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抽、充兩用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泵,具體是ー種抽、充兩用泵。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泵,如氣筒等,僅具有抽吸或者充注ー種功能,功能単一,使用時需要一只手握持泵體,另ー只手握持手柄推拉伸縮桿令活塞運動實現(xiàn)抽吸或者充注,使用不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xiàn)有的泵功能単一缺陷,提供ー種抽、充兩用泵,并在此基礎上克服使用不便的缺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抽、充兩用泵,包括泵體、位于泵體內(nèi)的活塞,所述的活塞上連接有伸至泵體外的伸縮桿,所述的活塞將所述泵體的內(nèi)腔分為前腔和后腔,其特征是所述泵體的前端具有并列的充注腔和抽吸腔,所述的充注腔上連接充注泵嘴,所述的抽吸腔上連接抽吸泵嘴,所述的前腔與所述的充注腔之間設第一充注通道并為該第一充注通道配置由所述的前腔向所述的充注腔流通的第一單向閥,所述的后腔與所述的充注腔之間設第二充注通道并為該第二充注通道配置由所述的后腔向所述的充注腔流通的第二單向閥,所述的前腔與所述的抽吸腔之間設第一抽吸通道并為該第一抽吸通道配置由所述的抽吸腔向所述的前腔流通的第三單向閥,所述的后腔與所述的抽吸腔之間設第二抽吸通道并為該第二抽吸通道配置由所述的抽吸腔向所述的后腔流通的第四單向閥。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前腔通過隔離壁與所述的充注腔、抽吸腔隔離,所述的第一充注通道、第一抽吸通道設在所述的隔離壁上。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第二充注通道、第二抽吸通道為位于所述泵體外的管子。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第二充注通道、第二抽吸通道為制在所述泵體壁上的通道。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泵體內(nèi)設有對所述的活塞施加弾力的復位彈簧。具體的,所述的復位彈簧為螺旋狀壓カ彈簧,其兩端分別支撐在活塞、泵體一端部上。進ー步的,所述的泵體上連接有握柄,所述伸縮桿的外端連接有手柄。且,所述的手柄可位于所述握柄與泵體之間;也可位于所述手柄與泵體之間,此時伸縮桿穿過所述的握柄。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為所述的泵體、伸縮桿配置底座和踏板,所述的踏板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泵體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底座或踏板上、所述伸縮桿的外端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踏板或底座上。進ー步的,所述的底座與踏板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具體的,所述的復位彈簧為扭カ彈簧。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充注泵嘴通過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充注腔上,所述的抽吸泵嘴通過管路連接在所述的抽吸腔上。進ー步的,所述的用于連接充注泵嘴的管路或者用于連接抽吸泵嘴的管路上連接壓力表。[0011]作為優(yōu)選技術手段所述的充注泵嘴為自充注腔向外流通的單向泵嘴,所述的抽吸泵嘴為自外向充注腔流通的單向泵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活塞在兩個方向運動時均可實現(xiàn)充注或者抽吸,提高效率;2.通過配置復位彈簧,使用泵時僅用一只手或者一只腳即可進行操作,另ー只手則可以進行其它的操作,方便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結構的活塞向下運動時流體的流動方向示意圖;圖3是圖I所示結構的活塞向上運動時流體的流動方向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ー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陰01-泵體,11-前腔,12-后腔,13-充注腔,14-抽吸腔,15-第一充注通道,16-第一單向閥,17-第二充注通道,18-第二單向閥,19-第一抽吸通道,110-第三單向閥,11ト第二抽吸通道,112-第四單向閥,113-隔離壁;02-活塞;03_伸縮桿;04_充注泵嘴;05_抽吸泵嘴;06_復位彈簧;07_握柄;08-手柄;09_底座;010_踏板;011_復位彈黃;012_壓カ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抽、充兩用泵,如圖I所示,其包括泵體01、位于泵體01內(nèi)的活塞02,活塞02上連接有伸至泵體01外的伸縮桿03,活塞02將泵體的內(nèi)腔分為前腔11和后腔12,泵體01的前端具有并列的充注腔13和抽吸腔14,充注腔13上連接充注泵嘴04,抽吸腔14上連接抽吸泵嘴05,前腔11與充注腔13之間設第一充注通道15并為該第一充注通道15配置由前腔11向充注腔13流通的第一單向閥16,后腔12與充注腔13之間設第二充注通道17并為該第二充注通道17配置由后腔12向充注腔13流通的第二單向閥18,前腔11與抽吸腔14之間設第一抽吸通道19并為該第一抽吸通道19配置由抽吸腔14向前腔11流通的第三單向閥110,后腔12與抽吸腔14之間設第二抽吸通道111并為該第二抽吸通道111配置由抽吸腔14向后腔12流通的第四單向閥112。