外,在流體室34中收容配置有分隔構件36。分隔構件36整體呈厚壁的大致圓板形狀,包括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0。
[0188]如圖2?圖4所示,上分隔構件38呈大致圓板形狀,在其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朝上方開口的中央凹部42,而高效地確保了后述的受壓室66的容積。并且,在中央凹部42的底壁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第I連通孔44。該第I連通孔44在軸線方向上看形成為大致長方形,在其短邊方向上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地設置有一對第I連通孔44、44。另外,在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的外周部分,在周向上等間隔地貫通形成有多個上部嵌裝孔46。
[0189]并且,在上分隔構件38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外周面開口且沿周向以規(guī)定的長度延伸的上部槽48,上部槽48的一個端部向徑向內(nèi)側延伸而與中央凹部42相連通,并且其另一個端部在下表面開口。
[0190]如圖5?圖7所示,下分隔構件40其中央部分呈厚壁的大致圓板形狀,并且在其外周側自下端突出有薄壁的凸緣狀部分50。該凸緣狀部分50在周向上以不到一周的規(guī)定長度延伸,其一個端部做成朝向周向外側去而壁厚逐漸變大的傾斜部,其另一個端部在軸線方向下方開口。并且,在凸緣狀部分50的兩端部之間突出有與中央部分相同的厚壁的隔壁部52。另外,在做成厚壁的中央部分,在周向上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下部嵌裝孔54。
[0191]此外,在下分隔構件40的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凹部56。該收容凹部56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長方形,自該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兩端部分的底壁朝向上方突出有作為卡定突起的一對插入銷58、58。插入銷58具有小徑的大致圓柱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對插入銷58的突出頂端部分的角部實施倒角,將突出頂端部做成朝向頂端側去縮徑的錐形形狀。
[0192]并且,在收容凹部56的底壁部貫通形成有一對第2連通孔60、60。第2連通孔60以與第I連通孔44大致相同的長方形截面沿上下延伸,其與第I連通孔44同樣在其短邊方向上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設有一對。另外,第2連通孔60以其長邊方向與收容凹部56的短邊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設置,在后述的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0的組合在一起的狀態(tài)下,第I連通孔44的長邊方向和第2連通孔60的長邊方向大致一致。
[0193]而且,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0上下重疊,通過向被相互定位好的上部嵌裝孔46和下部嵌裝孔54中壓入銷或者旋入螺釘?shù)?,將上分隔構?8和下分隔構件40相互固定在一起。此外,通過使上分隔構件38的上部槽48的下側壁部相對于下分隔構件40的凸緣狀部分50隔開間隔且相對地配置于下分隔構件40的凸緣狀部分50的上方,形成在外周側開口且沿周向延伸的凹槽,該凹槽和上部槽48在周向端部相互連通起來,從而形成在周向上以小于兩周的長度呈螺旋狀延伸的周槽62。并且,下分隔構件40的收容凹部56的開口部被上分隔構件38覆蓋,從而在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0之間形成了收容空間64。在收容空間64的上壁部貫通形成有第I連通孔44,并且在收容空間64的下壁部貫通形成有第2連通孔60。
[0194]如上述這樣構造成的分隔構件36被收容配置于流體室34,該分隔構件36朝與軸線垂直的方向擴展,其外周端部由第2安裝構件14支承。由此,流體室34隔著分隔構件36被分成上下兩部分,在隔著分隔構件36的上方,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主體橡膠彈性體16構成,在振動輸入時產(chǎn)生內(nèi)壓變動的受壓室66。另一方面,在隔著分隔構件36的下方,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28構成,利用撓性膜28的變形而容易容許容積變化的平衡室68。在該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中封入有上述的非壓縮性流體。
[0195]此外,分隔構件36的外周面隔著密封橡膠層26重疊于第2安裝構件14,由此,周槽62的外周開口部被第2安裝構件14以流體密封的方式覆蓋,形成了沿周向延伸的隧道狀的流路。該隧道狀流路的周向一個端部連通于受壓室66,并且其周向另一個端部連通于平衡室68,由此,利用周槽62形成了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節(jié)流通路70。另外,通過一邊考慮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的壁彈性剛度一邊調(diào)節(jié)節(jié)流通路70的通路截面積(A)和通路長度(L)之比(A / L),而將節(jié)流通路70調(diào)諧為相當于發(fā)動機震動的IOHz左右的低頻率。
[0196]此外,在收容空間64中收容配置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72。如圖8?圖10所示,緩沖橡膠72是由橡膠彈性體形成的中空構造體,其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長方形,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具有在其短邊方向上貫穿的內(nèi)部空間88的大致帶形筒狀體。
[0197]更具體而言,緩沖橡膠72 —體地具有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以及將該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相互連接起來的一對側板部76a、76b,從而形成為大致帶形筒狀體。
[0198]一對相對板部74a、74b是在軸線方向上看呈相互對應的大致長方形的板狀體,相對板部74a和相對板部74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相對配置。此外,在相對板部74a中形成有一對第I窗部78、78,并且在相對板部74b中形成有一對第2窗部80、80。該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是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長方形截面的貫通孔,分別在其短邊方向上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形成有相鄰的一對。另外,第I窗部78的長邊方向為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并且第2窗部80的長邊方向為相對板部74b的短邊方向。
[0199]并且,在相對板部74a中的一對第I窗部78、78的短邊方向外側和相對板部74b中的一對第2窗部80、80的短邊方向外側分別形成有作為卡定孔的插孔82。插孔82是以與插入銷58大致對應的小徑的圓形截面上下貫通的孔,在緩沖橡膠72的相對板部74a和相對板部74b的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形成有一對。
[0200]此外,在相對板部74a、74b分別設有突起部84。突起部84在軸線方向上看形成為大致圓形,其形成于相對板部74a、74b的中央部分,且朝向該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外側突出。此外,突起部84朝向突出頂端側去而逐漸縮徑,并且,其突出頂端面做成大致圓板形狀。另外,突起部84在相對板部74a中形成在一對第I窗部78、78之間,并且在相對板部74b中形成在一對第2窗部80、80之間。
[020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相對板部74a、74b的與突起部84相對應的位置,一體形成有朝向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的作為緩沖突起的內(nèi)側突部86。該內(nèi)側突部86以與突起部84大致相同的形狀朝向與突起部84相反的那一側突出。
[0202]此外,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的長邊方向兩端部一體形成有沿該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延伸的一對側板部76a、76b,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由一對側板部76a、76b相互連接起來。于是,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由一對側板部76a、76b相互連接起來,由此,形成了帶形筒狀的緩沖橡膠72,并且形成了由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和一對側板部76a、76b圍成的內(nèi)部空間88。
[0203]如圖11所示,如上述這樣構造成的緩沖橡膠72被嵌入到下分隔構件40的收容凹部56中。于是,通過將上分隔構件38與下分隔構件40重疊地固定在下分隔構件40,將緩沖橡膠72收容配置在收容空間64中,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被相對板部74a覆蓋,并且收容空間64的下壁內(nèi)表面被相對板部74b覆蓋。
[0204]此外,在配設到收容空間64的緩沖橡膠72中,相對板部74a在突起部84處與收容空間64的由上分隔構件38構成的上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并且相對板部74b在突起部84處與收容空間64的由下分隔構件40構成的下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另外,通過設置突起部84,在相對板部74a、74b中的除突起部84以外的部分能夠成為在靜置狀態(tài)下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的部分。此外,與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和下壁內(nèi)表面的相對面之間的距離相比,相對板部74a的上表面和相對板部74b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可大可小,或者也可以與其相同。但是,期望在相對板部74a、74b中的除突起部84以外的部分存在在靜置狀態(tài)下自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隔開規(guī)定量的間隔的部分,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板部74a的上表面和相對板部74b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小于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和下壁內(nèi)表面的相對面之間的距離。
[0205]另外,在緩沖橡膠72被配設到收容空間64的狀態(tài)下,期望一對側板部76a、76b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圖1中的左右兩壁內(nèi)表面)隔開規(guī)定的間隙地與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相對配置。
[0206]另外,在向收容凹部56中插入緩沖橡膠72時,一體形成于下分隔構件40的一對插入銷58、58插入到緩沖橡膠72的一對插孔82、82中,從而使插入銷58、58上下貫通緩沖橡膠72地插入到緩沖橡膠72中。由此,構成利用插入銷58的外周面和插孔82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抵接卡定而在收容空間64內(nèi)將緩沖橡膠72定位于分隔構件36的第I定位部件。另夕卜,通過對插入銷58的突出頂端的角部實施倒角,使得插入銷58容易插入到插孔82中。
[0207]此外,通過相對于上分隔構件38的第I連通孔44對緩沖橡膠72的第I窗部78進行定位而使得第I窗部78與第I連通孔44相互連通起來,并且,通過相對于下分隔構件40的第2連通孔60對緩沖橡膠72的第2窗部80進行定位而使得第2窗部80與第2連通孔60相互連通起來。由此,包含第I連通孔44、第2連通孔60、第I窗部78、第2窗部80、收容空間64和內(nèi)部空間88在內(nèi)地構成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流體流路90。
[0208]在該流體流路90上配設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板92??蓜影?2是由橡膠彈性體、合成樹脂、金屬等形成的矩形板狀的構件,其相對于緩沖橡膠72獨立,通過將可動板92收容配置在緩沖橡膠72的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而將其配設在收容空間64內(nèi)。此外,如圖9中雙點劃線所示,可動板92在相對板部74a、74b的長邊方向和短邊方向上延伸到比第I窗部78,78和第2窗部80、80的外端靠外側的位置。并且,可動板92在相對板部74a、74b的長邊方向上以比一對插入銷58、58之間的距離小的尺寸形成,并且在相對板部74a、74b的短邊方向上以比該相對板部74a、74b的短邊長度小的尺寸形成。
[0209]于是,可動板92被收容在緩沖橡膠72的內(nèi)部空間88中而配置在一對插入銷58、58之間,向大致與軸線垂直的方向擴展。另外,可動板92以即使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在表面方向(與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也能保持其外周端位于第I窗部78、78和第2窗部80、80的外側的狀態(tài)的大小形成,該第I窗部78、78和第2窗部80、80整體在軸線方向上的投影中與可動板92重合。
[0210]此外,可動板92配設為與沿軸線方向延伸的流體流路90大致正交地擴展,受壓室66的液壓通過第I連通孔44和第I窗部78作用于可動板92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68的液壓通過第2連通孔60和第2窗部80作用于可動板92的下表面。由此,可動板92基于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對的壓力變動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上下位移。
[0211]于是,在輸入相當于怠速振動的中頻小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在上下方向上微小位移,由此,在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傳遞液壓,并且,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閉塞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中的任一者而阻斷流體流路90,從而防止通過流體流路90傳遞液壓??偠灾?,在本實施方式中,包含可動板92在內(nèi)地構成在輸入中頻小振幅振動時向平衡室68傳遞受壓室66的液壓的液壓傳遞機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輸入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所抵接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處設有向內(nèi)部空間88側突出的內(nèi)側突部86,在輸入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86之后再抵接于第I窗部78或者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流體流路90的調(diào)諧頻率被設定為相當于怠速振動的中頻域,但也可以設定為相當于行駛空腔共鳴等的高頻域。
[0212]通過將第I安裝構件12安裝于未圖示的動力單元,并且將第2安裝構件14安裝于未圖示的車輛車身,而將做成這種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10安裝在車輛上,從而將動力單元和車輛車身相互隔振連結起來。
[0213]在該安裝到車輛的狀態(tài)下,當輸入與怠速振動頻率相當?shù)闹蓄l小振幅振動時,節(jié)流通路70因比調(diào)諧頻率高頻率的振動輸入而產(chǎn)生反共振從而實質上被阻斷。另一方面,基于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對的壓力變動,可動板92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不與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相抵接并在上下方向上微小位移。由此,流體流路90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受壓室66的液壓通過流體流路90傳遞到平衡室68,由此,發(fā)揮由平衡室68的容積變化而產(chǎn)生的液壓吸收作用,從而能夠獲得目標隔振效果(振動絕緣效果)。另外,根據(jù)上述說明也可明確,由在流路上配置有可動板92的流體流路90構成本實施方式的液壓傳遞機構。
[0214]此外,當輸入相當于發(fā)動機震動的IOHz左右的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基于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對的壓力變動,產(chǎn)生從節(jié)流通路70中通過的流體流動。由此,基于流體的共振作用等流動作用,發(fā)揮目標隔振效果(高衰減效果)。
[0215]另外,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量變大,因此,可動板92被推壓到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上而實質上被約束。由此,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中的任一者被可動板92閉塞而將流體流路90阻斷,由此,防止受壓室66的液壓通過流體流路90向平衡室68側傳遞。因而,能夠高效地引起受壓室66的內(nèi)壓變動,從而確保較多通過節(jié)流通路70流動的流體量,由此,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偠灾诒緦嵤┓绞降囊簤簜鬟f機構中,利用可動板92切換流體流路90的連通和阻斷,從而切換是否利用液壓傳遞機構在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傳遞液壓。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板92配設在一對插入銷58、58之間,因此,由插入銷58、58限制了可動板92在與軸線垂直的方向上位移的位移量,從而能夠利用比較小型的可動板92可靠地將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閉塞。
