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管接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40551閱讀:11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管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管接頭,所述管接頭能夠連接管道以便通過其引 入和排放流體,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配有插座和插頭連接/拆卸 機構的管接頭。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已經使用裝配有連接/拆卸機構以便于拆卸插座和插頭 的管接頭。由于這種管接頭所述插座和插頭側都在其中裝配有止回閥, 因此在插座和插頭彼此分離的狀態(tài)下,流體不從管接頭向外流動。這 樣,當插座和插頭彼此分離時,止回閥呈現閥關閉狀態(tài),因此防止流
體泄露到外面。(參見公開號為47-42011的日本實用新型、公開號為 62-13289的特許公開的日本實用新型以及公開號為2003-202096的特 許公開的日本實用新型)。
但是在公開號為47-42011的日本實用新型以及公開號為62-13289 的特許公開的日本實用新型和公開號為2003-202096的特許公開的日 本實用新型中描述的傳統(tǒng)技術中,流體流動通過其的流動通道從插頭 連接端部側徑向向外導引并且分成多個流動通道。此后,流動通道徑 向向內導引通過環(huán)形流動通道,當被分成多個通道時再一次改為徑向 向外,并且連接到插座的連接端部側。在這種復雜流動通道形狀的情 況下,流體流動通過所述管接頭,同時碰撞垂直于流體流動方向的壁 表面以及碰撞相對于流動方向傾斜的壁表面,結果是,流體通道阻力 增大、流體的流動方向變得混亂并產生壓力損失。
此外,在公開號為47-42011的日本實用新型、公開號為62-13289 的特許公開的日本實用新型和〃^開號為2003-202096的特許〃>開的日 本實用新型中描述的傳統(tǒng)技術中,由于提供了在套筒內圓周面上裝配 有彈簧的結構,套筒的外圓周直徑增大以容納彈簧部分,并且隨著所
述情況,管接頭總體尺寸趨于增大。
此外,當止回閥裝配在插座和插頭的內部時,由于止回閥分別從 插座和插頭的連接端部側插入到內部,由于連接端部的孔徑而對可以 裝配在其中的止回閥的尺寸存在限制,這樣具有希望尺寸的止回閥不 能裝配于其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 一個總目的是提供一種使閥體能夠穩(wěn)定操作的管接頭, 并且還使管接頭尺寸減小,同時減少流體通道阻力,并且當流體流動 通過管接頭時減少壓力損失。
當結合附圖進行說明時,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 將從下述說明變得更加明了 ,其中僅以示例性例子示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 實施例。


圖l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連接狀態(tài)的完全縱向
橫斷面視圖2是示出在圖1所示管接頭中插座和插頭分離狀態(tài)的完全縱向 橫斷面視圖3是圖2所示插座的斷面透視圖,其中省略了一部分; 圖4是構成圖2所示插座的插座閥、第一閥彈簧和第一彈簧座的 分解透視圖5是示出在圖2所示管接頭中在連接過程中插座和插頭在彼此 接近的方向上互相運動,并且插座閥和插頭閥彼此抵靠狀態(tài)的完全縱 向橫斷面視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管接頭連接狀態(tài)的完全縱向 橫斷面視圖7是示出在圖6所示管接頭中插座和插頭分離狀態(tài)的完全縱向 橫斷面視圖8是圖7所示插座的斷面透視圖,其中省略了一部分;
圖9是構成圖7所示插座的插座閥、第一閥彈簧和第一彈簧座的
分解透視圖IO是示出在圖7所示管接頭中在連接過程中插座和插頭在彼此 接近的方向上互相運動,并且插座閥和插頭閥彼此抵靠狀態(tài)的完全縱 向橫斷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附圖標記10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
