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微通道換熱器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換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微通道換熱器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xiàn)有的微通道換熱器具有高效、緊湊、質(zhì)量輕、制冷劑充注量少、成本低、易回收、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在汽車空調(diào)已應用的非常成熟,在家用空調(diào)領域也已大批量應用于單冷形式的室外機冷凝器中,但熱栗形式的微通道換熱器尚未有成熟的產(chǎn)品,其中一個主要的技術難題是分流不均。這是由于傳統(tǒng)室外機冷凝器一般采用集流管豎直放置,氣液兩相制冷劑由于受重力影響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氣液分層,其中氣態(tài)制冷劑容易聚集在集流管腔體的上部,液態(tài)制冷劑容易聚集在集流管腔體的下部,這種集流管內(nèi)部分流不均勻性會導致進入各扁管內(nèi)部的制冷劑流量有較大的差異。其中靠近集流管上部對應的扁管因制冷劑供應不足而導致蒸發(fā)過熱嚴重,集流管下部對應的扁管因冷媒量過多而導致蒸發(fā)不完全,因而換熱器換熱沒有被有效利用,使得換熱器有效換熱面積減小從而換熱性能下降。因此氣液兩相分配不均成為熱栗用微通道換熱器一大技術難題,如何改善或解決這一技術難題非常關鍵。
[0003]由于上述現(xiàn)有的空調(diào)系統(tǒng)由于集流管的氣液分配不均而導致存在換熱性能較低的技術問題,因此本實用新型研究設計出一種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微通道換熱器和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空調(diào)系統(tǒng)由于集流管的氣液分配不均而導致存在換熱性能較低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微通道換熱器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流管,其為豎直設置,其中在所述集流管的內(nèi)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帶孔的第一隔片結構,所述隔片結構將所述集流管分隔成上下至少兩個腔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集流管外部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接管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管結構連通所述至少兩個腔體。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片結構包括至少一組隔片組,每組隔片組由兩個距離較近且均帶孔的隔片構成,所述第一連接管結構從所述集流管靠近底端的腔體連通到每組隔片組的兩個隔片之間形成的腔體中。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片結構包括四個均帶孔的隔片,所述第一連接管結構包括兩個連接管,其中一個連接管從所述集流管靠近底端的腔體連通到位于上方的兩個所述隔片之間的腔體中,另一個從所述集流管靠近底端的腔體連通到位于下方的兩個所述隔片之間的腔體中。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片結構包括四個均帶孔的隔片,所述第一連接管結構包括三個連接管,靠近所述集流管底端的腔體通過其中一個連接管連接到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到另兩個連接管,且該兩個連接管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到位于上方的兩個隔片之間的腔體中、和連接到位于下方的兩個隔片之間的腔體中。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片結構還包括設置于靠近集流管底端且?guī)Э椎母羝珹。
[0010]優(yōu)選地,位于上方的兩個所述隔片中,位于上端的隔片的孔比位于下端的孔大;位于下方的兩個所述隔片中,位于上端的隔片的孔比位于下端的孔大;位于靠近底端的第五個隔片的孔為最大。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片結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集流管中部位置將集流管分隔成上、下兩段不連通的不帶孔隔片。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集流管中部位置還設置有不帶孔隔片,所述不帶孔隔片上方設置有三個帶孔的隔片,下方設置有三個帶孔的隔片,位于最上方的兩個隔片之間的腔體通過一連接管連通到該不帶孔隔片上端的腔體中;位于最下端的腔體通過另一連接管連通到位于不帶孔隔片下方兩個帶孔的隔片。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帶孔的隔片的孔設置為一個或多個。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孔的形狀為圓形、三角形或方形。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其包括前述的集流管,該集流管為第二集流管,還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與第一集流管之間通過平行設置的多個扁管連通。
[001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內(nèi)部也設有至少一個的第二隔片結構,所述第二隔片結構將所述第一集流管分隔成至少兩個腔體,該至少兩個腔體通過第二連接管結構連通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部。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隔片結構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與所述第一集流管頂端形成第一腔體,該第一腔體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管結構的第一連接管連通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部。
[0018]優(yōu)選地,位于所述第一隔片下方一定距離位置還設置有第二隔片,所述第二隔片將第一隔片與所述第一集流管底端的腔體分隔成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所述第二、第三腔體分別通過兩根連接管連通到第二分流器中,再通過第二分流器的另一端連到外部。
[0019]優(yōu)選地,當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第一隔片結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集流管中部位置的不帶孔隔片時,第一集流管中的所述第二隔片結構包括三個隔片,將第一集流管分隔成四個腔體,間隔的兩兩腔體之間通過管路連接后連接到外部。
[002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空調(diào)系統(tǒng),其包括前述的微通道換熱器。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微通道換熱器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集流管,能夠有效地改善了制冷劑分配的不均勻性,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性能,從而提高了空調(diào)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
[0023]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集流管,能夠使得換熱器的熱量得到有效的利用,增大換熱器的有效換熱面積。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流管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流管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流管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7是本實用新型集流管中的帶圓形孔的隔片的示意圖;
[0031]圖8是本實用新型集流管中的帶三角形孔的隔片的示意圖;
[0032]圖9是本實用新型集流管中的帶矩形孔的隔片的示意圖;
[0033]圖10是本實用新型集流管中的帶多個孔的隔片示意圖。
[0034]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0035]11 —第一集流管,12—第二集流管,2—扁管,3—翅片,41 一第一隔片,42—第二隔片,43—第三隔片,44 一第四隔片,45—第五隔片,46—第六隔片,47—第七隔片,48—第八隔片,49一第九隔片,410—第十隔片,51—第一連接管,51a—第一連接管第一支管,51b—第一連接管第二支管,52—第二連接管,52a—第二連接管第一支管,52b—第二連接管第二支管,53—第三連接管,54—第四連接管,55—第五連接管,62—第一分流器,61—第二分流器,71—第一腔體,72—第二腔體,73—第三腔體,74—第四腔體,75—第五腔體,76—第六腔體,77—第七腔體,78—第八腔體,79—第九腔體,710—第十腔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7]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流管12,其為豎直設置,在所述集流管12的內(nèi)部設置有包括至少一個帶孔隔片的第一隔片結構。當設置一個第一隔片結構時,所述第一隔片結構將所述集流管12分隔成上下兩個腔體;此種情況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集流管12外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