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灑水體和澆水用管道以及它們的制造方法及細霧冷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作為灑水用的噴嘴使用、或用于柔弱的蔬菜等的栽培及水稻等的育苗栽培中的澆水作業(yè)及細霧冷卻等的灑水體、灑水體的制造方法、澆水用管道、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及細霧冷卻方法。
背景技術:
在農業(yè)的設施園藝領域,常在所謂的乙烯塑料膜暖房中進行柔弱的蔬菜等的栽培、水稻等的育苗栽培。在上述蔬菜栽培及水稻育苗期間,每日的澆水作業(yè)是不可或缺的。
這里,澆水作業(yè)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軟管的端部安裝能得到噴淋狀灑水的灑水器具,在暖房內邊移動邊進行澆水。這樣的澆水作業(yè),通常從氣溫轉暖的3月開始,特別在夏季7月~9月底時的高溫期間最為必要。夏季,暖房內的溫度超過40度,這是農活中最繁重的作業(yè)之一。
近年來,不斷進行以減輕這樣的作業(yè)強度為目的的澆水用管道(例如,住化農業(yè)資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商品名“スミサンスイ(日文)R暖房”)的開發(fā)。這個澆水用管道170,如圖21所示,被設置于乙烯塑料膜暖房171的諸如中央部,這樣,不用象以往那樣拿著灑水器具在乙烯塑料膜暖房171內移動,就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澆水。
在上述的澆水用管道170中,為了提高澆水的均勻性,對灑水孔的孔徑與灑水孔的仰角的組合問題做了仔細研究。
這里,在以往的澆水用管道170中,在穿設灑水孔時,采用對著扁平狀的原料板、從鉛直方向穿孔、采用穿孔用針或激光照射穿設灑水孔的方法。以下,將這種穿孔方法稱為垂直穿孔。
通過這樣穿設的灑水孔,水依靠水壓在垂直于管狀的澆水用管道170中的管內面切線的方向,即,向管狀管道中的半徑方向上飛散。
這樣的灑水孔的灑水流,在從灑水孔噴射后暫時維持棒狀的灑水流,隨后因空氣阻力會漸漸地開始分離成微細的液滴,并從某一時刻起開始急劇地形成液滴的分散。
但是,對于上述以往的澆水用管道,存在著以下的灑水高度的問題及澆水強度頂峰的問即,作為灑水高度的問題,用以往的技術,特別是為了向澆水用管道附近灑水,將灑水孔設置在仰角高的位置,例如,常采用在將灑水噴到3m左右的高度后,使液滴向澆水用管道近旁落下的方法。這是因為,如前所述,從用于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孔噴射出來的灑水流,具有在噴射過后暫時維持棒狀的灑水流,隨后因空氣阻力漸漸地開始分離成微細的液滴,并從某一時刻起開始分散的特性,因此需要在棒狀水流分散之前使其上升。
由于采用這種方法,使得向澆水用管道附近的灑水成為可能,但是如圖22(a)及圖22(b)所示,在到乙烯塑料膜暖房171頂棚為止的高度不足時,以及如圖23所示,為了抑制乙烯塑料膜暖房171內部的氣溫而設置冷卻用紗172,即設置薄布時,由于不能把灑水向上噴到需要的高度,出現不能向澆水用管道附近充足澆水的問題。
關于這一點,已有通過將噴向軟管近旁的灑水孔設定得比其他的灑水孔小,使流量減少,從而抑制澆水強度的峰值的方法(例如,參照“日本公開實用新型公報“實公平3-26376號公報”(1986年8月30日公開)”。
此外,例如,還有一種在薄板開孔壁面上形成有局部遮蔽水壓作用下的水的飛散方向使之發(fā)生變化的傾斜面31的、如圖25所示的灑水孔30(例如,參照“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0-176319號公報”(2000年6月27日公開)”)。
這樣就得到灑水高度低、且能向澆水用管道附近灑水的灑水孔。另外,以往的灑水用管道存在的另一問題是有關澆水強度的峰值,即灑水分布的均勻性問題。
按照如圖21所示的以往上述的方法,在由高仰角灑水孔向澆水用管道近旁的灑水方面,出現灑水的分布集中于狹窄范圍、澆水強度(mm/hr)與其他的灑水區(qū)域比較有變強的傾向。作為與此點有關的對策,上述“日本公開實用新型公報“實公平3-26376號公報”(1986年8月30日公開)”中雖有方法的表示,但對于高仰角的灑水,存在灑水孔越小、灑水范圍越狹窄的傾向。因此,為確保向澆水用管道近旁的灑水的均勻性,需要更多的灑水孔。這樣,如果在澆水用管道上形成許多灑水孔,則難以在灑水軟管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加上均勻的水壓,因此,就產生了灑水軟管的長度不能加長的問題、即長尺寸性的問題。
此外,由于采用在“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0-176319號公報”(2000年6月27日公開)”中記載的灑水孔30(參照圖25),使通過各灑水孔進行寬廣區(qū)域的灑水成為可能,但近年來人們期望能以更低的灑水高度進行均勻的灑水。具體說,就是期望得到在實施高度約60cm左右的隧道覆蓋的狀態(tài)下進行灑水等的情況等、以非常低的灑水高度亦能均勻灑水的灑水孔。對灑水高度作如此嚴格限制時,存在難以利用形成灑水孔30的澆水用管道進行均勻的灑水、特別是存在難以向澆水用管道近旁進行均勻的灑水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能向更寬廣區(qū)域的均勻灑水、且確保以低的灑水高度在灑水體或澆水用管道的近旁位置獲得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的灑水體、灑水體的制造方法、澆水用管道,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及細霧冷卻方法。
本發(fā)明的灑水體,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設置多個灑水孔的灑水體,其特征是,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按照上述發(fā)明,從相鄰的灑水孔依靠水壓飛散的飛散水,在從灑水體排出后,使相互撞擊的水流分散、飛散。由于這相互撞擊,不僅減弱飛散水的水流、即飛散水流的水擊壓力,而且能夠使水滴微?;⑿纬伸F狀微細水滴。
即,以往的灑水用的噴嘴及澆水用管道等的灑水體,一般都具有薄板上的灑水孔的開孔壁面相對薄板斷面垂直、向表面呈現底寬的圓錐臺、或向表面呈現前細的圓錐臺的灑水孔,即,具有通常相對薄板呈現垂直圓筒狀、相對表面呈現底寬或前細的圓錐臺狀的灑水孔。且,由于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去的水不發(fā)生相互撞擊、向半徑方向的延長線上呈棒狀飛散,因此,水能根據水壓作遠距離灑水。
因此,為了使能夠灑水至遠方的灑水體在灑水體的近旁灑水,使之向上方飛散一次是必要的、并需要提高灑水高度。此外,即使向上方飛散,仍不能在灑水體的近旁的廣闊區(qū)域灑水。
對此,本發(fā)明的灑水體,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因此,靠水壓從灑水體飛散出來的飛散水流的方向,由于與來自相鄰的灑水孔的飛散水流撞擊而發(fā)生變化。此外,由于這樣的撞擊會抑制飛散水流的氣勢,使得灑水距離及灑水高度減低。
此外,由于這樣的撞擊,導致以棒狀飛散的水四處飛散,飛散水的水滴被微粒化、成為霧狀微細水滴,擴展了在澆水用管道近旁的灑水區(qū)域。因此,不需要象以往的澆水用管道那樣向上方飛散一次,故可減低灑水高度。
其結果,可提供不用提高灑水高度、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能向更廣闊的區(qū)域進行均勻灑水的灑水體。
又,本發(fā)明的灑水體可作為薄板狀物體構成。這里,薄板的厚度可以取0.1mm~4mm左右,而以0.2mm~1mm的厚度為更好。此外,薄板的材質,不限于樹脂,用金屬及橡膠也可。此外,薄板不一定非要做成大件,也可做成在噴霧器前端等上使用的噴嘴那樣的小件。
此外,雖然可做得使其中心線相交、相鄰的灑水孔的數目為多個、不作特別限定,但最好做成2個。如果相鄰的灑水孔為3個以上,為使它們的中心線交于一點、在形成灑水孔時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而作成2個時,由于位于同一平面上、可容易實現使中心線交于一點。
此外,本發(fā)明的灑水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具有多個灑水孔的灑水體的制造方法,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穿設相鄰的灑水孔。
按照上述的發(fā)明,上述灑水體,可通過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側面、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穿設相鄰的灑水孔來進行制造。
這樣,可提供能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進行向較廣闊區(qū)域的均勻灑水的灑水體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它是具有多個灑水孔的澆水用的管道,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即,如以往那樣、利用朝著依靠水壓使水向半徑方向飛散的表面形成的灑水孔,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水不發(fā)生撞擊、向半徑方向的延長線上以棒狀飛散。因此,可根據水壓使水遠距離灑水。
因此,為了使能夠灑水至遠方的灑水體在灑水體的近旁灑水,使之向上方飛散一次是必要的、并需要提高灑水高度。此外,即使向上方飛散,也不能在灑水體的近旁的廣闊區(qū)域灑水。
對此,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因此,靠水壓在飛散側飛散出來的水,與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水撞擊,使方向發(fā)生變化。即,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飛散水的飛散水流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發(fā)生撞擊,通過這樣的撞擊,可抑制水的氣勢。因此,通過這樣的抑制,可減低飛散水的灑水距離及灑水高度。