[0216]其中,可動板92與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抵接時產(chǎn)生的沖擊力會被緩沖橡膠72吸收。即,當可動板92隔著相對板部74a與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抵接時,輸入到相對板部74a的抵接時的沖擊能量經(jīng)由一對側板部76a、76b傳遞到相對板部74b。此時,一對側板部76a、76b和相對板部74b在輸入來的沖擊能量的作用下產(chǎn)生微小變形,由此,基于相對板部74b和一對側板部76a、76b的內(nèi)部摩擦等,將沖擊能量轉換為熱能。由此,減少了通過緩沖橡膠72傳遞到分隔構件36的沖擊能量,從而能夠減少或者避免由該沖擊能量導致產(chǎn)生的敲打聲。另外,在可動板92隔著相對板部74b與收容空間64的下壁內(nèi)表面抵接的情況下,輸入到相對板部74b的沖擊能量經(jīng)由一對側板部76a、76b傳遞到相對板部74a,由此,發(fā)揮同樣的能量衰減作用,從而防止產(chǎn)生敲打聲。
[0217]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分別設有突起部84,該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由突起部84局部地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而被支承在該上下壁內(nèi)表面。因而,在輸入沖擊能量時,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不受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約束地產(chǎn)生微小變形,從而高效地發(fā)揮由內(nèi)部摩擦等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
[0218]并且,使一對側板部76a、76b自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由此,一對側板部76a、76b也能有效地產(chǎn)生微小變形,從而實現(xiàn)了使沖擊能量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之間高效地傳遞,并且還能有效地發(fā)揮側板部76a、76b的能量衰減作用。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一對插入銷58、58插入到一對插孔82、82中,從而在收容空間64內(nèi)對緩沖橡膠72進行定位,并且,保持一對側板部76a、76b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因此,能夠穩(wěn)定地獲得像上述那樣的效果。
[0219]此外,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分別設有朝向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的內(nèi)側突部86,在可動板92抵接于一對相對板部74a、74b時,內(nèi)側突部86優(yōu)先抵接于可動板92。由此,在可動板92與一對相對板部74a、74b抵接時,可動板92在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86之后再抵接于第I窗部78或者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而實現(xiàn)了逐步的抵接,從而減少了由抵接時的沖擊力導致的敲打聲。而且,利用內(nèi)側突部86和突起部84的壓縮變形、可動板92的剪切(撓曲)變形,發(fā)揮了基于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因此,緩和了因抵接于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而產(chǎn)生的沖擊,從而更有效地減少了敲打聲。
[0220]根據(jù)圖12所示的測量結果也可明確,在可動板92抵接時向車輛車身(第2安裝構件14)傳遞的沖擊力減少。另外,在圖12的曲線圖中,實線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0 (實施例)的實際測量結果,虛線表示自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0除掉緩沖橡膠72而得到的裝置(比較例)的實際測量結果,單點劃線表示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之間的相對位移(主體輸入位移)。
[0221]S卩,根據(jù)圖12的曲線圖,在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之間輸入了大振幅的振動載荷的情況下,在比較例中,確認到因可動板92的抵接而向第2安裝構件14傳遞了較大的載荷,相對于此,在實施例中,極為有效地降低了在可動板92抵接時向第2安裝構件14傳遞的載荷。這樣,抑制了向安裝在車輛車身上的第2安裝構件14傳遞的載荷,由此,能夠防止可動板92的抵接敲打聲傳遞到車廂內(nèi)。另外,雖未在圖中示出,但確認到在實施例和比較例之間隔振性能沒有較大的差別。
[0222]在圖13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100。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于與第I實施方式實質上相同的構件及部位,在圖中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其說明。
[0223]S卩,發(fā)動機支架100具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102。緩沖橡膠102與第I實施方式的緩沖橡膠72同樣,做成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相對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在兩端部由一對側板部76a、76b相互連接起來而成的帶形筒狀體(參照圖14)。
[0224]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在俯視狀態(tài)下呈相互對應的大致長方形,在相對板部74a中貫通形成有一對第I窗部78、78,并且在相對板部74b中貫通形成有一對第2窗部80、8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處并未設有在第I實施方式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處設置的突起部84、內(nèi)側突部86以及插孔82。另外,由于在緩沖橡膠102中沒有插孔82,因此在下分隔構件40省略了插入銷58。
[0225]如上述這樣構造成的緩沖橡膠102被收容配置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與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抵接,并且相對板部74b與收容空間64的下壁內(nèi)表面抵接。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緩沖橡膠102也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在其長邊方向上比收容空間64稍小,而使一對側板部76a、76b與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隙地配置。此外,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大致整體與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接觸而以非粘接的方式與其重疊。
[0226]在這種按照本實施方式所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100中,也與第I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0同樣,利用基于緩沖橡膠102微小變形時的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減少了因可動板92抵接于一對相對板部74a、74b而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從而防止產(chǎn)生敲打聲。
[0227]此外,在下分隔構件40省略了插入銷58,并且在緩沖橡膠102省略了突起部84、內(nèi)側突部86以及插孔82,因此,能夠謀求進一步簡化構造,從而能夠實現(xiàn)制造容易性、可靠性等的提聞。
[0228]在圖15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3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110。發(fā)動機支架110具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112。
[0229]更詳細而言,如圖16?圖18所示,緩沖橡膠112做成在俯視狀態(tài)下分別呈大致長方形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在上下方向上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相對配置,并且該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在其長邊方向兩端部由一對側板部76a、76b相互連接起來而成的帶形筒狀體。
[0230]并且,在側板部76b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一體形成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膜114。該可動膜114是板狀的橡膠彈性體,其朝向側板部76a側突出到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該可動膜114以其突出頂端延伸到比第I窗部78、第2窗部80靠側板部76a側的位置但并未到達側板部76a的長度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中的、向可動膜114的突出頂端側偏離該可動膜114的部分形成有I個插孔82,在下分隔構件40中的與插孔82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I個插入銷58。
[0231]而且,緩沖橡膠112被收容配置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如圖15所示,相對板部74a在突起部84處與收容空間64的上壁內(nèi)表面抵接,并且相對板部74b在突起部84處與收容空間64的下壁內(nèi)表面抵接。此外,一體形成于緩沖橡膠112的可動膜114與流體流路90的流路長度方向(圖15中的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地擴展,該可動膜114的突出頂端在軸線方向上的投影中到達比第I窗部78、78和第2窗部80、80靠外側(相對板部74a偵D的位置。
[0232]在具有如上述這樣的緩沖橡膠112的發(fā)動機支架110中,在輸入中頻小振幅振動時,節(jié)流通路70因反共振而實質上被封閉,另一方面,可動膜114在上下方向上微小變形而并未被推壓到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上,由此,受壓室66的液壓傳遞到平衡室68而被吸收。由此,防止受壓室66的高動剛度化,從而發(fā)揮由低動剛度化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振動絕緣效果)。
[0233]另一方面,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可動膜114在上下方向上較大程度地彈性變形而覆蓋一對第I窗部78、78或者第2窗部80、80。由此,防止通過流體流路90在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傳遞液壓,而高效地引起受壓室66的內(nèi)壓變動。由此,高效地確保了從節(jié)流通路70中通過的流體的流動量,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高衰減效果)。
[0234]采用這樣的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10,可動構件做成與緩沖橡膠112 —體形成的可動膜114,因此,部件件數(shù)減少,并且能夠省略將可動構件設置于緩沖橡膠112的內(nèi)部空間88中的作業(yè),易于制造。而且,可動膜114做成被一個側板部76b支承,并且自另一個側板部76a隔開間隔的懸臂梁狀,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能充分地變形,從而能夠穩(wěn)定地將第I窗部78、78和第2窗部80、80閉塞。
[0235]在圖19中,放大地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4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另外,對于未在圖中示出的部分,原則上采用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構造。
[0236]S卩,在圖19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構造中,在上分隔構件38形成有多個第3連通孔120。該第3連通孔120在收容空間64的長邊方向上設于向可動板92的外側偏離該可動板92的部分,上下貫通收容空間64的上壁部,即上下貫通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由此,收容空間64不僅通過第I連通孔44連通于受壓室66,還通過第3連通孔120連通于受壓室
66ο
[0237]此外,在緩沖橡膠102形成有多個第3窗部122。第3窗部122貫通形成于與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重疊的相對板部74a,其在相對板部74a的長邊方向上設于比一對第I窗部78、78靠外側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第3窗部122的數(shù)量、截面形狀與第3連通孔120的數(shù)量、截面形狀大致相同。
[0238]通過將該緩沖橡膠102收容配置在收容空間64中,使上述第3連通孔120和第3窗部122相互定位而上下連通起來。由此,由上述第3連通孔120和第3窗部122形成了始終將受壓室66和內(nèi)部空間88連通起來的多個短路孔124。
[0239]于是,當對處于安裝到車輛的狀態(tài)的發(fā)動機支架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時,在正壓作用于受壓室66的情況下,如圖19 (a)所示,可動板92抵接于相對板部74b而將一對第2窗部80、80閉塞。由此,流體流路90被阻斷,并且內(nèi)部空間88相對于平衡室68密閉,因此,短路孔124實質上被阻斷。
[0240]另一方面,在因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的情況下,如圖19 (b)所示,可動板92抵接于相對板部74a而將一對第I窗部78、78閉塞。由此,流體流路90被阻斷,但短路孔124通過內(nèi)部空間88、第2窗部80、80以及第2連通孔60、60連通于平衡室68。其結果,包含短路孔124在內(nèi)地構成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短路通路126,流體從短路通路126中通過而自平衡室68流入到受壓室66,由此,能盡可能迅速地降低或者消除受壓室66的負壓。因而,能夠減少或者避免由受壓室66過大的壓力降低導致的氣穴異響。
[0241]在圖20、圖21中,放大地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5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另外,在圖20中示出了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66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
[0242]S卩,在圖20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構造中,在上分隔構件38形成有多個第3連通孔127。該第3連通孔127是在上下軸線方向上看將收容空間64的長邊方向(圖20中的左右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的狹縫狀的孔,上下貫通收容空間64的上壁部,即上下貫通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由此,收容空間64不僅通過第I連通孔44連通于受壓室66,還通過第3連通孔127連通于受壓室66。另外,第3連通孔127分別形成在收容空間64的短邊方向(圖21中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分。
[024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1所示,緩沖橡膠102在其短邊方向(圖2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收容空間64在緩沖橡膠102的短邊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緩沖橡膠102的短邊方向的兩端面與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以規(guī)定的間隙相隔開。于是,緩沖橡膠102的在其短邊方向兩側開口的內(nèi)部空間88連通于該間隙。
[0244]并且,第3連通孔127形成于在緩沖橡膠102的短邊方向上偏離緩沖橡膠102的兩側位置,第3連通孔127的下側開口部連通于上述間隙。由此,形成將受壓室66和內(nèi)部空間88相互連通起來的短路孔128,且該短路孔12利用第3連通孔127和間隙而始終處于連通狀態(tài)。
[0245]此外,在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而可動板92自相對板部74b隔開間隔的狀態(tài)下,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通過短路孔128、內(nèi)部空間88、第2窗部80以及第2連通孔60連通起來。由此,通過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而包含短路孔128在內(nèi)地形成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短路通路129。
[0246]在做成這種構造的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中,也與第4實施方式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同樣,在通常的振動輸入時能夠獲得有效的隔振效果,并且利用從短路通路129中通過的流體流動降低在過大的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時成為問題的氣穴異響。
