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同時利用井灌和地 表回灌的方式將再生水回灌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的新方法。
背景技術:
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非常嚴重,各國都在致力于尋找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安全的解決方 案。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不僅可以提供重要的替代性水資源,還可以減緩地下 水位下降,防止海水入侵,以及減緩地面沉降等。
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首先必須進一步深度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 使之成為再生水。通過地表滲濾或回灌井,將再生水回灌到地下水水層,隨后同地下 水一起作為新的水源開發(fā)利用。再生水在經(jīng)過土壤進入地下水水層的過程中,借助于 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凈化。同時,地下水水層也可視為再生水 的天然存貯設施,為解決城市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提供支持,為水資源的一體化管理 提供靈活性。
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點
(1) 擴大地下水資源的存儲量;
(2) 利用土壤層作為天然的水處理單元,深度凈化再生水;
(3) 地下水水層可以起到地下水庫的作用。在多雨季節(jié)和用水低谷,將再生水 回灌于地下,在枯水季節(jié)和用水高峰期提升來利用,地下含水層便成為儲蓄水的銀行。 與地面水庫相比,地下水庫不占地面,沒有不良的生態(tài)影響,很少或幾乎沒有蒸發(fā)損 失;
(4) 可以水力阻攔沿海地區(qū)的海水入侵;
(5) 容易被技術人員理解和掌握,并能克服一般公眾對污水回用的心理障礙。 地表回灌與井灌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式。地表回灌通過回
灌池、溝渠、干河道等回灌,井灌則利用注水井回灌。
地面與含水層之間不存在水力阻滯層,土壤滲透性能好,多采用地表回灌。地表回 灌對再生水水質要求較低。二級出水在進入回灌池前經(jīng)過三級處理(通常是混凝、多 層介質過濾和氯消毒處理),形成的再生水經(jīng)過回灌場經(jīng)自然滲濾進入地下水水層。
當?shù)孛媾c含水層之間存在水力阻滯層,或土壤滲透性能差,或沒有足夠土地時可采 用井灌方式。井灌對再生水水質要求較高,通常需要進行四級處理(例如雙膜法)以 后,經(jīng)回注井進入地下水水層。
國際同行對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水質安全性關注重點包括營養(yǎng)元素(氮、磷等)、 痕量重金屬、消毒副產(chǎn)物、痕量有機物(乙二胺四乙酸、氮川三醋酸、萘二羧酸、烷基 酚聚乙氧基羧酸鹽等)、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雌激素類物質、致病菌等。隨著技術經(jīng)濟水 平的提高,歐美國家正在從水質安全性的角度審視和構建安全的回灌技術體系,研究 開發(fā)不同的技術集成體系,例如,膜生物反應器、強化除磷、臭氧氧化、超濾、納濾 等技術與土壤處理的組合集成路線,研究不同技術路線與不同土壤條件的適應性。但 是就回灌方式而言,仍然集中在地表回灌與井灌兩種傳統(tǒng)的方式。
單純的地表回灌占地面積大,我國絕大多數(shù)大中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難以實現(xiàn) 大面積的地表回灌。井灌要求城市再生水預處理水平須達到四級,這在經(jīng)濟上很難被 我國多數(shù)城市接受。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我國大多數(shù)缺水型大屮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再生水處理技術水 平較低的狀況,提供一種利用城巿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該方法可減少單純的地表 回灌系統(tǒng)對土地條件的依賴性,以及對再生水預處理的要求,使其更適合于我國的實際情 況。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在回灌井前建立人工回灌場,在回灌場內人工配置土壤;
2) 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經(jīng)深度處理后成為再生水,使再生水應滿足D0CS5 mg/L、 A0X^ 50 ^g/L、 NH4-N Slmg/L、濁度《2NTU;
3) 使再生水首先流經(jīng)人工回灌場,部分經(jīng)底部收集裝置進入回灌井,經(jīng)回灌井進 入地下水水層,部分經(jīng)自然滲濾進入地下水水層;進入地下水水層的再生水須在地下至 少停留20天,或者取水點距回灌點的水平距離至少為40米。
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還在于人工配置土壤的滲濾速度在0.02~0. 5m/h,厚度至少為1 米;人工回灌場進行干/濕交替運行,濕期,回灌場內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層20cm以上;干 期,使土壤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經(jīng)歷干燥和復氧作用;濕期的運行時間是干期的1 5 倍。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突出性效果本發(fā)明提供的利用城市再 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保持了井灌占地面積小的優(yōu)勢,其占地面積通常不足單純地表 回灌的十分之一;基本保留了地表回灌對再生水的深度處理作用,對回灌前城市再生水 預處理的要求與地表回灌基本相當(三級或者三級強化)。本發(fā)明提供的利用城市再生 水補充地下水方法,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回灌系統(tǒng)對土地條件以及再生水預處理水平的依 賴性,更適合于我國實際情況。
圖1為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2為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平面示意圖。