如圖1至圖5中所示,管接頭10包括插座12以及可連接到插座 12的插頭14。首先,應該參照圖2對插座12進行描述,圖2示出插 座12和插頭14的分離狀態(tài)。在所述分離狀態(tài)中,插座12和插頭14 處于彼此分離的狀態(tài)(參見圖2),然而相反(參見圖l),在連接狀態(tài) 中插座12和插頭14的相應流體通道處于彼此連通的狀態(tài)。此外,在 下述說明中,為了限定插座12和插頭14的方向,插座12和插頭14 的(在箭頭Al和A2的方向上)互相連接側應該稱為前端,而插座 12和插頭14的(在箭頭B1和B2的方向上)連接到管道系統(tǒng)等的相 對側上的方向應該稱為后端。
插座12形成為管狀形狀并且包括第一后部主體(連接元件)16、 具有圓柱形狀并通過螺紋接合與第一后部主體16接合的插座主體(第 一主體)18、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座主體18內部的插座閥(閥體)20、 布置在插座主體18前端附近并且嵌入到多個孔22中的多個球狀物 24、設置成圍繞和遮蓋插座主體18前端側的管狀套筒26、在朝向前 端側的方向上推壓套筒26的套筒彈簧(第一彈簧)28、遮蓋套筒彈簧 28的套筒遮蓋物(遮蓋元件)30以及設置在插座主體18內部的第一 彈簧座(spring holder) 34,該第一彈簧座34保持置于插座主體18 和插座閥20之間的第一岡彈簧(第二彈簧)32。
第一后部主體16的后端設置一孔,其中具有車制在其內圓周表面 上以便與管道系統(tǒng)等螺紋接合的螺紋部分36a,并且其起到與管道系 統(tǒng)等連接的作用。
陽螺紋38a沿著插座主體18后端上的外圓周表面車制,這樣經由 陽螺紋38a通過后部主體16的螺紋接合使得插座主體18和第一后部
主體16整體連接。此外,在插座主體18和第一后部主體16的連接區(qū) 域處,O形環(huán)40a布置在形成于插座主體18外圓周表面上的環(huán)形凹槽 中。
密封元件42經由形成于插座主體18前端側內圓周表面上的環(huán)形 凹槽安裝在插座主體18的前端側上。當插座12和插頭14連接時,組 成插頭14的插頭主體72的外圓周表面抵靠密封元件42。結果,由密 封元件42保持插座主體18內部的氣密狀態(tài)。
此外,鄰近密封元件42的多個孔22形成在插座主體18的前端側 上,其中每一球狀物24分別嵌入到孔22中???2沿著插座主體18 的圓周表面以相等間隔設置,其中球狀物24由孔22的內圓周表面保 持,孔的直徑朝向插座主體18的徑向內側減小,因此球狀物24的一 部分朝向插座主體18的內圓周面(circumferential side )伸出。
另一方面,球狀物的一部分從插座主體18的孔22朝向插座主體 18的徑向外側向外伸出,這樣它們保持與套筒26的內圓周表面鄰接 的狀態(tài),套筒26設置在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面上。具體地,由于孔 的錐形形式,球狀物24不朝向插座主體18的內圓周面落下,并且此 外,由于套筒26設置成遮蓋孔22的外圓周面,因此防止球狀物24 朝向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面運動。結果,相對于插座主體18的孔22 合適地保持球狀物24。
在軸向方向上貫通的第一穿孔44形成在插座主體18的內側部分 上。在第一穿孔44中,設有第一閥座(閥座部分)46,其徑向向內伸 出并沿軸向方向設置在大致中心部分處,并且第一止擋壁48形成在鄰 近第一閥座46的后端側上。
第一閥座46朝向插座主體18的前端側伸出,同時其直徑逐漸減 小。通過使插座閥20的第一座50就位,由第一穿孔44提供的連通狀 態(tài)被阻斷。
第一止擋壁48以與第一閥座46相同的方式在徑向方向上徑向向 內伸出,并且以預定的角度傾斜,以便其直徑從第一岡座46朝向插座 主體18的后端側逐漸增大。具體地,第一閥座46和第一止擋壁48
形成為使得直徑以彼此不同的角度朝向前端側減小。在更詳細的細節(jié)
中,第一閥座46相對于插座主體18軸線的角度設定成小于第一止擋 壁48相對于所述軸線的角度。
插座閥20大致為圓柱形形狀,包括能夠就位于插座主體18的第 一閥座46上的第一盤狀座50、直徑從第一座50逐漸減小并朝向插座 主體18的前端側伸出的第 一伸出部分52 、直徑從第 一座50朝向插座 主體18的后端側逐漸增大并且其能夠與第一止擋壁48鄰接的第一止 擋54、以及鄰近第一止擋54并抵靠第一穿孔44的內壁表面的第一裙 部56。
第一座50以相應于第一閥座46的傾斜角度的角度形成,并且第 一閥密封件58安裝在沿第一座外圃周表面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中。更具體 地,當插座閥20就位于第一閥座46上時,第一座50的第一閥密封件 58抵靠第一閥座46,由此經過第一穿孔44中的第一閥座46的壓力流 體的連通被可靠切斷。
第一伸出部分52具有基本恒定的直徑,并且設置在插座主體18 的軸線上。此外,第一伸出部分52的面對插頭14的端部形成為平面 形狀。
