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增壓器廢氣旁通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和一種具有該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車輛得到了廣泛普及,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從而,現(xiàn)有的車輛大部分需要控制車輛的廢氣排放。在保證車輛動力性的前提下降低發(fā)動機排量是行之有效的節(jié)能減排方案之一,隨著排量的降低,為了保證整車的動力性,渦輪增壓器逐漸成為了發(fā)動機的標準配置,當渦輪增壓器轉速超速或增壓比超過設計要求時,需要通過其它不經過廢氣渦輪的通道適時的將廢氣排出,為此,現(xiàn)有的蝸輪增壓器通常設置有廢氣旁通閥。
現(xiàn)有渦輪增壓器廢氣旁通結構依靠壓前與壓后的增壓壓力差值,在不同的車輛行駛工況下通過ECU(車載電腦)來控制脈沖寬度調制(PWM)閥的開啟角度實現(xiàn)廢氣旁通閥的開閉。目前市場上增壓器廢氣旁通結構均是通過閥蓋在撐桿的控制下不斷接觸泄壓口和遠離泄壓口進行開啟與關閉,達到控制增壓壓力及轉速的功能。
由于閥蓋以撐桿為鉸接點轉動來靠近或遠離泄壓口,在壓力的作用下,當閥蓋轉動靠近泄壓口時,閥蓋將產生振動,使得閥蓋與泄壓口底座之間產生連續(xù)不斷的敲擊噪聲,考慮到泄壓口的這種位置工作環(huán)境較為惡劣(900°左右),并不適應通過增加減震墊圈來降噪,即便如此,對減震材質的耐久性也是很大的考驗。另外,現(xiàn)有的這種結構,當閥蓋以撐桿為鉸接點開口轉動遠離泄壓口時,泄壓口的整個開口將被打開,從而無法控制泄氣量,并無 法精密控制泄壓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以能夠有效地降低或徹底避免廢氣旁通閥的敲擊噪聲,并實現(xiàn)廢氣泄壓的線性化控制,在提升車輛NVH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廢氣泄壓。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包括泄壓口和閥片,所述閥片能夠橫切于所述泄壓口運動以改變所述泄壓口的開口面積大小,且所述閥片能夠密封所述泄壓口。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由于閥片能夠橫切于泄壓口運動來改變泄壓口的開口面積大小,例如,閥片在泄壓口的開口所在的平面內運動例如伸縮或轉動來調整泄壓口的開口大小,例如,在閥片轉動設置時,閥片的轉軸軸線平行于泄壓口的軸線,這樣,在閥片確保強度的情形下,能夠有效地降低或徹底消除閥片和泄壓口之間的敲擊噪聲,同時,由于閥片運動中能夠調整泄壓口的開口大小,從而實現(xiàn)廢氣泄壓的線性化控制,在提升車輛NVH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廢氣泄壓。
進一步地,所述閥片設置為繞自身的轉動點轉動,以扇形運動改變所述泄壓口的開口面積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泄壓口處形成有楔形容納部,所述閥片形成為具有對應結構的楔形片,所述楔形片能夠在所述楔形容納部內運動以改變所述泄壓口的開口面積大小,在所述楔形片完全與所述楔形容納部配合時,所述楔形片密封所述泄壓口。
進一步地,所述泄壓口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泄壓口相對且錯開布置,所述閥片布置在兩個所述泄壓口之間。
更進一步地,兩個所述泄壓口的端口表面之間的空間形成為楔形容納部,所述閥片形成為能夠配合在所述楔形容納部內的楔形片。
更進一步地,所述楔形容納部的楔形角度為3°-5°。
進一步地,所述泄壓口通過具有弧形流道的殼體來形成。
更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為八分之一的球殼體。
進一步地,所述閥片連接有閥片撐桿組件,所述閥片撐桿組件能夠帶動所述閥片運動。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增壓器廢氣旁通閥,所述增壓器廢氣旁通閥設置有以上所述的任一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
如上所述的,該增壓器廢氣旁通閥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或徹底消除閥片和泄壓口之間的敲擊噪聲,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廢氣泄壓的線性化控制,以在提升車輛NVH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廢氣泄壓。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的示意圖,其中,閥片處于一定程度的打開狀態(tài);
