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包括具有用于冷卻空氣的通過區(qū)域的殼體;用于使冷卻空氣沿流動方向穿過殼體加速的做功機械,殼體具有環(huán)繞地限定通過區(qū)域的框架以及將通過區(qū)域分成隔室的中間隔板,在框架和中間隔板內構造有與做功機械傳導介質連接的、具有朝向通過區(qū)域的空氣出口的空氣通道,框架具有相對的縱邊,其在端側通過各一個在縱邊之間延伸的且比縱邊短的橫邊相互連接,并且中間隔板設置在橫邊之間并將兩個縱邊相互連接;或者設置在縱邊之間并將兩個橫邊相互連接,與框架連接的連接件,其與框架相對的自由端部設置有能夠由汽車發(fā)動機驅動的做功機械。本申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冷卻器的有效表面是盡可能未覆蓋的并且組件總體上具有更加緊湊的尺寸。
【專利說明】
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根據如下所述的,用于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具有:殼體,殼體具有用于冷卻空氣的通過區(qū)域;以及用于使冷卻空氣沿著流動方向穿過殼體加速的做功機械。
【背景技術】
[0002]內燃發(fā)動機意義上的汽車發(fā)動機在它的運行溫度中應該向上受到限制。為了特別是向上保持這個運行溫度,需要相應的冷卻措施??諝饫鋮s的汽車發(fā)動機為此具有帶有大多筋條狀的外部結構的區(qū)域,以便通過如此擴大的表面將一部分運行熱釋放到周圍空氣中。與此相對,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與冷卻系統(tǒng)連接,在該冷卻系統(tǒng)中將汽車發(fā)動機的汽缸體和汽缸蓋環(huán)繞沖洗的冷卻液吸收產生的余熱的大部分。為此設置有大多布置在汽車發(fā)動機的殼壁內的通道,這些通道與流過這些通道的冷卻液共同構成所謂的冷卻液套。
[0003]為了防止冷卻液過熱,接著將冷卻液經過冷卻系統(tǒng)的本身封閉的冷卻循環(huán)回路引導通過適當?shù)睦鋮s器。其中由冷卻液吸收的熱量中的至少一部分經過通常構造成空氣-冷卻液-換熱器的冷卻器釋放到周圍空氣中。這樣的冷卻器具有可由形式為冷卻空氣的周圍空氣環(huán)繞沖洗和同時可由冷卻劑流過的結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將運行中的汽車發(fā)動機的由冷卻液吸收的熱量持續(xù)地釋放到周圍空氣中。其中冷卻器的效率基本上取決于其與冷卻空氣接觸的有效表面的大小。其他的影響因素是冷卻空氣的流速,隨著該流速的上升與冷卻器的表面接觸的周圍空氣的體積同樣增加。
[0004]根據周圍空氣和冷卻液的溫度條件,冷卻空氣的流速在慢速行駛的情況中和特別是在停車時可能不再是充分的。出于這個原因用于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具有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該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可以連續(xù)地運行或者僅僅在需要時接通。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具有例如形式為葉輪的做功機械,利用該做功機械可以吸入并加速一部分周圍空氣。因此,由此與車輛的運動無關地加速的周圍空氣的作用在于保障汽車發(fā)動機的充分冷卻所需的流速。為此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設置在冷卻器之前或者之后,因而冷卻空氣由冷卻器的結構吹送或者抽吸。
[0005]為此眾所周知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于是具有配置有大多徑向設置的葉片的螺旋槳,該螺旋槳通常由電動馬達驅動。由于葉片的傾斜位置周圍空氣相應傾斜地流向這些葉片,因而在螺旋狀旋轉時發(fā)生冷卻空氣的定向運動。為了將螺旋槳的限定在冷卻器的僅僅一個表面區(qū)域的有效半徑(Wirkkreis)擴大到其整個表面上,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包括適當?shù)臍んw。該殼體具有通過區(qū)域,螺旋槳設置在該通過區(qū)域的中心。由于殼體的與冷卻器的表面的尺寸相匹配的構造,由旋轉的螺旋槳穿過通過區(qū)域吸入并加速的冷卻空氣得到相應的分布。
