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螺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螺絲,尤其涉及一種高扭力的螺絲,屬于工程組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螺絲,如附圖1所示,其包括一螺絲頭11,一由該螺絲頭11向外延伸的桿體12,該螺絲頭11的截面呈一四邊形,該螺絲是利用一與其相配合的套筒13套設在該螺絲頭11,利用套筒旋轉來驅動該螺絲轉動。由于上述螺絲在加工生產(chǎn)時,螺絲頭11的形狀不規(guī)整,導致套筒13旋轉時,施力于所述受力點14上的力不平均,且僅為點接觸,較容易磨損該螺絲頭11,從而破壞螺絲的使用;再者,該套筒13套在該螺絲頭11外部時,會凸出于螺絲頭11外部,從而占用了不必要的空間,使螺絲的使用場合受到限制。為避免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更先進的螺絲,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具有改良頭部的螺絲,該螺絲的鎖合扭矩較大。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螺絲,其包括一螺頭,桿體以及螺牙,所述螺頭包括一抵靠件及一自該抵靠件的頂面向外突起的鎖合部,所述桿體由螺頭的抵靠件的底面向外延伸,所述螺牙環(huán)設在該桿體的表面上所述鎖合部具有多個等距的圓弧部及多個等距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的截面呈直線狀且位于相鄰圓弧部之間;所述抵靠件的頂面呈一平面。優(yōu)選的,所述圓弧部直徑大于每一導引部的截面的直線長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借圓弧部的截面及每一導引部的截面,使套筒與該鎖合部結合時不僅產(chǎn)生較大的齒輪咬合力而增強了鎖合扭矩,且套筒與鎖合部的接觸面積增大,減少了鎖合部的磨損。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螺絲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螺絲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螺絲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一種螺絲,其包含一螺頭2、一桿體3及一環(huán)設在該桿體 3的表面上的螺牙4。所述螺頭2包括一抵靠件21,及一自該抵靠件21的頂面向外突起的鎖合部22。所述鎖合部22具有四個對稱等距并向外凸出的圓弧部221、四個分別連接在相鄰圓弧部221的導引部222以及一位于頂面呈平面狀的頂部223,其中,所述每一導引部 222的截面呈直線狀,每一圓弧部221的直徑Rl大于每一導引部222的截面的直線長度R 2 ;所述桿體3由螺頭2的抵靠件21的底面向外延伸;所述抵靠件21頂面呈一平面結構。本發(fā)明的螺絲最大改良點在于鎖合部22的圓弧部221設計不僅可避免受力不均,且套筒(未圖示)與鎖合部22的接觸面積增大,還可減少用套筒鎖合時對螺頭2產(chǎn)生磨損的情況。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借圓弧部221的截面及每一導引部222的截面,使套筒與該鎖合部22結合時不僅產(chǎn)生較大的齒輪咬合力而增強了鎖合扭矩,且套筒與鎖合部22 的接觸面積增大,減少了鎖合部22的磨損。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螺絲,其包括一螺頭,桿體以及螺牙,所述螺頭包括一抵靠件及一自該抵靠件的頂面向外突起的鎖合部,所述桿體由螺頭的抵靠件的底面向外延伸,所述螺牙環(huán)設在該桿體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合部具有多個等距的圓弧部及多個等距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的截面呈直線狀且位于相鄰圓弧部之間;所述抵靠件的頂面呈一平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部直徑大于每一導引部的截面的直線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螺絲,其包括一螺頭,桿體以及螺牙,所述螺頭包括一抵靠件及一自該抵靠件的頂面向外突起的鎖合部,所述桿體由螺頭的抵靠件的底面向外延伸,所述螺牙環(huán)設在該桿體的表面上,所述鎖合部具有多個等距的圓弧部及多個等距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的截面呈直線狀且位于相鄰圓弧部之間;本發(fā)明的螺絲的鎖合部的圓弧部設計不僅可避免受力不均,且套筒與鎖合部的接觸面積增大,減少用套筒鎖合時對螺頭產(chǎn)生磨損的情況。
文檔編號F16B23/00GK102278346SQ201010199499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2日
發(fā)明者張秋艷 申請人:張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