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冷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水泵技術領域,即涉及一種既能夠使用于水中又能夠使用于陸地的水冷栗O
【背景技術】
[0002]水泵電機冷卻方式分風冷、水冷等。水冷方式以其極好的冷卻效果,使電機在同樣的成本下能輸出更高的功率或在輸出同等功率下能使電機材料用的更少、成本更低,并且水冷電機噪音也較風冷低很多,因此水冷電機的泵在需要低噪聲的地方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與實用價值。
[0003]現(xiàn)有的應用于水冷泵的結構形式有:是在電機機殼鋁壓鑄的時候嵌入螺旋空心鋁管,在螺旋空心鋁管的兩端通過外置管路(一般都比較細)通過閥門連接到水泵的葉輪間靠葉輪間的壓差循環(huán)螺旋空芯鋁管的水使電機冷卻,但該結構工藝比較復雜,成本比較高;因為螺旋空心鋁管的管徑比較細,容易腐蝕、結垢、堵塞在使用中有諸多弊病。
[0004]中國專利號為201120261973.2、授權公告號為CN202132252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干潛式兩用水泵。在構成該兩用水泵的結構中,通過外部設置的水循環(huán)管路來對電機進行冷卻。這種通過外管路設置的冷卻方式不僅限制了對電機的冷卻,同時存在結構復雜和效果差的缺陷。另外,中國專利號為97243210.8、授權公告號為CN2349387Y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冷式潛水路上兩用水泵。構成該兩用水泵的結構由泵殼、電機、離心式葉輪、片式葉輪、以及一級、二級補償管、進水管和出水管構成。其中電機設置于泵殼中并與殼壁形成出水管道,盡管該結構的兩用水泵使用時電機的散熱效果較好,但泵體的直徑變大,在直徑較細的水井中難于使用,及使用受到限制,另外一級、二級補償管的結構使得該兩用水泵的結構復雜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相對簡單、能夠使用于直徑較細的水井中的水冷栗O
[0006]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冷泵,其結構包括有電機動力機構和離心泵體,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固定于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中,所述的離心泵體固定于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并且與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同軸連接;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上。
[0007]構成上述一種水冷泵的附加技術特征還包括:
一一在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的隔板;
——構成所述電機動力機構的輸出軸與所述離心泵體的軸由聯(lián)軸機構連接;
一一所述雙壁套筒以固定于其內(nèi)筒中所述電機動力機構為界,分為上下筒體結構;一一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的側壁和構成筒體外壁的底筒上; --在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和側壁孔的底筒筒體和與構成所述雙壁套筒內(nèi)筒筒底和筒壁連接的豎向隔板,該隔板將所述的底筒及由雙壁套筒形成的腔體分隔成通過底部連通的左右兩腔;所述的進、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部分腔體的外筒壁上;
一一在所述的底筒上設置有放氣閥。
[0008]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水冷泵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其一,由于將電機動力機構置于水泵的水通道中,并且將電機動力機構和離心泵融為一體的結構,能給予其充分的冷卻,提高了電機動力機構的工作效率;其二,將電機動力機構置于構成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中,不僅大大降低了機組的運行噪音;其三,由于構成的雙壁套筒的分為兩部分,給電機動力機構軸承的保養(yǎng)以及拆裝維修帶來極大的方便。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水冷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水冷泵的第二種用法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進出水口同時設置在側部的水冷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水冷泵的第二種用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水冷泵的結構和使用原理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水冷泵的結構示意圖。即構成該水冷泵的結構包括由底端連接的內(nèi)外壁7和3構成的具有腔體8的雙壁套筒,構成動力機構的電機6通過設置于筒體底部的下軸承套16和中部的上軸承套18固定于構成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15中,離心泵體I則固定于構成雙壁套筒的底筒17中,并且其泵軸2與電機由上、下軸承套18、16固定的輸出軸5通過聯(lián)軸器4同軸連接;該水冷泵的進水口 10和出水口 19分別設置于上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7和筒體外壁的底筒17筒底20上;在該筒底上設置有放氣孔13。
