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試管夾,試管貼簽單元及包含其在內的試管預備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940937閱讀:275來源:國知局
試管夾,試管貼簽單元及包含其在內的試管預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試管預備裝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改善試管預備裝置的必備結構,即容納部、移送部、貼簽部等的空間配置和各部結構,以實現(xiàn)緊湊型、輕量化、移動性卓越,可更快、更精密地處理試管夾持、移送、貼簽、排出等作業(yè)的試管預備裝置。為此,本發(fā)明的技術要旨在于,其結構包含:框架(100),其上方具有能以垂直狀態(tài)容納多個試管(2)的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在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之間,形成試管可穿過、移動的一個以上的導向孔(115);夾子移送單元(200),安裝于所述框架(100)之上,將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所述導向孔(115)內;與所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相接合,夾持或分離所述試管(2)的夾子(300);及設于所述導孔(115)的下方,在穿過所述導孔(115)而被移送的試管(2)的外圍貼簽的貼簽單元(400)。
【專利說明】試管夾,試管貼簽單元及包含其在內的試管預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試管夾,試管貼簽單元及包含其在內的試管預備裝置,尤其涉及 一種在醫(yī)院、研究所、大學等所用的試管上,粘貼并提供印有各種相關信息的試管預備裝 置,可快速、精密地完成插入至托盤中且排列好的試管之分離和移動的試管用夾,及試管貼 簽裝置,其具有擺動型排出部,可使試管流入至內部后,轉換貼有標簽的試管的移送方向和 移送位置,再將其排出,從而實現(xiàn)與貼簽裝置相連接的傳送機,夾具等周圍移送單元的卓越 的安裝兼容性。

【背景技術】
[0002] 通常,保管血液,動、植物的樣品,化學物等各種樣品時,會使用一側堵塞,且呈細 管狀的試管。
[0003] 在貼有記入內裝樣品信息標簽的狀態(tài)下,使用這種試管,可提高作業(yè)效率。
[0004] 尤其,如醫(yī)院,需使用大量采血管(試管)的情況下,已實現(xiàn)了自動化的標簽工藝, 不再依賴手工作業(yè)。
[0005] 對此,本發(fā)明的 申請人:通過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揭示一種試管預備裝置。
[0006] 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所揭示的是試管預備裝置,其結構包含:安放有多個 試管的容納部;置于該容納部上方,進行X-Y平面和升降移動,以夾持或松開裝載于容納部 之上的試管的移送部;置于該移送部的下方,在從移送部墜落后被移送的試管的外圍貼標 簽的貼簽部;及置于該貼簽部的下方,使貼完標簽的試管墜至下方,讓其脫離的排出部。
[0007] 這種現(xiàn)有的試管預備裝置,共設有4層,其由具有2層結構的容納部,置于各容納 部上方的移送部,貼簽部和排出部構成,其優(yōu)點在于,利用多個容納部和移送部,可有效完 成多種試管的貼簽作業(yè),但由于過大、過重,導致移動性下降,且相對對于使用試管的使用 者或安裝環(huán)境,兼容性較差。
[0008] 另外,現(xiàn)有的試管預備裝置,由于各容納部為多層結構,其移送部亦為多層結構, 導致裝置制造成本增加,生產率下降。
[0009] 試管通常選用透明的玻璃或樹脂材料制造而成,以便于內容物的確認。
[0010] 尤其,如醫(yī)院,需使用大量采血管(試管)的情況下,已不再依賴手工作業(yè),而是使 用自動移送系統(tǒng)來提高效率。
[0011] 例如,如上所述的試管移送系統(tǒng),在合適的位置上設有將試管移送至試管收集部, 洗滌部,貼簽部,檢測部,移送傳送機等各區(qū)域的移送單元。同時,在移送單元的輸出端,還 具有夾持(Holding)試管的夾子。
[0012] 通常,移送單元具有一個以上的直線(Linear)驅動部,多關節(jié)機器人等。
[0013] 同時,如圖1所示,為便于試管2的流通管理,在下端部插入到類似于雞蛋盤,由多 個孔11形成的托盤內的狀態(tài)下,進行保管和管理。
[0014] 有一種結構,可逐一移動、分離出這樣被插入到托盤10孔11內且排列好的試管2, 其使用夾子移送單元,將夾子移動至試管2,利用夾子的夾頭(夾持端)夾持,形成對試管2 兩側面施壓的狀態(tài),這樣,即可在試管被夾子夾持的狀態(tài)下,上升夾子移送單元,以使試管2 從托盤10孔11中分離出來。
[0015] 最終,具有這種結構的現(xiàn)有試管夾,僅具有一種將試管置于中間,收攏或隔離夾頭 (夾持端)的驅動工具,雖然便于夾子的緊湊、單一設計,但在夾子移送單元中,還需附加一 種可使試管從托盤孔中上升并分離出來的上升驅動部,因此,安裝有夾子的移送單元會出 現(xiàn)相對較復雜、較大的傾向,夾子的夾持動作和移送單元的上升動作相互獨立完成,導致移 送單元的控制更為復雜,更因夾持動作和上升動作需依此完成,使得分離、移動單個試管消 耗的時間更長。
[0016] 為解決這種問題,本發(fā)明的 申請人:揭示出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的試管預備 裝直。
[0017] 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中揭示的夾子結構,其由夾子主體;相對于上述夾子 主體,可實現(xiàn)上下移動而構成的指部固定塊;使上述手動固定塊上下移動的上下驅動部; 及一端固定接合于上述指部固定塊之上的固定指部;和一端可旋轉地鉸鏈接合于上述指部 固定塊之上的移動指部構成。這時,上述移動指部通過復位彈簧實現(xiàn)彈力安裝,以保持對固 定指部的施壓狀態(tài),上述夾子主體的下端部,具有與上述移動指部另一端的突出支撐端相 接觸的傾斜導槽。
[0018] 最終,具有這種結構的現(xiàn)有夾子,隨著上下驅動部的運轉,固定指部和移動指部位 于夾子主體下方時,移動指部的突出支撐端將由傾斜導槽支撐,固定指部和移動指部相互 隔離,以使試管容納至內部,隨著上下驅動部的運轉,固定指部和移動指部上升的同時,上 述移動指部的突出支撐端也逃離傾斜導槽,借助復位彈簧的復原力,實現(xiàn)對試管施壓的夾 持動作。
[0019] 但通常,下端部插入到托盤孔內的試管很保持準確的垂直狀態(tài),有時會呈稍微傾 斜的狀態(tài),在孔不良或試管沒有正確插入到托盤孔內時,經常會發(fā)生這種情況。
[0020] 這樣,插入到托盤孔中且排列好的試管處于傾斜狀態(tài)時,在利用移送單元,使夾子 朝向試管前進的過程中,將發(fā)生試管與指部相撞的現(xiàn)象,若試管與固定于現(xiàn)有指部固定塊 之上的固定指部相撞,插在托盤孔內的試管即會翻倒,導致夾持和分離動作無法進行,嚴重 時,還可能出現(xiàn)試管破損的現(xiàn)象。
[0021] 保持相對傾斜狀態(tài)的試管,與其下端部相比,其上端部會出現(xiàn)較大的傾斜誤差,如 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中揭示的夾子,是指部朝試管的下端部前進移動而形成的結 構,因此,初期不會因移送單元而發(fā)生沖撞,很容易完成移動。
[0022] 但是,指部朝試管上端部上升過程中,試管的上端部會發(fā)生較大的傾斜誤差,在夾 持動作中很可能會出現(xiàn)誤動作。
[0023] 另外,如果試管的下端部被強力壓入到托盤孔內,在夾持住試管的狀態(tài)下,使夾子 上升的過程中,孔與試管之間會出現(xiàn)很強的摩擦力,導致夾持試管的指部滑脫,出現(xiàn)試管無 法順利分離的情況。
[0024] 為解決這種指部從試管上滑脫的問題,通過對移動指部施壓的復位彈簧的彈性系 數(shù)的較高設置,來實現(xiàn)指部的強夾持力時,試管反而會因為過強的夾持力而出現(xiàn)歪斜或碎 裂等問題。
[0025] 實現(xiàn)指部的強夾持力的另一種方法,如可較窄設置固定指部和移動指部的間距, 但這種情況下,還是會因為較強的夾持動作而導致試管破損,同時,初期借助移送單元朝試 管前進的過程中,固定指部和移動指部間的空間會變窄,如上所述,試管易發(fā)生沖撞,為克 服這個難題,需采取另外一種方案,如通過貼附多個傳感器等來實現(xiàn)精密控制。
[0026]是包含上述貼簽裝置的試管移送系統(tǒng)中的一種。
[0027] 依據(jù)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揭示的貼簽裝置結構,其框架上具有停放空間 部,使從移動單元上墜落分離出的試管流入至內部;固定安裝有驅動輪,其設置在靠近由上 述停放空間部容納的試管外圍的位置處,以帶動試管的旋轉;安裝有一個以上的加壓輪,其 上置放有試管,設于驅動輪的相反側,使試管貼近上述驅動輪;安裝有開閉凸輪,其設于上 述停放空間部的下方,使貼有標簽的試管墜至下方。
[0028]最終,具有這種結構的貼簽裝置,其結構即為:將從上方墜落、流入的試管插入到 放空間之后,朝向驅動輪移動加壓輪,使試管固定緊貼于驅動輪和加壓輪之間,然后旋轉驅 動輪,將標簽貼在試管外圍上。然后,將封堵住試管下方的開閉用凸輪打開,讓貼有標簽的 試管墜至下方后,排出。
[0029]如上所述,依據(jù)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中揭示的貼簽裝置,形成一種將完成 貼簽的試管,排出至貼簽裝置下方的結構,因此,以貼簽裝置為中心,上部和下部的移動單 元需設計成疊層結構,故存在安裝兼容性較差的問題。
[0030] 另外,依據(jù)國內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中揭示的貼簽裝置,即使考慮另附一種可 使標簽向側方移動的側方排出工具,完成貼簽的試管,其插入空間的左側會受到帶動驅動 輪旋轉的驅動部的干擾,而右側受到對加壓輪施壓的驅動部的干擾,導致很難實現(xiàn)更改試 管排出方向的結構變更。
[0031]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32] 專利文獻
[0033]專利文獻:韓國授權專利第08666410號(2008. 11. 03)


【發(fā)明內容】

[0034](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35]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改善試管預備裝置的必備結構,即 容納部、移送部、貼簽部等的空間配置和各部結構,以實現(xiàn)緊湊型、輕量化、移動性卓越的試 管預備裝置。
[0036]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改善容納部、移送部及排出部 的空間配置和各部結構,以更快、更精密地處理貼簽作業(yè),及試管夾持、移送和排出等的試 管預備裝置。
