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渦輪增壓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渦輪增壓器(Turbolader)。
背景技術:
先前所提及的類型的渦輪增壓器舉例而言由文件DE 69004849T2和文件DE 102006053726A1 可知。另外的設有滑動軸承的渦輪增壓器例如在文件DE 19641673A1中被描述。在此類設有滑動軸承的渦輪增壓器中,支撐工作輪(渦輪機葉輪、壓氣機葉輪) 的軸優(yōu)選地由鋼制成且軸承殼體或者中間殼體由鐵基合金(例如鑄鐵且尤其是球墨鑄鐵 (Kugelgraphitguss))制成。在這樣的渦輪增壓器中的滑動軸承可構造成徑向軸承或者橫向軸承,構造成軸向軸承或者縱向軸承和/或構造成軸向軸承與徑向軸承的組合。在這樣的渦輪增壓器中所設置的滑動軸承具有兩個帶有各自的相對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其中,兩個軸承元件中的一個的滑動面比該兩個軸承元件中的另一個的、與該滑動面滑動地共同作用的滑動面更軟地構造而成。在此,滑動軸承的軸承元件通常由下面的材料構成_車由套(Lagerbiichse),車由7 座Bl (Lagerscheibe),成型推力軸承(profiliertes khublager),反向推力軸承鉛青銅(Gegenschublager)招軟金屬(Weichmetall)-軸套圈(Laufring),非成型(unprofiliertes)推力軸承硬化的鋼 (geharteter Stahl)-軸承殼體,軸承體球墨鑄鐵在渦輪增壓器的運行中,在滑動軸承的軸承元件的滑動地共同作用的滑動面之間應存在潤滑膜,其防止滑動面之間的金屬接觸。在潤滑膜失效(Versagen)的情況中,較軟的軸承元件的滑動面應對著較硬的滑動元件的滑動面運轉且在此提供一定的應急運轉性能(Notlaufeigenschaften)或者應急潤滑性能。作為用于較軟的滑動面的材料,軟金屬(優(yōu)選是鉛青銅、鋁或巴氏合金)被使用。 該材料選擇幾十年來都是現(xiàn)有技術。對于在帶有較低的圓周速度和較低的單位負荷的滑動軸承中的應用而言,此類用于較軟的滑動面的材料選擇提供了所期望的應急運轉性能。于在滑動軸承的共同作用的滑動面的旋轉滑動運動中具有80m/s及更高的滑動速度的渦輪增壓器中,現(xiàn)有技術的材料選擇不再在很大程度上起作用。下面的缺點于在渦輪增壓器-滑動軸承中使用該材料選擇的情形中已被顯示1.得不到所期望的應急運轉性能,因為軟金屬在潤滑膜瞬時失效的情形中由于其較低的熔點立即熔化并且失去其形狀。由此,最初僅局部性的失效區(qū)域突然擴大且導致滑動軸承的立即完全失效。
2.潤滑油中的硬的顆粒(例如削屑、焊珠、廢氣殘渣等等)能夠嵌入在較軟的滑動面的材料中且作為研磨物作用到較硬的滑動面(配合面)上,由此產(chǎn)生增加的磨損 (Verschlei β )。3.在旋轉的軸承座圈或軸套的情形中,軟金屬的較小的強度負面地影響零件的可靠性。尤其地,在溫度上升的情形中零件的強度降低且因此也許無法經(jīng)受住離心力。4.由于軸承材料、殼體材料和軸材料的不同的熱膨脹系數(shù),尤其是在徑向滑動軸承的情形中,徑向間隙在運行中(相對于靜止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由此可能產(chǎn)生徑向軸承的改變了的減震特性,這可能導致運轉不平穩(wěn)(Laufimruhe)或至少使得徑向滑動軸承的設計變困難。5.尤其在復合軸承(在其中軟金屬通過熔融或噴涂被涂覆到由鋼構成的基體上)中,可能發(fā)生軟金屬層的松脫(由粘結缺陷引起),由此可能造成軸承損傷 (Lagerschaden) 0在帶有浮動的軸承座圈的推力軸承或者軸向軸承的情形中,部分地嘗試通過使用經(jīng)硬化的且有覆層的軸承座圈來消除軟金屬軸承的缺點,由此,在要點2,3和4中所描述的問題可能被解決。在該情況中,軟金屬層的脫落不導致滑動軸承的立即損壞(Ausfall)。在要點1下所描述的不足的應急運轉性能的問題雖然可被緩和,但是無法被解決,因為最常用的覆層在超過400°C的溫度的情形中被毀壞且由此其減摩效果突然被削弱,這同樣引起立即的軸承損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渦輪增壓器,其中,該渦輪增壓器的一個或多個滑動軸承在潤滑膜失效的情形中具有足夠的應急運轉性能,從而使得立即的軸承損傷(帶有滑動軸承的可能的完全損壞(Totalausfall))可被避免。這利用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渦輪增壓器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被定義。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帶有支撐工作輪的軸和在軸承殼體中可轉動地支承該軸的至少一個滑動軸承的渦輪增壓器,其中,滑動軸承具有兩個帶有各自的相對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且其中,兩個軸承元件中的一個的滑動面與該兩個軸承元件中的另一個的、與該滑動面滑動地共同作用的滑動面相比而言較軟地構造而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的杰出之處在于,較軟的滑動面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 (graphithaitigen Eisen-Basis-Werkstoff)形成0優(yōu)選地,該軸由鋼制成且軸承殼體由鐵基材料(例如球墨鑄鐵)制成。