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多路閥及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10264閱讀:3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多路閥及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路閥及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多路閥是將兩個以上的閥塊組合在一起,用以操縱多個執(zhí)行元件的運動。多路閥多用于工程機械,工程機械一般具有多個動作,但由于各個動作的負載不同,在同一時間實現(xiàn)一個以上的動作,效果較差。在現(xiàn)有技術中,為了解決上述不足,一般在組合多路閥的每聯(lián)換向閥的進口處設置一個壓力補償閥,其原理是通過增加節(jié)流阻尼的辦法以實現(xiàn)各個動作的壓力平衡。但其不足之處在于,當工程機械進行復合動作時,較小負載聯(lián)的壓力補償閥兩端的壓差將轉化為熱能,進而引起系統(tǒng)溫度上升,既造成能量的浪費,也影響到液壓元件的使用,這種情形 在負載相差較大時表現(xiàn)更加突出。因此,如何針對現(xiàn)有的不足和缺陷進行改進,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多路閥及工程機械,該多路閥可實現(xiàn)雙泵的分合流流量控制,進而實現(xiàn)至少兩個工作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和單動作,并且在分合流時各主換向閥的前后壓差保持恒定。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路閥,所述多路閥包括主閥組,所述主閥組包括第一主換向閥、第二主換向閥、第一壓差閥、第二壓差閥、第一開關閥、第二開關閥、第三開關閥、第一壓力選擇閥、第二壓力選擇閥、第三壓力選擇閥、第一進油油路、第二進油油路、回油油路、第一反饋油路和第二反饋油路;所述第一主換向閥的進油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二開關閥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和所述第二進油油路,所述第一主換向閥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反饋油路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一壓力選擇閥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 ;所述第二主換向閥的進油口通過所述第三開關閥接于所述第二進油油路,所述第二主換向閥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反饋油路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二壓力選擇閥接于所述第二主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 ;所述第一壓差閥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所述第一壓差閥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所述第二壓差閥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二進油油路,所述第二壓差閥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和所述第二反饋油路。進一步地,所述主閥組還包括第四開關閥、第四壓力選擇閥;所述第二主換向閥的進油口還通過所述第四開關閥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所述第一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和所述第二反饋油路。進一步地,所述主閥組還包括第三主換向閥、第五壓力選擇閥、第六壓力選擇閥、第七壓力選擇閥、第五開關閥、第六開關閥和第三反饋油路;所述第三主換向閥的進油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五開關閥和所述第六開關閥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和所述第二進油油路,所述第三反饋油路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五壓力選擇閥接于所述第三主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 ;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進一步地,所述主閥組還包括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三換向閥、第四換向閥、第五換向閥、第六換向閥和泄油油路;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一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五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三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的第一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二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六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四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進一步地,各主換向閥均為液控比例閥;所述多路閥還包括第一先導閥組和第二先導閥組;所述第一先導閥組包括第一先導控制閥、第二先導控制閥、第三先導控制閥、第一先導控制油路和第一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先導控制閥、所述第二先導控制閥和所述第三先導控制閥的進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別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先導控制閥、所述第二先導控制閥和所述第三先導控制閥的出油口分別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所述第二主換向閥和所述第三主換向閥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先導閥組包括第四先導控制閥、第五先導控制閥、第六先導控制閥、第二先導控制油路和第二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四先導控制閥、所述第五先導控制閥和所述第六先導控制閥的進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別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四先導控制閥、所述第五先導控制閥和所述第六先導控制閥的出油口分別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所述第二主換向閥和所述第三主換向閥的第二控制端。