[0247]在圖22中,放大地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6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另外,在圖22中示出了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66受到負壓的作用的狀態(tài)。
[0248]S卩,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中,在上分隔構件38形成有多個第3連通孔130。第3連通孔130設于一對第I連通孔44、44的短邊方向外側,上下貫通收容空間64的上壁部(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由此,收容空間64不僅通過第I連通孔44連通于受壓室66,還通過第3連通孔130連通于受壓室66。
[0249]此外,在緩沖橡膠72中,形成在受壓室66側的相對板部74a中的插孔82a的孔的截面積大于插入銷58的與軸線垂直截面的截面積,在插孔82a的內(nèi)周面和插入銷5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132。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孔82a兼作構成第I定位部件的卡定孔和構成短路孔的第3窗部。
[0250]另外,該間隙132可以通過使插孔82a的直徑大于插入銷58的直徑而形成,但為了有效地獲得定位作用,期望例如以在周向上局部地擴大的異形截面形成插孔82a,在擴徑部分形成間隙132。此外,形成在平衡室68側的相對板部74b中的插孔82b的形狀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與插入銷58的截面形狀大致相對應。
[0251]于是,使通過將緩沖橡膠72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而形成的間隙132與形成于上分隔構件38的第3連通孔130定位而上下連通起來,在向可動板92的外側偏離該可動板92的位置形成了將受壓室66和內(nèi)部空間88始終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的短路孔134。
[0252]采用具有這種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當因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時,可動板92抵接于相對板部74a而覆蓋第I窗部78、78,由此,將流體流路90阻斷。另一方面,內(nèi)部空間88通過第2窗部80、80和第2連通孔60、60連通于平衡室68,并且通過間隙132和第3連通孔130連通于受壓室66,利用短路孔134形成了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短路通路136。由此,通過自平衡室68流入的流體緩和了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從而防止因氣穴而產(chǎn)生異響的情況。
[0253]另外,當因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66受到正壓的作用時,可動板92抵接于相對板部74b而覆蓋第2窗部80、80,從而將流體流路90阻斷,并且將短路通路136阻斷。由此,能夠高效地引起受壓室66的內(nèi)壓變動,因此,能夠在節(jié)流通路70中有效地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從而能夠獲得目標隔振效果(高衰減效果)。
[0254]在圖23中,放大地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7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發(fā)動機支架具有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140的構造。該緩沖橡膠140做成在軸線方向上下相對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由一對側板部142a、142b相互連結起來而成的帶形筒狀體。
[0255]更詳細而言,如圖24所示,相對板部74a做成薄壁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狀,其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貫通的3個第I窗部144a?144c。第I窗部144a、144b分別是具有矩形截面的孔,在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圖24中的上下)上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在該第I窗部144a、144b之間設有條狀部146。第I窗部144c在寬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第I窗部144a、144b在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在相對板部74a的長度方向(圖24中的左右)上與該第I窗部144a、144b隔開規(guī)定距離。
[0256]并且,在相對板部74a的條狀部146 —體形成有作為緩沖突起的內(nèi)側突部148。內(nèi)側突部148是突出到相對板部74a和可動膜114的相對面之間(內(nèi)部空間88)的突起,更具體而言,內(nèi)側突部148自相對板部74a的下表面朝向可動膜114側突出,在可動膜114的上方與該可動膜114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
[0257]此外,在相對板部74a的條狀部146 —體形成有作為定位部的外側突部150。外側突部150呈與內(nèi)側突部148大致相同形狀的圓形突起狀,其自相對板部74a的上表面朝向與可動膜114和相對板部74b相反的那一側(上側)突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在相對板部74a的相同的位置分別向下側和上側突出。
[0258]相對板部74b形成有與第I窗部144a?144c相同形狀的第2窗部152a?152c,由于形狀與相對板部74a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說明。另外,相對板部74b的內(nèi)側突部148自相對板部74b的上表面朝向可動膜114側突出,在可動膜114的下方與該可動膜114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此外,相對板部74b的外側突部150自相對板部74b的下表面朝向與相對板部74a相反的那一側(下側)突出。
[0259]側板部142a、142b以將相對板部74a的長度方向端部與相對板部74b的長度方向端部相互連結起來的方式與相對板部74a、74b—體形成。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側板部142a、142b在其長度方向上具有朝向外側凸出的彎曲形狀,其縱截面呈圓弧狀。另外,在側板部142b的上下中央部分一體形成有可動膜114,該可動膜114朝向側板部142a側突出。
[0260]而且,如圖23所示,緩沖橡膠140被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以與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的狀態(tài)重疊于該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并且,相對板部74b以與收容空間64的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的狀態(tài)重疊于該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在該緩沖橡膠140的配設狀態(tài)下,第I窗部144a?144c通過第I連通孔44,44相對于受壓室66敞開,并且,第2窗部152a?152c通過第2連通孔60、60相對于平衡室68敞開。
[0261]此外,相對板部74a的條狀部146位于第I連通孔44的開口部上,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偏離收容空間64的壁部地配置在第I連通孔44上。并且,相對板部74b的條狀部146位于第2連通孔60的開口部上,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偏離收容空間64的平衡室68側的壁部地配置在第2連通孔60上。由此,容許相對板部74a的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向第I連通孔44內(nèi)彈性變形,并且,容許相對板部74b的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向第2連通孔60內(nèi)彈性變形。由此也可明確,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構成變形容許區(qū)域。
[0262]并且,相對板部74a的外側突部150突出到第I連通孔44內(nèi),并且,相對板部74b的外側突部150突出到第2連通孔60內(nèi)。而且,在緩沖橡膠140被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之后,通過目視等方式確認外側突部150、150的位置,從而能夠確認內(nèi)側突部148、148配置在連通孔44、60上。由此,構成了用于將緩沖橡膠140相對于分隔構件36定位在規(guī)定位置的第2定位部件。此外,由此也可明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孔利用貫通形成在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部的第I連通孔44和貫通形成在平衡室68側的壁部的第2連通孔60構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既設置有第I定位部件也設置有第2定位部件,但也可以僅設置其中任一者。
[0263]在具有這種緩沖橡膠140的發(fā)動機支架中,在輸入發(fā)動機震動等大振幅振動時,可動膜114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抵接于相對板部74a或相對板部74b時,可動膜114首先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148。由此,能夠減小可動膜114相對于相對板部74a、74b的初始的抵接面積,從而能夠抑制由抵接時的沖擊力導致的敲打聲。
[0264]并且,由于內(nèi)側突部148位于第I連通孔44的開口部上,因此,隨著可動膜114的彈性變形量變大,相對板部74a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被壓入到第I連通孔44內(nèi)。由此,防止可動膜114在偏離內(nèi)側突部148的部分急劇地碰撞相對板部74a,抵接面積以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148的部分為中心逐漸增加,因此,有效地發(fā)揮通過緩和沖擊力而實現(xiàn)的減少敲打聲的作用。
[0265]在圖25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8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60。發(fā)動機支架160具有分隔構件162。
[0266]分隔構件162具有上分隔構件164和下分隔構件166。上分隔構件164具有與第I實施方式的上分隔構件38相比其內(nèi)周部分(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做成厚壁的大致圓板形狀。此外,在上分隔構件164的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上收容凹部168。上收容凹部168是具有朝向左右方向中央去其深度尺寸逐漸變大的彎曲底面,并在前后方向(圖25中的與紙面正交的方向)上以大致恒定的弓形截面延伸的凹部,該上收容凹部168向上分隔構件164的下方開口。另外,為了易于理解,將圖25中的與紙面正交的方向稱作前后方向,將圖25中的左右方向稱作左右方向,但這些方向并不一定與發(fā)動機支架160安裝到車輛的狀態(tài)下的車輛前后方向和車輛左右方向一致。
[0267]并且,在上分隔構件164形成有多個第I連通孔170。第I連通孔170以大致恒定的矩形截面上下貫通上收容凹部168的上底壁部地形成,多個第I連通孔170配置成網(wǎng)絡狀。另外,第I連通孔170的數(shù)量并沒有特別的限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前后左右相互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形成有9個第I連通孔170。
[0268]下分隔構件166與第I實施方式的下分隔構件40同樣具有厚壁的大致圓板形狀,并且在其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下收容凹部172。下收容凹部172具有相對于上收容凹部168上下顛倒的形狀,并向下分隔構件166的上方開口。并且,在下分隔構件166的下收容凹部172的底壁部分形成有多個第2連通孔174。該第2連通孔174以與第I連通孔170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狀上下貫通下收容凹部172的底壁部地形成,多個第2連通孔174配置成網(wǎng)絡狀。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第I連通孔170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與第I連通孔170相同數(shù)量的第2連通孔174。
[0269]而且,上分隔構件164和下分隔構件166上下重疊。由此,在上分隔構件164和下分隔構件166之間利用上收容凹部168和下收容凹部172形成了收容空間176。
[0270]此外,在收容空間176中收容配置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178。緩沖橡膠178具有一對相對板部180a、180b。相對板部180a是以向上方凸出的弓形截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彎曲板形狀,沿軸線方向上下貫通地形成有多個第I窗部182。相對板部180b是以向下方凸出的弓形截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彎曲板形狀,沿軸線方向上下貫通地形成有多個第2窗部184。而且,相對板部180a和相對板部180b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一體,由此構成帶形筒狀的緩沖橡膠178。另外,在一對相對板部180a、180b之間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全長上延伸的內(nèi)部空間88。該內(nèi)部空間88隨著向左右方向中央側去其上下尺寸逐漸變大。
[0271]該緩沖橡膠178被配設在收容空間176中。而且,緩沖橡膠178的相對板部180a以抵接于收容空間176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上收容凹部168的上底壁面)的狀態(tài)重疊于該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并且,相對板部180b以抵接于收容空間176的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下收容凹部172的底壁面)狀態(tài)重疊于該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此外,第I窗部182被相對于第I連通孔170的下側開口部定位,第I窗部182通過第I連通孔170相對于受壓室66敞開,并且,第2窗部184被相對于第2連通孔174的上側開口部定位,第2窗部184通過第2連通孔174相對于平衡室68敞開。于是,受壓室66的液壓通過第I連通孔170和第I窗部182作用于被收容在緩沖橡膠178的內(nèi)部空間88中的可動板92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68的液壓通過第2連通孔174和第2窗部184作用于該可動板92的下表面。
[0272]在做成這種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16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即,通過緩沖橡膠178在可動板92抵接時彈性變形,利用基于內(nèi)部摩擦等而產(chǎn)生的能量衰減作用減少抵接時的沖擊能量,從而防止產(chǎn)生敲打聲。
[0273]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60也可明確,緩沖體并不一定限定為具有一對相對板部和一對側板部的構造,也可以采用例如僅由一對相對板部180a、180b構成的緩沖橡膠178這樣的構造。
[0274]在圖26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9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190。發(fā)動機支架190具有與第7實施方式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160大致相同的構造,并且在緩沖橡膠178的內(nèi)部空間88中配設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板192。
[0275]可動板192由大致平板形狀的橡膠彈性體形成,在其與軸線垂直的中央部分設有一對緩沖突起194、194。緩沖突起194在軸線方向上看呈比形成于分隔構件162的第I連通孔170和第2連通孔174小的矩形,其與可動板192 —體形成并向可動板192的厚度方向兩側突出。另外,緩沖突起194的在軸線方向上看的形狀并不限定于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圓形、異形等。
[0276]做成這種構造的可動板192被收容配置在緩沖橡膠178的內(nèi)部空間88中。在該可動板192的配設狀態(tài)下,上側的緩沖突起194被定位在中央的第I連通孔170的開口部上,并且,下側的緩沖突起194被定位在中央的第2連通孔174的開口部上。于是,在后述的緩沖突起194抵接于緩沖橡膠178時,容許緩沖橡膠178向第I連通孔170和第2連通孔174內(nèi)彈性變形。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I連通孔170和第2連通孔174構成變形容許區(qū)域。
[0277]于是,在輸入發(fā)動機震動等大振幅振動時,本實施方式的可動板192首先是左右(圖26中的左右)的兩端部抵接于緩沖橡膠178。接著,可動板192以抵接在緩沖橡膠178的左右兩端為支點在厚度方向上彎曲,而使具有緩沖突起194的中央部分抵接于緩沖橡膠178。這樣,由左右兩端角部的抵接減小了初始的抵接面積,并且,接著通過緩沖突起194抵接而逐步地發(fā)生由可動板192的變形引起的抵接面積的增大,從而避免產(chǎn)生由碰撞導致的抵接面積的急劇增大等所引起的敲打聲。
[0278]而且,可動板192的緩沖突起194、194的形成部分配置在第I連通孔170和第2連通孔174的開口部上,容許緩沖橡膠178 (相對板部180a、180b)在緩沖突起194、194抵接時向第I連通孔170和第2連通孔174內(nèi)變形。由此,更有效地減小了緩沖突起194抵接于緩沖橡膠178時的沖擊力,從而更有利地減少由沖擊力導致的敲打聲。