又,由于這樣的撞擊形成的抑制作用,導致以棒狀飛散的飛散水四處飛散、成霧狀微細水滴進行飛散,使得飛散水分散、灑水區(qū)域擴大。這樣,可在澆水用管道近旁的寬廣區(qū)域均勻地進行灑水。
這一結果,使得向更廣闊區(qū)域的均勻的灑水成為可能,并可提供具有以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近旁位置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為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多個灑水孔的澆水用的管道,在以0.2MPa的水壓使水飛散時,在依靠水壓使水從澆水用的管道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飛散出去的水相互撞擊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按照上述的發(fā)明,可利用在設施栽培中的澆水作業(yè)時通常使用的0.2MPa左右的供水壓力、使得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去的水的飛散水流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發(fā)生撞擊。
因此,不使用為了使水從灑水孔飛散而備有用以獲得高水壓的動力的特別的裝置,利用用一般自來水可獲得的那樣的水壓、即可使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水的飛散水流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可靠地發(fā)生撞擊。
這一結果,使得向更廣闊區(qū)域的均勻的灑水成為可能,并可提供具有以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近旁位置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
此外,在設施栽培的澆水作業(yè)中,有時也采用小于0.2MPa的供給壓力、有時具體采用0.05MPa~0.2MPa范圍內的供給壓力。因此,上述相鄰的灑水孔,如果是在以0.05MPa的水壓使水飛散時、在依靠水壓使水從澆水用的管道飛散的一側、能使飛散出去的水相互撞擊地形成的灑水孔,則更好。
上述相鄰的灑水孔,最好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傾斜面都形成于開孔壁面。
通過上述的構成,水依靠水壓從澆水用管道飛散時,水的方向被這一傾斜面遮蔽一部分而發(fā)生變化。此外,此時,水的氣勢被這一傾斜面所抑制。因此,通過這一抑制,灑水距離及灑水高度被進一步減低。
此外,通過由這一傾斜面造成的抑制,使得以棒狀飛散的水四處飛散、使水分散、灑水區(qū)域擴大。
這一結果,可提供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能以更低的灑水高度向更廣闊區(qū)域進行均勻灑水的灑水體。
上述相鄰的灑水孔,如果把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斷面上的管道的厚度設為L、把從與灑水側反的面?zhèn)鹊墓艿赖拿娴缴鲜鱿噜彽臑⑺椎闹行木€的交點的高度設為H,最好滿足下式的關系0.5×L<H<L+50mm …(1)通過上述的構成,可提供能使從相鄰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水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可靠地相互撞擊、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能向廣闊區(qū)域進行均勻灑水的灑水體。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也可以是具有將上述相鄰的灑水孔、與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不使其中心線和別的灑水孔的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灑水孔組合而成的構件。
這樣,可利用上述相鄰的灑水孔對澆水用管道的近旁灑水,亦可利用不使其中心線與別的灑水孔的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以往的灑水孔在離開澆水用管道的位置進行灑水。因此,可通過穿設比以往數量少的灑水孔確保廣闊的灑水區(qū)域。
又,作為上述以往的灑水孔,可列舉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的傾斜面形成于開孔壁面的例子,以及垂直于可使水依靠水壓向半徑方向飛散的開孔壁面或向著表面形成底寬的錐臺面的例子等。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的管道的制造方法,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其特征在于這是具有多個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通過對澆水用管道中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灑水孔,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相鄰的灑水孔。
按照上述的發(fā)明,在澆水用管道形成灑水孔時,對澆水用管道中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筒狀開口。又,作為筒狀開口,一般是圓筒狀,但不限于此,例如多角筒狀也行。
這樣,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可容易地形成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這一結果,可提供能向更廣闊區(qū)域的均勻的灑水、并能以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近旁位置能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
上述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最好是通過照射激光穿設上述灑水孔。
這樣,可容易地形成精度高、可靠、且容易期望的灑水孔。
采用本發(fā)明澆水用管道也可進行細霧冷卻。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比之具備以往的動力噴霧器的細霧冷卻裝置,由于構造簡單因而成本低。所以,可以用非常便宜的費用實現以往用非常高的成本才能實現的細霧冷卻。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可采用將澆水用管道敷設得與栽培培養(yǎng)基表面接觸、實施灑水的澆水方法,此時,例如,從上述相鄰的灑水孔飛散的水的方向,最好能比水平方向更向下地灑水。
這樣,即使在對灑水高度及灑水寬度有特別嚴格限制的條件下也能在期望的范圍進行均勻且充足的灑水。
即,由于從上述灑水孔飛散的飛散水的方向比水平方向更下方,與飛散水的方向朝水平方向上方比較,飛散的水的灑水高度、灑水寬度都可抑制。此外,由于將灑水管道敷設得與栽培培養(yǎng)基表面接觸地實施灑水,可防止飛散出來的水附著于作物體上。因此,作為對于象花卉類等對空氣中的浮游的微細水滴忌諱的作物體的澆水方法,是非常適合的。
這樣,按照使用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的澆水方法,即使在對灑水高度及灑水寬度有嚴格限制的條件下也能在期望的區(qū)域均勻地進行灑水。
關于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目的、特征、及優(yōu)點,在以下內容中有詳細敘述。此外,本發(fā)明的好處,在下面參照附圖的說明中將會明白。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1的灑水體的、通過從灑水體中的灑水孔飛散出來的水相互撞擊、促進水壓引起的水滴的微細化、且減弱飛散水流的水擊壓力的原理的剖視圖。
圖2,是用來說明圖1的灑水體中、相鄰的灑水孔的中心線相交的位置、以及從各個方向看到的灑水孔的形狀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在平面狀態(tài)中的管道、使其中心線在灑水側相交地形成灑水孔10A·10B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的剖視圖。
圖4(a)及圖4(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的圖;圖4(a),是表示能平行于澆水用管道的長度方向地形成相鄰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的、通水時的概略構成的立體圖;圖4(b),是表示圖4(a)的澆水用管道通水時的灑水孔的狀態(tài)的、沿A-A’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5(a)及圖5(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的圖;圖5(a),是表示能平行于澆水用管道的管道斷面方向地形成相鄰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的、通水時的概略構成的立體圖;圖5(b),是表示圖5(a)的澆水用管道中通水時的灑水孔的狀態(tài)的、沿B-B’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6(a)~圖6(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以及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的剖視圖;圖6(a),是表示具有X穿孔的灑水孔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之一的澆水用管道的圖;圖6(b),是表示具有斜穿孔的灑水孔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圖;圖6(c),是表示具有垂直穿孔的灑水孔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圖。