[0006]由US2011/223015 AUUS 2012/318393 AUUS 2013/045084 Al和EP2 191 142BUGB 2466058 B、GB 2468323 A以及JP 56167897 A公知了無葉片的起居室電扇。由于放棄了開放式設置的螺旋槳這些起居室電扇的運行伴隨僅僅很少的噪音。它們的基本原理規(guī)定圓的或橢圓的框架,該框架環(huán)繞地限定通過區(qū)域。在框架內構造有環(huán)繞的空氣出口,穿過框架流動的空氣可以從該空氣出口中吹出。穿過框架流動的空氣由設置在通過區(qū)域之外的空氣壓縮機從外部吸入并相應地加速,因而在框架內產生相對環(huán)境壓力提高的空氣壓力。通過框架在空氣出口的區(qū)域內作為康達面(CoandaFlaeche)的構造實現(xiàn)穿過通過區(qū)域的充分的氣流。其中從空氣出口中流出的空氣環(huán)繞流過康達面,該康達面的傾斜的定向沿著空氣的流動方向擴大橫截面。由于同時下降的空氣壓力將周圍空氣帶走,因而產生充分的持續(xù)的氣流。
[0007]由CN 201982331 U和CN 202165291 U產生無葉片起居室電扇的這個原理的改進,這些專利文獻規(guī)定框架相對底座外殼自動回轉,空氣壓縮機設置在該底座外殼內。
[0008]關于機動車,特別是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外殼將冷卻器的表面的大部分遮蓋,這與該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在冷卻器之前或之后的位置無關。因此為特別是運動中的車輛內的冷卻器只能部分地提供流動的冷卻空氣(迎面風),由此其效率降低。此外,冷卻器的位于殼體的通過區(qū)域內的表面區(qū)域附加地由設置在其中心內的電動馬達連同存在的螺旋槳遮蓋,這導致冷卻器的功率進一步降低。由于殼體的設置,此外螺旋槳克服由此產生的動壓力運行,這增加了其能量消耗。
[0009]由于位置情況在發(fā)動機艙內受到很大限制,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可能的尺寸受到相應的規(guī)定值的限定,這些規(guī)定值為了實現(xiàn)與碰撞性能和針對汽車發(fā)動機的隔熱有關的要求必須加以補充。特別是在排氣系統(tǒng)設置在前部區(qū)域內的汽車發(fā)動機的情況中,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殼體的通過區(qū)域連同電動機和螺旋槳有時不得不相對冷卻器的中心大幅度位移。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冷卻功率附加地降低的同時保障相對具有極高表面溫度的廢氣催化器的足夠間距。
[0010]因此清楚的是:由電動機驅動的、螺旋槳設置在其殼體的通過區(qū)域內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原則上是一種折衷選擇,因為它的有效區(qū)域覆蓋冷卻器的實際表面的50%以下。就這點而言,這樣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因此完全具有繼續(xù)改進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11]在這個背景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如下地進一步改進用于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即,冷卻系統(tǒng)的可以與此組合的冷卻器的有效表面是盡可能未覆蓋的并且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總體上具有更加緊湊的尺寸。
[0012]這個目的通過具有如下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得以實現(xiàn)。以下所述公開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別是有益的構造。
[0013]需要指出的是:在下面的說明書中單獨說明的特征能夠以任意的,在技術上有意義的方式相互組合并揭示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構造。說明書特別是結合附圖附加地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和詳細說明。