第一止擋54沿著軸線方向形成為板形(柱形或圓柱形)形狀,從 而使得第一座50和第一裙部56互相連接。多個(例如四個)第一止 擋54沿著插座閥20的圓周方向以相等的間隔直立布置。第一止擋54 以相應于第一止擋壁48的傾斜角度的角度形成。當插座閥20朝向第 一閥座46 (在箭頭Al的方向上)移動時,第一止擋54抵靠第一止擋 壁48并通過與第一止擋壁48的接合而止動。具體地,插座閥20的朝 向插座主體18前端側的移動被限制(regulated ),并且通過第一止擋 54抵靠形成有錐形形狀的第一止擋壁48,第一伸出部分52被導向成 與插座主體18的軸線重合。結果,當插座閥20就位于第一閥座46 上時,插座閥20定位成通常布置在插座主體18的軸線上。
此外,在插座閥20中,由于第一座50和第一裙部56經由多個在 圓周方向上互相隔開的第一止擋54連接,壓力流體可流動通過在第一
止擋54之間限定的第一孔(連通孔)60。
第一裙部56的外圓周表面形成有圓柱形形狀、抵靠第一穿孔44 的內圓周表面。當插座閥20在軸向方向上移動時,第一裙部56被沿 著第一穿孔44的內圓周表面導引。
第一閥彈簧32置于第一彈簧座34以及第一裙部56和第一止擋 54之間的接合區(qū)域之間,其中第一閥彈簧32的一端保持在該區(qū)域。 結果,插座閥20通常由第一閥彈簧32的彈力朝向第一閥座46 (在箭 頭Al的方向上)推壓。
第一彈簧座34設置在環(huán)形插座主體18的后端側(在箭頭Bl的 方向上)。第一彈簧座34朝向第一后部主體16側(在箭頭B1的方向 上)延伸,并且具有多個(例如十二個)在圓周方向上以相等間隔彼 此隔開的腿部62。所述腿部62形成為使得直徑相對于第一彈簧座34 的軸線徑向向外逐漸增大,并與插座主體18的內圓周表面接合。此外, 插座主體18的第一穿孔44通過在每一所述多個腿部62之間形成的第 一連通孔64與第一后部主體16連通。
此外,在第一彈簧座34上,其面對插座閥20的端部的直徑相對 于腿部62減小,并且第一閥彈簧32置于腿部62和所述端部之間的平 面區(qū)域處。
位于套筒26端部處的內圓周表面形成有階梯部分66,其直徑在 徑向向外的方向上增大。保持于插座主體18內的球狀物24抵靠階梯 部分66并與階梯部分66接合。
此外,套筒26的后端徑向向內伸出,并與形成于插座主體18的 外圓周表面上的階梯部分68接合。結果,套筒26朝向插座主體18 前端(在箭頭A1的方向上)的移動被限制。此外,套筒彈簧28置于 安裝在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表面上的套筒遮蓋物30和套筒26的后端 之間,這樣套筒26通常被朝向插座主體18的前端推壓。在該情況下, 通過將套筒26接合于插座主體18的階梯部分68上,防止套筒從插座 主體18脫離。
接著,參照圖2對處于分離狀態(tài)的插頭14進行描述。
插頭14具有圓柱形,包括連接到未示出的管道系統(tǒng)等的第二后 部主體(連接元件)70、通過相對于第二后部主體70的螺紋接合連接 的圓柱形插頭主體(第二主體)72、包括設置于插頭主體72內部的可 移動元件的插頭閥(閥體)74、置于插頭閥74之間推壓插頭閥74的 第二閥彈簧(第二彈簧)76、以及用于將所述彈簧端部保持在插頭14 中的第二彈簧座78。
第二后部主體70具有基本與第一后部主體16相同的形狀,并且 與車制在插頭主體72后端上的陽螺紋38b螺紋接合。結果,插頭主體 72和第二后部主體70整體接合在一起。此外,在插頭主體72和第二 后部主體70接合在一起的區(qū)域處,O形環(huán)40b經由形成于插頭主體 72外圓周表面上的環(huán)形凹槽安裝。
在插頭主體72的內部,形成在軸向方向上貫穿的第二穿孔80, 并且在第二穿孔80中,設置有形成于插頭主體72前端處(在箭頭A2 的方向上)的第二閥座(閥座部分)82,并且第二止擋壁84形成于鄰 近第二閥座82的后端處(在箭頭B2的方向上)。
第二閥座82徑向向內伸出,從而其直徑朝向插頭主體72的前端 側(在箭頭A2的方向上)減小。通過使插頭閥74的第二座86就位, 在第二穿孔80中提供的連通狀態(tài)被阻斷。
第二止擋壁84以與第二閥座82相同的方式相對于插頭主體72 的內圓周表面徑向向內伸出,并且以預定的角度傾斜,從而其直徑從 第二閥座82朝向插頭主體72的后端側逐漸增大。具體地,第二閥座 82和第二止擋壁84形成為其直徑以互相不同的角度朝向前端側(在 箭頭A2的方向上)減小。在更詳細的細節(jié)中,第二閥座82相對于插 頭主體72軸線的角度設定成小于第二止擋壁84相對于所述軸線的角 度。
此外,環(huán)形凹槽88形成于插頭主體72的外圓周表面上,以便當 插頭主體72和插座主體18連接時,在其中接合球狀物24。
插頭閥74形成為具有與插座閥20基本相同形狀的大致圓柱形, 并且包括能夠就位于插頭主體72的第二閥座82上的第二盤狀座86、
