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凈水廠臭氧活性炭組合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給水深度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提高,凈水處理工藝需要采用以臭氧活性炭為主工藝的處理技術,在我國基本采用各工藝單元單層布置或少量構筑物疊合布置涉及,占地面積較大,對于老水廠或者受到場地條件限制的條件下,實施深度處理工藝有很大難度,同時國家十分強調對土地資源的節(jié)約利用。
因此,有必要研發(fā)一種占地面積小的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系統(tǒng),且要求其流程順暢,便于巡視、維護和管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給水深度處理方法,通過提高構筑物之間的合理布置和流程設計,在較小的占地面積上實現(xiàn)多個工藝流程集成布置,并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給水深度處理效果,流程順暢、物料輸送線路清晰。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通過給水深度處理組合構筑物進行處理;所述的組合構筑物分為上、中、下三層,三層采用疊合形設計共用結構壁板,且該組合構筑物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包含:
提升泵房,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以及下層的最前段;
后臭氧接觸池,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中間段的兩側,其入口連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出口;
活性炭濾池,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最后段的兩側,其入口連接所述后臭氧接觸池的出口;
清水池,位于組合構筑物下層,疊于活性炭濾池下方,用于儲存出水,其入口連接所述活性炭濾池的出口,其出口連接后續(xù)流程,該清水池還通過超越管連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入口;
鼓風機房和反沖洗泵房,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中間區(qū)域,用于對活性炭濾池進行反沖洗;
臭氧制備車間,位于組合構筑物上層,用于向后臭氧接觸池提供臭氧。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給水深度處理組合構筑物是由若干個所述的處理單元構成的組合體。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反沖洗泵房入口連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吸水井。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反沖洗泵房包含一吸水井,該吸水井為清水池的一部分。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的提升泵采用潛水泵、混流泵、或離心泵。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后臭氧接觸池的臭氧接觸方式為分段曝氣池方式。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
所述活性炭濾池為翻板濾池、快濾池或V型濾池。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還包含:
溢流管,其一端連接提升泵房的吸水井,其另一端通過超越管連接清水池。
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S0、原水水質達標,執(zhí)行步驟S2,原水水質不達標,執(zhí)行步驟S1;
S1、原水經過提升泵房提升后依次進入后臭氧接觸池、活性炭濾池后進入清水池;
S2、原水進入提升泵房后直接經超越管進入清水池。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集成式的疊合設計融合了所有深度處理的工藝單元,提高了構筑物的土地利用效率;
2、各構筑物之間流程順暢,輸水距離短,節(jié)能效果比平面式布置節(jié)約20%以上;
3、超越設計構思巧妙,可以實現(xiàn)凈水單元的多種運行工況;
4、疊合型設計各構筑物之間共用結構壁板,降低整體投資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給水深度處理工藝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上層平面布置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中層平面布置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下層平面布置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活性炭濾池部分剖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后臭氧接觸池部分剖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鼓風機房、反沖洗泵房以及提升泵房部分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闡述。
如圖2~7所示,一種給水深度處理組合構筑物,所述的組合構筑物分為上、中、下三層,三層采用疊合形設計共用結構壁板,且該組合構筑物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包含:提升泵房1,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以及下層的最前段;后臭氧接觸池2,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中間段的兩側,其入口連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出口;活性炭濾池3,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最后段的兩側,其入口連接所述后臭氧接觸池2的出口;清水池4,位于組合構筑物下層,疊于活性炭濾池3下方,用于儲存出水,其入口連接所述活性炭濾池3的出口,其出口連接后續(xù)流程,該清水池4還通過超越管13連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入口;鼓風機房5和反沖洗泵房6,位于組合構筑物中層的中間區(qū)域,用于對活性炭濾池3進行反沖洗;臭氧制備車間7、控制室8以及配電間9,位于組合構筑物上層,用于向后臭氧接觸池2提供臭氧。
所述給水深度處理組合構筑物是由若干個所述的處理單元構成的組合體。
所述提升泵房1包含吸水井、提升泵10以及出水井。
所述反沖洗泵房6入口連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吸水井。
所述的提升泵采用潛水泵、混流泵、或離心泵。
所述后臭氧接觸池2的臭氧接觸方式為分段曝氣池方式。
所述活性炭濾池3為翻板濾池、快濾池或V型濾池。
本實施例中,所述吸水井的入口設置進水管11,水由進水管11進入吸水井后由提升泵10提升,進水管11還直接通過一溢流管連通至超越管13,當提升泵10斷電、故障時可通過溢流管12直接通過超越管13溢流至清水池,確保提升泵房的水位安全。
反沖洗泵房6包含一吸水井,本實施例中,反沖洗泵房6的吸水井是下疊清水池4的一部分,避免了單獨設置吸水井,且反沖洗的水量可以得到充分保證。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給水深度處理方法,該方法是通過上述的給水深度處理組合構筑物進行處理,如圖1所示,其包含以下步驟:
S0、原水水質達標,執(zhí)行步驟S2,原水水質不達標,執(zhí)行步驟S1;
S1、原水經過提升泵房1提升后依次進入后臭氧接觸池2、活性炭濾池3后進入清水池4;
S2、原水進入提升泵房1后直接經超越管13進入清水池4。
所述的步驟S2中,還包含:鼓風機房5和反沖洗泵房6定期對活性炭濾池3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水取自清水池4。
上述的組合構筑物,其中,由于溢流管12和超越管13的設置,提升泵房10進水可通過管道超越直接進入下疊清水池4,當原水水質較好,不需要經過深度處理時,產品水可以進入提升泵房10吸水井后,經過溢流管12進入清水池4,實現(xiàn)直接超越深度處理工藝,實現(xiàn)了降低提升8m水頭的能耗,且節(jié)約了深度處理所需的臭氧、活性炭等輔助藥劑,實現(xiàn)能耗上大幅降低。
盡管本發(fā)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發(fā)明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