通過所摻雜的石墨,較軟的滑動面的材料已包含耐高溫的干式潤滑劑,其明顯改善應急運轉性能。鐵基材料的熔點顯然在軟金屬的熔點之上。在潤滑膜瞬時失效的情況中, 較軟的滑動面的鐵基材料不熔化,而僅是被較硬的摩擦伴(較硬的另一滑動面)磨蝕。因為軸承損傷絕大多數(shù)局部地在區(qū)域性地受限制的部位處開始,所以該滑動軸承由于該材料磨蝕而具有自愈性能。在該滑動軸承中雖然發(fā)生局部增加的磨損,然而不發(fā)生突發(fā)的軸承失效。因為鐵基材料明顯硬于軟金屬,所以較少的污物顆粒能夠嵌到該較軟的滑動面中,由此,這些污物顆粒可通過另外的結構上的措施(例如污物槽)被從滑動軸承中沖刷出且因此明顯更短暫地留在滑動軸承中。結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的滑動軸承具有相對于軟金屬軸承而言有所降低的磨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由球墨鑄鐵構成。球墨鑄鐵可非常容易地被加工,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的滑動軸承可簡單地且因此低成本地制造。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施形式,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完全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制成。由于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的相對于軟金屬而言較高的強度以及其強度在溫度影響下的較少的降低,滑動軸承的可靠性尤其在旋轉的軸承座圈(浮動的實施例)的情形中被提尚。換而言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動軸承(該滑動軸承的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完全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例如球墨鑄鐵)制成),由于其較好的強度可設計成單材料軸承(Einstofflager)且使得作為復合軸承的實施例變得多余。由此不僅節(jié)省了成本,而且還降低了損壞風險。如先前已提及的那樣,渦輪增壓器的軸承殼體通常由鑄鐵且優(yōu)選地由球墨鑄鐵制成。因為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的材料與軸承殼體的材料屬于相同的材料族,所以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的熱膨脹系數(shù)與軸承殼體的熱膨脹系數(shù)相符。由此,(尤其是徑向滑動軸承的)軸承隙在運行中可以僅非常微弱地變化,且滑動軸承對不同的潤滑油溫度的敏感性明顯降低。該變化的特性應在徑向滑動軸承的冷間隙(Kaltspieles)的設計中被考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由軸承殼體形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施形式,具有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與軸承殼體的基體一件式地構造而成或與可松開地緊固在軸承殼體的基體處的軸承殼體部件(例如殼體蓋板或保持體(Haltekdrper)) —件式地構造而成。以該方式(在該方式中舉例而言單獨的軸套可被省去),滑動軸承可更簡單地且因此更低成本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中被實現(xiàn)。優(yōu)選地,渦輪增壓器的滑動軸承構造成徑向軸承、軸向軸承或構造成軸向徑向軸承。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有在軸承殼體中支承該軸的軸承構造成根據(jù)本發(fā)明而設計的滑動軸承。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滑動軸承構造成旋轉的或者說浮動的滑動軸承, 或構造成固定的或者說非浮動的滑動軸承。換而言之,用于較軟的滑動面的含石墨的鐵基材料既可被用于旋轉的和固定的徑向軸承又可被用于旋轉的和固定的軸向軸承。
下面,本發(fā)明借助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且參照所附圖紙作詳細描述。圖1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的渦輪增壓器的透視截面視圖。圖2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的渦輪增壓器的透視截面視圖。
5
