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防振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31128閱讀:12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防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在汽車和工業(yè)機器等中使用的并且吸收和衰減諸如發(fā)動機等的振動發(fā)生部中的振動的防振裝置。本發(fā)明要求2010年9月2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10-212278的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內容通過弓I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上,已知例如諸如專利文獻I (參見以下)中示出的、顯示出針對軸向和徑向兩個方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的防振裝置。該防振裝置包括:第一安裝部件,其具有筒狀形狀并且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第二安裝部件,其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合部中的另一方并且被安置在第一安裝部件內;中間筒體,其被裝配在第一安裝部件內;第一彈性體,其將中間筒體彈性地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分割部件,其被裝配在第一安裝部件內并且在分割部件與第一彈性體之間形成第一壓力接收流體室;膜片,其被附著至第一安裝部件并且在膜片與分割部件之間形成副流體室;第二彈性體,其將中間筒體彈性地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并且在第二彈性體與第一彈性體之間形成第二壓力接收流體室;和分隔壁部,其設置于第一彈性體和第二彈性體中的一方并且將第二壓力接收流體室分成一對室。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7839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_6]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上述傳統(tǒng)防振裝置需要三種類型的流體室,S卩,第一壓力接收流體室、第二壓力接收流體室和副流體室,并且還需要兩種類型的限制通路,即,將第一壓力接收流體室與第二壓力接收流體室接合至副流體室的限制通路。即,在傳統(tǒng)的防振裝置中,仍有大量關于設備尺寸的減小、結構的簡化和制造過程的簡化的改善余地。鑒于上述情況而構思出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振裝置,在實現(xiàn)了尺寸減小、結構簡化和制造過程簡化的同時還顯示出針對軸向和徑向二者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
_9]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和實現(xiàn)期望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方案。本發(fā)明的防振裝置設置有:第一安裝部件,其為筒狀并且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第二安裝部件,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第一彈性體,其將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裝部件彈性地接合到一起;流體室,其被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內,并且流體被密封在該流體室內;第一分隔壁,其在軸向上將所述流體室分開以限定主流體室和副流體室,其中所述主流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為所述第一彈性體;第二分隔壁,其在周向上將所述主流體室分開以限定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和多個限制通路,其能夠使所述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和所述副流體室彼此連通,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壁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第二彈性體形成,所述第二分隔壁被接合至所述第二安裝部件和所述第二彈性體兩者,并且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根據本發(fā)明的振動裝置,當振動被從振動發(fā)生部沿軸向輸入使得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在軸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將兩個安裝部件接合到一起的第一彈性體彈性變形。此時,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的第二分隔壁與第二安裝部件一起移位,并且第二彈性體也彈性變形。此時,因為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變化,所以可以使得第二彈性體的變形量根據在徑向上的位置而變化。為此,能夠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并且能夠引起流體通過限制通路在分開的主流體室與副流體室之間流通使得在限制通路內產生液柱共振。該液柱共振使得能夠吸收和衰減軸向上的振動。此外,當振動被從振動發(fā)生部沿徑向輸入使得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在徑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除了第一彈性體彈性變形外,第二分隔壁也跟隨第二安裝部件移位或變形。為此,變得能夠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結果,能夠產生液柱共振,并且能夠吸收和衰減徑向上的振動。作為以上的結果,通過提供分開的主流體室和副流體室以及使得這些流體室能夠連通的限制通路,變得能夠顯示出針對軸向和徑向二者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結果,能夠減少流體室和限制通路,并且能夠實現(xiàn)尺寸的減小、結構的簡化和制造過程的簡化。