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及電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及具有上述裝置的電視機。
背景技術: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得到提高,各偏遠地區(qū)及游牧民族也都使用上了各種電子設備,如可以通過其向外界獲取信息和娛樂的電視等。由于環(huán)境特殊,在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和沙模地帶,人們居無定所,常常需要遷居,但搬遷時要經常拆卸和安裝電視,非常麻煩,因此常規(guī)電視的結構設計難以滿足這些特殊地區(qū)的人們經常遷徙,從而需要經常拆裝電視的要求,并且游牧民族的居民住所多為帳篷,少有可供普通電視掛靠的可靠墻壁,常規(guī)電視的壁掛功能形同虛設。因此急需開發(fā)一種適合該類地域消費人群的電視產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可以十分容易地實現(xiàn)掛架及底座兩種放置方式轉換。本發(fā)明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視機,其具有上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可以十分容易地實現(xiàn)掛架及底座兩種放置方式轉換。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穿設于所述殼體相對的兩側,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所述組合架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滑動;保險扣,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殼體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的掛架。優(yōu)選地,所述保險扣上設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殼體上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與所述第一定位孔適配,所述第二定位柱與所述第二定位孔適配;所述組合架設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與所述第一定位柱適配。優(yōu)選地,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復位裝置,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上的定位套筒、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殼體的第三定位柱、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緊固件,所述定位套筒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緊固件的頂端。優(yōu)選地,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一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件、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裝配孔、設置于所述組合架的滑動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連接于所述滑動槽,且所述滑動槽沿所述限位件限定的位置滑動。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視機,包括殼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前殼及后殼,所述后殼設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穿設于所述后殼相對的兩側,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所述組合架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滑動;保險扣,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后殼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優(yōu)選地,所述保險扣上設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后殼上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與所述第一定位孔適配,所述第二定位柱與所述第二定位孔適配;所述組合架設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與所述第一定位柱適配。優(yōu)選地,所述電視機還包括復位裝置,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上的定位套筒、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設置于所述后殼的第三定位柱、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緊固件,所述定位套筒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緊固件的頂端。優(yōu)選地,所述電視機還包括一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件、設置于所述后殼上的裝配孔、設置于所述組合架的滑動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連接于所述滑動槽,且所述滑動槽沿所述限位件所限定的位置滑動。優(yōu)選地,所述組合架還包括順次連接的壁掛件、聯(lián)動件及支撐件,所述壁掛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支撐件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的支撐面;所述壁掛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后殼的頂端,形成一通過所述壁掛件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優(yōu)選地,所述壁掛件上設有壁掛孔;所述支撐件連接于所述聯(lián)動件的一端設有一擋板。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件在連接所述聯(lián)動件的一端的相對的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定位筋,且所述后殼的底部設有一卡槽,所述定位筋與所述卡槽適配;所述壁掛件、聯(lián)動件及支撐件通過銷釘連接。本發(fā)明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及電視機,包括殼體、組合架、保險扣,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殼體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的掛架。本發(fā)明將掛架和底座集成設計于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降低了用戶消費成本且節(jié)約了用戶存物空間,同時切換電視機的掛架和底座放置方式的操作過程簡單,可以十分便利地滿足移動、掛墻及立放的要求,且僅純手工即可進行操作,不需要額外工具和器件,本發(fā)明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實用的優(yōu)點。
圖1是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為掛架狀態(tài)時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主視圖的透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為底座狀態(tài)時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主視圖;圖6是圖5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A-A面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組合架滑動至最底部時一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8是圖7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B-B面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7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B-B面的組合架呈平板狀時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電視機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參照圖1,圖1為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包括殼體10,所述殼體10設有一通槽101,所述通槽101穿設于所述殼體10相對的兩偵牝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20,所述組合架20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101滑動;保險扣30,連接于所述殼體10 ;所述組合架20通過所述保險扣30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10,所述殼體10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20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10的底座;所述組合架20脫離所述保險扣30并沿所述通槽101滑動至所述殼體10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10的掛架。