圖7,是表示如圖6(b)所示的在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孔近旁的飛散水的分散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如圖6(a)所示的在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孔近旁的飛散水的分散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a)~圖9(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與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圖形的區(qū)別的圖;圖9(a)是表示圖6(a)的X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圖9(b)是表示圖6(b)的斜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圖9(c)是表示圖6(c)的垂直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
圖10(a)~圖10(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與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分布的區(qū)別的曲線圖;圖10(a)是表示圖6(a)的X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圖10(b)是表示圖6(b)的斜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圖10(c)是表示圖6(c)的垂直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強度與灑水距離的關系的圖。
圖11(a)~圖11(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的澆水用管道、與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分布的區(qū)別的平面狀態(tài)的分布圖;圖11(a)是表示圖6(a)的X穿孔的灑水孔的飛散水的灑水區(qū)域的圖;圖11(b)是表示圖6(b)的斜穿孔的灑水孔的灑水區(qū)域的圖;圖11(c)是表示圖6(c)的垂直穿孔的灑水孔的飛散水的灑水區(qū)域的圖。
圖12,是用來說明灑水孔的位置的、澆水用管道的剖視圖。
圖13(a)及圖13(b),是表示將X穿孔的灑水孔與斜穿孔的灑水孔組合配置成的、實施形態(tài)3的澆水用管道的圖;圖13(a)是立體圖,圖13(b)是沿C-C’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14(a)~圖14(c),是表示圖13(a)及圖13(b)中所示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分布的曲線圖;圖14(a)是表示由X穿孔的灑水孔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圖14(b)是表示由斜穿孔的灑水孔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圖14(c)是表示作為將各灑水孔形成的灑水分布合成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分布的圖。
圖15(a)及圖15(b),是表示圖13(a)及圖13(b)中所示的澆水用管道的的各灑水孔的灑水分布的平面狀態(tài)的分布圖;圖15(a)是表示由X穿孔的灑水孔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圖15(b)是表示由斜穿孔的灑水孔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
圖16,是用來說明圖13(a)及圖13(b)中所示的澆水用管道在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灑水狀態(tài)的概略圖。
圖17(a)及圖17(b),表示在實施形態(tài)4中使用的、內側通水狀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圖17(a)是立體圖;圖17(b)是圖17(a)的沿D-D’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18,是用來說明采用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進行乙烯塑料膜暖房的細霧冷卻的方法的概略圖。
圖19(a)及圖19(b),是用來說明利用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進行局部澆水的實施形態(tài)4的方法的圖;圖19(a)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上敷設澆水用管道的狀態(tài)的正面圖,圖19(b)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上敷設澆水用管道的狀態(tài)的側面圖。
圖20(a)及圖20(b),是用來說明利用點滴水進行局部澆水的傳統(tǒng)方法的圖;圖20(a)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上敷設澆水用管道的狀態(tài)的正面圖,圖20(b)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上敷設澆水用管道的狀態(tài)的側面圖。
圖21,是表示用以往的澆水用管道、在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灑水狀態(tài)的概略圖。
圖22(a)及圖22(b),是表示用垂直穿孔的以往的灑水孔、在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灑水狀態(tài)的概略圖;圖22(a)是表示為了在澆水用管道近旁進行充足澆水、而灑水接觸到乙烯塑料膜暖房的頂棚的狀態(tài)的圖;圖22(b)是表示灑水時未接觸到乙烯塑料膜暖房頂棚、而形成未灑水區(qū)域的狀態(tài)的圖。
圖23,是表示在設置薄細布的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灑水狀態(tài)的概略圖。
圖24,是表示將具有垂直穿孔的以往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安裝于乙烯塑料膜暖房的壁面進行灑水的狀態(tài)的概略圖。
圖25,是通過澆水用管道中的灑水孔的傾斜面、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剖視圖。
圖26,是表示將X穿孔的灑水孔與斜穿孔的灑水孔組合配置的、實施形態(tài)3的澆水用管道中的灑水孔的孔徑與澆水用管道的位置的表格。
圖27,是表示通過實施形態(tài)4的細霧冷卻試驗、采用澆水用管道的噴霧灑水對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室溫及濕度的影響所獲得的結果的表格。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之一,以圖1及圖2為基礎作如下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灑水體的實施形態(tài)之一的圖,是表示由于從灑水孔飛散出來的飛散水相互撞擊、促進了水壓引起的水滴的微細化、并使飛散水的流束、即飛散水流的水擊壓力減弱的原理的剖視圖。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灑水體1,包括一群相鄰的灑水孔10A·10B,該灑水孔10A·10B各自的穿孔中心線LA及LB相交于在依靠水壓P使水飛散側的交點C。
為此,分別從該灑水孔10A·10B飛散出來的水,在依靠灑水體1的水壓P使水飛散側的交點C附近發(fā)生撞擊,由于這一撞擊,促進了從灑水孔10A·10B飛散出來的水的微細化,同時可減弱飛散水流的水擊壓力。
即,由于從灑水孔10A·10B飛散出來的飛散水在灑水體1的近旁發(fā)生撞擊,如圖1中用虛線所示的那樣,在構成灑水體1的薄板的近旁,可在非常廣的范圍進行灑水。
又,由于飛散水在寬廣范圍內擴展,可減弱飛散水的水擊壓力。因此,可防止因水擊壓力的影響導致灑水區(qū)域的一部或形成凹陷或形成水路的現象。此外,在不區(qū)別灑水孔10A·10B、作為匯總的一群的灑水孔處理時,以下,就僅記載為灑水孔10。
此外,在灑水孔10A·10B的開孔壁面11A·11B上,分別形成使水壓作用下的水的飛散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傾斜面12A·12B。因此,當水要依靠水壓飛散時,水的方向被該傾斜面12A·12B遮蓋一部分而變化,水的氣勢受到抑制。由于在飛散水于上述交點C發(fā)生撞擊之前、由該傾斜面12A·12B已形成遮蓋,所以,灑水距離的抑制及水滴的微細化當然都可實現。因此,在構成灑水體1的薄板的近旁,能更可靠地在非常寬廣的范圍進行灑水。
圖2,是用來說明圖1的灑水體中、相鄰的灑水孔的中心線相交的位置、以及從各個方向看到的灑水孔的形狀的剖視圖。首先,以圖2為基礎、說明灑水孔10的形狀。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灑水體1的灑水孔10A·10B,形狀相同,只是穿孔方向不同。更具體說,在從上方及下方看時,其外周圓呈橢圓形,從穿孔方向看時、其外周圓呈圓形。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的灑水孔10A·10B的中心線(穿孔中心線)LA·LB,說的就是連結從穿孔方向看時的外周圓的中心的直線。