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具有:殼體,殼體具有用于冷卻空氣的通過區(qū)域;以及用于使冷卻空氣沿著流動方向穿過殼體加速的做功機械,做功機械設置在通過區(qū)域之外,其中殼體具有環(huán)繞地限定通過區(qū)域的四邊的框架以及將通過區(qū)域分成各個隔室的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并且其中,在框架和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內構造有與做功機械傳導介質連接的、具有朝向通過區(qū)域的空氣出口的空氣通道,其中框架具有兩個相對的縱邊,縱邊在端側通過各一個在縱邊之間延伸的且比縱邊短的橫邊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并且至少一個中間隔板設置在橫邊之間并將兩個縱邊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或者設置在縱邊之間并將兩個橫邊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并且其中,設置有與框架傳導介質地連接的連接件,在連接件的與框架相對的自由端部上設置有構造成空氣壓縮機的做功機械,做功機械能夠由汽車發(fā)動機機械地驅動。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框架的限定空氣通道的壁,壁包括朝向通過區(qū)域的內壁以及反向于通過區(qū)域的外壁,外壁自身與內壁之間相夾成夾角,其中內壁具有與夾角相對的、向空氣通道內折彎的端部部段,端部部段在構成空氣出口的情況下由外壁的與夾角相對的、向著通過區(qū)域彎曲的端面至少部分地包圍。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框架的內壁如下環(huán)繞地傾斜,S卩,通過區(qū)域的橫截面沿著流動方向擴大。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下地設置和構造內壁的端部部段和外壁的彎曲的端面,即,從空氣出口中流出的冷卻空氣的流出方向相對流動方向傾斜。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框架的縱邊與橫邊之間的過渡和/或框架與至少一個中間隔板之間的過渡具有內半徑。
[001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框架的縱邊與橫邊之間的過渡具有外半徑。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用于空調設備的冷凝器,其中冷凝器設置在通過區(qū)域內。
[0021]下面對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進行說明,該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以有益的方式適合于使用在車輛,特別是機動車內或機動車上。
[0022]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包括具有用于冷卻空氣的通過區(qū)域的殼體。原則上該殼體例如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金屬和/或塑料構成,其中除了由生產決定的要求之外,作為可能的材料選擇標準可以注意在使用地占優(yōu)勢的影響諸如溫度和與可能的介質的接觸。
[0023]為了首先從周圍空氣中吸入冷卻空氣,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具有做功機械。通過該做功機械的運行可以使吸入的周圍空氣接著以冷卻空氣的形式沿著流動方向穿過殼體加速。為了使由此流動的冷卻空氣指向冷卻器的表面,規(guī)定: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殼體可以設置在冷卻系統(tǒng)的冷卻器的表面區(qū)域或者之前或者之后。因此根據布置和工作方向可以穿過冷卻器吸入或吹送冷卻空氣。
[0024]根據本實用新型,做功機械的位置設置在殼體的通過區(qū)域之外。此外,殼體具有環(huán)繞地限定通過區(qū)域的框架。其中該框架可以有益的方式與需配備它的冷卻器的外部尺寸相匹配。由于典型的冷卻器的大多四邊的或矩形的構造,殼體的框架可以特別優(yōu)選的方式同樣具有四邊的或矩形的構造。通過這種方式冷卻器的有效表面區(qū)域幾乎可以完全位于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殼體的通過區(qū)域內。
[0025]此外,可以設置有將通過區(qū)域分成單個隔室的至少一個中間隔板。換言之,通過區(qū)域可以例如由單個的中間隔板分成兩個隔室。在設置有例如兩個中間隔板的情況中,通過區(qū)域因此例如可以分成三個隔室。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中間隔板的情況中,這些中間隔板優(yōu)選可以彼此平行設置。