直徑從第二座86逐漸減小并朝向插頭主體72的前端側(在箭頭A2 的方向上)伸出的第二伸出部分90、直徑從第二座86朝向插頭主體 72的后端側(在箭頭B2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并且其能夠與第二止擋 壁84鄰接的第二止擋92、以及鄰近第二止擋壁84的第二裙部94,該 第二裙部抵靠第二穿孔80的內壁表面。第二座86以相應于第二閥座82的傾斜角度的角度形成,并且第 二閥密封件96安裝在沿第二座外圓周表面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中。更具體 地,當插頭閥74就位于第二閥座82上時,第二座86的第二閥密封件 96抵靠第二閥座82,由此經過第二穿孔80中的第二閥座82的壓力流 體的連通被切斷。第二伸出部分卯具有基本恒定的直徑,并且設置在插頭主體72 的軸線上。其面對插座12的端部形成為平面形狀。當插座12和插頭 14連接時,第二伸出部分90布置成使得其遇到(confronts)插座閥 20的第一伸出部分52。第二止擋92沿軸線方向形成為板形(柱形或圓柱形)形狀,從而 使得第二座86和第二裙部94互相連接。多個(例如四個)第二止擋 92沿著插頭閥74的圓周方向以相等的間隔直立布置。第二止擋92以 相應于第二止擋壁84的傾斜角度的角度形成。當插頭閥74朝向第二 閥座82移動時,第二止擋92抵靠第二止擋壁84并通過與第二止擋壁 84的接合而止動。具體地,插頭閥74朝向插頭主體72前端側的移動 被限制,并且通過第二止擋92抵靠形成有錐形形狀的第二止擋壁84, 第二伸出部分90被導向成與插頭主體72的軸線重合。結果,當插頭 閥74就位于第二閥座82上時,插頭閥74定位成通常布置在插頭主體 72的軸線上。此外,在插頭閥74中,由于第二座86和第二裙部94經由多個在 圓周方向上互相隔開的第二止擋92連接,壓力流體可流動通過在第二 止擋92之間限定的第二孔(連通孔)98。第二裙部94的外圓周表面形成有圓柱形形狀,抵靠第二穿孔80 的內圓周表面。當插頭閥74在軸向方向上移動時,第二裙部94被沿著第二穿孔80的內圓周表面導引。第二彈簧座78形成有基本與第一彈簧座34相同的形狀,并且設 置于插頭主體72的后端側(在箭頭B2的方向上)。第二彈簧座78朝 向第二后部主體70側(在箭頭B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多個(例 如十二個)在圓周方向上以相等間隔彼此隔開的腿部100。所述腿部100形成為使得直徑相對于第二彈簧座78的軸線徑向向外逐漸增大, 并與插頭主體72的內圓周表面接合。此外,插頭主體72的第二穿孔 80通過在每一所述多個腿部100之間形成的第二連通孔102與第二后 部主體70連通。此外,在第二彈簧座78上,其面對插頭閥74的端部的直徑相對 于腿部100減小,并且第二閥彈簧76置于腿部100和所述端部之間的 平面區(qū)域處。此外,第二閥彈簧76的一端置于第二彈簧座78以及第二裙部94 和第二止擋92之間的接合區(qū)域之間。結果,插頭閥74通常由第二閥 彈簧76的彈力朝向第二閥座82 (在箭頭A2的方向上)推壓。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IO基本如上所述構造。接下來, 給出有關插座12和插頭14彼此連接情況的說明。例如,高柔性的軟 管(未示出)通過車制在第一后部主體16內圓周表面上的螺紋部分 36a連接到插座12的第一后部主體16并且通過車制在第二后部主體 70內圓周表面上的螺紋部分36b連接到插頭14的第二后部主體70。 預先將壓力流體(液體或氣體)供應和填充到插座12和插頭14的后 端側(在箭頭B1和B2的方向上)。首先,如圖2中所示,使插座12和插頭14從插座12和插頭14 的每一個的相應前端表面隔開預定距離的分離狀態(tài)彼此互相靠近,因 此組成插座12的插座閥20和組成插頭14的插頭閥74彼此抵靠(見 圖5)。更具體地,如圖5中所示,使插座閥20中的第一伸出部分52 的端表面抵靠插頭閥74中的第二伸出部分90的端表面。當該情況發(fā) 生時,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分別置于一種狀態(tài),其中第一和第二閥 座46、 82就位(seated )。