此外,如圖2所示,從灑水體1的灑水側或它的相反側看灑水孔10A·10B時的外周圓的橢圓形,焦點幾乎都位于一直線上。即,上述橢圓,呈現其長軸幾乎位于一直線上的形狀。因此,能使來自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在灑水體1的表面近旁產生高效率撞擊。
接著,以圖2為基礎,對從灑水體1到灑水孔10A與10B的中心線的交點C的距離進行說明。如同圖所示,從灑水體1到交點C的距離,不是根據構成灑水體1的薄板的灑水側表面、而是根據從它的相反側表面起算的距離H(mm)來規(guī)定的。該距離H,灑水孔10A·10B,如果把呈平面狀態(tài)的灑水體1斷面上的薄板的厚度設為L(mm)、最好能使下式的關系滿足0.5×L(mm)<H(mm)<L(mm)+50(mm) …(1)這樣,可使來自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在灑水體1的表面近旁撞擊、使其水擊壓力減弱并可靠地在寬廣范圍內進行灑水。
又,如上述的式(1)所示,H值,只要大于薄板的厚度L的一半,也可以在灑水體1的薄板內部的灑水孔10中、使來自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發(fā)生撞擊。
此外,從灑水體1到交點C的距離H,如滿足下式(2)、則更好;如滿足式(3)、則還要好。
1.0×L(mm)<H(mm)<L(mm)+20(mm) …(2)1.5×L(mm)<H(mm)<L(mm)+10(mm) …(3)如圖2所示那樣,用從反穿孔方向看到的灑水孔10A·10B的穿孔外周圓、即與薄板的灑水側的相反側的穿孔方向的穿孔外周圓、即其中尺寸小者的穿孔外周圓的直徑R表示灑水孔10A·10B的孔徑。灑水孔10A·10B的直徑R,R最好取在大于0.05mm、小于2.0mm的范圍內,但不限于此,可根據薄板的厚度及給水壓力等進行調整。
如圖2所示那樣,用與薄板的灑水側的面相交的位置的、其中心線LA與中心線LB的距離D表示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的距離。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的距離D,最好取在大于0mm、小于20mm的范圍內,但不限于此,可根據薄板的厚度及給水壓力等進行調整。
如果用其中心線LA及中心線LB與薄板的灑水側的面之間形成的角度X表示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的穿孔方向,X最好取在大于20°,大于30°更好。此外,X最好取在小于80°,小于60°更好通過形成灑水孔10A·10B、使上述H、D、R、X滿足上述的條件,就能更可靠地使來自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在灑水體1的表面近旁撞擊、使其水擊壓力減弱并在寬廣范圍內進行灑水。
具有上述本實施形態(tài)的多個灑水孔的灑水體1,可通過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使其中心線相交地穿設相鄰的灑水孔來進行制造。此外,在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中,如前所述,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使其2個灑水孔的中心線相交地穿孔的方法被稱為X穿孔。
實施例2對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形態(tài),用圖3~圖11(c)作以下說明。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作為灑水體的澆水用管道作了說明,但灑水體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于噴霧器中的灑水用的噴嘴等的灑水體。此外,為便于說明,對于與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的附圖中所示的構件具有同樣功能的構件,帶上同樣的符號、其說明從略。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將本發(fā)明的灑水體作為澆水用管道實施的情況作了說明。圖3,表示在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內、使其中心線在灑水側相交地形成灑水孔10的狀態(tài)。在管道上形成灑水孔10、即一群(一對)的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方法,不作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出采用激光的方法。
接著,對于作為本實施形態(tài)的灑水體的澆水用管道的相鄰的灑水孔的配置例,根據圖4(a)及圖4(b)、圖5(a)及圖5(b)進行說明。
圖4(a)所示的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都是使例如由厚度薄的聚乙烯等的熱塑性合成樹脂薄膜構成的2張薄板重合、再對這些重合的薄板的相互的寬度方向的周緣部進行熱封等處理、作成密封狀態(tài)、形成為具有一對耳狀部23·23的管狀的構件。
這一薄板的厚度,例如取0.5mm左右,但不一定限于此,對于0.1mm~3.0mm左右的厚度也可適用。
這樣,澆水用管道2,在澆水時即通水時、由于水壓而膨脹,成為諸如直徑為30mm~40mm左右的管狀,在不通水時成為扁平狀。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也不一定需要耳狀部23·23。此外,澆水用管道2的直徑,不作特別限定,可根據由澆水用管道2所供給的水量及水壓等進行適當設定。
此外,如圖4(a)所示,灑水孔10,可與管道長度方向大體平行地配置相鄰的灑水孔10A及灑水孔10B。此外,灑水孔10也可在管道長度方向上作大體等間隔配置。這樣,灑水孔10,通過將灑水孔10A及灑水孔10B作為一個單位進行穿設形成。
上述的澆水用管道2,其重復耐壓疲勞強度性能優(yōu)越,同時,具有耐膨脹性、耐熱性、耐寒性、耐拉裂性及耐沖擊性。此外,在澆水用管道2中雖未圖示、但也可在其表面上、形成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多個加強筋。這樣,可使通水時澆水用管道2不容易發(fā)生彎曲。
該澆水用管道2,在灑水時與未圖示的泵連接,利用該泵加上諸如0.2MPa左右的水壓。且,來自澆水用管道2的、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在中心線LA·LB的交點C的近旁發(fā)生撞擊。
上述澆水用管道2呈管狀時,一連串的灑水孔10沿長度方向按規(guī)定間隔進行穿設。此外,這些灑水孔10,在圖4(a)及圖4(b)中、管狀斷面的第1象限,沿澆水用管道1的長度方向按規(guī)定間隔穿設成一條(一列),但不限于此,在斷面圓的第1象限中,也可以沿澆水用管道1的長度方向按規(guī)定間隔穿設成多條(多列)。
還有,不僅在管狀斷面的第1象限、在第2象限也可以一條或多條地形成灑水孔10。此外,這些灑水孔10的間隔,考慮所栽培的植物苗枝的間隔等按規(guī)定間隔進行設定。
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上的灑水孔10的灑水孔10A·10B,在制造澆水用管道2時、在不是對平面狀原料的薄板、即在未對耳狀部23·23進行熱封的階段,經由不是鉛直方向的穿孔角度X(參照圖2)的角度進行穿設。關于這個穿孔角度X,取20~80度是可適用的,期望值為30~60度。這樣,使水的灑水距離及灑水范圍變化。
該灑水孔10A·10B的穿設,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例如可使用激光照射進行。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使用沖床及穿孔用針進行穿設也可以。
利用這個灑水孔10A·10B、如圖2所示,從薄板的表面入射激光,并貫通至薄板的里面?zhèn)冗M行穿設,同時,在其開孔壁面11A·11B,具有從薄板的表面往薄板的里面?zhèn)刃煨焓箍讖娇s小的傾斜面12A·12B及相對面。
即,灑水孔10,對于澆水用管道2中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通過斜方向穿設從管道表面向管道里面前部變細形狀的、諸如圓錐梯狀的開口,使水壓作用下的水朝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的傾斜面12A·12B形成于開孔壁面11A·11B上。
詳細地說,灑水孔10A·10B,通過未圖示的凸透鏡的斷面圓形的激光、經由穿孔角度X從薄板的表面?zhèn)刃毕蛉肷?、貫通薄板。因此,如圖2所示,在薄板的表面?zhèn)?、其孔徑比里面?zhèn)却蟆?br>
又,之所以能夠這樣從斜方向穿設從管道表面向管道里面前部變細的圓錐梯狀的開口,可認為是,由于通過凸透鏡、而主要是激光的能量是逐漸衰減的緣故。
因此,從圖2也可清楚地看出,鉛直線側的傾斜面12A·12B,具有比穿孔角度X大的傾斜角度,而與其相對的錐形面、具有比穿孔角度X小的傾斜角度。
此外,由此,當從薄板上方在鉛直方向設置灑水孔10A·10B時,薄板的里側的里面灑水孔的一部分、可通過傾斜面12A·12B遮蓋其一部分甚至遮孔。
此外,在上述的澆水用管道2中,使激光以前細狀態(tài)對薄板貫通,但不限于此,激光也可以是斷面呈圓形的平行線束。即,對于澆水用管道2的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由于從斜方向穿設諸如筒狀開口,也可形成使水壓作用下的水朝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的傾斜面12A·12B形成于開孔壁面11A·11B的灑水孔。由于這樣穿孔,可通過諸如增大激光的能量來進行。
圖4(b),是表示圖4(a)的澆水用管道2通水時的灑水孔的狀態(tài)的、沿A-A’線方向的剖視圖。如同圖所示,在澆水用管道2通水時,分別從灑水孔10A及10B、以大體平行于管道長度方向飛散的飛散水,在灑水孔10A·10B的中心線LA與LB的交點C附近、水發(fā)生撞擊。