各個單向閥的流向在圖I中用虛線箭頭標識。具體實施時,各個單向閥可用等同結構如單向透氣膜等替換。該結構的抽、充兩用泵,當活塞02向前腔11運動時,如圖2所示,外部的流體經(jīng)抽吸泵嘴05、抽吸腔14、第二抽吸通道111向后腔12補充,前腔11的流體經(jīng)第一充注通道
15、充注腔13、充注泵嘴04排出,第二充注通道17、第一抽吸通道19截至,圖中用實線箭頭標識流向;當活塞02向后腔12運動時,如圖3所示,外部的流體經(jīng)抽吸泵嘴05、抽吸腔14、第一抽吸通道19向前腔11補充,后腔12的流體經(jīng)第二充注通道17、充注腔13、充注泵嘴04排出,第一充注通道15、第二抽吸通道111截至,圖中用實線箭頭標識流向;由此,無論活塞向哪個方向運動,均可實現(xiàn)充注(通過充注泵嘴)或者抽吸(通過抽吸泵嘴),提高了效率。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ー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附加的技術特征以構成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該情形,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根據(jù)具體作用將它們選用在上段所述的技術方案上。首先,為了結構緊湊,前腔11通過隔離壁113與充注腔13、抽吸腔14隔離,第一充注通道15、第一抽吸通道19設在隔離壁113上。其次,第二充注通道17、第二抽吸通道111為位于泵體外的管子,此時,為了確保流向,避免出現(xiàn)逆流,第二單向閥18、第四單向閥112可為兩個,分別設于管子的兩端。具體實施時,第二充注通道、第二抽吸通道還可以為制在泵體壁上的通道。第三,泵體01內(nèi)設有對活塞02施加弾力的復位彈簧06。以在操作伸縮桿令活塞向復位彈簧彈カ的反方向運動后,復位彈簧即可促使活塞復位,便于操作。具體的,復位彈簧06為螺旋狀壓カ彈簧,其兩端分別支撐在活塞、泵體一端部上,結構緊湊,便于裝配。進ー步的,泵體01上連接有握柄07,伸縮桿03的外端連接有手柄08,使用時同時握持握柄
07、手柄08即可驅(qū)使活塞02運動。具體的,參見圖I,手柄08可位于握柄07與泵體01之·間,此時握持握柄07、手柄08時通過伸縮桿03拉著活塞02運動,這種結構形式下,為了便于令活塞復位,復位彈簧06套在伸縮桿03上為佳;或者,握柄位于手柄與泵體之間,伸縮桿穿過握柄,此時握持握柄、手柄時通過伸縮桿推著活塞運動,這種結構形式下,為了便于令活塞復位,所述復位彈簧位于圖所示活塞的下側(cè)為佳。當復位彈簧結構形式變化時,可依據(jù)彈簧的具體結構改變其裝配位置。第四,參見圖4,為泵體01、伸縮桿03配置底座09和踏板010,踏板010可擺動的(如通過軸)連接在底座09上,泵體01可擺動的(如通過軸)連接在底座09或踏板010上、伸縮桿03的外端可擺動的(如通過軸)連接在踏板010或底座09上(圖2所示為泵體可擺動的連接在底座上、伸縮桿的外端可擺動的連接在踏板上,具體實施時,可互換泵體、伸縮桿的連接位置)。該結構泵在使用時,僅用腳踩踏板即可實現(xiàn)操作。此外,底座09與踏板010之間設有復位彈簧011,該復位彈簧011和與所述位于泵體內(nèi)的復位彈簧06 —同實現(xiàn)復位用于增強復位能力,顯然的,在具備該設于底座與踏板之間的復位彈簧011時,可省去位于泵體內(nèi)的復位彈簧06。具體的,該設于底座與踏板之間的復位彈簧011為扭カ彈簧。第五,充注泵嘴04通過管路連接在充注腔13上,抽吸泵嘴05通過管路連接在抽吸腔14上,如此便于將充注泵嘴、抽吸泵嘴延伸至工作位置,便于操作。為便于了解壓力,用于連接充注泵嘴的管路或者用于連接抽吸泵嘴的管路上連接壓力表012。第六,充注泵嘴04為自充注腔向外流通的單向泵嘴,抽吸泵嘴05為自外向充注腔流通的單向泵嘴。由此輔助流道實現(xiàn)流體的單向流動。本實用新型的抽、充兩用泵,無論活塞的運動方式怎樣,視充氣或者抽氣的目的可將泵嘴連通前腔或者后腔。本實用新型的抽、充兩用泵,適用的介質(zhì)包括氣體、液體。