由此插頭主體72的前端插入插座主體18的第一穿孔44中。由于 插頭主體72的外圓周表面由設置于插座主體18中的密封元件42圍 繞,第一穿孔44內的氣密狀態(tài)由密封元件42保持。此外,外圓周面 由套筒26遮蓋的球狀物24抵靠插頭主體72的外圓周表面,這樣球狀 物24沿著孔22徑向向外運動。此外,使套筒26反抗(in opposition to ) 套筒彈簧28的彈力而朝向插座主體18的后端側(在箭頭Bl的方向 上)運動,由此球狀物24朝向外圓周面運動,同時其運動由套筒26接著,當插座12和插頭14進一步接近時,插頭主體72的前端抵 靠第一穿孔44中的較大直徑部分的端部,并且隨著插頭主體72的環(huán) 形凹槽88定位在球狀物24的內圓周表面,由此外圓周面由套筒26 遮蓋的球狀物24通過孔22朝向內圓周面運動并接合在環(huán)形凹槽88 內,所述插頭主體72前端的位移被限制。以該方式,球狀物24進入 插頭主體72的環(huán)形凹槽88內并保持于其中,并且因此插頭14與插座 12連接,并且防止插座12和插頭14的分離。更具體地,結果獲得連 接狀態(tài),其中插頭主體72的前端側插入插座主體18的內部。此外,當插座12和插頭14彼此接近的同時,其第一和第二伸出 部分52、90處于鄰接關系的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彼此相對地朝向后 端側(在箭頭B1和B2的方向上)移動,同時壓縮第一和第二閥彈簧 32、 76。結果,在插座閥20中,第一座50與第一閥座46分離,并且 在插頭閥74中,第二座86與第二閥座82分離,由此解除插座12和 插頭14的連通中斷狀態(tài),并且插座12和插頭14進入連通狀態(tài)。此外, 在這種連通狀態(tài)中,流動通過管道內部的壓力流體由O形環(huán)40a、 40b 和密封元件42保持在氣密狀態(tài)下。在該情況下,包括第一伸出部分52的插座閥20和包括第二伸出 部分90的插頭閥74形成為基本相同的形狀,并且進一步地,由于第 一伸出部分52的端表面和第二伸出部分90的端表面處于完全和緊密 接觸,使得在其周圍流動的壓力流體的流動通道面積和方向性為恒定 的,這樣流體的壓力損失相當小。接著,說明用于將插頭14從插座12分離的操作。首先,從圖1中所示的插座12和插頭14的連接狀態(tài),使套筒26 抵抗套筒彈簧28的彈力朝向插座主體18的后端(在箭頭Bl的方向 上)運動。結果,使球狀物24能夠朝向外圓周面運動,同時球狀物 24的運動由套筒26限制。此外,由于插頭14在一方向(在箭頭B2 的方向上)移動從而從插座12分離,球狀物24在徑向向外的方向上 與插頭主體72的環(huán)形凹槽88分離,由此解除插座12和插頭14通過 球狀物24連接的狀態(tài)。此時,插座閥20的第一伸出部分52和插頭岡74的第二伸出部分 卯在第一和第二閥彈簧32、 76的作用下保持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接著,在插頭14從插座12在分離方向上(在箭頭B2的方向上) 進一步移動,并且伴隨插座12和插頭14的移動之后,在分離方向上 (在箭頭Bl和B2的方向上)互相施加到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的壓 力逐漸減少,并且第一和第二閥彈簧32、 76的彈力克服所述壓力。結 果,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分別壓向第一和第二閥座46、 82側,并且 第一和第二止擋54、 92抵靠第一和第二止擋壁48、 84并由第一和第 二止擋壁48、 84止動。更具體地,在插座主體18和插頭主體72彼此 完全分離之前,插座閥20就位于第一閥座46上,此外插頭閥74就位 于第二閥座82上,因此當插座12和插頭14完全分離時,壓力流體不 通過處于閥關閉狀態(tài)的第一和第二閥座46、 82泄漏出。此外,基于相同的理由,當插座12和插頭14連接時,其內部的 壓力流體不與來自外部的空氣混合。在前述方式下,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構造插座12和插頭 14,并且提供一種狀態(tài),其中設置在壓力流體流動路徑中的插座閥20、 插頭閥74以及第一和第二彈簧座34, 78不阻礙壓力流體的流動。具 體地,彼此隔開預定間隔的第一組和第二組多個止擋54、 92使插座閥 20和插頭閥74中的第一和第二座50、 86與第一和第二裙部56、 94 互相連接。使得壓力流體能夠流動通過設置在第一止擋54本身之間的 第一孔60以及設置在第二止擋92本身之間的第二孔98。此外,第一
和第二彈簧座34、 78通過多個腿部62、 100安裝于插座主體18和插 頭主體72上,其中還使得壓力流體能夠流動通過設置在腿部62本身 之間的第一連通孔64以及設置在腿部100本身之間的第二連通孔 102。更具體地,隨著從插頭14引入的壓力流體從插頭主體72的第二 止擋壁84流動到第二閥座82 ,壓力流體流動同時逐漸徑向向內運動, 并且進一步地,隨著壓力流體從插座主體18的第一閥座46流動到第 一止擋壁48,壓力流體流動同時逐漸徑向向外運動。此外同時,壓力 流體沿著插頭閥74中的第二座86和第二伸出部分90的外圓周表面以 及插座閥20中的第一座50和第一伸出部分52的外圓周表面流動。結果,可確保在插座主體18和插頭主體72中的足夠的流動通道 面積,并且由于提供了一種結構,其中壓力流體的流動通道不但被簡 化并且與傳統(tǒng)管接頭相比更光滑,在壓力流體流動時,可減少流動通 道阻力,同時允許壓力流體平穩(wěn)流動并且減少壓力損失。