構成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的灑水孔10的、一群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數量,以偶數為好,是2個則尤其好。假如由一群相鄰的奇數個的灑水孔構成灑水孔10,則被穿設的所有孔的穿孔中心線應完全集中于1點。如果不這樣的話,相鄰的奇數個的灑水孔的飛散水的流束不集中于1點、撞擊的平衡就被破壞。因此,就成為與設計的灑水形狀不同的結果。
此外,在由3個以上的奇數個的相鄰的灑水孔構成灑水孔10時,還有另外一個困難點。這就是,為了使來自相鄰灑水孔的飛散水流(排出水流)集中于1點,不僅要求各灑水孔的穿孔中心線的交點集中,而且要求孔徑、孔形狀、加在相鄰各灑水孔的水壓等相同,但完全滿足這些條件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如同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那樣,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灑水孔10,最好由2個灑水孔10A·10B構成。
這里,以圖4(b)所示那樣的、通過X穿孔形成的灑水孔10為例,對上述的孔徑、孔形狀、加在各灑水孔的水壓等的條件進行說明。灑水孔10,由孔徑及孔形狀相同的灑水孔10A·10B構成,因此,假定在澆水用管道2內部無水流動時的靜水壓,灑水孔10A和灑水孔10B是相同的。
但是,從管道內部的水流的上游側向下游側、從管道的內側向外側穿設孔的灑水孔10B,與從下游側向上游側、從管道的內側向外側穿設孔的灑水孔10A比較、由于水流的影響、飛散的水的壓力增大。即,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由于與澆水用管道2內部的水流平行地排列,結果導致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使水飛散時的壓力不同。
即,由澆水用管道2內部的水流產生的動能的影響,灑水孔10A和灑水孔10B是不同的。即,由于從灑水孔10A出來的飛散水的飛散方向,與澆水用管道2內的水流反向,因此,可認為由水流產生的動能的影響不存在。另外,從灑水孔10B出來的飛散水的飛散方向,由于與澆水用管道2內的水流同向,因此,由水流產生的動能為正值,即其作用使水壓增大。
這里,設上述水的比重為1、水的速度為V(m/s)、重力加速度為g(m/s2),則由上述水流產生的動能可表示為V2/2g(g·m)。
因此,灑水孔10A·10B分別起作用的全水壓,灑水孔10B方要比灑水孔10A方大。這就成了阻礙使從灑水孔10A·10B排出的水在交點C附近的1點相交的重要因素。
另外,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其成對的2個灑水孔10A·10B的穿孔中心線LA·LB位于同一平面上,可確保成為最小單位的一對飛散水流的交叉。此外,成對的灑水孔10A·10B,由于其孔徑、形狀相同、具有對稱關系,所以,平衡也良好。
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形成偶數個(2個)灑水孔10A·10B,其中心線LA·LB的交點C,位于澆水用管道2的表面的近旁。即,灑水孔10A的中心線LA與灑水孔10B的中心線LB位于同一平面,在澆水用管道的表面的近旁相交。因此,由于上述澆水用管道2內部的水的流動、通過灑水孔10A·10B加到飛散水的水壓多少出現差異,這對于使飛散水在澆水用管道2的近旁撞擊、減弱水擊壓力以及使水在寬廣范圍分散,大體上不至產生大的影響。
為此,通過偶數個灑水孔構成灑水孔的偶數配列的構造,亦可將成對的灑水孔的中心線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如同通過奇數個灑水孔形成的奇數配列的構造那樣,不一定需要使構成灑水孔的灑水孔的所有的穿孔中心線集中于1點。
此外,如同有關灑水孔10近旁的飛散水流(排出水流)說明的圖1所示的那樣,穿孔中心線的交點C與同圖中用虛線的箭頭表示的飛散水流的撞擊點也不一定一致。這可以認為是,由于象澆水用管道2那樣、在不太厚的薄板(厚度約0.2mm~1.0mm的薄板)上斜穿孔形成灑水孔10時,不能充分確保足以使飛散水流的方向完全與穿孔中心線一致的穿孔長度(傾斜面12A·12B的長度)。
這樣,可認為是,僅在上述的薄板等那樣的平板狀的材料上單純進行斜穿孔、薄板及板的厚度不合適(數mm以上)時,難以正確地控制飛散水流的方向。因此,在將灑水體用于農用的澆水用管道用的用途時,考慮穿孔精度、制造的難度、以及必要的薄板及板的厚度時,將相鄰的灑水孔作成偶數配列要比作成奇數配列好。
圖5(a)及圖5(b),是表示對管道斷面方向平行地排列配置灑水孔10A·10B的圖。如圖5(a)所示那樣,將配置灑水孔10A·10B的灑水孔匯總、記作灑水孔20。此外,圖5(a)所示的澆水用管道3,除形成灑水孔20以取代灑水孔10外,其他與上述說明的澆水用管道2相同,所以,有關共通的事項說明從略。
圖5(b),是表示圖5(a)的澆水用管道3中通水時的灑水孔20的狀態(tài)的、沿B-B’線方向的剖視圖。如同圖所示,在澆水用管道3通水時,分別從灑水孔10A·10B、與管道斷面方向大致平行地飛散,在灑水孔10A·10B的中心線LA與LB的交點C附近飛散水發(fā)生撞擊。
此外,如同圖所示,對管道的斷面方向平行地配置灑水孔10A·10B時,灑水孔10A·10B的朝向幾乎都垂直于澆水用管道3的內部的水流的方向。因此,從灑水孔10A和10B分別出來的飛散的水的壓力,不會受澆水用管道3內部的水流的影響。
此外,在上述說明中,對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的配置、平行于管道的長度方向的澆水用管道2、以及平行于管道的斷面方向(垂直于管道的長度方向)的澆水用管道3作了說明。但是,對于作為相鄰的灑水孔的灑水孔10A與灑水孔10B的配置,不限于這些,也可以采取澆水用管道2與澆水用管道3的中間的配置、即、斜對管道的長度方向定位的配置。
接著,以圖6(a)~圖11(c)為基礎,將本發(fā)明的灑水體的實施形態(tài)之一的澆水用管道與以往的澆水用管道作比較。圖6(a)~圖6(c),是表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及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的概略構成的剖視圖,按照圖6(a)、圖6(b)、圖6(c)的順序,表示形成上述灑水孔20的澆水用管道3、具有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的傾斜面形成于開孔壁面的灑水孔30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4、具有其中心線與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大體一致的灑水孔50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5。
圖7,是表示如圖6(b)所示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4的灑水孔30的近旁的飛散水的分散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同圖所示,在灑水孔30的近旁,可經由長度約幾cm的扁平水流區(qū)域分散為霧狀。
圖8,是表示如圖6(a)所示的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的灑水孔20近旁的飛散水的分散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上述說明那樣,灑水孔20是由相鄰的2個灑水孔10A·10B構成的,這2個灑水孔10A·10B在形成時應使其中心線LA·LB在澆水用管道3的灑水側表面的極近旁的交點C互交。這樣,如同圖所示,來自灑水孔20的2路飛散水,在澆水用管道3的灑水側表面的極近旁的交點C附近發(fā)生激烈的撞擊。因此,飛散水,不經由長度約幾cm的扁平水流區(qū)域、從澆水用管道3的極近旁立即分散成霧狀、成為霧狀微細水滴。
這樣,如圖8所示,澆水用管道3,可大大擴展其極近旁的分散水流區(qū)域,因此,與圖7所示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4比較,尤其能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進行寬廣范圍區(qū)域的灑水。
圖9(a)~圖9(c),是表示圖6(a)~(c)所示的各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圖形的圖。如圖9(a)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具有通過X穿孔形成的灑水孔20。因此,分散始點位于澆水用管道3的極近處,飛散水的分散在排出后立即開始。此外,飛散水一排出后立即發(fā)生撞擊、飛散水流的動能中的大部分被用于飛散水的分散,因此,作為水擊壓力非常小的霧狀微細水滴,能在灑水管道的極近旁以寬廣的灑水幅度散布。
又,由于能顯著地減小灑水高度及灑水距離,在被限制的空間內,非常適合用于均勻的灑水。始終能把距灑水孔20的灑水高度及灑水距離抑制至灑水孔50的1/3以下。因此,通過使用澆水用管道3,可進行大幅度降低灑水高度的設定,例如、可抑制灑水高度至約60cm,抑制灑水距離至約80cm的程度。
另外,具有如圖9(b)所示的、通過斜穿孔形成灑水孔的灑水孔30的澆水用管道4,通過以灑水孔30、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變化、可促進飛散水的分散。
不過,從灑水孔30排出的飛散水,與從灑水孔20排出的飛散水不同,不會由于多條飛散水流的撞擊而分散。為此,如同圖所示,從澆水用管道到分散始點的距離,比之具有被X穿孔的灑水孔20的澆水用管道3更遠,因此,難以在澆水用管道4的極近旁灑水。此外,灑水距離及灑水高度都比澆水用管道3的大。此外,澆水用管道4的灑水水滴,比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的灑水水滴要粗,飛散水的水擊壓力也大。
圖9(c),表示具有垂直穿孔的灑水孔50的、以往的澆水用管道5。以往的澆水用管道5中的垂直穿孔的灑水孔50的灑水圖形,如同圖所示,在從灑水孔50噴射后,不久即可維持棒狀的灑水流,但由于空氣阻力使微細的液滴徐徐開始分離,從某時刻起急激地開始液滴的分散。