圖中l(wèi)一回灌井;2 —再生水;3 —人工回灌場;4一監(jiān)測井;5 —底部收集裝置;6 一包氣帶;7 —地下水水層;8 —取水井。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縱剖面示意圖。該方法是同時利用井灌和地表回灌
的方式將再生水回灌地下?;毓嗲霸偕?水質應滿足D0CS5 mg/L、 A0X^50|iig/L、 NH4_N Slmg/L、濁度S2NTU。在回灌井1前建立人工回灌場,在回灌場內人工配置土壤,土壤 滲濾速度在0.02-0. 5m/h,厚度至少為l米。再生水首先流經(jīng)人工回灌場3,部分經(jīng)底 部收集裝置5進入回灌井,經(jīng)回灌井進入地下水水層,部分經(jīng)自然滲濾通過包氣帶6進 入地下水水層。進入地下水水層7的再生水須在地下停留至少20天,或者取水點距 回灌點的水平距離至少為40米。再生水在地下水水層的遷移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深 度凈化。取水井8水質可以滿足我國地下水三類水質標準。
人工回灌場進行干/濕交替運行,濕期,回灌場內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層20cm以上;干 期,使土壤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經(jīng)歷干燥和復氧作用;濕期的運行時間是干期的1 5 倍。
實施例1: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經(jīng)粉末活性炭過濾、臭氧氧化后進行回 灌,絮凝劑采用聚合鋁,投加量為30 mg/L,臭氧投加量IO mg/L。回灌池滲濾速度為 0. 02m/h,人工回灌場面積為400m2,深度1. 0m,回灌量達到200 — 300 m7d,濕期/干 期范圍控制在l?;毓嗲霸偕瓺0C = 4. 5mg/L、 AOX=40(ag/L、 NH4-N =0. 8mg/L、濁度 〈NTU。再生水經(jīng)回灌池后,10%進入直接滲濾進入深度為9 m的地下含水層,其他經(jīng) 回灌井進入同一含水層,在距回灌點40米的取水井4取樣監(jiān)測,D0C=3 mg/L, NH4-N 為0. 1 mg/L, TP為0.1 mg/L, A0X《30|ag/L、濁度^2NTU。經(jīng)再生水補給后的地下水水 質達到三類地下水水質標準。如將回灌預處理改為絮凝、沉淀、活性炭過濾,在距回灌 點40米的取水井取樣監(jiān)測,經(jīng)再生水補給后的地下水水質達到三類地下水水質標準。
實施例2: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經(jīng)粉末活性炭吸附、沉淀過濾、臭氧氧化 后進行回灌,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為30mg/L,臭氧投加量10mg/L。再生水D0C = 4. 5mg/L、 A0X=5(Vg/L、 NH4-N=1.0mg/L、濁度二2NTU。利用厚度為1. 5m的粉質砂土進行自然滲濾, 粒徑范圍在O. 5-lmm,滲濾速度為O. 5m/h,濕期/干期范圍控制在1,然后經(jīng)注水井進入地 下含水層,地下含水層主要成分為工程砂,粒徑范圍在O. 5-lmm,再生水在地下停留時間
為20天。出水DOC在1. 5 — 3 mg/L, NH4-N為0. 1 mg/L, UV254為0. 05-0. 09 Abs/cm, A0XS30網(wǎng)/L、濁度^2NTU,出水滿足三類地下水水質標準。
實施例3: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經(jīng)砂濾、臭氧氧化、活性炭過濾后進行回 灌,臭氧投加量10 mg/L。再生水D0C=5mg/L、 A0X=40pg/L、 NH4-N =1.0rag/L、濁度二 2NTU。利用厚度為1.5m的粉質粘土進行自然滲濾,粒徑范圍在0. 075-0. 1 mm,滲濾速度 為0.02m/h,濕期/干期范圍控制在5: 1,然后進入地下含水層,地下含水層主要成分為 工程砂,粒徑范圍在0.075-0. 5腦,再生水在地下停留時間為20天。出水DOC在1.5 — 2. 3mg/L, NH3-N〈0. 1 mg/L, UV254為0. 02-0. 06Abs/cm, A0X^30(ig/L、濁度^2NTU,出 水滿足三類地下水水質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在回灌井前建立人工回灌場,在回灌場內人工配置土壤;2)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經(jīng)深度處理后成為再生水,使再生水滿足DOC≤5mg/L、AOX≤50μg/L、NH4-N≤1mg/L、濁度≤2NTU;3)再生水首先流經(jīng)人工回灌場,部分經(jīng)底部收集裝置進入回灌井,經(jīng)回灌井進入地下水水層,部分經(jīng)自然滲濾進入地下水水層;進入地下水水層的再生水須在地下至少停留20天,或者取水點距回灌點的水平距離至少為40米。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人工配置的土壤滲濾速度在0. 02 0. 5m/h,厚度至少為1米。
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組合式強化井灌及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 回灌場進行干/濕交替運行,濕期,回灌場內再生水高于土壤表層至少20cm;干期,使土 壤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經(jīng)歷干燥和復氧作用;濕期的運行時間是干期的1 5倍。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城市再生水補充地下水的方法,該方法克服了單純地表回灌占地面積大,井灌對再生水預處理要求高的缺點,即在回灌井前設人工回灌場,人為配置土壤條件,再生水首先流經(jīng)人工回灌場,部分經(jīng)自然滲濾進入地下水層,部分經(jīng)回灌場底部收集裝置進入回灌井灌入地下水水層。與地下水混合后的再生水必須在地下停留至少20天,或者取水點距回灌點的水平距離至少為40米。本發(fā)明保持了井灌占地面積小的優(yōu)勢,基本保留了地表回灌對再生水的深度處理作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回灌系統(tǒng)對土地條件以及再生水預處理水平的依賴性,更適合于我國實際情況。取出后的水可用于城市景觀、灌溉、綠化、城市雜用、工藝用水等。
文檔編號C02F1/00GK101172670SQ200710175798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猛 張, 成徐州, 璇 趙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