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將掛架和底座集成設計于一體,在切換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不同放置方式的過程中,操作簡單,可以十分便利地滿足移動、掛墻及立放的要求。如圖1所示,所述保險扣30上設有第一定位柱301及第二定位柱302,所述殼體10上設有第一定位孔102及第二定位孔103,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03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101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301與所述第一定位孔102適配,所述第二定位柱302與所述第二定位孔103適配。當所述第一定位柱301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02,且所述第二定位柱302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103時,由于其連接處稍留有縫隙,使得所述保險扣30及所述殼體10配合連接時,所述保險扣30可沿所述第一定位柱301的軸向相對于所述殼體10滑動。參照圖1至圖6,圖2為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為掛架狀態(tài)時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主視圖的透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為底座狀態(tài)時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主視圖;圖6為圖5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A-A面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所述組合架20設有第三定位孔201,所述第三定位孔201與所述第一定位柱301適配。當所述第一定位柱301沿其軸向滑動,最后伸出所述殼體10并與所述第三定位孔201配合連接時,所述組合架20通過所述保險扣30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10,所述殼體10底端及所述組合架20可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10的底座,如圖4至圖6中所示;當所述組合架20壓迫所述第二定位柱302并使其末端縮回至與所述殼體10齊平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隨之縮回至與所述殼體10齊平的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脫離與所述第三定位孔201的配合連接,并可沿所述通槽101滑動至所述殼體10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10的掛架,如圖2及圖3中所示。如圖1至9所示,圖7為本發(fā)明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組合架滑動至最底部時一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8為圖7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B-B面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7中所示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B-B面的組合架呈平板狀時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復位裝置40,所述復位裝置40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30上的定位套筒401、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401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402、設置于所述殼體10的第三定位柱403、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的緊固件404,所述緊固件404的頂端抵接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所述緊固件的底端固定連接與所述第三定位柱403 ;圖1中所述緊固件404為螺釘,但所述緊固件404并不限定于為螺釘,亦可為其他緊固件,如卡扣等;所述螺釘404頂端的螺帽抵接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所述螺釘404的底端螺紋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 ;所述定位套筒401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所述復位彈性件402 —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3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螺釘404的螺帽。所述復位裝置40利用自身彈力使所述保險扣30與所述殼體10保持持續(xù)連接狀態(tài),當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為底座狀態(tài)時,所述復位彈性件402依靠自身彈力給予所述保險扣30 —個壓迫力,此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伸出所述殼體10并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201,將所述組合架20定位于該位置上,使其不再沿所述通槽101滑動,此時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維持底座狀態(tài),如圖4至圖6中所示。當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維持掛架狀態(tài)時,或當所述組合架20在所述通槽101內保持與所述殼體10貼合的直板狀態(tài)時,所述組合架20給予所述保險扣30 —個壓迫力,所述壓迫力大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的自身彈力,此時所述保險扣302的第一定位柱301及第二定位柱302的末端縮回至與所述殼體10齊平的狀態(tài),如圖2、圖3及圖9中所示。如圖1及圖3所示,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一限位裝置50,所述限位裝置50包括限位件501、設置于所述殼體10上的裝配孔502、設置于所述組合架20的滑動槽503,所述限位件501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502連接于所述滑動槽503,且所述滑動槽503沿所述限位件501所限定的位置滑動。當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組合架20向上滑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的下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時,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可作為掛架或提手使用,且所述限位件501通過所述滑動槽503卡持所述組合架20,使其不再向上滑動。因此所述限位裝置50還起到托起所述殼體10,使其不摔落在地面的作用。當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的組合架20向下滑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的上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剛好對應于所述所述第三定位孔201位置,此時,所述組合架20解除對所述保險扣30的壓迫力,所述第一定位柱301即會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201,使所述組合架20定位于該位置。