[0011]其工作原理為:啟動電機帶動水泵的離心泵體轉動,水由進水口進入雙壁套筒構成的腔體中,通過離心泵的葉輪和出水口泵出。
[0012]在構成上述水冷泵的結構中,
一一為了離心泵的固定以及其抽水效率,在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21的的隔板22 ;即由進水口進入腔體8中的水由進水孔進入離心泵體并泵出。該隔板結構還可以理解為構成雙壁套筒的外筒筒底,中間的進水孔21為與離心泵體I的進水口連通的進水機構;即該結構中為構成了離心泵體I與雙壁套筒構成的通過連接機構26連接在一起的分體結構,便于離心泵體I的更換維修;
一一為了進一步提高維修和拆裝上的方便,上述雙壁套筒以固定于其內(nèi)筒中的電機動力機構的上軸承套18為界,分為通過第二連接機構9連接的具有密封性能的上筒體27和用于固定電機機構6的下筒體28結構,且聯(lián)軸器4設置于該上筒體中;
如圖2所示為是將圖1結構的水冷泵的進出水口倒過來使用的結構示意圖;即使圖1所示的水冷泵結構中出水口 19和進水口 10分別改為該水冷泵的進水口 191、101,再將構成離心泵體I的葉輪29的方向倒過來,將放氣孔131設置于雙壁筒體的頂部30。即該冷水泵通過離心泵體降水抽入構成雙壁筒體的腔體中,通過對電機機構冷卻后,由出水口泵出。該結構同樣能夠?qū)崿F(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
[0013]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種水冷泵的結構示意圖。成該水冷泵的結構包括由底端連接的內(nèi)外壁7和3構成的具有腔體8的雙壁套筒,構成動力機構的的電機6通過設置于筒體底部和中部的下上軸承套16、18和固定于構成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15中,離心泵體I則固定于構成雙壁套筒的底筒17中,并且其泵軸2與電機由上、下軸承套18、16固定的輸出軸5通過聯(lián)軸器4同軸連接;在構成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21和側壁流道32的底筒筒體23和與構成雙壁套筒內(nèi)筒筒底24和雙壁筒壁7、3連接的豎向隔板14,該隔板將底筒及由雙壁套筒形成的腔體分隔成通過底部25連通的左右腔體11、12;進、出水口 10和19分別設置于上述左右腔體的外筒壁上;并在該筒底上設置有放氣孔13。
[0014]其工作原理為:啟動電機帶動水泵的離心泵體轉動,水由進水口進入雙壁套筒構成的左腔體中,通過中心孔21并經(jīng)離心泵的葉輪后經(jīng)過其底部25流進右腔體,由出水口流出。
[0015]如圖4所示為是將圖3結構的水冷泵的進出水口倒過來使用的結構示意圖;即將圖3所示的水冷泵結構中出水口 19和進水口 10分別改為該水冷泵的進水口 192、102,再將構成離心泵體I的葉輪29的方向倒過來,將放氣孔132設置于雙壁筒體的頂部30。即該冷水泵通過離心泵體降水抽入構成雙壁筒體的腔體中,通過對電機機構冷卻后,由出水口泵出。該結構同樣能夠?qū)崿F(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
【主權項】
1.一種水冷泵,其結構包括有電機動力機構和離心泵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固定于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中,所述的離心泵體固定于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并且與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同軸連接;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的隔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電機動力機構的輸出軸與所述離心泵體的軸由聯(lián)軸機構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壁套筒以固定于其內(nèi)筒中所述電機動力機構為界,分為上下筒體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和構成筒體外壁的底筒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設置有具有中心進水孔和側壁孔的底筒筒體和與構成所述雙壁套筒內(nèi)筒筒底和筒壁連接的豎向隔板,該隔板將所述的底筒及由雙壁套筒形成的腔體分隔成通過底部連通的左、右腔體;所述的進、出水□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腔體的外筒壁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筒上設置有放氣閥。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水泵技術領域,具體地講公開了一種水冷泵。構成該水冷泵的結構包括其結構包括有電機動力機構和離心泵體,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固定于雙壁套筒的內(nèi)筒中,所述的離心泵體固定于構成所述雙壁套筒的底筒中,并且與所述的電機動力機構同軸連接;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雙壁套筒筒體的外壁上。該水冷泵將電機和離心泵融為一體的結構,能給予電機充分的冷卻,提高了電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了機組的運行噪音,同時為更換離心泵的機械密封和給電機軸承的保養(yǎng)帶來極大的方便。
【IPC分類】F04D29-58, F04D29-66, F04D25-08, F04D29-42
【公開號】CN10481916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40099
【發(fā)明人】高繼勇
【申請人】衡水富朗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