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軸式軸向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液體泵(液壓油泵)。
目前市場上的液壓機械廣泛應用的CY型軸向柱塞泵和通軸式軸向柱塞泵,前者為懸軸式,其缺點轉速低、噪聲大、發(fā)熱;但工作壓力高,一般都在31.5MPa/cm2的壓力下工作。后者,轉速高,且變量機構多附著于油泵體外,有的泵控制油管也接在外面,是一個復雜多棱的幾何體。兩種泵的變量形式都多,且大都用油泵支架作安裝形式,再與電機連接(油泵電機組型例外)。因此,油泵支架的中心高與電機的同軸度、安裝油泵面的垂直度、底部與中心軸線的平行度,在制造上,其精度要求都很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總結上述兩種泵的優(yōu)缺點,以去劣存優(yōu)為宗旨,創(chuàng)造一種高壓高速、結構緊湊、外形美觀的通軸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主要包括傳動軸、泵蓋、泵殼、泵體、變量搖架、缸體、配油盤、回程盤、變量活塞及其中調(diào)壓部分;泵體與泵殼、泵蓋用緊固件連為一體,傳動軸位居其中,其特征在于1、變量機構及其控制油道的改進①將變量活塞分別置于泵殼內(nèi)傳動軸的軸線兩旁;②變量搖架的支承,設在油泵的泵蓋內(nèi)的面兩個半圓凹臺的軸瓦上;
③變量機構的控制油道改進變量活塞A的控制油,是從油泵的出口油腔P(泵體與泵殼連接處的上方),通過鉆孔將P引入泵殼42的油道a至變量活塞A孔中的環(huán)形油槽,將油道b、c、d、e接通,其中c通伺服活塞3底部,e通活塞A的后腔(A腔);變量活塞B的B腔是常開式的壓力油腔,是從泵體與泵殼連接處的下方,也是通過鉆孔引出壓力油的。
2、泵殼上帶有地腳。
3、本通軸泵的進出油口采用帶90°錐形接頭管和管接頭螺母連接。
以上幾點就是本通軸泵較新穎的設計處。這種泵,還有多種變量形式如手動變量,伺服變量,定級壓力補償變量,恒壓變量、電控變量等,都可以在本通軸泵設計的基礎上派生,同時還可以形成不同流量的系列。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①結構緊湊、外形美觀;②性能優(yōu)越、節(jié)省功率;③泵殼生“腳”,省工省料;④進出油口接頭新穎、裝卸方便。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結構示意圖如
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通軸式壓力補償變量型軸柱塞泵,即恒功率泵。該泵的輸出流量隨負載壓力而變化,從而節(jié)省油泵的輸入功率。
本通軸泵設計的主要參數(shù)為公稱排量q=125ml/r
額定轉速n=1500r/min最高轉速nmax=2000r/min額定工作壓力p=31.38MPa/cm2(320Kgf/cm2)額定輸入功率N(1500r/min)=111.4KwN(2000r/min)=148.5Kw
圖1中的零部件編號為1、變量活塞A 14、滑靴 27、接頭螺母 40、傳動軸2、變量活塞B 15、柱塞 28、放油螺塞 41、泵蓋3、伺服活塞 16、缸體 29、變量搖架 42、泵殼4、襯圈 17、配油盤 30、中心球鉸 43、泵體5、彈簧 18、檔圈 31、止推板44、軸瓦壓板6、彈簧 19、調(diào)整墊片 32、內(nèi)襯圈45、地腳7、彈簧芯軸 20、墊圈 33、外襯圈8、調(diào)壓套 21、鎖緊螺母 34、彈性檔圈9、封頭螺帽 22、前法蘭蓋 35、骨架油封10、調(diào)壓螺桿 23、軸承 36、軸瓦11、回程盤24、調(diào)壓法蘭 37、后法蘭蓋12、定心彈簧 25、變量活塞法蘭 38、軸承13、心軸 26、接頭管 39、鋼球如
圖1所示,該泵主要包括傳動軸40、泵蓋41、泵殼42、泵體43、變量搖架29、缸體16、配油盤17、回程盤11、變量活塞1、2及其中調(diào)壓部分,泵體與泵殼、泵蓋用緊固件連為一體,傳動軸位居其中,變量活塞1、2,變量搖架29以及控制變量的油道都設計在油泵體內(nèi),(僅調(diào)壓螺桿伸在泵外)其中變量活塞分別置于泵殼42內(nèi)面的兩個半圓凹臺的軸瓦36上。
為加工方便和省料起見,泵殼42上一起鑄有地腳45,用于地腳螺釘安裝。并在它的進出油口采用帶90°錐形接頭管26和管接頭螺帽27的緊固方式。