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彈性體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具有不同厚度,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在該情況中,第二彈性體的厚度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不同,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結果,能夠由單一彈性材料形成第二彈性體,并且能夠實現(xiàn)結構和制造過程的更大的簡化。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在徑向上的中央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二分隔壁,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外周緣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并且位于所述中央部與所述外周緣部之間的中間部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在該情況中,當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以及第二分隔壁在軸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彈性變形,該中間部被定位在第二彈性體的被接合至第一安裝部件的外周緣部與第二彈性體的被接合至第二分隔壁的中央部之間。此時,因為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所以可以使得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的變形量根據徑向上的位置而變化,并且能夠可靠地實現(xiàn)前述作用效果。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的剛性從所述中央部側朝向所述外周緣部側逐漸增加。在該情況中,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的剛性從中央部側朝向外周緣部側逐漸增加。為此,當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以及第二分隔壁在軸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連接至中央部所在的連接部跟隨第二分隔壁的移位而彈性變形,而其他部分的任何彈性變形被抑制。結果,變得易于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并且有效地顯示出針對軸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也能夠以在軸向上朝向所述主流體室側突出的方式彎曲。在該情況中,在前述接合狀態(tài)中,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以在軸向上朝向主流體室側突出的方式彎曲。為此,當徑向上的振動被輸入該防振裝置使得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在徑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易使中間部彈性變形以使得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中的彎曲部的曲率增加并且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減小,或者使得彎曲部的曲率減小并且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增加。作為其結果,變得容易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并且容易有效地顯示出針對徑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央部被形成為在徑向上延伸的平坦形狀,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相對于所述中央部向軸向側傾斜。在該情況中,在前述接合狀態(tài)中,第二彈性體的中央部在徑向上延伸,而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相對于中央部向軸向側傾斜。為此,當振動被沿徑向輸入至該防振裝置內使得第一安裝部件和第二安裝部件在徑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中間部容易在以第二彈性體的中間部連接至中央部所在的連接部作為變形起點的情況下進行彈性變形。結果,變得容易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的容積,并且容易有效地顯示出針對徑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的防振裝置,能夠在實現(xiàn)尺寸減小、結構簡化和制造過程簡化的同時顯示出針對軸向和徑向二者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


[圖1]圖1是在與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防振裝置平行的方向上截取的縱截面圖。[圖2]圖2是在圖1中示出的箭頭A-A之間截取的截面圖。[圖3]圖3是在圖1中示出的箭頭B-B之間截取的截面圖。[圖4]圖4是示出當軸向上的振動被輸入到圖1示出的防振裝置內時防振裝置的狀態(tài)的縱截面圖。[圖5]圖5是示出當平行方向上的振動被輸入到圖1示出的防振裝置內時防振裝置的狀態(tài)的縱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防振裝置。如圖1所示,防振裝置
I包括:筒狀第一安裝部件2,其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第二安裝部件3,其被接合至振動接收部;第一彈性體4,其將第一安裝部件2彈性地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 ;膜片6,其被安置在第一安裝部件2的內部,并且在第一安裝部件2內部的位于膜片6和第一彈性體4之間的部分中形成有流體室5,流體被密封在該流體室內;覆蓋部件7,其從膜片6的外側覆蓋膜片6 ;第一分隔壁10,其在軸線O的方向上將流體室5分隔,以形成主流體室8和副流體室9,其中使第一彈性體4形成主流體室8的部分壁面;第二分隔壁12,其在周向上將主流體室8分隔以形成兩個(S卩,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 ;和兩個(即,多個)限制通路35,其分別將兩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與副流體室9連接到一起。該防振裝置I是流體密封型裝置,并且例如乙二醇、水、硅油等可用于流體。第一安裝部件2、第二安裝部件3、第一彈性體4、膜片6、覆蓋部件7和第一分隔壁10均形成為當在平面圖中看時的圓筒形狀或者當在平面圖中看時的圓形形狀,并且均以共有一個共用中心軸線的方式同軸地定位。