[0037]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一種不受相對于容納部出現(xiàn)前后、左 右方向的傾斜,而保持位置不良狀態(tài),或容納部中的試管插入狀態(tài)的影響,無任何誤動作, 可安全實現(xiàn)試管夾持和分離動作的試管預備裝置。
[0038]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快速、準確分離并移動插在托盤 孔內且排列好的試管的試管用夾。
[0039]尤其,提供一種不受相對于孔出現(xiàn)前后、左右方向傾斜而位置不良狀態(tài),或托盤孔 中的試管插入狀態(tài)的影響,無任何誤動作,可安全實現(xiàn)試管夾持和分離動作的試管用夾。
[0040]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一種貼簽裝置,具有擺動型排出部,其 使要進行貼簽,從外部起開始移動的試管容納至內部,在無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完成貼簽, 然后,按規(guī)定角度旋轉試管,進行位置和方向轉換后,使其排出,以此來實現(xiàn)包含貼簽裝置 的試管移送系統(tǒng)的各種設計變更。
[0041](二)技術方案
[0042]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其結構包含:由上部具有以垂直狀態(tài)容納多 個試管2的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及在上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之間, 形成可使試管2穿過、移動的一個以上的導向孔115的框架100 ;
[0043] 安裝于上述框架100之上,通過上述導向孔115,移送容納于上述左側、右側容納 部(110A,110B)內試管2的夾子移送單元200 ;
[0044] 接合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夾持或分離上述試管2的夾子300;及
[0045] 位于上述導向孔115的下方,在穿過上述導向孔115被移送的試管2的外圍貼簽 的貼簽單元400。
[0046] 這時,上述框架100的設置層為:安裝有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上部框架110, 安裝有上述貼簽單元400的下部框架150。
[0047] 另外,結構還可包含:一種隔斷上述導向孔115,讓流入到內部的試管2處于等待 狀態(tài)的裝載工具120。
[0048] 另外,上述夾子移送單元包含:左右移送部210,其具有可使前后兩端相對于上述 框架100,朝左右方向移動而接合的龍門式塊214;前后移送部230,其具有可相對于上述 龍門式塊214,實現(xiàn)前后方向移動而接合的前后移動塊232;及旋轉移送部250,其具有可 相對于上述前后移動塊232,實現(xiàn)旋轉而接合的底板254,在相對于上述左側、右側容納部 (110A,110B),朝前后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與上述底板254相連的夾子300時,還可使 其朝向左側、右側容納部(11OA,11OB)旋轉。
[0049] 另外,上述旋轉移送部250,還可通過往返于上述左側容納部IlOA和上述右側容 納部IlOB之間來實現(xiàn)旋轉。
[0050] 本發(fā)明的試管夾,通過夾持住下端部被插入到托盤10孔11內的試管,將其從托盤 10中分離,移送;
[0051] 上述夾子300包含:底板254;與上述底板254相連,可旋轉地連接在上述夾子移 送單元200上的夾子主體330;相對于夾子主體330,可實現(xiàn)下移動而構成的指部固定塊 340 ;使上述指部固定塊340上下移動的上下驅動部350 ;及接合于上述指部固定塊340之 上,與指部固定塊340聯(lián)動,上、下移動,下降時,為使試管容納至內部,使相對的夾持端相 互隔離,上升時,使相對的夾持端相互靠近移動而構成的指部360,相對于上述試管2的夾 持和分離動作所產生的試管2前后方向Y'反力,上述夾子主體330能以上述夾子移動單元 200為中心,朝前后方向旋轉,而相對于上述試管2的夾持和分離動作所產生的試管2左右 方向X'反力,上述指部360能以指部固定塊340為中心,朝左右方向X'方向旋轉。
[0052] 另外,還包含:第一復位彈簧325,其連接上述夾子主體330和上述夾子移送單元 200,以旋轉軸為中心,向上述夾子主體330施壓,使其旋轉。
[0053] 另外,上述指部360還包含:第一指部370,其具有與上述指部固定塊340相連接 的第一固定邊371,及上述第一固定邊373延長而形成的第一夾持端373 ;第二指部380,其 具有與上述指部固定塊340可旋轉式接合的第二固定邊,及從上述第2固定邊起,與上述第 一夾持端373對向延長而形成的第二夾持端383 ;第二復位彈簧390,其連接上述第一指部 370和第二指部380,對上述第一夾持端373和第2夾持端383施壓,使其相互靠近。
[0054] 另外,上述夾子主體330形成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3325,其包含:傾斜導槽部3328,其 在上述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最大限度下降后,接觸到第二固定邊381上形成的突出支 撐端387,使第二夾持端383從第一指部373端上隔離,而在上述第一,第二指部上升時,使 第二夾持端383朝第一夾持端373慢慢靠近。
[0055] 另外,上述第一固定邊371的連接結構,可實現(xiàn)從上述指部固定塊340起,朝左右 方向X'的旋動
[0056] 另外,上述指部固定塊340連接的第一固定邊371的外周面上,具有限制第一指部 370的左右方向旋動的第一、第二支撐面(3710, 3720)。
[0057] 另外,上述夾子主體330的結構包含:與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底板254相連接 的上部固定臺331;自上述上部固定臺331起,向下隔離,限制上述指部360下降移動的下 部固定臺333 ;及連接上述上部固定臺330和下部固定臺333,引導上述指部固定塊340的 上下移動的連接護罩332。
[0058] 同時,上述貼簽單元400包含:貼簽框架410,其具有可支撐穿過上述導向孔115 而移送的試管2的夾持構件420 ;驅動輪430,其設于上述試管2的外圍一側,與上述貼簽框 架410軸接,為上述試管2提供貼簽所用的旋轉力;及加壓輪440,其將上述試管2置于其 中間,設于上述驅動輪430的相反側,使試管朝上述驅動輪430發(fā)生接觸或隔離,上述夾持 構件420的結構,可使穿過上述導向孔115而移送的試管2流入到內部的第一位置Pl和使 試管2向外部排除的第二位置P2的相隔區(qū)間實現(xiàn)旋轉。
[0059] 另外,上述夾持構件420,在從上述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旋轉的同時,其從所 述框架410的內部,向外部突出
[0060] 另外,上述夾持構件420的結構,包含:使上述試管2流入至內部的上部流入口 421 ;支撐試管2下端的下部擋塊422 ;及連接上述上部流入口 421和下部擋塊422,且在一 側形成有允許試管2脫離的側面開放口 4230的側面擋塊423。
[0061] 另外,上述貼簽框架410,具有推進器470,其被插入到朝第二位置P2旋轉的夾持 構件420內部,上述夾持構件420朝第二位置P2旋轉,使試2被插入到內部的上述推進器 470中擠出,通過側面開放口 4230,使試管2分離出來。
[0062] 另外,包含:調節(jié)試管插入深度的調節(jié)裝置,其具有移動性擋塊460,可支撐插入 到上述夾持構件420內部的試管2下端。
[0063] 另外,具有一個上述驅動輪430時,最好具有2個以上的上述加壓輪440,以確???與上述驅動輪430, 一同構成對試管2外圍的3個以上的支撐點。
[0064] 另外,上述加壓輪430的結構包含:固定安裝于上述貼簽框架410之上的固定性加 壓輪441 ;及為實現(xiàn)朝上述試管2的旋轉中心靠近或隔離,連接安裝于上述貼簽框架410之 上的移動性加壓輪443。
[0065] 另外,還包含旋動構件445,其中央部與上述貼簽框架410實現(xiàn)鉸鏈4451接合,以 上述鉸鏈4451為中心,一端接合可旋轉的上述移動性加壓輪443,另一端連接有運轉氣缸 446。
[0066](三)有益效果
[0067]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通過對容納部、移送部、貼簽部和排除部的2層框架結構的集 約配置改善,使得試管預備裝置的大小更為緊湊,輕量化,移動性更加卓越,相對于周圍環(huán) 境的安裝兼容性亦十分卓越。
[0068] 另外,單個試管各部的作業(yè)時間也得到最佳分配,排除不必要的驅動環(huán)境,快速、 精密,使作業(yè)效率更佳。
[0069] 另外,容納部中容納的試管排列位置保持不良狀態(tài),或試管在容納部中保持壓入 狀態(tài)下,亦不會出現(xiàn)誤動作,可安全完成試管的夾持和分離動作,有效提高試管的移送效 率。
[0070]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若下端部插入到托盤孔中的試管的排列位置保持不良狀態(tài), 或是托盤空與試管下端部之間存在較強的摩擦力,亦不會出現(xiàn)誤動作,可安全完成試管的 夾持和分離動作,有效提高試管的移送效率。
[0071]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容納至第一位置之后,在容納的第一位置處貼簽,按規(guī)定的角 度旋轉第一位置的試管,轉換其位置和方向后排出,與周圍移送單元的安裝兼容性極為卓 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2] 圖1是試管預備裝置的透視圖。
[0073] 圖2是開放試管預備裝置的透視圖。
[0074] 圖3是取下試管預備裝置的封蓋構件后所示的透視圖。
[0075] 圖4是上部框架的透視圖(a)和平面圖(b)。
[0076] 圖5是顯示一實施例的裝載工具的結構和運轉的平面示意圖。
[0077] 圖6是顯示另一實施例的導向孔和裝載工具的結構的透視圖。
[0078] 圖7是顯示另一實施例的裝載工具的結構和運轉的平面示意圖。
[0079] 圖8至圖10是顯示夾子移送單元的結構和運轉的透視圖。
[0080] 圖11是顯示夾子結構的分離透視圖。
[0081] 圖12是夾子的側面圖,顯示傾斜旋轉軸之動作的運轉示例。
[0082] 圖13是顯示連接護罩結構的透視圖和剖面透視圖。
[0083] 圖14是顯示連接護罩與指部固定塊之連接結構的截面圖。
[0084] 圖15是顯示指部固定塊和指部結構及連接結構的透視圖。
[0085] 圖16是指部位于下降位置時,從不同方向觀看到的夾子結構圖。
[0086] 圖17是指部位于上升位置時,從不同方向觀看到的夾子結構圖。
[0087] 圖18是顯示指部固定塊和第一指部的連接結構的截面圖。
[0088] 圖19是為顯示指部夾持動作,沿圖16的C-C線截取的截面圖(a),沿圖17的D-D 線截取的截面圖(b)。
[0089] 圖20是顯示在試管的夾持動作中,可由試管傳遞的反力的概念圖。
