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氣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曝氣池。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全國水環(huán)境的形勢非常嚴峻,受到嚴重污染的劣五類水體所占比例較高。水環(huán)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0003]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明確提出強化飲用水水源環(huán)境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規(guī)范化建設。單一水源供水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應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
[0004]因此目前各地均開展了生態(tài)水庫、應急備用水源地、生態(tài)河道等水利工程的建設。原水經閘引入生態(tài)水庫、水源地或河道,在經過初步沉淀之后,進水溶解氧較低時先進行強化曝氣是一種常見的生態(tài)處理工藝,一方面提升水體溶解氧含量,另一方面通過較為劇烈的物理干擾使水體中膠體顆粒發(fā)生聚集,使懸浮物顆粒粒徑增大,從而提高水體沉淀性能,有效降低水體中氨氮等污染物含量。常用的曝氣裝置布置在河底,因曝氣裝置有其使用壽命,為了解決檢修更換的實際需要,需抽干引水區(qū)域的水,這會引起該水域中動植物和水質凈化系統(tǒng)的微生物脫水死亡。
[0005]如何設計一種滿足曝氣裝置的檢修更換需求,兼顧水庫、水源地、河道船只進出要求的曝氣池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滿足曝氣裝置的檢修更換需求,兼顧水庫、水源地、河道船只進出要求的曝氣池。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曝氣池,包括:底板;池體側部,沿著所述底板的周邊向上延伸,所述池體側部上設有第一連通區(qū)域和第二連通區(qū)域,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與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與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均與水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與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均設有若干個凹槽;若干個插板,可拆卸地插入于相應的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的開口延伸至所述池體側部的頂端。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的若干個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的若干個所述凹槽均沿著與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設置。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的若干個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的若干個所述凹槽一一對應,對應的兩個所述凹槽的中心點的連線與所述水流方向同向。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凹槽上還設有供所述插板插入的板體插口,所述板體插口包括設置于分別設置于所述凹槽兩個槽壁上的第一側插接部和第二側插接部,以及設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的底插接部,所述底插接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插接部和所述第二側插接部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板體插口的寬度與所述插板的寬度相應,所述底插接部的底面與相應的所述凹槽的開口的頂端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所述插板的高度,所述板體插口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插板的長度。
[0012]進一步地,所述板體插口和所述插板均為矩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設有墊層。
[0014]優(yōu)選地,所述曝氣池內還設有抽水栗。
[0015]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采用上述曝氣池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根據放置曝氣裝置的位置,根據曝氣池的結構在水流區(qū)域的底部挖底槽,底槽的高程為底板的高程與墊層的高程相加的和值,將曝氣池放入底槽中,曝氣裝置放置于曝氣池中;當曝氣池處于運行工況時,將若干個所述插板從相應的所述凹槽中拆下,水流區(qū)域中的水沿著水流方向流通,水和船只可通過所述第一連通區(qū)域和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上的凹槽進出曝氣池;當曝氣池處于檢修工況時,將若干個所述插板插入于相應的所述凹槽中,抽空曝氣池中的水后,對曝氣裝置進行更換和檢修。
[0016]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曝氣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曝氣池在運行工況下,將插板從相應的凹槽中拆下,由于第一連通區(qū)域與所述第二連通區(qū)域均與水流方向垂直,未設置插板,就能夠保證流量,并盡可能減少停留在池內的死水區(qū);曝氣池內設抽水栗,在檢修工況下,設置插板,抽水栗抽水,使曝氣池內的水抽空,以便更換檢修曝氣裝置;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經濟、方便、安全、可靠的曝氣池,本實用新型能夠滿足曝氣裝置的檢修更換需求,兼顧水庫、水源地、河道船只進出要求。
【附圖說明】
[0018]圖1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曝氣池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曝氣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3顯示為圖2的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1]圖4顯示為圖2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5顯示為圖2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6顯示為圖2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7顯示為本實施例的設置3個曝氣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8顯示為圖7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9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曝氣池的插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附圖標號說明
[0028]100 底板
[0029]110 墊層
[0030]200池體側部
[0031]210第一連通區(qū)域
[0032]220第二連通區(qū)域
[0033]300 凹槽
[0034]310 板體插口
[0035]311第一側插接部
[0036]312第二側插接部
[0037]313底插接部
[0038]400插板
[0039]Wl板體插口的寬度
[0040]W2插板的寬度
[0041]Hl底插接部的底面與相應的凹槽的開口的頂端之間的距離
[0042]H2插板的高度
[0043]LI板體插口的長度
[0044]L2插板的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
[0046]請參閱附圖。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47]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曝氣池,包括:底板100 ;池體側部200,沿著底板100的周邊向上延伸,池體側部200上設有第一連通區(qū)域210和第二連通區(qū)域220,第一連通區(qū)域210與第二連通區(qū)域220相對設置,且第一連通區(qū)域210與第二連通區(qū)域220均與水流方向垂直,第一連通區(qū)域210與第二連通區(qū)域220均設有若干個凹槽300 ;若干個插板400,可拆卸地插入于相應的凹槽300中,凹槽300的開口延伸至池體側部200的頂端;底板100的底面上設有墊層110 ;曝氣池內還設有抽水栗。
[0048]本實用新型曝氣池的插板400可拆卸地插入于相應的凹槽300中,曝氣池在運行工況下,將插板400從相應的凹槽300中拆下,由于第一連通區(qū)域210與第二連通區(qū)域220均與水流方向垂直,未設置插板400的曝氣池中的水與曝氣池外部的水連通,且能夠保證水的流量,并盡可能減少停留在曝氣池內的死水區(qū);曝氣池內設抽水栗,在檢修工況下,將插板400插入于凹槽300中,抽水栗抽水,使曝氣池內的水抽空,以便更換檢修曝氣裝置。
[0049]第一連通區(qū)域210的若干個凹槽300沿著與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設置,第二連通區(qū)域220的若干個凹槽300沿著與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設置。該結構能夠加快水進出曝氣池的速度。
[0050]第一連通區(qū)域210的若干個凹槽300和第二連通區(qū)域220的若干個凹槽300——對應,第一連通區(qū)域210和第二連通區(qū)域220中相對應的兩個凹槽300的中心點的連線L3與水流方向同向。該結構能夠進一步提尚水的流量,有效減少停留在曝氣池內的死水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