這樣,從澆水用管道5、至從垂直穿孔的灑水孔50排出的飛散水流的分散始點的距離,與圖9(a)的澆水用管道3比較,是非常長的。因此,在澆水用管道5的近旁灑水則非常困難。此外,澆水用管道5的灑水水滴,與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產生的灑水水滴比較、是非常粗的,飛散水的水擊壓力也非常大。
此外,如圖10(b)及圖10(c)所示,作為提供給植物等的灑水量,可見大體的需要量的目標值的5(mm/hr)以上的澆水強度,由以往形式的灑水孔30形成灑水時、是距澆水用管道4的位置約0.6m~約1.8m的范圍,由以往形式的灑水孔50形成灑水時、是距澆水用管道5的位置約1.8m~約3.2m的范圍。這樣,用以往的澆水用管道,特別在其近旁、不可能進行足夠量的灑水。
對此,在表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的灑水分布的圖10(a)中,在距澆水用管道3的位置為0~約0.8m的范圍可看到5(mm/hr)以上的澆水強度。這樣,由于使用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3,可進行以往特別難以實現的、向灑水管道近旁的均勻灑水。
又,這一澆水強度(mm/hr),用高度表示每1小時飛灑多少容量的水,采用與所謂的雨量同樣的計算方法,單位也相同。
此外,如平面表示澆水用管道3·4·5中的灑水分布時,可分別象圖11(a)、圖11(b)、圖11(c)那樣表示。又,這些灑水,對灑水孔20·30·50、都以同樣的灑水仰角及同樣的灑水孔徑進行灑水,詳細地說,灑水仰角是35度,灑水孔直徑是0.3mm。此外,供水壓力共為0.2MPa。此外,這里所說的上述的灑水孔直徑0.3mm,如圖2所示那樣,是指從反穿孔方向看到的灑水孔10A·10B的穿孔外周圓、即、與薄板的灑水側相反側的穿孔方向的穿孔外周圓、即指其尺寸小者的穿孔外周圓的直徑R。此外,在上述例中,供水壓力約為0.2MPa,但是,供水壓力是可以根據灑水孔的內徑、數目等作適當設定的。
根據在圖11(a)~圖11(c)所示的灑水分布可知,灑水孔20,比灑水孔30·50可向更近距離區(qū)域進行灑水,此外,可灑水的區(qū)域是各不相同的。這樣,灑水孔20可實現向用以往的灑水孔30·50不能進行均勻灑水的、離澆水用管道約0.5m以內的近距離區(qū)域進行灑水。此外,通過將本實施形態(tài)的灑水孔20與以往的灑水孔30·50組合、可在任意的寬廣范圍進行均勻的灑水。
如前所述,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即使用少量的灑水孔,也能使灑水分布均勻,所以,不需要象以往那樣、為了得到均勻的灑水分布而去穿設大量的灑水孔。這樣,可防止穿設大量灑水孔時成為問題的、在連接水泵側形成的灑水孔與不連接水泵側形成的灑水孔的水壓不均勻的弊病。
即,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可通過比以往數量少的灑水孔、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進行均勻灑水。為此,可防止產生上述水壓的不均勻、可加長澆水用管道的長度、即、使?jié)菜霉艿赖拈L尺寸性提高。
此外,通過灑水水滴的小粒子化可減少飛散慣性能量,即、通過利用霧狀微粒子水滴進行灑水、降低微粒子水滴的下落速度,可對作物進行非常柔和的澆水。此外,由于可減少飛散慣性能量,使灑水距離及灑水高度減小。
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本實施形態(tài)的具有多個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通過對澆水用管道中的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灑水孔,可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相鄰的灑水孔,即,可通過X穿孔進行制造。
例如,按照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3的制造方法,在澆水用管道2·3上形成灑水孔10·20時,對澆水用管道2·3中的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從管道表面向管道里面呈前細形狀的圓錐梯狀開口。此外,灑水孔10·20的形狀不限于此,諸如多角錐梯狀也可以。
這樣,可容易地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相鄰的灑水孔10A·10B。
這一結果,可提供具有使得向更寬廣的區(qū)域可靠地實施均勻的灑水成為可能、且不太需要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2·3的近旁位置能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10·20的澆水用管道2·3的制造方法。
這里,按照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3的制造方法,在澆水用管道2·3上形成灑水孔時,也可對澆水用管道中的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筒狀開口。此外,作為筒狀開口,一般是圓筒狀,但不限于此,諸如多角筒狀也可以。
這樣,也可提供具有通過來自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飛散水流的撞擊使得向更寬廣的區(qū)域實施均勻的灑水成為可能、且不太需要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2·3的近旁位置能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10·20的澆水用管道2·3的制造方法。
此外,按照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3的制造方法,在形成灑水孔10·20時,通過照射激光進行穿設。這樣,可高精度、可靠地、且容易地形成期望的傾斜面12。
此外,按照上述實施形態(tài),澆水用管道2·3,是由厚度薄的聚乙烯等的熱塑性合成樹脂薄膜構成的2張薄板重合、再對重合的薄板的相互的寬度方向的邊緣部進行熱封等處理后的構件構成的。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做成由厚度厚的管子或軟管構成的澆水用管道。該澆水用管道,例如,由厚度0.2mm~4.0mm的管子或軟管構成,作為材質可列舉出諸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亞氯乙烯、聚酰胺、聚酯等的熱塑性樹脂、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或人造橡膠等。這些材料,可適當地作單獨或組合選用。此外,可根據需要使這些材料中含有防紫外線劑、抗氧化劑、著色劑、及其他的添加劑。即使這樣、也能得到與上述澆水用管道2·3同樣的灑水狀況。
實施例3對于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形態(tài),以圖12~圖16為基礎作以下說明。此外,為便于說明,對于具有與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的附圖中所示的構件同樣功能的構件,帶上同樣的符號、其說明從略。
首先,對形成于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孔的位置進行說明。圖12,是通水時在管道斷面方向切斷澆水用管道的剖視圖。如同圖所示,在以澆水用管道的中心O為原點的X軸及Y軸中、對以第1象限的X軸為起點到達構成灑水孔20的2個相鄰的灑水孔的中心軸的交點C的角度按反時針回轉計算得到的角度、作為規(guī)定灑水孔20的位置進行定義。此外,這一角度,也可把連結上述原點O和上述交點C的直線與X軸形成的角度,換句話說是以第1象限的X軸為起點計算得到的角度。此外,在無上述交點C、由1個孔構成的灑水孔的情況,由到達無交點C的灑水孔的灑水側的中心的角度規(guī)定灑水孔的位置。
圖13(a)及圖13(b),是表示將X穿孔后的灑水孔與斜穿孔的灑水孔組合配置成的、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的圖,圖13(a)表示立體圖,圖13(b)表示沿C-C’線方向的剖視圖。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6,是將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所述的灑水孔20與灑水孔30組合形成的。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實驗中,作為使灑水孔20與灑水孔30組合的澆水用管道6、如圖13(a)及圖13(b)所示,采用將灑水孔20以管道上的約20度的位置及約160度的位置分別配置在一直線上、將灑水孔30以管道上的約35度的位置及約145度的位置分別配置在一直線上的構造。
此外,如圖13(a)及圖26所示,灑水孔20、灑水孔30的孔徑都取0.3mm,對1個灑水孔20配以2個灑水孔30。此外,供水壓力約為0.2MPa。
從這樣組合的澆水用管道6上的灑水孔20·30飛散出來的水的灑水分布,分別如圖14(a)及圖14(b)所示。
此外,將從澆水用管道6的全體灑水出來的飛散水的分布表示于圖14(c)。如同圖所示,在從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到遠處的位置都可確保較均勻的灑水強度。
圖15(a)及圖15(b),是表示澆水用管道6的各灑水孔的灑水分布的平面狀態(tài)的分布圖。把表示由灑水孔20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15(a)、以及表示由灑水孔30形成的個別的灑水分布的圖15(b)的斜線區(qū)域加在一起的區(qū)域,即為由澆水用管道6灑水的區(qū)域。由此可知,澆水用管道6尤其能在它的近旁的廣闊區(qū)域進行灑水。
有關上述澆水用管道6在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灑水狀況,如圖16所示,灑水孔20可承擔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灑水孔30可承擔距澆水用管道6稍遠的位置。