此外,推壓套筒26的套筒彈簧28布置于套筒26的后端(在箭頭 Bl的方向上)并置于設置在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上的套筒遮蓋物30 之間。其結果是,與彈簧布置在管狀套筒內圓周面上的傳統(tǒng)管接頭相 比,管接頭10的外徑尺寸可減小,并且與傳統(tǒng)的管接頭相比,可獲得 徑向方向上的更緊湊尺寸。此外,套筒遮蓋物30設置在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表面直徑減小 的區(qū)域處,并且進一步設置在距離密封元件42預定距離的位置處。因 此,可使得套筒遮蓋物30的外圓周基本等于套筒26的外圓周,并且 套筒遮蓋物30不使管接頭10的外徑尺寸變大。此外,由于將套筒遮蓋物30作為單獨主體設置,其可將套筒彈簧 28保持在插座主體18的外圓周表面上,與應用能夠保持套筒彈簧的 套筒的傳統(tǒng)管接頭相比,可簡化套筒26的形狀,并且進一步地可減小 套筒26的外徑尺寸。結果,隨著減小套筒26的尺寸以及簡化制造工 藝,還可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進一步地,第一和第二止擋54、 92形成為直徑朝向第一和第
二閥座46、 82側逐漸減小,類似地,第一和第二止擋54、 92抵靠的 第一和第二止擋壁48、 84分別形成為直徑朝向第一和第二閥座46、 82側減小。由于所述,當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分別朝向第一和第二 閥座46、 82側移動時,第一和第二止擋54、 92移動,同時被沿著第 一和第二止擋壁48、 84導引。在更詳細的細節(jié)中,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的軸向中心通常與插 座主體18和插頭主體72的軸向中心共軸移動,其中插座閥20和插頭 閥74可就位于第一和第二閥座46、 82上。除非另外陳述,可防止插 座閥20和插頭閥74的中心偏移或移位。結果,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可分別可靠和穩(wěn)定地就位于第一和 第二閥座46、 82上,由此可以可靠和穩(wěn)定地執(zhí)行由分別組成插座閥 20和插頭閥74—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座50、 86阻斷通道。此外進一步地,組成插座12的插座主體18和連接到管道系統(tǒng)的 第一后部主體16彼此單獨構造,此外類似地,組成插頭14的插頭主 體72和連接到管道系統(tǒng)的第二后部主體70彼此單獨構造。具體地, 第一和第二后部主體16、 70能夠分別從插座主體18和插頭主體72 移除,由此具有希望尺寸的插座閥20和插頭閥74可從插座主體18 和插頭主體72的開放端部安裝于其中。結果,與用于連接到管道系統(tǒng) 的螺紋與所述主體整體提供的傳統(tǒng)管接頭相比,具有希望尺寸的插座 閥20和插頭閥74可根據其用途自由選擇并分別安裝到插座主體18 和插頭主體72中,并且隨著所述情況,可減少壓力流體的壓力損失。接下來,在圖6至圖10中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管接頭150。管 接頭150的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10的那些結構元件相同的結構 元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標明,并且省略所述特征的詳細說明。根據笫二實施例的管接頭150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10的不 同之處在于組成插座152的插座閥154由第一座156和第一止擋158 構成,并且進一步地,用于將第一閥彈簧160保持于其中的第一彈簧 座162形成有底部圓柱形。此外類似地,第二實施例與根據第一實施 例的管接頭IO的不同之處在于組成插頭164的插頭閥166由第二座 168和第二止擋170構成,并且進一步地,用于將第二岡彈簧172保 持于其中的第二彈簧座174形成有底部圓柱形。組成插座152的插座閥154包括具有底部圓柱形并且其可就位 于第一閥座46上的第一座156、直徑逐漸減小同時朝向插座主體18 的前端(在箭頭Al的方向上)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176、以及第一止 擋158,該止擋158的直徑從第一座156朝向插座主體18的后端(在 箭頭B1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并且其能夠抵靠與第一止擋壁178。