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流反硝化池及側流反硝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側流反硝化工藝,其可與AAO工藝、CAST工藝及帶有前端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等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結合使用。與AAO工藝結合使用時,二沉池排泥管連接有側流反硝化池,所述側流反硝化池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上清液管與缺氧區(qū)和二沉池連接。與帶有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結合使用時,二沉池排泥管連接有側流反硝化池,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與氧化溝和二沉池連接。與CAST工藝結合時,主反應區(qū)排泥管與側流反硝化池相連,上清液管與主反應區(qū)相連。本發(fā)明提出的側流反硝化池提高了污泥濃度,污泥經(jīng)過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大大降低硝酸鹽量,減少了污泥對生化反應池厭氧段或CAST工藝生物選擇區(qū)釋磷的影響,提高了系統(tǒng)的除磷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側流反硝化池及側流反硝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側流反硝化工藝,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污水處理技術中,常用的污水脫氮除磷工藝為AAO工藝,其是70年代在厭氧一缺氧工藝上開發(fā)出來的同步除磷脫氮工藝,其生物反應池由厭氧、缺氧和好氧三段組成,其典型工藝流程見圖1。這是一種推流式的前置反硝化型工藝,其特點是厭氧、缺氧、好氧三段功能明確,界線分明,可根據(jù)進水條件和出水要求,人為地創(chuàng)造和控制三段的時空比例和運轉條件可根據(jù)需要達到比較高的脫氮率。
[0003]常規(guī)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呈厭氧(Al)/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該布置在理論上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釋磷水平的充分與否,對于提高系統(tǒng)的除磷能力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厭氧區(qū)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優(yōu)先獲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釋磷。但由于厭氧區(qū)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對厭氧區(qū)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由于缺氧區(qū)位于系統(tǒng)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響了系統(tǒng)的脫氮效果;為了降低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必須提高混合液回流量,回流量的提高勢必將增加電耗。
[0004]脫氮除磷效果較好的工藝還有帶有氧化溝工藝及各種SBR工藝。
[0005]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進型,具有除磷脫氮功能,其曝氣池為封閉的溝渠,廢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斷循環(huán)流動,因此氧化溝又名“連續(xù)循環(huán)曝氣法”。溝內(nèi)設置有轉刷或轉碟,具有硝化、反硝化的特性,在氧化溝前面增加一座厭氧選擇池,便構成了生物脫氮除磷系統(tǒng)。污水和回流污泥首先進入?yún)捬踹x擇池,停留時間約I小時,在厭氧池中完成磷的釋放,并改善污泥的沉降性,然后混合液進入氧化溝進行硝化、反硝化,實現(xiàn)脫氮除磷。
[0006]SBR法集曝氣、沉淀于一池,不需要二沉池。在該系統(tǒng)中,反應池在一定時間間隔內(nèi)充滿污水,以間歇處理方式運行,處理后混合液沉淀一段預定的時間后,從池中排除上清液。典型的SBR系統(tǒng)分為:充水、反應、沉淀、排水與閑置5個階段,SBR法通過充氧,缺氧和厭氧條件的連續(xù)變化可滿足多種微生物的生長,交替進行不同的生物過程,從而實現(xiàn)水解、有機碳的去除和脫氮除磷過程,達到降低B0D5、C0D,硝化,脫氮及除磷的目的。改良的CAST法系統(tǒng)設置了生物選擇區(qū),由主反應區(qū)不斷向生物選擇區(qū)回流,污泥吸收易溶性基質中的易降解部分,并促使絮凝性微生物生長,由于生物選擇區(qū)宜采用厭氧運行方式,從而提高了生物除磷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針對本領域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側流反硝化方法。
[0008]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0009]一種側流反硝化池,通過進泥管與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二沉池或CAST工藝主反應區(qū)相連接,
[0010]所述側流反硝化池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所述上清液輸送至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0011]所述側流反硝化池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所述上清液管與AAO工藝的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連接;所述進泥管進口位于側流反硝化池底部中間,所述側流反硝化池靠近進泥管進口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斜板,斜板間距為50-60mm,在遠離進泥管進口一側設置上清液集水槽,所述上清液集水槽連接上清液集水井,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生化處理系統(tǒng)相連接;