圖3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的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的示意性 截面視圖。圖4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的示意性 截面視圖。附圖標記列表1 ;1' 潤輪增壓器10 ;10' 殼體11 ;11' 潤輪機殼體12 ;12' 壓縮機殼體13 ;13' 軸承殼體13a'孔13b ‘滑動面13c滑動面20 ;20' 軸20a; 20a ‘外徑21 ;21'工作輪22 ;22' 工作輪30 ;30' 滑動軸承31'軸承元件31b ‘ 滑動面32'軸承元件32a ‘內徑32b ‘滑動面33'軸承間隙40 ;40' 滑動軸承41軸承元件41b滑動面42軸承元件42a內徑42b滑動面42c 滑動面43 軸承間隙44 軸承間隙具體實施形式圖1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的潤輪增壓器1的透視截面視圖。潤輪增壓器1具有由球墨鑄鐵制成的殼體10,殼體10具有潤輪機殼體11、壓縮機 殼體12以及在潤輪機殼體11與壓縮機殼體12之間布置的軸承殼體或者中間殼體13。在軸承殼體13中,由硬化的鋼構成的軸20通過兩個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 承30,30和至少一個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可轉動地被支承且既徑向地又軸向地被支撐。根據(jù)圖1的實施形式,兩個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30側向鄰近于軸承殼體13而布置且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布置在鄰近于壓縮機殼體12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與壓縮機殼體12之間。備選地,該軸向軸承同樣可布置在滑動軸承 30,30之間。軸20在其上以抗扭安裝的方式支撐著布置在渦輪機殼體11中的第一工作輪(渦輪機工作輪)21和布置在壓縮機殼體12中的第二工作輪(壓縮機工作輪)22。圖2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的渦輪增壓器1'的透視截面視圖。渦輪增壓器1'具有由球墨鑄鐵制成的殼體10',其具有渦輪機殼體1Γ、壓縮機殼體12'以及在渦輪機殼體11'與壓縮機殼體12'之間布置的軸承殼體或者中間殼體 13'。在軸承殼體13'中,由硬化的鋼構成的軸20'通過兩個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 ,30'和至少一個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可轉動地被支承且既徑向地又軸向地被支撐。根據(jù)圖2的實施形式,兩個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 ,30'各側向鄰近于渦輪機殼體11'或者壓縮機殼體12'而布置且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居中地布置在該兩個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 ,30'之間。備選地,該軸向軸承同樣可布置在滑動軸承30' ,30'之間。軸20'在其上以抗扭安裝的方式支撐著布置在渦輪機殼體11'中的第一工作輪 (渦輪機工作輪)21'和布置在壓縮機殼體12'中的第二工作輪(壓縮機工作輪)22'。圖3顯示了圖1的渦輪增壓器1的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的非常簡化的截面視圖。該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以模制方式在其處具有構造成環(huán)形凸部(也稱作推力軸承套圈(Spurring)或套圈)的第一軸承元件41以及構造成浮動地支承在軸20 上的軸向軸承座圈的第二軸承元件42。第二軸承元件42 (軸向軸承座圈)具有內徑42a,其實施成與軸20的外徑20a相比而言的加大尺寸的孔(ijbermafibohmng)。第一軸承元件41 (軸的該環(huán)形凸部)如軸20那樣由硬化的鋼制成且具有側面滑動面41b,其面對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此處為球墨鑄鐵)制成的第二軸承元件42(軸向軸承座圈)的第一側面滑動面42b,從而使得,兩個滑動面41b,42b相對于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此外,第二軸承元件42具有第二側面滑動面42c,其面對著構造在軸承殼體13的凸肩(Schulter)處的側面滑動面13c,從而使得兩個滑動面42c,13c相對于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在渦輪增壓器1的運行中,通過未示出的油輸送部(01zuflihmngen)在分別地在第一軸承元件41的側面滑動面41b與第二軸承元件42的第一側面滑動面42b之間和在第二軸承元件42的第二側面滑動面42c與軸承殼體13的側面滑動面13c之間所構造的軸承間隙(Lagerspalten)43,44中各產(chǎn)生一潤滑油膜,從而使得與軸20 —起旋轉的第一軸承元件41以液力方式(hydrodynamisch)軸向地支撐在第二軸承元件42處且第二軸承元件42以液力方式軸向地支撐在軸承殼體13處。