進一步地,各開關閥、各換向閥均為液控閥;所述第一先導閥組還包括第一先導換向閥、第二先導換向閥和第三先導換向閥,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一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一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四開關閥和所述第三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二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五開關閥和所述第五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三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先導閥組還包括第四先導換向閥、第五先導換向閥和第六先導換向閥,所述第二開關閥和所述第二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四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三開關閥和所述第四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五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所述第六開關閥和所述第六換向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六先導換向閥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進一步地,各壓力選擇閥為梭閥。進一步地,各開關閥為兩位兩通閥,各換向閥為兩位三通閥。進一步地,各主換向閥為中位機能為Y型的三位四通閥。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所述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tǒng)設置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多路閥。本發(fā)明提供的多路閥在使用過程中,其第一主油路和第二主油路分別外接于兩個油泵,而第一主換向閥和第二主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各分別外接第一工作執(zhí)行元件和第二工作執(zhí)行元件,這樣通過控制相應的開關閥即可實現(xiàn)第一主油路和第二主油路的分合流流量控制,進而實現(xiàn)該兩個工作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和單動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這樣減少了能量損失,此外,由于第一壓差閥和第二壓差閥的設置,在分合流時第一主換向閥和第二 主換向閥的前后壓差均保持恒定,從而避免了第一主換向閥和第二主換向閥的流量控制受到負載變化的影響。本發(fā)明提供的工程機械設置有上述的多路閥,由于上述的多路閥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該工程機械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實例提供的一種多路閥的液壓原理示意圖。符號說明100主閥組200第一先導閥組300第二先導閥組11第一主換向閥21第二主換向閥31第三主換向閥12第一開關閥I5第二開關閥25第三開關閥22第四開關閥32第五開關閥35第六開關閥13第一換向閥14第二換向閥23第三換向閥24第四換向閥33第五換向閥
34第六換向閥10第一壓差閥20第二壓差閥16第一壓力選擇閥26第二壓力選擇閥60第三壓力選擇閥30第四壓力選擇閥36第五壓力選擇閥 50第六壓力選擇閥40第七壓力選擇閥Yl第一先導控制閥Y3第二先導控制閥Y5第三先導控制閥Y2第四先導控制閥Y4第五先導控制閥Y6第六先導控制閥DTl第一先導換向閥DT2第二先導換向閥DT3第三先導換向閥DT4第四先導換向閥DT5第五先導換向閥DT6第六先導換向閥01第一進油油路02第二進油油路03回油油路04泄油油路001第一反饋油路002第二反饋油路003第三反饋油路05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6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7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8第二先導回油油路
具體實施例方式應當指出,本部分中對具體結構的描述及描述順序僅是對具體實施例的說明,不應視為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沖突的情形下,本部分中的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該實施例的多路閥包括主閥組100、第一先導閥組200和第二先導閥組300。其中,主閥組100主要包括或者設置有第一主換向閥11、第二主換向閥21、第三主換向閥31、第一開關閥12、第二開關閥15、第三開關閥25、第四開關閥22、第五開關閥32、第六開關閥35、第一換向閥13、第二換向閥14、第三換向閥23、第四換向閥24、第五換向閥33、第六換向閥34、第一壓力選擇閥16、第二壓力選擇閥26、第三壓力選擇閥60、第四壓力選擇閥30、第五壓力選擇閥36、第六壓力選擇閥50、第七壓力選擇閥40、第一壓差閥10、第二壓差閥20、第一進油油路01、第二進油油路02、回油油路03、泄油油路04、第一反饋油路001、第二反饋油路002和第三反饋油路003等。如圖所示,第一主換向閥11的進油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開關閥12和第二開關閥15接于第一進油油路01和第二進油油路02,第一主換向閥11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03,第一反饋油路001的入油端通過第一壓力選擇閥16接于第一主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第二主換向閥21的進油口分別通過第三開關閥25和第四開關閥22接于第二進油油路02和第一進油油路01,第二主換向閥21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03,第二反饋油路002的入油端通過第二壓力選擇閥26接于第二主換向閥21的兩個工作油口。第三主換向閥31的進油口分別通過第五開關閥32和第六開關閥35接于第一進油油路01和所述第二進油油路02,第三反饋油路003的入油端通過第五壓力選擇閥36接于第三主換向閥31的兩個工作油口。