[0090] 圖21是顯示貼簽單元結構的透視圖。
[0091] 圖22是顯示標簽供給裝置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0092] 圖23是貼簽單元的正面透視圖。
[0093] 圖24是貼簽單元的背面透視圖。
[0094] 圖25是分離正面框架后示出的貼簽單元的正面透視圖。
[0095]圖26是顯示貼簽單元結構的分離透視圖。
[0096] 圖27是為顯示夾持構件結構而從不同方向觀看到的示圖。
[0097] 圖28是顯示調節(jié)試管插入深度的調節(jié)裝置之結構的分離透視圖(a)和運轉示例 圖(b)。
[0098] 圖29是顯示驅動輪和加壓輪的正面圖。
[0099] 圖30是沿圖29的A-A線截取的截面示例圖。
[0100] 圖31是顯示由驅動輪和加壓輪帶動貼簽動作的平面圖。
[0101] 圖32是顯示試管朝貼簽單元方向流入的狀態(tài)的運轉示例圖。
[0102] 圖33是顯示試管從貼簽單元中排出的狀態(tài)的運轉示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03] 有關上述記載,或未記載的本發(fā)明之特征和效果,以下將結合參照附圖的本發(fā)明 之實施例,作以更明確的說明。
[0104] 圖1是試管預備裝置的透視圖,圖2是開放試管預備裝置的透視圖,圖3是取下試 管預備裝置的封蓋構件后所示的透視圖。
[010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試管預備裝置1,其包括框架100,夾子移送裝置200,夾子300,貼簽 單元400。
[0106] 框架100,作為支撐構成上述試管預備裝置的各單元和試管2的構件,其結構包 含:上部框架110,支撐框架130和下部框架150。
[0107] 參照圖4,上述上部框架110,其上面具有:可容納多個試管2的左側容納部IlOA 和右側容納部110B,為這種左、右側容納部(110A,110B)提供可容納以垂直狀態(tài)預先插放 多個試管2的一個以上的托盤10的空間。左、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可容納相同種類 的試管2,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試管2。
[0108] 另外,上部框架110還具有一個以上的導向孔115,使由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 夾子300移送的試管2向下移動。這種導向孔115設于左側容納部IlOA與右側容納部IlOB 相對的上部框架110的中央部上。
[0109] 依據(jù)實施例的上部框架110,其具有前后方框架111,連接前后方框架111的中央 部的中央框架112,由此,將上述中央框架112置于中間,兩側設有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 110B)。最終,在上述中央框架112上,形成一個以上的導向孔115,以使試管2插入后,向下 移動。這種導向孔115形成于中央框架112長度方向上的任何一個位置均無妨,但如圖所 示,形成于中央框架112前方一側是最可取的。
[0110] 參照圖5,上述導向孔115具有裝載工具120,使由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 移送的試管2在安放好的狀態(tài)下等待。即,這種裝載工具120是為了應對之前移動的試管2 在下方配置的貼簽單元400未完成貼簽作業(yè),或貼簽單元400因維修等而無法進行驅動準 備的情況,使由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移送的試管2穿過導向孔115后,暫時無 法墜落,讓其處于等待狀態(tài)。
[0111] 參照圖6,依據(jù)實施例的裝載工具120包含:導向孔構件121,隔斷板123和裝載驅 動部125。
[0112] 上述導向孔構件121,作為形成導向孔115的構件,其接合于上述中央框架112的 前方一端。
[0113] 上述隔斷板123,是使導向孔開放或隔斷的構件,一端利用鉸鏈1231接合于上述 導向孔構件上,以鉸鏈1231為中心,可朝導向孔115的側方旋動。最終,以鉸鏈1231為中 心旋動,開閉形成于導向孔構件上的導向孔115。
[0114] 上述裝載驅動部125提供隔斷板123以鉸鏈1231為中心可旋動的驅動力,設于上 述導向孔構件121之上,與上述隔斷板123相連。這種裝載驅動部125可由氣缸或電動馬 達等構成。
[0115] 最終,隔斷板123根據(jù)裝載驅動部125的伸長或收縮驅動,以鉸鏈1231為中心開 始旋動,開閉導向孔115,這樣,經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移送后,安放于上述 導向孔115內的試管2,其下端由上述隔斷板123支撐,形成位置固定狀態(tài),或開放導向孔 115,使試管穿過導向孔115后,向下方移動。
[0116] 同時,上述導向孔構件121可具有2個以上的導向孔115。
[0117] 參照圖4,例如,由2個導向孔115構成時,2個導向孔115中的一個導向孔在試管 預備裝置的運轉初期,利用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將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 110B)中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導向孔115的動作中,先通過手動(由使用者)將一個試管2安 放在導向孔內,經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完成試管2的初期移送動作,同時,上 述貼簽單元400還可對上述先通過手動安放好的試管20,預先進行貼簽作業(yè)。之后,上述貼 簽單元400對經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移送的試管2,依次繼續(xù)執(zhí)行貼簽作業(yè)。
[0118] 另外,依據(jù)本發(fā)明的試管預備裝置,與實際上利用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 300,將上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內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導向孔115的時間相比, 其利用上述貼簽單元400,對一個試管2進行貼簽所消耗的時間要短,所以,如圖5所示,即 使構成一個導向孔115,也不會造成試管2移動停滯的問題。但,如果與利用上述夾子單元 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將上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內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導 向孔的時間相比,其利用貼簽單元400,對試管2進行貼簽所消耗的時間更長時,如圖6,圖7 所示,構成2個以上的導向孔,這樣,可預防利用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的試管移送 動作出現(xiàn)間歇性的停止,上述貼簽單元400亦不會停止,可持續(xù)執(zhí)行貼簽作業(yè)。
[0119] 圖6和圖7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顯不具有2個導向孔時,上述裝載工具的結構 和動作的透視圖和平面示意圖(a) (b)。
[0120] 2個導向孔115即,具有第一,第二導向孔(1151,1152)的情況下,裝載工具120亦 可以具有如上述圖6所示的相同結構。即,其結構可包含導向孔構件121,隔斷板123和裝 載驅動部125,在此,省略各結構的相關重復說明。未說明符號'S1'是感應第一,第二導向 孔(1151,1152)內是否有試管處于等待的試管感應傳感器,'116'是'導槽',其可在由上述 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朝A方向移送的試管,最后從夾子300上分離出來時,無傾斜 地垂直下降,插至導向孔115內。
[0121] 但,參照圖7,構成第一,第二導向孔(1151,1152)時,隔斷板123將根據(jù)裝載驅動 部125的伸長或收縮,以鉸鏈1231為中心,帶動上述第一,第二導向孔(1151,1152)之間的 旋動。也就是說,如圖7(a)所示,裝載驅動部125收縮,使隔斷板123隔斷第一導向孔1151 的同時,又使第二導向孔1152開放,如圖7 (b)所示,裝載驅動部125伸長,使隔斷板相反 地,開放第一導向孔1151,同時隔斷第二導向孔1152。
[0122] 最終,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可相互交替地向第一導向孔1151和第二 導向孔1152移送并供給試管2,有時,卻只能向第一導向孔1151和第二導向孔1152中的一 個導線孔持續(xù)供應試管2。這樣,構成2個以上的導向孔115時,參照圖32和圖33,包含傾 斜導槽117,使試管2不論流入到哪個導向孔內115,都可正確引導試管2朝下方設置的貼 簽單元400移動,其設在導向孔115的下方,越向下越窄。
[0123] 接下來,如圖1和圖2所示,上部框架110還可具有開閉用封蓋117。這種開閉用 封蓋117在試管預備裝置運轉過程中,使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與 外部隔離,確保試管2和后述移送單元200的清潔狀態(tài),預防在開啟狀態(tài)下,因不注意而導 致試管位置出現(xiàn)不良,或移送單元200出現(xiàn)誤動作。為便于這種開閉用封蓋117在關閉狀 態(tài)下的內部識別,建議選用透明材質。同時,開閉用封蓋117可如圖I(a)和圖(b)所示, 同時開閉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或可如圖2 (a)和圖2 (b)所示,相對于左側容納 部100A和右側容納部100B分別進行獨立設置。另外,圖中雖未作顯示,但開閉用封蓋117 除旋動式開閉結構之外,還可以是滑動式開閉結構。
[0124] 上述支撐框架130,是支撐上部框架110與底面保持一定高度的構件,可相互連接 這種支撐框架130來設置側面封蓋。
[0125] 上述下部框架150,是為從上述上部框架110的導向孔115,流入到下方的試管2 提供移動空間的構件,在這種下部框架150上,安裝有上述貼簽單元400。另外,下部框架 150的一側開放部上,具有托槽t,用以置放上述完成貼簽的試管2。另外,依據(jù)實施例的下 部框架150,其如抽屜一樣,相對于上述支撐框架130形成滑動式開閉結構,通過形成這種 滑動式開閉結構,其設于內部的貼簽單元400的標簽紙更換,及貼簽單元400的維護管理變 得更加容易。這種滑動式開閉結構屬公開技術事項,故省略相關的詳細說明。
