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無動力滴濾污水處理系統(tǒng);屬于環(huán)保設施。
背景技術:
滴濾床生物反應裝置大多由裝填有浮石的濾池、將污水滴入該濾池的污水分布器構成。目前,多采用旋轉布水方式進水,水中的懸浮物同時進入滴濾池中而造成布水管及濾料的堵塞,影響處理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運行成本低、水質處理效果好、無堵塞的無動力滴濾污水處理系統(tǒng)。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由預處理系統(tǒng)和滴濾系統(tǒng)構成;所述預處理系統(tǒng)包括污水池、與之連通的沉砂池、與該沉砂池連通的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構成,所述滴濾系統(tǒng)包括濾池、固定在該濾池中的孔板、鋪墊在該孔板上的陶粒填料層、固定在濾池上方并與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連通的布水管網、位于孔板下方的若干通風道、與各通風道的出口連通的出水渠;所述布水管網由與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連通的布水總管、與該布水總管并聯(lián)且其上分布有若干孔洞的多根布水支管、插在所述孔洞中的若干毛細虹吸管、填充在毛細虹吸管中的吸水繩構成。
布水總管通過恒位水池與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連通;各布水支管上的孔洞為沿母線方向均勻分布的兩排,毛細虹吸管為倒山字形結構;污水池中有格柵;布水總管的另一端設有排污閥。
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預處理系統(tǒng)中增加了格柵,因此能阻隔污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等雜質;沉砂池的設置可初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顆粒,避免堵塞濾料。由于采用了內部裝填有吸水繩的毛細虹吸管,因此能夠避免水體中的細微懸浮物進入布水支管中而造成管路堵塞。第四,由于采用了恒位水箱,因此能夠保證布水壓力穩(wěn)定。第五,在布水總管的末端設置排污閥,因此即可定期排除沉積于管內的污泥、也便于管壁沖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B向視圖;
圖3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4是毛細虹吸管安裝在布水支管孔洞中的示意圖。
圖中:恒位水池1、連接管2、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3、沉砂池4、格柵5、污水池6、過水孔7、濾池8、陶粒填料層9、通風道10、孔板11、出口12、出水渠13、布水支管14、布水總管15、浮球閥16、排污閥17、支承塊18、毛細虹吸管1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預處理系統(tǒng)由污水池6、沉砂池4、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3構成,上述三池體依次通過水孔7順序聯(lián)通。滴濾系統(tǒng)由濾池8、固定在該濾池底部的孔板11、鋪墊在該孔板上的陶粒填料層9、固定在濾池8上方布水管網、位于孔板11下方的若干通風道10、與各通風道10的出口12連通的出水渠13構成;所述布水管網由成“中”字形結構的布水總管15、與該布水總管并聯(lián)且其上分布有若干孔洞的多根布水支管14、插在所述孔洞中的若干毛細虹吸管19、填充在毛細虹吸管中的吸水繩構成。布水總管15的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3連通、布水總管15的另一端安裝有排污閥17。所述通風道10由支承在孔板11下方的若干支承塊18構成。
為了避免布水壓力波動,布水總管15通過恒位水池1與水解酸化調節(jié)池3連通;恒位水池1中安裝有用于控制水位的浮球閥16。
為了保證布水均勻,各布水支管14的孔洞沿母線方向均勻排列成兩排;安裝在兩排對應孔洞中的毛細虹吸管19采用倒“山”字形結構。
為了排除污水中漂浮的雜質,污水池6中設有格柵5。
為了便于排放沉積于管內的污泥,布水總管15的末端設有排污閥17。
工作原理:經預處理的污水進入恒位水箱1,然后經過布水總管15分流至各布水支管14,布水支管14中的水位與恒位水箱1相同。布水支管14的兩側均布有兩排位置高于管內水位的孔洞,填充于毛細虹吸管19中的吸水繩通過虹吸作用將污水抽吸并均勻滴落于陶粒填料層9上。污水在陶粒內部滲流及在表面流動,形成由內向外的厭氧、缺氧、好氧環(huán)境,并形成生物膜,從而實現(xiàn)對污染物進行降解??諝鈴耐L道10向上透過孔板11而穿過陶粒填料層9,污水自上滲透陶粒填料層9而滴落于濾池底部,隨后匯入排水渠13排出。由于采用了線繩毛細虹吸,污水中的懸浮物無法進入濾池8內,因此可避免濾料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