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空調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76421閱讀:28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調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換熱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換熱器的改進。
背景技術
當前,國家提倡節(jié)能減排,營造低碳社會。家用空調器的原材料主要為銅鋁等,它們都是主要的耗能資源。一般來說,空調用銅量占比大,隨著銅材價格上升,原材料成本上漲,整機的制造成本相應提高。因此,空調廠家通過技術改進,減少空調器本身的銅鋁用量, 將是利國利民的節(jié)能工程。對于目前大多數(shù)家用分體空調來說,室外機換熱器大多使用U 型管管徑為 Φ9.52或Φ7的翅片型換熱器。此類換熱器已沿用多年。但在空調器的應用中,使用U型管管徑為Φ9. 52或Φ7的U型管的換熱器存在換熱面積過大、部分換熱面積沒有充分利用的缺陷。即U型管管徑為Φ9. 52或Φ7的U型管的換熱器結構不緊湊,造成了換熱器本身的材料浪費。如圖3和4所示,介紹了 U型管管徑為Φ7的換熱器,包括翅片31以及穿過翅片31內腔的單排U型管32、進氣管33、根據(jù)流路分布焊接在U型管管口兩端的銅跨接彎頭35 (共6個)、跨接彎頭36 (共2個)、出液管37及固定進氣管33與出液管37的工藝加強管34和工藝加強管38。其中,跨接彎頭36的管間距是跨接彎頭35的2倍,跨接彎頭 36的兩端口之間不插入U型管32。該換熱器的結構較大,換熱面積大,容易造成浪費。綜上所述,目前的空調換熱器存在的不足之處是U型管管徑過大導致使用該換熱器換熱面積過大且部分換熱面積沒有充分利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減小U型管管徑使該換熱器結構緊湊且充分利用換熱面積的空調換熱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翅片及若干平行插入翅片中的U形管,所述U形管包括同向平行延伸的兩自由端與位于兩自由端之間的彎曲部,所述自由端插入翅片中,所述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端口之間通過跨接彎頭相連接,該換熱器兩端的U形管分別與壓縮機排氣管及節(jié)流部件連接;所述U形管的外徑為 4. 9 5. Imm,壁厚為 0. 18 0. 22mm,齒高為 0. 12 0. 16mm。優(yōu)選地,所述U形管的數(shù)量為11個,則所述跨接彎頭的數(shù)量為10個。優(yōu)選地,所述跨接彎頭包括大跨接彎頭與小跨接彎頭;所述平行設置的11個U形管中,其中間兩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端口之間通過1個大跨接彎頭相連接;另外9個跨接彎頭均為小跨接彎頭。優(yōu)選地,所述大跨接彎頭的跨接間距是小跨接彎頭的跨接間距的兩倍。優(yōu)選地,所述跨接彎頭為銅制管,且所述小跨接彎頭的外徑為4. 9-5. 1mm。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器一端的U形管通過進氣管與壓縮機的排氣管連接,另一端的U 形管通過出液管與節(jié)流部件連接。
所述進氣管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所述出液管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優(yōu)選地,所述進氣管的輸出端為帶縮口的銅管;所述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1mm,長度為12_15mm ;所述進氣管的輸出端通過第一工藝加強管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優(yōu)選地,換熱器兩端的U形管之另一通過出液管與節(jié)流部件連接,所述出液管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優(yōu)選地,所述出液管的輸入端為帶縮口的銅管,所述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1mm,長度為12_15mm ;所述出液管的輸入端通過第二工藝加強管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優(yōu)選地,所述翅片的片寬為10. 9-11. Imm,孔距為18. 9-19. 1 mm,厚度為 0.104-0. 106mm。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空調換熱器通過對換熱器結構的調整,與現(xiàn)有的Φ7管換熱器相比,在保持單個U型銅管長度不變前提下,隨著U型銅管管徑減小,單個U型銅管的重量比原Φ 7管的重量輕約25%,翅片重量輕約20%,換熱器本身的材料成本降低約20% ;
2、本發(fā)明的換熱器能夠在減少上述銅管及翅片重量的前提下,換熱量保持與原Φ7管換熱器的換熱量相當,且整機的制冷能效(EER)和制熱能效(COP)同樣與原有機型持平;
3、本發(fā)明空調換熱器通過對換熱器結構的調整,使換熱器的結構更加緊湊。


圖1為本發(fā)明空調換熱器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空調換熱器在空調器制冷時制冷劑流向示意圖3為U形管管徑為Φ7的原空調換熱器結構示意圖4為U形管管徑為Φ7的原空調換熱器在空調器制冷時制冷劑流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1所示,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翅片1及若干平行插入翅片1中的U形管2。 該U形管2包括同向平行延伸的兩自由端21與位于兩自由端21之間的彎曲部22。該自由端21插入翅片1中,而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21端口之間通過跨接彎頭5相連接,該換熱器兩端的U形管分別與壓縮機及節(jié)流部件連接。該U形管2的外徑為4. 9 5. 1mm,壁厚為 0. 18 0. 22mm,齒高為 0. 12 0. 16mm。。在本實施例中,U形管的數(shù)量為11個,相應地,用于連接相鄰U形管的跨接彎頭3 的數(shù)量為10個。該10個跨接彎頭中,包括1個大跨接彎頭51與9個小跨接彎頭52。該1 個大跨接彎頭51用于連接11個U形管之中間兩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端口。該大跨接彎頭 51的跨接間距是小跨接彎頭52的跨接間距的兩倍。且,該跨接彎頭5均為銅制管,該小跨接彎頭52的外徑為4. 9-5. 1mm。