[0126]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是將形成有導向孔115的上部框架110置于中間,上側設置左 偵I右側容納部(110A,110B)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下側形成由貼簽單元400和排 出部構成的2層結構,相比于現(xiàn)有韓國授權專利第0866410號,可滿足整體的緊湊型結構, 因此,極其便于醫(yī)院、實驗室、研究室等使用者,完成在狹小空間內的安裝和移動。
[0127] 以下,后述的夾子移送單元200,夾子300和貼簽單元400的形態(tài),亦可滿足試管預 備裝置的緊湊型結構。
[0128] 圖8至圖10是顯示夾子移送單元的結構和運轉的透視圖。
[0129] 夾子移送單元300安裝于上述上部框架110之上,是將上部框架110的左側、右側 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上部框架110的導向孔115內的單元。也就 是說,夾子移送單元200將夾子300移送至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 內,或是將夾持試管2的夾子300移送至上述導向孔115內。
[0130] 為此,夾子移送單元200的結構包含:左右移送部210,前后移送部300和旋轉移 送部250。
[0131] 上述左右移送部210,作為朝上部框架110的左右方向,移送夾子300的工具,其結 構包含:左右移動塊212,龍門式塊214和左右驅動部216。
[0132] 上述左右移動塊212,是相對于上述上部框架110的前后方框架111,可分別朝左 右方向滑行移動而接合的構件,導軌式接合結構可滿足上述前后方框架Iio和左右移動塊 212的粘滑面。
[0133] 上述龍門式塊214,是接合于上述左右移動塊212之上,與左右移動塊212聯(lián)動的 龍門式結構,其由在上部框架110前后方向,具有一定長度的水平臺2140,及分別支撐該水 平臺2140兩端的前后方支撐臺2142構成,上述前后方支撐臺2142的下方分別于上述左右 移動塊212相接合。
[0134] 在這里,為便于上述左右移動塊212和龍門式塊214的前后方支撐臺2142的接合 與分離,通過連接件進行接合。這是為了便于龍門式塊214,安裝在該龍門式塊214上的前 后移送部230,旋轉移送部250和夾子300的更換等維修作業(yè)。
[0135] 上述左右驅動部216,是為上述左右移動塊212提供左右方向驅動力的工具,如圖 8所示,依據(jù)實施例的左右驅動部216,在上述上部框架110的前后方框架111兩端,驅動軸 2161與被動軸2162相互隔離安裝,上述驅動軸2161和被動軸2162通過滑輪和皮帶2163 相互連接聯(lián)動,上述皮帶2163上固定接合有上述左右移動塊212的下端。最終,根據(jù)與驅 動軸2161相連接的左右驅動馬達2160的正、反方向旋轉,龍門式塊214與左右移動塊212 開始在前后方框架111上,朝上部框架111的左右方向往返移動。上述通過滑輪和皮帶實 現(xiàn)動力傳遞的構件,可由鏈輪,鏈條,螺釘螺絲和螺母塊,齒條小齒輪等構成。
[0136] 圖8中的為說明符號"1110",是前后方框架111上具備的,與左右移動塊212實現(xiàn) 軌道接合,用以引導左右方向移動的導軌。
[0137] 上述前后移送部230,是朝上部框架110的前后方向,移動夾子300的工具,其結構 包含:前后移動塊232,前后驅動部234。
[0138] 上述前后移動塊232,是與上述龍門式塊214的水平臺2140相接合,可朝前后方向 實現(xiàn)滑行移動的構件,導軌接合結構可滿足上述水平臺2140的下方與前后移動塊232上方 的粘滑面。
[0139] 上述前后驅動部位234,是為上述前后移動塊232提供前后方向驅動力的工具,參 照圖9,依據(jù)實施例的前后驅動部234,在龍門式塊214的水平臺2140的兩端,分別安裝有 驅動軸2341和被動軸2342,上述驅動軸2341和被動軸2342通過滑輪和皮帶2343相互連 接聯(lián)動,上述皮帶2343上固定接合有上述前后移動塊232。最終,根據(jù)與驅動軸2341相連 接的前后驅動馬達2340的正、反方向旋轉,前后移動塊232開始在龍門式塊214的水平臺 上,朝前后方向往返移動。
[0140] 上述旋轉移送部250,作為可使夾子300能夠朝向左側容納部IlOA或右側容納部 110B,帶動夾子300旋轉的工具,其結構包含:固定支撐塊252,夾子底板254和旋轉驅動部 256。
[0141] 上述固定支撐部塊252與上述前后移動塊232固定接合,可與前后移動塊232實 現(xiàn)聯(lián)動。
[0142] 在這里,為便于前后移動塊232和固定支撐塊252的接合與分離,通過連接件進行 接合。這是為了便于安裝于上述固定支撐塊252之上的旋轉驅動部256,及夾子300的更換 等維修作業(yè)。尤其是,在固定支撐塊252的上面,形成連接凸起部2520,使形成于前后移動 塊232下面的連接孔2320插入其內,前后移動塊232與固定支撐塊25接合時,可保持連接 凸起部2520至連接孔2320內的自然插入過程,及固定支撐塊252的電源連接口 2520的快 速、準確連接和裝配位置。
[0143] 上述夾子底板254,作為支撐后述夾子300的構件,實現(xiàn)可相對于固定支撐塊252 的旋轉接合。也就是說,夾子底板254通過上述固定支撐塊252下端的垂直旋轉軸2540連 接而成。
[0144] 在這里,上述底板254相對于上述固定支撐塊252,以旋轉軸2540為中心,持續(xù) 朝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轉,最可取的就是,其可使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的相隔區(qū)間 (180度)實現(xiàn)來回旋轉。也就是說,以上部框架110的前方(朝導向孔的0度)為中心,左、 右側呈90度的旋轉角度即可。為此,在上述固定支撐塊252的一側具有擋塊252a,在夾子 底板254上,形成與其對應的,可限制最大旋轉角的棱塊254a。
[0145] 上述旋轉驅動部256,是為上述夾子底板254提供旋轉驅動力的工具,依據(jù)實施例 的旋轉驅動部256,其由上述固定支撐塊252上安裝的旋轉驅動馬達2560,和夾子底板254 的旋轉軸2540連接減速齒輪組254而形成。
[0146] 圖11和圖12是夾子結構的示意圖。
[0147] 參照圖11和圖12,夾子300的結構包含:夾子主體320,指部固定塊340,上下驅 動部350和指部360。
[0148] 底板254,與夾子移送單元相連接。即,這種底板254,是接合于直線(Linear)驅 動部,多關節(jié)機器人等的輸出端,用來支撐本發(fā)明的夾子主體330的構件,這種底板254為 與不同種類的移送單元相接合,與圖示不同,其可形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或在不同結構中, 另外附加支架。
[0149] 依據(jù)實施例的底板310和與夾子主體330相接合的下端部構成板結構,一端(前 方)具有可使傾斜旋轉軸320穿過的軸孔311。
[0150] 夾子主體330,是支持并保護夾子300各部的護罩結構,其接合于上述旋轉移送部 250的基板254下方,保持垂直向下延長的塊體形狀。
[0151] 這時,夾子主體330以上述底板254和傾斜旋轉軸320作為媒介,進行連接。艮口, 夾子主體330的上部一端(前方)具有與底板254上形成的軸孔2547相對應的軸孔3310。
[0152] 連接上述底板254和夾子主體330的傾斜旋轉軸320,安裝在左右方向X'上,其與 借助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朝試管2靠近或隔離的前后方向Y'呈直角。最終,夾子主體 330結構,可實現(xiàn)以傾斜旋轉軸320為中心的旋轉。
[0153] 由于這種傾斜旋轉軸320,夾子主體330可憑借自重,保持與底板254的垂直位置 (鉛直方向)。這時,夾子主體330的指部360前方呈突出結構,因此,根據(jù)試管2由于重心變 化能否被夾持,夾子主體330的旋轉位置也將發(fā)生變化。之后,為準確使夾持的試管脫離, 夾子主體330不受試管夾持的影響,只需保持與底板254的垂直位置(鉛直位置)即可。
[0154] 依據(jù)實施例,連接底板254和夾子主體330的傾斜旋轉軸320,其較比經過夾子主 體330重心(夾持試管時)的垂直線,其稍朝前方位置傾斜,另外,底板254的一側,具有與夾 子主體330的一端相接觸的第一限位擋塊313,夾子主體330憑借自重,以傾斜旋轉軸320 為中心旋轉,一端與上述第一限位擋塊313相接觸,以阻止經過旋轉軸320的垂直線的前方 旋轉。一方面,上述底板254的另一側,還具有與上述夾子主體330的另一端相接觸的第二 限位擋塊315,這樣,具有第二限位擋塊315時,可限制在試管夾持動作中,因試管傳遞的反 力,向夾子主體330的后方可旋轉的最大旋轉角度。這樣,由夾子主體330提供的前后方向 旋轉角D1,只要與插在托盤10孔11內的試管的前后方向傾斜度,呈相對應的角度即可,最 終,通過對第一限位塊313和第二限位塊315的間距進行適當?shù)脑O計變更,即可對夾子主體 330的傾斜旋轉角度進行調節(jié)。
[0155] 另外,旋轉移送部250上的底板254和夾子主體330之間可具有第一復位彈簧 325,其使夾子主體330隔離底板254,使夾子主體330再次回歸到垂直位置。這樣,構成第 一復位彈簧325后,與以傾斜旋轉軸320為中心,夾子主體330向后方旋轉,再憑借自重回 歸垂直位置相比,可更快保持夾子主體330的垂直位置。這種第一復位彈簧352的設計應 滿足具有適當大小的彈性系數(shù),以確保其能夠憑借試管2傳遞的反力,使夾子主體330更容 易向后方旋轉。
[0156] 根據(jù)實施例的夾子主體330,其通過上述旋轉移送部250的底板254和傾斜旋轉 軸320實現(xiàn)接合,其包含:內部安裝有上下驅動部250的上部固定臺330 ;確保上述指部固 定塊340的上下移動空間,自上部固定臺331起,向下隔離設置的下部固定臺333 ;及連接 上部固定臺331和下部固定臺333的連接護罩332。
[0157] 從側面觀看上述上部固定臺331時,其截面呈'C'字結構,上部前端通過上述底 板254和傾斜旋轉角320連接安裝。另外,其中央內部,安裝有構成上述上下驅動部350的 上下驅動馬達351。
[0158] 參照圖13和圖14,上述連接護罩332形成包覆進行上下移動的上下指部固定塊 340的結構,其前方呈開放結構,使上述指部360的夾持端向外突出。圖11中的未說明符號 '3320'是安裝在連接護罩332的后方,在內部提供種傳感器,控制板和電纜配置空間的'儀 表板'。
[0159] 另外,連接護罩332的前方內部,具有引導指部固定塊340上下移動的粘滑面 3321,在這種粘滑面3321的垂直方向上,會具備多個導軌3322。
[0160] 另外,在連接護罩332前方內部形成的粘滑面3321的后端,具有與指部成一體式 連接的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3325。這種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3325,由從上部起,向下垂直延伸的垂 直導槽部3326,和在上述垂直導槽部3326的下端,朝側方傾斜延長形成的傾斜導槽部3328 構成。
[0161] 指部固定塊340,作為固定支撐上述指部340的構件,其相對于夾子主體330進行 上下垂直移動。
[0162] 參照圖15,依據(jù)實施例的指部固定塊340具有導向槽343,其被插入到上述連接護 罩332的粘滑面3321內,由其引導上下移動,外周面則插入到上述連接護罩332的粘滑面 3321上形成的導軌3322內,由其引導上下移動。