[0026]在框架和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內與此無關地設置有連在一起的空氣通道。通過這種方式周圍空氣或冷卻空氣可以流過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一定程度上中空的殼體。為了在空氣通道內產生相應的氣流,該空氣通道相應傳導介質地與做功機械連接。冷卻空氣通過空氣出口從殼體中吹出??諝獬隹诳梢詢?yōu)選的方式環(huán)繞地順著框架和/或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延伸。
[0027]鑒于殼體的框架的四邊的構造,這個框架具有兩個相對的縱邊以及兩個同樣相對的橫邊。其中縱邊與橫邊如下地彼此校準,即,縱邊在它們的各相同的端部通過橫邊中的各一個相互連接。于是橫邊可以在縱邊之間并且縱邊相應地在橫邊之間延伸。其中規(guī)定:橫邊設計得比縱邊短。其中優(yōu)選縱邊能夠沿著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而橫邊則沿著垂直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原則上縱邊與橫邊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因而它們環(huán)繞地構成空氣通道。
[0028]在這個背景下,視為有益的是: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可以在兩個橫邊之間延伸,同時其傳導介質地與這些橫邊連接。就這點而言,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可以與縱邊平行地延伸。
[0029]作為此外的可選或補充,另外規(guī)定:至少一個中間隔板(或另一個中間隔板)可以在縱邊之間延伸。在這種情況中論及的中間隔板然后同樣傳導介質地與兩個縱邊連接。因此至少一個中間隔板(或者另一個中間隔板)可以與橫邊平行地延伸。
[0030]鑒于至少一個中間隔板考慮如下:這個中間隔板同樣可以包括空氣出口。特別優(yōu)選這個中間隔板還具有兩個空氣出口,這些空氣出口然后設置如下,即,由至少一個中間隔板分隔的通過區(qū)域的每個單個的隔室具有環(huán)繞的空氣出口。因此可以為通過區(qū)域的每個單個的隔室充分地提供冷卻空氣。這樣可以有益的方式與各個冷卻器的尺寸相匹配,以便盡可能好地為該冷卻器的有效表面區(qū)域加載冷卻空氣。
[0031]如前面已經詳細說明的那樣,本實用新型規(guī)定將做功機械設置在通過區(qū)域之外。為此設置有連接件,該連接件以適當?shù)姆绞脚c框架連接。其中主要目的是:連接件具有與空氣通道和做功機械的傳導介質的連接。連接件的自由端部與構造成空氣壓縮機的做功機械連接。
[0032]關于做功機械的驅動,該做功機械與汽車發(fā)動機傳遞扭矩地連接,因而與汽車發(fā)動機的運行相關聯(lián)地實施該做功機械的運行。當然也可以考慮與附加的電動機的組合。這個組合例如具有優(yōu)點:即使在車輛停車的狀態(tài)中在汽車發(fā)動機關閉的情況下冷卻器依然可以通過電動機運行,而在汽車發(fā)動機啟動的情況中則利用其扭矩。
[0033]其中做功機械可以有益的方式與汽車發(fā)動機的周邊設備傳遞扭矩地連接。其中例如可以通過皮帶或鏈條或軸實現(xiàn)該連接。為了與汽車發(fā)動機的轉速無關地形成做功機械的功率,也可以考慮做功機械與汽車發(fā)動機之間的離合器和/或傳動機構。由此產生的優(yōu)點在于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殼體的按比例非常大的通過區(qū)域。因此與冷卻器組合可以實現(xiàn):該冷卻器的有效表面可以幾乎完全未覆蓋地由冷卻空氣流過。這一點與冷卻空氣是否主動地由做功機械或被動地由出于其他的原因總歸流動的周圍空氣(例如迎面風)加速無關。因此特別是在處于運動中的具有這樣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車輛中,冷卻器的單獨可以由迎面風入流的表面就相對傳統(tǒng)的構造增加到最大程度。
[0034]由于做功機械設置在通過區(qū)域之外,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殼體可以構造成非常狹長的,使得在配置僅僅很少自由空間的發(fā)動機艙內的安置也成為可能。同時可以遠離發(fā)動機艙內表面溫度高的可能的構件,設置為了吸入和加速冷卻空氣而設置的做功機械,因而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防止可能的由熱造成的問題。