[0279]在圖27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0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發(fā)動機支架具有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200的構造。該緩沖橡膠200做成在軸線方向上下相對的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由一對側板部142a、142b相互連結起來而成的帶形筒狀體。
[0280]此外,在相對板部74a、74b分別形成有內(nèi)側突部148。內(nèi)側突部148 —體形成于相對板部74a、74b的各條狀部146,且朝向該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于相對板部74a的內(nèi)側突部148和形成于相對板部74b的內(nèi)側突部148在左右方向(圖27中的左右)上形成在相互錯開的位置,設置成它們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中不重疊地位于相互偏離的位置。
[0281]并且,在相對板部74a、74b分別形成有作為定位部的外側突部150。外側突部150一體形成于相對板部74a、74b的各條狀部146,且朝向該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外側突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于相對板部74a的外側突部15和形成于相對板部74b的外側突部150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在相互錯開的位置,設置成它們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中不重疊地位于相互偏離的位置。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于相對板部74a的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在左右方向上設于相互錯開的位置,并且它們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中局部地重疊。同樣,形成于相對板部74b的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在左右方向上設于相互錯開的位置,并且它們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中局部地重疊。
[0282]此外,在相對板部74a、74b分別形成有突起部84。突起部84與相對板部74a、74b一體地形成,具有比外側突部150小的突出高度和橫截面積,并且在相對板部74a、74b的表面方向中央部分向厚度方向外側突出。[0283]該一對相對板部74a與相對板部74b的長度方向即左右(圖27中的左右)的兩端部由一對側板部142a、142b相互連結起來。另外,一對側板部142a、142b與一對相對板部74a、74b —體形成。
[0284]此外,在側板部142b —體形成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膜204??蓜幽?04做成與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大致正交地擴展的板狀,其自側板部142b朝向側板部142a突出,以不到達側板部142a的大小形成。并且,可動膜204的基端部分(側板部142b側部分)做成比較薄的薄壁板狀的變形部206,并且該可動膜204的頂端部分(側板部142a側部分)做成呈比變形部206厚的厚壁的平板形狀的閥芯部208。另外,閥芯部208通過做成厚壁,其剛性與變形部206相比得到提高,在后述的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的液壓差的作用下,變形部206優(yōu)先地產(chǎn)生彈性變形。此外,閥芯部208配置在相對板部74a、74b的相對面之間,其相對于該相對板部74a、74b均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并且該隔開距離在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局部地變小。
[0285]一體地具有做成這種構造的可動膜204的緩沖橡膠200被配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此外,在緩沖橡膠200被配設到收容空間64的狀態(tài)下,相對板部74a中的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的形成部分被相對于第I連通孔44的開口部定位,并且,相對板部74b中的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的形成部分被相對于第2連通孔60的開口部定位。另外,通過目視等方式確認到外側突部150突出到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內(nèi),從而能夠把握內(nèi)側突部148的位置而將內(nèi)側突部148相對于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定位。
[0286]并且,通過將緩沖橡膠200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的突起部84被推壓到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上,并且,相對板部74b的突起部84被推壓到收容空間64的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上。由此,相對板部74a、74b中的突起部84的形成部分以朝向該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凸出的方式彎曲,突出到內(nèi)部空間88中。
[0287]于是,當輸入發(fā)動機震動等大振幅振動時,可動膜204受到基于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的液壓差而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被推壓到相對板部74a、74b中的任一者上。此時,在本實施方式的可動膜204中,其基端部分被做成比其頂端部分薄的薄壁的變形部206,因此,利用變形部206的彈性變形充分地容許相比之下是厚壁且剛性較高的閥芯部208的上下位移,從而能夠利用不易變形的閥芯部208穩(wěn)定地將第I窗部144和第2窗部152中的任一者閉塞。
[0288]此外,在閥芯部208沿上下位移而抵接于相對板部74a、74b時,閥芯部208與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初始的抵接面積較小,并且該抵接面積逐步地增大。
[0289]S卩,當閥芯部208沿上下位移時,首先,閥芯部208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148。由此,減小了初始的抵接面積,降低了沖擊力,由此,防止在抵接初始階段產(chǎn)生敲打聲。而且,使相對板部74a、74b中的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與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定位,由此,在閥芯部208抵接于內(nèi)側突部148時容許相對板部74a、74b的變形所引起的退避,更有效地降低了抵接時的沖擊力。
[0290]接著,當閥芯部208在上下方向上進一步位移時,閥芯部208抵接于相對板部74a、74b中的突起部84的形成部分。由此,避免了閥芯部208的抵接面積急劇增大,基于抵接面積逐步地增加所帶來的緩沖作用,防止產(chǎn)生敲打聲。另外,突起部84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但由于該突起部84比內(nèi)側突部148小,因此,突起部84不會妨礙閥芯部208將第I窗部144和第2窗部152閉塞。
[0291]在圖28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1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發(fā)動機支架具有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210的構造。該緩沖橡膠210 —體地具有可動膜212。
[0292]可動膜212以自側板部142b朝向側板部142a側突出的方式形成,與第9實施方式的可動膜204同樣,由橡膠彈性體一體形成構成基端部分的薄壁變形部206和構成頂端部分的厚壁閥芯部208。
[0293]并且,在可動膜212的閥芯部208固定粘接有加強構件214。加強構件214具有薄壁的大致矩形板形狀,由鐵或鋁合金等金屬、丙烯酸樹脂等硬質的合成樹脂形成。而且,加強構件214以埋設狀態(tài)固定粘接在閥芯部208的厚度方向中央部分,由此實現(xiàn)了閥芯部208的剛性的提高。另外,加強構件214做成在左右方向上到達比第I連通孔44、第2連通孔60、第I窗部144及第2窗部152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通過閥芯部208的上下位移,力口強構件214的固定粘接部分覆蓋上述第I連通孔44、第2連通孔60、第I窗部144及第2窗部152。
[0294]如上所述,可動膜并不一定限定為整體由彈性體形成的構件,也可以是其頂端部分局部地由剛性體(硬質體)形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剛性體的加強構件214埋設固定粘接在作為彈性體的閥芯部208中,加強構件214的表面被橡膠彈性體覆蓋,但例如也可以是可動膜僅由加強構件214和支承該加強構件214的變形部206構成。
[0295]在圖29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2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220。發(fā)動機支架220具有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222的構造。
[0296]緩沖橡膠222做成在第I實施方式的緩沖橡膠72中省略了突起部84、內(nèi)側突部86以及插孔82的構造,如圖30所示做成一體地具有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和一對側板部76a、76b的帶形筒狀體。
[0297]此外,在緩沖橡膠222中,在相對板部74a形成有作為緩沖突起的上側的內(nèi)側突部224,并且,在相對板部74b形成有作為緩沖突起的下側的內(nèi)側突部224。如圖31所示,內(nèi)側突部224是以大致矩形環(huán)狀延伸的突條,其形成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的相相互對的各內(nèi)表面并突出到內(nèi)部空間88中,并且配置為包圍第I窗部78、第2窗部80的靠內(nèi)部空間88側的開口。并且,本實施方式的內(nèi)側突部224均具有大致半圓形的截面形狀,朝向突出頂端去寬度逐漸變小。
[0298]如圖29所示,做成這種構造的緩沖橡膠222被配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74b以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的狀態(tài)重疊于該上下壁內(nèi)表面,并且,側板部76a、76b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有間隙。此外,在緩沖橡膠222的內(nèi)部空間88中收容有可動板92,可動板92的外周端部到達比內(nèi)側突部224靠外周側的位置。
[0299]于是,在由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而使可動板92沿厚度方向上下較大程度地位移而抵接于相對板部74a、74b中的任一者時,利用內(nèi)側突部224的緩沖作用減少了敲打聲。而且,上側的內(nèi)側突部224做成以包圍第I窗部78的周圍的方式延伸的環(huán)狀突條,下側的內(nèi)側突部224做成以包圍第2窗部80的周圍的方式延伸的環(huán)狀突條,由此,可動板92在整周上連續(xù)地抵接,而使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被可動板92閉塞。這樣,采用本實施方式的構造,能夠兼顧且均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減少敲打聲的效果和向阻斷流體流路90的狀態(tài)的切換。
[0300]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在可動板中的與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的周圍抵接的部分形成環(huán)狀的緩沖突起,在可動板發(fā)生較大位移時緩沖突起以包圍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的周圍的方式抵接于相對板部74a、74b,由此將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閉塞??偠灾黄鸩吭O于可動構件和緩沖橡膠的相對面之間即可,可以設于可動構件和緩沖橡膠中的任一側。
[0301]在圖32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3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230。發(fā)動機支架230具有在分隔構件231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72的構造。
[0302]分隔構件231由上分隔構件232和下分隔構件234構成,上分隔構件232相對于第I實施方式的上分隔構件38具有以包圍第I連通孔44的周圍的方式設有作為凹凸部的上側的凸部236的構造。另一方面,下分隔構件234相對于第I實施方式的下分隔構件40具有在收容凹部56的底壁部突出形成有以包圍第2連通孔60的周圍的方式配置的作為凹凸部的下側的凸部236的構造。
[0303]如圖33、圖34所示,凸部236是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矩形環(huán)狀的突條,分別形成在上分隔構件232和下分隔構件234中的構成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的部分且上下相對地配置。此外,做成環(huán)狀的上側的凸部236以包圍第I連通孔44、44中的一個連通孔的方式配置,做成環(huán)狀的下側的凸部236以包圍第2連通孔60、60中的一個連通孔的方式設置。
[0304]通過使做成這種構造的上分隔構件232和下分隔構件234上下重疊并相互固定,形成分隔構件231。并且,如圖32所示,在分隔構件231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72。此時,緩沖橡膠72的相對板部74a中的第I窗部78的開口周緣部抵接于上側的凸部236,緩沖橡膠72的相對板部74b中的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抵接于下側的凸部236,緩沖橡膠72的相對板部74a、74b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分向相對板部74a、74b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并且,相對板部74a、74b以在比與上側的凸部236、下側的凸部236的抵接部分靠內(nèi)側的部位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隙的方式重疊于該上下壁內(nèi)表面,該相對板部74a、74b與收容空間64的上下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抵接面積因形成凸部236,236而減小。
[0305]于是,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板92和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隔著緩沖橡膠72的初始的抵接面積因形成凸部236、236而減小,由此,減少了抵接時的敲打聲。而且,凸部236 —體地形成于硬質的分隔構件231,由此,能夠抑制形狀偏差而以優(yōu)異的尺寸精度形成。
[0306]在圖35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4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240。發(fā)動機支架240具有在分隔構件242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140的構造。[0307]分隔構件242構成為具有上分隔構件246和下分隔構件248,上分隔構件246相對于第I實施方式的上分隔構件38在第I連通孔44的短邊方向內(nèi)外兩側具有作為凹凸部的上側的凹部250。另一方面,下分隔構件248相對于第I實施方式的下分隔構件40在第2連通孔60的短邊方向內(nèi)外兩側具有作為凹凸部的下側的凹部250。
[0308]如圖36所示,上側的凹部250由分別形成于在短邊方向上相鄰地形成的一對第I連通孔44、44的短邊方向外側和內(nèi)側的平底臺階狀的凹部構成。并且,在一對第I連通孔44、44之間設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上側的突出部254,凹部250中的位于一對第I連通孔44、44之間的部分被突出部254 —分為二。
[0309]另一方面,如圖37所示,下側的凹部250做成與上側的凹部250大致相同的形狀,其由形成在一對第2連通孔60、60的短邊方向外側和內(nèi)側的凹部構成,在收容凹部56的底面開口。并且,在一對第2連通孔60、60之間設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下側的突出部254,下側的凹部250中的位于一對第2連通孔60、60之間的部分被突出部254 —分為二。
[0310]通過使做成這種構造的上分隔構件246和下分隔構件248上下重疊并相互固定,構成分隔構件242。此外,在分隔構件242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140,緩沖橡膠140中的第I窗部78的開口周緣部重疊于上側的凹部250,緩沖橡膠140中的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重疊于下側的凹部250。由此,緩沖橡膠140在第I窗部78、第2窗部80的開口周緣部局部地自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減小了其與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的抵接面積。
[0311]于是,在由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而使可動膜114隔著緩沖橡膠140抵接于分隔構件242時,緩沖橡膠140和分隔構件242之間的抵接面積因形成凹部250而減小,由此,減少了由相對板部74a、74b和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抵接而導致的敲打聲。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板部74a、74b的中央部分預先抵接于突出部254,在由變形引起的碰撞成為問題的相對板部74a、74b的中央部分處的變形受到限制,從而更有效地防止了產(chǎn)生敲打聲。