第一壓差閥10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第一進油油路01,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第一輸入端通過第一換向閥13接于第一反饋油路001或者泄油油路04,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第五換向閥33接于第三反饋油路003或者泄油油路04,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輸出端接于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第一輸入端,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第三換向閥23接于第二反饋油路002或者泄油油路04,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輸出端接于第一壓差閥10的第二控制端。第二壓差閥20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第二進油油路02,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一輸入端通過第二換向閥14接于第一反饋油路001或者泄油油路04,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第六換向閥34接于第三反饋油路003或者泄油油路04,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輸出端接于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第一輸入端,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第四換向閥24接于第二反饋油路002或者泄油油路04,第三壓力選擇閥40的輸出端接于第二壓差閥20的第二控制端。第一先導閥組200主要包括或者設置有第一先導控制閥Y1、第二先導控制閥Y3、第三先導控制閥Y5、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第一先導換向閥DT1、第二先導換向閥DT2和第三先導換向閥DT3,第一先導控制閥Yl、第二先導控制閥Y3和第三先導控制閥Y5的進油口、回油口各分別接于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第一先導控制閥Yl、第二先導控制閥Y3和第三先導控制閥Y5的出油口分別接于第一主換向閥11、第二主換向閥21和所述第三主換向閥31的第一控制端;第一開關閥13和第一換向閥12的控制端通過第一先導換向閥DTl接于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第四開關閥22和第三換向閥23的控制端通過第二先導換向閥DT2接于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第五開關閥32和第五換向閥33的控制端通過第三先導換向閥DT3接于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第二先導閥組300主要包括或者設置有第四先導控制閥Y2、第五先導控制閥Y4、第六先導控制閥Y6、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第四先導換向閥DT4、第五先導換向閥DT5和第六先導換向閥DT6,第四先導控制閥Y2、第五先導控制閥Y4和第六先導控制閥Y6的進油口、回油口各分別接于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第四先導控制閥Y2、第五先導控制閥Y4和所述第六先導控制閥Y6的出油口分別接于第一主換向閥11、第二主換向閥21和第三主換向閥31的第二控制端;第二開關閥15和第二換向閥14的控制端通過第四先導換向閥DT4接于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第三開關閥25和第四換向閥24的控制端通過第五先導換向閥DT5接于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第六開關閥35和第六換向閥34的控制端通過第六先導換向閥DT6接于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所示,優(yōu)選地,上述各主換向閥、各開關閥和各換向閥均為液控閥,各壓力選擇閥均為梭閥,另外,各主換向閥優(yōu)選為中位機能為Y型的三位四通比例閥,各換向閥和各先導換向閥優(yōu)選為兩位三通閥,各開關閥優(yōu)選為兩位兩通閥,各先導控制閥優(yōu)選比例先導閥。在本實施例中,主閥組100上還設置有接油口 P1、P2、T、T0、A1、B1、A2、B2、A3、B3,其中,第一進油油路01和第二進油油路02的入油端分別外接Pl 口和P2 口,回油油路03和泄油油路04的出油端分別外接T 口和TO 口,第一主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外接Al 口和BI 口,第二主換向閥21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外接A2 口和B2 口,第三主換向閥31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外接A3 口和B3 口 ;第一先導閥組200上設置有接油口 X、Y,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的入油端外接于X 口,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的出油端外接于Y 口 ;第二先導閥組300上設置有接油口 X、Y,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的入油端外接于X 口,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的出油端外接于Y 口。在使用過程中,可將Pl 口和P2 口各外接一個油泵(如變量泵),將T 口、TO 口、Y 口外接至油箱,將X 口外接控制油路或者先導泵,將Al 口和BI 口外接第一工作執(zhí)行元件,將A2 口和B2 口外接第二工作執(zhí)行元件,將A3 口和B3 口外接第三工作執(zhí)行元件。下面結合具體場景說明一下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操控過程一、Al 口和BI 口外接的第一執(zhí)行元件單獨動作。I、由接于Pl 口的泵供油。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I、Yl得電,此時,第一開關閥33打開,第一換向閥13工作于左位,第一主換向閥11向左位移動,在這種情形下,Pl 口處的壓力油將通過油路01、開關閥12進入第一主換向閥11,然后從BI 口流出進入第一執(zhí)行元件,而從BI 口流出的壓力油還將依次通過壓力選擇閥16(梭閥)、反饋油路001、換向閥13、壓力選擇閥50和30對第一壓差閥10進行控制,從而使負載工作口(即BI 口)與進油口 Pl之間的壓差保持恒定;通過調節(jié)比例先導閥Yl的電流,即可實現(xiàn)進入工作口 BI的比例流量控制。