[0012]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AAO工藝處理系統(tǒng)、CAST工藝處理系統(tǒng)、前端帶有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處理系統(tǒng)中的一種。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之一,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AAO工藝處理系統(tǒng)或前端帶有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處理系統(tǒng),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通過進泥管與二沉池底部連接,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連接;
[0014]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案,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CAST工藝處理系統(tǒng),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通過進泥管與主反應區(qū)底部連接,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主反應區(qū)連接。
[0015]優(yōu)選地,所述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60°,斜板長0.8-1.2米,斜板底部距池底1.5~3米。
[0016]其中,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為穿孔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為4-6根,吸泥管分為兩組,分別與剩余污泥出泥管和污泥回流管連接,所述污泥回流管與進入?yún)捬鯀^(qū)或CAST工藝的生物選擇區(qū)的管路連接;所述污泥回流管26和剩余污泥出泥管的管路上設置有泵和閥門;所述泵為干式離心泵。
[0017]進入側流反硝化池內(nèi)的污水在向上上升的過程中,大顆粒污泥沿斜板逐漸向下沉淀至池底,最終側流反硝化池的底部出泥濃度為18?20g/L。為避免潛水泵抽吸污泥一段時間后,抽吸污泥的濃度變吸,出現(xiàn)漏斗效應,在池底采用穿孔管吸泥,外部配置干式泵,以保證抽吸污泥的濃度均勻。對于多余的剩余污泥,采用剩余污泥泵排至污泥處理系統(tǒng)進行處理。
[0018]一種側流反硝化方法,使用本發(fā)明提出的設備,將二沉池或CAST工藝主反應區(qū)底部的污泥進入側流反硝化池底部,使污泥從池體一側進入,穿過池中上部的斜板,污泥中的顆粒沉降至池底,上清液由上方集水槽收集并輸送至AAO工藝的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上清液排至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0019]采用側流反硝化池,減少了進入生化池的污泥量,但由于污泥濃度大幅提高,有效污泥總量并未減少。側流反硝化池內(nèi),高濃度污泥的內(nèi)源呼吸作用強化了微生物反硝化能力,池中出流的污泥硝態(tài)氮濃度大幅降低,硝態(tài)氮可控制在2mg/L至5mg/L。
[0020]其中,進入側流反硝化池底部的污泥在側流反硝化池內(nèi)的沉降時間為1-2小時,然后上清液由上方集水槽收集并輸送至AAO工藝的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0021]沉降的污泥再流入?yún)捬鯀^(qū)或CAST工藝的生物選擇區(qū),污泥進入?yún)捬鯀^(qū)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3-0.6:1,污泥進入CAST工藝生物選擇區(qū)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1-0.2:
1
[0022]如果系統(tǒng)要求最佳的脫氮效果,也可將上清液中加入適當碳源。具體為:從側流反硝化池排出的上清液輸送至缺氧區(qū)之前,加入碳源,碳源投加量可根據(jù)所需去除的硝態(tài)氮濃度,按3?5倍計算。
[0023]其中,所述碳源為甲醇或乙酸鹽。所述乙酸鹽可以為乙酸鈉或乙酸鉀。
[0024]或者,當出水總氮較好時(總氮小于10mg/L),從側流反硝化池排出的上清液輸送至二沉池,經(jīng)過二沉池所連接的出水管直接排放。這樣可以減少進入生化反應池的水量,增加實際停留時間。
[002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側流反硝化池提高了污泥濃度,污泥經(jīng)過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大大降低硝酸鹽量,減少了污泥對生化反應池厭氧段釋磷的影響,提高了系統(tǒng)的除磷效果。
[0027]2、側流反硝化池的出流污泥至AAO池主工藝的污泥量降至30-60%,至CAST工藝生物選擇區(qū)的污泥量降至10-20%。進泥量的減少也減少了對生化池進水碳源的稀釋。加強了生化反應對碳源的利用。
[0028]3、由于側流反硝化池處理后進入生化反應池的污泥流量較小,因此相應地延長了進入生化反應池的停留時間,從而改善了系統(tǒng)的脫氮除磷能力。
[0029]4、強化了的厭氧條件也抑制了絲狀菌的生長,改善了污泥的沉淀狀態(tài)。經(jīng)側流反硝化沉淀后的剩余污泥濃度大幅提高,加強了后續(xù)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處理能力及處理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厭氧-缺氧-好氧工藝流程圖。
[0031]圖2是本發(fā)明提出的側流反硝化工藝與AAO工藝相結合的流程圖。
[0032]圖3是本發(fā)明提出的側流反硝化工藝與氧化溝工藝相結合的流程圖
[0033]圖4是本發(fā)明提出的側流反硝化工藝與CAST工藝相結合的流程圖
[0034]圖5是側流反硝化池俯視圖。