[031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膜114做成比相對板部74a、74b薄的薄壁,通過使可動膜114輕量,降低了抵接時的沖擊,從而更有利地防止了敲打聲。但是,若如圖38所示地將可動膜114做成比相對板部74a、74b厚的厚壁,則抑制了可動膜114的彈性變形,因此,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液壓的退避減少,能夠有利地獲得節(jié)流通路70的隔振效果。
[0313]這樣,為了減少由緩沖體和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而導致的敲打聲,在可動構件的碰撞方向上減小緩沖體和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積的做法是有效的,但作為減小緩沖體和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積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像第13實施方式、第14實施方式所示的那樣在分隔構件側形成凹凸部的方式。
[0314]具體而言,例如像圖39、圖40所示的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260那樣,通過在相對板部74a形成上側的突起部262,并且在相對板部74b形成下側的突起部262,也能夠減小緩沖體和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積。
[0315]更詳細而言,突起部262是以大致矩形環(huán)狀連續(xù)地延伸的突條,其突出形成在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的相相互對的各外表面,配置為包圍第I窗部78向第I連通孔44連接的連接側開口和包圍第2窗部80向第2連通孔66連接的連接側開口。并且,本實施方式的突起部262具有大致半圓形的截面形狀,朝向突出頂端去寬度逐漸變小。[0316]做成這種構造的緩沖橡膠260被配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74b重疊于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此時,上下的突起部262、262被按壓到收容空間64的上下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第I連通孔44、第2連通孔60的開口周緣部,第I連通孔44和第I窗部78以及第2連通孔60和第2窗部80在軸線方向隔開間隔且在上下的突起部262、262的內(nèi)周側相互連通起來。另外,相對板部74a、74b中的偏離上下的突起部262、262的部分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隔有間隙地相對。
[0317]由此,在緩沖橡膠260因變形或者位移而碰撞到分隔構件36中的收容空間64的上下壁內(nèi)表面時,利用突起部262也減小了緩沖橡膠260和分隔構件36之間的初始的抵接面積,因此減少了敲打聲。而且,在緩沖橡膠260的配設狀態(tài)下,突起部262做成環(huán)狀,在整周上連續(xù)地抵接于分隔構件36,因此,通過形成突起部262、262還防止了在第I連通孔44與第I窗部78之間的連接部分和第2連通孔60與第2窗部80之間的連接部分的泄漏增力口,從而有效地產(chǎn)生從流體流路90中通過的流體流動。
[0318]在圖41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5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270。發(fā)動機支架270具有在分隔構件272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274的構造。
[0319]分隔構件272構成為具有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276。下分隔構件276具有收容凹部56,如圖42、圖43所示,作為卡定突起的第I插入銷278、配置在第I插入銷278的兩側的作為卡定突起的第2插入銷280、280以及與上述插入銷278、280、280相鄰地配置的作為卡定突起的支承突片282均自底壁部向上方突出地設置在收容凹部56中。第I插入銷278做成大致圓柱形狀,在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一側端部附近突出設置在收容凹部56的短邊方向的大致中央。第2插入銷280具有比第I插入銷278小徑且短小的大致圓柱形狀,相對于第I插入銷278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地分別設置在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兩側。支承突片282做成大致矩形平板形狀,相對于第I插入銷278,第2插入銷280、280配置在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外側。
[0320]通過使做成這種構造的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276上下重疊并相互固定,構成具有收容空間64的分隔構件272。此外,在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274。如圖44?圖46所示,該緩沖橡膠274整體做成中空形狀的帶形筒狀體,并且,側板部76a與相對板部74b連接的連接部分被切開,形成截斷部284。此外,在相對板部74a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貫通的圓形的作為卡定孔的第I插孔286,另一方面,在相對板部74b,除了形成第I插孔286之外,在短邊方向兩側還形成有小徑的作為卡定孔的第2插孔288,并且在長邊方向外側形成有細長矩形的作為卡定孔的第3插孔290。總而言之,第I插孔286分別形成在相對板部74a和相對板部74b,并且,第2插孔288、288和第3插孔290僅形成在相對板部74b。并且,在側板部76a的下端部的短邊方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下端和內(nèi)部空間88側開口的卡掛凹部292。
[0321]而且,如圖47、圖48所示,緩沖橡膠274被配設在分隔構件272的收容空間64中。此時,在緩沖橡膠274中,第I插入銷278插入到形成于相對板部74a、74b的第I插孔286中,并且第2插入銷280、280插入到形成于相對板部74b的第2插孔288、288中。并且,支承突片282插入到形成于相對板部74b的第3插孔290中,支承突片282的突出頂端部分嵌入到側板部76b的卡掛凹部292。由此,緩沖橡膠274被相對于分隔構件272定位,并且緩沖橡膠274的相對板部74a和側板部76a被支承突片282支承,而使相對板部74a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
[0322]而且,由于第2插孔288、288和第3插孔290僅形成于相對板部74b,因此,不會將緩沖橡膠274上下倒置地安裝在收容空間64中,能夠容易以正確的朝向將緩沖橡膠274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I插入銷278和第I插孔286、第2插入銷280和第2插孔288以及支承突片282和第3插孔290這3組構件構成第I定位部件,特別是利用第2插入銷280和第2插孔288以及支承突片282和第3插孔290來確定緩沖橡膠274在收容空間64內(nèi)的上下。
[0323]這樣,緩沖體只要在配設于收容空間的狀態(tài)下整體做成中空形狀,可以在其中途被截斷,也可以像本實施方式的緩沖橡膠274那樣,將帶形筒狀體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截斷而在該截斷部284處形成間隙。
[0324]另外,第I定位部件并不必須是第I插入銷278和第I插孔286、第2插入銷280、280和第2插孔288、288以及支承突片282和第3插孔290,既可以采用它們中的I組或者多組,也可以設置其他的定位部件。此外,作為用于確定緩沖橡膠274的上下的部件,可以僅采用第2插入銷280、280插入于第2插孔288、288和支承突片282插入于第3插孔290這兩者中的任一者,也可以在上述兩者的基礎上另外設置其他的上下確定部件或者設置其他的上下確定部件來取代上述兩者。
[0325]另外,也可以像圖49?圖51所示的緩沖橡膠300那樣,在相對板部74a的四角形成上側的突起部302,在相對板部74b的四角形成下側的突起部302。該突起部302的具體形狀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優(yōu)選采用例如以小徑的大致圓形截面突出并且朝向突出頂端去而直徑逐漸變小的形狀等。采用具有這種上側的突起部302和下側的突起部302的構造,減小了相對板部74a、74b抵接于分隔構件36的初始的抵接面積,從而減少敲打聲。
[0326]同樣,也可以像圖52?圖54所示的緩沖橡膠304那樣,在相對板部74a的四角和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上側的突起部302,在相對板部74b的四角和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下側的突起部302。這樣在相對板部74a形成6個上側的突起部302,在相對板部74b形成6個下側的突起部302,由此,減小了相對板部74a、74b在長邊方向上的自由長度,從而更有效地防止因碰撞于分隔構件36而產(chǎn)生敲打聲。另外,緩沖橡膠304的第I窗部78、第2窗部80具有在相對板部74a、74b的長邊方向上的內(nèi)側部分的寬度比外側部分的寬度小的凸形的孔截面形狀。由此也可明確,第I窗部、第2窗部的孔截面形狀并沒有特別的限定。
[0327]在圖55、圖56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6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310。發(fā)動機支架310具有在分隔構件312的收容空間31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316的構造。
[0328]分隔構件312構成為具有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318。下分隔構件318具有厚壁的大致圓板形狀,在其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收容凹部320。如圖57所示,收容凹部320是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圓形的凹部,其在下分隔構件318的上表面開口,并且在其底壁部貫通形成有一對第2連通孔60、60。
[0329]通過從上方將上分隔構件38重疊于做成這種構造的下分隔構件318,構成分隔構件312。并且,形成于下分隔構件318的收容凹部320的開口被上分隔構件38覆蓋,從而形成收容空間314。[0330]此外,在收容空間314中配設有緩沖橡膠316。如圖58?圖60所示,緩沖橡膠316是大致圓板形狀的一對相對板部322a、322b由一對側板部324a、324b相互連結起來而成的構造,其整體做成中空形狀而形成了內(nèi)部空間88。另外,在相對板部322a形成有一對第I窗部78、78,并且在相對板部322b形成有一對第2窗部80、80。
[0331]并且,在緩沖橡膠316的內(nèi)部空間88中配設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板326??蓜影?26做成大致矩形的平板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比相對板部322a、322b薄的薄壁。此夕卜,配設在內(nèi)部空間88中的可動板326經(jīng)由與側板部324b —體形成的基端連結部328連結于緩沖橡膠316而被緩沖橡膠316彈性地支承。與可動板326相比,該基端連結部328的寬度較小,構成與可動板326相比易于變形的低彈性部。另外,基端連結部也可以通過與可動板相比做成較薄的薄壁或者由不同于可動板的材料形成等方式而使其易于變形。
[0332]而且,通過基端連結部328的彈性變形,容許可動板326沿上下方向位移,能有效地實現(xiàn)在輸入中頻或高頻小振幅振動時發(fā)揮的由可動板326的微小位移產(chǎn)生的液壓吸收作用,以及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阻斷流體流路90。
[0333]在這種按照本實施方式所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310中,與上述各實施方式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同樣,也能有效地發(fā)揮減少敲打聲的效果。此外,根據(jù)緩沖橡膠316的形狀也可明確,緩沖體并不限定于帶形筒狀體,只要其整體呈中空形狀而設有內(nèi)部空間即可。
[0334]在圖61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7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330。發(fā)動機支架330具有在分隔構件312的收容空間31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332的構造。
[0335]更詳細而言,緩沖橡膠332是通過將相互獨立地形成的第I緩沖體334和第2緩沖體336組合起來而構成的。第I緩沖體334 —體地具有相對板部322a、側板部324b以及可動板326,并且具有自相對板部322a的中央部分朝向下方突出的作為緩沖突起的上側的內(nèi)側突部338。另一方面,第2緩沖體336 —體地具有相對板部322b和側板部324a,并且具有自相對板部322b的中央部分朝向上方突出的作為緩沖突起的下側的內(nèi)側突部338。另外,上下的內(nèi)側突部338、338設于相互對應的位置,并且,以它們的頂端之間以規(guī)定的間隙上下隔開間隔地配置。此外,內(nèi)側突部338的突出頂端的角部被倒角成R狀,做成頂端較細的大致球冠狀。
[0336]而且,第I緩沖體334、第2緩沖體336以第I緩沖體334的側板部324b的下端抵接于第2緩沖體336的相對板部322b的上表面、且第2緩沖體336的側板部324a的上端面抵接于第I緩沖體334的相對板部322a的下表面的狀態(tài)配設在分隔構件312的收容空間314中。由此,由第I緩沖體334和第2緩沖體336構成中空形狀的緩沖橡膠332,形成由相對板部322a、322b和側板部324a、324b圍成的內(nèi)部空間88。
[0337]并且,在緩沖橡膠332中,上下的內(nèi)側突部338、338的突出高度尺寸比較大,上下的內(nèi)側突部338、338的突出頂端面相對于可動板326帶有較小的間隙地與可動板326相對,或者與該可動板326接觸。由此,通過抵接于上下的內(nèi)側突部338、338,可動板326的位移進一步受到限制,從而更有效地防止了敲打聲。
[0338]在具有這種構造的發(fā)動機支架330中,也能夠基于緩沖橡膠332的內(nèi)部摩擦等有效地防止因可動板326抵接而產(chǎn)生敲打聲。由此也可明確,中空形狀的緩沖體并不一定限定為其整體一體形成,也可以通過將相互獨立的多個緩沖體組合起來而構成。[0339]此外,在緩沖體和可動構件之間設有緩沖突起的情況下,緩沖突起的頂端與緩沖體或可動構件之間的間隙并沒有特別的限定,既可以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也可以預先抵接。
[0340]在圖62?圖64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8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350。發(fā)動機支架350具有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352的構造。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分隔構件36中,僅在一側設有插入銷58。
[0341]如圖65?圖68所示,緩沖橡膠352做成一體地具有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和一對側板部76a、76b的帶形筒狀體,在相對板部74b的長邊方向一側的端部附近形成有與插入銷58相對應的形狀的插孔82。此外,在緩沖橡膠352的內(nèi)部空間88中收容配置有可動板92,在軸線方向上的投影中該可動板92與第I窗部78和第2窗部80重合。
[0342]而且,緩沖橡膠352和可動板92被配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此外,通過將插入銷58插入到插孔82中,將緩沖橡膠352相對于分隔構件36進行定位,并且防止緩沖橡膠352被上下倒置地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構成了本實施方式的限定部件。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入銷58的突出頂端的角部被實施倒角,從而使插入銷58容易插入到插孔82中。
[0343]此外,緩沖橡膠352相對于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在緩沖橡膠352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了在整周上連續(xù)的間隙354。并且,可動板92在相對板部74a、74b的短邊方向上以與該相對板部74a、74b在短邊方向上的長度相同或者比其小的尺寸形成,在可動板92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了間隙356。
[034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350中,在緩沖橡膠352中形成有連通通路358。如圖65、圖66所示,連通通路358形成于緩沖橡膠352的相對板部74a,其做成自第I窗部78的開口緣部沿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與軸線方向和一對側板部76a、76b之間的相對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地將第I窗部78的框局部切斷而成的切口狀。另外,根據(jù)上述說明也可明確,連通通路358的一側的端部連通于第I窗部78,并且其另一側的端部在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的一側的端面開口。
[0345]如圖62、圖63所示,具有這種連通通路358的緩沖橡膠352以其相對板部74a重疊于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的狀態(tài)配設。而且,在緩沖橡膠352配設于收容空間64中的狀態(tài)下,如圖63所示,連通通路358的一側的端部直接連通于第I連通孔44或者經(jīng)由第I窗部78連通于第I連通孔44,并且其另一側的端部連通于收容空間64 (間隙354)。由此,包含連通通路358、第I窗部78和第I連通孔44在內(nèi)地形成將受壓室66和收容空間64相互連通起來的第I泄漏通路360。另外,由于利用上述的限定部件將緩沖橡膠352以規(guī)定的朝向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因此,連通通路358位于受壓室66側。