[0035]根據前述基本的發(fā)明思想的有益的發(fā)展設計,空氣通道的位于框架內的部分可以由框架的壁限定。壁然后可以包括內壁和外壁,其中內壁朝向殼體的通過區(qū)域,而外壁則位于壁的相應地反向于通過區(qū)域的側面上。其中內壁與外壁彼此如下地設置,即,它們針對框架的橫截面在它們之間相夾成夾角。內壁與這個夾角相對地具有端部部段,該端部部段構造成彎曲的或向空氣通道內折彎的。
[0036]此外,外壁在其與夾角相對的端部上具有彎曲的端面,該端面向著殼體的通過區(qū)域彎曲。其中內壁的折彎的端部部段與外壁的彎曲的端面彼此如下地設置,S卩,折彎的端部部段至少部分地由彎曲的端面包圍。在這種情況下,端面與端部部段在構成空氣出口的情況下相互間隔開。
[0037]根據這個構造,利用僅僅少量的支出就實現(xiàn)了必要的空氣出口,因為這個空氣出口在沒有附加構件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xiàn)。由于內壁的向著空氣通道內折彎的端部部段,空氣通道向著空氣出口的方向變窄,由此導致由框架中流出的冷卻空氣的流速上升。通過這種方式首先可以在空氣通道內形成動壓力,該動壓力使冷卻空氣從空氣出口中持續(xù)地流出成為可能。
[0038]本實用新型規(guī)定:殼體可以如下地具有構造,S卩,中心的通過區(qū)域的橫截面沿著冷卻空氣的流動方向穿過這個通過區(qū)域擴大。通過這種方式從空氣出口吹出的冷卻空氣的最初的空氣壓力沿著流動方向下降,因而由于壓差沿著流動方向位于殼體前面的周圍空氣在一定程度上被帶走。因此增加了穿過通過區(qū)域的氣流。
[0039]在結構上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xiàn)這一點,S卩,框架的內壁以相應的方式構造成環(huán)繞地相對流動方向傾斜的。
[0040]根據本實用新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構造,殼體的框架可以構造如下,即,其空氣出口相對流動方向傾斜。傾斜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從空氣出口中流出的冷卻空氣的方向與流動方向在二者之間相夾成0°與90°之間的夾角。優(yōu)選夾角可以為20°至70°。這個夾角可以有益的方式為40°至50°。由于由此傾斜的空氣出口,首先將冷卻空氣進一步引入通過區(qū)域的中心,因而產生冷卻空氣在通過區(qū)域內的更好的分布。為了實現(xiàn)空氣出口的這樣的傾斜,內壁的端部部段與外壁的端面可以有益的方式相應地傾斜并相互校準。
[004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有益的發(fā)展設計,框架的縱邊與橫邊之間的過渡在二者之間分別具有內半徑。在至少一個中間隔板與縱邊和/或橫邊之間可以分別作為此外的可選或補充構造有內半徑。由于通過內半徑進行平滑的過渡,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流動的冷卻空氣從空氣出口中吹出時的可能的不均勻性,因而不會產生非期望的和降低冷卻功率的湍流。還能夠因此在空氣通道內有效地避免框架的各個角內的非期望的動壓力。
[0042]作為此外的可選或補充,縱邊與橫邊之間的外部過渡可以具有外半徑。由于框架的由此弧形彎曲的角區(qū)域,可以實現(xiàn)冷卻空氣穿過空氣通道的持續(xù)的流動。因此不存在不連貫的過渡,如在沒有這樣的修圓的情況下可能產生的那樣,因而實現(xiàn)了冷卻空氣從框架中的均勻的吹出。
[0043]根據另一個有益的發(fā)展設計,可以設置有用于空調設備的冷凝器,其中該冷凝器然后可以設置在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通過區(qū)域內。通過這種方式,由于形式為冷卻器的換熱器與冷凝器可以彼此設置在最小的空間上并且由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提供冷卻空氣,可以實現(xiàn)非常緊湊的構造。
[0044]由于借助在此介紹的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現(xiàn)在能夠將車輛冷卻系統(tǒng)的可以與此組合的冷卻器的有效表面保持盡可能未覆蓋的。其原因是完全省略了通過區(qū)域內的傳統(tǒng)的做功機械和螺旋槳。此外,由于做功機械的位移和有益地使用提供冷卻空氣的框架,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總體上可以具有緊湊得多的尺寸。
【附圖說明】
[0045]下面借助在附圖中示意性示出的不同的實施例進一步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有益的細部和作用。其中:
[004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視圖;
[0047]圖2為圖1所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側視圖;
[0048]圖3為圖1和圖2所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頂視圖;
[0049]圖4為圖1所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50]圖5為圖4所示出的、以同樣的表現(xiàn)方式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部分的可選的構造;以及
[0051]圖6為圖1至圖5所示出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的一個部分的剖視圖。
[0052]附圖標記列表
[0053]I 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
[0054]2 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的殼體
[0055]3 殼體2的通過區(qū)域
[0056]4 通過區(qū)域3的隔室
[0057]5 通過區(qū)域3的隔室
[0058]6 通過區(qū)域3的隔室
[0059]7 殼體2的框架
[0060]8 框架7的縱邊[0061 ]9 框架7的縱邊
[0062]10框架7的橫邊
[0063]11框架7的橫邊
[0064]12縱邊8與9之間的中間隔板
[0065]13縱邊8與9之間的中間隔板
[0066]14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的做功機械
[0067]15做功機械14與框架7之間的連接件
[0068]16 內半徑
[0069]17外半徑
[0070]18橫邊10與11之間的中間隔板
[0071]19通過區(qū)域3的隔室
[0072]20通過區(qū)域3的隔室
[0073]21殼體2內的空氣通道
[0074]22殼體2的內壁
[0075]23殼體2的外壁
[0076]24內壁22的端部部段
[0077]25外壁23的端面
[0078]26殼體2的空氣出口
[0079]a殼體2或框架7的深度
[0080]b殼體2或框架7的高度[0081 ]c做功機械14的中心
[0082]D鏡面
[0083]e內壁22與外壁23之間的夾角
[0084]F冷卻空氣的流出方向
[0085]X流動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86]從圖1看到是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的示意圖。這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用于與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用的冷卻系統(tǒng)的未進一步示出的冷卻器組合。
[0087]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包括殼體2,該殼體可以設置在未進一步示出的冷卻器的表面之前或之后。在殼體2的中心構造有通過區(qū)域3,該通過區(qū)域目前分為三個彼此隔開的隔室4、5、6。通過通過區(qū)域3或隔室4、5、6可以為冷卻器加載不能進一步看到的冷卻空氣。
[0088]為了保持對看不到的冷卻器的有效表面的盡可能配合精確地遮蓋或全面地遮蓋,殼體2首先具有基本上四邊的或矩形的框架7,該框架可以有益的方式與冷卻器的外部尺寸相匹配??蚣?具有兩個水平的縱邊8、9和兩個垂直的橫邊10、11??v邊8、9和橫邊10、11向外限定框架7的尺寸,其中它們同時至少部分地向內限定通過區(qū)域3或隔室4、5、6??梢钥闯?,縱邊8、9和橫邊10、11為此分別彼此平行地間隔開,其中橫邊10、11構造得比縱邊8、9短。另夕卜,縱邊8、9與橫邊10、11無法進一步看到地相互傳導介質地(S卩,在本實用新型的意義中傳導空氣地)連接。
[0089]目前通過兩個中間隔板12、13將通過區(qū)域3劃分成各個隔室4、5、6,其中中間隔板在兩個縱邊8、9之間垂直地且與橫邊10、11平行地延伸。中間隔板12、13還以無法進一步看清的方式與兩個縱邊8、9傳導空氣地連接或者將兩個縱邊8、9傳導空氣地相互連接。