綜上所述,換熱器的多個U形管通過跨接彎頭形成一個首尾相通的蛇形盤管式的通道。該換熱器一端的U形管通過進氣管3與壓縮機的排氣管連接,另一端的U形管通過出液管7與節(jié)流部件連接。該進氣管3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該出液管7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該進氣管3的輸出端31為帶縮口的銅管;該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Imm,長度為12_15mm。且該進氣管3的輸出端31通過第一工藝加強管4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該出液管7的輸入端71為帶縮口的銅管,該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Imm,長度為12_15mm。該出液管7的輸入端71通過第二工藝加強管8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進一步地,本改進中,對翅片1的規(guī)格作了一定的限制。該翅片1的片寬為 10. 9-11. 1mm,孔距為 18. 9-19. 1 mm,厚度為 0. 104-0. 106mm。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換熱器的制冷劑流向示意圖(箭頭表示制冷劑的流向)。當空調制冷時,從壓縮機排氣管排出的制冷劑氣體經進氣管3進入U型管2中。相鄰U型管 2之間由跨接彎頭(包括小跨接彎頭51和大跨接彎頭52)相連接。故其形成一個首尾相通的蛇形盤管式的通道。制冷劑由進氣管3進入U型管2后便依次沿著上述的U型管通道流過整個換熱器,并跟外界進行熱交換。故,制冷劑逐漸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最后通過出液管7 流出換熱器,到達節(jié)流部件。經過節(jié)流部件節(jié)流后流入室內蒸發(fā)器與室內環(huán)境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制冷劑又成為氣態(tài)。接著,從蒸發(fā)器流出的氣態(tài)制冷劑被室外壓縮機吸回,重新壓縮,再排到室外冷凝器進行熱交換,完成一個完整的制冷循環(huán)。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發(fā)明內容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都為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翅片(1)及若干平行插入翅片(1)中的U形管(2),所述U形管(2)包括同向平行延伸的兩自由端(21)與位于兩自由端(21)之間的彎曲部(22),所述自由端(21)插入翅片(1)中,所述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21)端口之間通過跨接彎頭(5)相連接,該換熱器兩端的U形管分別與壓縮機及節(jié)流部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2)的外徑為4. 9 5. Imm,壁厚為0. 18 0. 22mm,齒高為0. 12 0. 16m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2)的數(shù)量為11個,則所述跨接彎頭的數(shù)量為10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彎頭(5)包括大跨接彎頭 (51)與小跨接彎頭(52);所述平行設置的11個U形管中,其中間兩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端口之間通過1個大跨接彎頭(51)相連接;另外9個跨接彎頭均為小跨接彎頭(52)。
4.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接彎頭(51)的跨接間距是小跨接彎頭(52)的跨接間距的兩倍。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彎頭(5)為銅制管,且所述小跨接彎頭(52)的外徑為4. 9-5. 1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一端的U形管通過進氣管(3)與壓縮機的排氣管連接,另一端的U形管通過出液管(7)與節(jié)流部件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3)的主體外徑為 6. 9-7. 1mm,所述出液管(7)的主體外徑為6. 9-7. 1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3)的輸出端(31)為帶縮口的銅管;所述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1mm,長度為12_15mm ;所述進氣管(3)的輸出端(31)通過第一工藝加強管(4)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7)的輸入端(71)為帶縮口的銅管,所述縮口段外徑為4. 4-4. 6mm,內徑為2. 9-3. Imm,長度為12_15mm ;所述出液管(7)的輸入端(71)通過第二工藝加強管(8)固定在相鄰跨接彎頭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的片寬為 10. 9-11. 1mm,孔距為 18. 9-19. 1 mm,厚度為 0. 104-0. 106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翅片及若干平行插入翅片中的U形管,所述U形管包括同向平行延伸的兩自由端與位于兩自由端之間的彎曲部,所述自由端插入翅片中,所述相鄰U形管的自由端端口之間通過跨接彎頭相連接,該換熱器兩端的U形管分別與壓縮機及節(jié)流部件連接;所述U形管的外徑為4.9~5.1mm,壁厚為0.18~0.22mm,齒高為0.12~0.16mm。本發(fā)明空調換熱器通過對換熱器結構的調整,不但結構更加緊湊;且與現(xiàn)有的Φ7管換熱器相比,在保持單個U型銅管長度不變前提下,隨著U型銅管管徑減小,單個U型銅管的重量比原Φ7管的重量輕約25%,翅片重量輕約20%,換熱器本身的材料成本降低約20%;同時,能夠在減少上述銅管及翅片重量的前提下,換熱量保持與原Φ7管換熱器的換熱量相當,且整機的制冷能效(EER)和制熱能效(COP)同樣與原有機型持平。
文檔編號F25B39/00GK102235779SQ20111020202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劉忠民, 陳文俊 申請人:廣東科龍空調器有限公司, 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