圖2為圖1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并未顯示閥片;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泄壓口,2-閥片,3-殼體,4-楔形容納部,5-閥片撐桿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如圖1和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包括泄壓口1和閥片2,其中,閥片2能夠貼合泄壓口1設置以在閥片2未打開狀態(tài)下密封泄壓口1,同時,閥片2能夠橫切于泄壓口1運動以改變泄壓口1的開口面積大小,例如,在泄壓口1的開口所在平面內,閥片2可以在該平面內伸縮,或者閥片2的一端連接于轉動點,另一端鉸接有拉桿,拉桿能夠帶動閥片2繞轉動點在所述平面內轉動,或者閥片2固定連接于轉軸或閥片撐桿組件上,轉軸或閥片撐桿組件的轉動將帶動閥片2在所述平面內轉動,從而在閥片2伸縮或轉動的同時能夠改變泄壓口1的開口面積大小。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由于閥片2能夠橫切于泄壓口1運動來改變泄壓口的開口面積大小,例如通過以上所述的三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從而使得閥片2并不會和現(xiàn)有技術的閥蓋一樣在輕微打開后(此時泄壓口將全部打開)由于氣壓的作用敲擊泄壓口,這樣,本發(fā)明的這種增壓廢氣旁通閥結構在不額外增加密封材質的情形下,能夠有效地降低或徹底消除閥片和泄壓口之間的敲擊噪聲,同時,由于閥片2運動中能夠調整泄壓口1的開口大小,從而實現(xiàn)廢氣泄壓的線性化控制,在提升車輛NVH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廢氣泄壓。
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中,閥片2的運動形式可以具有多種結構形式,為了便于操控并簡化結構,有效降低該結構占用的空間,優(yōu)選地,閥片2設置為繞自身的轉動點轉動,以類似于扇子展開或收縮 方式的扇形運動來改變泄壓口1的開口面積大小。例如,閥片2的一端連接于轉動點,另一端鉸接有拉桿,拉桿能夠帶動閥片2繞轉動點在所述平面內轉動,在這種情形中,閥片2由于兩端都有支撐受力點,從而可以徹底消除閥片2敲擊泄壓口1的噪聲,或者閥片2固定連接于轉軸或閥片撐桿組件上,轉軸或閥片撐桿組件的轉動將帶動閥片2在所述平面內轉動,這種結構中,只要閥片2連接在閥片撐桿組件上的強度夠,也同樣能夠密封泄壓口1并徹底消除閥片2敲擊泄壓口1的噪聲。
更進一步地,為了顯著提高閥片2與泄壓口1的密封配合效果,優(yōu)選地,泄壓口1處形成有楔形容納部4,如圖2所示,在不影響廢氣排放的前提下,例如泄壓口1的口端面和其對面的結構之間的空間可以形成為具有一定錐度的楔形空間,而閥片2形成為具有對應結構的楔形片,使得所述楔形片能夠在楔形容納部內運動例如轉動以改變泄壓口1的開口面積大小,并在所述楔形片完全與楔形容納部配合時,所述楔形片可以良好地密封泄壓口1。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中,泄壓口1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兩個,例如,在圖2所示的優(yōu)選結構中,泄壓口1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泄壓口1相對且錯開布置,以避免排放的廢氣流相互之間擾亂而影響泄壓效果,而閥片2布置在兩個泄壓口1之間,例如閥片2可以在兩個泄壓口1的之間的空間內伸縮或轉動,從而相應地同時改變兩個泄壓口1的開口大小,同時,兩個泄壓口1的廢氣排放也不相互影響。
更進一步地,在該優(yōu)選結構中,如圖2和3所示,兩個泄壓口1的端口表面之間的空間形成為楔形容納部4,例如,泄壓口1的端口表面可以形成為斜面以形成楔形容納部4,而閥片2則形成為能夠配合在楔形容納部4內的楔形片,這樣,閥片2以扇形方式轉動,保證閥片2的順利開啟和關閉,并提高密封性,楔形的閥片2能夠楔形地切入楔形容納部4直至密封兩個泄壓口1,也可以楔形地切出來同時調整兩個泄壓口1的開口大小,線性地控 制廢氣排放。另外,由于閥片2位于兩個泄壓口1之間并且形成為楔形,從而能夠徹底消除閥片2對泄壓口1的敲擊。
更進一步地,在該優(yōu)選結構中,楔形容納部4的楔形角度為3°-5°,優(yōu)選地選用3°,這主要在確保密封強度的同時考慮到了閥片2的輕量化。當然,楔形容納部4的楔形角度也可以為其他,例如6°-10°等等。
另外,為了提高泄壓口1廢氣排放的流暢性,優(yōu)選地,如圖1和2所示,泄壓口1通過具有弧形流道的殼體3來形成,也即是,泄壓口1具有弧形流道,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廢氣排放的阻力,提高廢氣排放的可控性。更進一步地,殼體3為八分之一的球殼體,如圖1-3所示,在兩個泄壓口1的情形下,兩個八分之一的球殼體間隔錯開地對角布置,使得兩個球殼體之間形成楔形容納部4,而泄壓口1則分別形成在球殼體相對的切面上,具體如圖2所示。
此外,如上所述的,為了便于閥片2的轉動,本發(fā)明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中,閥片2連接有閥片撐桿組件5,如圖3和4所示,閥片撐桿組件5和閥片2連接以能夠帶動閥片2運動,優(yōu)選地轉動。
通過以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中,閥片2優(yōu)選地采用楔形設計,并在開啟過程中成扇形打開,從而可以通過旋轉角度控制泄壓口的開閉大小,以精確控制泄壓量,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增壓器的轉速。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增壓器廢氣旁通閥,如圖3和4所示,其中該增壓器廢氣旁通閥設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增壓器廢氣旁通閥結構。
這樣,如上所述的,該增壓器廢氣旁通閥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或徹底消除閥片2和泄壓口1之間的敲擊噪聲,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廢氣泄壓的線性化控制,以在提升車輛NVH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廢氣泄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