該共用軸線在下面被稱作軸線0,并且在軸線O的方向上相對于第一分隔壁10的主流體室8側被稱作“一側”,而在軸向O的方向上相對于第一分隔壁10的副流體室9側被稱作“另一側”。此外,正交于軸線O的方向被當作徑向,而環(huán)繞軸線O的方向被當作周向。第一安裝部件2包括:小直徑部13,其在前述另一側的開口端部13a內與第一分隔壁10接合;凸緣部14,其從小直徑部13的另一側開口端部13a沿徑向向外突出;大直徑部15,其具有比小直徑部13大的直徑并且從凸緣部14的外周緣朝向另一側突出;和擴徑部16,其從小直徑部13朝向一側連續(xù)并且從另一側朝向一側直徑逐漸變大。第二安裝部件3形成為圓盤形狀,并且被安置成比第一安裝部件2進一步朝向一側。第一彈性體4例如由橡膠材料等形成為具有頂端的筒狀形狀。該第一彈性體4的頂壁部17被從上述另一側硫化至第二安裝部件3,而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從一側朝向另一側直徑逐漸擴大并變薄。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的開口端部18a被硫化至第一安裝部件2的擴徑部16的內周面。結果,第一彈性體4從上述一端側密封第一安裝部件2。注意,在圖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安裝部件2的小直徑部13的內周面與第一安裝部件2的外周面被由橡膠材料等與第一彈性體4 一體形成的覆膜19覆蓋。該覆膜19中的覆蓋小直徑部13的內周面的內周側部20被接合至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的開口端部18a。該內周側部20的被接合至第一彈性體4的接合部20a形成為與該內周側部20的比接合部20a進一步靠近前述另一側并且覆蓋小直徑部13的另一側開口端部13a的部分相比要厚。此外,覆膜19的覆蓋第一安裝部件2的外周面的外周側部21經由形成在小直徑部13內的連通孔22被接合至內周側部20。第二分隔壁12例如由諸如橡膠材料等的彈性材料與第一彈性體4 一體地形成,并且經由第一彈性體4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如圖2所示,該第二分隔壁12從第一彈性體4沿著軸線O的方向朝向上述另一側延伸,并且如圖3所示以通過軸線O的方式在徑向上與主流體室8的內部交叉。結果,作為主流體室8被分成兩個相等部分的結果形成了兩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11B。如圖2所示,在第二分隔壁12中,在徑向上相對的兩端部中的每一方均接合至覆膜19的接合部20a。如圖1所示,在第二安裝部件3上設置有朝向上述另一側延伸的連接柱部23。該連接柱部23與軸線O同軸排列,并且通過第一彈性體4的頂壁部17并且還通過第二分隔壁12。此外,在連接柱部23中,面向上述另一側的端面23a從第二分隔壁向另一側露出。在該端面23a中形成有供連接螺釘(未示出)旋入的陰螺紋部24。第一分隔壁10由裝配在第一安裝部件2內的環(huán)形部件25和例如由彈性材料等形成以便可彈性變形并且被安置在環(huán)形部件25內的第二彈性體26形成。環(huán)形部件25和第二彈性體26兩者均與軸線O同軸地安置。環(huán)形部件25被裝配在第一安裝部件2的小直徑部13的另一側開口端部13a內,并且從另一側抵靠覆膜19的接合部20a。此外,與第一安裝部件2的凸緣部14接觸的接觸凸緣部27的內周緣被從另一側接合至環(huán)形部件25的外周緣。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外周緣部31被硫化至環(huán)形部件25的內周面。結果,第二彈性體26的外周緣部31經由環(huán)形部件25被接合至第一安裝部件2。第二彈性體26的徑向上的中央部28經由連接柱部23被接合至第二分隔壁1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該中央部28中,第一安裝部件2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而第二安裝部件3被接合至振動接收部。在接合狀態(tài)中,當沒有振動輸入時中央部28在徑向上以平坦形狀延伸。此外,在中央部28中形成有被定位成與軸線O同軸的通孔29,并且該通孔29的內周面被硫化至連接環(huán)30,該連接環(huán)30與軸線O同軸地安置在通孔29內,并且前述連接螺釘被插入穿過該連接環(huán)30。當已經被從上述另一側插入連接環(huán)30內的連接螺釘接著被旋入連接柱部23的陰螺紋部24內時,第二彈性體26的中央部28被接合至連接柱部23。第二彈性體26中的被定位在中央部28和外周緣部31之間的中間部32在前述接合狀態(tài)中相對于中央部28向軸線O的方向側傾斜。在圖中示出的示例中,在接合狀態(tài)中,中間部32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的方向上朝向上述另一側逐漸延伸。此外,在接合狀態(tài)中,中間部32以朝向上述一側(即,在軸向上朝向主流體室側)突出的方式彎曲。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在圖中示出的示例中,作為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厚度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變化的結果,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變厚,使得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S卩,從中央部側朝向外周緣部側)逐漸變大。注意,第二彈性體26的厚度在周向上不管位置如何都是相同的,使得第二彈性體26的剛性在周向上不管位置如何都是相同的。如圖2所示,在第二彈性體26上設置有向上述一側突出并且在徑向上延伸的接合凸部33。在軸線O的任一側上的兩部分中的每一方中的第二彈性體26上均形成有這些接合凸部33中的一個。各接合凸部33在軸線O的任一側上被形成在第二分隔壁12的面對上述另一側的端面上,并且接合凸部33分別被接合在同樣沿徑向延伸的兩個槽狀接合凹部34內。如圖1所示,分開的主流體室IIA和IlB由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覆膜19的接合部20a、第一分隔壁10的環(huán)形部件25和第二彈性體26以及第二分隔壁12限定。覆蓋部件7形成為倒置的帽子形狀,并且覆蓋部件7的邊緣部的外周緣部7a被彎折成在縱截面中觀察時朝向上述一側開口的的U字形狀。覆蓋部件7被安置在第一安裝部2的大直徑部15內,并且覆蓋部件7的外周緣部7a被夾在第一分隔壁10的接觸凸緣部27與第一安裝部件2的大直徑部15的在徑向內側上卷曲的另一側開口端部15a之間。膜片6形成為倒置的帽子形狀,并且膜片6的邊緣部的外周緣部6a被安置在覆蓋部件7的外周緣部7a內,并且被夾在該外周緣部7a與第一分隔壁10的接觸凸緣部27之間。結果,膜片6被固定在第一安裝部件2內,并且從上述另一側密封第一安裝部件2。在第一分隔壁10內形成有兩個限制通路35。這些限制通路35包括形成在環(huán)形部件25內的周向槽36、使得周向槽36能夠與主流體室8連通的主流體室側開口部37和使得周向槽36能夠與副流體室9連通的副流體室側開口部(未示出)。