[0035]圖中,I是進水管,2是厭氧區(qū),3是缺氧區(qū),4是好氧區(qū),5是混合液回流管,6是二沉池,7是外回流污泥管,8是剩余污泥排出管,9是出水管,10是進泥管,11是池體,12是斜板,13是上清液集水槽,14是上清液集水渠,15是斜板邊緣支架,16是穿孔吸泥管,17是剩余污泥泵,18是剩余污泥泵坑,19是剩余污泥出泥管,20是閥門,21是上清液集水井,22是上清液出水管,23是上清液泵,24是污泥回流泵,25是污泥回流泵坑,26是污泥回流管,27是側流反硝化池,28是上清液管,29是氧化溝,30是生物選擇區(qū),31是CAST工藝主反應區(qū)。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0037]實施例1:側流反硝化池與AAO工藝相結合
[0038]側流反硝化池與AAO工藝相結合的設備,參見圖2和圖5,包括用作厭氧區(qū)2、缺氧區(qū)3、好氧區(qū)4和二沉池6的反應池格,厭氧區(qū)2、缺氧區(qū)3、好氧區(qū)4和二沉池6依次通過管道連接,好氧區(qū)4和缺氧區(qū)3通過混合液回流管5連接。
[0039]二沉池6底部通過進泥管10連接至側流反硝化池27底部中間,側流反硝化池靠近進泥管進口的一側設置有斜板12,斜板12用斜板邊緣支架15支撐,斜板邊緣支架15固定在池體11的內(nèi)壁上。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60°,斜板長I米,斜板底部距池底2米。
[0040]側流反硝化池27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28,上清液管28與缺氧區(qū)和二沉池連接,上清液管28管路上設置閥門以控制上清液進入缺氧區(qū)或者二沉池。
[0041]在遠離進泥管進口一側設置上清液集水槽13(在池的上部),上清液集水槽13連接上清液集水井21,上清液集水井21通過上清液管28、上清液泵23與缺氧區(qū)3連接;
[0042]四根吸泥管16位于側流反硝化池底部,分別與剩余污泥出泥管19和污泥回流管26連接,所述污泥回流管26與厭氧區(qū)連接;污泥回流管26的管路上設置有回流污泥泵24和閥門;所述回流污泥泵24為干式離心泵,位于回流污泥泵坑25內(nèi)。剩余污泥出泥管19的管路上設置的剩余污泥泵17也是干式離心泵。吸泥管16為穿孔吸泥管,直徑200mm,整根管壁上開有直徑20mm孔,在底部側向兩側,與豎直方向夾角為45°。
[0043]實施例2:側流反硝化污水處理方法與AAO工藝相結合
[0044]進水流量為40000m3/日,進水水質為:
[0045]B0D5 ( 160mg/L ;CODcr ( 300mg/L ;SS ( 180mg/L ;TN ( 45mg/L ;NH3-N ( 35mg/L ;TP ^ 4mg/L。
[0046]使用實施例1的側流反硝化池,待處理的污水處理按照AAO生化反應工藝,先進入?yún)捬鯀^(qū)2,順次進入缺氧區(qū)、好氧區(qū)和二沉池進行處理,二沉池出泥側流進入污泥反硝化池,停留時間為I小時,進入側流反硝化池的硝酸鹽濃度為15mg/L,進入的污泥濃度為SOOOmg/L (含水率為99.2% ),從污泥反硝化池流出的污泥濃度為18000mg/L,硝酸鹽濃度為3mg/L。經(jīng)過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反應的污泥再流入AAO反應池的厭氧區(qū)2,污泥進入AAO反應池的厭氧區(qū)2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5:1,提高了進入?yún)捬醵蔚奈勰酀舛?,減少了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其余的污泥經(jīng)由剩余污泥管8排出。
[0047]上清液由側流反硝化池上方的集水槽收集、匯總入上清液集水渠14,輸送至缺氧區(qū)。
[0048]當出水總氮小于10mg/L,從側流反硝化池排出的上清液輸送至二沉池,經(jīng)過二沉池所連接的出水管直接排放。
[0049]最終出水水質為:
[0050]BOD5 ( 8mg/L ;CODcr ( 45mg/L ;SS ( 10mg/L ;TN ( lOmg/L ;NH3-N ( lmg/L ;TP ^ 0.5mg/L。
[0051 ] 出水達到了國家《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實施例3:側流反硝化污水處理方法與氧化溝工藝相結合
[0052]進水流量為30000m3/日,進水水質為:
[0053]B0D5 ( 180mg/L ;CODcr ( 330mg/L ;SS ( 190mg/L ;TN ( 40mg/L ;NH3-N ( 30mg/L ;TP ^ 3mg/L。
[0054]參見圖3,使用實施例1的側流反硝化池,待處理的污水處理先進入?yún)捬鯀^(qū)2,再進入氧化溝29和二沉池進行處理,二沉池出泥側流進入污泥反硝化池,停留時間為1.5小時,進入側流反硝化池的硝酸鹽濃度為15mg/L,進入的污泥濃度為8500mg/L,從污泥反硝化池流出的污泥濃度為17000mg/L,硝酸鹽濃度為2mg/L。經(jīng)過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反應的污泥再流入?yún)捬鯀^(qū)2,污泥進入?yún)捬鯀^(qū)2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6:1,提高了進入?yún)捬醵蔚奈勰酀舛?,減少了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其余的污泥經(jīng)由剩余污泥管8排出。
[0055]上清液由側流反硝化池上方的集水槽收集、匯總入上清液集水渠14,輸送至二沉池6。最終出水水質為:
[0056]BOD5 ^ 6mg/L ;CODcr ^ 40mg/L ;SS ^ 9mg/L ;TN ^ lOmg/L ;NH3-N ^ lmg/L ;TP ^ 0.5mg/L。
[0057]出水達到了國家《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0058]實施例4:側流反硝化污水處理方法與CAST工藝相結合
[0059]進水流量為20000m3/日,進水水質為:
[0060]B0D5 ( 200mg/L ;CODcr ( 350mg/L ;SS ( 180mg/L ;TN ( 45mg/L ;NH3-N ( 36mg/L ;TP ^ 3mg/L。