[0163] 另外,指部固定塊340具有軸孔341,使構成上下驅動部350的上下驅動軸353上 的鉸鏈軸355穿過,兩側內部具有構成上述指部360的第一固定邊和第二固定邊381接觸 的指部固定部345。
[0164] 最終,這種指部固定塊340根據(jù)上下驅動部350的運轉,往返于連接護罩332的上 端和下端之間,進行直線移動。
[0165] 上述上下驅動部350,是與上述指部固定塊340相連接,為指部固定塊340提供上 下驅動力的構件,實際上是同時提供指部固定塊340的上下驅動力和指部360的夾持驅動 力。
[0166] 參照圖11,依據(jù)實施例的上下驅動部350包含:安裝在上部固定臺331上的上下 驅動馬達351,與上述上下驅動馬達351相連接,進行上下移動的上下驅動軸353。具體來 講,上部驅動馬達351上,具有用螺絲接合的螺旋型上下驅動軸353,上述上下驅動軸353的 下端具有的鉸鏈軸355可旋轉地接合在指部固定塊340上。
[0167] 指部360具有相互對向的第一,第二夾持端(373, 383),其使試管2外圍的兩側面 相對,對其施壓,以夾持住試管2。
[0168] 如上所述,指部360不具有可實現(xiàn)試管2夾持和脫離動作的驅動部,其與借助上述 上下驅動部350完成的指部固定塊340上下移動聯(lián)動,即可實現(xiàn)試管的夾持和脫離動作。
[0169] 也就是說,其結構滿足:隨著上述上下驅動部350的運轉,上述指部固定塊340位 于下降位置時,對向的第一,第二夾持端(373, 383)會相互隔離,以使試管2容納到間隔空 間內,隨著上述上下驅動部350的運轉,上述指部固定部340位于上升位置時,對向的第一、 第二指端部(373, 383)相互靠近、移動,以夾持住中間容納的試管2。
[0170] 參照圖15,依據(jù)實施例的指部360,由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構成。
[0171] 上述第一指部370具有與指部固定塊340相接合的第一固定邊371,及上述第一固 定邊371的一端延長而形成的第一夾持端373。另外,上述第一固定邊371的中央部具有上 下驅動軸353的鉸鏈軸355穿過的第一軸孔375,外周面與上述指部固定部340的指部支撐 部345相接觸。
[0172] 這時,參照圖18和圖19,第一固定邊371的外周面與上述指部固定部345保持游 隙,借助游隙,以鉸鏈軸355為中心,可實現(xiàn)左右方向的旋動。具體來講,上述指部固定塊 340兩側具備的指部固定部345具有平坦結構,而在與各指部支撐部345相接觸的第一固定 邊371的外周面上,第一、第二支撐面(3710, 3712)形成有一定的傾斜度D3。
[0173] 最終,第一指部370的結構滿足:以鉸鏈軸355為中心,與上述第一、第二支撐面 (3710, 3712)的傾斜度D3相對應而實現(xiàn)左右方向的旋動。這樣,由上述第一指部370所提 供的左右方向旋轉角D3,呈現(xiàn)與下端部插入到托盤10孔11內的試管2的左右方向傾斜度 相對應的角度,最終,第一指部370的左右方向旋轉角D3設定,可通過適當對第一、第二支 撐面(3710, 3712)的傾斜度D3進行設計變更來調節(jié)。
[0174] 接下來,上述第二指部380具有與指部固定塊340相接合的第二固定邊380,及上 述第二固定邊380的一端延長形成的,與上述第一夾持端373對向的第二夾持端383。這 時,上述第二固定邊383與上述第一固定邊373接合為疊層結構,第二夾持端383與上述第 一夾持端373保持對向的位置。另外,上述第二固定邊383的中央部具有上下驅動部353 的鉸鏈軸355穿過的第二軸孔385,與上述第二夾持端383相反的外周面一側具有與連接護 罩332的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3325相接觸的突出支撐端387。這時,最好具有輪或軸承,確保在 上述突出支撐端387與連接護罩332的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3325相接觸時,減少摩擦阻力,確 保動作安全,并減少噪音。
[0175] 同時,上述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為彈性的安裝結構,以使對向的第一夾持 端373和第二夾持端383保持相互靠近,施壓的狀態(tài)。參照圖15和圖19,依據(jù)實施例,相 互構成疊層結構的第一固定邊371和第二固定邊381之間夾入第二復位彈簧390,施壓,使 第一夾持端373和第二夾持端383以鉸鏈軸355為中心,相互靠近移動。最終,這種第二復 位彈簧390與施加到試管2側面上的夾持壓力相對應,根據(jù)所使用的試管,適當變更彈性系 數(shù),即可調節(jié)夾持壓力。
[0176] 參照圖19 (a),第一指部370、第二指部380在最大限度下降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二固 定邊381上形成的突出支撐端387被引導至上述連接護罩332上形成的傾斜導槽部3328, 使第二夾持端383從第一指部373端上隔離,在這樣最大限度下降的狀態(tài)下,使上下驅動部 350運轉后,第一指部370、第二指部380開始上升時,被引導至上述傾斜導槽部3328,上述 第二指部380開始朝第一指部370慢慢靠近移動。
[0177] 上述第一指部370、第二指部380最大限度下降,第一指部370、第二指部380保持 隔離的狀態(tài)下,如上所述,第一指部370的結構滿足:由于與指部固定塊340的指部支撐部 345相接觸的第一支撐面3710、第二支撐面3712保持著傾斜度D3,因此,第一夾持端373受 到反力作用時,可以克服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并可按第一支撐面3710、第二支撐面 3712的傾斜度游隙大小,實現(xiàn)外側(左側)旋動。
[0178] 同時,第二指部380,亦實現(xiàn)了以鉸鏈軸355為中心的旋轉式安裝,其結構滿足:由 于未與上述傾斜導槽部3328相接觸的突出支撐端387的另一端呈開放結構,因此,第二夾 持端383受到反力作用時,可以克服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并可實現(xiàn)向外側(右側)旋 動。
[0179] 同時,參照圖19(b),隨著上下驅動部350的運轉,上述指部固定塊340位于上升位 置時,第二固定邊381上形成的突出支撐端387即會脫離連接護罩332的傾斜導槽部3328, 并由垂直導槽部3326支撐,這樣,第二夾持端383即會借助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以 鉸鏈軸355為中心旋轉,并朝第一夾持端373靠近移動,夾持試管2。
[0180] 這樣,在第一、第二夾持端(373, 383)夾持試管的狀態(tài)下,亦如上所述,第一指部 370的結構滿足:可以克服第二復位彈簧的復原力,并可按第一、第二支撐面(3710, 3712) 的傾斜度游隙大小,實現(xiàn)外側(左側)旋動,而第二指部380的結構滿足:可以克服第二復位 彈簧390的復原力,并可實現(xiàn)向外側(右側)旋動。
[0181] 同時,對具有這種結構的夾子300上可適用的傳感器,說明如下。
[0182] 首先,可構成感應指部360的最大上升位置和最大下降位置的上限、下限感應傳 感器。這種上限、下限傳感器,其最可取的結構即為:安裝在為指部360接合的指部固定塊 340提供上下移動區(qū)間的連接護罩332的連接板3320上。夾子300的上下移動區(qū)間是指試 管2可從托盤10孔11分離出的高度,S卩,確保上下移動空間至少要大于托盤10孔11的深 度即可,預先設定上下驅動部350的上下移動區(qū)間,即可充分實現(xiàn)該動作,如上所述,每次 都能從上限、下限傳感器中收到更準確的上限、下限位置,并以此為基礎,管制上下驅動部 350的驅動,以提高夾子300控制的快速性和準確性。
[0183] 另外,還可適用試管插入位置感應傳感器,用于在夾子300借助上述夾子移送單 元200,朝試管2前進過程中,感應試管2是否正確進入到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之間。 這種試管插入位置感應傳感器可在指部360,指部固定塊340,連接護罩332,下部固定臺 333中選擇適當?shù)奈恢?,進行安裝。
[0184] 此外,上述夾子300,聯(lián)動指部360的上升動作,以聯(lián)動實現(xiàn)指部360的夾持動作, 這樣,為使試管2從托盤10孔11中分離出來,指部360的上升動作和夾持動作全部結束之 后,最好能適用一個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用來判斷試管2是否完全從托盤10孔11中分離 出來。這種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可安裝在與指部360所夾持試管2的上端部對向的夾子 主體330的上部固定臺331,或是連接護罩332的正面部。
[0185] 這樣,通過適用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例如:指部360在進行上升和夾持動作時, 試管2的下端即會被壓入到相應的托盤10孔11內,孔11與試管2之間的強摩擦力起反力 作用,對試管2的側面施壓的指部360在上升時,會出現(xiàn)從試管2上滑脫(Slip)的現(xiàn)象。這 時,指部360雖然保持著最大上升位置,但容易導致試管2無法徹底從托盤10孔11中分離 的狀況發(fā)生。這樣,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可感應試管2的上升(分離)動作中的誤動作,停 止夾子的運行,或通過蜂鳴器,燈,或顯示器等提示工具,快速采取后續(xù)措施。
[0186] 同時,圖9的標識符號'S1',是'確認有無試管的傳感器',如圖所示,確認有無試 管的傳感器Sl安裝在夾子300的后方一側,以感應夾子300的后方區(qū)域。例如,這種確認 有無試管的傳感器S1,就是為夾持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而驅動上 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左右移送部,在將夾子300移送至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IlOB)之 前,用來確認上述左側容納部IlOA或右側容納部IlOB中容納的試管2是否存在,以減少上 述夾子移送單元200不必要的移送動作。同時,夾子300的前方部上,不僅安裝有指部360 構件,同時,還具有感應實際試管2是否夾持和夾持狀態(tài)的各種感應傳感器,而上述確認試 管有無的傳感器S1,可避開上述指部360和各種感應傳感器的干擾。
[0187] 最終,在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之間,驅動夾子移送單元200的前后移送 部300,將夾子300朝前后方向Y移送,提前確認試管2的有無,再驅動上述夾子移送單元 200的旋轉移送部250,旋轉(180度)夾子300,驅動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左右移送部 210,將夾子300移送至相應的試管2。
