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
背景技術:
對于離心機組,為使軸承正常潤滑以及相對較純的冷媒在蒸發(fā)器中蒸發(fā)以保證機組高性能,需將冷媒和潤滑油充分分離。特別對于油箱中的壓力平衡管,為使油箱壓力降低,將平衡管引至壓縮機進氣口處,這樣會使冷媒和油的混合物進入壓縮機系統(tǒng),影響軸承正常潤滑及冷媒純度。對于此問題,常規(guī)的解決方法是在油箱出口處設置氣液過濾網(wǎng),以達到氣液分離的目的。由于過濾網(wǎng)尺寸和精度的限制,為獲得較好的過濾效果,氣液過濾網(wǎng)的目數(shù)越來越密,同時為保證一定的壓力損失,需將氣液過濾網(wǎng)的外形進一步擴大,造成成本的增加同時增大外形尺寸,不利于內部結構優(yōu)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用以克服目前氣液過濾網(wǎng)為獲得較好的過濾效果,需將氣液過濾網(wǎng)的目數(shù)設置的越來越密,同時為保證一定的壓力損失,將氣液過濾網(wǎng)的外形進一步做大,增加了成本和結構空間。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包括一次折流板組、氣液過濾網(wǎng),進一步包括二次折流組件,二次折流組件包括設于壓縮機吸氣口處的擋流板和二次折流板組,氣液混合物先流經(jīng)一次折流板組和氣液過濾網(wǎng)進行初步分離,再流經(jīng)二次折流組件進行二次分離。優(yōu)選地,一次折流板組和氣液過濾網(wǎng)設置于壓縮機油箱頂部的同一筒體內,筒體距離油箱潤滑油較近的一端開口設置,氣液過濾網(wǎng)設置于一次折流板組上方,二次折流組件設置于壓縮機殼體的內側頂部,筒體與壓縮機殼體通過平衡管連通,平衡管具有一個與筒體連接的進氣口,一個與壓縮機殼體連接的出氣口,擋流板置于出氣口下方。優(yōu)選地,一次折流板組至少包括一塊以上的一次折流板,一次折流板間隔設置,并以向下傾斜的方式交錯固定于筒體內,且一次折流板不與筒體固定的一端與筒體之間留有氣隙。優(yōu)選地,筒體的直徑為D,一次折流板之間的間隔為O. 15D-0. 35D。優(yōu)選地,向下傾斜角度小于等于10度。優(yōu)選地,擋流板在壓縮機吸氣口上方與壓縮機殼體圍成二次折流方形腔體。優(yōu)選地,二次折流方形腔體在氣流流出端開口設置。優(yōu)選地,二次折流板組包括至少一塊二次折流板,二次折流板一端與擋流板的一邊固定,另一端與二次折流方形腔體之間留有氣隙。優(yōu)選地,二次折流方形腔體的短邊長度為L,二次折流板的長度為O. 1L-0. 4L。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具有以下優(yōu)點(I)利用氣液混合物氣流流速和流向改變實現(xiàn)氣液分離,不需對氣液過濾網(wǎng)作特殊設計;
(2)通過設置多次折流可提高氣液分離精度;(3)可根據(jù)分離精度需要及時調整折流板數(shù)目和折流次數(shù),適用性強。
圖I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二次折流方形腔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用于利用氣液混合物在流速降低和流動方向改變時,由于粘度的存在,液滴容易附于阻擋物的特性來達到氣液分離的目的,通過多次折流可獲得更高的分離精度,改善壓縮機系統(tǒng)中冷媒和潤滑油形成的氣液混合物的分離效果。 參考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包括一次折流板組3、氣液過濾網(wǎng)4,并進一步設有擋流板6和二次折流板組7,其中,一次折流板組3和氣液過濾網(wǎng)4設置于壓縮機油箱I頂部的同一筒體2內,筒體2朝向油箱I中潤滑油較近的一端開口設置,氣液過濾網(wǎng)4設置于一次折流板組3上方,擋流板6和二次折流板組7設置于壓縮機殼體5的內側頂部,筒體2與壓縮機殼體5通過平衡管8連通,平衡管具有一個與筒體2連接的進氣口,一個與壓縮機殼體5連接的出氣口,擋流板6置于平衡管出氣口下方。為了獲得更好的初次氣液分離效果,一次折流板組3至少包括一塊以上的一次折流板,一次折流板間隔設置,并以向下傾斜的方式間隔交錯固定在筒體2內,且一次折流板不與筒體2固定的一端與筒體2之間留有一定的氣隙,假設筒體2的直徑為D,則一次折流板之間的間隔設定為O. 15D-0. 35D,向下傾斜角度小于等于10度。二次折流板組件包括設于壓縮機吸氣口處的擋流板6和至少一塊二次折流板,二次折流板一端與所述擋流板6的一邊固定,另一端與二次折流方形腔體之間留有氣隙。壓縮機進氣口上方由擋流板圍成的腔體為方形,形成二次折流方形腔體,且在氣流流出端開口設置,參見圖2,所示為二次折流方形腔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設其短邊為L,為了達到更好的二次折流效果,將二次擋流板的長度設為O. 