第一止擋158在插座閥154的軸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進一步地, 其形成有沿著插座閥154的外圓周表面以相等間隔彼此隔開的板狀形 狀。提供多個(例如四個)這樣的第一止擋158,每一止擋158形成 有相應于第一止擋壁178的傾斜角度的角度。第 一彈簧座162包括從主體部分162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例如 三個)腿部180,第一彈簧座形成有底部圓柱形。所述腿部180與插 座主體18中的第一穿孔44的內壁表面接合。所述腿部180的直徑增 大,同時從主體部分162a的前端在其面對插座閥154的一側上以預定 的角度朝向第一后部主體16 (在箭頭Bl的方向上)傾斜,并且沿著 主體部分162a的圓周方向以預定間隔設置。此外,第一閥彈簧160置于第一彈簧座162的主體部分162a中, 并且位于插座岡154中第一止擋158和第一座156之間,以便由此朝 向第一閥座46 (在箭頭Al的方向上)推壓插座閥154。另一方面,類似于前述的插座閥154,組成插頭164的插頭閥166 包括具有底部圓柱形并且其可就位于第二閥座82上的第二座168、 直徑逐漸減小同時朝向插頭主體72的前端(在箭頭A2的方向上)伸 出的第二伸出部分184、以及第二止擋170,該止擋170的直徑從第二 座168朝向插頭主體72的后端(在箭頭B2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并且 其能夠抵靠第二止擋壁186。第二止擋170在插頭閥166的軸向方向上延伸,并形成有沿著插 頭閥166的外圓周表面以相等間隔彼此隔開的板狀形狀。提供多個(例 如四個)這樣的第二止擋170,每一止擋170形成有相應于第二止擋
壁186的傾斜角度的角度。第二彈簧座174包括從主體部分174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例如 三個)腿部188,笫二彈簧座形成有底部圓柱形。所述腿部188與插 頭主體72中的第二穿孔80的內壁表面接合。所述腿部188的直徑增 大,同時從主體部分174a的前端在其面對插頭閥166 (在箭頭A2的 方向上)的一側上以預定的角度朝向第二后部主體70 (在箭頭Bl的 方向上)傾斜,并且沿著主體部分174a的圓周方向以預定間隔設置。此外,第二閥彈簧172置于插頭閥166中的第二彈簧座174的主 體部分174a以及第二止擋170和第二座168的連接區(qū)域之間,以便由 此朝向第二閥座82 (在箭頭A2的方向上)推壓插頭閥166。還在根據前述第二實施例的管接頭150中,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 施例的第一管接頭10同樣的效果和優(yōu)點。根據本發(fā)明的管接頭不限于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結構,而是可以 自然采用不脫離本發(fā)明范圍的各種結構,其中本發(fā)明的范圍如所附權利要求闡明的那樣。
權利要求
1.一種由可連接和可拆卸的插座(12)和插頭(14)形成的管接頭,包括具有流動通道的第一主體(18)和第二主體(72),流體通過所述流動通道流動到所述插座(12)和所述插頭(14)中;套筒(26),其可移動地設置在構成所述插座(12)的所述第一主體(18)的外圓周表面上,以便解除所述插座(12)和所述插頭(14)的連接狀態(tài);與所述套筒(26)共軸地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18)外圓周面上的第一彈簧(28),所述第一彈簧(28)在軸向方向上推壓所述套筒(26);分別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內部的一對閥體(20,74),所述閥體改變所述流體通道的連通狀態(tài);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內壁表面上的閥座(46,82),所述閥座(46,82)的直徑在遠離所述閥體(20,74)的方向上逐漸減小,其中所述閥體(20,74)的座(50,86)就位于所述閥座上;以及分別相對于所述閥體(20,74)的圓周表面形成為柱形或圓柱形形狀的止擋(54,92),其中由所述止擋(54,92)抵靠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的內壁表面來限制所述閥體(20,74)的移動,其中所述止擋(54,92)的直徑朝向所述座(50,86)側逐漸減小,以及其中通過由所述止擋(54,92)構成的連通孔(60,98)建立所述閥體(20,74)的一側表面和另一側表面之間的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接頭,其中用于將所述閥體(20, 