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及污水處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30624閱讀:1075來源:國知局
用于 AO 或AAO 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及污水處理池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及污水處理池。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日益嚴重,水將成為制約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因素。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水處理技術的開發(fā)和改進。

污水生物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工藝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又稱為活性污泥法?;钚晕勰喾梢苑譃楹醚醴ê蛥捬醴ǖ取T诤醚跎镂鬯幚硐到y(tǒng)中,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進行微生物和水的分離操作,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AO工藝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Anacrobic)是厭氧段,用于脫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機物。

AAO工藝法又稱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個字母的簡稱(厭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種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可用于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AO工藝或AAO工藝的厭氧段均具有混合效果差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循環(huán)及混合效果好的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包括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

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在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遠離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厭氧氣 推流區(qū);

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相鄰設置并且具有共用的中間隔墻,所述中間隔墻的一端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和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的第一過流通道,所述中間隔墻的另一端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的第二過流通道。

可選的,所述第一過流通道及第二過流通道均設置于所述中間隔墻的底部。

可選的,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與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之間具有第一導流墻,所述第一導流墻的高度分別低于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的池壁、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池壁及中間隔墻的高度;

所述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與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之間具有第二導流墻所述第二導流墻的高度分別低于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的池壁、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池壁及中間隔墻的高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及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內均設置有厭氧氣推流裝置。

可選的,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具有安裝框架;

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設置于所述安裝框架上;

所述安裝框架懸掛于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內水體的下部。

可選的,所述安裝框架距離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的池底的距離為0.8~1.0米。

可選的,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和/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內均設置有攪拌裝置;

和/或,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和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上方均設置有蓋板;

和/或,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與中間隔墻平行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三過流通道;所述第三過流通道設置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未設置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一端或設置于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未設置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一端;

和/或,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的池壁上設置有污水進口。

可選的,所述攪拌裝置為槳式攪拌器或厭氧氣曝氣攪拌裝置;

所述厭氧氣曝氣攪拌裝置包括鼓風裝置、供氣管道和曝氣單元,所述曝氣單元為曝氣盤或曝氣軟管;

所述供氣管道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連接,所述供氣管道的出氣端與所述曝氣單元的進氣端連接;

所述曝氣單元設置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池,其包括好氧區(qū)、沉淀區(qū)和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

所述好氧區(qū)與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相鄰設置,并且通過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的一個側壁隔開,該側壁為與所述中間隔墻平行的側壁,并且在該側壁上具有第三過流通道;

所述好氧區(qū)內設置有曝氣設備;

所述沉淀區(qū)與所述好氧區(qū)相鄰設置并且通過共用的隔墻隔開,所述隔墻上具有第四過流通道;

所述沉淀區(qū)上部具有出水通道,所述沉淀區(qū)與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之間還具有污泥回流通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另一種污水處理池,其包括低氧區(qū)、好氧區(qū)和沉淀區(qū)和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

所述厭氧區(qū)結構的第一厭氧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攪拌區(qū)與所述低氧區(qū)、好氧區(qū)和沉淀區(qū)依次相鄰設置;

并且所述第一厭氧攪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攪拌區(qū)與所述低氧區(qū)之間具有第三過流通道;

所述低氧區(qū)與所述好氧區(qū)之間具有第五過流通道;

所述好氧區(qū)與所述沉淀區(qū)之間具有第六過流通道;

所述好氧區(qū)及低氧區(qū)內設置有曝氣設備;

所述沉淀區(qū)上部具有出水通道,所述沉淀區(qū)與所述第一厭氧氣攪 拌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之間還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由于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在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遠離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在污水進入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后,能夠與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從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推流至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中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進行厭氧反應,然后從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的另一端進入到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內,在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作用下推流至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內,繼續(xù)進行厭氧反應,由于設置有兩個厭氧氣推流區(qū),能實現(xiàn)兩個厭氧氣攪拌區(qū)內的混合液的高速循環(huán),并具有進水與混合液混合效果好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中的B-B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用于AO工藝的污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用于AAO工藝的污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示意為:

1-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

2-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

3-中間隔墻;

4-第一過流通道;

5-第二過流通道;

6-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

7-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

8-第一導流墻;

9-第二導流墻;

10-厭氧氣推流裝置;

11-蓋板;

12-第三過流通道;

13-鼓風裝置;

14-供氣管道;

15-曝氣單元;

16-好氧區(qū);

17-沉淀區(qū);

18-第四過流通道;

19-低氧區(qū);

20-第五過流通道;

21-第六過流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牵颂幩枋龅木唧w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實用新型,而非對該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實施例1

參照圖1至圖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該厭氧區(qū)結構包括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第二厭氧氣攪拌 區(qū)2;

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在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遠離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

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相鄰設置并且具有共用的中間隔墻3,所述中間隔墻3的一端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和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的第一過流通道4,所述中間隔墻3的另一端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第二過流通道5。

上述的用于AO或AAO工藝的厭氧區(qū)結構,由于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在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遠離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在污水進入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后,能夠與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從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推流至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中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進行厭氧反應,然后從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另一端進入到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在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作用下推流至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繼續(xù)進行厭氧反應,由于設置有兩個厭氧氣推流區(qū),能實現(xiàn)兩個厭氧氣攪拌區(qū)內的混合液的高速循環(huán),并具有進水與混合液混合效果好的優(yōu)點。

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第一過流通道4及第二過流通道5均設置于所述中間隔墻3的底部,以便混合液能夠從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的下部進入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內,或者從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下部進入到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方便混合液的推流。

另外,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與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之間具有第一導流墻8,所述第一導流墻8的高度分別低于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池壁、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池壁及中間隔墻3的高度;

所述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與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之間具有第二導流墻9,所述第二導流墻9的高度分別低于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的池 壁、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池壁及中間隔墻3的高度。如此設置,可以使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內的混合液從第一導流墻8上方推流至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內,可以使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的混合液從第二導流墻9上方推流至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及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內7均設置有厭氧氣推流裝置10,通過厭氧氣推流裝置10可以將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及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內7底部的混合液提升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上部,然后通過第一導流墻8頂部進入到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內,或通過第二導流墻9頂部進入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10具有安裝框架(圖中未示出);

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10設置于所述安裝框架上;

所述安裝框架懸掛于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水體的下部。

另外,所述安裝框架優(yōu)選采用不銹鋼框架結構,用不銹鋼鏈條懸掛于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水體的下部,而不銹鋼鏈條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墻體上。

通過所述安裝框架能夠將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10懸掛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內水體的下部,以使厭氧氣推流裝置10能夠更好的提升混合液。

本實施例中,更進一步,所述安裝框架距離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池底的距離優(yōu)選為0.8~1.0米,以便更高效率地對混合液進行提升,提升效率更好。

此外,可選的,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均設置有攪拌裝置,以便對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的混合液進行攪拌,使混合液的混合更加均勻,進而使在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和/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的厭氧反應更充分的進行。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和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上方均設置有蓋板11,以便將整個厭氧區(qū)結構密封,使其保持在厭氧狀態(tài),以便厭氧反應的進行。

另外,為了使本實施例中的厭氧區(qū)結構與AO污水處理池的好氧區(qū)連通或者與AAO污水處理池的低氧區(qū)連通,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與中間隔墻3平行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三過流通道12;所述第三過流通道12設置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未設置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的一端或設置于所述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未設置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一端,以便使進行了充分厭氧反應的混合液通過所述第三過流通道12進入到AO污水處理池的好氧區(qū)或者進入到AAO污水處理池的低氧區(qū)中進行下一步的反應。

本實施例中,更進一步,所述攪拌裝置為槳式攪拌器或厭氧氣曝氣攪拌裝置;

所述厭氧氣曝氣攪拌裝置包括鼓風裝置13、供氣管道14和曝氣單元15,所述曝氣單元15為曝氣盤或曝氣軟管;