參照圖2至圖10,圖10為本發(fā)明電視機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視機,包括上述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所述殼體10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前殼105及后殼106,所述前殼105及所述后殼106之間裝配有顯不器107,所述后殼106設有一通槽101,所述通槽101穿設于所述后殼106相對的兩側,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20,所述組合架20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101滑動;保險扣30,連接于所述后殼106 ;所述組合架20通過所述保險扣30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106,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20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所述組合架20脫離所述保險扣30并沿所述通槽101滑動至所述后殼106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所述電視機將掛架和底座集成設計于一體,在電視機需要切換掛架和底座兩種不同放置方式時,操作簡單,可以十分便利地滿足移動、掛墻及立放的要求。如圖10所示,所述保險扣30上設有第一定位柱301及第二定位柱302,所述后殼106上設有第一定位孔102及第二定位孔103,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03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101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301與所述第一定位孔102適配,所述第二定位柱302與所述第二定位孔103適配。當所述第一定位柱301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02,且所述第二定位柱302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103時,由于其連接處稍留有縫隙,使得所述保險扣30及所述后殼106配合連接時,所述保險扣30可沿所述第一定位柱301的軸向相對于所述后殼106滑動。如圖10所示,所述組合架20設有第三定位孔201,所述第三定位孔201與所述第一定位柱301適配。當所述第一定位柱301沿其軸向滑動,最后伸出所述后殼106并與所述第三定位孔201配合連接時,所述組合架20通過所述保險扣30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106,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20可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如圖4至圖6中實施例所示;當所述組合架20壓迫所述第二定位柱302并使其末端縮回至與所述后殼106齊平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隨之縮回至與所述后殼106齊平的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脫離與所述第三定位孔201的配合連接,并可沿所述通槽101滑動至所述后殼106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如圖2及圖3中所示。如圖10所示,所述電視機還包括復位裝置40,所述復位裝置40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30上的定位套筒401、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401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402、設置于所述后殼106的第三定位柱403、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的緊固件404,所述緊固件404的頂端抵接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所述緊固件的底端固定連接與所述第三定位柱403 ;本實施例中所述緊固件404為螺釘,所述螺釘404頂端的螺帽抵接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所述螺釘404的底端螺紋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 ;所述定位套筒401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403,所述復位彈性件402 —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3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螺釘404的螺帽。所述復位裝置40利用自身彈力使所述保險扣30與所述后殼106保持持續(xù)連接狀態(tài),當所述電視機為底座擺放狀態(tài)時,所述復位彈性件402依靠自身彈力給予所述保險扣30 —個壓迫力,此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伸出所述后殼106并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201,將所述組合架20定位于該位置上,使其不再沿所述通槽101滑動,此時所述電視機維持底座擺放狀態(tài),如圖4至圖6中所示。當所述電視機維持掛架掛放狀態(tài)時,或當所述組合架20在所述通槽101內保持與所述后殼106貼合的直板狀態(tài)時,所述組合架20給予所述保險扣30一個壓迫力,所述壓迫力大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02的自身彈力,此時所述保險扣302的第一定位柱301及第二定位柱302的末端縮回至與所述后殼106齊平的狀態(tài),如圖2、圖3及圖9中所示。如圖3及圖10所示,所述電視機還包括一限位裝置50,所述限位裝置50包括限位件501、設置于所述后殼106上的裝配孔502、設置于所述組合架20的滑動槽503,所述限位件501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502連接于所述滑動槽503,且所述滑動槽503沿所述限位件501所限定的位置滑動。當所述電視機的組合架20向上滑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的下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時,所述電視機可被掛放或手提,且所述限位件501通過所述滑動槽503卡持所述組合架20,使其不再向上滑動,因此所述限位裝置50還起到托起所述電視機,使其不摔落在地面的作用。當所述電視機的組合架20向下滑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的上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時,所述第一定位柱301剛好對應于所述所述第三定位孔201位置,此時,所述組合架20解除對所述保險扣30的壓迫力,所述第一定位柱301即會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201,使所述組合架20定位于該位置。進一步地,如圖2至圖10所示,所述組合架20包括順次連接的壁掛件202、聯(lián)動件203及支撐件204,所述聯(lián)動件203可繞與所述壁掛件202的連接處旋轉,且其相對于所述后殼106旋轉的角度范圍R為180度至360度,如圖8中所示。所述壁掛件202通過所述保險扣30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106,則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支撐件204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的支撐面;所述壁掛件202脫離所述保險扣30并沿所述通槽101滑動至所述后殼106的頂端,則形成一通過所述壁掛件202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所述壁掛件202、聯(lián)動件203及支撐件204通過銷釘205連接,三者均可繞使其配合的銷釘205軸向旋轉。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孔201設置于所述壁掛件202上,所述滑動槽503分別設置于所述壁掛件202及所述聯(lián)動件203上,當所述電視機維持底座擺放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件204與所述聯(lián)動件203連接處及所述電視機底部兩端形成三個支點,所述三個支點形成一穩(wěn)固的三角形受力狀態(tài),達到使所述電視機保持穩(wěn)固擺放的目的;當所述當所述電視機維持掛架掛放狀態(tài)時,所述壁掛件202、聯(lián)動件203及支撐件204三者保持平行,呈一直板狀,并通過所述壁掛件202完成掛靠功能,或用手提的方式移動所述電視機。進一步地,所述壁掛件202上設有壁掛孔2021,所述電視機可通過所述壁掛孔2021完成掛墻或者手提功能。所述支撐件204連接于所述聯(lián)動件203的一端設有一擋板2041,所述擋板2041主要功能為限位旋轉角度,所述擋板2041可以使所述支撐件204相對于所述聯(lián)動件203在O度至180度范圍內自由旋轉,如圖9所示,當所述支撐件204旋轉至與所述聯(lián)動件203平行時,所述擋板2041擋住所述聯(lián)動件203,使所述支撐件204不能再相對于所述聯(lián)動件203向后旋轉。相對于所述支撐件204連接所述聯(lián)動件203的一端,其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定位筋2042,且所述后殼106的底部設有一卡槽104,所述定位筋2042與所述卡槽104適配。