兩個周向槽36形成在環(huán)形部件25的外周面內。這兩個周向槽36彼此不連通,并且在徑向上被覆膜19從外側密封。主流體室側開口部37使得周向槽36能夠經由形成在覆膜19的接合部20a內的連通槽38與主流體室8連通。各限制通路35的流路長度和流路截面面積設定(調節(jié))為使得相應限制通路35的共振頻率被設定為預定頻率。該預定頻率的示例包括例如怠速振動(例如,頻率為18Hz至30Hz并且振幅為±0.5mm或更小)的頻率和頻率比怠速振動的頻率低的振蕩振動(shakingvibration)(例如,頻率為14Hz或更小并且振幅為大于±0.5mm)的頻率。此外,各限制通路35的共振頻率可以彼此相同,或者可以彼此不同。具有上述結構的防振裝置I是以使得主流體室8被定位在豎直方向上的上側并且使得副流體室9被定位在豎直方向上的下側的方式安裝的壓縮式(直立式)裝置。例如,當該防振裝置I被安裝在車輛中時,第一安裝部2被連接至用作振動發(fā)生部的發(fā)動機,而第二安裝部件3經由支架(未示出)被接合至用作振動接收部的車身。注意,在車輛中,振動容易在車輛的前后方向上或左右方向上從發(fā)動機輸入至車身。為此,該防振裝置I例如以如下的方式安裝:使得除了徑向以外,與在軸線O的任一側上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延伸所在方向平行的方向,與前述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一致。接著,將說明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經由第一彈性體4被接合到一起的防振裝置的形成方法的示例。首先,將第一安裝部件2、第二安裝部件3和連接柱部23安置在防振裝置主體(未示出)用的金屬模具內,并且在安裝部件2和3中的每一方上以及連接柱部23上進行粘合面準備。此后,將未硫化橡膠注射到金屬模具內,并且經由硫化成型將第一彈性體4、覆膜19和第二分隔壁12成型為單個整體單元。接著在軸線O的方向上將金屬模具脫模,從而形成防振裝置主體。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第二分隔壁12從第一彈性體4沿著軸線O的方向朝向上述另一側延伸,所以能夠在軸線O的方向上平滑地將金屬模具脫模。接著,將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防振裝置I的作用。如圖4所述,當振動在軸線O的方向上被從振動發(fā)生部輸入到防振裝置I內使得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軸線O的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將安裝部件2和3接合到一起的第一彈性體4彈性變形。此時,因為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的第二分隔壁12與第二安裝部件3 —起移位,所以第二彈性體26也彈性變形。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彈性變形,該中間部32被定位在接合至第一安裝部件2的外周緣部31與接合至第二分隔壁12的中央部28之間。例如,如圖4所示,當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軸線O的方向上彼此接近時,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圍繞由開口端部18a提供的支點朝向上述另一側逐漸大地變形,以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減小。此時,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也圍繞由外周部31提供的支點朝向上述另一側變形,以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增加。這里,因為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變化,所以該中間部32的變形量依據徑向上的位置而不同。在圖中示出的示例中,中間部32中的、中間部32與具有低剛性的中央部28連接所在的連接部32a以跟隨第二分隔壁12的移位的方式彈性變形。與此結合,能夠抑制剛性比連接部32a的剛性高的其他部分的彈性變形。因此,由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變形引起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的增加量小于由第一彈性體4的周壁部18的變形引起的、主流體室11的容積的減小量。即,能夠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IA和IlB的整體容積減少。
此外,通過采用該方式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能夠使得流體經由限制通路35在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與副流體室9之間來回運行,使得能夠在限制通路35內產生液柱共振(liquid column resonance)。軸線O的方向上的振動能夠被該液柱共振吸收和衰減。在本實施方式中,當軸線O方向上的振動被輸入該防振裝置I時,兩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同時改變,并且流體同時通過兩個限制通路35流通。此外,如圖5所示,上述平行方向上的振動也被從振動發(fā)生部輸入至防振裝置1,使得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該平行方向上相對地移位。此時,不僅第一彈性體4彈性變形,而且第二分隔壁12也跟隨第二安裝部件3移位,使得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彈性變形。此時,在被定位于第二安裝部件3在上述平行方向上相對于第一安裝部件2的中心軸線已經移位所在的移位側(即,被定位在圖5中的左側)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A中,第一彈性體4變形至該移位側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容積增加。另外,第二分隔壁12也跟隨第二安裝部件3移位至該移位側,并且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變形至移位側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容積減小。因此,由第二分隔壁12的移位和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變形引起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容積的減小量大于由第一彈性體4的變形單獨產生的主流體室IlA的容積的增加量。為此,能夠使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整體容積減小。