74) 朝向所述閥座(46, 82)推壓的第二彈簧(32, 76)以及與所述閥體(20, 74)隔開預定距離以便保持所述第二彈簧(32, 76)端部的彈 簧座(34, 78)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中, 所述彈簧座(34, 78)具有多個在徑向向外方向上伸出并進一步在圓 周方向上彼此隔開預定距離的腿部(62, 100),所述彈簧座(34, 78) 經由所述腿部(62, 100)安裝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體(18, 72)的內 壁表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頭,其中在所述插座(12)中,一 圓柱形遮蓋元件(30)安裝在所述第一主體(18)的外圓周面上,所 述第一彈簧(28)安裝在所述遮蓋元件(30)和所述套筒(26)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頭,其中所述座(50, 86)的直徑 朝向所述閥座(46, 82)逐漸減小,并且所述閥座(46, 82)以相應 于所述座(50, 86)的基本相同的角度傾斜。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頭,其中連接元件(16, 70)分別 安裝成可連接的和可拆卸的,所述連接元件(16, 70)連接管道,以 便將所述壓力流體供應到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 的端部以及從所述第一主體(18)和所述第二主體(72)的端部排放 所述壓力流體。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頭,其中在所述第一主體(18)的 一端部形成多個孔(22),其中球狀物(24)分別嵌入到所述的多個孔(22)中,并且其中所述球狀物(24)由所述套筒(26)的內壁表面 保持并被壓向所述第一主體(18)的一側。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管接頭,其中一密封元件(42)設置成 面對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18)中的穿孔(44),當所述第二主體(72) 插入到所述第一主體(18)中時,所述密封元件(42)密封所述第二 主體(72)的外圓周表面。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頭,其中所述一對閥體由插座閥 (20, 154)和插頭閥(74, 166)形成,所述插座閥(20, 154)和所述插頭閥(74, 166)分別具有彼此互相抵靠的伸出部分(52, 90, 176, 184),并且進一步地,所述插座閥(20, 154)和所述插頭閥(74, 166)具有基本相同的結構。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接頭,其中所述插座閥(20, 154) 的伸出部分(52, 176)和所述插頭閥(74, 166)的伸出部分(卯, 184)基本沿同一軸線布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接頭,其中組成所述插座(152)的所述插座閥(154)由第一座(156)和第 一止擋(158)形成,并且進一步地,保持第一閥彈簧(160)的第一 彈簧座(162)形成為底部圓柱體;以及組成所述插頭(164)的所述插頭閥(166)由第二座(168)和第 二止擋(170)形成,并且進一步地,保持第二閥彈簧(172)的第二 彈簧座(174)形成為底部圓柱體。
全文摘要
管接頭(10)裝配有插座(12)和插頭(14),所述插座(12)和插頭(14)彼此可連接和可拆卸,其中從插頭(14)引入的壓力流體通過形成于插頭閥(74)中的第二孔(98)朝向插座(12)流動。此外,壓力流體沿著插頭閥(74)和插座閥(20)的外圓周表面以及沿著插頭主體(72)和插座主體(18)的內圓周表面平穩(wěn)流動。此外,壓力流體通過形成于插座閥(20)中的第一孔(60)從插座主體(18)流動到后部主體(16)。
文檔編號F16L37/32GK101149122SQ200710153768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佐藤太平, 齋藤修一 申請人:Smc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