這里,通過水滴的微細化及降低水擊壓力、灑水孔20極大地抑制飛散水的飛散距離,因此,能以非常低的灑水高度向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灑水。為此,如圖16所示,即使是進行諸如高度約60cm左右的隧道覆蓋的情況,飛散水也不與進行隧道覆蓋的薄板等構件接觸、仍可在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灑水。
這樣,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6,即使在有關灑水高度的限制極嚴格的條件下、也能容易地在用以往的灑水孔很難灑水的近旁進行澆水。還有,澆水用管道6,在用來對以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土壤消毒等為目的的、在限制空間內散灑藥劑也是合適的。
此外,灑水孔的組合不限于上述的組合,灑水孔10·20、和灑水孔30·50(參照圖4(a)~圖6(c))及其他以往的方式的灑水孔組合也可以。
如前所述,向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的灑水,由形成傾斜面11的灑水孔20進行,向離開澆水用管道6的位置的灑水,由灑水孔30進行,因此,在從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到遠方的寬闊區(qū)域都能均勻地進行灑水。
因此,可提供具有使得向更寬廣的區(qū)域可靠地實施均勻的灑水成為可能、且以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6的近旁位置能確保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20的澆水用管道6。
此外,如果只用以往的灑水孔30·50、要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的區(qū)域確保某種程度的灑水區(qū)域,需要在澆水用管道上穿設許多孔徑不同的灑水孔30·50…,如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6那樣,可在與灑水孔20的組合中穿設比以往數量少的灑水孔20。這樣,使伸長澆水用管道6時其內部的水壓的均勻性提高??墒蛊溟L尺寸性提高。
實施例4對于本發(fā)明的又一其它的實施形態(tài),以圖17(a)、圖17(b)、及圖18為基礎作以下說明。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采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說明的澆水用管道2對乙烯塑料膜暖房進行細霧冷卻的方法進行說明。
(試驗方法)
采用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的細霧冷卻試驗按以下那樣進行。
(澆水用管道)灑水孔徑0.3mm灑水孔的位置約10度及約170度(有關孔的位置的規(guī)定方法,請參照實施形態(tài)3)(試驗用乙烯塑料膜暖房)7.2m開闊的管室栽培作物黃瓜栽培壟數4壟(澆水用管道設置方法)在地上2m的高度設置2根(灑水處理的方法)每隔1小時灑水1分鐘(在11時、12時、13時灑水)供水壓力0.2MPa圖17(a)及圖17(b),表示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使用的、內側通水狀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的概略構成;圖17(a)是立體圖;圖17(b)是圖17(a)的沿D-D’線方向的剖視圖。
在實驗中,作為形成灑水孔10的澆水用管道2,如圖17(a)及圖17(b)所示,采用在管道上的約10度的位置及約170度的位置分別將灑水孔10在一直線上配置的構造。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2上、如圖17(a)所示那樣、形成2列灑水孔10,各條的灑水孔10都以大體等間隔形成。此外,如同圖所示,在從2列中的一方的灑水孔10連結另一方的列的灑水孔10的線段向下引垂線時,在線段的大致中心處相交的位置形成灑水孔10。即,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使用的澆水用管道2,如圖17(b)所示,在剖視圖的第1象限和第2象限交替地形成灑水孔10。
圖18是用來說明采用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進行乙烯塑料膜暖房的細霧冷卻的方法的概略圖。如同圖所示,來自配置于上方的澆水用管道2的灑水孔10的灑水的飛散水的霧狀微細水滴、可向栽培作物的作物體110噴霧·灑水。這樣,通過飛散水的汽化熱可使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溫度降低。
通過上述的細霧冷卻試驗,把有關采用澆水用管道2的噴霧灑水帶給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室溫及濕度的影響得出的結果表示于圖27。
如圖27所示,通過用澆水用管道2每隔1小時進行1分鐘的間隔灑水,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溫度、在灑水約8分鐘后下降4℃~5℃。且,這一冷卻效果在灑水后持續(xù)約15分鐘,經過約30分鐘后回到灑水前的溫度。此外,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相對濕度,在灑水導致溫度降低的同時、比灑水前升高10%~15%,但這樣程度的相對濕度的增加并不特別顯著。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通過對乙烯塑料膜暖房100內的4條的壟配置2根澆水用管道2、每隔1小時灑水進行細霧冷卻,但是,澆水用管道的數量及灑水間隔不限于此,可根據需要的冷卻效果設定。
這樣,通過澆水用管道的灑水孔灑水的飛散水由于X穿孔的效果被微細化,成為霧狀微細水滴、可促進氣化,利用這一汽化熱可使乙烯塑料膜暖房的室內溫度降低約5℃。
這里,在乙烯塑料膜暖房內的細霧冷卻方面,過去,一直沿用具備用來使霧發(fā)生用的動力噴霧器、噴出這些霧的噴嘴、在室內使噴嘴移動用的裝置的高價的裝置。但是,存在這些裝置價錢昂貴的問題。
對此,由于采用具備本實施形態(tài)的X穿孔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進行細霧冷卻,用非常少的費用(上述以往裝置的約1/10以下)即能實現細霧冷卻。
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不限于乙烯塑料膜暖房的細霧冷卻,也可用于畜舍的細霧冷卻、消毒、及清洗等。
實施例5對于本發(fā)明的又一別的實施形態(tài),以圖19(a)、圖19(b)、圖20(a)、及圖20(b)為基礎作以下說明。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采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說明的澆水用管道3、對在作物體110的下方(作物體110的栽培培養(yǎng)基一側)進行敷設、對栽培培養(yǎng)基120進行局部澆水的方法進行說明。此外,也可采用澆水用管道2以取代澆水用管道3。此外,為便于說明,對于具有與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的附圖中所示的構件同樣功能的構件,帶上同樣的符號、其說明從略。
圖19(a)及圖19(b),是用來說明利用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3進行局部澆水的本實施形態(tài)的方法的圖;圖19(a)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120上敷設澆水用管道3的狀態(tài)的正面圖,圖19(b)是表示在栽培培養(yǎng)基120上敷設澆水用管道3的狀態(tài)的側面圖。此外,如圖19(a)所示,對栽培培養(yǎng)基120的1壟上栽培2列作物體110的情況進行說明。
澆水用管道2,如圖19(a)所示,被敷設在2列的作物體110的大體中央,使與栽培培養(yǎng)基120的表面接觸,為了以該狀態(tài)向兩側的作物體110散布飛散水,2列的灑水孔20,如同圖(b)所示,以大體等間隔形成。灑水孔20的各列,如同圖所示、最好形成于耳狀體23的下側,使得飛散水的飛散方向處于水平方向的下方。由此,可極低地抑制灑水高度,因此,例如,使用于象花那樣最好不碰到飛散水的栽培等場合是特別合適的。
這里,灑水孔20的各列,形成于耳狀體23的下側,按照用圖12說明的灑水孔20的位置的定義,可表示為,在180度以上、小于270度的范圍的位置、及/或、270度以上、小于360度的范圍的位置,以直線狀形成灑水孔20。
接著,采用圖20(a)及圖20(b),對使用來自點滴孔210的點滴水進行澆水的管道200的、以往的局部澆水的方法進行說明。圖20(a),表示與栽培培養(yǎng)基120接觸地將澆水管道200敷設于作物體110的列的大體中央的狀態(tài)。如同圖所示,在用點滴水澆水、水從點滴孔210排出時,由于只在其正下方滴下點滴水,進行局部澆水。
因此,在以往用點滴水澆水時,點滴水浸透的范圍局限于栽培培養(yǎng)基中點滴水橫浸透的范圍,因此,如圖20(a)所示,只在作物體110的中央敷設,不能在足夠范圍澆水。為此,至少、需要在作物體110的各列分別敷設澆水管道200。
此外,特別在作物體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中的寬廣范圍內根擴張之前的栽培初期,如果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中的寬廣范圍內不浸透水,就要靠人工對位于未浸透水的范圍進行澆水,這是非常麻煩的。
又,用點滴水澆水,因為點滴水要在栽培培養(yǎng)基的同一區(qū)域反復滴下,會在其滴下的位置產生凹陷、形成特定的水的通道。其結果,出現在栽培培養(yǎng)基中的水的浸透更不均勻的問題。為此,依靠以往的點滴水滴下,在栽培培養(yǎng)基的寬廣范圍很難實現均勻灑水。
