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冬棗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冬棗大小篩選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冬棗種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冬棗已經成為人們的秋末冬出經常食用的水果,但是由于采摘下來的冬棗大小不一,外形參差不齊,導致冬棗在售賣時價格很難賣到一個好的價錢,并且在冬棗后期的加工過程中,也是需要將冬棗的大小區(qū)別開來,然后分別針對大小不同的冬棗分別用來加工不同的食品,以充分利用冬棗的價值。但是,現(xiàn)有的冬棗大小篩選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分揀的方式進行,分揀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冬棗大小篩選設備,能夠實現(xiàn)冬棗大小的自動篩選,篩選效率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冬棗大小篩選設備,包括環(huán)狀輸送軌道,環(huán)狀輸送軌道的外側方設置有依次等間隔布置的原料輸送帶、冬棗大小檢測裝置、第一收料盒和第二收料盒,環(huán)狀輸送軌道的中間設置有驅動環(huán)狀輸送軌道轉動的旋轉電機,環(huán)狀輸送軌道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至少四個接料托盤,每個接料托盤通過設置在環(huán)狀輸送軌道內側的翻轉電機驅動連接,所述的接料托盤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接料托盤的內壁為錐體結構;
所述的冬棗大小檢測裝置包括支撐架,支撐架上設置有位于接料托盤上方的發(fā)射光源組件、以及位于接料托盤下方的接收光源組件。
優(yōu)選地,所述的原料輸送帶上設置有用于將冬棗等間隔分開的隔離板。
優(yōu)選地,所述的接料托盤設置有4-8個,并設置有對應的翻轉電機。
優(yōu)選地,所述的原料輸送帶的出口端與接料托盤之間的間距為2-3cm。
優(yōu)選地,所述的接料托盤與第一收料盒之間的間距為3-5cm。
優(yōu)選地,所述的接料托盤與第二收料盒之間的間距為3-5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冬棗大小篩選設備,通過設置有環(huán)狀輸送軌道,能夠完成對冬棗的收料、檢測、放料,檢測時采用透明材料的接料托盤,然后根據(jù)冬棗大小不同,透光不同,實現(xiàn)對冬棗大小的分級,然后根據(jù)檢測結果,將其分別放置在不同的收料盒中,整個檢測過程快捷方便,使得冬棗的篩選效率明顯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冬棗大小篩選設備俯視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附圖標記:1-原料輸送帶,2-環(huán)狀輸送軌道,3-冬棗大小檢測裝置,301-支撐架,302-發(fā)射光源組件,303-接收光源組件,4-第一收料盒,5-第二收料盒,6-接料托盤,7-翻轉電機,8-旋轉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具體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所描述的大小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體積的大小。
參照圖1,圖2,一種冬棗大小篩選設備,包括環(huán)狀輸送軌道2,環(huán)狀輸送軌道2的外側方設置有依次等間隔布置的原料輸送帶1、冬棗大小檢測裝置3、第一收料盒4和第二收料盒5,環(huán)狀輸送軌道2的中間設置有驅動環(huán)狀輸送軌道2轉動的旋轉電機8,環(huán)狀輸送軌道2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至少四個接料托盤6,每個接料托盤6通過設置在環(huán)狀輸送軌道2內側的翻轉電機7驅動連接,所述的接料托盤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接料托盤6的內壁為錐體結構。
其中,冬棗大小檢測裝置3包括支撐架301,支撐架301上設置有位于接料托盤6上方的發(fā)射光源組件302、以及位于接料托盤6下方的接收光源組件303。
原料輸送帶1上設置有用于將冬棗等間隔分開的隔離板,通過隔離板能夠將冬棗一個個的隔離開來,能夠然后依次送入到接料托盤6中。
本實用新型的冬棗大小篩選設備的工作原理:通過原料輸送帶1將冬棗輸送至接料托盤6的上方,冬棗落入到接料托盤6中后,由于接料托盤6的內腔采用錐體結構,保證冬棗能夠落入到中間位置。然后在旋轉電機8的驅動作用下,環(huán)狀輸送軌道2旋轉,將有冬棗的接料托盤6旋轉到冬棗大小檢測裝置3的位置,通過發(fā)射光源組件302發(fā)射光,然后通過接收光源組件303接收光,通過棗子的大小不同,接收光源組件303接收到的光量不同,來判斷冬棗的大小分級。然后環(huán)狀輸送軌道2繼續(xù)旋轉,來到第一收料盒4的上方,根據(jù)冬棗大小檢測裝置3檢測的結構,如果第一收料盒4是盛放大棗的,且檢測結果為大棗級,那么在第一收料盒4上方時則通過旋轉電機8驅動接料托盤6翻轉,將冬棗放入到第一收料盒4中,否則就移動到第二收料盒5的上方時在放入到第二收料盒5中。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設置更多的接料托盤6,用以提高篩選效率,例如接料托盤6設置有4-8個,并設置有對應的翻轉電機7。
原料輸送帶1的出口端與接料托盤6之間的間距為2-3cm;接料托盤6與第一收料盒4之間的間距為3-5cm;接料托盤6與第二收料盒5之間的間距為3-5cm。確保冬棗在轉換的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跌傷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