[0346]該第I泄漏通路360將受壓室66和收容空間64始終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即,如圖69所示,在可動板92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位于上端且抵接于相對板部74a的狀態(tài)下,也能利用可動板92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356將第I泄漏通路360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此外,可動板92自相對板部74b隔開間隔而使第2窗部80敞開,收容空間64通過第2窗部80和第2連通孔60連通于平衡室68。由此,受壓室66的液壓相對于平衡室68的液壓相對地降低而使可動板92自相對板部74b隔開間隔,從而利用第I泄漏通路360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0347]另一方面,當汽車越過臺階等而向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之間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而使受壓室66的液壓大幅度地降低時,如圖69所示,可動板92在內(nèi)部空間88內(nèi)位移到上端而抵接于相對板部74a,由此,第I窗部78被可動板92閉塞。此時,在緩沖橡膠352中設有連通通路358,該連通通路358將收容空間64與第I窗部78和第I連通孔44連通起來,而使收容空間64通過第I泄漏通路360連通于受壓室66。
[0348]并且,可動板92位于上端而自相對板部74b隔開間隔,由此,平衡室68通過第2窗部80和第2連通孔60連通于收容空間64。由此,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通過第I泄漏通路360相互連通起來,如圖69中箭頭所示,流體自平衡室68朝向受壓室66流動。其結果,能夠盡可能迅速地減少或者消除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從而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導致的異響。
[0349]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350中,利用分隔構件36的第I連通孔44形成第I泄漏通路360,從而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連通起來。因而,不必在分隔構件36特別形成用于使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短路的孔,能夠容易地形成具有短路機構的發(fā)動機支架350。
[0350]此外,在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的情況下,通過第I泄漏通路360和第2窗部80使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短路,并且,在受壓室66的壓力上升的情況下,可動板92將第2窗部80閉塞,由此防止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之間短路。因而,在氣穴不成為問題的、向受壓室66作用正壓時,能夠有效地產(chǎn)生受壓室66的內(nèi)壓變動,從而能夠高效地獲得基于從節(jié)流通路70中通過的流體流動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
[0351]此外,在緩沖橡膠352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設有間隙354,連通通路358的端部連通于間隙354。由此,在可動板92在短邊方向上向連通通路358的形成側(圖69中的左側)錯開而導致間隙356消失的情況下,也能利用間隙354使連通通路358連通于內(nèi)部空間88。因而,無論可動板92的位置如何,第I泄漏通路360都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從而能夠穩(wěn)定地獲得目標的減少氣穴異響的效果。
[0352]而且,緩沖橡膠352做成向短邊方向開口的帶形筒狀體,并且連通通路358在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上的端面開口。由此,連通通路358以較短的距離連通于內(nèi)部空間88,而使流體順暢地流動。因而,能夠更迅速地降低或者消除受壓室66的負壓,從而能夠有效地發(fā)揮目標的減少異響的作用。
[0353]此外,僅在緩沖橡膠352的相對板部74b形成插孔82,由此,通過將自收容空間64的底壁突出的插入銷58插入到插孔82,能夠確定緩沖橡膠352在收容空間64內(nèi)的朝向,從而將連通通路358定位在受壓室66側。由此,構成在將緩沖橡膠352插入配置在收容凹部56中時防止緩沖橡膠352以錯誤的朝向配設的限定部件,從而容易地將緩沖橡膠352在以使連通通路358位于受壓室66側的目的形態(tài)配設。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在收容空間64內(nèi)對緩沖橡膠352進行定位的插入銷58和插孔82構成上述那樣的限定部件,由此能夠利用簡單的構造設置限定部件。
[0354]另外,根據(jù)圖70所示的測定結果的曲線圖也可明確,與不具有連通通路358的發(fā)動機支架(比較例)相比,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350 (實施例)中,降低了傳遞到第2安裝構件14的傳遞載荷。另外,在圖70中,實施例的測定結果用實線表示,并且比較例的測定結果用虛線表示。并且,在圖70中,主體輸入位移(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之間相對接近的位移量)用單點劃線表示。此外,比較例的發(fā)動機支架相對于實施例的發(fā)動機支架350,除了在緩沖橡膠352中未形成連通通路358之外做成相同的構造。
[0355]根據(jù)圖70,在比較例中,在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在間隔方向上相對較大程度地位移而使受壓室66的內(nèi)壓大幅度地降低時,向第2安裝構件14傳遞了較大的載荷。相對于此,在實施例中,在第I安裝構件12和第2安裝構件14較大程度地相互接近位移,也將向第2安裝構件14傳遞的傳遞載荷抑制得較小。該向第2安裝構件14傳遞的傳遞載荷是由氣穴氣泡消失時發(fā)出的沖擊波導致的,根據(jù)測定結果,與比較例相比,在實施例中,減少了氣穴異響。
[0356]在圖71中,用放大后縱剖面圖示出了作為本發(fā)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19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配設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370。緩沖橡膠370具有與第18實施方式中的緩沖橡膠352大致相同的形狀,并且在短邊方向上比緩沖橡膠352大。由此,緩沖橡膠370在短邊方向上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并未設有在第18實施方式中形成在緩沖橡膠352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354。
[0357]另一方面,可動板92以與第18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形狀和大小形成,其在短邊方向上比緩沖橡膠370小。由此,在可動板92的外周面和收容空間64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356。
[0358]在這種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中,也利用連通通路358、第I窗部78及第I連通孔44形成第I泄漏通路360,利用間隙356使第I泄漏通路360連通于收容空間64 (內(nèi)部空間88)。而且,在受壓室66的液壓大幅度地降低而使可動板92抵接于相對板部74b的狀態(tài)下,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由第I泄漏通路360相互連通起來,由此,能夠迅速地消除受壓室66的負壓,從而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導致的異響。這樣,在本發(fā)明中,并不是必須在緩沖體和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間隙,也可以配設為緩沖體抵接于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
[0359]在圖72中,用放大后的縱剖面圖示出了作為本發(fā)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20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主要部分。在該發(fā)動機支架中,在分隔構件36的收容空間64中收容配置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380。
[0360]如圖73所示,緩沖橡膠380具有一對相對板部74a、74b和一對側板部76a、76b,在相對板部74a形成有一對第I窗部78、78,并且在相對板部74b形成有一對第2窗部80、80。
[0361]此外,在緩沖橡膠380形成有連通通路382。該連通通路382形成在相對板部74a中的第I窗部78的框部分,其做成在相對板部74a的上表面開口且沿相對板部74a的短邊方向延伸的凹槽狀,其一側的端部連通于第I窗部78,并且其另一側的端部在相對板部74a的外周面開口。
[0362]而且,緩沖橡膠380被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相對板部74a以非粘接的方式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并且,相對板部74b以非粘接的方式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平衡室68的壁內(nèi)表面。此外,連通通路382的上側開口部的一部分被上分隔構件38覆蓋而形成隧道狀,并且始終將第I窗部78和間隙354連通起來。
[0363]由此,當由輸入具有沖擊性的大載荷使受壓室66的液壓大幅度地降低,而使可動板92向受壓室66側位移,從而使第I窗部78被可動板92閉塞并且使第2窗部80處于連通狀態(tài)而敞開時,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通過包含連通通路382在內(nèi)的第I泄漏通路384相互連通起來。其結果,能夠緩和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從而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導致的異響。
[0364]這樣,形成于緩沖體的連通通路并不一定限定為第18實施方式、第19實施方式所示那樣的將第I窗部78的框部分切斷而成的切口狀的連通通路358,也可以采用本實施方式所示那樣的槽狀的連通通路382。另外,在采用槽狀的連通通路的情況下,既可以設置為在相對板部74a的上表面開口而通過間隙354和間隙356連通于內(nèi)部空間88,也可以設置為在相對板部74a的下表面開口而通過間隙354連通于內(nèi)部空間88。
[0365]在圖74、圖75中,示出了作為按照本發(fā)明所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21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支架390。該發(fā)動機支架390具有分隔構件392。
[0366]更詳細而言,分隔構件392構成為具有上分隔構件394和下分隔構件396。如圖74?圖76所示,上分隔構件394是由金屬、硬質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大致圓板形狀的構件,在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形成有泄漏孔398。泄漏孔398是開口面積比第I連通孔44小的圓形孔,其在偏離第I連通孔44的位置上下貫通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泄漏孔398形成在比第I連通孔44接近上部槽48的上連通口 400(節(jié)流通路70的受壓室66側的開口部)的位置。
[0367]如圖74、圖77所示,下分隔構件396在其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收容凹部56且向上方開口。另外,以下,原則上將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圖76中的上下方向)作為長度方向進行說明。此外,收容凹部56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為L1。
[0368]此外,在下分隔構件396設有泄漏凹部404。泄漏凹部404是自收容凹部56在該收容凹部56的短邊方向上向外側延伸出的凹部,其在下分隔構件396的上表面開口。此外,泄漏凹部404形成在收容凹部56的長度方向中央部分,并且其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L2小于收容凹部56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U。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泄漏凹部404在深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與收容凹部56在深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大致相同。
[0369]并且,在泄漏凹部404和收容凹部56之間設有限制突部406。限制突部406形成在泄漏凹部404中的與收容凹部56連接的連接開口部,其以大致恒定的矩形截面自泄漏凹部404的底面朝向上方呈直線地突出。此外,限制突部406在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3小于泄漏凹部404的內(nèi)部尺寸L2,泄漏凹部404在隔著限制突部406的長度方向兩側連通于收容凹部56。另外,限制突部406的突出高度尺寸與收容凹部56和泄漏凹部404的深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在限制突部406的突出高度尺寸小于收容凹部56和泄漏凹部404的深度尺寸的情況下,限制突部406的突出高度尺寸與收容凹部56和泄漏凹部404的深度尺寸之差小于后述的相對板部74a的厚度尺寸。
[0370]而且,通過使上分隔構件394和下分隔構件396上下重疊并相互固定,構成分隔構件392。此外,下分隔構件396的收容凹部56的開口部被上分隔構件394覆蓋,從而在上分隔構件394和下分隔構件396之間形成了收容空間64。另外,在收容空間64的上壁部貫通形成有第I連通孔44,并且在收容空間64的下壁部貫通形成有第2連通孔60。
[0371]并且,下分隔構件396的泄漏凹部404的開口部被上分隔構件394覆蓋,從而在上分隔構件394和下分隔構件396之間形成了泄漏空間408。該泄漏空間408在收容空間64的周壁的一部分開口,連通于收容空間64。另外,在上分隔構件394中的覆蓋泄漏凹部404的部分貫通形成有泄漏孔398,泄漏孔398連通于泄漏空間408。此外,泄漏空間408形成為其中央位于比收容空間64的中央接近上連通口 400的位置。
[0372]此外,在收容空間64和泄漏空間408之間設有限制突部406,收容空間64和泄漏空間408在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被限制突部406隔開,并且,泄漏空間408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開口部隔著限制突部406而在長度方向上被一分為二。由此,泄漏空間408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各開口部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為(L2-L3) / 2。
[0373]此外,在收容空間64中收容配置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410。如圖78、圖79所示,緩沖橡膠410由中空形狀的橡膠彈性體形成,具有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長方形且沿緩沖橡膠410的短邊方向貫通的內(nèi)部空間88。
[0374]更具體而言,緩沖橡膠410做成將筒體向一個方向壓扁而使其扁平的帶形筒狀體,該筒體是將大致恒定寬度尺寸的帶做成環(huán)狀而成的,該緩沖橡膠410 —體地具有一對相對板部74a、74b以及將該一對相對板部74a、74b相互連接起來的一對側板部76a、76b,并且,在由上述相對板部74a、74b和側板部76a、76b圍成的內(nèi)部空間88中配設有可動膜114。
[0375]此外,在相對板部74a形成有4個第I窗部412,并且在相對板部74b形成有4個第2窗部414。第I窗部412以大致長方形截面上下貫通相對板部74a,隔著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大致十字形的條部地配置有4個第I窗部412。另一方面,第2窗部414以與第I窗部412大致相同的長方形截面上下貫通相對板部74b,4個第2窗部414配置在分別與第I窗部412相對應的位置。
[0376]如圖77所示,做成這種構造的緩沖橡膠410被嵌入到下分隔構件396的收容凹部56中,通過將上分隔構件394從上方重疊于下分隔構件396,將緩沖橡膠410收容配置在收容空間64。而且,相對板部74a重疊于收容空間64的受壓室66側的壁內(nèi)表面,并且,相對板部74b重疊于收容空間64的平衡室68側的壁內(nèi)表面,在該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可動膜114的碰撞面上配設有緩沖橡膠410。
[0377]此外,做成帶形筒狀體的緩沖橡膠410配設為向收容空間64的短邊方向開口,緩沖橡膠410的一側的開口部朝向泄漏空間408開口,而使緩沖橡膠410的內(nèi)部空間88連通于泄漏空間408。而且,泄漏空間408通過泄漏孔398始終連通于受壓室66,并且通過內(nèi)部空間88、第2窗部414及第2連通孔60連通于平衡室68。由此,包含泄漏孔398、泄漏空間408、內(nèi)部空間88、第2窗部414以及第2連通孔60在內(nèi)地構成將受壓室66和平衡室68相互連通起來的第2泄漏通路416。這樣,第2泄漏通路416的中間部分由相互直接連通的泄漏空間408和內(nèi)部空間88構成,由此,能夠容易地確保較大的第2泄漏通路416的通路截面積。
[0378]于是,如圖80所示,當受壓室66受到負壓的作用時,可動膜114被吸引到受壓室66偵彳,第I窗部412被可動膜114閉塞,并且第2窗部414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由此,流體流路90被阻斷,并且第2泄漏通路416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流體從第2泄漏通路416中通過而自平衡室68流入到受壓室66。其結果,降低了受壓室66的負壓,從而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導致的異響。而且,由于易于將第2泄漏通路416的通路截面積設定得較大,因此,易于確保從第2泄漏通路416中通過而流動的流體的量,能利用從第2泄漏通路416中通過的流體流動迅速地降低受壓室66的負壓,從而有效地防止氣穴異響。
[0379]在此,在發(fā)動機支架390中,在受壓室66的壓力降低時,第2泄漏通路416穩(wěn)定地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S卩,泄漏空間408的深度尺寸d大于可動膜114與相對板部74a的厚度尺寸之和t,無論可動膜114由彈性變形而引起的上下位置的變化如何,泄漏空間408都保持在連通于內(nèi)部空間88的狀態(tài)。并且,可動膜114的突出長度尺寸L4大于泄漏空間408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開口部的長度尺寸(L2 -L3)/ 2,而防止了可動膜114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由此,即使受壓室66受到負壓的作用而將可動膜114吸引到受壓室66側,也能夠避免泄漏孔398的開口部被可動膜114閉塞的情況,從而將第2泄漏通路416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