通過使第二軸承元件42由球墨鑄鐵制成,第二軸承元件42的第一側面滑動面42b 構造得比第一軸承元件41的與其相面對且與其滑動地共同作用的側面滑動面41b更軟。因此在潤滑油膜不起作用的情形中,第一軸承元件41的側面滑動面41b在應急運轉中可通過固體摩擦或者干式摩擦在第二軸承元件42的第一側面滑動面42b上滑動,其中,第二軸承元件42的第一側面滑動面42b通過在球墨鑄鐵中包含的石墨而提供必需的應急運轉潤滑。如由圖3可見的那樣,具有與第一軸承元件41相比而言較軟的滑動面42b的第二軸承元件42完全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球墨鑄鐵)制成,從而使得在第二軸承元件42 (其在渦輪增壓器1的運行中大約以一半的軸轉速而轉動)的強度方面不存在問題。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1的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的、在圖3中所顯示的實施形式的變型方案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軸向軸承座圈(第二軸承元件42)也可被省去,那么其中,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球墨鑄鐵)制成的軸承殼體13具有 (與第一軸承元件41相比)較軟的滑動面13且形成第二軸承元件。在該情況中,第一軸承元件41的側面滑動面41b在滑動的共同作用中以液力方式軸向地支撐在軸承殼體13的側面滑動面13c處。根據(jù)圖3中所顯示實施形式的該變型方案,具有較軟的滑動面13c的軸承元件與軸承殼體13的基體一件式地構造而成。自然地,根據(jù)一種未示出的另外的變型方案,如下同樣是可能的,即,具有較軟的滑動面13c的軸承元件與可松開地緊固在軸承殼體13的基體處的軸承殼體部件(例如殼體蓋板)一件式地構造而成。如參照圖3及其變型方案所說明的那樣,構造成軸向軸承的滑動軸承40因此既可構造成旋轉的(浮動的)滑動軸承又可構造成固定的(非浮動的)滑動軸承。圖4顯示了圖2的渦輪增壓器1'的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 ,30'中的一個的非常簡化的截面視圖。該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具有軸20'的一縱向截段作為第一軸承元件 31'并具有構造成固定地插入到軸承殼體13'的孔13a'中的軸套的第二軸承元件32‘。第二軸承元件32'(軸套)具有形成滑動面32b’的內徑32a’,其實施成與軸20 的外徑20a’相比而言的加大尺寸的孔。軸的外徑20a'在第一軸承元件31'(軸20'的縱向截段)的區(qū)域中形成面對第二軸承元件32'的滑動面32b ‘的滑動面31b ‘,從而使得兩個滑動面31b ‘ ,32b'相對于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在渦輪增壓器Γ的運行中,通過未示出的油輸送部,在構造在第一軸承元件 31'的滑動面31b'與第二軸承元件32'的滑動面32b'之間的軸承間隙33'中產(chǎn)生潤滑油膜,從而使得旋轉的軸20'通過由其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以液力方式徑向地支撐在第二軸承元件32'處且第二軸承元件32’徑向地支撐在軸承殼體13'處。通過使第二軸承元件32'由球墨鑄鐵制成,第二軸承元件32'的滑動面32b'比與其面對且與其滑動地共同作用的、由軸20'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的滑動面31b'更軟地構造而成。因此在潤滑油膜不起作用的情形中,由軸20'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的滑動面31b'在應急運轉中可通過固體摩擦或者干式摩擦在第二軸承元件32'的滑動面 32b‘上滑動,其中,第二軸承元件32'的滑動面32b'通過在球墨鑄鐵中包含的石墨提供必需的應急運轉潤滑。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渦輪增壓器Γ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30'的、在圖4 中所顯示的實施形式的變型方案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軸套(第二軸承元件 32)同樣可被省去,那么其中,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球墨鑄鐵)制成的帶有其形成滑動面 13b‘的孔13a'的軸承殼體13'具有(與由軸20'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相比)較軟的滑動面13b'且形成第二軸承元件。在該情況中,由軸20'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的滑動面31b'在滑動的共同作用中以液力方式徑向地支撐在軸承殼體13'的滑動面13b' 處。