當所述電視機維持底座擺放狀態(tài)時,所述定位筋2042卡入所述后殼106底部的卡槽104,使所述底座固定于某個角度而不能前后滑動。如圖2至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電視機切換底座及掛架兩種放置方式的過程如下當處于移動或掛墻狀態(tài)時,所述電視機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通槽101向下滑動,直至所述組合架20上的滑動槽503下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所述組合架20利用所述限位裝置50托起所述電視機的整體重量。當處于底座狀態(tài)時,沿所述通槽101向下推動所述壁掛件202,直至所述壁掛件202完全沒入所述后殼106,此時所述電視機下端的支撐件204伸出所述通槽101下端的開口,此時向下拉動所述支撐件204,并帶動所述組合架20整體向下運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的上端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而不能再繼續(xù)向下滑動,此時向后翻轉所述組合架20,所述保險扣30受到所述復位裝置40的彈力作用,所述第一定位柱301完全插入所述壁掛件202上的第三定位孔201,使得所述壁掛件202不能再上、下、左、右活動,然后將所述支撐件204朝向所述電視機托起并翻轉一定角度,直至所述定位筋2042卡入所述后殼106底部的卡槽104內,此時所述電視機不能再前、后活動,所述電視機底部兩端及所述支撐件204的擋板2041形成支撐所述電視機的三個支點,所述三個支點形成一穩(wěn)定的三角形受力狀態(tài),因此,所述電視機可以穩(wěn)穩(wěn)地立放在桌面上,達到維持底座狀態(tài)的目的。當用戶需要遠距離搬家移動所述電視機,或想將所述電視機掛起來使用時,只需要反向操作剛才的步驟,托起所述電視機,收起所述支撐件204,將所述組合架20翻折至與所述聯(lián)動件203及所述壁掛件202平行,此時所述聯(lián)動件203給予所述保險扣30 —個大于其自身彈力的壓迫力,并壓迫所述第二定位柱302的末端縮回至與所述后殼106齊平位置,所述第一定位柱301末端也隨之縮回至與所述后殼106齊平位置,并與所述壁掛件202上的第三定位孔201脫離,此時所述組合板20可以沿所述通槽101向上滑動,直至所述滑動槽503被所述限位件501限制。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視機可根據用戶需求反復進行底座或者掛架放置狀態(tài)的切換,從而方便地滿足移動、掛墻、立放的要求,降低了用戶消費成本并節(jié)約了用戶儲物空間,且操作過程僅手工即可操作,不需要額外工具和器件,設計新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實用。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穿設于所述殼體相對的兩側,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所述組合架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滑動;保險扣,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殼體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的掛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扣上設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殼體上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與所述第一定位孔適配, 所述第二定位柱與所述第二定位孔適配;所述組合架設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與所述第一定位柱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復位裝置,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上的定位套筒、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殼體的第三定位柱、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緊固件,所述定位套筒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緊固件的頂端。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還包括一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件、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裝配孔、設置于所述組合架的滑動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連接于所述滑動槽,且所述滑動槽沿所述限位件所限定的位置滑動。
5.一種電視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前殼及后殼,所述后殼設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穿設于所述后殼相對的兩側,并形成一兩端開口的容納空間;組合架,所述組合架與所述容納空間適配,并沿所述通槽滑動;保險扣,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后殼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扣上設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后殼上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于對應所述通槽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柱與所述第一定位孔適配,所述第二定位柱與所述第二定位孔適配;所述組合架設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與所述第一定位柱適配。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視機還包括復位裝置,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保險扣上的定位套筒、套設于所述定位套筒外圓周的復位彈性件、設置于所述后殼的第三定位柱、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緊固件,所述定位套筒穿套于所述第三定位柱,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保險扣,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緊固件的頂端。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視機還包括一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件、設置于所述后殼上的裝配孔、設置于所述組合架的滑動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連接于所述滑動槽,且所述滑動槽沿所述限位件所限定的位置滑動。
9.根據權利要求5至8任一項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架還包括順次連接的壁掛件、聯(lián)動件及支撐件,所述壁掛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后殼,所述電視機的底端及所述支撐件形成一支撐所述電視機的底座的支撐面;所述壁掛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后殼的頂端,形成一通過所述壁掛件懸掛所述電視機的掛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掛件上設有壁掛孔;所述支撐件連接于所述聯(lián)動件的一端設有一擋板。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在連接所述聯(lián)動件的一端的相對的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定位筋,且所述后殼的底部設有一卡槽,所述定位筋與所述卡槽適配;所述壁掛件、聯(lián)動件及支撐件通過銷釘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及電視機??捎米鲯旒芎偷鬃难b置包括殼體、組合架、保險扣,所述組合架通過所述保險扣定位連接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的底端及所述組合架形成一支撐所述殼體的底座;所述組合架脫離所述保險扣并沿所述通槽滑動至所述殼體的頂端,形成一懸掛所述殼體的掛架。本發(fā)明將掛架和底座集成設計于電視機的可用作掛架和底座的裝置,可根據用戶需求反復進行底座或者掛架狀態(tài)的切換,從而方便地達到移動、掛墻、立放的要求,且僅手工即可操作,設計新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實用。
文檔編號F16M13/02GK103016928SQ20121057207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彭紅標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