[0061]參見圖4,待處理的污水處理按照CAST生化反應工藝,先進入生物選擇區(qū)30,順次進入CAST主反應區(qū)31進行處理,主反應區(qū)出泥側流進入污泥反硝化池,停留時間為1.2小時,進入側流反硝化池的硝酸鹽濃度為17mg/L,進入的污泥濃度為9000mg/L,從污泥反硝化池流出的污泥濃度為19000mg/L,硝酸鹽濃度為lmg/L。經(jīng)過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反應的污泥再流入生物選擇區(qū)30,污泥進入CAST工藝的生物選擇區(qū)30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1: 1,提高了進入生物選擇區(qū)的污泥濃度,減少了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
[0062]上清液由側流反硝化池上方的集水槽收集、匯總入上清液集水渠14,輸送至CAST主反應區(qū)31。并添加碳源乙酸15mg/L。
[0063]最終出水水質為:
[0064]BOD5 ( 7mg/L ;CODcr ( 50mg/L ;SS ( 10mg/L ;TN ( lOmg/L ;NH3-N ( 2mg/L ;TP ^ 0.5mg/L。
[0065]出水達到了國家《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側流反硝化池,其特征在于,通過進泥管與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二沉池或CAST工藝主反應區(qū)相連接, 所述側流反硝化池上方連接有上清液管,所述上清液輸送至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所述進泥管進口位于側流反硝化池底部中間,所述側流反硝化池靠近進泥管進口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斜板,斜板間距為50-60mm,在遠離進泥管進口一側設置上清液集水槽,所述上清液集水槽連接上清液集水井,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生化處理系統(tǒng)相連接; 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AAO工藝處理系統(tǒng)、CAST工藝處理系統(tǒng)、前端帶有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處理系統(tǒng)中的一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流反硝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AAO工藝處理系統(tǒng)或前端帶有厭氧區(qū)的氧化溝工藝處理系統(tǒng),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通過進泥管與二沉池底部連接,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連接,并且和二沉池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流反硝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處理系統(tǒng)為CAST工藝處理系統(tǒng),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通過進泥管與主反應區(qū)底部連接,所述上清液集水井通過上清液管與主反應區(qū)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流反硝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60。,斜板長0.8-1.2米,斜板底部距池底1.5-3米。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側流反硝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流反硝化池底部設置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為穿孔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為4-6根,吸泥管分為兩組,分別與剩余污泥出泥管和污泥回流管連接,所述污泥回流管與進入?yún)捬鯀^(qū)或CAST工藝的生物選擇區(qū)的管路連接;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出泥管的管路上設置有泵和閥門;所述泵為干式離心泵。
6.一種側流反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設備,二沉池或CAST工藝主反應區(qū)底部的污泥進入側流反硝化池底部,使污泥從池體一側進入,穿過池中上部的斜板,污泥中的顆粒沉降至池底,上清液由上方集水槽收集并輸送至AAO工藝的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上清液排至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入側流反硝化池底部的污泥在側流反硝化池內(nèi)的沉降時間為1-2小時,然后上清液由上方集水槽收集并輸送至缺氧區(qū)或氧化溝起端和二沉池、或CAST工藝系統(tǒng)的主反應區(qū); 沉降的污泥再流入?yún)捬鯀^(qū)或CAST工藝的生物選擇區(qū),污泥進入?yún)捬鯀^(qū)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3-0.6:1,污泥進入CAST工藝生物選擇區(qū)的流量與進水量之比為0.1-0.2:1。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從側流反硝化池排出的上清液輸送至生化反應區(qū)之前,可加入碳源,碳源投加量根據(jù)所需去除的硝態(tài)氮濃度,按3?5倍投入;所述碳源為甲醇或乙酸鹽。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出水總氮小于10mg/L時,從側流反硝化池排出的上清液也可直接輸送至二沉池,經(jīng)過二沉池所連接的出水管直接排放。
【文檔編號】C02F3/28GK104355499SQ201410645936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2日
【發(fā)明者】周麗穎, 李星文 申請人:浦華環(huán)保有限公司, 紫光環(huán)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