若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1、Y2得電,此時,第一開關閥12打開,第一換向閥13工作于左位,第一主換向閥11向右位移動,在這種情形下,Pl 口處的壓力油將通過油路01、開關閥12進入第一主換向閥11,然后從Al 口流出進入第一執(zhí)行元件,而從Al 口流出的壓力油還將依次通過壓力選擇閥16、反饋油路001、換向閥13、壓力選擇閥50和30對第一壓差閥10進行控制,從而使負載工作口(即Al 口)與進油口 Pl之間的壓差保持恒定;通過調節(jié)比例先導閥Y2的電流,就可以實現(xiàn)進入工作口 Al的比例流量控制。2、由接于P2 口的泵供油。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4、Yl得電,第二開關閥15打開,第二換向閥14工作于右位,第一主換向閥11向左位移動,在這種情形下,P2 口處的壓力油將通過油路02、開關閥15進入第一主換向閥11,然后從BI 口流出進入執(zhí)行元件,而從BI口流出的壓力油還將依次通過壓力選擇閥16、第二換向閥14、壓力選擇閥40和60對第二壓差閥20進行控制,從而使負載工作口(即BI 口)與進油口 P2之間的壓差保持恒定;通過調節(jié)比例先導閥Yl的電流,即可實現(xiàn)進入工作口 BI的比例流量控制。對于工作口 Al的比例流量控制的原理同上,茲不贅述。3、由接于Pl 口和P2 口的泵同時供油。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I、DT4、Yl得電,此時,第一開關閥12和第二開關閥15打開,第一換向閥13工作于左位,第二換向閥14工作于右位,第一主換向閥11向左位移動,在這種情形下,Pl 口和P2 口處的壓力油將分別通過油路01、開關閥12和油路02、開關閥14進入第一主換向閥11,然后從B I 口流出進入第一執(zhí)行元件,而從BI 口流出的壓力油將分別通過反饋油路001、換向閥13和反饋油路001、 換向閥14對壓差閥10和壓差閥20進行控制,從而使負載工作口(即BI 口)與進油口 P1、進油口 P2之間的壓差保持恒定;通過調節(jié)比例先導閥Yl的電流,即可實現(xiàn)進入工作口 B I的比例流量控制;若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1、DT4、Y2得電,此時,第一開關閥12和第二開關閥14打開,第一換向閥13工作于左位,第二換向閥14工作于右位,第一主換向閥11向右位移動,在這種情形下,Pl 口和P2 口處的壓力油分別通過油路001、開關閥12和油路002、開關閥15進入第一主換向閥11,然后從Al 口流出進入第一執(zhí)行元件,這種情況的壓力恒定原理同上,茲不贅述。二、Al 口及BI 口外接的第一執(zhí)行元件和A2 口及B2 口外接的第二執(zhí)行元件的復
合動作。在初始狀態(tài)下控制DT1、DT5得電,則第一開關閥12和第三開關閥23打開,第一換向閥13工作于左位,第四換向閥24工作于右位,在這種情形下,Pl 口處的壓力油將通過油路01、開關閥12流入第一主換向閥11,P2 口處的壓力油將通過油路02、開關閥25流入第二主換向閥21,通過控制Yl、Y2可實現(xiàn)第一主換向閥11的工作位置切換以及比例流量控制,通過控制Y3、Y4可實現(xiàn)第二主換向閥21的工作位置切換以及比例流量控制,從而實現(xiàn)兩個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每個動作的壓差恒定控制原理同上,茲不贅述。三、第二工作機構單獨動作(包括分合流兩種情形)以及與第三工作機構復合動作時的工作原理和操控過程同上,第三工作機構單獨動作(包括分合流兩種情形)以及與第一工作機構復合動作時的工作原理和操控過程同上,即任意一個執(zhí)行元件單獨動作的原理相同,任意兩個執(zhí)行元件復合動作的原理相同,壓差保持恒定的原理相同。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中,各壓力選擇閥優(yōu)選梭閥,壓力選擇閥可對兩股壓力油進行比較并將油壓較大者輸出用于控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其他能夠這種功能的壓力選擇閥。上述各種實施例中,主閥包括三聯(lián),可實現(xiàn)三個執(zhí)行元件分別單獨動作和其中任意兩個復合動作,在其他實施例中,并不局限于三聯(lián),還可以采用兩聯(lián)或者四聯(lián)、五聯(lián)等,例如,還可以僅采用第一主換向閥11和第二主換向閥21這兩聯(lián),而將第三主換向閥31這一聯(lián)以及與其有關的閥件、管路和先導閥省略,如此可以實現(xiàn)第一執(zhí)行元件和第二執(zhí)行元件的單獨動作和復合動作,并且保持壓差恒定,進一步地,還可以省略開關閥22及換向閥23,這樣可實現(xiàn)第一執(zhí)行元件的單獨動作(包括分合流兩種情形)、第二執(zhí)行元件的單獨動作(僅包括分流情形)以及第一執(zhí)行元件與第二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上述各種實施例中,第一先導閥組200、第二先導閥組300和主閥組100分開設置,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先導閥組和第二先導閥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別或者同時與主閥組集成;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第一先導閥組的一些閥塊集成至第二先導閥組,或者將第二先導閥組的一些閥塊集成至第一先導閥組。上述各種實施例中,各換向主閥優(yōu)選中位機能為Y型的三位四通閥,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其他類型的換向閥,例如,還可以采用兩位兩通換向閥,只要能實現(xiàn)進油油路、回油油路與兩工作油路的換向即可;另外,上述實施例中,各換向主閥優(yōu)選比例閥,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伺服閥等;另外,上述實施例中,各主換向閥采用采用液控方式,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電控方式(電磁閥)。上述各種實施例中,各開關閥為兩位兩通閥,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類 型的開關閥,只要能實現(xiàn)具有通斷兩種狀態(tài)即可;上述實施例中,各換向閥采用兩位三通閥,在其他實施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換向閥,只要能實現(xiàn)將壓差閥的輸入端選擇性地通向反饋油路或者泄油油路即可;在其他實施例中,各開關閥和各換向閥為液控形式,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電控形式(電磁閥)。上述各種實施例中,在壓力選擇閥的輸入端或者壓差閥的第二控制端與反饋油路、泄油油路之間設置換向閥,以實現(xiàn)控制切換,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切換控制方式,只要能實現(xiàn)兩壓差閥的正常工作即可。