根據(jù)圖4中所顯示實施形式的該變型方案,具有較軟的滑動面13b'的軸承元件與軸承殼體13'的基體一件式地構造而成。自然地,根據(jù)一種未示出的另外的變型方案, 如下同樣是可能的,即,具有較軟的滑動面13b'的軸承元件與可松開地緊固在軸承殼體 13'的基體處的軸承殼體部件(例如殼體蓋板)一件式地構造而成。根據(jù)圖4中所顯示實施形式的又一種未示出的變型方案,軸承殼體13'的孔 13a'同樣可實施成與第二軸承元件32'(軸套)的外徑相比而言的加大尺寸的孔,從而使得第二軸承元件32'浮動地支承在孔13a'中。那么,在第二軸承元件32'的外徑(其則形成另一滑動面)與由軸承殼體13'的孔13a'形成的滑動面13b'之間形成另一軸承間隙,在渦輪增壓器1'的運行中通過油輸送部在該軸承間隙中產(chǎn)生潤滑油膜,從而使得旋轉的軸20'通過由其形成的第一軸承元件31'以液力方式徑向地支撐在第二軸承元件32' 處且第二軸承元件32'以液力方式徑向地支撐在軸承殼體13'處。根據(jù)另一種實施例,滑動軸承30,30和30' ,30'的兩個軸套也可被結合成一個零件。如由圖4可見的那樣,根據(jù)該變型方案,具有與第一軸承元件31'相比而言較軟的滑動面32b'的第二軸承元件32'(軸套)完全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球墨鑄鐵)制成,從而使得在第二軸承元件32'(其在渦輪增壓器1'的運行中大約以一半的軸轉速而轉動)的強度方面不存在問題。結果,如參照圖4和其變型方案所說明的那樣,各構造成徑向軸承的滑動軸承 30' ,30'同樣既可構造成旋轉的(浮動的)滑動軸承又可構造成固定的(非浮動的)滑動軸承。最后還須說明,參照圖1至4所描述的滑動軸承30,30' ,40,4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未示出的實施形式同樣可構造成軸向徑向軸承,即,構造成軸向軸承和徑向軸承的組
I=I O
9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支撐工作輪01,22;21',22')的軸)和在軸承殼體(13 ; 13')中可轉動地支承所述軸)的至少一個滑動軸承(30,40;30' ,40')的渦輪增壓器(1;1'),其中,所述滑動軸承(30,40 ;30' ,40')具有兩個帶有各自的相對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的滑動面(31b' ,32b' ;41b,42b)的軸承元件(31',32' ;41,42),其中,所述兩個軸承元件(31',32' ;41,42)中的一個的滑動面(32b' ;42b)比所述兩個軸承元件(31',32' ;41,42)中的另一個的與該滑動面(32b' ;42b)滑動地共同作用的滑動面(31b‘ ;41b)更軟地構造而成,其特征在于,較軟的滑動面(32b' ;42b)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形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石墨的鐵基材料由球墨鑄鐵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較軟的滑動面(32b' ;42b)的軸承元件(32 ;42)完全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制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由所述軸承殼體(13 ;13')形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較軟的滑動面的軸承元件與所述軸承殼體(13 ;13')的基體一件式地構造而成或者與可松開地緊固在所述軸承殼體(13 ;13')的基體處的軸承殼體部件一件式地構造而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軸承(30,40;30' ,40')構造成徑向軸承、軸向軸承或構造成軸向徑向軸承。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渦輪增壓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軸承(30,40;30',40')構造成旋轉的或固定的滑動軸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渦輪增壓器(1;1′),其帶有支撐著工作輪(21,22;21′,22′)的軸(20;20′)和至少一個在軸承殼體(13;13′)中可轉動地支承該軸的滑動軸承(30,40;30′,40′),其中,滑動軸承具有兩個帶有各自的相對彼此允許旋轉滑動運動的滑動面(31b′,32b′;41b,42b)的軸承元件(31′,32′;41,42),其中,兩個軸承元件中的一個的滑動面(32b′;42b)相比該兩個軸承元件中的另一個的滑動面(31b′;41b)更軟地構造而成,其特征在于,該較軟的滑動面由含石墨的鐵基材料形成。
文檔編號F16C33/12GK102221046SQ20111010417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K·巴托洛梅 申請人: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