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限定了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部分以連接部32a作為支點彈性地變形至前述移位側,使得中間部32的彎曲部32b的曲率增加。結果,變得容易確保由第二彈性體26的變形引起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容積的減小量,使得肯定能夠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A的整體容積減小。相比之下,在被定位成在上述平行方向上的反向移位側(S卩,圖5中右側)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B中,第二分隔壁12跟隨第二安裝部件3移位至移位側,并且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變形至移位側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容積增加。此外,第一彈性體4變形至移位側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容積減小。因此,由第二分隔壁12的移位和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變形引起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容積的增加量大于由第一彈性體4的變形產生的主流體室IlB的容積的減小量。為此,能夠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整體容積增加。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限定了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部分以連接部32a作為支點彈性變形至前述移位側,使得彎曲部32b的曲率減小。結果,變得容易確保由第二彈性體26的變形引起的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容積的增加量,使得肯定能夠使得分開的主流體室IlB的整體容積增加。通過采用該方式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能夠產生前述的液柱共振,并且能夠吸收和衰減上述平行方向上的振動。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盡管在上述平行方向上輸入振動,但是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分開的主流體室IlB交替擴大和收縮,使得流體同時通過兩個限制通路35流通。如以上所描述的,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防振裝置1,提供了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11B、副流體室9以及能夠使得上述室彼此連通的限制通路35。結果,該防振裝置I能夠顯示出針對上述軸線O方向上和上述平行方向兩個方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結果,能夠減少流體室和限制通路,并且能夠實現(xiàn)防振裝置的尺寸的減小、結構的簡化和制造過程的簡化。
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變大。為此,當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和第二分隔壁12在軸線O的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連接部32a能夠被允許跟隨第二分隔壁12的移位而彈性變形,而同時抑制其余部分的任意彈性變形。結果,變得容易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和有效地顯示出針對軸線O方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中央部28被接合至第二分隔壁12,同時其外周緣部被接合至第一安裝部件2,并且第二彈性體26的剛性在周向上不管位置如何均保持相同。為此,當兩個安裝部件2和3在軸線O的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能夠使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的姿勢穩(wěn)定。此外,在上述接合狀態(tài)中,第二彈性體26的中央部28在徑向上延伸,同時該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相對于中央部28向軸線O的方向側傾斜。為此,當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上述平行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中間部32易于以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連接部32a作為支點彈性地變形。結果,變得容易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和有效地顯示出針對平行方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在上述接合狀態(tài)中,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以朝向上述一側突出的方式彎曲。為此,當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上述平行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容易引起中間部32彈性變形,使得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中的彎曲部32b的曲率增加而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減小,或者使得彎曲部32b的曲率減小而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容積增加。結果,變得容易改變分開的主流體室IIA和IlB的容積以及更加有效地顯示出針對平行方向上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設置了兩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11B,并且這些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經由其各自的限制通路35與副流體室9連通。為此,能夠在兩個限制通路35內同時產生液柱共振。結果,當限制通路35的共振頻率兩者彼此相同時,變得能夠有效地顯示出針對預定頻率的衰減特性。