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煤礦井下支護,尤其涉及一種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
背景技術:
1、煤礦井下支護是確保煤礦安全開采的重要技術措施,其能夠保證綜掘面附近的地質(zhì)穩(wěn)定,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2、現(xiàn)煤礦井下的頂板事故頻發(fā),傳統(tǒng)的支護方式采用施工點錨的方式來控制,但還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現(xiàn)有安裝在綜掘機上的機載臨時支護,存在控制范圍不足、高度限制等問題,不便于現(xiàn)場的操作,為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
2、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包括:
4、移動組件,所述移動組件安裝在巷道的頂部,移動組件沿著巷道的延伸方向移動;
5、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固定安裝在移動組件的一側;
6、頂梁組件,所述頂梁組件與升降組件的動作端固定連接,且頂梁組件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可折疊的支撐架組件;
7、所述升降組件包括:
8、方形連接板,所述方形連接板與移動組件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方形連接板遠離移動組件的一側設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
9、支撐連接板,所述支撐連接板為三角形結構,所述支撐連接板的第一角處與第一連接孔活動連接;
10、抬升連接板,所述抬升連接板的一側設置有雙孔連接件,所述雙孔連接件上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三連接孔、第四連接孔,所述支撐連接板的第二角處與第四連接孔活動連接;
11、平衡油缸,所述平衡油缸的第一端與支撐連接板的第三角處與活動連接,所述平衡油缸的第二端與第三連接孔活動連接;
12、抬頭油缸,所述抬頭油缸的第一端與第二連接孔活動連接,所述抬頭油缸的第二端支撐連接板的底邊活動連接。
13、優(yōu)選的,所述移動組件包括:
14、單軌道,所述單軌道與巷道的頂部固定連接;
15、第一滑動組件、第二滑動組件,所述第一滑動組件、第二滑動組件均與單軌道滑動連接,且第一滑動組件與第二滑動組件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油缸;
16、所述第一滑動組件、第二滑動組件上均設置有與單軌道固定的液壓鉗。
17、優(yōu)選的,所述頂梁組件包括:
18、頂梁架,頂梁架與抬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梁架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頂梁架分布在抬升連接板的兩端;
19、板架,所述板架與頂梁架固定連接,所述板架平行設置有多組。
20、優(yōu)選的,所述板架為拱形。
21、優(yōu)選的,所述頂梁架包括:一級頂梁、二級頂梁、第二伸縮油缸,所述二級頂梁的一端與一級頂梁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油缸的兩端分別與一級頂梁、二級頂梁固定連接。
22、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架組件包括:
23、支撐油缸,所述支撐油缸的第一端活動連接有支撐腳,所述支撐油缸的第二端活動連接有三角連接架;
24、所述支撐油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與三角連接架之間安裝有捶擺油缸,所述三角連接架的側面固定連接有連接頭。
25、優(yōu)選的,所述捶擺油缸的兩端均為活動連接。
2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設計移動組件、升降組件、頂梁組件以及支撐架組件構成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可在巷道的內(nèi)部移動,實現(xiàn)對不同位置的進行支護,現(xiàn)場操作移動比較方便,使用在綜掘過程中,可以極大的降低支護作業(yè)量,加快施工進度。
1.一種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組件(2)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梁組件(4)包括: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402)為拱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梁架(401)包括:一級頂梁(401a)、二級頂梁(401b)、第二伸縮油缸(401c),所述二級頂梁(401b)的一端與一級頂梁(401a)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油缸(401c)的兩端分別與一級頂梁(401a)、二級頂梁(401b)固定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組件(5)包括: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煤礦井下支護頂板的自移式支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捶擺油缸(504)的兩端均為活動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