[0090]在通過區(qū)域3之外設置有做功機械14,該做功機械構造成用于吸入并加速未進一步標明的周圍空氣。為此做功機械14例如構造成空氣壓縮機并且通過連接件15與框架7傳導空氣地連接。具體地說這個連接目前通過框架7的兩個橫邊中之一的橫邊11存在,更確切地說通過針對圖1的圖示而言位于右側的橫邊11。通過這種方式吸入的周圍空氣可以通過做功機械14到達殼體2的框架7內,然后以升高的壓力流過該框架。連接件15也可以設計得比在圖中表示出的長得多,其中做功機械14也可以設置在遠離殼體2的任何適當?shù)牡胤?。其中連接件15內的可能的空氣流動阻力可以忽略不計或者在必要時可以通過更強的做功機械進行補償。關于做功機械14的運行,這個做功機械可以由未進一步示出的電動機電動地和/或由同樣看不到的汽車發(fā)動機機械地驅動,例如通過皮帶。
[0091 ]以后在圖6中將對冷卻空氣從框架7中的必要的吹出加以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92]在觀察殼體2的框架7的情況下,該框架如下地構造,即,位于框架7的角內的、縱邊
8、9與橫邊10、11之間的以及到中間隔板12、13的內部過渡通過各一個內半徑16修成圓形的。另外,位于框架7的角內的、縱邊8、9與橫邊10、11之間的外部過渡同樣通過如下方式設計成倒圓的,即,這些過渡分別具有相應的外半徑17。
[0093]從圖2看到的是圖1所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的,更確切地說是在圖1中右側示出的框架7的右側橫邊11的側視圖。如可以看到那樣,框架7在側面具有始終不變的深度a,該深度在殼體2的或其框架7的整個高度b上延伸。從這個側視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做功機械14的橫截面形狀,該橫截面形狀可以看得出來構造成基本上圓的,特別是圓形的。另外可以看到:做功機械14相對殼體2往后縮進。換言之,做功機械14的中心c位于框架7的深度a之外。
[0094]圖3以框架7的在圖1中上部延伸的縱邊8的頂視圖再次對圖1和2所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I加以說明。
[0095]圖4示出的是前面的圖1至3所示出的殼體2的框架7的透視圖。出于清楚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以及在下面說明的圖5中)省略了做功機械14連同連接件15的圖示。
[0096]與前面的圖示相比這個框架目前經過修改,S卩,框架7的角在這種情況中沒有外半徑17,而是與此相對構造成垂直的。另外,縱邊8、9與橫邊10、11之間的以及到中間隔板12、13的過渡分別具有內半徑16,因而這些過渡還依然構造成倒圓的。
[0097]圖5說明的是前面圖1至4所示出的框架7的構造的一個可能的變型??梢钥吹竭@個框架現(xiàn)在代替兩個中間隔板12、13而只具有單個的中間隔板18,該中間隔板將通過區(qū)域3相應地分為僅僅兩個隔室19、20。
[0098]此外,中間隔板18不是垂直而是水平定向,因而這個中間隔板平行于兩個縱邊8、9并在二者之間延伸。在這種情況下中間隔板18在兩個橫邊10、11之間延伸,其中這些橫邊通過中間隔板18以無法進一步看出的方式傳導空氣地相互連接。類似于前面的設計,在此縱邊8、9與橫邊10、11之間的以及到單個的中間隔板18的過渡也分別利用內半徑16構造成倒圓的。
[0099]圖6說明的是殼體2的具有代表性的剖面,該圖這樣特別是適用于其框架7,更確切地說適用于縱邊8、9和橫邊10、11。當然這個構造也可以用于中間隔板12、13、18,其中在此示出的橫截面然后優(yōu)選可以設計成順著鏡面D基本上鏡像的。
[0100]可以看出框架7構造成中空的,因而這個框架具有空氣通道21。如此前已經述及的那樣,空氣通道21類似地也設計在此處未進一步示出的中間隔板12、13、18內。原則上空氣通道21與做功機械14傳導介質地(S卩,傳導空氣地)連接。空氣通道21目前由框架7的壁限定。其中壁包括朝向通過區(qū)域3的內壁22和相反的、相應地反向于通過區(qū)域3的外壁23。其中可以看出內壁22與外壁23彼此非平行地延伸。更確切地說內壁22相對外壁23傾斜,因而內壁22與外壁23在它們之間相夾成夾角e。
[0101]此外,內壁22具有與夾角e相對的端部部段24,該端部部段彎曲地向空氣通道21內折彎。其中端部部段24成曲線狀,因而在內壁22與端部部段24之間直到其自由端部為止產生倒圓的過渡。與此相對,外壁23具有與夾角e相對的端面25,該端面同樣構造成彎曲的。其中端面25的曲率如下,S卩,這個端面向通過區(qū)域3內折彎并且同時將內壁22的端部部段24至少部分地包圍。可以看出其中端面25與端部部段24在構成朝向通過區(qū)域3的空氣出口 26的情況下彼此間隔開。其中由端面25和端部部段24構成的空氣出口 26如下地延伸,S卩,從空氣通道21中流出的冷卻空氣根據其流出方向F相對流動方向X傾斜。垂直于殼體2的高度b延伸的方向應該理解為流動方向,沿著該方向例如迎面風流動穿過通過區(qū)域3。