對此,如圖19(a)及19(b)所示的、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方法,是采用具有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用圖8~圖11(c)說明過的、在其近旁可均勻灑水的灑水孔20的澆水用管道2的方法。
為此,如同圖(a)所示那樣,通過在作物體110的列的中心敷設1個澆水用管道2,可對兩方的作物體110均勻地進行充足灑水。此外,如同圖(b)所示,可分別對各列的作物體110進行均勻的充足的灑水。因此,在作為對寬廣范圍內擴張根之前的栽培初期的的作物體110的澆水方法使用時,也不要用手工進行澆水。
又,來自灑水孔20的飛散水(噴霧水),在灑水孔20的極近旁撞擊、成為霧狀微細水滴,因此,比之點滴水、對栽培培養(yǎng)基120的水擊壓力非常弱。因此,可消除因反復進行灑水、在栽培培養(yǎng)基120的特定區(qū)域形成凹陷、產生水的通道、產生飛散水對培養(yǎng)基的浸透不均勻的、由點滴水引起的澆水方法的問題。
如前所述,采用本實施形態(tài)的澆水用管道的局部澆水方法,可以用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的近旁的寬廣區(qū)域實現均勻灑水。因此,用于以削減勞動力作為目的、近年盛行的、例如以30cm左右的寬度栽培作物體的方法那樣的、在非常窄的范圍內栽培作物體方面,是非常合適的。
此外,對于忌諱空氣中浮游的微細水滴的作物體、以及限定灑水幅度的作物體,在采用以往的灑水孔及點滴孔、使飛散水流的方向低于水平面的澆水方法時,出現因水擊壓力導致培養(yǎng)基被挖掘的問題,但通過象本實施形態(tài)那樣、采用X穿孔的灑水孔,培養(yǎng)基幾乎不會被挖掘、所以可消除上述問題。
此外,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上述各種實施形態(tài),在本發(fā)明范圍內允許作種種變更。
如前所述,本發(fā)明的灑水體,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因此,能夠起到提供使飛散水的水滴微?;?、形成霧狀微細水滴,降低灑水高度、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可向更寬廣區(qū)域均勻灑水的灑水體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具有能使其中心線相交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因此,能夠起到提供使飛散水的水滴微?;?、形成霧狀微細水滴,降低灑水高度、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可向更寬廣區(qū)域均勻灑水的澆水用管道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具有在以0.2MPa的水壓使水飛散時依靠水壓使水從澆水用管道飛散的一側、能使飛散出去的水相互撞擊地形成的、相鄰的灑水孔。
這樣,由于采用用于設施栽培中的澆水作業(yè)程度的水壓,能起到提供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以低的灑水高度向寬廣區(qū)域進行均勻灑水的灑水體的效果。
上述相鄰的灑水孔,最好能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散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傾斜面都形成于開孔壁面。
這樣,可起到提供能在灑水體的近旁位置、以更低的灑水高度向更寬廣區(qū)域進行均勻灑水的灑水體的效果。
上述相鄰的灑水孔,如果把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斷面上的管道的厚度設為L、把從與灑水側反面?zhèn)鹊墓艿赖拿娴缴鲜鱿噜彽臑⑺椎闹行木€的交點的高度設為H,則最好能滿足下式的關系0.5×L<H<L+50mm …(1)這樣,可在灑水體的近旁的位置、更可靠地向寬廣區(qū)域進行均勻的灑水。
本發(fā)明的澆水用管道,可以是將上述相鄰的灑水孔、與其他的灑水孔組合而成的構造。
這樣,能起到通過穿設比以往數量少的灑水孔、確保寬廣的灑水區(qū)域的效果。
發(fā)明的詳細說明項中形成的具體的實施形態(tài)或實施例,都是為了闡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不應狹義地解釋為只限定于這些具體例,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及下面記載的權利要求事項的范圍內,允許作各種各樣的變更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備多個灑水孔(10、20)的灑水體(1),其特征在于,具有設置成能使其中心線(LA、LB)在依靠水壓使水飛出的一側相交的相鄰灑水孔(10A、10B)。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中尺寸小的穿孔外圓周的直徑(R)為,0.05mm以上,2.0mm以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距離(D)為,0mm以上,20mm以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中的上述中心線(LA、LB)與上述使水飛出側的面形成的角度(X)為,20°以上,80°以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的數量(10A、10B)是偶數個。
6.一種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的灑水體(1)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設相鄰的灑水孔(10A、10B),并使其中心線(LA、LB)在依靠水壓使水飛出的一側相交。
7.一種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的澆水用的管道(2、3、4、5、6),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依靠水壓使水飛出的一側,使孔的中心線(LA、LB)相交的相鄰灑水孔(10A、10B)。
8.一種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的澆水用的管道(2、3、4、5、6),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以0.2MPa的水壓使水飛出時,在依靠水壓使水從澆水用的管道飛出的一側,使飛出的水相互碰撞的相鄰的灑水孔(10A、10B)。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都在開孔壁面(11A、11B)上,形成有使水壓作用下的水向半徑方向的飛出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傾斜面。
10.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如果把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斷面上的管道的厚度設為L,把從與灑水側相反側的管道面到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中心線的交點之間的高度設為H,則滿足下式的關系0.5×L<H<L+50mm …(1)
11.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中尺寸小的穿孔外圓周的直徑(R)為,0.05mm以上,2.0mm以下。
12.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距離(D)為,0mm以上,20mm以下。
13.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中的上述中心線(LA、LB)與上述使水飛出側的面形成的角度(X)為,20°以上,80°以下。
14.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澆水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鄰的灑水孔(10A、10B)的數量是偶數個。
15.一種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的澆水用管道(2、3、4、5、6)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對澆水用管道(2、3、4、5、6)中呈平面狀態(tài)的管道從斜方向穿設灑水孔(10、20),形成在依靠水壓使水飛出的一側、使孔的中心線(LA、LB)相交的相鄰的灑水孔(10A、10B)。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灑水孔(10、20)通過照射激光進行穿設。
17.一種細霧冷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并且相鄰的灑水孔(10A、10B)設置成其中心線在依靠水壓使水飛出的一側相交的澆水用管道(2、3、4、5、6)來進行,或,采用具有多個灑水孔(10、20),并且相鄰的灑水孔(10A、10B)設置成在以0.2MPa的水壓使水飛出時,在依靠水壓使水從澆水用管道飛出的一側使飛出的水相互碰撞的澆水用管道(2、3、4、5、6)來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灑水體(1),具有多個灑水孔(10),灑水孔(10)由相鄰的灑水孔(10A·10B)構成,相鄰的灑水孔(10A·10B)在依靠水壓使水飛散的一側能使其中心線(LA·LB)相交地形成。從而能提供具有使向更寬廣區(qū)域的均勻灑水、且以低的灑水高度在澆水用管道的附近位置能確保獲得適當的澆水強度的灑水孔的澆水用管道,以及澆水用管道的制造方法。
文檔編號F16L11/04GK1509597SQ20031010361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星加誠, 一, 村上太一, 也, 高橋雅也 申請人:住化農業(yè)資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