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屬于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手扶拖拉機領域中,大功率手扶拖拉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在東北三省,大多使用功率為11.03KW的大馬力手扶拖拉機,現有機型其變速箱體多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為采用最終傳動機構以達到增高地隙的七軸式變速箱體,另一種為無最終傳動機構的弧形斜臥式八軸變速箱體,上述兩種變速箱體分別存在結構強度差、地隙小,不利于中耕的缺陷。由于原變速箱體設計結構的局限性,造成了手扶拖拉機整機結構強度差,可靠性差,不利于中耕,易造成機器的損壞和農作物的損傷。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大功率(11.03KW)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本實用新型變速箱體按九軸孔結構設計,第一軸、第二軸、第三軸為傳動系變速軸孔,第四軸為轉向軸孔,第五軸為介輪軸孔,第六軸為輸出軸孔,第七軸為倒檔軸孔,第八軸為配套農機具輸出軸孔,第九軸孔為驅動輪輪距無級調節(jié)孔,第一軸至第八軸通過直齒圓柱齒輪實現動力傳遞,變速箱體各軸孔按齒輪傳動的設計要求進行了排列,傳動方式為(3+1)×2,共六個前進檔,兩個倒退檔;在整機布置上,因采用了最終傳動增高機構,變速箱體各軸孔按臥式排列,以保證整機的平衡性和適當的重心高度,減輕了操作強度,提高了整機的穩(wěn)定性,增加的第九軸孔,既可以無級調節(jié)驅動輪輪距,又可以提高最終傳動機構的聯(lián)接強度,由于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結構,提高了變速箱體的使用可靠性和適用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變速箱體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實現,將變速箱體第一軸孔至第七軸孔按變速和降速要求重新排列,設計了第八軸孔以滿足配套農機具的要求,增加的第九軸孔可以達到加強最終傳動機構的聯(lián)接強度及實現驅動輪輪距無級調節(jié)的目的;變速箱體第一軸孔中心1與第二軸孔中心2的距離為81mm,垂直高度為80.38mm;第二軸孔中心2與第三軸孔中心3的距離為82.5mm,垂直高度為16mm;第三軸孔中心3與第四軸孔中心4的距離為87mm,垂直高度為22.5mm;第四軸孔中心4與第五軸孔中心5的距離為90mm,垂直高度為87.5mm;第五軸孔中心5與第六軸孔中心6的距離為97.5mm,垂直高度為29.6mm;第七軸孔中心7與第二軸孔中心2的距離為75.69mm,第七軸孔中心7與第三軸孔中心3的距離為104.39mm;第八軸孔中心8與第七軸孔中心7的距離為79.5mm,垂直高度為34.2mm;第九軸孔中心9與第六軸孔中心6的水平距離為53.5mm,垂直高度為115mm。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其物征是變速箱體第一軸孔、第二軸孔、第三軸孔、第四軸孔、第五軸孔、第六軸孔、第七軸孔、第八軸孔、第九軸孔按臥式位置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其特征是變速箱體第一軸孔中心1與第二軸孔中心2的距離為81mm,垂直高度為80.38mm;第二軸孔中心2與第三軸孔中心3的距離為82.5mm,垂直高度為16mm;第三軸孔中心3與第四軸孔中心4的距離為87mm,垂直高度為22.5mm;第四軸孔中心4與第五軸孔中心5的距離為90mm,垂直高度為87.5mm;第五軸孔中心5與第六軸孔中心6的距離為97.5mm,垂直高度為29.6mm;第七軸孔中心7與第二軸孔中心2的距離為75.69mm,第七軸孔中心7與第三軸孔中心3的距離為104.39mm;第八軸孔中心8與第七軸孔中心7的距離為79.5mm,垂直高度為34.2mm;第九軸孔中心9與第六軸孔中心6的水平距離為53.5mm,垂直高度為11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大功率(11.03KW)臥式九軸手扶拖拉機變速箱體,本實用新型變速箱體按九軸孔結構設計,第一軸孔、第二軸孔、第三軸孔為變速軸孔,第四軸孔為轉向軸孔,第五軸孔為介輪軸孔,第六軸孔為輸出軸孔,第七軸孔為倒檔軸孔,第八軸孔為配套農機具輸出軸孔,第九軸孔為驅動輪輪距無級調節(jié)孔,第一軸孔至第八軸孔通過直齒圓柱齒輪實現動力傳遞,變速箱體傳動方式為(3+1)×2,共六個前進檔,兩個倒退檔,變速箱體各軸孔按臥式排列,由于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結構,提高了整機的穩(wěn)定性及變速箱體的使用可靠性和適用性。
文檔編號F16H57/02GK2685661SQ200420039340
公開日2005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張學春, 高公如, 張義華, 逄本義 申請人:張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