該泵控制壓力補償變量的油路運行說明(對照
圖1概述)壓力補償變量是由油泵出口的工作壓力(Kgf/cm2)和彈簧力(Kgf/mm)的配合控制油泵的變量機構運作的,因此,啟泵前,彈簧6應有一定的預壓力(出廠前已調(diào)好了的),這樣才能使進入活塞1的A腔的油路a→b→c→d→e→A的油路暢通;否則,啟泵后,其壓力油經(jīng)a→b→c→d→e就不通A腔,而啟泵后的壓力油也同時進入活塞2的B腔的油道a(
圖1-上見不到)其壓力油會推動活塞2右行,使變量搖架左旋,不能形成油泵泵油的傾角,油泵就無油輸出。
通往活塞2的B腔是一條常開式的a油道,而通往活塞1的A腔,則有a、b、c、d、e的5條油路暢通之后,才能到達A腔。由于A腔大于B腔的承壓面積加上彈簧力的預壓力,就能保證啟泵后在一定工作壓力下,變量搖架29處于最大的傾角15°,所以此時的泵能以全流量輸出。當工作壓力超過了彈簧力設計的預壓力(或調(diào)整的預壓力)活塞3上進入油道c的油壓力會推動活塞3左行(因活塞3此處有承壓面積差)切斷了油道e至A腔的油路。而A腔的油則經(jīng)油道f接通活塞3的中心孔回油道,經(jīng)油道g回油池。由于A腔沒有壓力油的支撐,變量搖架29則在活塞2的B腔壓力下,推動該活塞右行,使變量搖架29左旋,油泵輸出的流量則從大至小而變量。當工作機構處于回程的工況時,由于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下降、彈簧6又將活塞3推至右行復位,使油道e通往A腔的通道接通,由于A腔大于B腔的承壓面積,在面積差的壓力下,活塞1右行,通過搖架29右旋的傳遞,活塞2被迫后退(左行),B腔的壓力油被迫壓入油泵的壓力油腔,變量搖架29處于全傾角,所以油泵此時又以100%的流量輸出,壓力補償變量就是當工作壓力大時,泵輸出的流量小,反之,則輸出流量大,既符合主機工作時工況的要求,雙節(jié)省了油泵的輸入功率,因此有恒功率泵之稱。這一變量的原理,是從CY型的同類型的變量原理移過來的,僅僅是根據(jù)本通軸泵對變量機構的安置作了新穎的設計,而控制變量的油道除按本結構重新設計安排外,其變量原理是相同的,故毋須贅述。
關于油泵的泵油原理,這在軸向柱塞泵中,不論哪種型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故亦毋須另加說明。
權利要求1.一種通軸式軸向柱塞泵,它包括傳動軸40、泵蓋41、泵殼42、泵體43、變量搖架29、缸體16、配油盤17、回程盤11、變量活塞1、2及其中調(diào)壓部分;泵體與泵殼、泵蓋用緊固件連為一體,傳動軸位居其中,其特征在于變量機構及其控制油道的改進(1)變量活塞1、2分別置于泵殼內(nèi)傳動軸40的軸線兩旁;(2)變量搖架29的支承設在泵蓋41內(nèi)面兩個半圓凹臺的軸瓦36上;(3)變量機構的控制油道改進變量活塞A的控制油,是從油泵的出口油腔P(泵體與泵殼連接處的上方),通過鉆孔將P引入泵殼42的油道a至變量活塞A孔中的環(huán)形油槽,將油道b、c、d、e接通,其中c通伺服活塞3底部,e通活塞A的后腔(A腔);變量活塞B的B腔是常開式的壓力油腔,是從泵體與泵殼連接處的下方,也是通過鉆孔引出壓力油的。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泵殼42上帶有地腳4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進出油口采用帶90°錐形接頭管26和管接頭螺母27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液體泵(液壓油泵)。它與原有通軸泵相比,其特征在于整個變量機構(包括變量活塞、變量搖架以及控制變量的油道)除調(diào)壓螺桿必須伸出泵外,其余所有構件,全部設計在油泵體內(nèi)。并且殼體上帶有地腳螺釘安裝結構。上述改進,使該泵具有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高速高壓、適應面廣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4B19/00GK2262613SQ9523765
公開日1997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李輔漢 申請人:李輔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