[0380]并且,泄漏空間408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L2小于收容空間64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L1,泄漏空間408設于收容空間64的長度方向中間,可動膜114設置為在泄漏空間408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開口部的長度方向上橫跨該泄漏空間408。由此,由彈性變形產(chǎn)生的位移量易于變大的可動膜114即使位移至其突出頂端部自緩沖橡膠410的開口部向緩沖橡膠410的軸線方向外側突出,也能夠通過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周壁而防止其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
[0381]此外,在收容空間64和泄漏空間408之間設有限制突部406,由于限制突部406位于可動膜114的中間側方,因此,自緩沖橡膠410的內(nèi)部空間88向緩沖橡膠410的軸線方向外側突出的可動膜114通過抵接于限制突部406而更有利地防止其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泄漏孔398隔著限制突部406配置在與收容空間64相反的那一側,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泄漏孔398被可動膜114閉塞的情況。
[0382]通過如以上那樣,防止了可動膜114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而使泄漏孔398始終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因此,在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時,穩(wěn)定地容許從第2泄漏通路416中通過的流路流動,從而通過降低負壓實現(xiàn)防止氣穴異響。而且,不用限制可動膜114的彈性變形就能夠實現(xiàn)確保第2泄漏通路416,因此,還能夠有效地獲得利用可動膜114的彈性變形發(fā)揮的隔振效果(低動剛度的振動絕緣效果)。
[0383]此外,不僅防止了可動膜114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還防止了以非粘接的方式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的緩沖橡膠410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因此,不需要用于在收容空間64內(nèi)對緩沖橡膠410進行定位的粘接、卡定等定位手段,從而謀求使構造變得容易、簡化緩沖橡膠410的配設作業(yè)。
[0384]此外,當受壓室66受到能產(chǎn)生氣穴的程度的負壓的作用時,可動膜114向相對板部74a側位移,使得可動膜114和做成筒狀的緩沖橡膠410的相對板部74b的相對面之間的空間急速地擴大。此時,在緩沖橡膠410以非粘接的方式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的情況下,相對板部74b被向相對板部74a側吸引而向相對板部74a側位移,以補償上述相對板部74b和可動膜114的相對面之間的負壓。該相對板部74b的位移不會在負壓消失的中立位置立即靜止,而是在慣性的作用下從中立位置繼續(xù)向相對板部74a側位移。其結果,正壓作用于相對板部74b和可動膜114之間,因此,在上述相對板部74b和可動膜114的相對面之間的流體從緩沖橡膠410的開口朝向泄漏空間408噴出,通過泄漏孔398供給到受壓室66。這樣,通過將緩沖橡膠410做成筒狀,利用緩沖橡膠410的彈性變形產(chǎn)生了泵作用,而利用該泵作用,可期待進一步提高減少氣穴異響的效果。
[0385]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泄漏孔398的受壓室66側的開口配置在節(jié)流通路70的上連通口 400附近。由此,自平衡室68向因氣穴而產(chǎn)生氣泡容易成為問題的節(jié)流通路70的上連通口 400附近供給流體,使該部位的負壓迅速降低,因此,能夠更有效地防止產(chǎn)生由氣穴引起的氣泡和由該氣泡導致的異響。
[0386]在圖81中,以在收容凹部56中配設有緩沖橡膠410的狀態(tài)示出了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2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420。
[0387]更詳細而言,下分隔構件420具有泄漏凹部422。泄漏凹部422是在下分隔構件420的中央上表面開口并向收容凹部56的短邊方向側方延伸出的凹部,其在深度方向上以與收容凹部56相同的內(nèi)部尺寸形成。并且,本實施方式的泄漏凹部422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L5與收容凹部56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L1大致相同。而且,泄漏凹部422向收容凹部56開口的開口部被設于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限制突部406 —分為二,各開口部的長度方向的內(nèi)部尺寸(L5-L3) / 2小于可動膜114在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4。
[0388]在這種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構造中,也能夠防止可動膜114和緩沖橡膠410進入到泄漏凹部422中,而使泄漏孔398始終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因此,在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時能夠防止第2泄漏通路416被阻斷。
[0389]此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構造也可明確,泄漏空間沒必要形成為在長度方向比收容空間小,即使是相同的大小,通過使泄漏空間向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比可動構件小,也能夠防止可動構件進入到泄漏空間中。
[0390]在圖82中,以在收容凹部56中配設有緩沖橡膠410的狀態(tài)示出了構成作為本發(fā)明的第23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支架的下分隔構件430。在該下分隔構件430中,與第21實施方式所示的下分隔構件396相比,做成省略了限制突部406的構造。
[0391 ] 在這種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構造中,泄漏空間408中的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開口部在長度方向上比可動膜114小,可動膜114配置為在長度方向上橫跨泄漏空間408的開口部,因此,也能夠防止可動膜114進入到泄漏空間408中。其結果,在負壓作用于受壓室66時,第2泄漏通路416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從而穩(wěn)定地防止產(chǎn)生氣穴異響。
[0392]另外,收容凹部56和泄漏凹部404也可以像圖83所示的下分隔構件440那樣,設于偏向外周側的位置。
[0393]此外,泄漏孔398只要設置為使泄漏空間408連通于受壓室66,其形成位置就沒有特別的限定,未必隔著限制突部406配置在與收容空間64相反的那一側。具體而言,例如也可以像圖84所示的上分隔構件450那樣,泄漏孔398與限制突部406在長度方向上相鄰地設置在泄漏空間408向收容空間64開口的開口部附近。
[0394]以上,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其具體的記載。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體做成帶形筒狀體,但緩沖體只要是具有供可動構件配設的內(nèi)部空間在內(nèi)的中空形狀,就不限定于筒狀體。具體而言,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帶形筒狀的緩沖體中,也可以采用將任一個開口部閉塞而成的袋狀體、將兩個開口部閉塞而成的中空體等。另外,上述那樣的袋狀體的緩沖體既可以一體地預先成形為袋狀,也可以通過在帶形筒狀體的一個開口部后安裝獨立的蓋體等方式形成。此外,中空體的緩沖體能夠通過在帶形筒狀體的兩開口部后安裝獨立的蓋體、或者在一體成形的袋狀體的開口部后安裝獨立的蓋體等方式形成。
[0395]此外,突起部84可以在相對板部74a、74b上形成有多個,也可以是該多個突起部84分別抵接于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而使相對板部74a、74b在多個部位抵接于分隔構件36而被分隔構件36支承。
[0396]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將插入銷58插入到插孔82中而構成第I定位部件,但該插入銷58和插孔82的形成位置、形成數(shù)量以及形狀等均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也可以在收容空間64的中央形成有插入銷58,并且在緩沖體的中央部分貫通形成有插孔82,通過將插入銷58插入到插孔82中而構成第I定位部件。在該情況下,例如也可以在可動板92的中央形成有貫通孔,通過向該貫通孔中插入插入銷58,能夠同時構成上下引導可動板92的引導部件。
[0397]此外,第I窗部78、第2窗部80、第I連通孔44以及第2連通孔60的形狀、開口面積、數(shù)量等能夠根據(jù)所要求的特性、可動構件的形成材料(硬度)等適當?shù)刈兏?,并沒有任何限定。
[0398]此外,在采用可動膜作為可動構件的情況下,既可以像在第3實施方式中所示那樣與緩沖體一體形成,也可以獨立地形成而通過粘接等方法后安裝在緩沖體上。并且,可動膜未必由緩沖體支承。例如,也可以是相對于緩沖體獨立地設置板狀的橡膠板,將該橡膠板插入到做成帶形筒狀體的緩沖體中,并且,使橡膠板的至少一側端部自緩沖體的開口部向外側突出,而利用分隔構件支承橡膠板中的自緩沖體突出的部分,從而實現(xiàn)配設在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中的可動膜。
[0399]并且,可動膜被如何支承并沒有特別的限定,既可以像第3實施方式所示那樣以懸臂梁狀在一端被支承,也可以在兩端或者整個外周緣部被支承。另外,也可以支承中央部分而利用外周部分的彈性變形來切換流體流路的連通和阻斷。
[0400]此外,緩沖體也可以預先以與收容空間相對應的形狀形成,但也可以以與收容空間不同的形狀形成或者形成為比收容空間大,而通過向收容空間中配設,變形為與收容空間相對應的形狀。即,可以是使緩沖體的尺寸在一對相對板部之間的相對方向上大于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在該方向上的距離,而以通過將緩沖體收容在收容空間中使一對相對板部被推壓到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上的狀態(tài)配置。具體而言,如圖86所示,例如在圖85所示的發(fā)動機支架460中所采用的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462其在配設于收容空間64之前的單體以相對板部464a、464b朝向上下外側凸出的方式彎曲,該相對板部464a、464b的相對外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大于收容空間64在軸線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而且,如圖85所示,通過將緩沖橡膠462的相對板部464a、464b推壓到收容空間64的壁內(nèi)表面上而使緩沖橡膠462變形為沿與軸線垂直的方向擴展的大致平板形狀,而以該狀態(tài)將緩沖橡膠462配設在收容空間64中。由此,基于緩沖橡膠462自身的彈性在收容空間64內(nèi)對該緩沖橡膠462進行定位,由此,將緩沖橡膠462穩(wěn)定地保持在目標配設狀態(tài)。
[0401]內(nèi)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未必在突出方向上的投影中相互重合,也可以設于相互偏離的位置。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體中的供內(nèi)側突部148的形成部分配置的變形容許區(qū)域和供外側突部150配置的定位孔均由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構成,但該變形容許區(qū)域和定位孔未必必須由相同的孔構成,也可以相互獨立地設置。而且,變形容許區(qū)域和定位孔也可以相對于第I連通孔44和第2連通孔60另外設置。
[0402]此外,變形容許區(qū)域未必限定于貫通收容空間的壁部的孔,例如也可以是在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開口的凹部、凹槽、被多個突起包圍的谷部這樣的凹陷等??偠灾冃稳菰S區(qū)域只要是在緩沖體中的內(nèi)側突部的形成部分和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間隙,并在內(nèi)側突部的形成部分處能夠容許緩沖體的彈性變形的構造,就并不限定具體的構造。
[0403]此外,具有內(nèi)側突部148、外側突部150的緩沖體并不是僅在與可動膜構造的組合中采用,也能夠與可動板構造組合地采用。另外,在將可動板構造和內(nèi)側突部組合地采用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在可動板與內(nèi)側突部抵接時可動板發(fā)生傾動而碰撞到緩沖體(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期望在緩沖體的可動板所抵接的面設置多個內(nèi)側突部。
[0404]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內(nèi)側突部148和外側突部150這兩者的緩沖體,但在僅利用由插入銷58和插孔82之間的卡定而實現(xiàn)的第I定位部件就能充分地進行定位情況等,也可以僅設置內(nèi)側突部148而省略外側突部150。
[0405]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定位部(外側突部150)在突出方向上的投影中與定位孔(第I連通孔44、第2連通孔60)相比足夠小,通過定位孔目視確認定位部的位置,從而將緩沖體相對于分隔構件定位,但是,例如也可以是突起狀的定位部以與定位孔相同或者比其稍小的程度的大小形成,通過將定位部插入到定位孔中而構成第2定位部件。
[0406]此外,作為定位部例示了外側突部150,但定位部并不限定于突起狀,也可以采用凹部、標記等這樣的能夠通過視覺識別來確認位置的其他構造等??偠灾景l(fā)明的定位部并不限定于像外側突部150那樣可利用與定位孔之間的卡合作用期待發(fā)揮與分隔構件之間的相對的定位作用,只要是在收容空間內(nèi)對緩沖體的配設位置進行定位時能夠利用的部件即可。
[0407]此外,像圖26所例示的那樣,緩沖突起未必限定于自緩沖體突出形成,也可以自可動構件朝向緩沖體突出地形成。具體而言,例如像圖87、圖88所示的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470那樣,也可以采用自側板部76b突出的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膜472具有多個緩沖突起474的構造。該緩沖突起474是具有朝向突出頂端去直徑逐漸變小的大致圓形截面的突起,其在可動膜472的兩個表面分別一體形成地突出設有6個,在可動膜472的各表面中在寬度方向(與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圖88中的上下方向)的兩端部分各排列有3個。利用具有這種緩沖突起474的緩沖橡膠470,也能夠減少由可動膜472的碰撞導致的敲打聲。
[0408]此外,作為用于相對于分隔構件確定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的朝向的構造,并不限定于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那樣,將第2插入銷280、280和插入僅形成在相對板部74b中的第2插孔288、288中并將支承突片282插入僅形成在相對板部74b中的第3插孔290中的構造,例如也可以采用圖89?圖94所示的構造等。
[0409]具體而言,在圖89中示出了構成發(fā)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480。該分隔構件480具有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82,并且具有在形成于該上分隔構件38和下分隔構件482之間的收容空間484中收容配置有作為緩沖體的緩沖橡膠486的構造。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上分隔構件38貫通形成有第3連通孔488,該第3連通孔488始終將受壓室66和后述的收容空間484連通起來。
[0410]如圖90所示,下分隔構件482整體具有大致圓板形狀,在其徑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收容凹部490。收容凹部490是在下分隔構件482的上表面開口的凹部,具有在收容凹部490的I個角部形成有限制突部492的構造,在軸線方向上看呈將長方形的一個角部傾斜地切掉而成的那樣的大致5邊形。
[0411 ] 在該收容凹部490中配設有緩沖橡膠486。如圖91?圖93所示,緩沖橡膠486整體做成帶形筒狀體,一體地具有上下相對的一對相對板部494a、494b和將該相對板部494a、494b相互連結起來的一對側板部496a、496b。
[0412]相對板部494a和相對板部494b均具有大致平板形狀,在相對板部494a形成有一對第I窗部498、498,并且在相對板部494b形成有一對第2窗部500、500。第I窗部498和第2窗部500是具有大致相同的矩形截面的貫通孔,在緩沖橡膠486的寬度方向(圖91中的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偏向一側的位置。另外,在相對板部494a、494b的與后述的可動膜504的相對部分分別形成有朝向相對板部494a與相對板部494b之間的相對方向的內(nèi)側突出的內(nèi)側突部86。另外,在相對板部494a貫通形成有第3窗部502。
[0413]此外,側板部496a和側板部496b均具有朝向相對方向外側凸出的彎曲板形狀,上端部與相對板部494a連續(xù)地一體形成,并且下端部與相對板部494b連續(xù)地一體形成。由此,一對相對板部494a、494b由一對側板部496a、496b連結起來,作為整體一體地形成有具有內(nèi)部空間88的帶形筒狀的緩沖橡膠486。
[0414]并且,在側板部496b —體形成有作為可動構件的可動膜504。可動膜504由大致矩形平板狀的橡膠彈性體形成,自側板部496b朝向側板部496a突出到內(nèi)部空間88。此外,可動膜504的寬度尺寸小于側板部496b的寬度尺寸,可動膜504在寬度方向上偏向一側地配置。另外,如圖93所示,可動膜504具有比第I窗部498、第2窗部500大的寬度尺寸,并且其突出頂端橫跨第I窗部498、第2窗部500地延伸到相反側,以在軸線方向上的投影中能夠覆蓋第I窗部498和第2窗部500的大小和位置形成。
[0415]其中,在緩沖橡膠486形成有切口部506。如圖91所示,切口部506在軸線方向上看以將長方形的4角之一傾斜地切斷而成的那樣的形態(tài)形成。通過形成該切口部506,相對板部494a、494b的寬度方向一側的端部的長度尺寸大于寬度方向另一側的端部的長度尺寸,并且側板部496a的寬度尺寸小于側板部496b的寬度尺寸??偠灾?,通過形成切口部506,緩沖橡膠486做成在軸線方向上看與收容凹部490大致對應的形狀。