綜上,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多路閥可實現(xiàn)雙泵的分合流流量比例控制,進而實現(xiàn)三個執(zhí)行元件的單獨動作以及三個執(zhí)行元件中任意兩個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這樣減少了能量損失,此外,由于第一壓差閥和第二壓差閥的設置,可保證任一執(zhí)行元件在分合流時主換向閥的前后壓差均保持恒定,從而避免了主換向閥的流量比例控制受到負載變化的影響;另外,控制方式簡單,流量分配自如,各動作的切換靈活方便。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如起重機,該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tǒng)設置有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多路閥,由于上述的多路閥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該工程機械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相應部分的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茲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閥包括主閥組(100),所述主閥組(100)包括第一主換向閥(11)、第二主換向閥(21)、第一壓差閥(10)、第二壓差閥(20)、第一開關閥(12)、第二開關閥(15)、第三開關閥(25)、第一壓力選擇閥(16)、第二壓力選擇閥(26)、第三壓力選擇閥(60)、第一進油油路(01)、第二進油油路(02)、回油油路(03)、第一反饋油路(001)和第二反饋油路(002); 所述第一主換向閥(11)的進油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開關閥(12)和所述第二開關閥(15)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01)和所述第二進油油路(02),所述第一主換向閥(11)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一壓力選擇閥(16)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 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的進油口通過所述第三開關閥(25)接于所述第二進油油路(02),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二壓力選擇閥(26)接于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的兩個工作油口 ; 所述第一壓差閥(10)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01),所述第一壓差閥(10)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一壓差閥(10)的第二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 所述第二壓差閥(20)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二進油油路(02),所述第二壓差閥(20)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二壓差閥(20)的第二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60)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和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閥組(100)還包括第四開關閥(22)、第四壓力選擇閥(30); 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的進油口還通過所述第四開關閥(22 )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01); 所述第一壓差閥(10 )的第二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30 )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和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閥組(100)還包括第三主換向閥(31)、第五壓力選擇閥(36)、第六壓力選擇閥(50)、第七壓力選擇閥(40)、第五開關閥(32)、第六開關閥(35)和第三反饋油路(003);所述第三主換向閥(31)的進油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五開關閥(32)和所述第六開關閥(35)接于所述第一進油油路(01)和所述第二進油油路(02),所述第三反饋油路(003)的入油端通過所述第五壓力選擇閥(36)接于所述第三主換向閥(31)的兩個工作油口 ; 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第一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003),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30)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壓差閥(10)的第二控制端; 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一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003),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第二輸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輸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壓差閥(20)的第二控制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閥組(100)還包括第一換向閥(13)、第二換向閥(14)、第三換向閥(23)、第四換向閥(24)、第五換向閥(33)、第六換向閥(34)和泄油油路(04); 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50 )的第一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一換向閥(13 )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或者所述泄油油路(04),所述第六壓力選擇閥(5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五換向閥(33)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003)或者所述泄油油路(04); 所述第四壓力選擇閥(30 )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三換向閥(23 )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或者所述泄油油路(04); 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一輸入端通過所述第二換向閥(14)接于所述第一反饋油路(001)或者所述泄油油路(04),所述第七壓力選擇閥(4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六換向閥(34)接于所述第三反饋油路(003 )或者所述泄油油路(04); 所述第三壓力選擇閥(60)的第二輸入端通過所述第四換向閥(24)接于所述第二反饋油路(00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各主換向閥均為液控比例閥; 所述多路閥還包括第一先導閥組(200)和第二先導閥組(300); 所述第一先導閥組(200)包括第一先導控制閥(Y1)、第二先導控制閥(Y3)、第三先導控制閥(Y5)、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和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所述第一先導控制閥(Y1)、所述第二先導控制閥(Y3)和所述第三先導控制閥(Y5)的進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別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和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所述第一先導控制閥(Y1)、所述第二先導控制閥(Y3)和所述第三先導控制閥(Y5)的出油口分別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11)、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和所述第三主換向閥(31)的第一控制端; 所述第二先導閥組(300)包括第四先導控制閥(Y2)、第五先導控制閥(Y4)、第六先導控制閥(Y6)、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和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所述第四先導控制閥(Y2)、所述第五先導控制閥(Y4)和所述第六先導控制閥(Y6)的進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別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和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所述第四先導控制閥(Y2)、所述第五先導控制閥(Y4)和所述第六先導控制閥(Y6)的出油口分別接于所述第一主換向閥(11)、所述第二主換向閥(21)和所述第三主換向閥(31)的第二控制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各開關閥、各換向閥均為液控閥; 所述第一先導閥組(100)還包括第一先導換向閥(DTl )、第二先導換向閥(DT2)和第三先導換向閥(DT3),所述第一開關閥(13)和所述第一換向閥(12)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一先導換向閥(DTl)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所述第四開關閥(22)和所述第三換向閥(23)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二先導換向閥(DT2)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所述第五開關閥(32)和所述第五換向閥(33)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三先導換向閥(DT3)接于所述第一先導控制油路(05)或者所述第一先導回油油路(06); 所述第二先導閥組(300)還包括第四先導換向閥(DT4)、第五先導換向閥(DT5)和第六先導換向閥(DT6),所述第二開關閥(15)和所述第二換向閥(14)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四先導換向閥(DT4)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所述第三開關閥(25)和所述第四換向閥(24)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五先導換向閥(DT5)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所述第六開關閥(35)和所述第六換向閥(34)的控制端通過所述第六先導換向閥(DT6)接于所述第二先導控制油路(07)或者所述第二先導回油油路(08 )。
7.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各壓力選擇閥為梭閥。
8.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各開關閥為兩位兩通閥,各換向閥為兩位三通閥。
9.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多路閥,其特征在于各主換向閥為中位機能為Y型的三位四通閥。
10.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tǒng)設置有權利要求I至9任一項所述的多路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多路閥及工程機械。所述多路閥。所述多路閥包括主閥組,所述主閥組包括第一主換向閥、第二主換向閥、第一壓差閥、第二壓差閥、第一開關閥、第二開關閥、第三開關閥、第一壓力選擇閥、第二壓力選擇閥、第三壓力選擇閥、第一進油油路、第二進油油路、回油油路、第一反饋油路和第二反饋油路。本發(fā)明的一種多路閥可實現(xiàn)雙泵的分合流流量控制,進而實現(xiàn)至少兩個工作執(zhí)行元件的復合動作和單動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這樣減少了能量損失,另外,在分合流時各主換向閥的前后壓差均保持恒定,避免了各主換向閥的流量控制受到負載變化的影響。
文檔編號F15B13/02GK102889259SQ2012103520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易迪升, 張鐵軍, 王濤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