此外,當使得限制通路35的共振頻率相互不同時,變得能夠顯示出針對多種類型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第二彈性體26的厚度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不同的結果是,第二彈性體26的剛性在徑向上不同。為此,能夠由單一彈性材料形成第二彈性體26,并且能夠實現(xiàn)結構和制造過程的更大簡化。注意,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并且可以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疇的范圍內的各種變型。例如,覆蓋部件7不是必須設置的。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限制通路35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10內,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限制通路35也可以被形成在與第一分隔壁10不同的部件內。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分隔壁10由環(huán)形部件25和第二彈性體26形成,然而環(huán)形部件25不是必須設置的。例如,第一分隔壁10也可以單獨由第二彈性體26形成,并且第二彈性體26可以被裝配在第一安裝部件2內。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彈性體26被定位成與軸線O同軸,然而,第二彈性體26也可以從軸線O偏置。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彈性體26的剛性在周向上不管位置如何均相同,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厚度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不同的結果,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26的剛性在徑向上是變化的,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夠通過對于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以根據徑向上的位置使用不同類型的彈性材料的方式使用多種類型的彈性材料來使該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變化。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變高,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夠使得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的剛性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降低。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上述接合狀態(tài)下,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以朝向上述一側突出的方式彎曲,然而,該彎曲不是必須設置的。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前述接合狀態(tài)下,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朝向上述另一側延伸。然而,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也可以相對于中央部28向軸線O的方向側傾斜;例如,第二彈性體26的中間部32也可以在徑向上從內側朝向外側逐漸朝向上述一側延伸。在上述接合狀態(tài)下,第一彈性體4的中間部32也可以不相對于中央部28向軸線O的方向側傾斜,并且也可以不在徑向上延伸。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了連接柱部23和連接環(huán)30,然而這些不是必須設置的。在該情況中,例如,第二彈性體26的中央部28可以通過粘合劑等被固定于第二分隔壁12。在該情況中,當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在上述平行方向上相對于彼此移位時,第二分隔壁12可以不再跟隨第二安裝部件3移位,而是跟隨第二安裝部3變形。此夕卜,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彈性體26的中央部28被接合至第二分隔壁12,然而,只要第二彈性體26被接合至第二分隔壁12,那么也可以是例如除了中央部28以外的部分被接合并且中央部28未被接合。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接合凹部34形成在第二分隔壁12內,并且接合凸部33形成在第二彈性體26內,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接合凸部形成在第二分隔壁12內,并且接合凹部形成在第二彈性體26內。也可以不再設置接合凹部和接合凸部,而是將第二分隔壁12和第二彈性體26結合到一起,或者簡單地將第二分隔壁12和第二彈性體26安置為彼此接觸。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分隔壁12與第一彈性體4 一體地形成,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二分隔壁12與第二彈性體26 —體地形成,或者第二分隔壁12形成為與第一彈性體4和第二彈性體26兩者均分開的獨立體。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分隔壁12經由第一彈性體4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然而僅第二分隔壁12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就足夠了。例如,第二分隔壁12可以在第二分隔壁12與第二安裝部件3之間未夾有第一彈性體4的情況下被直接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第二分隔壁也可以由彈性材料形成。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分隔壁12被定位成通過軸線0,然而,第二分隔壁12也可以處于從軸線O偏置的位置。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主流體室8被第二分隔壁12分成兩個分開的主流體室IlA和IlB的結構,然而,將主流體室8分成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11就足夠了。例如,第二分隔壁12也可以形成為當從軸線O方向上的俯視圖中觀看時為放射狀形式。通過這樣做,能夠有效地顯示出針對多個徑向上產生的振動的衰減特性。