[0416]如圖94所示,將做成這種構造的緩沖橡膠486插入配置在下分隔構件482的收容凹部490中。此時,使形成于緩沖橡膠486的切口部506與收容凹部490的限制突部492定位,從而能夠將緩沖橡膠486插入到收容凹部490中。另一方面,若要將緩沖橡膠486以錯誤的朝向插入收容凹部490,則緩沖橡膠486的角部抵接于限制突部492,而阻止緩沖橡膠486插入收容凹部490。由此,緩沖橡膠486以規(guī)定的朝向插入配置在收容凹部490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切口部506在軸線方向上看做成將長方形的角部傾斜地切掉而成的這樣的形態(tài),從而能夠容易地形成切口部506和限制突部492,但只要能夠確定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的朝向,切口部和限制突部的具體的形狀就沒有特別的限定。此外,切口部和限制突部也可以分別形成有多個。
[0417]然后,通過將上分隔構件38重疊于下分隔構件482并使收容凹部490的開口部被上分隔構件38覆蓋,從而形成收容空間484,將緩沖橡膠486配設在收容空間484中。并且,使上分隔構件38的第3連通孔488與緩沖橡膠486的第3窗部502相互定位而連通起來,利用該第3連通孔488和第3窗部502構成將受壓室66和內(nèi)部空間88連通起來的短路孔。
[0418]這樣,例如只要在收容空間的周壁設置限制突部,并且在緩沖體設置與該限制突部相對應的切口部(凹陷部),而僅在使該限制突部和切口部定位的情況下才能夠將緩沖體配設在收容空間中,就能夠確定緩沖體在收容空間內(nèi)的朝向。[0419]此外,根據(jù)圖89?圖94的構造也可明確,可動構件也可以在內(nèi)部空間內(nèi)偏向任一側地設置。
[0420]此外,連通通路可以僅形成I個,但也可以形成多個。
[0421]此外,可動構件并不限定于像上述實施方式所示那樣的與收容空間64的平面形狀大致對應的形狀的可動板92,例如通過形成在可動板92的外周面開口并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也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利用第I泄漏通路360實現(xiàn)的受壓室66和收容空間64之間的連通狀態(tài)。
[0422]此外,作為限定部件,除了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的使用了插入銷58和插孔82的構造之外,也可以采用在向收容空間裝入緩沖體時限定緩沖體的上下方向的各種構造。例如通過將側板部76a、76b中的至少相對方向外側的表面做成朝向平衡室68側去而逐漸相互接近的傾斜形狀,或者在側板部76a、76b的高度方向中間部分設置臺階,從而使相對板部74a在長邊方向上的長度尺寸大于相對板部74b在長邊方向上的長度尺寸。與此相對應地,收容凹部56的長邊方向兩側的周壁部也做成與側板部76a、76b的外側的傾斜面相對應的傾斜面或與側板部76a、76b的臺階相對應的階梯面。由此,防止了緩沖體上下倒置地配設于收容凹部56,從而能夠利用相對板部74a和相對板部74b之間的尺寸差構成確定緩沖體的朝向以使連通通路358位于受壓室66側的限定。
[0423]此外,泄漏空間未必以與收容空間相同的深度尺寸形成,只要在負壓作用于受壓室時(減壓時)與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連通,也可以以比收容空間小的深度尺寸形成。另外,在負壓作用于受壓室時泄漏空間和緩沖體的內(nèi)部空間之間的連通狀態(tài)能夠通過設定各部的尺寸而使在可動構件抵接于受壓室側的相對板部的狀態(tài)下使泄漏空間的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位于可動構件與平衡室側的相對板部之間來實現(xiàn)。
[0424]此外,泄漏空間的軸線方向投影形狀部位未必限定于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半圓形狀等。
[0425]此外,在泄漏空間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比收容空間小的情況下,期望泄漏空間配置在收容空間的長度方向中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在長度方向端部。
[0426]此外,也可以形成有多個泄漏空間,并使它們分別連通于收容空間。并且,泄漏孔、限制突部也可以設有多個,既可以在I個泄漏空間中設有多個泄漏孔、多個限制突部,也可以在多個泄漏空間中的各泄漏空間中設有I個泄漏孔、I個限制突部,而作為整體設有多個泄漏孔和多個限制突部。
[0427]此外,緩沖體并不限定于其整體不間斷而以筒狀連續(xù)的構造,只要其整體為筒狀,例如也可以在周向上的一處或者多處被截斷。
[0428]本發(fā)明并不僅應用于發(fā)動機支架,也能夠適當?shù)貞糜诎嚿碇Ъ堋⒘褐Ъ艿仍趦?nèi)的各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此外,本發(fā)明的應用范圍并不限定于汽車用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例如也能夠應用于機動二輪車、鐵路用車輛、工業(yè)用車輛等除汽車之外的車輛所采用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0429]附圖標記說明
[0430]10、100、110、160、190、220、230、240、270、310、330、350、390、460、發(fā)動機支架(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2、第I安裝構件;14、第2安裝構件;16、主體橡膠彈性體;28、撓性膜;36、162、231、242、272、312、392、480、分隔構件;44、170、第 I 連通孔;58、插入銷(卡定突起);60、174、第2連通孔;64、176、314、484、收容空間;66、受壓室;68、平衡室;70、節(jié)流通路;72、102、112、140、178、200、210、222、260、274、300、304、316、332、352、370、380、410、462、470、486、緩沖橡膠(緩沖體);74、322、464、494、相對板部;76、142、324、496、側板部;78、144、182、498、第 I 窗部;80、152、184、500、第 2 窗部;82、插孔(卡定孔、第 3 窗部);84、262、302、突起部;86、148、224、338、內(nèi)側突部(緩沖突起);88、內(nèi)部空間;90、流體流路;92、192、326、可動板(可動構件);114、204、212、472、504、可動膜(可動構件);120、128、130、488、第3連通孔;122、502、第3窗部;124、134、短路孔;126、129、136、短路通路;150、外側突部(定位部);194、474、緩沖突起;236、凸部(凹凸部);250、凹部(凹凸部);278、第I插入銷(卡定突起);280、第2插入銷(卡定突起);282、支承突片(卡定突起);286、第I插孔(卡定孔);288、第2插孔(卡定孔);290、第3插孔(卡定孔);354、間隙;358、382、連通通路;360、384、第I泄漏通路;400、上連通口(節(jié)流通路的受壓室側的連通口);398、泄漏孔;404、422、泄漏凹部;406、限制突部;408、泄漏空間;416、第2泄漏通路。
【權利要求】
1.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由主體橡膠彈性體彈性連結第I安裝構件和第2安裝構件,并且,隔著由該第2安裝構件支承的分隔構件地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該主體橡膠彈性體構成的受壓室和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構成的平衡室,在上述受壓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形成有將上述受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起來的節(jié)流通路,還在該分隔構件的內(nèi)部形成收容空間,并在該收容空間中收容配置有可動構件,并且,該可動構件的一個面通過形成于該收容空間的第I連通孔而受到該受壓室的液壓的作用,該可動構件的另一個面通過形成于該收容空間的第2連通孔而受到該平衡室的液壓的作用,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收容空間中收容配置有具有內(nèi)部空間的中空形狀的緩沖體,該緩沖體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相抵接,并且,在該緩沖體的該內(nèi)部空間中收容有上述可動構件,通過使形成于該緩沖體的第I窗部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第I連通孔相連通而使該可動構件的一個面受到該受壓室的液壓的作用,并且,通過使形成于該緩沖體的第2窗部與該收容空間的上述第2連通孔相連通而使該可動構件的另一個面受到該平衡室的液壓的作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體做成具有一對相對板部和一對側板部的一體的帶形筒狀體,該一對相對板部配置為其中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另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該一對側板部將該一對相對板部連接起來。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緩沖體形成有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中的至少一者的那一側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緩沖體在該突起部處與上述收容空間的內(nèi)表面抵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突起部以環(huán)狀連續(xù)地延伸,并且,該突起部設置為包圍上述第I窗部中的上述第I連通孔側的開口和上述第2窗部中的上述第2連通孔側的開口中的至少一者。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體相對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地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設有突出到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的卡定突起,并且,在上述緩沖體形成有卡定孔,構成通過將該卡定突起插入并卡定于該卡定孔中而相對于上述分隔構件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的第I定位部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卡定突起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間的相對方向突出,并且,上述卡定孔貫通上述緩沖體的該受壓室側的壁部和該平衡室側的壁部地形成,該卡定突起以貫通該緩沖體的方式插入到該卡定孔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卡定突起向上述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間的相對方向突出,并且,上述卡定孔僅貫通上述緩沖體的該受壓室側的壁部和該平衡室側的壁部中的任一者地形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上述可動構件做成相對于上述分隔構件和上述緩沖體獨立的可動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可動構件做成由上述分隔構件和上述緩沖體中的至少一者支承的可動膜。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可動膜與上述緩沖體一體形成。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貫通形成有第3連通孔,并且,在上述緩沖體和該收容空間的壁部之間設有間隙,通過使該第3連通孔和間隙連通起來,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該緩沖體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連通起來的短路孔。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2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貫通形成有第3連通孔,并且,在上述緩沖體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形成有第3窗部,通過使該第3連通孔和第3窗部連通起來,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該緩沖體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連通起來的短路孔。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緩沖體和上述可動構件中的至少一者設有朝向該緩沖體和可動構件之間的相對方向內(nèi)側突出的緩沖突起。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收容空間的壁部設有變形容許區(qū)域,上述緩沖體中的上述緩沖突起的形成部分配置在該變形容許區(qū)域上并自該收容空間的壁部隔開間隔。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突起以環(huán)狀連續(xù)地延伸,并且,使上述第I窗部中的上述內(nèi)部空間側的開口和上述第2窗部中的該內(nèi)部空間側的開口中的任一者被該緩沖突起包圍起來。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緩沖體設有定位部,并且,在上述分隔構件設有貫通上述收容空間的壁部的定位孔,構成通過將該定位部配置在該定位孔上而相對于該分隔構件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的第2定位部件。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17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收容空間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和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設有凹凸部,而減小該收容空間中的具有該凹凸部的壁內(nèi)表面與上述緩沖體之間的抵接面積。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18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緩沖體中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部形成有與上述第I連通孔相連通的連通通路,包含該第I連通孔和該連通通路在內(nèi)地形成始終將該受壓室和上述收容空間連通起來的第I泄漏通路。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體做成具有一對相對板部和一對側板部的一體的帶形筒狀體,該一對相對板部配置為其中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受壓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另一個相對板部與上述收容空間的上述平衡室側的壁內(nèi)表面抵接,該一對側板部將該一對相對板部連接起來,在該受壓室側的該一個相對板部形成的上述連通通路沿與該一對側板部之間的相對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經(jīng)由上述第I窗部連通于上述第I連通孔。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體相對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周壁內(nèi)表面隔開間隔地配置而形成了間隙,并且,上述連通通路連通于該間隙。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9~21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設有限定部件,該限定部件限定該緩沖體在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的朝向以使形成于上述緩沖體的上述連通通路位于上述受壓室側。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分隔構件設有卡定突起,該卡定突起自上述平衡室側的壁部朝向上述受壓室側突出到上述收容空間內(nèi),并且,在上述緩沖體的該平衡室側的壁部形成有卡定孔,通過將該卡定突起插入該卡定孔中而構成上述限定部件,并且,利用該限定部件相對于該分隔構件對該緩沖體進行定位。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2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緩沖體做成筒狀,該緩沖體的周壁重疊于上述收容空間的壁內(nèi)表面中的上述可動構件的碰撞面, 另一方面,形成有在該收容空間的與該緩沖體的開口端面重疊的周壁內(nèi)表面開口且自該收容空間向外側擴展的泄漏空間,并且,形成有使該泄漏空間與上述受壓室連通起來的泄漏孔,從而包含該泄漏空間和該泄漏孔在內(nèi)地形成在該受壓室減壓時將該受壓室和上述平衡室連通起來的第2泄漏通路, 并且,使該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在與做成板狀的該可動構件的厚度方向和該緩沖體的軸線方向均正交的長度方向上比該可動構件小。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泄漏空間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小于上述收容空間在長度方向上的內(nèi)部尺寸。
26.根據(jù)權利要求25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泄漏空間形成在上述收容空間的長度方向中間。
27.根據(jù)權利要求24~26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在上述泄漏空間和上述收容空間之間形成有將該泄漏空間和收容空間隔開的限制突部,該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被分割在隔著該限制突部的長度方向兩側,使該被分割后的泄漏空間向該收容空間開口的開口部在長度方向上均比上述可動構件小。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4~27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 上述泄漏空間形成在比上述收容空間接近上述節(jié)流通路的上述受壓室側的連通口的位置,上述泄漏孔向該受壓室的開口配置在該節(jié)流通路的該受壓室側的連通口附近。
【文檔編號】F16F13/18GK103890443SQ201280049802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金谷知宏 申請人:東海橡塑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