[0188] 關于包含以上結構的夾子300,其對插在托盤10孔11內且排列好的試管的分離移 送動作,可說明如下。
[0189] 首先,驅動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左右移送部210,朝放有托盤10的左側容納部 IlOA或右側容納部IlOB的前方Y移動夾子300。
[0190] 這時,夾子300如圖16和圖19 (a)所示,夾子主體330憑借自重及第一復位 彈簧325,以傾斜旋轉軸320為中心,保持與底板254的垂直位置。另外,第一、第二指部 (370, 380)在保持向連接護罩332的下端最大限度下降的狀態(tài),第二指部380的突出支撐 端387由連接護罩332的傾斜導槽部3328支撐,克服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后,以鉸 鏈軸355為中心,與第一指部370隔離。
[0191] 試管在通過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持續(xù)驅動,而被插入將第一、第二指部 (370, 380)之間的過程中,由試管插入位置感應傳感器感應其是否正確插入到第一、第二 指部(370, 380),接收這種試管插入位置感應傳感器發(fā)來的信號,可停止移送單元的前進驅 動,隨即執(zhí)行試管的夾持和分尚動作。
[0192] 這時,試管2在插入到上述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之間的過程中,如果試管2 的側面稍微接觸到第一指部370或第二指部380時,則如上所述,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 380將以鉸鏈軸355為中心,在左右側方向上,分別發(fā)出受試管2反力的動作,接觸到相應指 部360的試管2反而會因為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而朝相反方向移動,這樣,即可在第 一、第二指部(370, 380)之間,保持更準確的位置。
[0193] 另外,插入到托盤10孔11內的試管保持朝左右方向(X')傾斜的位置不良狀態(tài)時, 相應試管2可順利插入到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之間,借助第二復位彈簧390,與試管發(fā) 生彈力沖撞,因此,還可預防試管2的破損。
[0194] 另外,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還會分別保留可向左側、右側擴張的游隙,因此, 其優(yōu)點在于,使用低價的感應傳感器,而非精密度較高的高價試管插入位置感應傳感器,也 能體現(xiàn)相同的動作控制。
[0195] 這樣,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內部的試管插入完畢之后,上下驅動部350進行 上升運轉,使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與指部固定塊340 -同上升,可同時實現(xiàn)試管2夾 持和分離動作。
[0196]S卩,使上下驅動馬達351運轉起來,帶動指部固定塊340和第一、第二指部 (370, 380)的上升移動。這種上升運轉初期,第二指部380的突出支撐端387由連接護罩 332的傾斜導槽部3328引導,同時,第二固定邊381以鉸鏈軸355為中心旋轉,朝第一固定 邊371靠近移動。
[0197] 在持續(xù)上升過程中,第二指部380的突出支撐端387脫離傾斜導槽部3328時,第 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同時接觸并夾持試管2的兩側。
[0198] 參照圖20,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上升后,夾持住試管2的瞬間,試管2朝前后 方向Y'傾斜時,夾子主體330會因試管2傳遞的前后方向Y'反力,以傾斜旋轉軸320為中 心向后方旋轉,然后,憑借夾子主體330的自重和第一復位彈簧325的復原力,再次回歸到 相關方向后,開始旋轉。
[0199] 最終,借助前后方向Y'傾斜作用,使得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夾持的試管2回 歸到姿勢修正的垂直位置,然后,通過上下驅動部350的持續(xù)上升動作,使得第一、第二指 部(370, 380)夾持的試管2很容易就從托盤10孔11中分離出來。
[0200] 另外,這樣以傾斜旋轉軸320為中心,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朝前后方向Y'旋 動的動作,與用手扭動試管,使其上升(分離)的動作相似,因此,即使試管2保持壓入托盤 10孔11的狀態(tài),也很容易被分離出來。
[0201] 同時,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上升后,夾持住試管2的瞬間,試管2朝左右方向 X'傾斜時,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將借助試管2傳遞的左右方向X'反力,朝左右方 向X'旋轉,然后憑借第二復位彈簧390的復原力,再次回歸到相關方向后,開始旋轉。
[0202] 與上述前后方向Y'旋轉作用相同,借助左右方向X'旋轉作用,使得第一、第二指 部(370, 380)夾持的試管2回歸到姿勢修正的垂直位置,使得試管2很容易就從托盤10孔 11中分離出來,這種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朝左右方向X'旋動的動作,亦與用手扭動試 管,使其上升(分離)的動作相似,因此,即使試管2保持壓入托盤10孔11的狀態(tài),也很容易 被分離出來。
[0203] 這樣,夾子300充分考慮插入到托盤孔11內試管的前后方向Y'或左右方向X'姿 勢不良,或對托盤孔11的壓入精度,使得試管的夾持和分離動作可快速、精密完成,且無誤 動作。
[0204] 同時,參照圖21和圖22,安裝有貼簽單元400的下部框架150的上部一側,具有為 貼簽單元400供應標簽紙的標簽供給裝置500。這種標簽供給裝置500的結構,通常具有: 以卷狀纏繞標簽襯紙511的襯紙卷510,及回收從上述襯紙卷510剝離出的剝離紙的剝離紙 卷520,解開纏繞在上述襯紙卷510上的標簽襯紙511后,剝離紙521即會被纏繞到剝離紙 卷520上,并借助供應輪530的驅動力,向貼簽單元400供應標簽紙L。同時,還具有印刷 工具540,其設于在襯紙卷510和剝離紙卷520之間,在從襯紙卷510解開的標簽襯紙511 上,預先印刷特定的標簽信息。有關這種標簽供應裝500的相關技術事項,其可適用早已廣 為人知的公開技術結構,乃至各種不同形態(tài),考慮到其可能會造成本發(fā)明技術要旨的模糊 不清,故省略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0205] 貼簽單元400使通過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穿過上述導向孔115而 向下移動的試管2流入到內部,并固定其位置,使通過上述標簽供給裝置500供應的標簽貼 近試管2的外圍,帶動標簽與試管的同時旋轉,使標簽粘附到試管2的外圍上之后,將貼好 標簽的試管2排出至外部,其被安裝在下部框架150的上部,以確保其能夠設在上述導向孔 115的下方。
[0206] 首先,在貼簽裝置的一側,具有可與貼簽裝置聯(lián)動,供應標簽紙的標簽供給裝置。 標簽供給裝置,設于貼簽裝置的一側面之上,是一種將提前印好特定標簽信息的標簽供應 給本發(fā)明的貼簽裝置的裝置,通常,標簽供給裝置的結構具有:以卷狀纏繞標簽襯紙的襯紙 卷,及回收從上述襯紙卷剝離出的剝離紙的剝離紙卷,解開纏繞在上述襯紙卷上的標簽襯 紙后,剝離紙即會被纏繞到剝離紙卷上,只向貼簽單元供應標簽紙。同時,還具有印刷工具, 其設于在襯紙卷和剝離紙卷之間,在從襯紙卷解開的標簽襯紙上,預先印刷特定的標簽信 息。這種標簽供給裝置和印刷工具的相關技術事項,可適用早已廣為人知的公開技術結構, 乃至各種不同形態(tài)。
[0207] 參照圖23,圖24,圖25,貼簽單元400的結構包含:貼簽框架410,夾持構件420, 驅動輪430,加壓輪400。
[0208] 貼簽框架410,安裝并支持貼簽單元400各個組成部分,上部具有使試管2通過形 成于上部框架110之上的導向孔,容納至內部的試管流入孔410a,其背面具有使標簽供給 裝置供應的標簽紙容納至內部的標簽供給用插槽410c,另外,在一側面上,還具有將完成貼 簽的試管2排出的試管排出孔410b。上述供給用插槽410c中具有確認有無標簽紙的標簽 紙感應傳感器。依據(jù)實施例的貼簽框架410,其由背面框架411,正面框架412,上部框架413 接合而成,整體為四方面體結構。通過相互裝配背面框架411,正面框架412,上部框架413, 使得上部的流入孔410a和側面的排出孔410b形成'π'字結構,且相互延長。
[0209] 夾持構件420,是為使標簽能夠粘附在流入至內部的試管2外圍的適當位置,以適 當高度固定支撐試管2的構件,其功能在于,以適當高度固定支撐流入到內部的試管2,還 可旋轉貼好標簽的試管2,使其向側方排出。即,夾持構件420接合于上述貼簽框架410之 上,以帶動穿過上部框架110的導向孔115,使試管2流入到內部的第一位置Pl和將試管2 排出至外部的第二位置P2的間隔區(qū)間旋轉。如圖所示,第一位置Pl保持貼簽框架410內 部的完全插入狀態(tài),第二位置P2則保持著貼簽框架410向外部突出的狀態(tài)。
[0210]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一位置Pl保持著垂直狀態(tài),第二位置P2保持著水平狀態(tài), 但結構也可以是:先使試管2水平流入,然后在將其垂直排出。
[0211] 參照圖27,實施例中的夾持構件420具有可使穿過貼簽框架410的流入孔410a流 入至內部的上部流入口 421,并具有支撐流入至內部的試管2下端的下部擋塊422,還具有 連接上部流入口 421和下部擋塊422,阻止流入至內部的試管2脫離的側面擋塊423,其為 一體式結構。
[0212] 上述上部流入口 421,具有傾斜引導部4210,用以引導從外部起,開始靠近移動的 試管2的流入過程。
[0213] 上述側面擋塊423,只是一種在之后,為排出試管2,朝第二位置P2旋轉的過程中, 帶動內部試管2 -同旋轉的擋塊結構,由側面擋塊423預備的內部空間確保是大于試管2 直徑的空間,另外,不是取一種完全包覆住試管2外圍的結構,而是允許設于夾持構件420 側方的標簽紙,驅動輪430,加壓輪440,與插入到夾持構件420內的試管2外圍相接觸,且 為了在夾持構件420的旋轉動作過程中避開干擾,在加壓輪440所設置的對應位置,部分保 持開放的幾何形狀。最終,側面擋塊423與下部擋塊,只要是一種在將試管2從第一位置Pl 向第二位置P2旋轉的過程中,可阻止試管2從夾持構件420中分離的形狀結構即可。
[0214] 另外,側面擋塊423的一側,還形成允許試管2脫離的側面開放口 4230,這種側面 開放口 4230設在與旋轉方向呈直角的側面上,在夾持構件420從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 P2旋轉的過程中,可阻止試管2從側面開放口 4230中脫離。也就是說,與圖示的實施例一 樣,包含側面開放口 4230的側面擋塊423的截面結構,保持't='字的截面結構。當然,也 可不同于圖示的實施例,取'C'字截面的弧形截面結構。