權利要求1.抽、充兩用泵,包括泵體(01)、位于泵體(OI)內(nèi)的活塞(02),所述的活塞(02 )上連接有伸至泵體外的伸縮桿(03),所述的活塞(02)將所述泵體(01)的內(nèi)腔分為前腔(11)和后腔(12),其特征是 所述泵體(01)的前端具有并列的充注腔(13)和抽吸腔(14),所述的充注腔(13)上連接充注泵嘴(04),所述的抽吸腔(14)上連接抽吸泵嘴(05), 所述的前腔(11)與所述的充注腔(13)之間設第一充注通道(15)并為該第一充注通道(15)配置由所述的前腔(11)向所述的充注腔(13)流通的第一單向閥(16), 所述的后腔(12)與所述的充注腔(13)之間設第二充注通道(17)并為該第二充注通道(17)配置由所述的后腔(12)向所述的充注腔(13)流通的第二單向閥(18), 所述的前腔(11)與所述的抽吸腔(14)之間設第一抽吸通道(19)并為該第一抽吸通道(19)配置由所述的抽吸腔(14)向所述的前腔(11)流通的第三單向閥(110), 所述的后腔(12)與所述的抽吸腔(14)之間設第二抽吸通道(111)并為該第二抽吸通道(111)配置由所述的抽吸腔(14)向所述的后腔(12)流通的第四單向閥(112)。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腔(11)通過隔離壁(113)與所述的充注腔(13)、抽吸腔(14)隔離,所述的第一充注通道(15)、第一抽吸通道(19)設在所述的隔離壁(113)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充注通道(17)、第二抽吸通道(111)為位于所述泵體外的管子。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充注通道、第二抽吸通道為制在所述泵體壁上的通道。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體(01)內(nèi)設有對所述的活塞(02)施加彈カ的復位彈簧(06)。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復位彈簧(06)為螺旋狀壓カ彈簧,其兩端分別支撐在活塞、泵體一端部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體(01)上連接有握柄(07),所述伸縮桿(03)的外端連接有手柄(08)。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08)位于所述握柄(07)與泵體(01)之間。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握柄位于所述手柄與泵體之間,所述的伸縮桿穿過所述的握柄。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為所述的泵體(01)、伸縮桿(03)配置底座(09)和踏板(010),所述的踏板(010)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底座(09)上,所述的泵體(01)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底座(09)或踏板(010)上、所述伸縮桿(03)的外端可擺動的連接在所述的踏板(010)或底座(09)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09)與踏板(010)之間設有復位彈簧(011)。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復位彈簧(011)為扭カ彈簧。
1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注泵嘴(04)通過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充注腔(13)上,所述的抽吸泵嘴(05)通過管路連接在所述的抽吸腔(14)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用于連接充注泵嘴的管路或者用于連接抽吸泵嘴的管路上連接壓力表(012)。
1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充兩用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注泵嘴(04)為自充注腔向外流通的單向泵嘴,所述的抽吸泵嘴(05)為自外向充注腔流通的單向泵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方便使用的抽、充兩用泵,現(xiàn)有的泵功能單一,本實用新型泵體的前端具有充注腔和抽吸腔,充注腔上連接充注泵嘴,抽吸腔上連接抽吸泵嘴,前腔與充注腔之間設第一充注通道并為該第一充注通道配置由前腔向充注腔流通的第一單向閥,后腔與充注腔之間設第二充注通道并為該第二充注通道配置由后腔向充注腔流通的第二單向閥,前腔與抽吸腔之間設第一抽吸通道并為該第一抽吸通道配置由抽吸腔向前腔流通的第三單向閥,后腔與抽吸腔之間設第二抽吸通道并為該第二抽吸通道配置由抽吸腔向后腔流通的第四單向閥?;钊趦蓚€方向運動時均可實現(xiàn)充注或者抽吸,提高效率;通過配置復位彈簧,使用泵時僅用一只手或者一只腳即可操作,方便使用。
文檔編號F04B53/16GK202659437SQ20122028123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彭雅嵐, 王重磊 申請人:彭雅嵐, 王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