所述供氣管道14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13連接,以通過所述鼓風裝置13為供氣管道14提供厭氧氣,所述供氣管道13的出氣端與所述曝氣單元15的進氣端連接,以將厭氧氣輸送到曝氣單元15中,通過曝氣單元15對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中的混合液進行攪拌;

所述曝氣單元15設置于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的底部。

另外,所述厭氧氣推流裝置10的進氣口可以與所述鼓風裝置13的出氣口連通,通過所述鼓風裝置13為其提供氣源。

此外,可選的,所述鼓風裝置13采用耐腐蝕羅茨鼓風機,所述供氣管道14的出口端連接到厭氧區(qū)的蓋板11與厭氧區(qū)的液面之間的空間內,以方便曝氣單元15的連接于其出氣端。

此外,可選的,所述第一過流通道4、第二過流通道5的大小為使第一過流通道4、第二過流通道5的流速均為0.3~0.5m/s,以使混合液的循環(huán)速度更適宜厭氧反應的高效充分進行。

另外,可選的,在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或第一厭氧氣推流區(qū)6或第二厭氧氣推流區(qū)7的池壁上設置有污水進口,以便污水進行到厭氧區(qū)結構中進行處理。

實施例2

參見圖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AO工藝的污水處理池,其包括、好氧區(qū)16、沉淀區(qū)17和實施例1中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

所述好氧區(qū)16與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相鄰設置,并且通過第一厭氧氣攪拌1區(qū)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的一個側壁隔開,該側壁為與所述中間隔墻3平行的側壁,并且在該側壁上具有第三過流通道12;

所述好氧區(qū)16內設置有曝氣設備,以便為所述好氧區(qū)16提供氧氣;

所述沉淀區(qū)17與所述好氧區(qū)16相鄰設置并且通過共用的隔墻隔開,所述隔墻上具有第四過流通道18;

所述沉淀區(qū)17上部具有出水通道,所述沉淀區(qū)17與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之間還具有污泥回流通道(圖中未示出),以便沉淀區(qū)17中的污泥回流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內,使厭氧區(qū)具有較大的污泥濃度。

本實施例的污水處理池在使用時,污水先經過厭氧區(qū)循環(huán)進行厭氧反應進行脫氮除磷后,進入到好氧區(qū)16進行好氧反應除去水中的有機物,然后進入到沉淀區(qū)17中進行泥水分離后,得到分離后的水。

由于采用實施例1中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混合液在厭氧區(qū)內循環(huán)及混合效果好,使得本實施例中的污水處理池對污水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實施例3

參見圖5,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AAO工藝的污水處理池,包括低氧區(qū)19、好氧區(qū)16、沉淀區(qū)17和實施例1中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

所述厭氧區(qū)結構的第一厭氧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攪拌區(qū)2與所述 低氧區(qū)19、好氧區(qū)16和沉淀區(qū)17依次相鄰設置;

并且所述第一厭氧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攪拌區(qū)2與所述低氧區(qū)19之間具有第三過流通道12;

所述低氧區(qū)19與所述好氧區(qū)16之間具有第五過流通道20;

所述好氧區(qū)16與所述沉淀區(qū)17之間具有第六過流通道21;

所述好氧區(qū)16及低氧區(qū)19內設置有曝氣設備;

所述沉淀區(qū)上部具有出水通道,所述沉淀區(qū)17與所述第一厭氧氣攪拌區(qū)1或第二厭氧氣攪拌區(qū)2之間還具有污泥回流通道(圖中未示出)。

本實施例的污水處理池在使用時,污水先經過厭氧區(qū)循環(huán)進行厭氧反應進行脫氮除磷后,進入到低氧區(qū)19內進行反應,然后進入到好氧區(qū)16內進行反應,最后進入到沉淀區(qū)17中進行泥水分離后,得到分離后的水。由于采用實施例1中所述的厭氧區(qū)結構,混合液在厭氧區(qū)內循環(huán)及混合效果好,使得本實施例中的污水處理池對污水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實用新型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