[0215] 接下來,夾持構件420的下部擋塊422上,具有形成軸孔4240的延長支架424,其 穿過上述軸孔424,與框架410實現(xiàn)旋轉軸425接合。
[0216] 另外,在這種夾持構件420上,具有試管感應裝置(無圖示),用來感應插入到第一 位置Pl的試管存在與否及試管的種類(高度)。通過這種試管感應傳感器,也可在之后的排 出過程中,準確確認試管是否排出。
[0217] 上述夾持構件420的旋轉軸425,可與擺動馬達426的輸出端直接相連,如圖26所 示,在旋轉軸425的側面,設置擺動馬達426,擺動馬達426的輸出端和旋轉軸,可通過皮帶 和滑輪方式的動力連接工具來實現(xiàn),這樣,可使框架410前后方向的大小更加緊湊。
[0218] 同時,依據(jù)上述的夾持構件420,試管2從第一位置Pl流入至內部后,將呈現(xiàn)試管 2的下端由下部擋塊422支撐的結構,上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 根據(jù)內容物或實驗種類,可裝載不同大小(長度)的試管2,如是是長度較長的其他種類的試 管,會出現(xiàn)標簽粘附位置朝試管2的下側傾斜的現(xiàn)象,這樣,將無法確保標簽粘附位置實現(xiàn) 均一化。
[0219] 為此,結構中可包含試管插入位置調節(jié)裝置,用以調節(jié)在第一位置Pl處于等待狀 態(tài)的試管2的插入深度。參照圖26,圖28,依據(jù)實施例的試管插入位置調節(jié)裝置包含:移動 性擋塊460,其安裝在上述框架410上,其可朝插入到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構件420的試 管2的長度方向(插入方向)移動。
[0220] 這種移動性擋塊460至少要保持高于下部擋塊422的位置,夾持構件420在進行 從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旋轉動作過程中,移動性擋塊460上具有可使下部擋塊422 穿過的插槽,以確保下部擋塊422穿過移動性擋塊460后移動,支撐住試管2的下端。滿足 這種移動性擋塊460和夾持構件420相重疊的結構,即可實現(xiàn)緊湊型設計。
[0221] 另外,移動性擋塊460可由彈性材質構成,以減少插入到夾持構件420內試管2下 端的沖擊,通常,與形成試管2凸狀的下端部相對應地形成有凹狀部。
[0222] 另外,可具有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無圖示),用以感應移動性擋塊426的上將高 度,并判斷實際粘附到試管上的標簽高度。
[0223] 這種移動性擋塊460可旋轉式地接合在與升降馬達462相連的螺絲4260的末端, 根據(jù)升降馬達462的正、反方向旋轉,隨螺絲4620聯(lián)動,朝著面向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 構件420的試管2的插入方向,升降移動。
[0224] 通過包含這種移動性擋塊460的試管插入位置調節(jié)裝置,可不受插入到夾持構件 420內的試管2長度的影響,在相應試管的中間適當位置,均一粘附標簽,或可由使用這任 意設定標簽的粘附位置。
[0225] 參照圖26,圖29,圖30,圖31,驅動輪430,是一種提供在流入至內部的試管上粘 附標簽的旋轉力的構件,其設在插入到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構件420的試管2外圍一側 (圖面為左側)。這種驅動輪430,為使通過貼簽框架410的標簽供給用插槽410c供應的標 簽L,插入到試管2和驅動齒輪430之間,其與試管2保持規(guī)定的游隙,在貼簽框架410上實 現(xiàn)垂直的鉸鏈軸431接合,通過后述加壓輪440的運轉,將標簽L置于中間,與插入到夾持 構件420的試管2外圍接觸。
[0226] 圖示的實施例中,具有1個驅動輪430,但也可以具有2個以上。另外,為防止試管 2的旋轉中心受阻,在試管2的長度方向(插入方向)也可具備若干個。
[0227] 這種驅動齒輪430亦可直接與旋轉馬達432的輸出軸相連,如圖示中的實施例,驅 動輪430的旋轉軸431和旋轉馬達431的輸出軸,可利用皮帶和滑輪方式的動力連接工具 來連接構成。
[0228] 參照圖26,圖29,圖30,加壓輪440,是一種連接驅動輪430和試管2,為試管2提 供驅動輪430的旋轉力,同時支撐旋轉試管2的旋轉中心和上述驅動輪430的構件,其將插 入到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構件420的試管2置于中間,設在與加壓輪430大致相反的方 向。這種加壓輪440亦可具備若干個,以穩(wěn)定支撐試管2的外圍。
[0229] 依據(jù)實施例,具有1個上述驅動輪430時,最好具備2個上述加壓輪440,以確保其 與驅動輪430 -同構成對試管2外圍的3個支撐點。也就是說,將1個驅動輪430和2個 加壓輪440置于試管2中間,形成三角形結構。
[0230] 上述加壓輪440,由一個固定性加壓輪441和一個移動性加壓輪443構成。
[0231] 上述固定性加壓輪441,可旋轉式地固定安裝在貼簽框架410上,上述移動性加壓 輪443可朝試管2的旋轉中心靠近或隔離。
[0232] 作為滿足上述移動性加壓輪443的移動結構的實施例,中央部包含與上述框架 410實現(xiàn)鉸鏈4451接合的旋動構件445。這種旋動構件445以鉸鏈4451為中心,一端接合 可旋轉的移動性加壓輪443,另一端接合運轉氣缸446。
[0233] 最終,運轉氣缸446膨脹運轉后,旋動構件445即會以鉸鏈4451為中心旋動,移動 性加壓輪443將通過試管的旋轉中心,對試管2的外圍進行施壓,這樣,試管2的外圍即會 保持由驅動輪430,固定性加壓輪441,移動性加壓輪所構成的3個支撐點。
[0234] 相反,如果運轉氣缸收縮運轉,旋動構件445將以鉸鏈4451為中心做相反旋動,移 動性加壓輪443從試管2上隔離。這時,移動性加壓輪443應隔離試管2設置,以確保在上 述夾持構件420進行旋轉動作時,不會對其成任何干擾。
[0235] 上述運轉氣缸446,通常適用玻璃,樹脂等材質,且可預防試管2受損的電磁閥(螺 旋管操縱閥),氣壓缸形態(tài)。當然,亦可與此不同,可由馬達構成。
[0236] 另外,與試管2緊貼的驅動輪430,加壓輪440的外周面,適用減少試管2沖擊的彈 性材質,或是可減少旋轉試管2的滑脫現(xiàn)象,增強摩擦的材質。
[0237] 另外,如圖所示,這種加壓輪440亦可在試管的長度方向(插入方向)具備若干個, 以阻止試管2的旋轉中心受阻。
[0238] 參照圖23,圖24,圖32和圖33,通過上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和夾子300移送至導 向孔115的試管2,在穿過導向孔115后墜落,并通過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構件420的上 部流入口410a,插入至內部。
[0239] 這樣插入到夾持構件420的試管2,其下端由移動性擋塊460支撐,在側面擋塊 423的內部,保持一定的高度。同時,由于保持第一位置Pl的夾持構件420插入到貼簽框 架410的內部,因此,側面開放口4230借助框架410而形成自然開閉的結構,這樣,亦可阻 止試管2通過側面開放口4230分離。
[0240] 在這里,使用者通過調整移動性擋塊460的高度,可調節(jié)插入到夾持構件420內的 試管2的插入深度。
[0241] 之后,由標簽供給裝置500供應的標簽L在穿過形成于貼簽框架410上的標簽供 給用插槽410c,供應至驅動輪430和試管2之間后,即可使運轉氣缸446運轉起來。即,使 運轉氣缸446的載荷膨脹時,旋動構件445即會以鉸鏈4451為中心旋轉,而另一端接合的 加壓輪443則進入到內側,與試管2的外圍貼近。通過持續(xù)移動,使試管2與設在相反方向 的驅動輪430和固定性加壓輪441貼近。試管2全部由驅動輪430,固定性加壓輪430,移 動性加壓輪443支撐,來實現(xiàn)位置固定。這時,驅動輪430和試管2之間夾入標簽L。
[0242] 之后,使旋轉馬達432運轉起來,旋轉驅動輪430,這樣,試管2即會朝驅動輪430 的反方向旋轉,對應旋轉速度來粘附標簽L。
[0243] 這時,為確保驅動輪430,固定性加壓輪441,移動性加壓輪443均能保持對旋轉中 試管2的充分摩擦力,上述運轉氣缸446在粘附標簽L的過程中,將持續(xù)對上述移動性加壓 輪443施壓。
[0244] 這樣,在完成貼簽之后,停止旋轉馬達432,并停止驅動輪430的旋轉,使運轉氣缸 446收縮運轉,以使加壓輪443隔離試管2。
[0245] 之后,使擺動馬達426運轉起來,并以旋轉軸425為中心,旋轉保持第一位置Pl的 夾持構件420,使其向第二位置P2移動。
[0246] 由于移動至第二位置P2的夾持構件420,向貼簽框架410的側方突出,使側面開放 口外露,試管2通過側面開放口 4230分離出來,并以倒放的狀態(tài),朝向托槽(Tray)排出。
[0247] 在這里,上述夾持構件420上具有的側面開放口4230,相對于夾持構件420旋轉方 向,與側面相對,因此,即使是圓形截面的試管2,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亦很難從保持第 二位置P2的夾持構件420上分離出來。
[0248] 為此,在貼簽框架410上,包含推進器470 (Push),設在與上述夾持構件420的第 二位置P2相對應的位置上,以插入到夾持構件420的內部,這樣,由于夾持構件420在向第 二位置P2旋轉的同時,推進器470被插入至夾持構件420的內部,并對試管2的外圍施壓, 即可通過夾持構件420的側面開放口4230,強行排出試管2,使其墜落到托槽t上。
[0249] 這樣,借助推進器470,使試管2強行從夾持構件420上分離出來時,最好是在保持 第二位置P2的夾持構件420的下部安裝托槽,確保使用者能夠即刻使用貼有標簽的試管。
[0250]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任何特定的可取實施例,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本發(fā) 明之技術要旨的情況下,具有該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的人,均可進行多種變形,而 所作變更不得超出權利要求書的記載范圍。
[0251] 附圖標記說明
[0252] 1 :試管預備裝置 2:試管
[0253] 10:托盤 11 :垂直孔
[0254] 100:框架 110:上部框架
[0255] 115:導向孔 1151:第一導向孔
[0256] 1152:第二導向孔 IlOA:左側容納部
[0257]IlOB:右側容納部 120:裝載工具
[0258] 123:隔斷板 125:裝載驅動部
[0259] 150:下部框架
[0260] 200 :夾子移送單元 210 :左右移送部
[0261] 212 :左右移送塊 214:龍門式塊
[0262] 2140:水平臺 2142:前后方支撐臺
[0263] 216:左右驅動部 230:前后移送部
[0264] 232:前后移動塊 234:前后驅動部
[0265] 250:旋轉移送部 252:固定支撐塊
[0266] 254:夾子底板 2540:旋轉軸
[0267] 256:旋轉驅動部