[0102]通過觀察此處示出的橫截面可以理解:框架7的內壁22構造成環(huán)繞地相對流動方向X傾斜的。通過這種方式通過區(qū)域3的橫截面沿著流動方向X擴大。由于由此在通過區(qū)域3內沿著流動方向X的方向產生的壓差,周圍空氣能夠以未進一步示出的方式沿著流動方向X流動,因此從框架7中流出的冷卻空氣的氣流得到一部分并流的周圍空氣的補充。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液體冷卻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具有:殼體(2),所述殼體具有用于冷卻空氣的通過區(qū)域(3);以及用于使冷卻空氣沿著流動方向(X)穿過所述殼體(2)加速的做功機械(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做功機械(14)設置在所述通過區(qū)域(3)之外,其中所述殼體(2)具有環(huán)繞地限定所述通過區(qū)域(3)的四邊的框架(7)以及將所述通過區(qū)域(3)分成各個隔室(4,5,6,19,20)的至少一個中間隔板(12,13,18),并且其中,在所述框架(7)和所述至少一個中間隔板(12,13,18)內構造有與所述做功機械(14)傳導介質連接的、具有朝向所述通過區(qū)域(3)的空氣出口(26)的空氣通道(21),其中所述框架(7)具有兩個相對的縱邊(8,9),所述縱邊在端側通過各一個在所述縱邊(8,9)之間延伸的且比所述縱邊(8,9)短的橫邊(10,11)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并且所述至少一個中間隔板(12,13)設置在所述橫邊(10,11)之間并將兩個所述縱邊(8,9)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或者設置在所述縱邊(8,9)之間并將兩個所述橫邊(10,11)傳導介質地相互連接,并且其中,設置有與所述框架(7)傳導介質地連接的連接件(15),在所述連接件的與所述框架(7)相對的自由端部上設置有構造成空氣壓縮機的所述做功機械(14),所述做功機械能夠由所述汽車發(fā)動機機械地驅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框架(7)的限定所述空氣通道(21)的壁,所述壁包括朝向所述通過區(qū)域(3)的內壁(22)以及反向于所述通過區(qū)域(3)的外壁(23),所述外壁自身與所述內壁(22)之間相夾成夾角(e),其中所述內壁(22)具有與所述夾角(e)相對的、向所述空氣通道(21)內折彎的端部部段(24),所述端部部段在構成所述空氣出口(26)的情況下由所述外壁(23)的與所述夾角(e)相對的、向著所述通過區(qū)域(3)彎曲的端面(25)至少部分地包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的所述內壁(22)如下環(huán)繞地傾斜,S卩,所述通過區(qū)域(3)的橫截面沿著所述流動方向(X)擴大。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如下地設置和構造所述內壁(22)的所述端部部段(24)和所述外壁(23)的彎曲的所述端面(25),S卩,從所述空氣出口( 2 6)中流出的冷卻空氣的流出方向(F)相對所述流動方向(X)傾斜。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的所述縱邊(8,9)與所述橫邊(10,11)之間的過渡和/或所述框架(7)與所述至少一個中間隔板(12,13,18)之間的過渡具有內半徑(16)。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的所述縱邊(8,9)與所述橫邊(10,11)之間的過渡具有外半徑(17)。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冷卻器配置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空調設備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冷凝器設置在所述通過區(qū)域(3)內。
【文檔編號】F01P11/10GK205532843SQ201620233290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發(fā)明人】赫爾穆特·霍耶, 貝恩德·布林克曼, 克里斯汀·約爾克, 約翰·昂德里克·維格斯
【申請人】福特環(huán)球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