1L-0. 4L。通過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空調壓縮中機來自油箱的冷媒和潤滑油形成的氣液混合物依次先流經(jīng)一次折流板組,由于氣流速度的降低和方向的改變,潤滑油會附于一次折流板上,而氣體在方向改變后再進入下一塊折流板,經(jīng)過多次折流,大部分的潤滑油被分離出來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次折流板流回至油箱;經(jīng)過一次折流板組分離后的氣液混合物進入具有一定目數(shù)的氣液過濾網(wǎng)進行分離;經(jīng)初步分離后的氣體與部分殘留液體沿著平衡管進入至壓縮機殼體處,由于此處與壓縮機進氣口相通,這部分氣液混合物很容易被吸入壓縮機進氣口處,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在壓縮機殼體處再設置擋流板和二次折流板組來避免殘余的潤滑油氣體進入壓縮機系統(tǒng),擋流板和二次折流板組使氣體的流速和流向再次改變,提高分離效果,此處過濾下來的潤滑油可通過設置管路引回至油箱,最后,較純的冷媒氣體被吸入壓縮機進氣口,改善了系統(tǒng)性能。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br>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包括一次折流板組、氣液過濾網(wǎng),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二次折流組件,所述二次折流組件包括設于壓縮機吸氣口處的擋流板和二次折流板組,氣液混合物先流經(jīng)所述一次折流板組和氣液過濾網(wǎng)進行初步分離,再流經(jīng)所述二次折流組件進行二次分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折流板組和氣液過濾網(wǎng)設置于壓縮機油箱頂部的同一筒體內,所述筒體距離油箱潤滑油較近的一端開口設置,所述氣液過濾網(wǎng)設置于一次折流板組上方,所述二次折流組件設置于壓縮機殼體的內側頂部,所述筒體與壓縮機殼體通過平衡管連通,所述平衡管具有一個與所述筒體連接的進氣口,一個與所述壓縮機殼體連接的出氣口,所述擋流板置于所述出氣口下方。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折流板組至少包括一塊以上的一次折流板,所述一次折流板間隔設置,并以向下傾斜的方式交錯固定于所述筒體內,且所述一次折流板不與所述筒體固定的一端與所述筒體之間留有氣隙。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直徑為D,所述一次折流板之間的間隔為O. 15D-0. 35D。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傾斜角度小于等于10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流板在壓縮機吸氣口上方與所述壓縮機殼體圍成二次折流方形腔體。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折流方形腔體在氣流流出端開口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折流板組包括至少一塊二次折流板,所述二次折流板一端與所述擋流板的一邊固定,另一端與二次折流方形腔體之間留有氣隙。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折流方形腔體的短邊長度為L,所述二次折流板的長度為O. 1L-0. 4L。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用于改善壓縮機系統(tǒng)中冷媒和潤滑油形成的氣液混合物的分離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壓縮機氣液分離結構,包括一次折流板組、氣液過濾網(wǎng),進一步包括二次折流組件,二次折流組件包括設于壓縮機吸氣口處的擋流板和二次折流板組,氣液混合物先流經(jīng)一次折流板組和氣液過濾網(wǎng)進行初步分離,再流經(jīng)二次折流組件進行二次分離。
文檔編號F04D29/70GK102900709SQ20111020921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鐘瑞興, 張治平, 蔣楠, 陳杰東, 蔣彩云, 謝蓉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