[0268] 300:夾子 320 :傾斜旋轉軸
[0269] 325:第一復位彈簧 330:夾子主體
[0270] 331:上部固定臺 333:下部固定臺
[0271] 332:連接護罩 3321 :粘滑面
[0272] 3322:導軌 3325:夾持聯(lián)動用導槽
[0273] 3326:垂直導槽部 3328 :傾斜導槽部
[0274] 340:指部固定部 341:軸孔
[0275] 343:導向槽 345:指部支撐部
[0276] 350:上下驅動部 351:上下驅動馬達
[0277] 353:上下驅動軸 355:鉸鏈軸
[0278] 360:指部 370:第一指部
[0279] 371:第一固定邊 3710:第一支撐面
[0280] 3712:第二支撐面 373:第一夾持端
[0281] 380:第二指部 381:第二固定邊
[0282] 383:第二夾持端 387:突出支撐端
[0283] 390:第二復位彈簧
[0284] 400:貼簽單元 410:貼簽框架
[0285] 420:夾持構件 425:旋轉軸
[0286] 426:擺動馬達 430 :驅動輪
[0287] 432:回轉馬達 440:加壓輪
[0288] 441:固定性加壓輪 443:移動性加壓輪
[0289] 445:旋動構件 446:運轉氣缸
[0290] 460:移動性擋塊 462:升降馬達
[0291] 470:推進器
【權利要求】
1. 一種夾持下端部插入至托盤(10)孔(11)內的試管,使其從托盤(10)中分離、移送 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254);與所述底板(254)相連接的夾子主體(330);相對 于所述夾子主體(330)可實現(xiàn)上下移動而構成的指部固定塊(340);使所述指部固定塊上 下移動的上下驅動部(350);及接合于所述指部固定塊(340)之上,與指部固定塊(340)聯(lián) 動,上、下移動,下降時,為使試管容納至內部,使相對的夾持端相互隔離,上升時,使相對的 夾持端相互靠近移動而構成的指部(360),其特征還在于,相對于所述試管(2)的夾持和分 離動作中產生的試管(2)前后方向反力,所述夾子主體(330)能以底板(330)為中心,朝前 后方向旋轉,而相對于所述試管(2)的夾持和分離動作中產生的試管(2)左右方向反力,所 述指部(360)能以指部固定塊(340)為中心,朝左右方向方向旋轉。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主體(330)可朝前后方向旋轉 地連接在底板(310)上,憑借自重,以旋轉軸為中心旋轉,保持其垂直位置,其特征還在于, 包含:第一復位彈簧(325),其連接所述夾子主體(330)和底板(310),以所述旋轉軸為中 心,向所述夾子主體(330)的前方施壓,使其旋轉。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指部(370),其具有與所述指 部固定塊(340)相連接的第一固定邊(371),及所述第一固定邊(373)延長而性成的第一夾 持端(373);第二指部(380),其具有與所述指部固定塊(340)可旋轉式接合的第二固定邊, 及從所述第2固定邊起,與所述第一夾持端(373)對向延長而形成的第二夾持端(383);第 二復位彈簧(390),其連接所述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對所述第一夾持端(373) 和第二夾持端(383)施壓,使其相互靠近。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上述夾子主體(330)上形成夾持聯(lián)動用 導槽(3328),其包含:傾斜導槽部(3328),在所述第一、第二指部(370, 380)最大限度下降 后,接觸到第二固定邊(381)上形成的突出支撐端(387),使第二夾持端(383)從第一指部 (373)端上隔離,而在所述第一,第二指部上升時,使第二夾持端(383)朝第一夾持端(373) 慢慢靠近。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邊(371)的連接結構,可 實現(xiàn)從所述指部固定塊(340)起,朝左右方向的旋動。其特征還在于,與所述指部固定塊 (340)相連接的第一固定邊(371)的外周面上,具有可限制第一指部(370)的左右方向旋動 的第一、第二支撐面(3710, 3712)。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管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主體(330)包含:連接底板 (310)的上部固定臺(331);自所述上部固定臺(331)起,向下隔離,限制所述指部(360)下 降移動的下部固定臺(333);及連接所述上部固定臺(331)和下部固定臺(333),引導所述 指部固定塊(340)上下移動的連接護罩(332)。其特征還在于,包含試管高度感應傳感器, 其可感應由所述指部(360 )夾持,從托盤孔(11)中分離出的試管高度。
7. -種試管貼簽單元,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可支撐所述試管(2)的夾持構件(420) 的貼簽框架(410);設于所述試管(2)的外圍一側,為所述試管(2)提供旋轉力的驅動輪 (430);及加壓輪(440),其將所述試管(2)置于其中間,設于所述驅動輪(430)的相反側,使 試管朝所述驅動輪(430)發(fā)生接觸或隔離,其特征還在于,所述夾持構件(420)的結構,可 使將試管(2)流入到內部的第一位置(P1)和使試管(2)向外排出的第二位置(P2)的相隔 區(qū)間實現(xiàn)旋轉。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試管貼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構件(420)在從所述第 一位置(P1)朝第二位置(P2)旋轉的同時,其從所述框架(410)的內部向外部突出,其包含: 使所述試管(2)流入至內部的上部流入口(421);支撐試管(2)下端的下部擋塊(422);及連 接所述上部流入口和下部擋塊(422),一側形成有允許試管(2)脫離的側面開放口(4230) 的側面擋塊(423)。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試管貼簽單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410)上具有推進器 (470 ),其被插入到朝第二位置(P2 )旋轉的夾持構件(420 )內部,所述夾持構件(420 )朝第 二位置(P2)旋轉的同時,使試管被插入到內部的所述推進器(470)中擠出,通過側面開放 口(4230),使試管(2)分離出來。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試管貼簽單元,其特征在于,包含:調節(jié)試管插入深度的調 節(jié)裝置,其具有移動性擋塊(460),可支撐插入到所述夾持構件(420)內部的試管(2)的下 端。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試管貼簽單元,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一個所述驅動輪(430)時, 所述加壓輪(440 )最好在2個以上,以確保與所述驅動輪(430 ),一同構成對于試管(2 )外圍 的3個以上的支撐點,所述加壓輪(430)包含:固定安裝于所述框架(410)之上的固定性加 壓輪(441);及為實現(xiàn)朝所述試管(2)的旋轉中心靠近或隔離,連接安裝于所述框架(410) 之上的移動性加壓輪(443),所述試管貼簽單元的特征還在于,包含:旋動構件(445),其中 央部與所述框架(410)鉸鏈(4451)接合,以上述鉸鏈(4451)為中心,一端可旋轉式接合所 述移動性加壓輪(443 ),另一端連接有運轉氣缸(446 )。
12. -種試管預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框架(100),其上方具有能以垂直狀態(tài)容納 多個試管(2)的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在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之 間,形成試管可穿過、移動的一個以上的導向孔(115);夾子移送單元(200),安裝于所述框 架(100)之上,將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中容納的試管(2)移送至所述導孔 (115 )內;與所述夾子移送單元(200 )相接合,夾持或分離所述試管(2 )的夾子(300 );及設 于所述導向孔(115)的下方,在穿過所述導孔(115)而被移送的試管(2)的外圍貼簽的貼簽 單元(400)。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試管預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的設置層 為:安裝有所述夾子移送單元(200)的上部框架(110),安裝有所述貼簽單元的下部框架 (150),所述試管預備裝置的特征還在于,包含:裝載工具(120),其隔斷所述導向孔(112), 使流入至內部的試管(2)處于等待狀態(tài)。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試管預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移送單元(200)包 含:左右移送部(210),其具有可使前后兩端相對于所述框架(100),朝前后方向移動而接 合的龍門式塊(214);前后移送部(230),其具有可相對于所述龍門式塊(214),實現(xiàn)前后方 向移動而接合的前后移動塊(232);及旋轉移送部(250),其具有可相對于所述前后移動塊 (232),實現(xiàn)旋轉而接合的底板(254),其特征還在于,相對于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 110B),朝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與所述底板(254)相連接的夾子(300)時,還可 使其朝向所述左側、右側容納部(110A,110B)旋轉,所述旋轉移送部(250),還可通過往返 于所述左側容納部(110A)和所述右側容納部(110B)之間來實現(xiàn)旋轉。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試管預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300)是所述權利要 求1至權利要求6中記載的試管夾子,所述貼簽單元(400)是權利要求7至權利要求11中 記載的試管貼簽單元。
【文檔編號】B01L3/14GK104226392SQ20141014902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姜正薰, 李康熙, 樸相俊 申請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