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安裝部件2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而第二安裝部件3被接合至振動接收部,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安裝部件2被接合至振動接收部,并且第二安裝部件3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即,第一安裝部件2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第二安裝部件3被接合至其中的另一方就足夠了。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已經說明了壓縮式防振裝置I。然而,防振裝置I也可以是以主流體室被定位在豎直方向下側并且副流體室被定位在豎直方向上側的方式安裝的懸置式防振裝置。此外,本發(fā)明的防振裝置I不限定為車輛的發(fā)動機支承,并且也可以用于除了發(fā)動機支承以外的應用。例如,本發(fā)明的防振裝置I也可以用在安裝于工程機械內的發(fā)電機的支承中和安裝在工廠等內的機器的支承中。除此之外,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部件元件也可以適當地用普通已知部件元件代替,只要該部件元件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疇即可。此外,也可以適當地采用上述變型例的組合。附圖標記列表I...防振裝置2…第一安裝部件3…第二安裝部件4…第一彈性體5…流體室8…主流體室9…副流體室10…第一分隔壁11A、IIB…分開的主流體室12…第二分隔壁26…第二彈性體28…中央部31...外周緣部32…中間部 35…限制通路O…軸線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振裝置,其包括: 第一安裝部件,其為筒狀并且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 第二安裝部件,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 第一彈性體,其 將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裝部件彈性地接合到一起; 流體室,其被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內,并且流體被密封在該流體室內; 第一分隔壁,其在軸向上將所述流體室分開以限定主流體室和副流體室,其中所述主流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為所述第一彈性體; 第二分隔壁,其在周向上將所述主流體室分開以限定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和 多個限制通路,其能夠使所述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和所述副流體室彼此連通,其中 所述第一分隔壁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第二彈性體形成, 所述第二分隔壁被接合至所述第二安裝部件和所述第二彈性體兩者,并且 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彈性體在徑向上的各位置處具有不同厚度,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在徑向上的中央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二分隔壁,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外周緣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安裝部件,并且位于所述中央部與所述外周緣部之間的中間部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的剛性從所述中央部側朝向所述外周緣部側逐漸增加。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以在軸向上朝向所述主流體室側突出的方式彎曲。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央部被形成為在徑向上延伸的平坦形狀,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相對于所述中央部向軸向側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央部被形成為在徑向上延伸的平坦形狀,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相對于所述中央部向軸向側傾斜。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件被接合至所述振動發(fā)生部和所述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接合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央部被形成為在徑向上延伸的平坦形狀,而所述第二彈性體的所述中間部相對于所述中央部向 軸向側傾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防振裝置(1),其包括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一方的筒狀第一安裝部件(2);被接合至振動發(fā)生部和振動接收部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安裝部件(3);將第一安裝部件(2)和第二安裝部件(3)彈性地接合到一起的第一彈性體(4);設置在第一安裝部件(2)內并且其內密封有流體的流體室(5);在軸向上將流體室(5)分開以限定主流體室(8)和副流體室(9)的第一分隔壁(10),其中主流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是第一彈性體;在周向上將主流體室(8)分開以限定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11)的第二分隔壁(12);和能夠使多個分開的主流體室(11A,11B)和副流體室(9)彼此連通的多個限制通路(35),其中第一分隔壁(10)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第二彈性體(26)形成,第二分隔壁(12)被接合至第二安裝部件(3)和第二彈性體(26),并且第二彈性體(26)的剛性在徑向上具有差異。
文檔編號F16F13/18GK103119323SQ20118004537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島村曉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普利司通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